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問十七世紀英國的武器裝備是什麼
這一時期也就是公元後1500——1700年,共200年,各個國家是不一樣的,這里介紹有代表性的中國、日本、英國。
【歐洲】
英國(這兩百年間英國飛速發展,先是在大西洋虐爆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又在三次英荷戰爭中虐爆了荷蘭人,接著還盤算著在北美收拾法國人。17世紀中葉爆發了光榮革命,走上了君主立憲制道路,這里介紹英國1605年的裝備與1705年的裝備,天壤之別啊)
英國1605年的裝備(斯圖亞特王朝):步兵配備鈦鐵合金胸甲、紅色麻衣麻褲(難受到死)、西班牙頭盔(當時歐洲人流行這玩意兒),腰帶上有法國劍,肩帶上掛著4~5個黑擲彈(世界上最早的手榴彈)。騎士裝備全身重甲(英國那時候一般沒有輕騎)與遮臉頭盔。
英國1605年的武器:步兵用長斧與戟,Musketeer(火槍手)裝備火繩槍(比明朝人的先進),騎兵裝備腋下矛、阿拉伯馬刀等。
英國1705年的裝備(漢諾威王朝):就是加勒比海盜上英軍的模樣,紅色燕尾服、三角帽、假發、白色套褲。這時的英國已經十分強大了,殖民地縱跨亞歐、海軍可以在全世界橫掃。
海軍裝備了各式風帆戰列艦,有38炮的、有54炮的、有80炮的等等。
英國1705年的武器:全部裝備燧發槍。步兵裝備曼徹斯特造的燧發步槍,運用整齊的橫隊排槍戰術,軍官與騎兵裝備燧發手槍,射擊精準。炮兵在這一時期發展出了6磅榴彈炮、6磅加農炮,已經會使用霰彈攻擊了(在敵人步兵或騎兵靠近時換上霰彈,開一炮倒一片)。
【亞洲】
1、中國(這里只介紹漢族的明朝了,滿清太愚昧,丟臉):
明軍京營1595年的裝備(是當時其他國家不敢想像的齊全):單兵配備統一的新式棉甲、紅色y型棉衣棉褲,墨鋼紅纓圓邊盔(漢族人的特色、沿用300年)、白底皂靴(漢族人的特色,沿用1000年)、腰帶上掛有統一齊全的牛皮水壺、腰刀、黑火葯袋(當時叫黑硫包)、彈葯包(當時叫金丸包)、引線(泡了硫磺的,也就是硫化硝鹽)。
明軍京營1595年的武器(廣泛使用火器,當之無愧的強大):步兵裝備的火器火銃(當時的步槍),騎兵裝備弗朗機手炮(葡萄牙貨,騎兵在馬上使用),炮兵的東西就太多了,有紅夷大炮(世界上威力最大的大炮,轟死了努爾哈赤)、弗朗機炮(葡萄牙仿製品,世界上射速最快的大炮,在朝鮮把把日本人打成蜂窩煤)、龍炮(炮彈很長,有龍紋,世界上最長的大炮,當時的火箭彈,據說可以從北京打到居庸關)、72釘箭炮(可以同時發射72支2米長的釘頭小火箭)、油車(這個恐怖極了,世界上最早的噴火車)、弗朗機熱氣球(葡萄牙工程師完成,當時全國就造了2個,主要擔任偵查與小規模轟炸,在朝鮮把日本武士嚇出屎)……
2、日本(軍閥割據,這里介紹最強大的德川幕府,也是唯一和明朝政府交過戰的日本勢力):
德川幕府1595年的裝備(較簡陋):單兵配備各式竹甲(士兵)、橫條皮甲(武士、軍官)、各色各質地和服、緊木屐、布鞋(繳獲)、普通士兵腰帶上掛有彈葯袋、火葯袋、太刀等。武士一般不使用火器(找死),只有一把太刀(殺敵用)、一把中刀(剖腹用)。
德川幕府1595年的武器:很多人認為日本人當時只用倭刀,實際上日本當時也裝備了不少火器了,步兵同樣有火銃,但騎兵就幾乎只有刀了。另外,日本的炮兵可以忽略。
㈡ 1799年的英國有沒有火葯武器
早就有了:
1、1805年拿破崙戰爭時期,英國火槍兵早就以射擊紀律名震天下,以至於「英國紅衣火槍兵」有「龍蝦兵」的外號;
2、1763年七年戰爭,有這么個典故:
普魯士以軍事傳統為基礎建國,英國人為了知道普魯士人為什麼射擊那麼強,專門看過普魯士人的隊列是怎麼練的,看到普魯士軍隊靠繩子練對齊,大失所望,覺得這沒用;
結果在七年戰爭時期,普魯士軍隊就靠著這一手,在列兵拼槍的時候占盡上風。
3、1775年美國獨立戰爭,美法聯軍對陣英國殖民地陸軍+小艦隊,雙方就是火器交鋒,美國大陸軍最開始就是靠民兵手裡的火槍來對抗英軍的,也因此將持槍的權利寫進美國法律,英軍顯然不可能是冷兵器打熱兵器。
4、1618年三十年戰爭時期,西班牙無敵艦隊被英國、法國、巴達維亞(荷蘭)海軍覆滅,而從噸位方面西班牙占據優勢,英法荷翻盤的法寶就是火炮。
㈢ 在鴉片戰爭時期英國和中國的武器對比(最好有具體型號)
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鴉片戰爭的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中國的鳥銃長矛不敵英國的
洋槍。但是實際上的差距是多少呢?就讓從火槍和弓弩的對比上看看其差別。
按照何立波《鴉片戰爭時中英雙方武器裝備之比較》一文,在鴉片戰爭中,英軍
使用的火槍型號為兩種: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和Baker前裝滑膛燧發火槍。以
下是兩種槍的參數:
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
這是著名的印第安式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的照片。槍長1.42米,槍管口徑
0.76英寸,子彈口徑0.71英寸。這種槍還有一種更早期的長型號(long
land pattern)。該型槍曾經在拿破倫戰爭,美國獨立戰爭等戰爭中被大量使用,
英國裝備過大約300萬支該種火槍。
Baker前裝線膛燧發火槍
這個是Baker前裝線膛燧發火槍,1.16米長,0.75英寸口徑,使用和Brown
Bes相同口徑的子彈。滑膛式Baker的資料沒找到。照說Baker的滑膛槍只在1800
年和英國陸軍及東印度公司有合約,不該在1840年仍然有使用。而且做的規格應
該就是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的規格。參考鴉片戰爭中兩種槍的射速,Baker的
射速相當於Brown Bess的2/3。如果都是滑膛槍的話差別不該那麼大。我認為在鴉
片戰爭中使用的伯克式燧發槍應該就是上面這把線膛槍。
為了方便對比,我在這里引入中國一種著名的遠程武器——神臂弓的資料。大家可
能認為我在冒傻氣,拿宋代的弩箭和19世紀的火槍相提並論,哪有的比?別著
急,且聽我慢慢道來。
神臂弓
這是我國宋代大量使用的一種弩弓,式樣是從西夏流入的。弩身長三尺二寸(約
一公尺),弩弓長四尺五寸八分(1.43公尺),兩弭各長九寸二分(0.29公
尺),?y長四寸,兩閃(?y和弭之間)各長一尺一寸一分,弦長二尺五寸(0.78
公尺)。箭長數寸。
但凡我們評價一樣遠程武器的優劣,不外呼考慮三點:射程,射速,殺傷力。如
果從經濟上說,還要考慮造價和製造周期,以及訓練周期。
先說射程,按照記錄,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的最大射程是300碼左右,有效
殺傷射程約80碼(約72米,一說50碼,即45米),超出這個距離被打中的人可說
是運氣極背。英國陸軍的漢格上校(Col. George Hanger)上校在1814年寫下這
么一段話:
如果一個士兵的槍膛不是製造得很糟的話(許多都很糟),可以打中80碼外的人
形靶、甚至是100碼;但是如果一個士兵在150碼外被敵人用一支平常的槍瞄準並
打傷的話,那麼他真的就是非常倒霉了;至於想用一支平常的槍射擊200碼外的人
的話,你不如改為射擊月亮,兩者打中目標的機會都是一樣的。
大家可記得電影《與狼共舞》的開頭,一心想死的男主人公策馬在南軍陣前來回
跑了兩趟,竟然毫發無傷,其實是相當寫實的。當時美國南方工業不發達,南軍
武器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支Whitworth線膛槍要價美金500大元,可以買20頭
牛。所以南軍沒多少支線膛槍。滑膛槍的准確性又那麼的差,打不中策馬狂奔的
人一點都不奇怪。但是南軍如果想依樣畫瓢那一定會死的相當難看,北方軍的武
器全部在大陸製造,一支sharpes線膛步槍只賣43元。所以多數是線膛槍。扯遠
了,趕緊兜回來^_^
Baker線膛槍的最大射程因為膛線的緣故射程有所下降。但是得益於膛線的穩定作
用,其有效射程有200米以上。不過由於射速很低,英軍並未大量裝備線膛槍。原
因在後面祥述。
古代弓弩的普遍最大射程為300米左右,而神臂弓的最大射程更是達到了500餘
米,而且准確率很高,可以精確瞄準。歐洲到現代也還有弓弩射擊比賽。一個訓
練有素的弩手可以准確地命中200碼外。一個瑞典著名的神射手威廉.泰爾射中自
己兒子頭上的蘋果用的就是弩弓而不是弓箭。如果那個總督使壞讓他用滑膛槍去
射,估計小泰的腦袋就要開花了。下面這個是瑞士的泰爾父子銅像,眼力好的朋
友可以看到泰爾肩上扛著的弩弓,兒子手上捧著被木羽箭(英文叫bolt,有別於弓
箭arrow)洞穿的蘋果。
然後再來看射速,英國在18世紀已經採取紙包彈葯以利裝填,整個程序還是快不
起來。按照官方訓練手冊的記錄,Brown Bess前膛燧發火槍發射一次需要經過12
個步驟,1834年時英國陸軍測試使用雷管的前膛槍時的記錄顯示,即使是技術純
熟的士兵每分鍾射速也不過三發;這還是在沒有戰斗壓力下的成績。在實戰時,
由於種種因素影響,能夠維持每分鍾兩發就算不錯了。而且士兵在戰場上慌亂之
際非常容易出錯。最常見的錯誤之一就是在裝填後忘了將通條抽出槍管,一扣扳
機,通條就不知道飛到那裡去了,自然無法再裝填。
另外常見的錯誤是在忙亂之間誤將彈頭而非火葯先塞入槍口,造成不發彈,士兵
只能退出行列到後面慢慢把彈頭挖出來。大家不難想像用通條去挖裝填了火葯和
子彈的槍管是多麼愉快的一件事。就這還算是先知先覺,要知道當時火槍是隊列
齊發的,那麼多槍一起發射的情況下許多士兵在戰斗時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有沒有
開槍,有沒有啞火,往往多次裝彈。
在1863年美國內戰的蓋茲堡戰役後北軍清理戰場,發現雙方士兵遺留在戰場上的
37,574支步槍中,槍管中還有子彈的有24,000支,其中有一顆彈頭的有6,000
支,誤塞了兩顆彈頭的有12,000支,塞了3到10顆彈頭的有6,000支,最高記錄是
一支槍中塞了23顆彈頭,怎一個強字了得。
比較起滑膛槍,Baker線膛槍就更麻煩了,由於使用線膛槍的時候彈頭與膛線必須
緊密咬合,無法像滑膛槍一樣使用直徑較槍管內徑還小的彈丸,因此前膛來復槍
的裝彈十分困難而耗時。射速一分鍾有一發就算不錯了。為求維持大量火力,當
時各國的正規部隊仍然配備滑膛槍,只有少數前衛部隊(skirmisher)才配備線膛
槍。直到1849年,法國陸軍上尉Claude-Etienne Minie發明了彈底有凹孔的彈頭,
子彈發射時的氣體會經由這個凹孔將彈頭底部撐大,跟槍管的膛線咬合;這么一
來,彈頭直徑可以做得比槍膛內徑小,才解決了前膛來復槍裝填困難的問題。
再來看神臂弓,這東西的射速大約是3-4發每分鍾,而且操作十分簡便,簡單到大
家很難想像竟會有人能裝錯。下圖是神臂弓的裝填過程。唯一的問題是神臂弓需
要人手拉弦,發射次數太多容易疲勞,速度會減低。可是火槍連續發射以後一樣
會因槍管發熱造成炸膛或者子彈威力減弱的情況。
最後說說破壞力,不論是Brown Bess還是Baker火槍,用的子彈口徑都一樣,威力
相當不錯,因為鉛彈體積小,力量集中,常常嵌入骨頭裡面無法取出。而且子彈
在體內的彈道通常都不是直線,造成的傷害是普通冷兵器不及的。
神臂弓的穿透力甚至比火槍子彈更強,按照記錄它發出的弩箭可以穿透兩層鐵
甲,連普通火槍子彈都未必能做到。但是破壞力卻不如槍彈,傷口也比較容易處
理。但是弩箭也有優點:可以塗毒或者加裝炸葯。
再說造價,神臂弓的材料是山桑木做的弩身,檀木做的弩梢,銅制的扳機,麻繩
做的弦。照說造價也還是神臂弓便宜。在中國不會找不到木匠做這個吧?
按照這樣推斷,如果當時中國以神臂弓作武器,使用同樣的陣列和英軍對抗,失
敗的很可能是英軍。可惜清朝不但不重視火器,連弓弩都不重視,這樣的戰斗只
能在帝國時代裡面去體驗了。
順便說說英軍的火炮當時使用的是葡萄彈,用一個很薄的容器內裝大量的鐵彈
丸,發射後容器爆裂,裡面的鐵彈丸將形成大面積的散射,威力極大,在鴉片戰
爭中一次能殺傷幾十人。但是比這種炮彈更先進的開花蛋在明清時代已經在中國
生產並使用過了。
說了這么多,大家不難發現其實直到1840年,火槍仍然沒能完全超越中國13世紀
使用的弩箭。中國當時別說創新,只需將以前所掌握的拿出來,也不難取得勝
利。清朝的失敗,首先是制度上的失敗,然後才是技術上的失敗。
㈣ 鴉片戰爭里中英武器裝備各是什麼
清英武器兵器對比:
清軍使用的冷兵器主要有刀矛弓箭等,熱兵器(即火器)並不是中國發明研製的,而是仿造明代從西方引進的「鳥銃」、「佛郎機」、「紅夷炮」等,其形制功能比英軍落後了200多年。
例如,清軍使用的鳥槍,槍長2.01米,射程約100米,射速為l-2發/分鍾,且質量低劣,嚴重老化,有的使用了166年尚未更新換代。
而英軍則配備了在當時世界上相當先進的伯克式前裝滑膛燧發槍和布倫士威克式前裝滑膛擊發槍。前者槍長1.16米,射程約200米,射速為2—3發/分鍾;後者槍長1.42米,射程約300米,射速為3—4發/分鍾。這樣的射速、射程都是清軍的鳥槍所無法企及的。
(4)英荷戰爭中英國火器是什麼火器擴展閱讀:
鴉片戰爭的政治影響
清政府開始一步步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隨著中國的領土、領海、司法、關稅和貿易主權開始遭到嚴重破壞,中國逐漸由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
鴉片戰爭的勝敗反映了當時東西方科技以軍事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清政府「天朝上國」的美夢,內憂外患紛至沓來,封建社會危機四伏,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較敏銳的封建知識分子,進一步去探索和尋找中國社會擺脫困境與危機的良策。
他們以傳統經學為依託,以匡時救世為己任,對內主張整飭吏治,改革弊政;對外提倡學習西技,抵抗侵略,從而逐漸在地主階級中形成一股經世致用的社會思潮。許多有學之士如林則徐、魏源等,開始對於西方科技的進步注意,並著書介紹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內的絕大多數人,並沒有因鴉片戰爭而改變對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說對於向來所輕視的「夷人」學習。清廷的戰敗並沒有使其進行改革,反而繼續行保守的閉關政策,引致後來的第二次鴉片戰爭後,才出現洋務運動等的自強救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