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從以前到現在住房有哪些變化
盡管英國「福利國家」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但是直到20世紀40年代後期發生的福利政策改革才最終使得英國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福利國家。因此英國的住房福利政策的形成也主要開始於40年代後期。
二戰後經歷住房短缺
經歷了30年代的經濟危機和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戰後的英國政府面臨的是在整個20世紀中最為嚴重的住房短缺狀況。為了穩定社會,促進經濟復興,英國政府開始積極建設公有住房,出租給普通市民。1945年到1975年之間,英國政府直接新建了將近390萬幢房屋用於供應和改善住房條件。這一階段,英國的住房數量高於居民的增長速度。據統計數據顯示,1951年英國仍然缺少80萬幢住宅,然而到1976年英國則多出50萬幢住宅。因此英國政府有大量的公有住房以低廉的租金出租給普通居民,可以說英國的住房福利政策是二戰以後英國國家復興的一個組成部分。
英國的公有出租住房從一開始就是考慮到低收入家庭買房困難這一問題,因此公房的租金一般都很低。在60年代,年租金只是相當於當時房價的1.1%,也就是說需要90年的時間,累計房租才可能與房屋價格持平。西方國家市場年租金通常為房價的5%,即用20年的租金可以買一套房。從個人負擔來看,當時英國公房居民的房租支出僅占收入的10%。從這兩個方面看來,當時公有住房的租金是非常低的。
各種租戶成為公房低價格出租的直接受益者,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首先,對於不能租住公有住房的家庭來說,盡管他們可能收入也並不高,但是不能得到同等的福利待遇。而後,更為重要的是,剛剛建立的住房福利制度與家庭的收入水平掛鉤不夠緊密,這就造成了不同收入家庭可以享受同樣福利的不合理局面。
提出「公平房租」概念
為了應對上面提到的問題,英國政府1971年提出了「公平房租」的概念。所謂「公平房租」就是將公房租金與市場的租金水平保持一致,實際上「公平房租」必然會高於以往的公房房租。為了充分保障低收入家庭的住房,英國政府制訂了「標准住房福利標准」。對剛好處於這一標準的家庭,政府會給予一定的住房福利,減免房租;對低於這一標準的家庭,政府會適當增加住房福利;對高於這一標準的家庭,政府則會相應減少住房福利。當然,申請者需要通過當地政府的經濟審查,確定其支付能力之後,才會給予相應的房租減免。
對於一少部分不能租住公有住房的家庭,英國政府在1971年之後同樣會給予相應的福利住房補貼。通常採取的形式是現金補貼。政府在審查申請者的經濟情況之後,根據當地的市場房屋租金水平,將適當的現金補貼直接交給申請者的房東。這樣也同時避免了申請者將補貼用於其他用途。
標准住房福利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期單純的福利公房出租的缺點,因為與收入水平相關,也比較合理。但是同時也大大加大了地方政府的工作量,管理上也隨之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因此,在實施過程中阻力較大,歷經幾屆政府的更迭後才最終完成。
80年代鼓勵購買公房
1979年之前,英國住房福利政策的特點是政府直接出資大量建房。政府大量興建低租金公有住房,給予大范圍的住房補貼,有效地解決了二戰之後嚴重的住房短缺問題。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得以保障,穩定了社會的同時,極大地促進了二戰之後英國的重建工作。但是,這種政府直接投入大量資金興建公有出租房的政策也使得英國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財政負擔。與此同時,這種住房福利政策還一定程度上干擾了住房市場的有效運行。由於公有住房租金相當低廉,這就使得越來越多的家庭加入到申請政府公房的隊伍之中,導致公房數量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漸漸供不應求。因為有大量廉價公有住房的存在,也就限制了私營住房部門的發展,並且影響了私人資本投資房地產市場的熱情。
1979年,以撒切爾夫人為首的保守黨擊敗工黨開始執政,政府開始對舊的大包大攬的福利政策進行全面的改革。在住房福利制度改革中,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鼓勵私人購買住房,公有住房私有化;其次是大規模的消減公共開支,減少住房補貼。
1980年英國政府頒布的「有權購買法」從法律上保障了居民購買住房的權力。凡是在公有住房中租住超過3年(後修改為2年)的租戶,如果同時是該公房唯一或主要的租住者,就可以向當地政府提出購買該公房的申請。為了鼓勵租房者購買當時租住的公房,英國政府根據租房者租住時間的長短,給與33%—50%的價格折扣,後期甚至達到過70%。並且同時提供可以部分購買剩餘部分繼續租住、優惠貸款等其他配套的鼓勵政策。為了防止居民利用廉價的公有住房進行謀利,英國政府規定,居民必須在購買公房並居住5年之後方可流轉進入市場。在80年代的10年時間內,英國各地方政府共售出150萬幢住房。
在80年代之前,英國有1/3的家庭享受不同程度的住房補貼。政府每年需要提供大量的資金進行補貼,成為福利國家的一項重要開支。撒切爾夫人執政後,開始大規模消減住房補貼。即使是扣除房租後,家庭收入在貧困線之下的最低收入家庭,仍然需要繳納20%的最低房租。地方政府可以根據最低收入家庭的特殊情況給與一定的救助。這就使得原來全國約300萬戶家庭完全免交房租的狀況不復存在. hehe 獎點分啊
❷ 英國成千上萬座老房子牆里藏鞋起什麼作用
英國成千上萬座老房子牆里藏鞋,這些鞋的作用讓人想不到。
現任館長Rebecca Shawcross說,群島發現的最早的鞋子是1308年在Winchester大教堂唱詩班的後面發現的。
❸ 為什麼中國房子看起來那麼破,黑黑臟臟的感覺!英國農村的所謂老舊房子卻看起來很舒服!
都現代化改造過了,歐洲的古堡一樣陰森森的,採光還不如中國的房子。歐洲中世紀的民居都是茅草房,根本沒有保留的必要。還有中國只要是農村一般大戶人家周圍都是石塊鋪的路,歐洲知道鴉片戰爭後19世紀中葉道路仍然十分泥濘,婦女穿的長裙下擺沒有不是臟兮兮的。
❹ 為什麼英國劍橋的建築都很低
暈,不單是劍橋,是英國基啟絕大部分的建築都很矮,超過3層的建築基本都被市政局(CITY COUNCIL)給拒絕掉。主要是影響到城市整體規劃。英國的建築,在特定地區,連選料顏色都有要求,新蓋的要沿用該區域建築的顏色和風格,這多見於旅遊區,為的是保持風貌。
事實上英國還算是地大人少首輪的了者鋒信,2層的住房他們就夠了。
說回劍橋,其實原因也一樣,因為區域本身的風格是那樣,如果出現一些4,5層的建築,那樣就會破壞掉整個城市的格局,而且劍橋沒有那麼迫切的用地需求,所以不怎麼可能出現倫敦那樣的高樓。在些郊區,遠離市區的位置,也有一些4,5層的建築,因為那不大影響市容,呵。英國人的想法跟中國很不同,中國認為高樓大廈才能增光,而英國則是保留傳統。
另外英國的房子N多都是50-100年以上的,劍橋大學的學院更是200-500年為多,當時也沒多少技術蓋那麼高。
❺ 英國房產與中國房產有哪些不同
一、房屋產權方面
在中國,土地是國家所有的,買房屋買的只是房屋土地的70年使用權(也有30年產權的)。而在英國,買家買了房屋之後,就擁有了房屋土地的性產權和使用權。
第二、新房和二手房
與國內不同的是英國房市上95%以上都是舊房,新建的房子佔少數。英國當地人買新房來住的幾乎是零。可能會買新房用於出租,但自己住的非常少。在英國越老的房子越值錢。
第三、和使用實用面積計價
就英國物業來說,所有房產均為交房,廚衛家電配齊,而中國交房標準是毛坯房;英國購房報價均以實用面積計算,而中國是以建築面積計算。
第四、建築特色
英國的房子基本上每個房子都有自己的特色。相對來說選擇性比國內高了很多。使某個小鎮既破又不發達,也會有過百萬英鎊以上非常高檔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