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近代中國與英國差距的原因
近代中國落後於西方,其實是短時間的一個大逆轉,主要是西方發生工業革命而在生產力方面超越了中國,有學者描述的很好「當中國有鐵犁的時候,歐洲還在使用木犁。當歐洲使用鋼犁的時候,中國還在使用鐵犁」。在很短的時間內西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中國卻沒有,因此在落後於西方。很多人研究歐洲為什麼發生工業革命,尤其是為什麼發生在英國,以當時角度看,英國卻有很多條件,但研究中國歷史的學者卻發現英國18實際中葉發生的工業革命的經濟,農業,工業條件,中國早在13世紀就有了。這意味著中國在13.14世紀是,就已經處在工業革命的邊緣,但更重要的是中國在接下來幾個世紀也沒有進入工業革命的大門,知道19世紀鴉片戰爭,中國突然發現了已落後於世界,並深受其害。由此我聯想到兩個問題。1.中國為什麼在13.14世紀以前可以領先世界。2.為什麼中國沒有出現類似的工業革命。
對於1的解釋(部分借鑒李約瑟的觀點)
首先中國有很好的自然條件,由此造成耕地生產力水平高於西方。人生存成本低,人口繁衍也迅速,相反,歐洲的氣候條件卻不適於作物生長,土地承載力有限,所以中國歷史上人口一直多餘西方。
在這古代的科學是一種經驗科學,技術穿心來自於以手工業者和農民的進言行嘗試錯誤。比如一個農民本來用傳統的方法去種地,但是一天他因為偷懶而是用別的方法之後,發現這種方法比原來的方法效率更高,由此被別人所借鑒整理,從而引起技術更替,這種方式在中國其實很普遍。比如,中醫經絡的發現。一些中草葯和偏方的運用。在現在也可以找到影子,比如中科大的校長朱經武是搞超導的,他在實驗室做很多高溫超導特性不同材料的組合,以期待能發現一種比較好的材料,這種方法也和農民的發現方式一樣。
又由於中國人口多,出現那種偶爾發現新技術的農民也就相對多。發明新東西的概率就大,但是得技術來自於技術積累,燃氣年後一代代的延續下去,所以人口多,發生技術改進的機會就大,這成為中國的一種優勢。其實以前大多數文明古國也這樣,比如古埃及,古印度都是建立在人口稠密,自然條件好的河流旁,這才為技術的進步奠定基礎。從而造就偉大文明。
但是中國到了12世紀以後,這種所謂的技術進步卻逐漸停止,個人認為中國當時生產力已經達到相當的水平,而當生產力達到一定水平時,再想突破,已經很難了。拿打獎作比喻,一等獎有一個,代表更加先進的技術。 二等獎100個,代表現有的技術。任何一張彩票中二等獎的幾率是一等獎的100倍,由此可知技術變遷之難。再加上中國當時的情況,改朝換代,這種進步發生的幾率就更渺茫了。
對於2
所周知,研究科學的方法對於科學研究意義重大。而科學革命對於工業革命有兩個方面的貢獻。1是用實驗作為技術檢測試驗的手段。2.就是利用數學來輔助表示和應用。當到了15.16世紀以後,用實驗的來試錯的方法得到普及,更加重要的是,當用實驗來發明新技術的方法在遭遇到技術瓶頸時,可以通過加大基礎研究來突破,這也是諾獎為什麼多頒發給很多高基礎理論研究的人的原因之一。其次,在西方最初只是對自然現象有好奇心的人偶爾的用數學模型來表達規律時,發現這種表達更加准確,也更易傳播,同時用實驗可以很好的把正確的解釋和錯誤的解釋分開,由此造成了西方的工業革命。
、但發現並用上述方法的人只在少數,為什麼西方人可以,而東方人不行呢?其實中國人並非缺少這方面的素質,而是中國歷來的官僚體制,從這一點,個人比較傾向於李約瑟的解釋。如果再具體一點的話,那就是中國的科舉制度使人沒有積極性去學習數學和實驗,從而導致在數學和實驗方面的人力投資不足。科學革命就無法產生。古代中國通過科舉來選拔,而制定的教科書確是四書五經,認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又有「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是聖賢書」,這種狀況下,任何有聰明才智的人都會對科舉趨之若鶩,為他的物質回報所吸引。聰明人不一定有好奇心,但是有好奇心卻一定是聰明寧的人。人的行為總是受激勵機制所影響,當然做官名利雙收,並且光宗耀祖,對人來說當然回報率高。而對於科舉制度,即使他有心研究,也不會有多少時間,更何況四書五經的字數有N十多萬,光是每天背,也要十年寒窗,當然比現在辛苦很多。而西方不同,西方的貴族是世襲制,爸爸是貴族,兒子就是貴族,所以盡管西方有好奇心的人比中國少,但是有興趣投入實驗和數學的反而比中國要多,從而導致科學革命。
說到底科舉這制度也算是一種先進的文官選拔制度,一個在特定的技術和物質條件下顯得優越的制度,也可能成為社會的阻礙。而西方卻沒有這個,這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B. 涓鍥絞dp浠涔堟椂鍊欒秴榪囪嫳鍥
2006騫磋秴榪囪嫳鍥姐傛牴鎹鏌ヨ㈠叕寮淇℃伅寰楃煡鍘嗗彶涓婃垜鍥紾DP2006騫磋秴榪囪嫳鍥斤紝2009騫村氨杈懼埌浜嗚嫳鍥界殑2.1鍊嶏紝鐢ㄦ椂3騫淬2007騫磋秴榪囧痙鍥斤紝2011騫磋揪鍒頒簡寰峰浗鐨2.02錛岀敤鏃4騫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