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現在有幾個政黨
政黨體制從18世紀起即成為英憲政中的重要內容。現英國主要政黨有:
(1)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近年來,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歐盟制憲,不加入歐元區,認為英國繼續作為歐盟成員符合英國利益,但主張重新談判英國同歐盟的關系,承諾如2015年大選後以多數執政,將於2017年年底前就英歐關系進行公投。
(2)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5月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當選新領袖,2015年5月辭職。近年來,工黨更多傾向關注中產階級利益,與工會關系一定程度上有所疏遠。主張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外交上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視與美國和歐盟關系為兩大外交支柱,支持歐盟一體化建設,反對英國脫離歐盟,表示如2015年大選後執政,除非英國面臨向歐盟「實質性」讓渡主權,將不會自動在2017年舉行英歐關系公投。
(3)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2015年5月辭職。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於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籲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採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反對進行英歐關系公投。2010年5月大選後,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
㈡ 英國一共有多少個城市
現在英國共有66個被承認的自治市(包括30個設大市長的城市):英格蘭50個(23個有大市長的城市),威爾士5個(2個有大市長的城市),蘇格蘭6個(4個有大市長的城市) ,北愛爾蘭5個(1個有大市長的城市)。
㈢ 英國都有哪幾個王朝
英國歷史上一共出現了10個王朝,分別是西薩克森王朝、諾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蘭開斯特王朝、約克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溫莎王朝。
1、西薩克森王朝
919年亨利一世(919~936在位)被選為東法蘭克國王。
其統治政策以鞏固和擴展王權為標志,他扶植教會勢力,依靠騎士、家臣,同大封建主作斗爭,並通過反對馬扎兒人入侵以及向易北河以東斯拉夫人地區的擴張,使他的王權在全國得到承認。
其子奧托一世(936~973在位)依靠教會、封建主和中小世俗封建主,反對世俗貴族,進一步加強中央權力,鞏固了德意志封建國家。
951年,奧托一世應教皇約翰十二世(955~964在位)的要求侵入義大利,並佔領義大利大部分地區。
955年,又在萊希費爾德擊敗馬扎兒人的入侵。
962年,在羅馬由教皇加冕稱帝,成為羅馬教皇的監護人和羅馬天主教世界的最高統治者,開創了神聖羅馬帝國,取得了在中歐和西歐的霸權。
972年,其子奧托二世(973~983在位)同拜占庭公主西奧法諾結婚,拜占庭皇帝正式承認薩克森王朝的皇權。奧托二世鎮壓了其堂弟巴伐利亞公爵亨利(爭論者)的叛亂,並擊退西法蘭克人的進攻。
其後的奧托三世(983~1002在位)傳位於亨利二世(1002~1024在位),他藉助教會力量加強中央權力,3次入侵義大利並再度鞏固帝國的中央權力。
亨利二世死後無男嗣,奧托一世的玄外孫康拉德二世(1024~1039在位)被推為國王,薩克森王朝結束而終結。
2、諾曼底王朝
11世紀中葉英國國王叫哈羅德。哈羅德是英國本土貴族,他不喜歡和英國以外的國家交往,也不喜歡諾曼底人,他覺得英國遠離歐洲大陸,和那些國家井水不犯河水,互相不來往,只要守著自己的國土就可以了。
哈羅德的想法太天真了。歐洲大陸上的許多國家正急於擴張自己的勢力范圍,開拓更大的疆土。
其中,位於法國的諾曼底公國的公爵威廉早就看上了英國王位,他發現哈羅德不懂外交,盲目自大,決定用武力征服英國,建立自己的王國。
同哈羅德截然不同的是,威廉很懂得運用外交手段,懂得爭取更多的同盟者。首先,他派使節前往羅馬,游說當時在歐洲最有影響的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二世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四世,爭取他們的支持。
教皇聽信了威廉的話,支持威廉的行為,還賜給他一面「聖旗」。亨利四世也表示出兵幫助威廉。接著,威廉又說服他的鄰國丹麥國王,許諾和丹麥結成友好同盟。
丹麥國王出於個人野心,也支持威廉。很快,威廉就組成了一個反對哈羅德的歐洲聯盟軍。當一切准備就緒,威廉拉開了攻打英國的大幕。
威廉的聯盟軍已經大軍壓境了,哈羅德還是懵懵懂懂,毫無准備。哈羅德正在英國北部的約克城開心地慶祝自己的進兵英格蘭北部的勝利。
這時,威廉率領的遠征軍乘著涼爽的南風駛向海峽對岸,未遇任何抵抗就在英國東南的海岸登陸了。
此時,英國東南沿海地區門戶被打開,在通往倫敦的沿途都沒有重兵防守,威廉的軍隊長驅直入,一直抵達倫敦附近的黑斯廷斯。
哈羅德得知這一消息後立即飛馬趕回倫敦。由於事發突然,哈羅德根本來不及大規模調動軍隊,只能帶著還沒休整過的5000多人匆忙迎戰威廉。
在黑斯廷斯,威廉和哈羅德展開了決戰。哈羅德佔據著居高臨下的有利地勢,第一次交鋒,英國人守在山頂上,向沖鋒的諾曼底人投擲石塊、標槍,打退了諾曼底人的進攻。
可是很快,威廉就調整了進攻的戰術,假裝潰退,將英軍引出堅固有利的陣地。哈羅德沒有識破這一計謀,命令英軍追下山去,正好沖進了威廉設好的包圍圈。
威廉抓住這一戰機發動反攻,哈羅德在混戰中中箭身亡(一說是被劍砍死),英軍陣腳大亂,全線崩潰。
威廉取得了黑斯廷斯戰役的勝利。
威廉實現了自己的願望,成為英國的國王,從此英國歷史上開始了諾曼底王朝的統治。
威廉一世死後相繼由兩個兒子威廉二世和亨利一世繼位。亨利一世在其獨生子溺斃以後,立女兒馬蒂爾達公主為繼承人。
但亨利死後,威廉一世之外孫斯蒂芬繼承了王位,並一直與馬蒂爾達派作戰。1153年,雙方達成沃林福德條約。
規定斯蒂芬死後王位須由馬蒂爾達的兒子安茹伯爵亨利繼承。第二年,斯蒂芬去世。亨利即位,從此金雀花王朝取代了諾曼底王朝。
3、金雀花王朝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國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王室家族是一個源於法國安茹的貴族,從12世紀起統治英格蘭,首任英格蘭國王是亨利二世。
除家族原有世襲領地安茹伯國(1060年–1203年),該朝曾統治過諾曼底公國(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蘭王國(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國(1153年–1453年)。
一度擁有從比利牛斯山到蘇格蘭邊境的廣大統治版圖,後世稱此時期的英格蘭王國為「安茹帝國」。
金雀花王朝的正式君王有八位,統治著1154年–1399年的英格蘭。
1399年理查二世逝世後的英格蘭由該朝的兩分支系——蘭開斯特王朝和約克王朝先後統治,而這兩家族因為王位爭奪而爆發了15世紀後半葉的玫瑰戰爭。
4、蘭開斯特王朝
蘭開斯特王朝(House of Lancaster),金雀花王室的幼支。在15世紀中出現3位英格蘭國王——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
1267年亨利三世的幼子駝背埃德蒙( 1245~1296 )被封為蘭開斯特伯爵時 ,這個家族的名稱第一次出現。
在埃德蒙的第二個妻子阿圖瓦的布朗歇所生的兒子中,有兩個人繼承了這個稱號:蘭開斯特伯爵托馬斯(1322卒)和蘭開斯特伯爵亨利(1345卒 )。
亨利的兒子蘭開斯特第一公爵亨利(1361卒)去世時,只有兩個女繼承人。長女莫德嫁給巴伐利亞公爵,無後。
於是蘭開斯特的繼承歸於次女布朗歇和她的丈夫岡特的約翰。1399年岡特死後,他的兒子蘭開斯特的亨利廢黜了理查二世,自立為國王,稱亨利四世。
他即位後,蘭開斯特的公爵領地便並入王室,於是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和亨利六世代表蘭開斯特王室統治英格蘭60多年。
5、約克王朝
約克王朝是英國的一個王朝,在15世紀後半葉與蘭開斯特王朝爭奪王位,起因是約克王朝和蘭開斯特王朝同屬於金雀花王朝的旁支,最後這場爭奪導致了玫瑰戰爭。
約克家族是1385年建立的,當時愛德華三世的第四個兒子蘭利的埃德蒙被封為約克公爵。亨利六世在位時約克公爵三世金雀花的理查提出他應該是真正的英國國王。
亨利六世是愛德華三世的三子岡特的約翰的曾孫,也是蘭開斯特王朝的首領。金雀花的理查的王位要求的理由是他的外祖父羅傑·莫提梅的兒子埃德蒙·莫提梅可能曾被理查二世立為繼承人。
埃德蒙·莫提梅無子,他死後他的繼承權就合理地落到了他姐姐安娜·莫提梅的兒子,即金雀花的理查的頭上了,因此他金雀花的理查作為王位繼承人比亨利六世更加合理。
最後金雀花的理查與亨利六世達成了一個協議,在這個協議中亨利六世承認理查的王位合理性,而理查則承認亨利六世是當時的在位國王,他不希望在位國王被廢黜,亨利六世死後約克王朝繼承王位。
英國議會批准了這個協議。
6、都鐸王朝
都鐸王朝(英語:Tudor dynasty;1485年-1603年),是在亨利七世1485年入主英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後,所開創的一個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及其屬土周圍地區。
伯爵亨利·都鐸於1485年8月,在法國援助下殺死理查三世,奪取王位,建立都鐸王朝,史稱亨利七世。
都鐸王朝統治英格蘭王國直到1603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為止,歷經118年,共經歷了五代君主。都鐸王朝處於英國從封建主義向資本主義過渡時期,被認為是英國君主專制歷史上的黃金時期。
7、斯圖亞特王朝
斯圖亞特王朝(英語:The House of Stuart/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
而在英國本土,最後三位斯圖亞特君主均無子嗣成活至成年。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一,兩國正式合並為大不列顛王國。
而在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根據《1701嗣位法》,斯圖亞特家族成千上萬的天主教男嗣無權繼承王位。
而新教徒,斯圖亞特家族的女嗣後裔,排名在五十位以外的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路易繼承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王位,是為英王喬治一世。
自此,斯圖亞特王室男性後裔對英國的統治正式終結,女性後裔的統治開始。
8、漢諾威王朝
漢諾威王朝(House of Hanover),是於1692-1866年間統治德國漢諾威地區和在1714-1901年間統治英國的王朝。
由於在英國本土,最後三位斯圖亞特君主均無子嗣成活至成年,但斯圖亞特家族一位公主嫁到了德國漢諾威,她的漢諾威後裔因此擁有了英國王位繼承權。
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一,兩國正式合並為大不列顛王國。而在1714年,安妮女王駕崩。根據《1701嗣位法》,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路易繼承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王位,是為英王喬治一世。
自此,斯圖亞特王室男嗣對英國的統治正式終結,[改由斯圖亞特家族女兒後裔的漢諾威王朝統治。
9、薩克森-科堡-哥達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英語: Saxe-Coburg and Gotha,德語: Sachsen-Coburg und Gotha)是一個源自德國。
曾經統治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1826年-1918年),比利時(1831年至今),葡萄牙(1853年-1910年),保加利亞(1887年-1946年)和英國(1901年-1917年)的歐洲王室。
10、溫莎王朝
溫莎王朝(The House of Windsor),自1917年統治英國和其海外領地的家族,其前身為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而其家族實際姓氏為韋廷(Wettin)。1914年8月4日,英國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戰 ,與德國作戰。
由於經歷多年復雜的聯姻,此時歐洲各國的君主,多是表兄弟的關系。但英國王室帶有德國姓氏,令英國人覺得不順。
為安撫民心,當時在位的英王喬治五世,在1917年7月17日頒布一道樞密院御令,宣布將英國王室名和王室父系子裔私人姓氏,改為溫莎。
溫莎一名來自溫莎堡,是英國最古老的王宮之一,據聞是由英王征服者威廉一世選址奠基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英國王室
㈣ 英國現在共有幾個州
英國沒有州
英國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32個區,包括3個特別管轄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
㈤ 英國現在有幾個公爵
英國現存有28位公爵,其中24位為王室,有一些過著非常富足的日子,比如康沃爾公爵、劍橋公爵、愛丁堡公爵、肯特公爵、薩塞克斯公爵、格羅斯特公爵諾福克公爵等,但是也有一些家產敗落、官司纏身,比如曼徹斯特公醇、倫斯特公爵等。
還有4家公爵並非王室,他們都是女王的親戚,比如約克公醇、愛丁堡公爵、肯特公爵等。
英國公爵權力:
在封建社會,英國公爵和我們國家那時候的親王地位差不多,都是一些皇族或者開國功臣,權利也是非常大的。
封建社會的公爵都會有自己的封地,管理自己的區域,不僅會有很多錢,政治權利也很大,像一個小的國家。但是現在的公爵沒有權利和管轄范圍了,不過可以繼承的房產和土地,還有名聲。
現在的公爵也分為很多種。有些有錢人只是想要一些名聲,他們可能通過錢來獲得爵位,這個爵位只是一個名聲;有的是後封的,這些人現在的政治地位一般都比較高會有不少薪水;還有一些是繼承先輩的,繼承的遺產要交遺產稅。
㈥ 英國普通人一個月工資多少英鎊
英國人均收入是每周550英鎊,每年52周左右,所以英國人的平均收入是3萬英鎊左右,倫敦是平均收入最高的城市。
全國最低工資:25歲及以上每小時7.2英鎊;21歲及以上的人每小時6.95英鎊。也就是說,如果正常上班,最低工資大概是每月1200英鎊。
拓展資料:
一、根據英國的權威官方數據,我們可以知道,2017年8月倫敦一套房子的平均價格約為609205英鎊。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17年倫敦平均工資為39476英鎊。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如果我們想在倫敦, 英國的房價很高購買房產,壓力仍然相對較大。畢竟他們的平均工資跟不上房價。英國的低收入群體是教師、警察等。倫敦普通警察年薪44824英鎊,教師年薪42359英鎊。收入似乎相對較高,但他們在倫敦能負擔的房價只有7-8%左右。
根據英國政府發布的最新數據,在畢業五年的大學生中,女性的平均年薪為3.1萬英鎊(約合27.12萬元人民幣),而男性的平均年薪為3.75萬英鎊(約合32.8萬元人民幣),目前男女薪酬差距為18.1%。雖然差距在縮小,但還不夠,政府已經表示要徹底消除這種差距。
二、18.1%的差距是什麼概念?
當男性平均收入為1美元時,女性收入為0.82美元。如果與美國,進行橫向比較,玻璃門經濟研究所2016年發布的一項研究顯示,美國男女之間未經調整的薪酬差距為19.2%。
一般人的收入在2000-3000英鎊左右。英國,的生活水平和平均生活水平倫敦和英國東南部較高的生活費用每年大約需要10萬英鎊,而英國,北部北愛爾蘭, 威爾士和蘇格蘭較低的生活費用可能只需要7萬英鎊。一般來說,每個學生應該預留7-10萬元左右(視地區而定)以滿足一年的基本生活費用,包括住宿、用電、餐飲、交通等必要費用。
收入:英國普通人畢業後收入2萬英鎊,逐年遞增,30歲達到3萬英鎊,40歲達到4萬英鎊,為平均稅後水平。低於這一水平的應被視為不令人滿意,而高於這一水平的應被視為更成功。
㈦ 英國和中國時差幾個小時
中國比英國快7小時。
中英兩國的標准時差是8個小時,即英國的時間比北京時間晚8個小時。英國在每年的三月底到十月底實行夏時制,那時時差為7小時。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英國是位於西歐的一個島國。
正式的時區劃分,其中包括24個時區,每一時區由一個英文字母表示。每隔經度15°劃分一個時區,有一個例外,每個時區有一條中央子午線;例如,GMT屬於「z」區,因此其時間後通常添加後綴「Z」(口語中用後綴「Zulu」)。
(7)英國今天多少個擴展閱讀
現今全球共分為24個時區。實際上,常常1個國家或1個省份同時跨著2個或更多時區,為了照顧到行政上的方便,常將1個國家或1個省份劃在一起。
所以時區並不嚴格按南北直線來劃分,而是按自然條件來劃分。例如,中國幅員寬廣,差不多跨5個時區,但為了使用方便簡單,實際上在只用東八時區的標准時即北京時間為准。
㈧ 英國經歷了多少個王朝了
英格蘭統一後的王朝:
1.威塞克斯王朝
2.丹麥人王朝
3.諾曼底王朝
4.金雀花王朝
5.蘭開斯特王朝
6.約克王朝
7.都鐸王朝
8.斯圖亞特王朝
9.漢諾威王朝
10.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11.溫莎王朝
蘇格蘭王朝:
1.阿爾平王朝(848——1034)
2.坦克爾德王朝(1034——1286)
3.法爾漢王朝(1286——1290)
4.巴利爾王朝(1292——1296)
5.布魯斯王朝(1306——1371)
6.斯圖亞特王朝(1371——1714)
1603年都鐸王朝的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她沒有後代,王位由甥孫詹姆斯六世繼承,他是蘇格蘭國王,屬斯圖亞特王朝,此後蘇格蘭和英格蘭雖然仍互為獨立王國但共有一個君主,1707年議會通過法案,蘇格蘭和英格蘭合並,此前英格蘭和愛爾蘭已經合為一體,1707年開始英國成大不列顛王國,安妮女王是第一位大不列顛君主。至今蘇格蘭和英格蘭仍共有一個君主,所以斯圖亞特王朝之後的蘇格蘭王朝和英格蘭王朝相同。
參考資料:
英格蘭王朝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English_monarchs
蘇格蘭王朝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Scottish_monarchs
㈨ 英國現在有幾大黨派,分別是什麼
英國主要有三大政黨,分別是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5月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當選新領袖。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於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籲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採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反對進行英歐關系公投。2010年5月大選後,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