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18世紀新興貴族怎麼出現的

英國18世紀新興貴族怎麼出現的

發布時間:2024-04-01 01:20:52

1. 英國有爵位的貴族在18-19世紀的主要收入是什麼

當時部份英國有爵位的貴族已經開始從事資本主義的活動了,做一些生意,生產一些羊毛,就產生了資本主義性質的新貴族,並且成為了1640年開始的英國資本主義的推動者。但仍有部份貴族靠自己的庄園生活。

2. 鍦ㄨ嫳鍥借祫浜ч樁綰ч潻鍛芥椂鏈熷嚭鐜扮殑鏂拌吹鏃忎笌灝佸緩鍒跺害涓嬬殑鏃ц吹鏃忔湁浠涔堝尯鍒錛

鏂版棫璐墊棌鐨勬牴鏈鍖哄埆鍦ㄤ笌鐢熶駭鏂瑰紡涓嶅悓.
鏃ц吹鏃忛噰鐢ㄥ皝寤轟富涔夌敓浜ф柟寮,鏂拌吹鏃忛噰鐢ㄨ祫鏈涓諱箟鐢熶駭鏂瑰紡.
16涓栫邯,鑻卞浗閫氳繃嫻峰栬錘鏄撳拰鎺犲ず,浠ュ強鍦堝湴榪愬姩鍜屽ゴ闅惰錘鏄,涓鴻祫鏈涓諱箟鍙戝睍縐緔浜嗚祫鏈.閾惰屽,澶у晢浜哄拰鎵嬪伐宸ュ満(涓嶆槸宸ュ巶)涓繪嫢鏈変簡澶ч噺璧勬湰,褰㈡垚浜嗘柊鍏寸殑璧勪駭闃剁駭.閭d簺鍦ㄥ啘鏉戦泧宸ョ粡钀ョ墽鍦烘垨鍐滃満鐨勫啘鐗у満涓昏縐頒負鏂拌吹鏃.鏂拌吹鏃忓悓鍏朵粬璧勪駭闃剁駭鎴愬憳鏈夌潃鍏卞悓鐨勫埄鐩.
鏃ц吹鏃忓垯鎸囬偅浜涢潬鍓ュ墛鍐滄皯鍜岄泧浣e伐浜烘潵鑾峰彇鏆村埄鐨勪漢,鐩稿綋浜庢垜鍥界殑澶у湴涓,榪樻湁閭d簺鍥犲啗鍔熸垨鍏朵粬鍘熷洜鑰岃幏寰楃埖浣嶇殑浜.浣嗙敱浜庤祫鏈涓諱箟鐢熶駭鍏崇郴鐨勫彂灞,澶ч噺鍐滄皯浠庡湡鍦頒腑瑙f斁鍑烘潵,鏃ц吹鏃忕殑緇忔祹鍦頒綅琚鍔ㄦ憞.
17涓栫邯鍒,鏂鍥句簹鐗圭帇鏈濆紑濮嬬粺娌昏嫳鍥.鍥界帇瑭瑰嗗+涓涓栧拰浠栫殑緇ф壙鑰呮煡鐞嗕竴涓栭兘瀹f壃鍚涙潈紲炴巿,鍘夎屽悰涓諱笓鍒,涓ラ噸鍗卞充簡璧勪駭闃剁駭鏂拌吹鏃忕殑鍒╃泭,緇堜簬瀵艱嚧浜1640騫寸殑鑻卞浗璧勪駭闃剁駭闈╁懡.
榪欎釜鏃舵湡鐨勬柊璐墊棌浠h〃鐨勬槸璧勪駭闃剁駭,浠栦滑涓庡皝寤轟富涔夊湪鏀挎不緇忔祹涓婃槸鏍規湰瀵圭珛鐨,褰撳皝寤轟富涔夐樆紕嶄簡璧勬湰涓諱箟鐨勫彂灞曟椂,璧勬湰涓諱箟鏂拌吹鏃忎滑浼氫笉鎯滀竴鍒囦唬浠鋒帹緲誨皝寤轟富涔.
浣嗘槸璧勪駭闃剁駭鏈夊叾杞寮辨у拰濡ュ崗鎬,灝佸緩鍦頒富闃剁駭涔熶細閲囧彇澶氱嶅艦寮忕淮鎶よ嚜宸辯殑宸叉湁鍒╃泭,鎵浠ユ柊鏃ц吹鏃忓湪鍏卞悓鍒╃泭鐨勯┍浣誇笅,浜掔浉濡ュ崗,鎵嶆湁浜1688騫寸殑"鍏夎崳闈╁懡''鍜1689騫寸殑<<鏉冨姏娉曟>>.

3. 英國貴族與工業革命,二者是如何相互成就的

貴族在歷史舞台上的角色往往是社會變革的障礙,他們是被貼上奢侈品標簽的有權有勢的人。然而,英國貴族是一個獨特的群體。

貴族不僅對自身進行了改革,而且在影響世界的工業革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英國工業革命的發展創造了強大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所有的貴族都是積極的進步派的代表。英國貴族分為新貴族和老貴族。推動工業革命的主要是新貴族,新貴族與資產階級一起為工業革命開辟了道路。

工業革命前,英國貴族積極開展圈地運動,將傳統的農業用地轉變為商業用地。個體農民不再是土地的固定顧客,土地生產以市場為導向。只要市場需要,土地就可以生產。

在工業革命中,貴族們用其強大的力量購買機器,發展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機器,提高生產力,所以當貴族們支持工業革命時,工業革命也為了他們的利益,兩者相互促進,相互促進。

圈地運動是英國工業革命的先驅。圈地運動為工業革命提供了所需的勞動力和土地,使農民階級轉變為工人階級。因此,工業革命的發展離不開圈地運動。

早期的圈地運動主要是商人和貴族,特別是從事羊毛生產的商人和貴族的自發運動。隨著具有政治地位的貴族的參與,圈地運動逐漸演變為一種官方行為。

18世紀,在貴族政治的推動下,「議會圈地」發展迅速。「議會圈地」是指議會通過各種立法來促進和保障圈地運動。

在圈地運動中,貴族和商人經常遇到一些棘手的問題。例如,地主階級想要保住他們的地租,不想放棄他們的土地。議會可以通過相關補貼法案來解決這些問題。

沈涵在《英國土地制度史》中指出:「近20年來,英國政府通過圈地法共佔用了50多萬畝土地。由此可見,主要由貴族資產階級推動的「議會圈地」在英國工業革命中發揮了作用。工人和土地都為工業革命的興起做了准備。

圈地運動所佔用的土地不僅用於羊毛生產,也用於其他發展領域。首先,采礦業得到發展,圈地運動中的剩餘勞動力成為采礦業的主力軍。

第二,道路建設有足夠的勞動力和土地,過去狹窄的道路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的需要;最後,機器生產成為新的領域,熟練工人成為推動機器生產的領導者。

這些不同的社會發展得益於前工業時代的圈地運動,圈地運動得益於貴族在經濟和法律上的支持。

傳統意義上的貴族可能沒有與技術創新,但可能被視為一個技術革命的障礙和頑固保守派的代表,但英國貴族是不一樣的,尤其是新貴族在技術創新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貴族在工業革命技術創新中的作用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英國貴族擁有豐富的資產,能夠滿足技術創新的金融需求。

其次,英國貴族作為舊社會的典型代表,其技術創新的意願掃除了社會變革的一切障礙,因為在工業革命開始之前,沒有哪個階級能夠比貴族更強大。

在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的主要階級力量也不可以與英國貴族資產階級爭取議會席位,工人階級斗爭是糟糕的城市生活,現代歷史和貴族階級斗爭的兩個類,當一切權力是有限的,所以高貴的支持技術創新已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嚴兆祥在《英國貴族史》中說,英國貴族的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土地貴族的力量逐漸弱於工商業貴族,這些工商業新貴成為推動英國工業革命的主要力量。

貴族的技術創新不僅存在於工業革命時期,早在圈地運動中,貴族就實現了農業技術和方法的創新。

對於傳統的土地貴族來說,地租、佃農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成為土地貴族的生計來源。然而,新航線開通後,大量的金銀被引入歐洲,引發了「價格革命」。

結果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固定租金反而貶值,無法滿足土地貴族的財富需求。因此,貴族需要改變農業技術和方法,以提高土地的生產力,如創新農具和耕作方法。

貴族支持工業革命,是因為時代的發展需要貴族的支持。首先,資產階級雖然在工業革命時期發展壯大,但缺乏貴族所享有的議會立法和傳統輿論的優勢,直到19世紀中葉後的三次議會改革才得以完成。

貴族在議會中的統治地位是由他們賦予的。土地貴族可以憑借身份直接進入上議院,而新興的工商業貴族則可以通過授予他們的貴族身份進入上議院,但這些貴族往往被傳統的「佩劍貴族」所鄙視。

第二,工人階級軟弱無力,無法與英國貴族的社會角色相匹配,只能成為工業革命的齒輪,而不是領頭羊。

貴族在議會中的地位可以通過一些有利於工業革命發展的法律,從而形成進行工業革命的社會共識,獲得普通民眾的支持。

英國貴族與工業革命的關系是一種相互促進、相互支持的關系,貴族為工業革命的發展提供了各種有利條件,工業革命還給了貴族財富和名譽,兩者相互實現。

然而,英國貴族並不總是在工業革命中起主導作用。特別是在英國貴族衰落之後,隨著工業資產階級在財富和議會中都占據了重要地位,貴族對工業革命的影響逐漸減弱。

貴族雖然願意與資產階級聯合,但不願意放棄自己的支配地位。當工人階級團結起來時,貴族階級似乎在工業革命中孕育了它的對立面。

4. 英國貴族是怎樣煉成的

不列顛貴族是一個相當復雜系統的等級制群體,其類別、名號和級別屢經變化。從封建貴族出現至今,英國貴族主要包括兩類:教會貴族(LordsSpiritual)和世俗貴族(LordsTemporal)。
教會貴族大約出現於公元7世紀,是基督教傳播和教會勢力擴張的結果。那時,在列國紛爭的環境下,求存圖霸的國王為獲取上帝的庇佑和宗教界的支持,樂意把特權和地產送給教會和修道院,使上層教士同樣成為封建領主。而後經過大約一個世紀,英國形成了包括兩個大主教區、若干主教區和眾多基層教區的宗教管理體系,定下了以後一千多年英格蘭教區劃分的大致格局,形成了以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長和中下級貴族為序列的教會貴族等級制。同世俗貴族相比較,教會貴族的劃分即「教階制」一直比較清晰。艾特爾雷德在位時(978—1016)的法律規定:除了大主教和主教外,其他各類教士劃分為四個等級。而且,這種教階制一直比較完整地保持到16世紀,後因宗教改革和修道院的解散而變得日益簡化。
按照中古大陸各國通行的社會等級制,宗教貴族作為上帝福音的傳播者,應為社會第一等級,享有最多的權勢。但在英國卻不然。例如,當威廉一世在不列顛建立封建君主制時,高級教士和大貴族都是以國王直屬封臣、而不是以等級代表的身份由國王召集參加大會議或議會的。原因之一是教會貴族人數較少,總體力量難與世俗貴族相匹敵。
世俗貴族名號和等級制的變化則相當復雜。其一,英國「貴族」的涵義始終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貴族包括為數較多的中小貴族,而狹義的貴族則主要指能夠進入賢人會議、御前會議和上院的高級貴族。其二,英國世俗貴族體制和名號也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大致看來,一千多年間的較大變化有五次。
第一次是在盎格魯-撒克遜時期,主要是「哥塞特」、「塞恩」的出現。在列國紛爭之際,貴族名號曾有種種差異,起初他們被泛稱為「貴人」(ealdorman),而後「哥塞特」(gesith)成為流行稱謂。他們平時出入宮廷,幫助管理國家,戰時聚集國王麾下,籌措謀劃,率兵廝殺。可見,他們原是一種類似王室親兵的軍事貴族。就詞義來看,「哥塞特」除包含著地位顯赫重要的意思之外,還說明他們與國王關系密切,是「首領的扈從」、「國王的友伴」。
大約在9世紀,英格蘭貴族的稱呼漸漸被「塞恩」(thegn)代替。據考證,塞恩和哥塞特一樣,最初的意思也是「伴侶」,即它表明的首先是一種私人關系,而非一種社會名分。但有的學者認為,塞恩的原意是「為他人服役者」,這指明了塞恩的從屬地位,並由此可以看出它與哥塞特原意的微妙差別。塞恩服務的對象,可以是國王,也可能是貴族,這意味
著塞恩群體有著等級區別。高級塞恩可以擁有自己的塞恩,數目多少不等。高級塞恩的塞恩在發生政治和軍事危機時,可能會「不事二主」,直接反對「主人的主人」——國王。故而,1051年信士愛德華國王在鎮壓戈德溫家族的叛亂時,就要求哈羅德伯爵的塞恩尋找擔保人,保證站在國王一邊。
在塞恩的稱呼流行一段時間後,大約10世紀,越來越多的高級塞恩也被稱作ealdormen。其中部分大貴族出身高貴並得到王室重用,常被國王任命為管轄一郡或數郡的封疆大吏,擁有固定封地。於是ealdormen又漸漸具備了「方伯」或「諸侯」的涵義,意為「地方統治者」。克努特在位末年,斯堪底納維亞的轉借詞eorl替代了古英語的ealdormen,成為當時地方上統治者的稱呼。以後eorl演變為earl,他們的領地或勢力管轄范圍也由原來的ealdormanties改為earldom。
隨著earl使用的增多,諾曼征服前的不列顛世俗貴族在名號上大致被分為兩類:其一,以earl稱之的大貴族,人數甚少;其二,以塞恩稱之的中小貴族。11世紀前期,earl的稱號和領地需經國王親自賜予。
第二次變化是在「諾曼征服」之後。它包含兩個方面:盎格魯-撒克遜貴族體制的毀壞和盎格魯2諾曼貴族體制的建立。它是通過軍事征服和封建主義分封制的建立實現的。
「諾曼征服」之前,諾曼底已有較完善的封建分封制,最高領主威廉公爵把公國全部土地劃分為1200個騎士采邑,分給各級封臣,由此形成了一個頗為典型的騎士貴族群體。他們從領主大公那裡得到封地,必須為其服役。「諾曼征服」加快了英國新型貴族制度的發展,開創了封建貴族制度的新的興盛期。威廉一世通過一系列的征討,全部沒收了戈
德溫家族和支持哈羅德反抗他的英吉利人的地產。據學者估計,原盎格魯-撒克遜各級貴族約四千餘人,在征服過程中有不少死亡,僥幸未死的也大多逃至大陸或蘇格蘭。截至1070年,僅有兩名英吉利伯爵——沃索夫和高斯帕特利克——繼續擔任官職。到了1086年,僅有兩名英吉利大貴族,即阿登郡的圖爾基爾和科爾斯維恩繼續僥幸保留了較多的土地①。他們必須向新君表示效忠,尊威廉為最高領主,承認自己的土地名義上是重新受新主封賜的。
在盎格魯-撒克遜時代的後期,英國封建領有制已有所發展,部分塞恩已經成為高級僧侶和大貴族的附庸。而諾曼王朝又在軍事征服的基礎上,將「古英國」的政治遺產與諾曼底的封建領主租地制加以結合和調整,取締了原有貴族體制中的塞恩階層,代之以騎士為貴族底層的領有制。每個封臣獲取封地(連同土地的農奴)後,可以獲得相關的收益權,但最高領有權仍屬國王。

5. 英國的新貴族是由什麼人組成

新貴族主要是屬於中、小貴族階層的鄉紳,他們是「從舊貴族內部分裂出的一種資產階級化的貴族,即所謂新貴族。這些新貴族多半是兼營工商業的中小貴族(鄉紳和騎士),經營牧場或農場的大貴族,獲得了土地而成為新地主的富商與金融家。

6. 英國的貴族由來

貴族起源
(盎格魯-撒克遜時期)千多年前,以軍事貴族的面目出現。為國王效力,履行軍職,財富主要是地產,繼承遺產要繳納捐稅。600年間,戰亂不斷,國王依戰功賞賜給將士土地,而國王自己,通常也被視為「牛」一點的貴族。 開始叫「哥塞特」,後來叫「塞恩」,詞語含義是為他人服務,地位的高低,由被服務的對象決定。彼時,很多自由農變為農奴。約6世紀起,貴族群體中注入宗教成份。
撒克遜人,是傳說中的亞瑟王的手下敗將。在《Wives and Daughters》中,漢姆雷老爺,很為自己是到英格蘭最早的撒克遜人而驕傲。其實,之前,英格蘭是凱爾特人的天地,盎格魯人和撒克遜人,是來自日耳曼的入侵者,經過長達3個世紀的征服與混合,幾個民族融為一個民族,才有了今天的英格蘭人。 『
刻爾(農民)與哥塞特之間的基本區別,是著名的《伊尼法典》中關於償命金的規定,後者通常是前者的6倍。勤勞且家運亨通的刻爾,就有可能成為哥塞特。大約10世紀,Ealdorman這個詞,開始專指大貴族,漸漸具備了伯爵、方伯、親王等涵義,意即地方統治者。
教會執事這一專職,可能出現在800年前後。早在6-7世紀,不列顛就形成了世俗貴族與宗教貴族關存的體制。教會貴族與英格蘭君主的聯系相當密切,從屬關系比較確定。他們,既能佈道,又能揮舞寶劍。 賢人會議成員,能參與重大決策,有司法權。 直到11世紀前期,大貴族伯爵與普通中下貴族塞恩的等級差別才終於明朗化。 封建貴族制的確立(諾曼時期) 英法兩國的封建制,存在較明顯的差異。 英:我的附庸的附庸也是我的附庸——類似於中國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法: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社會語言開始分化——上層階級說法語,下層民眾講英語。重要的文件,多用拉丁文和法文。直到1259年,亨利三世同時使用兩種語言發表文件,英語才逐漸地在上層政治領域占據了一席之地。 1086年,征服者威廉(諾曼底公爵),弄出一本《土地調查清冊》,把許多自由或半自由的農民,劃成了維蘭(農奴),因此,這本清冊,被英國人民稱為「末日審判書」。
14世紀的英國騎士
貴族因婚嫁而獲得領地時,需向國王繳納數量可觀的轉讓費。 立憲的細胞,在諾曼登陸百年後就開始顯現,以國王與貴族的對立為表象。 騎士教育,重武輕文。經常進行比武大會,常有傷亡。得勝的騎士,有權親吻一位可愛的女士。所謂騎士精神,即貴族精神。早晨一本正經地彌撒,中午酗酒鬧事,下午洗劫教堂,晚上調戲婦女。 在戰場上,騎士很少殺騎士,死的都是平民步兵。十字軍東征的路上,騎士和北歐海盜沒啥區別。騎士精神化作替私人復仇的戰斗。 騎士精神的副產品是「英雄愛美人」。12世紀起,一個婦人,在丈夫之外要有個情人,否則,就會被視為缺少魅力。 1075年,大會議規定,禁止7代之內有血緣關系的人婚配,禁止與配偶的4代之內的血親成婚。不過,1215年,教廷便將此做了修改,7代改成4代,因為,門當戶對,太不容易了。興盛與衰落(12世紀末-15世紀) 1399年-1485年間的每次改朝換代,都由大貴族發起,都以一具國王的屍體奠基,而為此受牽連、危及身家性命、失爵丟官的貴族更多。英國的君主,事實上是選出來的,而非世襲。 1215年6月,倫敦25名貴族迫使英王約翰簽署了著名的「貴族綱領」《大憲章》。《大憲章》共有61項條款,大部分都列明一些有利於貴族的權利。例如,國王在國家所有重要事務上,包括征稅,必須徵求貴族的意見並且得到他們的同意;過往不得隨意侵犯貴族的人身自由,等等。「法律至上,王在法下」的法則,從此被人銘記。 1265年的「西門議會」,成為未來下院乃至議會制度的重要起來。1325年,英國議會歷經百年終於形成。1376年,騎士代表彼得·馬克,成為首任議長。15世紀60-70年代,貴族院正式稱為上院,平民院正式稱為下院。 15世紀後期,英國貴族制逐漸成形,最終定製。即公侯伯子男,另外,還有從男爵和騎士,勛爵是獎勵性稱呼。1301年開始,威爾士親王成為不列顛王國的繼承者的名號。 黑死病,成為封建農奴制的殺手。 玫瑰戰爭。1455年,以紅玫瑰為標記的蘭開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為標記的約克家族,多次刀兵相見。持續30年,直至紅玫瑰得勝,都鐸王朝建立。衰落和變異
貴族城堡
(1485-1688年) 大貴族揮霍得入不敷出,鄉紳階層開始崛起。 灰、黑逐漸被視為「上色」。長期影響著本國民眾,至今未變。 長子作為家庭姓氏、家產和爵位的優先繼承人,地位格外重要。長子早夭,則由長孫繼承。若無,則次子、幼子循序漸遞。不動產一般只傳一人,其他財產女兒或可繼承。重視家庭禮節,重夫權父權,但貴族婦女有較多自由。 因涉及到財產或爵位等問題,婚戀不自由,基本上是國王或父輩定。宗教信仰也會影響到愛情與婚姻。貴族的非長子的兒子,不容易成婚,而且,在特殊的財產繼承製下,很可能變成窮光蛋。《傲慢與偏見》中的伊麗莎白姐妹,就是沒有不動產繼承權的人。 世俗貴族,文化素質低下。倒是次子、幼子,被送進劍橋、牛津;上流社會,還有一批文化名媛。 伊頓公學建於13世紀。學費很高。游學開始流行,貴族子弟去意法學習語言、文學、藝術、禮儀,經過200多年的潛移默化,前朝的佩劍騎士終於成為通曉文墨的紳士。嘿嘿。幾位知名女作家,都生活在紳士後的時代。 「貴族時代」(1688年-19世紀中葉) 英國貴族的特點是具有政治獨立性、民主意識和紳士風度。 托利黨,Tory,英國政黨。產生於17世紀末。19世紀中葉演變為英國保守黨。「托利」一詞起源於愛爾蘭語,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議會討論詹姆斯公爵是否有權繼承王位時, 贊成的人則被政敵稱為「托利」。托利黨人參加了1688年的「光榮革命」。1760年,逐漸成為執政黨。到19世紀中葉,發展成為保守黨。輝格黨,Whig,是它的對立面,名稱可能是Whiggamores(意為「好鬥的蘇格蘭長老會派教徒」)一詞的縮語。輝格黨得益於1688年「光榮革命」帶來的政治變化。
貴族家庭
光榮革命,是英國一場和宗教有關的非暴力宮廷政變,發生在1688年到1689年。當時,支持議會的輝格黨人與部分托利黨人為免信奉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傳位給剛出生的兒子,而把詹姆士二世廢絀。在廢絀國王之後,他們把王位傳於原本的繼承者,詹姆士二世的女兒瑪麗和時任荷蘭奧蘭治執政的女婿威廉。威廉帶兵進入英國,未發一槍,使詹姆士二世倉惶出逃。議會重掌大權,而威廉亦即位成為威廉三世。因為這場革命未有流血,故史稱光榮革命。至此,英國議會與國王近半個世紀的斗爭以議會的勝利而告結束。 貴族含義發生變化。真正意義上的英國貴族,一直最少,但穩定性在歐洲首屈一指,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穩定的貴族體制。 1707年,蘇格蘭合並於不列顛,1800年,愛爾蘭合並於不列顛。 資產階級革命後,在英國,幾乎無貴族不富。看了一下統計表,《傲慢與偏見》中的達西,也就是大地產者中的中等。幾乎所有的大地產,都是靠舊的繼承製保留下來的。 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從農業革命開始的。貴族們發展農業、礦業、交通運輸業。托馬斯·科克培養優質綿羊而聞名1837年被封為伯爵。
上院的權利不表現在上院而表現在下院。 拜倫曾任上院議員,雪萊出身於從男爵家庭。 英國貴族不像法國貴族那樣喜歡群聚和沙龍,而是喜歡庄園。「每個人的房舍,都是他們的城堡。」 威斯敏斯特公爵的發家史(現英國首富)。1703年,他的先祖才成為男爵,1874年,便爬到了公爵的位置。 1722年,喬治三世提出,議會通過了《王室婚姻法》。18世紀末-19世紀初,貴族離婚率4%,平民離婚率萬分之一。所以,貴族們的婚姻生活還是相當不安定的。真正的衰落(19世紀後期至今) 1872年,產生無記名投票法。 1876年,出版《英格蘭的貴族》,不久,再版,更名為《大不列顛和愛爾蘭的大地產者》。它,是1000年來第一本說明土地佔有的不合理情況的專門著作。 1894年開始徵收遺產稅,致使大地主們雪上加霜。資產階級進入貴族,爵位換財富,財富換爵位。 20世紀20年代開始,出現中產階級新貴。一戰、二戰中,死傷諸多貴族,甚至有老貴族斷了血脈。這,與他們受的愛國主義、民族主義、帝國主義教育有關。 大貴族的地產銳減。 溫斯頓·丘吉爾不願意自己偉大的名字被陌生的稱號取代,只接受了嘉德勛章。 哈羅德·麥克米倫也曾拒絕封爵。當然,最後,他還是要了世襲伯爵的稱號。英國貴族存在的時間,超過10個世紀,可是,直到1998年英國議會改革,世襲貴族才算壽終正寢。他們是「世界史上少有的能夠在適當的時候作出適當退卻的階級」。「英國之所以在現代化的社會轉型方面取得成功,避免了革命的震盪,贏得了社會的平穩發展,英國貴族的遠見、勇氣和妥協精神是不可抹殺的

閱讀全文

與英國18世紀新興貴族怎麼出現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當兵是什麼樂曲 瀏覽:193
英國成人芭蕾舞在哪裡學習 瀏覽:822
印尼對進口中國的中成葯有什麼規定 瀏覽:454
伊思列為什麼要打伊朗 瀏覽:307
伊朗為什麼扣押英國郵輪 瀏覽:356
越南盾多少人民幣換一元 瀏覽:8
義大利對西班牙哪個贏 瀏覽:380
中國現在的伊朗人有多少錢一克 瀏覽:349
印度式增長是什麼意思 瀏覽:5
如何製作中國風小視頻 瀏覽:402
英國怎麼打錢回國內 瀏覽:288
我談了個男朋友越南話怎麼說 瀏覽:599
印度國寶樹怎麼做 瀏覽:81
中國醫生和俑之城哪個好看 瀏覽:144
印度婆羅門吃什麼好 瀏覽:227
怎麼伊朗匯款中國 瀏覽:738
中國的鐵礦進口在哪個港口 瀏覽:513
義大利油皮是什麼 瀏覽:398
伊朗國防力量怎麼樣 瀏覽:35
中國哪個省是國庫糧倉 瀏覽: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