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是如何落寞的

英國是如何落寞的

發布時間:2024-06-08 18:12:39

㈠ 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國」,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落的呢

1921年,經過對一戰戰敗國德國、奧斯曼帝國等國的土地掠奪,大英帝國治下的領土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里。

當時,地球陸地的四分之一為英國佔有,這也是人類有史以來面積最龐大的國家。

當美蘇可以用外交態度來決定英法行為的時候,大英帝國就已經徹底被掃進了歷史垃圾堆。

㈡ 作為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如何一步一步「日薄西山」的

眾所周知 英國曾是一個以“日不落帝國”號稱的一大強國。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地,無論何時它的國土總有能曬得到太陽的地方。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征戰四方戰無不勝的國家,卻因其目中無人的姿態和不正正當的做法,最終導致它跌落神壇,輝煌不在。

總之,雖然英國看似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巨大影響而衰落,但是縱觀全世界的風雲變幻,英國走向衰落是全球化,世界化的必然結果,也是不斷變化的國際格局沖擊著世界格局狀態下的必然趨勢。之前英國又經歷了脫歐等混亂,國情越發復雜,前路也愈發險阻。不知英國人接下來的路將走向何方,未來又會如何發展呢?

㈢ 英國是什麼時候開始衰落的,為什麼衰落

英國衰落的根源是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影響了英國的科技和經濟。隨著殖民地帶來的財富不斷增加,英國的財閥不再重視科技的發展,世界科技中心轉移到統一後的德國。

早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就開始走下坡路了。1894年,美國經濟躍居世界第一,英國被美國趕超。不久又被德國趕超,30年代又被蘇聯趕超。

國土因素:

本土面積太小是英國的最大劣勢。國土面積小,就缺乏相應的自力更生能力。無法供養太多人口,提供太多資源。英國無法形成大規模的國內市場,依賴海外3000萬平方公里的殖民地。也意味著英國的國運時刻面臨其他大國的挑戰。

人口因素:

英國只有幾千萬的人口,想要管理面人口達4億的廣闊殖民地,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因為人口少,英國對殖民地只能採取以夷制夷的「羈縻政策」。這並不是一種很牢固的管理模式。

地緣因素:

英國作為一個島國,孤懸海外。由於英吉利海峽的阻隔,在歐洲大陸幾乎沒有領土擴張的空間。

英吉利海峽為英國提供了絕佳保護的同時,也使得英國與眾不同。





㈣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什麼原因導致它衰落呢

英國這個國家在近代的確是風光占盡,何止是顯赫一時,而是制霸海洋300年,號稱「日不落帝國」。

但有句老話說得好,「盛極而衰,物極必反」,英國在整個世界歷史的長河中,也只算其中的大帝國的一個,雖然已經做到超級牛了,但也免不了衰落的命運,如今看來英國還算一個世界大國,但味道已經和以前不一樣了,已經蛻變成美國人的跟班小弟了,真是令人唏噓。

這也能夠理解英國和法國在二戰前夕,一直對納粹德國的施行綏靖政策,不就是因為怕打仗,導致自己現有地位不保嗎?但事實證明怕是沒有用的,該來的總會要來。

㈤ 英國是如何從當初的世界老大、超級大國淪為今日的二三流國家的

英國現在仍然在第一梯隊,不是所謂的二三流國家。
英國的衰落是從一戰開始,衰落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一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雖然是戰勝國,但是它和美國不同,美國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在戰局將定的時候加入了即將勝利的一方,而英國卻是從頭到底,所以損失非常大,而得到的卻和美國相同.所以英國在世界大戰中其實相比與美國來說是失敗方。
2、在二次大戰中,英國飽受了德國的轟炸,工業設施受到重創,最後拚死拼活藉助美國的幫助才打敗德國,但自己內陸的工業損失是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的.美國是個獨立大陸的國家,況且美洲大陸本來就是它自認為的"後院"所以相比英國有地理優勢,完全不必擔心敵對國家的武裝進攻.。
3、在二戰之後,民族情緒高漲,英國在海外的大量殖民地相繼獨立,"英聯邦"成為了一個鬆散的組織。英國在工業革命中的崛起,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掠奪到了殖民地國家如中國、印度的大量廉價的生產資料,以及對殖民地的物資傾銷。當靠掠奪而崛起的英國失去了海外殖民地的時候,也失去了原料產地和市場。

㈥ 短短幾百年時間里擁有眾多殖民地的英國是怎麼由日不落帝國迅速衰敗的

英國衰落的內因是因為其科技水平相對的落後了。外因是兩次世界大戰和殖民地獨立。


㈦ 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是什麼原因導致它衰落

曾經的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英國可謂是風光無限,然而世事無常,在經歷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卻迅速衰落,淪為二流強國,今日筆者就與大家分享一下英國衰落原因的幾點思考:

一、資產階級不願投資新設備、新技術

據英國國防部戰後統計,二戰期間英國軍官死亡人數在40多萬,軍民死傷總超160萬,國家財產損失接近1500億美元,航空母艦和輔助航空母艦各損失5艘、其他各種水面軍艦損失共計341艘,英國此後基本上喪失了對海洋的控制權;屋漏偏逢連夜雨的英國在二戰後由於殖民地相繼宣告獨立,其所屬殖民地也丟了個干凈;


戰爭也在不斷地吞噬著英國的國力,國家財政收入入不敷出,為了打贏戰爭,大量的真金白銀不斷地從英國流向美國,用於購買武器、彈葯用以應對戰爭狂魔德國,不斷地將英國國庫掏空,而美國等國在戰爭初期大發戰爭橫財,國力蒸蒸日上,最終,英國從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退居二線,衰弱了下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可謂是風水輪流轉。

㈧ 曾經的大英帝國是如何衰落的

大英帝國的衰落是有一個過程的,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英國的工業總量已經被德國和美國超越,各個殖民地也在不斷反抗英國的統治。在一戰之前,南非、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較為獨立和偏遠的殖民地經過各種形式的斗爭就已經得到英帝國內部自治領土的地位,雖然還沒成立為國家,但這些事件標志著大英帝國的衰落已經開始了。

一戰前的世界

隨後的一戰更是將英國實力大大削弱了,英國為了抵擋住精銳的德意志帝國軍隊,英國從它全世界的殖民地上徵兵參戰。但英國並有認真訓練這些殖民地的士兵,還把他們當做炮灰,英國的作法激起了殖民地人民的民族情緒。參戰後的殖民地人民不僅激發了民族意識,還對現代化戰斗有所了解,並在日後成為英國鎮壓殖民地起義軍的阻力。

1919年大英帝國的版圖

一戰結束後,英國和其他戰勝國將德國的殖民地瓜分了,大英帝國的面積也達到巔峰,但是它卻沒有那麼多能力來管理這么的土地。英國在一戰時作為主要參戰國,財政被戰爭消耗了很多,之後還要面對日益嚴重的殖民地戰爭,它已經沒有多餘的錢來管理新的殖民地了。

一戰導致大英帝國開始走向衰落,二戰則是徹底拖垮了英國。二戰時期,英國的老朋友法國首先被德軍拿下,隨後德軍開始向英國進軍,英國只能放鬆對世界各地的殖民地看管,集中所有力量來保衛自己的心臟「英倫三島」。在戰爭中,英國很多工業被德軍摧毀,大量技術人員和資本為了躲避隨時可能的亡國而選擇逃離英國,這使得戰後的英國一直沒有恢復元氣,而且幾乎快失去了對殖民地的控制,再加上美國和蘇聯的崛起,下個時代已經不屬於英國。

二戰期間,英國除了在北非以外幾乎沒有任何大規模的陸地作戰行動,也沒有獨立組織過大規模的海戰,只有反潛戰和戰略轟炸有亮眼表現。而英國為了籌集軍費,不僅耗光了國內黃金儲備,還用自己在全球的基地跟美國換了武器裝備支持。英國在二戰中的這些表現不僅不像一個超級大國,還讓英國在世界上的威信全失。

當年的大英帝國沒有在工業革命時進一步鞏固國家經濟,而世界經濟危機時又沒有把握好戰爭機會,導致後來自己在二戰中一敗塗地,影響力和經濟實力都被美蘇取代。要是我們看看現在的美國的話,會發現它也有著當年英國的影子,那最終拖垮美國的也會是戰爭嗎?

㈨ 英國和藩貢是如何衰弱的中國是否有機會打造大世界格局

在19世紀以前,世界上存在兩種天下體系,它們是制度性的建設,將自身與周邊聯系起來,並且維持穩定的和平。這兩種體系在歷史上都認為是行之有效的,當它們伴隨著一個大國整體衰落之時,它們的結局又是迥異。第一個天下體系是英國人主導的英聯邦殖民地體系,另一個是中國人搞的藩貢體朝貢貿易體系,兩者雖然不同,但它們的本質是一樣的,維持本體系內的和平穩定,並且以貿易為核心,將各個地區聯系起來。


總結:

兩種天下體系的結局,對於中國藩貢體衰亡有不少的痛惜,而對於英國人的貿易殖民地體系,以豪橫的崛起,又以華麗的衰敗,不得不說,英國人這種做法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㈩ 大英帝國是怎麼衰落的

第一就是成也工業革命,敗也工業革命。大英帝國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獲益者。由於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期間,歐洲大陸在鬧拿破崙戰爭,就是英倫三島消停,有個和平發展環境。而且英國自身的君主立憲制度,也是歐洲國家裡最為成熟先進的,因此生產技術突飛猛進,特別是蒸汽時代的新成果,更是火速應用。
那時正是英國殖民擴張加速的時候,啥樣新技術對殖民成果好用,啥樣就快速用,典型蒸汽船的使用。以後來美國總統羅斯福演說:拿破崙就是因為拒絕蒸汽船,才輸給了英國海軍,最終功虧一簣。這個演說,也促成了美國當時積極上馬核武器開發。
但等到第二次工業革命時,卻是敗也殖民地。第二次工業革命爆發時,英國的殖民地已經飽和,全球日不落帝國版圖早已建立。就好比一個吃撐的人,自然不會再接受新營養。所以英國最自豪的工業水平,更新換代速度也就滯後:反正我有大片殖民地,東西賣不掉就可以在殖民地傾銷,不升級裝備也就賺錢,當然沒必要花冤枉錢。如此一來,看似省了小錢,後果卻嚴重,技術設備越發老化,好些裝備也都不趕趟。
而在這個時候,西方國家裡新崛起的德國和美國,情況卻正好反過來,典型是德國,這國家技術水平高,崛起的卻太晚,等著有了擴張實力的時候,全世界的殖民地已經瓜分沒,且它又是個軍國主義體制,這種體制雖說不民主,但可以集中力量辦大事,轉成軍工優先體制很容易,因此工業水平突飛猛進,頂尖技術能力已經超過英國。美國則是發展條件得天獨厚,南北無強敵,資源土地要啥有啥,趕上科技革命東風,也就後來居上。其實一戰爆發前,英國面對德國,好些地方已經沒有優勢。
第二個原因,就是英國僵化的外交政策。
一直以來英國的外交政策,對歐洲就是聯合老三,痛打老二。一開始是聯合俄國揍法國,後來又聯合法國揍俄國,始終保持自己對歐洲大陸的優勢。這個政策長期以來,讓英國嘗到甜頭,然而到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前後,英國卻看走了眼,眼睜睜看著一個強大的德國,從自己眼皮子底下崛起。

德國崛起是啥後果?如果是法國或俄國,對英國的威脅絕沒有德國大,因為法俄本身就是吃的差不多的猛獸,雖然和英國有矛盾,但還是可控,德國卻不同,完全是條餓著的餓狼,且戰鬥力十分兇悍,從德意志統一的一開始,就註定跟英國沒有和平可能。必然就要撕咬。果然此後一場世界大戰,英國雖然拼了老命,把德國打下去,自己卻也兩敗俱傷,英國王室積攢了二十年的財富,一戰開戰沒倆月就打完,英國的貴族階層,在一戰中傷亡慘重,團以上的軍官傷亡,王室貴族子弟佔到了五分之四。換句話說,英國的財富和精英階層,完全一掃而空。
這樣做的後果是,你和德國玩命了四年,到頭來卻便宜了實在親戚美國。雖然靠著巴黎和會,把美國掃地出門,但日不落帝國的頹勢,已經不可避免。
也正是由於力量衰弱,英國對於殖民地的控制力,也是大不如前。特別是對印度,英國吞並印度後,其實起義一直不少,印度土兵還爆發過大起義,但當時的英國,軍事實力強大的年代裡,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強大的運輸能力調兵。特別是印度起義期間,英國可以把新加坡,中國的英軍,調來鎮壓印度。但是一戰之後,這就不可能了,英國精銳的軍隊,在一戰中基本死光光。照著丘吉爾一戰後的演說,英國要想恢復其軍事實力,至少需要二十年時間,結果二十年不到,二戰又打響。
也就是因為實力衰弱,英國在一戰後,開始去縮減控制殖民地的成本,盡可能的扶持本地親英國的勢力來維持統治。這種做法你實力強的時候沒問題,實力弱的時候,完全就是割肉喂狼,像東南亞,馬來,南亞,非洲這些反英國的勢力,最初都是英國自己扶持起來,最後都砸了自己的腳。當然英國人最後也小聰明,放棄殖民地的時候,也都用些小手段,比如印巴分治,又比如香港今天這群憤怒青年,歸根結底,都是英國造的孽。
第三還有個因素:中國因素。
不開玩笑說,雖然近代史上的中國,都是落後挨打。但哪怕中國最弱的時候,也是西方列強爭霸里,不可缺的重要一環。誰搞好了和中國的關系,拿到了在中國的最大利益,誰就是當時的世界一哥。

最典型的是英國,一二次鴉片戰爭,口岸開了太平天國滅了圓明園燒了,接下來卻是和中國修好,通過對清政府的不平等條約,獲得了大量特權利益。也奠定了其資本主義世界裡長期的一哥地位。
但英國的衰落,也從他腦殘選了另一個豬隊友開始:日本。
自從明治維新後,日本崛起,開始傍英國的粗腿,促成了《英日同盟》。也正因為倆家曖昧關系,甲午戰爭的時候,英國就出賣清政府拉偏架,賣力幫了日本忙,條約簽訂後更是各種支持,日本後來打俄國,也是英國背後搗鬼。
但沒有想到,收這個小弟,在英國的大事上,日本非但不幫忙,相反更是搗蛋,一戰和德國掐,日本除了看熱鬧,就是抄英國後路,動英國對華利益乳酪,逼中國簽二十一條。一戰結束後更大鬧巴黎和會,引發中國五四運動。
在這些事上,英國為了繼續用日本小弟來制衡東方,基本都是姑息縱容,哪怕到了九一八事變時,英國還在和稀泥。結果英國殖民體系崩潰,首先就來自日本這個小弟,和中國還沒打完,就翻臉打英國,奪了英國的東南亞。後來雖說日本戰敗,但這些被日本吞過的地方,英國回來也守不住,只能一個個放掉。英國日不落體系崩潰,日本就是導火索,堪稱英國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歷史經驗也證明,哪個西方國家把日本當自己人,最後都會死的慘。德國如此,英國如此,歷史教訓要記牢。

閱讀全文

與英國是如何落寞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度街頭乞丐一天多少錢 瀏覽:782
印度軍事實力超過多少 瀏覽:219
英國棉花來自哪裡 瀏覽:238
有多少貨幣上有英國女皇 瀏覽:468
美國伊朗總人口是多少 瀏覽:88
伊朗人吃什麼菜最好 瀏覽:352
大連和越南哪個好 瀏覽:583
如果日本和印度開戰哪個國家會輸 瀏覽:157
大量印尼盾怎麼轉回國 瀏覽:618
南京機場哪裡可以兌換印尼盾 瀏覽:892
國外怎麼點義大利面 瀏覽:190
印尼水災後的孩子怎麼樣了 瀏覽:247
印度最丟人的職業是什麼 瀏覽:52
中國高鐵哪個城市最強 瀏覽:778
中國迪士尼樂園在上海哪裡 瀏覽:605
印尼泗水是哪裡的 瀏覽:74
中國車牌有多少 瀏覽:88
法國南部和義大利哪個好玩 瀏覽:893
越南女人如何穿搭 瀏覽:428
2021去英國怎麼買機票 瀏覽: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