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1907年英國在華銷售多少匹布

1907年英國在華銷售多少匹布

發布時間:2024-02-08 21:59:06

① 為什麼當年英國的鴉片在中國泛濫,其他國家卻沒有

19世紀中期,隨著歐洲工業化的加速和航海工具的發展,各國的貿易也迅速發展。中國的瓷器、茶葉和絲綢大量銷往歐洲國家,而歐洲產品在中國不受歡迎,因此中國與歐洲國家之間存在巨大的貿易逆差。


後來,英國精明的商人發現鴉片在中國很受歡迎,就開始向我國傾銷鴉片。

,結果虧損逆轉,造成大量白銀外流。況且鴉片是會上癮的,最終會讓人變瘦,最終毀掉一個人。


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鴉片才真正被政府取締。

② 英國統治印度200年,到底掠奪了多少財富

英國統治印度兩百年,據史學專家統計,英國兩百年之間從印度得到的財富在54萬億美元左右。如果平攤下來的話,每年大概在兩千億美元以上。所以英國在統治印度的這兩百年之間,從印度的身上搜颳了不少的財富。並且我們從現在印度的發展狀況也可以看得出來,印度的整體經濟發展速度是非常快的。所以英國在掠奪統治印度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多的財富。

根據英國的歷史專家,英國200年從印度獲得的財富多達54萬億美元,相當於現在英國GDP的近20倍。分攤到200年時間裡面,那麼每年達到2700億美元,也就是說英國一年從印度搜刮財富2700億美元,這可是一個天文數字,而且這個錢還是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的錢。

當時英國因為數目太大,還專門成立東印度公司管理,使得這個公司成為世界上最賺錢的公司了。這也是英國為何不到萬不得已,不願放棄印度的原因了。在二戰後,英國失去印度,整個直接就從世界第一強國跌落到三流大國的地位,遠遠不如美國、蘇聯,甚至不如法國、德國,衰落得很厲害。

③ 香煙的歷史是怎樣的目前國內最貴的香煙標准價格是多少

哥倫布1492年發現新大陸後,煙草開始傳播世界各地。香煙真正作為大眾化商品同人類生活結緣,不過100多年的歷史。

1900年北洋營報局出版紹興人徐樹蘭著《種煙葉法》,介紹新昌煙葉種植法。

1901年,英國13家煙草公司聯合成立了帝國煙草公司。

1902年9月,英美煙草商聯合成立了煙草托拉斯組織——英美煙草公司。總部設在倫敦、紐約。董事長為美國煙草大王杜克。

1903年,世界卷煙托拉斯英美煙公司來華設廠,就地產銷卷煙。

1904年,清政府慶親王復函英使,同意英美煙公司在華製造的卷煙按煙絲課稅(每公斤付關銀0.45兩)。此函即所謂「慶親王合約」。

同年,日本進一步加強了專賣體制,在1899年對煙葉種植,收購實行專賣的基礎上,將全國制煙廠收歸政府管理。

1905年,簡照南、簡玉階兄弟,以10萬元港幣的資本額在香港籌建了「南洋煙草公司」。1909年移師范上海,改名為「南洋兄弟煙草公司」,推出「飛馬」、「飛艇」牌香煙。

1907年,美國一家專門從事煙草貿易的公司A.C.孟克公司成立。

1911年,俄商老巴托在哈爾濱建立老巴托父子煙草有限公司,1914年被英美煙公司吞並。

1912年,莫林斯公司成立,主要設計和製造卷煙包裝機。

1913年,由雷諾士(R.J.Beynolds)實業公司設計生產的駱駝牌香煙問世,該產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隨美國士兵的足跡走遍世界各地。

同年,英美煙公司在我國山東濰坊、安徽鳳陽、河南鄧縣試種美種烤煙成功。

1914年,在美國舊金山舉辦的慶賀巴拿馬運河通行萬國博覽會上,中國煙葉出展並獲金獎。

1915年,北洋政府頒布《全國煙酒公賣暫行簡章》和《煙酒公賣棧組織法》,設全國煙酒公賣局,各省設立同樣機構,由國家公賣機構酌定公賣價格,通告各地執行,公賣收入歸屬中央財政。

1916年,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在上海設立卷煙廠。1918年改組為南洋兄弟煙草股份有限公司,向北洋政府注冊,企業中心由香港移至上海。

1919年,菲利浦·莫里斯煙草有限公司在美國弗吉尼亞州成立。

1924年,美國塞拉尼斯公司成立。該公司根據再士人卡米爾·德萊弗斯研製的醋酸纖維絲束而成立並設廠生產醋纖絲束。

同年,美國《讀者文摘》發表了一篇題為「煙草對人體有害嗎?」的文章,這是關於「吸煙與健康」的第一篇文章,引起世人關注。

同年,菲利浦·莫里斯公司研製出混合型「萬寶路」牌卷煙,後風靡世界。

1927年,英國醫生弗·伊·蒂爾登在醫學雜志《手術刀》上撰文,稱他看到或聽到的每個肺癌患者都抽煙。

1930年,德國累斯頓市的前進公司推出每分鍾生產1800—2000支卷煙的卷煙機。

同年,義大利的薩西布SPA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煙機設備。

1934年,頤中煙草有限公司成立,並作為英美煙公司在華銷售代理人。

1938年,植物學家蔡希陶從抗日戰火中遷到雲南期間,以特別名貴的美國弗吉尼亞州烤煙「大金元」種子,在雲貴一帶試種成功。解放後「大金元」經過多年培育,成為我國所有煙草中最好的品種——雲南一號。

同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一位生物學教授對6813人做了調查,發現不抽煙者中活過60歲的佔66%,而嗜煙者只有46%.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羅斯福總統宣布煙草為重要作物,煙草種植者可以緩服兵役。

1942年,雲南第一家煙廠——昆明亞西亞煙廠成立。該廠老闆庚晉俟為紀念其兄庚恩揚率部追隨蔡鍔將軍武裝起義的日子(1911年10月30日,即農歷9月9日),給一卷煙牌號起名為「9·9」牌。寓意為9月五穀豐登,祝願國運昌盛,人民安泰。

同年,國民黨政府頒布《戰時煙類專賣暫行條例》,這是中國對煙類實行專賣的第一部正式法規。條例規定,煙類專賣的范圍為紙卷煙、雪茄煙、烤煙及其它用機制或仿機制的煙類和卷煙用紙。條例除確定政府專賣權外,對產制運銷,政府僅採取管制政策,其它仍系民產,商運,商銷。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戰敗德國,美軍佔領區興起一種獨特的交易方式,以香煙取代貶值的帝國馬克,成為日常商業活動的代用貨幣。

1946年,北美煙草化學研究會第一次召開會議;豪尼公司成立,主要從事煙機設備生產。

1948年,美國醫學協會雜志報道: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煙草可以緩解精神緊張,故無需反對。

同年,煙草機械出現關於平準器的專利,從此卷煙機有很大改造。

1949年,煙草化學家研究會成立。10月,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院農業研究室召開煙草研討會。會上。67位各學科專家共同探討提高煙草生產和加工的科技水平,並每年召開一次會議,1951年正式定名為煙草化學家研討會。

1950年,由中華煙草公司生產的「中華」牌卷煙誕生,該品牌包裝盒以庄嚴和崇高的天安門和華表為標志,以後一直成為「國煙」的象徵。

1951年,在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舉辦第一次「世界香煙會議」。參加國約50個,會上討論了煙草栽培技術、經濟及香煙對人體的影響等問題。

1952年,頤中煙草公司轉讓給上海中華煙草公司。

1953年,羅納德·里根出現於一則廣告中,他嘴裡叼著一根香煙,說道貌岸然:「吸煙無不適感受。」

1954年,英國皇家醫學會第一次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把吸煙與肺癌聯系起來,引起]醫學界和各方面的關注。

1955年,美聯邦貿易委員會禁止在香煙廣告中宣稱有益健康。

同年,德國佛克公司成立,主要生產煙草工業用包裝機。

1956年,18個國家24個團體代表在巴黎集會,正式成立「煙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秘書處設在巴黎。1986年已發展成為57個國家和地區的141個團體參加的國際組織。

同年,由於發明了吸絲成型的方法,英國莫林公司根據這一原理設計的卷煙機,使卷煙工業翻開了新的篇章,標志著大規模機械化卷煙的開始。

1957年,由美國癌症心臟研究所、美國癌症研究會和美國心臟學會共同成立的一個研究小組明確宣布:吸煙與肺癌有直接關系或因果關系。

1962年,英國皇家內科學會發表「吸煙與健康」的報告,首次提出吸煙是導致肺癌的主要原因的證據,從此展開了禁煙與產煙之間的唇槍舌戰。

1963年,瑞典25位科學家倡導發起反吸煙運動,建立了國家「吸煙與健康協會」。中國煙草工業公司成立,對煙草實行高度集中統一管理,卷煙生產和煙葉收購、復烤、調撥,分配統一經營,產供合一。經過整頓,全國卷煙廠從104個調節器整到61個。

1964年,美國衛生部根據6000多篇論文,首次提出「吸煙與健康」的報告。結論是:吸煙是一種與疾病和死亡有關的極為重要的因素,需要立即採取措施。此舉基本上平息了「關於吸煙能否促進癌症發生」的爭論。

1966年,美國香煙盒上開始注有一條警告說明:「注意——吸煙有害健康」。

1967年,在紐約首次舉行「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其後每四年召開一次,以推動國際合作,加強戒煙工作。

1969年,世界衛生組織所屬歐洲委員會通過決議,吸煙嚴重危害人體健康,禁止在世界衛生組織開會的場所吸煙。

1971年,第二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在倫敦舉行。

1971年,中國開始試生產葯物療效型卷煙,後改稱為新混合卷煙。

1972年,美籍華人左天覺著《煙草的生理學和生物化學》在美國出版。該書系統總結了煙草質量與植物生理和化學成分的關系。

1973年,樂富門國際公司成立,主要生產和銷售煙製品。

1974年,聯合國衛生組織召集研究吸煙對健康影響的專家委員會,由該委員會向各國政府及國際組織提出減少青少年吸煙,幫助吸煙者戒煙的3條總建議和12條具體策略。

1975年,第三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在紐約召開。

同年,挪威通過了關於限制煙品銷售法。

同年,瑞典科研人員發現尼古丁可提高人的大腦功能。

1976年,世界衛生組織在世界衛生大會上通過決議,制定了促進戒煙的政策。

同年,法國西蒙娜衛生部長掀起反吸煙運動,結果使法國煙葉消耗量下降45%.

同年,芬蘭在全國開展吸煙與健康教育活動,議會通過了煙草法令。

1977年,美國癌症學會發起並確定11月21日為全國范圍的戒煙日活動。

同年,英國皇家內科學會將吸煙與健康改為吸煙或健康,提出第三次報告。

1978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第二次專家會議發出控制吸煙瘟疫的報告。該組織吸煙與健康技術委員會做出結論,在吸煙較為廣泛的國家內,死亡是由於吸煙所致。

1979年,中國衛生部、教育部、輕工部等五個單位聯合發出通知,經國務院批准公布了《關於宣傳吸煙有害與控制吸煙的通知》,表明了我國政府對於控制吸煙問題的政策和立場。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馬勒博士發表了關於把4月7日世界衛生日定為戒煙日的談話,號召在全世界范圍內開展「要吸煙,還是要健康,任君選擇」的活動。

同年,一些科學家研究發現,從煙草的綠色組織中可提取蛋白質,從而為煙草在人類生活中的應用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1981年,世界衛生組織在科倫坡召開的發展中國家控制吸煙會議上,提出了為實現使人人都享有健康,有必要實現2000年無吸煙者的號召。

1982年,中國輕工業部發出《關於中國煙草總公司正式成立的通知》,決定從1982年1月台票日起,正式成立中國煙草總公司,實行產供銷、人財物的集中統一管理,從而正式確定了煙草專賣和集中管理體制。

同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召開第三次專家委員會,制定發展中國家控制吸煙策略的報告。

1983年,在加拿大溫尼伯召開的第五次「吸煙與健康」國際會議建議,含有20毫克/支以上焦油的香煙,在世界范圍內停止生產與出口,所有香煙以及煙製品應註明「吸煙危害健康」的警告;並明確標出焦油、尼古丁、一氧化碳的含量。中國國務院於同年9月23日發布了《煙草專賣條例》,同時決定成立國家煙草專賣局。

1984年,中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決定,禁止以一切宣傳工作和宣傳方式給銷售香煙做廣告。

同年,美國開展停止吸煙活動。煙草大王的孫子、31歲的得里克·雷諾茲戒了煙,並賣掉了他持有的雷諾煙草公司的股票。以後,他成為美國肺部保健康協會抵制吸煙運動的發言人。

中國煙草總公司正式加入世界煙草科學研究合作中心,並於1986年當選為理事會理事。

1985年,經國家體改委、中國科協批准,中國煙草學會成立,國家煙草專賣局局長李益三任理事長。

1985年,日本政府結束專賣制度,將政府專賣機構改組為企業——日本煙草株式會社。

1986年,第39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通過了有關戒煙的22項決議。世界許多國家政府發出通知:要求不得在公共場所吸煙,號召人們不要吸煙,勸告戒煙,禁止煙草電視廣告。韓國政府宣布廢除吸外國香煙的禁令,煙草專賣局由一個政府的官方機構改組為國營公司。老牌的法國專賣組織由政府機構改組為一個含有私人資本的國有化企業。

1987年,聯合國世界衛生總會做出一項決議:4月7日為世界無煙日。

同年,中國第一個吸煙與健康協會——北京吸煙與健康協會成立。

1988年,從元旦起實施禁煙的國家和地區:日本東京地鐵191個車站內禁止吸煙;菲律賓政府機構辦公室和醫院禁止吸煙;加拿大擴大禁止吸煙范圍,並禁止各種報紙、電台、電視台做香煙廣告;土耳其67個省的官方制定了禁止吸煙章程,衛生部長帶頭和一些知名人士1月9日在國家電視台宣布抽最後一支煙。接著西班牙、義大利、澳大利亞、挪威等國家做出積極瓜,並通過法案,禁止一切公共場所吸煙英國政府決定,從1988年起,每年3月12日為「全國戒煙日」。

同年,第九屆國際煙草科學大會在中國廣州市召開。參加會議的來自五大洲6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415名代表。會議的主題是「傳統與創新」。會上共發表論文127篇,其中中國代表論文15篇。

1989年,因每年4月7日是世界衛生組織成立的紀念日,每年這一天,世界衛生組織都要提出一項保健要求的主題。為了不幹擾其衛生主題的提出,世界衛生組織決定將每年的5月31日定為世界無煙日。這年世界無煙日活動的口號是:「在無煙環境中成長」。

1990年,韓國科學技術研究院附屬遺傳工程學中心洪周奉博士經三年努力,將人體胰島素基因移植到煙草組織中,成功地從煙草中提取出胰島素。

挪威政府宣布:「在十年內戒掉抽煙惡習」的反吸煙決定。

世界煙草煙民大會於10月26——27日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22個國家的125名代表參加了會議,會議認為吸煙是一種人權,呼籲人們尊重他們的嗜好。

1991年,世界衛生組織發布控制吸煙七年行動計劃,從1991年在公共場所禁止到1997年全球禁止吸煙。7月,中國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0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

1992年9月,在西班牙巴塞羅那舉行的25屆奧運會上,組委會決定,所有比賽場館禁止吸煙與煙草廣告。10月,擁有173個成員國的國際民用航空組織通過決議,自1996年7月1日起,將在其所有成員的民用商業航班飛機上禁止吸煙,把戒煙運動推向全球。

豪尼公司展示了它最新研製的Protos二型卷煙機,生產速度每分鍾高達1.6萬支卷煙。

澳大利亞一個名叫萊斯的婦女以被動吸煙導致哮喘和患上肺氣腫為由,向悉尼地方法院提出控訴,要求僱主賠償損失。同年5月底,法院陪審團以僱主違返澳大利亞《職業衛生與安全條例》為據,判處被僱主南威爾士州衛生局賠償原告萊斯8.5萬澳元。這一被稱為世界「戒煙運動的一個里程碑案件」迅速傳出,引起了世界輿論的轟動。

1993年,法國進一步削弱了對煙草的直接控制和壟斷權,私有化法律規定專賣機構SEITA為一個州立企業,後來又向投資者和大眾出售了大部分股權。

1995年,在泰國召開第四次亞太煙草或健康問題會議,亞洲煙草控制咨詢中心主任朱迪思·麥凱教授指出,亞洲女煙民在婦女中佔2%-10%.

1996年,雷諾士公司購買坦尚尼亞煙草公司5500萬美元的股份,該公司是非洲最大的煙草企業,年銷售額超過7500萬美元。

1997年7月3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鵬簽發國務院第223號令,頒發《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8月,第十屆世界煙草或健康大會在中國北京召開。

1999年,根據美國一些州對煙草公司提出關於吸煙危害健康的訴訟。雙方經歷長達數月的艱苦談判,終於達成一項協議:四家煙草公司在今後25年內支付2500億美元賠償,按人口和吸煙造成的損失分配到各州。

1999年1月,世界第二大煙草公司英美煙草公司宣傳出資76億億美元,以收購股票的方式兼並世界第四大煙草公司——富樂門國際公司,使其在世界煙草市場佔有份與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相當接近。此項兼並工作已於6月前完成。

日本煙草公司(JT)以9500億日元收購了雷諾士納貝斯高公司(RJRN)海外機構,旨在增強海外特別是在亞洲的競爭能力。

④ 英國茶葉收入是鴉片的5倍,鴉片戰爭有另一種可能嗎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的引文中指出了英國政府從茶葉貿易中獲得的收入在1836年增長到了4,674,535英鎊,占國庫總收入的16%左右,那麼,英國政府同期每年從鴉片貿易中獲得多少收入呢?

在1961年出版的一本名為《帝國主義侵華史》的書中,節選了1832年英國政府對印度政府財政情況的一份調查報告:

孟加拉的鴉片專賣每年供給政府數達九十八萬一千二百九十三金鎊的收入。鴉片稅是按成本百分之三百零一點七五的稅率徵收的。在目前印弊豎度財政收入的情況下,要拋棄如此重要的一種稅收,看來是不適當的。鴉片稅是這樣的一種稅,它主要由外國消費者來負擔。整個說來,它比之任何可能代替它的稅,更不易遭人反對。

460萬英鎊(1833年為330萬)和98萬英鎊,哪個多?

在過去春卜枝的故事版本里,鴉片收入被視為英國的國家利益,號稱佔印度政府收入1/7,但是如果我們了解具體的數據可知,這個數字很不靠譜。

至此,輿論被推上了頂峰,以紡織工廠主的為代表的工業資本家們也聯名抗議,強烈要求議會和政府打擊清王朝,徹底破除清王朝的貿易保護和不平等歧視。

哪怕是這樣,英國外相仍舊在告誡他的將軍們,這並不是一場「戰爭」(war),而是一次報復(reprisal),因為依照國際法,戰爭期間要終止貿易,所以,英國政府自始至終沒有宣戰,當然,大清朝也不知道什麼叫近代意義上的宣戰。

因此,盡管江浙仍仍舊炮火連天,剛剛繳納了贖城費後的廣州,很快便恢復了茶葉出口……

說到這兒,我們可以簡單總結下結論,相對於鴉片貿易,英國政府在茶葉貿易上的利益更加核心,如果鴉片戰爭前夕的清朝,能夠更加善用自己手中的底牌,戰爭未必是最終的結果,林則徐看到了開頭,卻沒有猜對結局,以至於今天的國人還在嘲笑他所說的「斷絕茶葉大黃,永遠不準貿易」、「以茶易煙」,根本沒想到這才是正解。

⑤ 第一次鴉片戰爭英國在中國走私鴉片的情況

林則徐1839年3月抵達廣州,隨即開展禁煙,嚴查煙販,整頓水師,曉諭外商呈交鴉片。同年6月3日,在虎門海灘當眾銷毀二萬余箱(200多萬斤)鴉片(他把鴉片放在水中泡了七七四十九天,然後把它燒毀,這樣鴉片才會徹底被銷毀否則還是能吸的)。中國的禁煙措施,遭遇英國政府的強烈反對。1840年6月(道光二十年夏),由四十八艘艦船和四千餘名官兵組成的英國遠征軍封鎖了廣州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清軍武備廢弛、敵情不明、指揮紊亂,因此屢戰屢敗。至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英軍攻陷鎮江,切斷京杭大運河南北交通,繼而直抵南京城下。清政府已無力再戰。1842年七月二十四日,清政府在英軍的炮口下,被迫簽定了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這是清政府第一份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中國的主權。他規定中國割讓香港,賠償2100萬西班牙銀元,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五個口岸城市對外通商,此外英國還享有協議關稅,而由於清政府官員長期以天朝自居,不熟悉國際關系,在隨後的《南京條約》兩個補充文件談判中遭受了進一步的利益損失:《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門條約》的簽訂使 2、鴉片煙毒的泛濫及其嚴重後果
19世紀以後,英國開始收大量鴉片輸入中國,它不惜採取賄賂官吏甚至武裝走私等卑劣手段。在19世紀的最初20年中,英國從印度輸入中國的鴉片每年平均約4000箱。30年代激增,到1839年就達將近40000箱。除了英國以外,這時還有美國商人從土耳其販來中國鴉片,但為數較少。由於英國對華輸入鴉片數量的激增,從19世紀30年代起,在它對華貿易總值中,鴉片就佔到1/2以上,到鴉片戰爭時英國在對華貿易中由入超變為出超。
●中英的正常貿易發生了變化
通過鴉片貿易英國在對華貿易中變入超為出超,變劣勢為優勢,中國變出超為入超,變優勢為劣勢,原來英國在廣州貿易中虧損,「1821年英商運至廣州的天鵝絨,剪絨、印花布虧本60%以上,1826年增入的棉布也虧本10%左右。東印度公司在廣州的整個進口生意中,幾乎沒有一年不虧本的」。但是鴉片貿易卻給東印度公司、英屬印度殖民地政府和鴉片販子帶來巨大利益。中英的正常貿易發生了變化。
●破壞了中國金融的平衡
鴉片戰爭前夕,中國每年的白銀外流量起碼在一千萬兩以上。白銀大量外流又引起了一連串的社會惡果:最直接的是造成銀貴錢賤。當時清朝實行的是銀錢並用的雙軌制,白銀外流國內缺少使得銀錢比價變動,例如1794年白銀一兩兌換銅錢一千文,到1838年時就需一千六、七十百文銅錢,而向政府納賦稅時須折成白銀,這樣他們實際上要多交百分之六、七的賦稅,大大增加了負擔,受剝削更重了;由於銀價上漲,各省拖欠的賦稅也就日益增多,這樣也造成了清政府的財政危機。
2 (二)戰爭的三個階段
1、1840、6-1841、1(定海、大沽、廣東戰事;所謂《穿鼻草約》;英軍強佔香港島)
2、1841、1-1841、5(廣東戰事;《廣州和約》;三元里抗英)
3、1841、8-1842、8(廈門、浙東、長江戰事)
具體戰爭過程如下:
1839年9月4日,中英在九龍發生沖突,英軍首先開炮,英方參戰五艘非正規艦只;清軍出動三艘戰船,有岸炮支援。戰斗持續四個小時,雙方損失輕微。
1839年11月3日,中英穿鼻之戰,關天培率領的水師被擊退,英軍無人員傷亡。
1840年6月22日,英軍部分主力准備完畢,按計劃開始以主力北上舟山。只留少數艦船在虎門執行封鎖。
1840年6月28日,英國侵華軍後續部隊到達廣州海面,至此第一批侵華英軍到齊,共計海軍戰艦16艘,東印度公司武裝輪船4艘,地面部隊4000人,海陸合計7000左右。(另有輔助艦只)
1840年6月30日,第一批英軍到達舟山。
1840年7月2日,英軍後續艦隊9艘(其中戰艦三艘)途徑廈門,英遠征軍司令命一艘戰艦向廈門官員遞交《致中國宰相書(副本)》,該艦駛入廈門南水道下錨。
1840年7月3日,駛入廈門南水道的英艦派翻譯駕小艇登岸送信,被清軍武力阻止,英戰艦則向岸上開炮,引發了一場小規模炮戰。(此役雙方損失輕微,上報到朝廷時變成了一場勝仗)
1840年7月5日,舟山海面英軍開始進攻定海,戰至黃昏,英軍停止進攻。
1840年7月6日晨,英軍攻入定海。定海知縣投水自盡,總兵張朝發已於昨日戰死。是役,清軍參戰僅1540人,傷、亡各僅13人。定海水師在九分鍾內覆沒,英軍所有艦船僅中彈三發,無人員傷亡。
1840年7月20日,定海失守的消息到達北京。
1840年8月11日,英軍抵達天津,並沿途留兵封鎖中國沿海。直隸總督琦善與英軍司令咨會,隨後將《致中國宰相書》進呈道光帝。
1840年8月19日,道光帝收到公文。道光帝本無戰心,又由於嚴重的誤譯,道光以為英軍此來是為了「申焚燒鴉片之冤」,所以道光帝允許為之伸冤,「以折服其心」(所以罷免了林則徐,但英方並無此要求);拒絕賠償鴉片損失;拒絕割讓島嶼。並令其:「反棹南還,聽候辦理」。 英軍當然不肯答應,雙方繼續交涉。但由於翻譯和文化差異等諸多問題,雙方無實質進展。
1840年9月15日,英軍感到在北京地區作戰並無把握,季風也將結束,同意返航。要求到廣東繼續談判。
1840年9月28日,英艦隊回到舟山,得知先前留在定海的英軍疫病嚴重(至年底此處共計病死448人)。
1840年10月3日,道光派琦善南下廣東,「懷撫」英夷。
1840年11月25日,在舟山和浙江官員談判了一些日子後,不懂中國官場「潛規則」的懿律被當猴耍而不自知,發布了浙江停戰的命令,率英軍南下廣東(不久以後英軍就放棄定海)。
1840年11月29日,琦善到達廣州,中英廣州談判開始。但由於雙方開價差距懸殊,一開始就進入了扯皮階段。
1840年12月25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的第一期奏摺,得知英人的要求如此過分(和南京條約的內容相似),下令備戰。
1840年12月30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二期奏摺,認為談判已無希望,下令琦善「勿得示弱」,同時命令川、湘、黔三省向廣東派援軍。
1841年1月6日,道光帝收到琦善第三期奏摺,下嚴令:「逆夷要求過身……非情理可諭,即當大軍撻伐……逆夷再或投字帖,亦不準收受」, 同時重新啟用被革職的林則徐等。在談判期間,琦善不斷從廣東各地調兵至虎門,虎門兵力達到11000人。虎門也成為中國在鴉片戰爭中火力最強大的炮台。
1841年1月7日,英軍發動進攻,虎門戰役開始。英軍攻佔大角、沙角炮台,並擊敗清軍水師。比起先前的表現,守軍作戰也很勇敢,共計戰死282人,受傷462人,沉沒戰船11艘,直至炮台被打塌後才開始後退。英軍僅受傷38人。
1841年1月8日,琦善要求重開談判,英軍同意,暫時停戰。此後一直在談判。
1841年1月26日,英軍強佔香港,並要求割讓(香港仍有清軍)。
1841年1月30日,道光帝得知虎門戰事,革除琦善職,授奕山為靖逆將軍,南下統兵。大概也是這一時期,道光帝派「強硬派」的裕謙和顏伯燾分別負責兩江和閩浙,兩人到任後立即開始盡最大力度整軍備戰。
1841年2月24日,本來就毫無希望的談判已經破裂,英軍開始向虎門核心陣地布置進攻。26日清晨,英軍正式發起進攻,到當天下午五時,英軍擊敗全部8500名守軍,關天培壯烈犧牲。由於主要在射程外炮擊,英軍損失輕微。
1841年3月18日,英軍攻入廣州西南的英國商館,後來撤離。由於前兩敗,此戰中國守軍士氣低落,未戰先潰,英軍損失輕微。新任參贊大臣楊芳在奏章里對失敗絕口不提,反而說已屢敗英軍,唯恐其逃竄。
1841年4月14日,奕山到達廣州,耗時達57天,被俄國武官當成笑料。
1841年5月初,各地援軍相繼抵粵,道光帝也反復下令「分路兜剿,務使該夷片帆不留」,如果英軍「聞風遠遁」,惟將軍是問。21日,奕山下令對英軍艦船火攻,英軍略受損失。24日,英軍進攻廣州,至25日,已經攻佔廣州城外主要制高點和炮台。此役英軍戰死9人,受傷68人。27日,清方向圍城的英軍要求談判,於是又暫時停戰。並且交納賠款。從6月1日起,英軍全部撤回香港。在此期間,奕山的奏摺對失敗隻字未提,反而是打了大勝仗,並說英軍舉白旗乞和。道光得知大喜,允許其求和,同時命令沿海撤防(節省軍費)。正好老天有眼,此時英軍中瘟疫橫行,英艦隊又突遭台風襲擊,損失慘重。因此老天無意中幫奕山圓了謊。
1841年5月30日,三元里民眾與英軍交戰,其採用戰術之成功足以使任何清軍將領汗顏。但英軍最終還是突圍,英軍戰死5人,受傷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勞過度而死。31日,民眾包圍英軍佔領的四方炮台。時值停戰期間,清方派主戰的官吏余保純將民眾勸歸。(這個倒霉的傢伙在當時就被不明真相的人當成了大漢奸,直到現在。)
1841年5月31日,英國外相認為義律對中國過於保守,改派璞鼎查接替中國事務。
1841年8月10日,璞鼎查到任。從倫敦到澳門,只用了67天,其中還有十天在孟買處理公務,所以路上只用了57天。
1841年8月22日,英軍主力北上廈門,奕山隱瞞不報(他吹牛說英軍已退)。幸虧奕山的牛皮早被廈門的顏伯燾識破,故顏伯燾一直抗旨不撤防。並且在廈門投巨資建立了中國沿海最堅固的防線——廈門石壁。炮台的火力也相當強大,有火炮四百餘門,守軍5680人(僅次於虎門,但遠遠比虎門炮台堅固)。
1841年8月26日,英軍圍攻廈門。英軍戰術無非是正面佯攻,側面迂迴,輕松繞開石壁。如此簡單的戰術,英軍已用過多次,但是由於瞞報嚴重,顏伯燾和道光帝並不知情。守軍一的開始抵抗也較為激烈,但是腹背受敵,且炮台失去作用,很快不支。到了黃昏,清軍外圍陣地已全部失守。英軍也停止進攻。
1841年8月27日,英軍攻打廈門城。守軍已於夜裡逃散,廈門失守。此役,清軍陣亡總兵一名,副將以下軍官7員。士兵減員324名。英軍戰死一人,受傷16人。戰後英軍對石壁炮台的防禦力評價相當高。戰後道光帝首次得知:此次來華的英軍中還有陸軍。
1841年9月5日,主力英軍(海陸軍共計四千人)北上浙江。此時浙江由頭號主戰派裕謙主持,浙東防務與戰前相比也已得到全面加強,降職的林則徐曾一度在鎮海協助組織防務,經歷了幾次戰斗的林則徐認識到定海必然守不住,應該主動放棄。這個建議當然不可能被採納。
1841年9月25日,英軍本來打算攻擊鎮海的主力海陸軍四千餘人受到風力影響,集結於鎮、定之間的海面。隨後的幾天,定海清軍與英軍屢有交火,均損失輕微。
1841年10月1日晨,英軍向定海發動總攻,至下午2時,五千多守軍全部被擊敗。定海三總兵犧牲。英軍戰死2人,傷27人。
1841年10月10日,英軍向鎮海發起攻擊,幾小時後,外圍陣地紛紛失守。此時戰斗雖未結束,正在鎮海東城牆指揮的兩江總督裕謙已經知道希望全無,遂跳水自盡。
1841年10月13日,英軍逼近寧波,負責此處的太子太保餘步雲棄城逃跑,寧波失守。
1841年10月30日,「協辦大學士吏部尚書步軍統領正黃旗滿洲都統崇文門監督正紅旗宗室總族長雍正帝四世孫前黑龍江將軍前盛京將軍」奕經受封為揚威將軍,調集八省援軍入援浙江。
1842年3月10日凌晨,經過四個多月的准備之後,鴉片戰爭中唯一一次收復失地的反攻在奕經的指揮下打響,四小時後,規模龐大的反攻宣告失敗。
1842年3月21日,浙江巡撫劉韻珂上「十可慮」折,雖未明說,但暗示戰爭已毫無希望,且充滿危險。
1842年5月7日,英軍撤離寧波,集結兵力准備沿長江向內地進攻。
1842年5月18日,英軍2000人攻破乍浦,此役清軍抵抗激烈,戰敗自殺者甚眾。英軍陣亡9救人(其中一名中校),受傷55人。
1842年6月16日凌晨,乍浦的英軍全部出動攻擊吳淞。吳淞是江蘇海防重點,新任兩江總督牛鑒親自坐鎮於此。但戰斗至中午12點,清軍全部逃散。清軍陣亡江南水路提督陳化成以下88人,英軍被擊斃兩人,受傷25人。同日,英軍第二期增援部隊到達吳淞口,在華英軍總兵力達到20000人。與清軍相比,不論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這都算是一支空前強大的軍隊。
1842年6月19日,英軍佔領上海。
1842年7月5日,英軍戰艦十二艘,輪船十艘,運輸船51艘,士兵7000人組成艦隊從上海出發,直撲鎮江。
1842年7月13日,清軍開始增援鎮江。
1842年7月21日,英軍開始攻城。此時鎮江城內駐軍僅有1600人,城外2700人,火炮很少。而英軍僅參加攻城的兵力就達6905人,英軍占絕對優勢。戰斗開始後,英海軍組織火力猛轟城外清軍,城外清軍缺少掩護也沒有任何反擊手段,很快便潰散。與此同時,登陸的英陸軍開始攻城,由於缺少火炮掩護,英軍只能用雲梯攻城,被守城清軍痛擊。隨後英軍組織火力轟擊城牆,可是城內駐軍有1185人是駐防在此的京口八旗。他們安家此地已經200多年,所以仍然節節阻擊。同時英海軍組織小船沿水路攻擊鎮江西門,遭到城牆上清軍火炮的有效轟擊,狼狽退出。最後,占盡火力優勢的英軍從北、西、南三個方向突入城內,守軍一直堅持巷戰到深夜。城內清軍的傷亡率達30%。鎮江的火力兵力遠遠不及虎門,城牆堅固遠遠不及廈門,戰前動員遠遠不及定海,准備周密遠遠不及浙東,但是此役英軍有39人斃命,130人受傷,3人失蹤。多於上述四戰役所斃傷敵軍的總和。
1842年8月2日,英軍離開鎮江,准備進攻南京。在此之前,清方決定求和。
1842年8月31日,道光帝正式下旨同意簽訂條約。可是29日,摸透道光心思的前方大臣已經簽署了《中英南京條約》。
1842年9月1日,清朝負責談判的官員向璞鼎查發出照會,對南京條約提出了十二項交涉內容。這十二項自討苦吃的內容為中國今後的苦難留下了隱患;也為下一次戰爭埋下了禍根。(與此同時,北京的道光帝、杭州的劉韻珂都給南京的官員寫信,內容居然也是要求作出類似的交涉,而這些信件還在路上。)
1842年9月7日,道光帝正式同意簽約的諭旨到達南京,第一次鴉片戰爭早已結束。
1842年10月,奕山奏報廣東仿造西式戰艦一艘,並且提議停止建造舊時戰船,經費用於建造西式戰艦。此事最終不了了之。
(三)戰爭失敗原因的分析
1、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
第一、清朝社會制度的腐朽和經濟、科技的落後。清王朝處於封建制度的衰敗時期,政治昏暗,各種矛盾加劇,傳統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禁錮,使得社會生產力低下,科學技術落後,財政拮據,軍備廢弛,武器低劣,封建統治自身已陷入嚴重危機,連其本階級的有識士都感到面臨「末世」,在這種情況下,御外必然受到很大限制。
第二,統治集團昏庸腐敗。「時代呼喚巨人,上台的卻是侏儒。」鴉片戰爭當中,清政府各級決策者錯誤頻出,上層指揮簡單低效,各級官員欺上瞞下,導致不知己不知彼,對戰局應變低效。兩年的戰爭過程中,同樣的決策錯誤在各地重復上演。這既是由於清政府的腐敗所致,也是清政府腐敗的具體表現。正是在清朝統治集團的這種狀況下,英國方面的優勢才得以顯示和發揮出來。
2、具體原因
參見:茅海建:《天朝的崩潰》
[編輯本段]第一次鴉片戰爭的結果
中國被迫同英、美、法等國簽訂了《南京條約》、《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等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使中國社會的性質開始發生根本的變化。
近代第一批不平等條約的簽訂
一、《南京條約》(史稱《江寧條約》)
1842年8月29日,耆英、伊裡布代表清政府,在英國軍艦「皋華麗」號上同璞鼎查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喪權辱國的《江寧條約》即《南京條約》,共有13款,主要內容有:
1.五口通商
2.割讓香港島
3.勒索賠款
4.協定關稅
5.干涉司法
6.自由貿易
二、《五口通商章程及海關稅則》
1.領事裁判權
所謂「領事裁判權」,指帝國主義國家僑民不受居留國管轄的非法特權,按照正當的准則和慣例,居留國有權按照本國的法律管理外僑。《虎門條約》破壞了中國的這項正當的權益,規定英人。中華人的交涉詞訟,「其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國議定章程法律」,發給領事辦理。
2.協定海關稅則
收海關稅率大大降低(出口的61種貨物和進口的48種貨物稅率比鴉片戰前降低50%-90%,其他貨物皆定為百值抽五的稅率)。
三、《五口通商章程附粘善後條款》(虎門條約)
1.片面最惠國待遇
《虎門條約》規定,中國將來如「有新恩施及各國,亦應准英人一體均沾」。後來,中美、中法所訂條約也都有同樣的規定。列強依此互相援引,共享侵略權益。
2.租界權
3.駐軍權
四、《望廈條約》
1.擴大領事裁判權
2.協定關稅權
3.稅則
4.文化
5.修約
五、《黃埔條約》繼美國之後,1844年冬,法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的《黃埔條約》.這個條約使法國享有美國在《望廈條約》中取得的一切特權,同時還規定,允許法國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傳教,修建墳地,清朝地方政府負責保護教堂和墳地.
六、其他
七、葡萄牙強佔澳門
[編輯本段]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影響

●國際關系的改變:鴉片戰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爭之後的南京條約以及其後的一連串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部分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鴉片戰爭開啟了之後百年受到西方帝國主義侵略的歷史。
●社會問題的加劇,清中葉自嘉慶、道光年間以後,中國社會已有種種嚴重問題,包括土地兼並、人口過剩、貪官污吏等,但在川楚教亂之後數十年的太平,使得當時的社會問題隱而不現,鴉片戰爭雖然直接影響的地區不多,但對於清朝的權威有所打擊,許多社會上的問題逐漸浮現,造成較多的民變發生,間接促成了太平天國的興起。
在此之前,俄、美公使利用「調人」身份,以狡詐的手段,分別於 6月 13日、18日與清政府簽訂中俄《天津條約》十二款、中美《天津條約》三十款,攫取了除賠款外與英、法所得幾乎一樣的侵略特權。中俄《天津條約》第九款還特別規定,兩國派員查勘「以前未經定明邊界」,「務將邊界清理補入此次和約之內」,以便日後解決,從而為沙俄進一步掠奪中國領土埋下了伏筆。
《天津條約》簽訂後,英法聯軍撤離天津,沿海路陸續南下。咸豐帝此時對條約內容又感憂恐,令桂良等在上海與英、法代表談判通商章程時,交涉修改《天津條約》,取消公使駐京、內地游歷、內江通商等條款,並設法避免英、法到北京換約。11月,桂良等與英、法、美代表分別簽訂了《通商章程善後條約》,規定:鴉片貿易合法化;海關對進出口貨物照時價值百抽五征稅;洋貨運銷內地,只納2.5%子口稅,免徵一切內地稅;聘用英國人幫辦海關稅務。但是,英法方面不容變易《天津條約》的各項條款,並堅持要在北京換約。
英、法政府遠不滿足從《天津條約》攫取的種種特權,蓄意利用換約之機再次挑起戰爭。1859年6月,在拒絕桂良提出的在滬換約的建議後,英國公使普魯斯、法國公使布爾布隆和美國公使華若翰各率一支艦隊到達大沽口外,企圖以武力威懾清政府交換《天津條約》批准書。清政府以大沽設防,命直隸總督恆福照會英、法公使,指定他們由北塘登陸,經天津去北京換約,隨員不得超過二十人,並不得攜帶武器。英、法公使斷然拒絕清政府的安排,堅持以艦隊經大沽口溯白河進京。大沽一帶防務,自1858年英、法艦隊退走後,清政府即命科爾沁親王僧格林沁負責。6月25日,英法聯軍突然向大沽炮台進攻。在僧格林沁的指揮下,守軍英勇抵抗,戰斗異常激烈。直隸提督史榮椿、大沽協副將龍汝元身先士卒,先後陣亡。激戰結果,英法聯軍慘遭失敗,損失艦艇多艘,死傷四百多人,英艦隊司令何伯也受重傷。戰斗中,美國艦隊幫助英、法軍作戰和撤退。8月,美國公使華若翰偽裝友好,由北塘進京,返回北塘時與直隸總督恆福互換《天津條約》批准書。在此之前,俄國代表已在北京換約。
英法聯軍進攻大沽慘敗的消息傳到歐洲,英、法統治階級內部一片戰爭喧囂,叫嚷要對中國「實行大規模的報復」,「佔領京城」。1860年2月,英、法兩國政府分別再度任命額爾金和葛羅為全權代表,率領英軍一萬五千餘人,法軍約七千人,擴大侵華戰爭。4月,英法聯軍佔領舟山。5、6月,英軍佔大連灣,法軍占煙台,封鎖渤海灣,並以此作為進攻大沽口的前進基地。俄國公使伊格納季耶夫和美國公使華若翰也於7月趕到渤海灣,再次以「調停人」為名,配合英、法行動。清政府在大沽戰役獲勝後,幻想就此與英、法兩國罷兵言和。當英、法軍艦逼臨大沽海口時,咸豐帝還諭示僧格林沁、恆福不可「仍存先戰後和」之意,以免「兵連禍結,迄無了期」,「總須以撫局為要」,並派恆福與英、法使者談判。前敵統帥僧格林沁則以為敵軍不善陸戰,因而專守大沽,盡棄北塘防務,給敵以可乘之機。伊格納季耶夫為英、法提供了北塘未設防的情報。
8月1日,英法聯軍在北塘登陸,沒有遇到任何抵抗。14日,攻陷塘沽。再水陸協同,進攻大沽北岸炮台。守台清軍在直隸提督樂善指揮下,英勇抗擊。但清政府本無抗戰決心,咸豐帝命令僧格林沁離營撤退。清軍遂逃離大沽,經天津退至通州(今北京通縣)。8月21日,大沽失陷。侵略軍長驅直入,24日佔領天津。清政府急派桂良等到天津議和。英、法提出,除須全部接受《天津條約》外,還要增開天津為通商口岸,增加賠款以及各帶兵千人進京換約。清政府予以拒絕,談判破裂。侵略軍從天津向北京進犯。
清政府再派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取代桂良,到通州議和。由於雙方爭執不下,談判再次破裂。9月18日,英法聯軍攻陷通州。21日,清軍與英法聯軍在八里橋展開激戰,統帥僧格林沁等率先逃走,致使全軍動搖,而遭敗績。次日,咸豐帝帶領後妃和一批官員倉皇逃往熱河(今河北承德),令其弟恭親王奕欣留守北京,負責和議。在英法聯軍進攻北京時,俄使伊格納季耶夫又向英、法提供了北京防衛的情況。10月13日,英法聯軍攻入安定門,控制北京城。侵略軍一路燒殺搶掠,在清廷長期經營的圓明園大肆搶掠珍貴文物和金銀珠寶,並將園內建築付之一炬。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別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①開天津為商埠;②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③割讓九龍司給英國;④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資產。法方還擅自在中文約本上增加:「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⑤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八百萬兩,恤金英國五十萬兩,法國二十萬兩。

閱讀全文

與1907年英國在華銷售多少匹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繞中國一圈有多少公里 瀏覽:101
伊朗的樹是什麼樹 瀏覽:66
伊朗石油怎麼交易 瀏覽:666
印尼是什麼字怎麼說 瀏覽:922
在全世界怎麼看中國 瀏覽:572
印度為什麼每天確診這么少 瀏覽:821
中國深港有哪些 瀏覽:920
伊朗問題美國人怎麼看 瀏覽:687
印度飛餅怎麼做有什麼味 瀏覽:148
英國人口流入是什麼意思 瀏覽:423
你如何看待伊朗問題是什麼梗 瀏覽:644
哪些事物代表現在的中國 瀏覽:624
從迪拜拉車到中國需要消費多少錢 瀏覽:827
義大利的天空之城景點在哪個城市 瀏覽:727
伊朗哪個地方不安全 瀏覽:117
印尼旅遊可以帶多少美元 瀏覽:337
越南本地人過節吃什麼飯 瀏覽:855
印尼菠蘿格的傢具為什麼這么少 瀏覽:846
越南蘭州拉麵多少錢一碗 瀏覽:857
印度女性出嫁需要做什麼 瀏覽: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