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英國的新工業分布在什麼地區
在英格蘭北部,以及蘇格蘭沿海地區
② 英國製造有哪些
英國的製造業是這個國家引以為傲的亮點。隨著大機器生產的普及,精緻和小批量的手工製造變得稀缺。英國獨立電視台(ITV)為了喚起公眾對英國製造的了解和欣賞,拍攝了一系列名為Made in Britain的紀錄片,展示匠人對質量和設計的不懈追求。First UK 精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品牌,讓讀者了解這些鮮為人知的英國精品。
1
Bellerby & Co 地球儀
在北倫敦的Stoke Newington有一家名為Bellerby & Co的手工地球儀作坊,這也是一家世界上屈指可數的手工製作地球儀的公司。
公司的創始者Peter Bellerby在十多年前想為父親的80大壽購買一個地球儀作為禮物,然而他能找到的不是批量化生產的地球儀,就是開始掉色的古董。
於是他開始自己研究如何高質量手工地球儀。2008年,他創立了一家製作地球儀的公司,僱傭專業的繪圖師和手工藝人,通過一道道繪制、剪切、暈染、粘貼等工序,創造出精美且精確的地球儀。
Bellerby & Co的地球儀皆為定製作品,特別之處還在於鼓勵顧客參與設計的過程,讓顧客選擇主題、色彩、尺寸和風格
由於製作過程的繁復,工作室一年只能製作300多個地球儀,客戶需要耐心等候才能收到定製的作品,價格也是從最基礎版本的1千鎊起,上至幾萬鎊。
2
Derwent 鉛筆
Derwent鉛筆廠位於英國的湖區Keswick,是英國僅存的一家鉛筆廠,也是世界著名的高端鉛筆品牌。從1937年起,Derwent就充則腔分利用當地的石墨資源生產HB鉛筆,隨後又增加了彩色鉛筆的生產線。
2008年,鉛筆廠搬到了Workington附近的工廠區。而Keswick保留了Derwent鉛筆博物館,用石墨礦復製品、長達8米的彩色鉛筆和鉛筆微雕等展品,講述這個區域有關鉛筆的生動歷史。
3
Globe-Trotter 行李箱
Globe-Trotter牌行李渣脊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7年的德國。1932年,Globe-Trotter品牌正式搬遷至英國,成為英國製造業的精品代表。
如今,這個品牌的產品全部在英國的赫特福德郡製造,沿襲著維多利亞時期的製作方式和機器,使用來自英國傳統制皮廠的皮革。
Globe-Trotter的行李箱優雅傳統,製作精良,使用起來非常實用輕便。在007系列的電影《幽靈黨》(Spectre)中,就有一款藏藍色Globe-Trotter拉桿箱的出鏡。這款售價1645鎊的行李箱在官網上一直處於斷貨狀態。
4
David Mellor 餐具
David Mellor(1930 – 2009)是英國當代最著名的設計師之一,他設計的公交車候車棚和英國的紅綠燈系統依然隨處可見,餐具是他最熱衷的設計方向之一。70年代,他堅信不銹鋼材質在餐具設計中的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於是將謝菲爾德將一棟舊宅子,改造成不銹鋼餐具生產車間。
他設計的餐具簡單優雅,線條流暢,一反傳統餐具設計的繁復,受到現代設計愛好者的追捧。
如今,David Mellor的兒子Corin接手了父親的事業,在謝菲爾德一座孫梁衫圓形的車間中帶領一群技術嫻熟的工匠製造精美的產品。在倫敦和曼徹斯特,可以在David Mellor的專賣商店看到這些餐具。
③ 博柏利在中國有幾家代工廠
有三家。柏利(Burberry)是英國的奢侈品品牌,隸屬於博柏利集團(BurberryGroupPlc),經營的產品包括:女裝、女裝配飾、手袋和鞋履、男裝、男裝配飾、童裝、化妝品、香水、手錶、家居用品及禮品等。在中國有三家工廠。青島米單洛實業公司是其中一家。BURBERRY的皮具在東莞慧達代工青島城陽也有廠,衣服在黃石的美島。
④ 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
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
19世紀70年代前,英國在世界工業、貿易、海運、金融方面,都居於壟斷地位,在世界五大洲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號稱「世界工廠」和「日不落帝國」。但正是這種地位,使它日益走向腐朽和相對落後的境地。
英國的工業力量主要建立在紡織、煤炭和治鐵等幾個舊工業部門上。1870—1913年間,這些部門的生產雖有不同程度的增長,但它們的基本特點是發展緩慢、技術停滯。這個時期英國紡織業的機器設備大部分都是工業革命時代的產品:絕大部分煤的採掘還靠手工勞動;使用「攪拌法」冶煉熟鐵也一直還是手工操作。在各重要工業部門中,只有煉鋼、機器製造和造船發展較快。在整個資本主義世界技術革新浪潮的推動下,英國也開始建立了一些新工業部門,如煤氣工業、電力工業、汽車工業、人造絲等,但都發展較慢,規模較小。國內需要的部分電氣設備和化學產品,還靠德國供應。因此,新工業部門的增長抵補不了舊工業部門發展的滯緩,整個工業的發展速度下降了。1850—1870年間,英國工業每年平均增長3.2%,而1870—1913年間,英國工業每年平均只增長1.9%。
英國工業發展的緩慢,使它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就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來說,19世紀最後30年和20世紀初是技術革新和工業生產迅猛發展的時期,特別是美國、德國等年輕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出現了跳躍式的發展。這就使1870—1913年英國和德、美等國工業生產的相對地位發生了顯著變化,英國在世界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從32%下降為14%。英國工業產值在19世紀80年代就被美國所超過,隨後在1900—1910年間又被德國所超過,淪為世界第三位。重工業部門的落後形勢更為顯著,1870年間英國的鋼、鐵、煤三項生產,都保持首位,占絕對優勢。到80年代後這三項先後被美國所超過。1893年德國的鐵產量也追上了英國。1913年英國的鋼產量為778萬噸,只及美國(3.180萬噸)的1/4,不到德國(1,833萬噸)的一半。同年,美國機器產量佔世界機器總產量的51.8%,德國佔21.3%,而英國只佔12.2%。所有這些表明,英國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到19世紀末已完全喪失。事實上,恩格斯早在1885年就已指出,由於歐美大陸各國對蒸汽力和機器的運用,「結果,英國享有了將近一百年的工業壟斷,現在無可挽回地失去了。」
英國經濟具有極大的對外依賴性,對外貿易在英國經濟生活中具有決定意義。這一時期英國工業生產的相對落後,不能不影響到它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反過來,對外貿易狀況的惡化,又不能不直接打擊其工業生產的發展。從19世紀70年代起,英國商品在世界市場上遇到了德國和美商品愈來愈激烈的競爭。在歐洲市場上,德國的電氣工業、化學工業和機器製造業的產品處於壓倒優勢的地位。在美國市場上,美國自身的產品成為英國最大的競爭者。過去,美國一向是英國機器和紡織品的重要市場。而現在,隨著美國工業的迅速發展,英國不僅喪失了美國市場,而且在拉丁美洲和亞洲等市場上也遇到了美國日益強烈的競爭。1870年英國在世界貿易總額中的比重為22%到1913年下降為15%;雖然還保持首位,但已失去了它的壟斷地位。
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給後人留下一條深刻的教訓:一個國家的工業企業,如果不重視固定資本的更新,不陶汰陳舊落後的技術裝備,這個國家的工業產品就必然在國際市場的競爭中失去優勢,甚至會以失敗而告終。
⑤ 在英國有工廠嗎
英國現在還有一些工廠,重型 污染 耗能 人工要求高的 這些企業都在海外,總部還是在英國,英國保留了部分汽車廠,食物加工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