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如何邁出現代化

英國如何邁出現代化

發布時間:2024-05-24 19:32:30

Ⅰ 英國憲政體制是如何確立的英國是如何馴服王權,走向現代憲政文明的

1.研究近代英國憲政形成的意義
英國近代以來的崛起和強大,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而其中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憲政體制的形成與完善,無疑是其最重要的結構性和制度

性支撐。近代英國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三權分立憲政體制國家,應該被看作是英國貢獻給現代世界政治的最大制度創新。近代英國正是通過憲政

體制創新引領時代潮流,並迅速崛起為歐洲強國、乃至世界強國的。從歐洲的歷史來看,英國崛起時人口不過2000多萬。英國先是在1588年消

滅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接著又打敗了「海上馬車夫」荷蘭,最終在18世紀後期的七年戰爭中打敗法國,而成為世界霸主。並且,隨著憲

政體制的完善,市場經濟體制在英國日漸成熟,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新技術開始不斷涌現。1765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機,1768年阿克萊特

發明了水力紡織機,1779年克萊普頓發明了走錠紡織機,1784年卡特萊特發明了動力紡織機,等等。而代表經濟自由放任和市場經濟成熟理論

的著作——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也正是在1776年出版的。英國長達幾百年的興盛史,充分證明憲政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動作用。可以說,

英國所走過的憲政之路是成功的,經驗是可貴的,對後世影響是巨大的。研究英國憲政體制的形成與發展,可以更好地認識近代英國的崛起,

有助於提供線索,抓住根本。就其深遠意義而言,近代英國憲政體制的形成與完善不僅是國家性的,更是世界性的。近代以來幾乎所有的憲政

國家都是效仿英國憲政體制而走上憲政道路的。
憲政與市場經濟之間的關系問題無疑是當今中國理論界關注的一個重點問題,而二者之間確實存在一些規律性聯系。中國百年來憲政進程受阻

,其根本原因在於市場經濟的缺乏、個人權利與國家權力之間缺乏有效的平衡和相互尊重。值得慶幸的是,經過二十幾年的改革開放、市場經

濟的確立和推進,中國的社會利益結構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私人財產權利已經人憲,利益主體多元化格局已基本形成,從而為我國的憲政

形成和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結構基礎和背景根基。當然,憲政在中國的實現,也離不開我們的理性自覺推動。這就需要對西方憲政的生成加

強研究以豐富我們對憲政的認識。事實上,對憲政的認識和了解本身就是我們憲政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近代英國憲政體制的形成和發

展進行歷史考察,可以為我們認識和把握社會變遷時期制度變革、演進的機理提供一些借鑒和參照。我們在強調各國現代化的多樣性、各民族

發展的獨特性的同時,也不應忽略現代化所內涵的普遍性和一般性規律。盡管世界各國政治經濟制度、歷史文化傳統各異,但只要採取民族國

家的組織形式,奉行利益導向的市場經濟,採用形式理性的非人格化官僚管理體制,那麼社會治理就必然選擇法治和憲政。在當下中國,隨著

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憲法、憲政問題日益成為政治領域,乃至整個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並且在日益推進的依法治國政治體制改革中得到了

清晰體現。毋庸諱言,現代政治體制與憲法、憲政有著直接聯系,因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說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問題就是憲政問題。為此,對

憲政主義進行追根溯源,以便為我們的憲政發展提供一定的知識和理論儲備,就顯得極為必要。英國是憲政「母國」,當然也就成為憲政研究

躲不開、繞不過的重要一環。對近代英國憲政形成、發展的動因、過程和特徵給予歷史性的考察與思索,並上升到規律性認識,對於正在大力

發展市場經濟和正在走向憲政的中國有著重要理論意義和現實價值。當然,我們更多地是要從近代英國憲政的形成和發展中尋求經驗而非樣板

,尋求靈感而非模式。
2.近代英國憲政形成的特點
長期以來,英國憲政的形成與發展一直是中、西方學術界樂此不疲的研究領域。然而,由於英國憲政發展未曾中斷的連續性,使得英國憲政的

形成和發展烙有更多的傳統痕跡。故而對英國中世紀憲政與近代憲政的聯系和區別,存在一些模糊認識,將中世紀英國憲政與近代英國憲政等

同。事實上,從17世紀開始,近代英國的憲政體制及其價值觀念與中世紀的憲政體制及其價值觀念存在著很大的不同。對此,霍布斯鮑姆強調

:「這種對激烈對抗的迴避,這種對新瓶貼上舊標簽的偏愛,是不應與無所變革混為一談的。」中世紀至近代,英國的憲政發展分為前後兩個

不可分割的階段:首先是中世紀等級制混合政體,然後通過近代憲政革命,建立起成熟穩固的資產階級的三權分立政體。英國從中世紀的《自

由大憲章》開始,由於封建地方貴族、城市與王權的對立、沖突,在封建制度下開創了英國憲政的傳統,創立了封建制混合政體。隨著近代資

本主義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市民階級的強大,社會沖突逐漸轉變為地方貴族與國王、市民階級之間的沖突。封建制度不利於集權國家的發展

,而商品貨幣經濟的健康發展又離不開龐大集權國家的保護。由龐大中央集權國家保護,可以加快資源的交易速度,降低交易成本,提升交易

效率。同時,國家的悖論也被提了出來,擁有一個強大而權力有限的政府成為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如果國家過於軟弱,無法保證契約的實施

與產權的安全,交換與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水平將非常有限。但是隨著國家權力的增強就會產生一個問題:強大的政府雖然能夠保護產權,但

是也會因為國家權力的強大對契約與產權造成威脅。所以,自由市場制度的發展必須伴隨制約政府行為的制度的建立。絕對主義國家只能從道

德上尊重和保障產權,但在制度上卻無法真正有效尊重和保障產權。17世紀英國率先建立了三權分立憲政體制,開始用分權的手段,來解決國

家作用的「本質兩難」。這時分權的社會等級色彩逐漸淡化,職能色彩逐漸增強。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之後建立的議會主權和普通法院司

法獨立都限制了王權對私人財產的隨意侵犯,確保國家制度內部存在制約與平衡,使國家在積極有效地發揮它應起的作用的同時,無法濫用權

力。憲政對公共權力不是否定,而只是限制。通過三權分立憲政體制的建立與完善,近代英國形成了一個權力強大而又有限的政府,並為1780

年工業革命的發生提供了產權保護這一關鍵性基礎。可以說。近代英國是伴隨著對私人財產權利保護而崛起的。
3.研究近代英國憲政形成的方法
目前,憲法學界,存在著形上論與實在論、先驗論與經驗論、自然法主義與法律實證主義、重主觀與重客觀等各方面的理論分野,從而導致了

對憲政的不同定義。憲法學界對憲政的定義紛繁復雜、眾說紛紜,其根源在於對憲政的認識缺乏一個同一的話語背景。以至於在不同的語境中

憲政呈現出不同的含義,造成了憲政這一概念使用的混亂,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在不同的語境中憲政有著不同的指向。事實上,這在某種程

度上是脫離憲政形成的歷史語境研究憲政的產物:人們在研究憲政時,總習慣於把它的發展歷史看成好像只有從屬和次要的意義,甚至確信憲

政可以離開它的歷史來進行考察和理解。結果造成對憲政的研究,分析演繹性的方法多,而事實描述性的方法少。演繹分析性的方法大都將憲

政的形成建立在邏輯推演的基礎上,由於缺乏歷史考據,其結論難免缺乏事實的生動與歷史的厚重,甚至會出現斷論失據之辭。事實上,憲政

的形成、發展、變革是與社會生活、社會發展存在內在關聯的,我們不應將其與它賴以產生的社會基礎分離開來研究。對於憲政的發展及其價

值觀念的變化,如果離開它所賴以存在和發生變化的背景條件,是不可理解的。因為,以憲政之「定義」解說憲政,只是回答了「什麼是憲政

」的問題,卻無法回答。憲政是什麼」。搞清楚憲政是怎樣產生的,事實上比弄清憲政的定義更重要。因而,研究近代英國憲政的形成離不開

歷史學方法,離不開歷史視野和背景,這就需要引入歷史學方法和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對英國憲政研究,引入歷史學與法學交叉學科研究

也是具有可行性的。歷史學,法學只是為了研究方便而進行的一種人為學科劃分,二者的隔閡並不是絕對的。因為,無論是歷史學、還是法學

,它們所面對的都是同樣一個人類社會的現實和歷史,將它們區別開來的只不過是研究重點、研究方法和所用理論有所差別罷了。因而,在研

究領域上出現交叉或者重疊是正常的。並且,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有助於擴大我們的研究領域和研究視野。
通過歷史發生學的邏輯梳理,可以引領我們超越浮面的表象,進入到更為深層的生成機制中去。作為過程描述的歷史學,本身就是一種方法,

它是法學家的一個基本理論素養。正如德國法學家薩維尼所強調的,「法學家必當具備兩種不可或缺的素質,即歷史素養,以確鑿把握每一時

代與每一法律形式的特性;系統眼光,在與事物整體的緊密聯系與合作中,即是說,僅在其真實而自然的關系中,省察每一概念與規則」。由

於缺失歷史的背景和視野,長期以來對英國憲政的研究多是平面拓展,而缺乏深度挖掘;多囿於表層,總還是懸浮在波谷浪尖。而不知道憲政

之河的深水處究竟涌動著什麼力量,才形成了水面上那可見的波峰。通過歷史深層描述可以還近代英國憲政形成以來的歷史本來面目,可以幫

助我們更加准確地理解近代英國憲政發展的真實歷史過程,以便從中抽象出憲政形成與發展的內在規律。憲政形成與發展的內在規律不在歷史

之外,而在歷史之中。投有憲政史研究的深入和發展,憲政理論的研究也就失去了依據和支撐。目前,關於英國的憲政理論之所以遲遲難以取

得較大進展,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英國憲政史研究的滯後。可以說,投有一套符合歷史發展真實的描述性憲政史著作,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分析

性憲政學說,更不可能談高水平的憲政理論。因為,「知其所以然」是建立在「知其然」的基礎上。所以要在憲政史與憲政理論之間建立一種

良好的互動關系,只有將歷史敘述與理論研究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到觀點的真實與深刻。有說服力的英國憲政理論,只能是建立在對英

國憲政史進行直接而持續的思考基礎上。

英吉利民族於中世紀王權與貴族的對抗沖突中孕育萌芽的自由傳統,經過幾百年的緩漸生長,在十五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地理大發現、商業革命等新事件及新精神的滋養之下,漸漸根深葉茂,終於因十七世紀的英國革命而開出了憲政之花,結出了自由之果。憲政的思想與制度宣示著人類政治意識的覺醒,啟示了人類文明的新時代。三個世紀以來,尤其在經歷了二十世紀極權主義政治的劫難之後,憲政之作為現代政治生活的樣式已漸漸成為人類的共識。憲政的主要制度與觀念起源於英國。議會制、責任內閣制、政黨制、文官制等憲政制度首先在英國產生,憲法的財產權原則、基本人權原則、分權制衡和有限政府原則、法治原則都從英國的行憲經驗中得來。在行憲歷程中,英國孕育和生長了憲政制度和自由精神。憲政制度與自由精神的相互作用,社會史與思想史的互動使英國在經歷傳統與變革的巨大沖突之後,以演化與漸進的方式成功地從中世紀政治制度轉變到近代的君主立憲制度,避免了激進與革命的社會變革,率先步入近代社會,創造了富有英國經驗主義特色的英國憲政模式。

所謂憲政,簡而言之,即是有限政府。憲政的核心內容是限制與約束國家權力,確立與保護公民權利與自由。正是在對於國家權力的制約之中,公民權利獲得保障,政治自由得以實現,公共空間與私人空間之間的界限得以確立。而對於權力的警惕與防範根源於對於自由價值的珍視,所以權利和自由高於和先於權力。

英國的憲政道路是自然演化和漸進改革的道路。英國從傳統社會步入現代社會,從君主制政治轉向現代政治,實現憲政的道路是在社會力量的沖突與和諧的動態平衡中,通過持續不斷的漸進、穩健的社會改革而實現的。英國從中世紀的《自由大憲章》開始,就由於貴族與王權的對立、沖突而開創了英國自由的傳統,這樣一種傳統隨著近代資本主義的發展,中產階級的興起,沖突轉變為貴族、國王與中產階級、國會的對立,十七世紀的英國革命以光榮革命成功實現君主制與憲政的調和,傳統政治形式與現代政治精神的結合而告終,光榮革命成為英國歷史的最後一次革命,它奠定了英國式漸進道路的基礎。十八世紀工業革命的發展,使工人階級逐漸成長為獨立、完整的政治力量而與工業家集團形成兩種對立的社會力量,民主化成為十九世紀政治變革的主題。在社會變革的潮流中,政治家審時度勢,1832年的第一次議會改革使英國民主化的進程採取了漸進改革的方式,避免了法國革命式的代價。二十世紀英國的憲政改革同樣是致力於漸進社會工程(piecemeal social engineering),而拒絕歐陸盛極一時的烏托邦社會工程,費邊社會主義與自由資本主義沖突的妥協方案是建立「福利國家」,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英國避免了法西斯主義等極權主義的慘痛代價。
http://www.gongfa.com/liberalspirit.htm

Ⅱ 怎麼理解英國率先「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

經濟上,英國通過圈地運動,黑奴貿易以及海盜式的掠奪進行資本的原始積累。在1765到1840英國率先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進入工業化時代。由封建文明過渡到工業文明。政治上,通過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機建立了君主立憲制,以及許多近代政治制度比如兩黨制,責任內閣制。進入近代政治文明

Ⅲ 英國是怎樣邁出現代化第一步

當轉型的准備工作完成後,現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領域首先邁出的,這就標志著現代化的開始。
歐洲的民族國家是在王權的領導下形成的,王權統一了國家,因此它在歐洲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但王權統一國家之後就成為至高無上的權力,成為專制的王權。雖說專制王權曾經起過進步作用,它形成後卻又對進一步的發展構成障礙:專制王權把權力放在一個人手裡,這使得國家常會受一人之害;君主再英明也會犯錯誤,而且這種錯誤無法受到節制—西班牙的查理五世和菲力普二世,英國的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以及法國從路易十四到路易十六時期都出現過這種情況。同時,專制權力限制人民的自由,使他們的能力不能充分發揮。因此,一個人的絕對權力阻礙了國家的發展,不限制這種權力,國家便無法進步。克服專制王權於是成了繼續前進的條件橋畢,在這個時候,誰先克服專制王權,誰就先邁出現代化的第一步。
是英國邁出了這關鍵性第一步,而英國革命則是建立新政治制度的第一次嘗試。英國革命並沒有達到目標,但它卻為「光榮革命」的成功、即克服專制王權鋪設了道路。英國在光榮革命後就走上了順利發展的路,工業革命首先在英國發生,說明在一個合適的政治制度保障下,經濟會發生飛速發展。美國和法國是緊接其後的國家,它們也都用不同的方式完成了政治變革,而工業化「起飛」也就接踵而至。當這些國家的工業化洶涌澎湃時,其他歐洲國家便感到了壓力,於是就被迫實行變革,不得不向現代化的方向邁進。這樣就形成了後進企圖追趕先進,爭相實行現代化的浪潮。於是人們看到:繼英國革命以後,又有法國革命、德國革命、1848年歐洲革命、俄國革命等等;與此同時,則有北美獨立戰爭、南美獨立戰爭、比利時獨立戰爭、波蘭的獨立企圖、德國的統一、義大利的統一等一系列重大事件,這些事件無非就是要追趕現代化的潮流,為經濟發展創造合適的政治條件而已。這樣,所有的歐美國家都走上了追求現代化的道路,現代化就在這些地區首先傳播。
隨著民族國家越來越多並紛紛成長,大國的爭霸行為也愈演愈烈,從30年戰爭開始,國際性戰爭一再把全歐洲都席捲在內,比如西班牙戰爭、奧地利戰爭、七年戰爭、拿破崙戰爭等。發展到20世紀,就出現世界性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就都是如此。戰爭一方面造成巨大的破壞,一方面又把全世界幾乎每一個國家都逼上了現代化道路,從而使現代化向更廣闊地域推進。與此同時,民族國家一方面為現代化提供了保障,一方面卻又是戰爭的根源,造成一次次巨大的災難。國際性戰爭是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出現而出現的,不可不說這是現代化的一大抱憾。
工業化發展起來後,新的社會隨之出現,社會發生全面變化。在巨大的變化中,重新進行社會整合變得必不可少了。而為了完成這種整合,又經歷了許許多多的社會動盪:工人運動,民眾造反,種族沖突,利益集團的沖突等等都是整合過程的表現,我們所熟悉的憲章運動、法國工人起義、反穀物法運動、美國南北戰爭等就都是如此。這些沖突體現出一個很大的特點,即社會的多樣化使利益的不同顯得分外顯眼,階級的意識出現了,階級也相繼形成,各階級為保護自己的利益而進行斗爭,最後又都進入政治領域,體現為各階級為自己的利益爭奪政權。19世紀是一個階級斗爭的時代,階級間的戰爭前所未有;但爭取權力的斗爭最後又都指向民主政治,在民主制度的框架下,各階級學會了返消銷用和平的方法協調利益。整合的過程是漫長的,其中充滿艱辛,充滿動盪。民主化的歷程非常艱難,政治轉型看起來是最痛苦的轉型,盡管現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領域邁出的,但其完成,可能也是在政治領域。
歐美國家現代漏游化的道路各不相同。在政治領域里,英國走和平漸進改革的路,法國走暴力沖突革命的路,德國走一條人民革命失敗、最終由舊統治者領導現代化的路。其他國家大體上遵循這三種模式,但在具體細節上又各有不同。在經濟領域里,英國是完全的自由放任,法國也基本如此;到德國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德國使用的是統制式的發展方式,國家在經濟領域中起很大的作用。再往後,國家起的作用就更大,俄國從一開始就採用一種強制型的發展方式(從彼得大帝起),到蘇維埃時期,發展成完全的國家指令,即計劃經濟。
資本主義現代化暴露出許多問題,社會主義則是對資本主義的否定。社會主義建構出獨特的社會經濟制度,用國家的全面控制來推進發展,其目標是避免資本主義的失誤,在落後國家快速推行現代化。十月革命開辟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道路,而其自身的發展,卻也不是一帆風順的。
現代化的發展極不平衡,現代化的經歷也有先有後。然而經過幾百年的變化,到20世紀,歐洲北美已基本上完成了現代化,成為現代化的先行者。英國原先的移民殖民地在英國的帶動下也搭車先行,成為發達地區。從本質上說,現代化締造了一種新的文明,即工業文明。這種變化把全世界帶進一個新的歷史時期,這個時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近現代」( the Modern Times )。

Ⅳ 英國、德國、美國是怎樣走上近代化道路的

英國、德國、美國都是通過工業革命走上現代化道路的。

1、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

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2、德國

19世紀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區開始了工業革命,從此以後,德意志的紡織業、冶金、採煤、農業化學和鐵路運輸等部門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嚴重阻礙了德意志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

直到普法戰爭時,德國尚未實現國家的統一,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還存在著不少落後地區。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後,資本主義工廠工業在德國全境得到普遍發展並取得了統治地位。

3、美國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涌現出許多的發明成果,如砸棉機、縫紉機、拖拉機和輪船等,特別是採用和推廣機器零件的標准化生產方式,大大促進了機器製造業的發展,推動了機器的普及。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的時間里,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4)英國如何邁出現代化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意義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4)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6)帶來了工業污染。環境問題在19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成了嚴重的問題。

(7)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8)使弱小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進程。

Ⅳ 英國如何從自由走向現代化,為何成為第一個現代國家

英國首先開始了工業革命,最先開始走現代化路線,英國的殖民地是世界最多的,所謂的日不落帝國,說的就是不管地球怎麼去自傳太陽都能照到英國的土地。其實是希特勒變相的改變了世界的格局,二戰後英國大部分殖民地都以獨立。

Ⅵ 怎麼理解英國率先「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

材料一 光榮革命創造了一種適合英國歷史和政治傳統的新的社會進步方式……從此以後,英國就是在議會制度的框架之內,進行和平漸進的制度的改革。 材料二 牛頓為工業革命創造了一把科學的鑰匙,瓦特拿著這把鑰匙開啟了工業革命的大門……使英國成為第一個現代化國家。這也就迫使整個世界追隨著英國向現代化的方向前進。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是英國引領了當時世界的潮流,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問題:如何理解英國率先「打開了現代世界的大門」? 參考答案:最早確立資本主義代議制;率先開始工業革命;確立經典力學體系。

閱讀全文

與英國如何邁出現代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吃的都有哪些 瀏覽:915
中國石化加油券馬上到期怎麼用 瀏覽:93
中國核電主泵是從哪裡引進的技術 瀏覽:886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計算工具 瀏覽:635
低績點想讀英國碩士怎麼辦 瀏覽:378
200億印尼盾摺合人民幣是多少 瀏覽:727
中國哪個朝代裁殺和尚 瀏覽:175
印尼上網課用什麼軟體 瀏覽:462
印度面臨的諸多經濟問題有哪些 瀏覽:940
義大利大學治安怎麼樣 瀏覽:731
中國金價多少一克今天 瀏覽:977
印度進口的鈣片有哪些 瀏覽:788
中國接回印尼華僑多少 瀏覽:925
印尼語ar怎麼發音 瀏覽:534
印尼硫磺哪裡可以買到 瀏覽:40
義大利都是有哪些球隊 瀏覽:458
義大利隊為什麼叫歐洲中國隊 瀏覽:700
1萬越南盾換人民幣值多少錢 瀏覽:602
英國如何平衡歐陸法德俄 瀏覽:741
越南什麼街最好玩 瀏覽: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