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印度被英國殖民了多少年
印度被英國殖民近200年。
據史料記載,從1757年,英國就開始侵略印度,而且在印度發動了四次大的侵略戰爭,不僅使大量的印度人喪生,英國還從印度掠奪很多資源。近入18世紀後,英國成立的東印度公司,源源不斷的給英國掙了大量的外塊。
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一些覺醒的印度人決定自立,並反抗英國的殖民統治。1950年,印度正式獨立,但「蒙巴頓方案」卻把巴基斯坦分了出來,後來又誕生了孟加拉國。
印度國家概況
【國名】印度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India)。
【自然地理】南亞次大陸最大國家。東北部同中國、尼泊爾、不丹接壤,孟加拉國夾在東北國土之間,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面積】約298萬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面積居世界第7位。
【人口】13.9億,居世界第2位。
【民族】印度有100多個民族,其中印度斯坦族約占總人口的46.3%,其他較大的民族包括馬拉提族、孟加拉族、比哈爾族、泰盧固族、泰米爾族等。
【宗教】世界各大宗教在印度都有信徒,其中印度教教徒和穆斯林分別占總人口的80.5%和13.4%。
【官方語言】印地語和英語
以上內容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印度國家概況
㈡ 歷史上的東印度公司是荷蘭的還是英國的
英國東印度公司創立於1600年,最初的正式全名是「倫敦商人在東印度貿易的公司」。它是由一群有創業心和有影響力的商人所組成。這些商人在1600年12月31日獲得了英國皇家給予他們的對東印度的15年的貿易專利特許。
公司共有125個持股人,資金為7.2萬英鎊。1613年,英國在印度西部的蘇特拉設立貿易站,不久,又在印度東南部的馬德拉斯建立商館。1698年,東印度公司向印度莫卧兒政府買下了位於孟加拉灣恆河口岸的加爾各答。
加爾各答村莊雖小,作用卻非常大,其周圍盛產大米、黃麻,河流縱橫交錯。平原一望無邊。東印度公司在這里設立了貿易總部,把印度的糧食和工業原料,源源不斷地運回英國,從中獲得了豐厚的利潤。
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
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東印度公司是從自己政府那裡獲得貿易獨占權而且擁有軍隊(包括艦隊),在殖民地建立政府機構,對殖民地進行殘暴的政治統治、經濟掠奪以至於販賣奴隸、毒品的軍政經合一的殖民機構。
它們產生和存在於16世紀末到19世紀上半期,對各國資本主義原始積累起了重要作用。
東印度公司最初的旗幟由聖喬治十字和橫杠組成,這有可能是美國國旗的榜樣。對歷史上兩面旗幟的比較說明這個論點有一定的道理。東印度公司的旗幟是1600年代設計的,美國國旗是1777年設計的。
東印度公司的船塢為聖彼得堡提供了一個原型,其管理機構的一些成分一直延用到印度的官僚機構,而其公司組織則是早期股份公司的一個成功的典範。該公司對孟加拉地區的財政要求使得當地政府面臨1770年的飢荒束手無策,這次飢荒在1770年到1773年間導致上百萬人死亡。
㈢ 英國與印度的關系是怎樣
英國與印度曾經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系,印巴獨立後,印度又成為了英聯邦成員。 英國從17世紀初期,便開始對印度實施一系列的殖民活動。 到了19世紀後期,英國直接統治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 英國國王 兼任印度皇帝。 至此英國對印度的統治基本形成,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了1947年印巴獨立。
英國是世界近代以來逐漸發展起來的強國之一。甚至,在其最輝煌的時候,將近有一半的地球都屬於日不落大英帝國。然而,事實上,它的強勢發展與印度卻有著撇不開的關系。那麼,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下面咱們就一起前往查看一番。
英國戰艦
我們先將目光移到公元1613年。這一年,英國先是在印度西部的蘇拉特設立了一個貿易點,主要從事和印度的商貿往來。同時,它為了更加方便自己的貿易行為,就花重金向當時統治印度的莫卧兒王朝政府買了一個很小的村莊,作為自己的事業發展基地。
㈣ 印度為何遷都新德里與英國又有什麼關系
印度並非是遷都新德里,而是繼承大英帝國的遺產。印度首都是德里,我們習慣叫做新德里,是因為德里有兩個部分組成,一個是原有的德里,被稱為舊德里,舊德里的 歷史 比較悠久,孔雀王朝的王公拉賈·迪里在此立國,構築都城,並以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座城市。後來的19世紀中期大英帝國統治印度次大陸,英屬印度首都即為舊德里,後來遷址加爾各答,後來於1911年再次遷回德里,並且開始在舊城的南面建設一坐新城,為了區別,就把舊成稱為舊德里,把新城稱為新德里。
新舊德里以德里門(也叫印度門,印度門有兩座,孟買有一坐)為地標,德里門以南為新德里,德里門以北為舊德里;新德里的建築設計規劃由英國建築師埃德溫·勒琴斯設計,印度門(德里門)也是他設計的。在他的規劃中,由中央大道和多條放射狀道路將一系列六角形的街區分隔,呈現出田園城市的風貌,可謂別具一格。而印度門(德里門)一門定乾坤,把舊德里的狹窄、擁擠、骯臟與新德里的寬敞明亮、干凈整潔區分開來,特別符合當今印度城市一邊富人區,一邊貧民窟,一邊現代,一邊原始,一邊干凈衛生,一邊垃圾遍地,表現的淋漓盡致。
新德里興建時間為是在1911年大英帝國統治印度時的殖民總督再次定都德里,在舊德里南面3公里處新建一坐都城,從1931年起,新德里開始成為首府,而印度是於1947年獨立的,也就是說,新德里並不是印度主持建造的,而是大英帝國建造的。印度獨立後把新德里做為首都,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叫它新德里的原因,因為,印度政府機構全部在新德里。其實,新德里和舊德里共同構成了印度現在的首都德里。在印度,並沒有新德里為印度首都這個稱謂,就叫德里。
要說和大英帝國的關系,可大了,大英帝國殖民印度(非今日之印度)約190年,對印度影響巨大,印度首都德里的新德里部分就是大英帝國建造的,印度獨立後繼承大英帝國的遺產,為什麼說是遺產,因為在大英帝國統治印度之前,印度並不是一個國家,而是一個地理概念,是大英帝國把印度次大陸上處於一盤散的公國、土邦、教派柔和成一個英屬印度,這是一個比現在印度大的多的疆域,覆蓋南亞次大陸,1947年印度獨立,也不是靠拳頭打下來的,而是繼承大英帝國的遺產。今日之印度並不是古印度,也不是大英帝國殖民印度次大陸時的印度,印度 歷史 上從來沒有統一過,所以,印度是一個沒有 歷史 的國家,它的 歷史 就是入侵者的 歷史 。印度不但繼承了大英帝國創建的印度,也繼承了大英帝國的管理體制,包括軍事力量建設體系,所以,大英帝國和印度淵源很深。
20世紀初,大英帝國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全世界四分之一的陸地面積,都懸掛著英國的米字旗,英國因此得名「日不落帝國」。在世紀之初,英屬殖民地同時建設了三個首都,分別是澳大利亞的堪培拉,南非的比勒陀利亞和印度的新德里。三個首都的前兩個,對應的是其他英屬殖民地自治政府的首都。城市規劃和建築規模均以其他自治領的首都為藍本。而新德里卻與以上兩座城市不同。
印度自從被英國統治以來,從未享有任何自治權力,它一直都是英國政府的直屬殖民地。印度位於東西方之間,是英國侵略東亞和東南亞各國的前沿陣地。英國將印度視為自己的生命線,試圖把印度打造成一座殖民亞洲的堅固堡壘。在英國的殖民體系中,直轄的印度自然要比享有自治地位的其他殖民地更加重要。英國人甚至將印度稱作是英王王冠上的一顆明亮珍珠,就連英國的駐印總督也比其他自治領的總督更加尊貴。
英屬印度的總督是唯一一位享有副王稱號的殖民地總督,爵位和權力都凌駕於其他總督之上。所以,作為大英帝國直屬殖民地的印度,自然也要比其他殖民地的首都更加輝宏,更能體現英帝國的實力和威嚴。英國為了把新德里打造成殖民地首都中的標桿,傾注了當時英國所有的頂尖城市規劃技術。新德里選址在原莫卧兒帝國首都德里城南部,耗時20年建設完成。新德里落成後,原德里城則被稱作舊德里。不過,從新德里落成到1947年印度獨立,新德里作為英屬印度的首都,只使用了16年。那麼英國人為何選擇在殖民統治日薄西山的時候,營建新都並遷都呢?
具體原因有兩個,第一原首都加爾各答位於印度東北沿海,已經無法適應殖民印度的需求。加爾各答是東印度公司的老巢,早在十七世紀末,東印度公司就在加爾各答修築城堡,建造了殖民據點。十八世紀中期,東印度公司的殖民觸角開始向印度內陸延伸,公司總部加爾各答自然成了他們殖民印度的中樞所在。 從1772年到1911年,加爾各答作為英屬印度的首都歷時140年。但隨著印度全境被吞並,再加上東印度公司把統治權交給了英國政府,位於東北的加爾各答,漸漸的開始不利於對印度廣大西南地區的管控。
第二,二十世紀初,印度各地的反英運動風起雲涌,1911年宣布遷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印度的民族主義者起到懷柔作用。就像當時的印度總督給英國政府的報告中說的一樣,營建新德里是大英帝國的威信事業,可以顯示大英帝國作為印度統治者的正統地位。英國人為了達成這一目標,完整的保存了德里古城,並將近代建築與印度 歷史 完美結合,修建了更能體現印度風格的宏偉建築,比如當時修建的印度門,至今仍是新德里的一張城市名片。新德里落成後,增強了大部分印度人對英國的認同感,如不是二戰打爛了英國,印度的獨立恐怕還會遙遙無期。不過印度很幸運,新德里落成八年後,二戰爆發,十六年後,印度獨立,新德里成了英國送給印度最好的禮物,至今仍然影響著印度城市建設的風格和理念。
㈤ 英國人統治了印度多少年
統治年數:89年,1858年通過《改善印度管理法》到1947年印度自治領成立
統治方式:
經營英國在印度事務的主要實體是不列顛東印度公司,1818年馬拉塔人勢力最後覆滅後,大多數印度王公都承認了東印度公司的宗主權。
1858年通過的《改善印度管理法》取消了東印度公司,由印度事務大臣接管其全部職權;並成立以印度總督為首的印度政府。
英國直接統治下的印度(稱英屬印度)分為13個省,其中包括緬甸。另外約有700個由印度王公統治的土邦在英國嚴密監督下存在著。
失敗和撤出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印度民族主義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影響。1919年4月13日發生英軍屠殺印度群眾的阿姆利則慘案。這些事實使已經成為國大黨主要人物的莫罕達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轉變了對英政府的態度,並於1920年改組國大黨。國大黨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多次領導反英斗爭,其指導方針是甘地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印度民族運動繼續發展。1944年甘地與真納的會晤以失敗告終,而印度穆斯林已經廣泛支持建立獨立的伊斯蘭教國家。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5)英國在印度的哪裡擴展閱讀:
東印度公司
全稱「可敬的東印度公司」(The Honourable East India Company,「不列顛東印度公司」或「英國東印度公司」,British East India Company,簡稱BEIC, HEIC),也被稱為約翰公司(John Company),是一個股份公司。
1600年12月31日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授予該公司皇家特許狀,給予它在印度貿易的特權而組成,實際上這個特許狀給予東印度貿易的壟斷權21年,隨時間的變遷,東印度公司從一個商業貿易企業變成印度的實際主宰者,在1858年被解除行政權力為止,它還獲得了協助統治和軍事職能。
參考資料:網路-印度
㈥ 英國為什麼會統治印度
英國與印度曾經是殖民者與被殖民者的關系,印巴獨立後,印度又成為了英聯邦成員。
英國從17世紀初期,便開始對印度實施一系列的殖民活塵局動。到了19世紀後期,英國直接統治了印度三分之二的領土,英國國王兼任印度皇帝。至此英國對印度敬滲的統治基本形成,這一局面一直延續到了1947年印巴獨立。
二戰結束後,英國實力急劇衰落,其在印度的殖民統治已經不可能維持。1946年發生印度皇家海軍起義。
1947年英國提出蒙巴頓方案。根據該方案,巴基斯坦和印度兩個自治領分別於1947年8月14日和8月15日成立,英國在印度的統治宣告結束。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6)英國在印度的哪裡擴展閱讀:
英國從17世紀初期派稿讓,便開始對印度實施一系列的殖民活動。
英國在印度站穩腳跟以後,組建了一支數量龐大的印度殖民軍。這支軍隊跟著英軍東征西討,先後同德軍、日軍、意軍都打過仗,這至今都是印度軍隊吹噓的資本。
在英國的統治下,那些上層土邦王公的生活還是那麼奢華。對於那些土邦王公來說,誰來統治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保障自己的特權。
雖然英國吹噓給殖民地帶來了幸福,但是印度農民的生活仍然是十分貧苦。棉花和染料是印度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但是英國人給出的價格,尚不夠印度農民養家糊口。
在街頭賣藝的印度藝人,利用音樂驅動眼鏡蛇跳舞這是一種絕跡,至今在印度的繁華地帶也比較常見。但是藝人的生活也十分艱難,而且天天都有冒著生命危險。
不得不說,印度人確實是用左手吃飯的,這一點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已經無法獲知。有一種說法認為,是英國殖民者長期影響的結果。
英國人在印度的生活非常不錯,在英殖期間,如果兩個印度人發生了爭執,通常是請周圍的英國人主持公道。在乘坐火車時,印度人必須給英國人讓座。
印度聖雄甘地一心希望通過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最終獲得印度的獨立。為此,他曾經前往英國與英王喬治六世、首相丘吉爾會面。丘吉爾對甘地的印象很差,但甘地表示無所謂。
印度在獨立之後的初期,與中國的關系良好。在50年代初期,甚至一同主導了不結盟運動。但是在西南地區的問題上,兩國的矛盾始終無法調和。
㈦ 英國殖民印度時期,這個國家有多大,包括現在的哪些國家
大英帝國的版圖可以說是最大的了,她是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化革命的國家,有世界工廠的美譽! 他的殖民地可以說遍布全球了。比如說現在的加拿大,紐西蘭,印度。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