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議會大選多少年一次

英國議會大選多少年一次

發布時間:2024-02-04 10:39:46

A. 英國兩黨政治的影響

1997年5月英國工黨上台執政以來,對內對外強力推行執政主張,取得了執政以來經濟穩定且持續增長等顯著政績,並於2005年5月5日舉行的全國大選中,第三次擊敗了保守黨,實現三連任。英國現任執政黨工黨以相互競爭等執政方式,對英國政黨政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對這一問題進行研究,有助於我們了解和把握後工業社會西方主流政黨執政的一些客觀規律,從而為我黨進一步改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不斷提高領導能力和執政水平提供有益的啟示。

(一)處理黨際關系:相互競爭
英國工黨的執政地位不是歷史形成的,也不是法定不變而永掌政權的,而是要通過五年一次的全國大選進行競爭而獲得執政地位。大選是首先檢驗包括工黨在內的執政黨處理同在野黨如保守黨之間黨際關系的重要關口和時機。處理得當,可以增加選民支持,多得選票;處理失當,失去其他政黨的支持,可能喪失大選獲勝的機會。英國雖然是典型的以慣例來規范政黨參與選舉的國家,但政黨的活動包括五年一屆的全國大選競爭,不是無所作為,而是滲透到政治運作的諸多環節。特別是大選年,政黨間的競爭在民主、平等、合法和合理的過程中進行和平地、符合程序地競爭。然而,既然是競爭,肯定有勝利者,有失敗者。因而大選驚心動魄,充滿懸念。例如,2005年5月的英國大選,從1月份開始,在英國各地街頭以及全國的一些城市,都可以看到工黨、保守黨相互攻擊的各種創意的廣告牌,還有各黨派在社區、大學舉行的規模不等的宣傳會議。在2005年4月競選活動序幕拉開的第一周,英國的三大政黨——保守黨、工黨和自由民主黨更是迫不及待地發力較勁,陸續公布了他們的競選綱領。工黨為了鼓勵更多的選民到投票站投上自己慎重的一票,選舉委員會煞費苦心,在倫敦市中心的特拉法加廣場豎起了兩塊三米多高的廣告牌,廣告牌上寫著「5月5日投票」幾個大字,非常醒目。其目的是提醒、鼓勵選民投工黨的票。工黨一旦取得執政地位,在日常政治生活中,在處理同保守黨、自民黨和其他小黨黨際關系方面主要採用以下手法:一是為排擠競爭對手,抓住對手弱點竭力醜化和孤立對方。二是拉攏、分化、瓦解對手。三是與對手討價還價。一旦發現對手的主張、見解對自己有利,則拋卻政見分歧加以吸收。
(二)處理黨政關系:黨政合一
處理黨政關系的執政方式,是一個執政黨執掌政權、主導公共權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個執政黨執政方式科學與否的重要標志。從英國慣例來看,無論哪一個政黨取得執政地位,都需要全面接管政治權力,掌握中央行政大權,承擔起內政外交的領導職責。這樣面臨的問題是必須一黨單獨組閣,迅速組建政府並和政府打交道。執政黨黨團與黨的領袖及首相三位一體,黨政兼職,既有立法權又有行政權,還擁有黨內實權。[1](P595) 英國工黨自1997年執政以來,也按照上述慣例組建政府,控制內閣。就控制內閣而言,英國工黨政府實行內閣制。內閣是英國政府的核心,由議會的多數黨領袖組成,是英國國家政策的制定機關,是整個國家政權的樞紐。工黨要順利執政,首先要控制內閣,內閣成員的人選全部來自工黨。在英國君主立憲制下,政府由全體大臣,國務大臣、各部政務次官、執政黨的督導員和王室官員等組成,所有這些都稱國務員。而內閣只是國務員中的一部分,除首相外,一般由外交大臣、國防大臣、財政大臣、大法官、樞密大臣等組成。內閣成員既是政府的行政官,又是議會立法的成員。首相既是黨的領袖,也是內閣的核心人物,同時也是英國政府體制中執政黨、立法和行政相結合的體現者。這樣,執政的工黨既控制議會,又支配著內閣政府。再加上首相作為工黨的領袖控制著本黨以及督導員控制著兩院本黨議員,一般情況下能保證立法權與行政權的一致性。另外,由於大法官、最高上訴法院法官等重要司法官員也是由首相向女王推薦並任命的,因而事實上首相也控制著司法權。這樣,執政的工黨就憑借擁有影響國家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權力的優勢,制定並執行反映本黨政治價值取向的對內對外重大政策。[2](P77) 實際上由一黨統攬了立法、行政大權。[3](P56) 可見,工黨採用的是黨政合一的執政方式和領導方式,其主要表現形式可概括為:提出自己的政策主張,控制內閣、組織選舉,參與社區活動,聯系公眾和社會組織,爭取選民、取得政權並鞏固執政地位等。
(三)處理黨與民眾關系:朝選民「一邊倒」
民眾的支持是一切政黨生存和發展的前提條件,選民的支持構成了政黨執政的合法性基礎。無論是什麼性質的政黨概莫能外。英國工黨在執政的過程中,從首相到各位大臣、從每位工黨國會議員到每位工黨地方議會議員,非常重視與選民的互動和溝通,及時傳遞親民信號,千方百計處理好黨民關系,極力樹立民本形象,竭力減少執政阻力,優化執政環境,「選民才是真正的上帝」、「選民就是執政的希望」的觀念十分明顯。例如,對社會問題、特別是大眾福利問題給予極大關注,對關繫到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教育及醫療衛生制度進行強力改革,使其更有利於中下層選民。此外,在控制公共開支、削減財政赤字、還權於民等方面,工黨政府也做了很大努力。例如2000年在倫敦市進行了英國歷史上的第一次由選民直接選舉市長、下放蘇格蘭議會和威爾士議會的權力等,這些共識和做法都是建立在傾聽民意的基礎上而實現的。總之,工黨政府刻意塑造一個與民休戚與共的形象,並且取得了經濟連續穩定增長等政績。而這些實實在在的政績是通過各種各樣的親民形式實現的。一是通過設立網站樹立親民形象。工黨總部網站欄目齊全,選舉意願強烈,開放性強。如可以在線注冊加入工黨、在線注冊做常年選舉志願者、在線為工黨大選捐款。網站面向社會開通首相和大臣電子郵箱,民眾可以就自己關心的任何問題,包括對工黨的重大決策,直接通過發送電子郵件提出意見、建議甚至批評和抨擊。發給首相的郵件,回答結果會在網站上公布。工黨還專門開通了工黨學校管理者網站,目的在於加強工黨與各地學校的溝通,提高教育質量。另外,許多工黨議員除在各自代表的選區卓有成效地搞好每個「周五服務日」外,也在各自代表的選區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網站,對外公布通信地址、聯系電話、電子郵箱、傳真電話等,全天候為選民服務。二是通過多媒體互動樹立親民形象。在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的現代西方社會制度下,政治與選民間的疏離感卻越來越強烈,普通大眾參與政治的熱情越來越低,這一點在英國也不例外。為克服這一政治現象,進一步密切政府與選民的聯系,工黨政府非常重視現代化傳媒對加強工黨與黨內外溝通所產生的「喉舌」、「橋梁」作用以及對推行政府決策的輔助作用。一些大臣和工黨議員經常主動邀請媒體和積極接受媒體的邀請、親自上網互動聊天;基層活躍分子廣泛發動小組會、支部會,鼓動市民通過電子郵件、電視、廣播訪談、網上留言、手機簡訊等形式就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向工黨的決策機構「全國政策論壇」建言獻策。這些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修復了英國社會民主制度下政治與民眾之間的疏離感,密切了政府與選民的聯系。三是首相和大臣以身作則樹立親民形象。例如,前任首相布萊爾(於1997年登上首相寶座,時年43歲),年輕活躍,很擅長與民眾和媒體溝通,頗具親和力,一度被英國民眾廣泛認同,甚至被認為是歐洲新一代政治家的典範。特別是布萊爾咧嘴露齒的笑容、生龍活虎的精力、平易近人的形象使得黨內黨外、老老少少對他都頗有好感。尤其是布萊爾利用工作視察、電視采訪、給報刊寫親筆信、網上做客等形式,加強與英國平民大眾交流,在英國民眾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處理黨與媒體關系:自由與干預適度結合
英國現代化造就了高度發達的信息業,媒體對政治的影響正變得越來越大,大眾傳媒有「第四種權力」之稱,因而處理好同新聞媒體的關系已成為工黨執政的重要課題。[4](P24) 工黨執政之初,正是英國媒體處於急劇擴張的時期。到目前,英國的電視台已發展到擁有400多個頻道的傳媒帝國。其新聞產品和英文節目跨越和占據了世界傳媒版圖上的大部分角落,並享有不可撼動的地位。BBC的全球電視新聞服務——BBC世界(BBC World)節目被傳輸到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在英國無線電廣播中,BBC迄今保持著統治力量,收聽率達到了人口的56%,其節目產出占所有廣播節目的30%。另外,BBC不但通過「世界服務」製作電視節目,而且也製作廣播節目,目前BBC已經擁有全球1.2億的聽眾。在期刊方面,如《私家偵探》(Private Eye)和《經濟學人》(Economist)都是非常成功的出版物。目前全英有3000多種期刊雜志在發行,現在仍然不斷出現新雜志,期刊雜志正在一個相對健康的環境下快速發展。如今,英國傳媒在資本和有序的市場運作下,其發展已經達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傳媒領域的電視、報紙、期刊等不同的新聞產品,在細分的市場、合理的定位、穩固的消費群和完善的組織形式下更是描繪出了一幅英國的傳媒地圖。總的來說,新聞產業在英國如同在其他一些先進資本主義國家一樣,成為一個強勁的經濟產業部分。在英國。有80%的成人至少讀一種全國性的報紙,而星期日報的閱讀率是75%。在英國的某項調查中顯示,作為信息獲取的來源,電視和報紙排在了朋友、家庭、政治家和其他信息資源之前的位置;在現代工業化的國家中,2/3的公眾是通過電視獲得國內和國際新聞的。電視在所有媒體中,是對最大人群產生最大影響力的媒介。[5] 因此,布萊爾當上工黨領袖後,更加重視媒體對工黨政府的正負面影響,重視媒體進行的各種各樣的社會調查結果,認為輿論監督是密切執政黨與外部聯系的重要手段,是建立政府與公眾之間相互信任,促進政府的信息透明化,有效制約政府職權的重要「法寶」,「以更為專業化的方式使黨與媒體有機地結合,以媒體為坐標設計黨的競選戰略」,[6](P39) 同時非常注意政策的包裝,以此樹立工黨的形象。工黨明確規定由首相新聞發言人協調內閣大臣和政府各部對外表態,並宣布禁止工黨議員在媒體上攻擊黨的政策,違者給予嚴厲追究。執政的工黨對於媒體持一種審慎的態度,新聞媒體享有比較充分的報道自由,政府很少直接進行檢查和干預,除非在危害國家利益或政府形象時控制媒體。[7](P33) 縱觀布萊爾及其工黨執政的幾年,處理「黨媒關系」的執政方式主要有:直接佔有或間接控制新聞媒體;重視對媒體的公關,化解媒體對執政黨的消極報道,積極引導輿論導向;重視更新宣傳觀念和宣傳方法,改進宣傳機制,樹立良好的政黨形象。當然,當輿論監督在事關政府形象或國家利益的時候,工黨政府毫不手軟。英國和其他西方國家一樣,盡管政府信息已經相當透明,盡管有一系列制度作保障,但在媒體對政府的輿論監督里仍含有很多政治運作的成分,而且政府也會向媒體施加相當的壓力。各個領域的媒體在一定程度上都受到某種特定形式的控制或限制。可見,英國輿論監督自由是受到政府權力制衡的,而這種制衡的手法實質上是一種變相的控制。[8](P13) 正如詹姆士·柯蘭和科林·雷斯所說:「現在已到了同時解釋媒體和英國政治的時候……一切證明,英國國家執政黨正在嬗變過程中,它正在把具有北美風格的機制有步驟地納入原本傾向左翼的英國工黨組織內部,想方設法架構出一種聯盟式的政治力量,全球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由默多克媒體帝國的迅速崛起彰顯若揭,同時伴隨著英國國家政治的迅速變化,伴隨著國家政治人物比如布萊爾等對於全球化之下文化的嬗變和經濟壓力猛增的調適。媒體與政治互依互存的關系已經變得史無前例地更加密切,因而在單獨一個國家的層面上已經無法進行判斷和分析,然而對這種關系的分析無論對媒體還是政治,都是理解的基礎。」

B. 英國議會大選的問題

英國採用的是君主立憲政體,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和其他15個英聯邦國家的元首,也對澤西島,馬恩島和根西島等君主領地擁有統治權,這些君主領地在名義上不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但是是由聯合王國政府來管理其國防和外交事務,並且聯合王國議會對這些領地有立法權。
英國的民主制度是漸進緩慢開放而形成,上議院議員由世襲貴族與主教擔任,並非選舉產生,下議院議員由各地貴族、大地主、富豪操縱指派,平民並無選舉權,後來甚至出現已經荒涼的市鎮仍有權派出議員,新興城市如曼徹斯特或伯明罕卻無權派出議員的怪現象。1832年執政的民黨(Whig)才取消頹廢市鎮的選舉權,讓成年男性家境小康者有選舉權。1867年執政的保守黨進一步降低選民的財產限制,1884年執政的自由黨才完全取銷選民的財產限制,使成年男性都有選舉權。但英國婦女則是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獲得選舉權。
聯合王國是全世界三個沒有成文憲法的國家之一,英國的憲法由習慣、判例法和國際條約等構成。所以英國的憲法制度和大陸法系不同,理論上,英國議會可以通過法案來進行憲法改革。
英國的議會政體被稱為威斯特敏斯特體系,該法令系統由世界很多國家採用。英國議會的辦公地點在威斯特敏斯特宮,分為選舉產生的下議會(平民院)和指定產生的上議會(貴族院),所有通過的法案草案需要由英國君主批准後成為法律,但是按照英國習慣憲法,君主不能否定議會通過的法律草案,在蘇格蘭和北愛爾蘭設置議會之前,英國議會擁有最高的立法權。
英國的政府首腦是首相,首相是議會的議員,必須取得下議會中多數議員的信任方可就任,所以首相往往是國會獲得最多席位的政黨的領袖,首相和內閣形式上由君主指派,但是根據習慣憲法君主不能否決當選首相和首相所指派的內閣成員。內閣成員來自議會兩院,大部分來自平民院,首相和內閣擁有實際的最高的行政權力,所有的內閣成員均是君主的樞密院的成員。現任首相是戈登·布朗
英國議會下院由英國現有的646個選區選舉產生,其中529個選區在英格蘭,18個在北愛爾蘭,59個在蘇格蘭,40個在威爾士,下一屆大選英國選區數量將提高到650個。任何一個選區選舉以簡單多數方式產生一個議會議員,君主在首相的建議下可以提前舉行大選,英國1911年議會法案規定大選每5年舉行一次。
英國最大的三個主要政黨為工黨、保守黨和自由民主黨。這三大政黨據有現議會下院646個席位中的616席,其餘席位由蘇格蘭國民黨、威爾士黨、工會民主黨、社會民主黨和新芬黨等瓜分。作為歐洲議會的成員,英國現有78位歐洲議會議員,自英國的12個歐洲議會選區內選舉出。

C. 英國大選幾年一屆啊

英國大選一般五備睜困年早孝一屆,但也有可能臨時將議會被解散重新選舉。

英國大選必須在每次國會任期開始之前舉行。國會最長的任期為5年,前後兩次大選的間隔應超過競選活動和新國會組建的時間之合,通常為5至8周。實際的大選可在5年任期之前的任何時間舉行。

5年任期從大選之後的第一次國會會議開始計算。大選時間的選擇在於在任首相的決斷。此項決定通常具有政治性目的,即如果政府廣受好評,通常在掌權約4年之後「要求」舉行仿念大選,以達到掌權時間的最大化。

D. 英國首相布萊爾的任期到那一年英國大選幾年舉行一次

英國首相布萊爾的任期到2009年,英國大選4年舉行一次

E. 英國首相選舉和任期有什麼規定嗎~~為什麼英國首相的任期有的都10幾年啊

英國和大多數歐洲國家一樣,其政體採行內閣制,即由國會多數黨組閣,其政府首腦為首相(在君主立憲國家)或總理(共和國)。政府首腦這個職位本身沒有限期,只要該政黨保持多數地位(連續贏得大選)以及此人連續被本黨推為首相人選。大選每五年舉行一次。但在五年任期之內的任何時候,首相都可以召集大選。

F. 英國下議院議員是間接選舉還是直接選舉產生

英國議員選舉制度
英國議會實行兩院制,由下議院(又稱平民院)和上議院 (又稱貴族院)組成。下議院的659名議員是從全國659個選區選舉產生的。每一位議員都代表一個選區,平均來說,每一個選區大約擁有5萬居民。根據規定,最多5年必須舉行一次議會大選,但經常是不到5年的時間就會舉行大選。例如,英國上屆的議會大選是在1997年5月,而今年,剛剛過了4年時間就再度舉行大選。上議院的669名議員並不是選舉產生的,一部分是執政黨政府建議英女王授封的終身貴族;另一部分是世襲貴族,也就是說,上議院議席是由這些世襲貴族議員的祖先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根據目前工黨政府的改革計劃,上議院中世襲貴族議員的數目已經大大減少

G. the general election幾年一次

5年。
英國是實行議會制君主立憲制國家、議會任期是5年、英國首相原則上5年換一次,但因英國首相是英國政府首腦,其有提前解散議會的權力、若提前解散議會就會進行重新選舉,這就會導致其任期時間年限出現不確定的因素。
英國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同時代表英國的形象、素質。

閱讀全文

與英國議會大選多少年一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的樹是什麼樹 瀏覽:66
伊朗石油怎麼交易 瀏覽:666
印尼是什麼字怎麼說 瀏覽:922
在全世界怎麼看中國 瀏覽:572
印度為什麼每天確診這么少 瀏覽:821
中國深港有哪些 瀏覽:920
伊朗問題美國人怎麼看 瀏覽:687
印度飛餅怎麼做有什麼味 瀏覽:148
英國人口流入是什麼意思 瀏覽:423
你如何看待伊朗問題是什麼梗 瀏覽:644
哪些事物代表現在的中國 瀏覽:624
從迪拜拉車到中國需要消費多少錢 瀏覽:827
義大利的天空之城景點在哪個城市 瀏覽:726
伊朗哪個地方不安全 瀏覽:117
印尼旅遊可以帶多少美元 瀏覽:336
越南本地人過節吃什麼飯 瀏覽:854
印尼菠蘿格的傢具為什麼這么少 瀏覽:845
越南蘭州拉麵多少錢一碗 瀏覽:856
印度女性出嫁需要做什麼 瀏覽:696
印尼西亞巴厘島哪裡有信用產品 瀏覽: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