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馬島戰爭發生在哪一年哪兩國起因
馬島戰爭的歷史背景和起因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又名福克蘭群島,位於南美洲阿根廷東南約 500公里處,由 346個島礁組成,面積 11 , 800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首府阿根廷(斯坦利)港。距英國本土約1 .3 萬公里。馬島扼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航道要沖。 1914年巴拿馬運河開通之前,麥哲倫海峽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主要海上通道,馬島踞該海峽以東咽喉要地,是過往該海峽或繞道會思角的船隻必經之地。巴拿馬運河通航之後,馬島在軍事上仍然是南大西洋的重要據點和南美大陸南部的海上前哨。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英國曾以這里為海軍基地,成功地襲去在附近海域過往的德國艦艇。馬島距南極大陸較近,是到南極進行探險和科學考察的前進基地和理想的物資中轉站,也是將來開發南極大陸的重要出發地。 馬島長期有人居住的島嶼15個。主島有二:東面的一個大島叫索萊達島,又叫東福克蘭島(簡稱「東島」),面積6760平方公里;西面的一個大島叫大馬爾維納斯島,又叫西福克蘭島(簡稱「西島」),面積5280平方公里。東西兩大島被福克蘭海峽隔開。 馬島爭端由來已久。據稱,英國於1690年首次發現兩主島之間的海峽,並以當時英海軍司令福克蘭公爵的名字命名為福克蘭海峽,後來便稱該群島為「福克蘭群島」。 十八世紀初,法國人又陸續到過該島,並以法國港口聖馬洛命名該島為「馬格於內群島」。後來的西班牙名稱「馬爾維納斯群島」即出於此。 1766年,在海上稱霸的西班牙人插足馬島。他們宣稱,按照1493年教皇劃定的分界線,這些島嶼位於西班牙的管轄范圍之內,理應歸西班牙所有。同年10月3 日,法國人以24萬英磅的代價把東島賣給了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軍隊以武力趕走了西島的英國人。「1771年,按西、英兩國達成的協議,英國人回到了西島,重新駐扎在埃格蒙特港,但西班牙聲稱保留其主權。1816年,阿根廷聲明繼承西班牙對馬島的主權。1833年,英派海軍進駐馬島,宣布行使對馬島的主權。此後,馬島長期為英所佔,但阿從未放棄其主權的要求,多次對英的佔領提出異議。 1965年,聯大第一次審議馬島問題,大會決議,敦促阿英進行談判,和平解決。此後,又多次作出類似的協議和決議。但雙方未能通過談判解決問題。70年代初,勘察發現,馬島南部海域可能儲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藏。雙方談判氣氛急轉直下,1978年、1980年兩次談判無結果。1982年2 月,英阿在紐約舉行談判,仍毫無結果,雙方關系趨於惡化。阿決定以武力解決爭端。3 月18日,阿派人上南喬治亞島,插上國旗,引起英方強烈抗議。3 月28日阿方出兵,陸海空軍約4 ,000 人,於4 月2 日和3 日先後在阿根廷港和南喬治亞島登陸,導致馬島戰爭爆發。
馬島戰爭的簡要經過在這次戰爭中,阿方參戰的兵力計有65萬人左右,約占其總兵力( 18 萬人)的 36 %。海空軍主力基本出動,計有作戰艦艇和輔助船隻33艘,12萬噸,參戰飛機350 余架,地面部隊計有陸戰隊1 個旅,陸軍摩托化步兵近3 個旅,以及一些支援勤務分隊,共約1 .3 萬餘人。英方參戰兵力3 .5 萬人,占其總兵力的8 %。參戰各型艦船118 艘,100 余萬噸;各型飛機340 架,作戰飛機120 架左右。地面部隊計有:1 個陸戰旅(3 個營)、1 個傘兵團(2 個營)、1 個步兵旅(3 個營)和一些支援與勤務分隊,共9000餘人。從數量上看,阿軍在總兵力、地面部隊和空軍力量上占優勢,英軍在海軍力量方面占優勢。 為了收復馬島,阿軍組建了由航母1 艘、驅逐艦4 艘和其它艦船共約20艘及登陸兵4000人左右組成兩棲突擊隊。1982年4 月2 日零時15分首批登陸兵在馬島阿根廷港登陸並隨即控制機場,其餘登陸兵爾後陸續登陸。島上英國守軍近200 人,只進行了一般抵抗,即在總督雷克斯·亨特率領下全部投降。英軍無傷亡,阿軍亡4 人(其中上校1 名)。阿任命馬里奧·本哈明·梅嫩德斯少將為馬島軍事長官。 4 月3 日,阿海軍輸送登陸兵約200 人在南喬治亞島格里特維肯港登陸,英守軍22人進行了抵抗,最後全部被阿生俘。4 月7 日,阿宣布成立「南大西洋戰區」(包括阿大陸沿岸200 海里及馬島、南喬治亞島和南桑德韋奇群島周圍200 海里水域),任命海軍作戰司令胡安·阿塞·隆巴多將軍為該戰區司令。到4 月底兵力由4000人增至1 .3 萬人。 1982年4 月3 日,針對阿方對馬島的軍事行動,英內閣作出派遣特混艦隊重占馬島的決策,任命桑迪·伍德沃德海軍少將為特混艦隊司令。英特混艦隊艦船40餘艘,載地面部隊約4000人、「鷂」式飛機20架和各種直升機45架,於4 月5 日分別由英國朴茨茅斯和英屬直布羅陀啟航駛往南大西洋。已在南大西洋和中大西洋活動的4 艘核動力攻擊潛艇,也奉命駛往馬島和南喬治亞島附近水域。特混艦隊於4 月17日抵阿森松島,經休息、補給後,於19日啟航繼續向南大西洋開進。先遣隊於4 月24日抵達南喬治亞島附近水域。次日「山貓」式直升機3 架在南喬治亞島附近發射導彈和投擲深水炸彈,擊沉阿「聖菲爾」號潛艇,陸戰隊第42突擊營和「特別舟艇中隊」在南喬治亞島登陸,阿守軍156 人只進行了有限的抵抗,即在阿斯蒂齊上校率領下投降。特混艦隊主力於4 月29日抵馬島水域,30日完成了對馬島周圍200 海裏海上、空中封鎖的部署,並宣布實行封鎖。 英在封鎖、轟炸、炮擊馬島的同時,還不斷向南大西洋增派兵力。到5 月20日英軍基本上達到了封鎖馬島、削弱馬島守軍力量的目的,並已作好了在馬島登陸的准備工作。 為了有效的實施登陸行動,英軍將登陸兵分為兩個梯隊,一是由海軍陸戰第3 旅,傘兵團第2 、3 營,炮兵第29團及「蠍」式坦克分隊,防空導彈。工兵、後勤等分隊組成,共約5000人的兩棲突擊隊。其任務是在聖卡洛斯港及其附近突擊上陸,爾後分別向阿根廷和達爾文港方向進攻。二是由步兵第5 旅(轄3 個營)及支援分隊組成,共約4000人後續梯隊,其任務是在突擊隊上陸並向縱深發展進攻後,伺機在原登陸地域或在新的登陸地域上陸,與突擊隊共同奪取馬島。 5 月 21 日 3時 30 分,英國兩棲突擊隊首先以一部兵力搭乘直升機在范寧角著陸,與已經潛伏在馬島上的「特別空勤部隊」相配合,襲擊范寧角守軍,很快攻佔了范寧角,俘阿軍9 人,其餘逃走。英軍約1000人乘登陸艇和直升機於6 時冊分在聖卡洛港及附近的另三個點開始登陸。未遇抵抗,登陸兵主力隨後繼續上陸完畢,並佔領了約25萬平方公里登陸場。英兩棲突擊隊共5000餘人,於22日全部上陸完畢。 在英軍登陸的當日,阿即以航空兵實施反擊。5 月21日10時開始,先後出動數批飛機共70餘架次,主要對某艦船進行空襲,炸沉英護衛艦「熱心」號,重創、擊傷英艦4 艘。阿損失飛機14架。以後又於22日至26日連續4 天里,平均每天出動飛機約120 架次,對英艦船和淮頭陣地進行大規模空襲。對日炸沉英護衛艦「羚羊」號,萬日炸沉某導彈驅逐艦「考文垂」號,用「飛魚」導彈擊沉英貨船「大西洋運送者」號。重創擊傷英艦4 艘。 此間阿損失飛機30餘架。 由於阿軍地面部隊未進行反擊,航空兵反擊主要打擊英艦船,使英軍順利地登陸和鞏固了登陸場,並完成了陸上進攻准備。 英軍於5 月27日開始陸上進攻。傘兵團第2 營及支援分隊約600 人向達爾文港方向進攻,陸戰第3 旅、傘兵團第3 營及支援分隊約4 ,000 人向阿根廷港方向進攻。英軍於29日攻佔了達爾文港,古斯格林守軍投降。 英軍經過調整部署,補充彈葯及其它軍需物資後,於6 月11日開始對阿根廷港發起總攻。至14日中午,進抵距市區約4 公里的地方,阿軍放棄陣地,丟掉大量重武器退向市區。英軍追至阿根廷港市區邊緣時,阿根廷港上空掛起了白旗。阿軍(包括西島2 ,000 餘人)於ZI時停止抵抗。英宣布,馬島阿軍於14日21時投降。 6 月19日,英「耐久」號巡邏艦和一艘護衛艦輸送少量部隊在南桑德韋奇群島的圖勒島實施垂直登陸,解除了阿在該島的海軍科學考察站的武裝。 據西方資料統計,這次戰爭中阿軍亡1000餘人,傷1300人左右,失蹤數百人,被俘11800人;損失艦船門艘(沉5 傷6 ),飛機117 架,耗資10億美元以上,間接損失20多億美元。英軍亡255 人(文職18人),傷777 人,被俘210 餘人,損失艦船16艘(沉民傷10),飛機34架,耗資約12億美元以上。 二、今天的英國軍隊當前,英國軍事戰略的主要內容是:把北約作為抵禦外來強大軍事威脅的支柱;支持西歐聯盟在歐洲的防務。發揮更大的作用,發展與中、東歐國家的政治和軍事關系;保持一支可靠、有效、最低限度的核威懾力量,保留獨立使用核武器的權力;壓縮部隊規模,更新武器裝備,走質量建軍的道路,著重提高機動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積極參與國際維和活動,維護國家的安全和利益。
㈡ 英阿馬島戰爭創造了什麼比例
英阿馬島爭端的由來
英阿對馬島的主權之爭由來已久。據歷史記載,馬島被發現於16世紀,但何人何時發現,說法不一。阿認為,1520年,麥哲倫探險隊的一名葡萄牙人戈梅斯最早發現了馬島。英國則認為是由英國航海家戴維斯於1592年8月14日駕駛「希望」號船首先發現的。1690年英國人約翰·斯特朗來到該島時,發現了東西兩個大島之間的海峽,將其取名為「福克蘭海峽」。此後,英國稱該島為「福克蘭群島」。1764年,法國人在東島上建立了居民點,將其命名為「馬洛於內群島」。
1770年,西班牙佔領了該島,將其稱為「馬爾維納斯群島」。1816年阿根廷擺脫西班牙的統治宣告獨立,並宣布繼承對馬島的主權,將馬島定為阿的第24個省。4年後,阿海軍又將國旗插上了索萊達島要塞頂峰,宣布對該島擁有全部主權。
英國則以該島為英國人最早發現為由,於1832年和1833年先後出兵佔領西島和東島。為顯示主權,英國人在島上設置了總督府及其他行政機構,向該島移民,並擠走了島上土著居民。此後,馬島便淪為英國殖民地。但阿從未放棄對馬島的主權要求。
1958年,英阿兩國關於馬島的爭端被訴諸於合國,聯合國先後4次通過決議,要求英阿兩國以談判的方式解決爭端。由於雙方均不願從本國的立場上後退,這種談判只能是談談停停,吵吵爭爭,成為馬拉松式的談判,英國也因此控制著該島100多年。
1982年2月26日,英阿關於馬島的談判又重新開始,但是這一次,阿根廷人顯然已對談判失去了耐心和信心,他們已不指望能從談判桌上得到什麼,他們之所以願意談判只不過是故意放出來的煙幕。此時阿軍方正在悄悄准備一項代號為「羅薩里奧」的行動計劃,他們決心要以牙還牙,用武力來收回對馬的主權,於是爆發了震驚世界的英阿馬島之戰。
二、英阿馬島大戰
1982年3月18日,一些阿根廷人到南喬治亞島的利恩港,准備拆除一家鯨魚加工廠的陳舊機器,遭到英駐軍的刁難,絕大部分人被阻止上岸,部分阿人則沖破阻攔,登島並在島上豎起阿國旗。英國得知後,向阿提出了強烈抗議,並派出40名海軍陸戰隊員前去「恢復秩序」。阿也不肯讓步,決心一勞永逸地解決馬島主權之爭。阿海軍迅速派出兩艘導彈護衛艦趕赴南喬治亞島,將該島的22名英軍和13名英考察隊員抓了起來,並再次升起阿軍旗。英聞訊後,急調2艘軍艦和1艘潛艇前往馬島。正當雙方箭拔弩張的時候,卻傳來阿海軍艦艇北駛烏拉圭海域要與烏海軍舉行聯合演習的消息。 但到3月31日晚,阿海軍卻突然退出演習,掉頭南下,全速駛往馬島,具體實施「羅薩里奧」計劃。原來這是阿海軍臨戰前的一次佯動。直到此時,英國人才驚呼「上當」?英首相撒切爾夫人火速通知國防、外交官員到首相官邸商討對策。同時派遣在直布羅陀海峽值勤的一個艦隊赴馬島增援。此外,撒切爾夫人還給美國總統里根寫信,要求美製止阿佔領馬島。但是此時,阿軍方已箭在弦上,不能不發。
4月2日拂曉,阿軍5000餘人突然在馬島登陸。駐島英軍只抵抗幾小時便宣布無條件投降。馬島總督垂頭喪氣地帶著英國文武官員登上阿軍早已為他們准備好的軍用飛機,先到烏拉圭,再改乘飛機回國。第二天,阿軍又在南喬治亞島登陸,島上英軍又宣布投降。阿政府向全國發表公報,宣布已收復馬島。阿舉國群情激奮,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
與此相對照,英國朝野嘩然。4月3日,英下院舉行會議,討論面臨的嚴重局面,許多議員指責政府「出賣」馬島。有人甚至稱「寧可失去5個北愛爾蘭,也不願失去一個福克蘭?」英國成立「戰時內閣」並決定抽調海軍總兵力的三分之二,組成一支特混艦隊赴馬島。至此,雙方擺出一付進行海上決戰的架式。阿方:海軍擁有各型艦船34艘,主要作戰艦艇18艘;空軍作戰飛機223架,能用於作戰的154架;海軍作戰飛機49架;阿軍守島部隊有1個海軍陸戰旅,3個步兵旅,共約15000人。英方:特遣艦隊共有艦船111艘,其中作戰艦艇44艘,輔助船隻22艘,商船45艘,兩棲運輸船20艘,艦載「鷂」式飛機28架,空軍「鷂」式飛機14架,海軍陸戰隊及步兵旅等9000人,另外還有一些特種部隊。值得指出的是,特混艦隊還包括航空母艦「無敵」號和「競技神」號及2艘核動力潛艇。英國防部稱是「除兩個超級大國以外最大的一支特混艦隊」。而以購買西方廉價舊式軍艦為主的阿海軍與英艦相比,簡直就不在一個檔次上。 有鑒於此,阿海軍不得不收縮於本國的近岸海區。更糟糕的是,當「鐵娘子」把全部賭注壓在馬島上,宣稱「福克蘭已經成了我的生命、我的血液」時,阿總統加爾鐵卻承認「做夢也沒有想到撒切爾夫人會為了一個荒蕪的島嶼派遣如此龐大的特遣艦隊,萬里迢迢到南大西洋來」。最高統帥心態如此,部隊的戰斗准備程度可想而知,戰爭已一觸即發,阿卻還在認為英「不可能真打?」顯然,戰爭一開始,就事實上決定了雙方的結局。正在雙方即將開戰時,「公正的」美國人出來調停了。美國是北約的盟主國,美國人的「公正」程度有幾何,只要不是弱智就能猜得出來。
從4月7日開始,美國國務卿黑格頻繁穿梭於英、阿和美國首都進行調停,但雙方都不願從原來的立場上後退。美國人偏向英國,阿自然心知肚明,對黑格提出的包括考慮馬島居民的「願望」在內的所謂「七點」新建議,自然不能接受。因為馬島居民是英國人後裔,考慮居民的「願望」,顯然只能是對英國有利。阿不能不拒絕這種「新建議」,美國調解未果。4月29日,美以阿拒絕美建議為由,宣布放棄「中立」,轉而支持英國,不僅對阿進行制裁,還讓英軍使用美阿森松島上的空軍基地和其他軍事裝備,向英國人提供情報,並讓通信衛星成為英國通信中繼站。獲知這一切,阿總統痛心疾首,稱對美國「感到很痛心,我要說,欺人太甚了」。至此,戰爭已不可避免。
4月26日,英國特混艦隊首先攻下了南喬治亞島,30日完成了對馬島周圍200海里范圍的海上和空中的封鎖部署。隨即,英國國防部宣布從格林尼治時間4月30日11時起,所有進入馬島周圍200海里禁區的飛機和艦只都將遭到攻擊。阿軍也進入最高戒備狀態。5月1日,英國特混艦隊在茫茫濃霧中到達馬島以東海域。一架名叫「火神」的戰略轟炸機,經過空中加油,長途跋涉5000公里,於凌晨4時30分飛臨馬島,並投下21枚重達1000磅的炸彈。同時從英航母上起飛的飛機也對阿陣地進行猛烈攻擊。5月2日下午,英國的「征服者」號核潛艇在馬島200海里禁區外36海里處,向阿海軍旗艦「貝爾格諾將軍」號巡洋艦發射了3枚魚雷,其中兩枚命中目標。巡洋艦在45分鍾後沉沒,阿軍官兵陣亡和失蹤321人。次日,英國又在馬島北側用「海鷗」式導彈擊沉了阿軍的「索布拉爾」號巡邏艇。面對接連的勝利,英國官兵開始沾沾自喜,殊不知,一場噩夢正悄悄地向他們襲來。
面對英軍咄咄逼人的攻勢,阿軍發誓要報仇雪恨。加爾鐵里把目光投向了從法國購得的5枚「飛魚」導彈。5月4日上午11時左右,英國「謝菲爾德」號巡洋艦悠閑地游弋在馬島附近海域,這艘當時號稱英國皇家海軍「最現代化的大型軍艦」服役剛剛7年,具有非常先進的雷達系統,阿根廷的飛機只要從其大陸起飛就逃不過它的眼睛。因此,艦上的英國官兵悠然自得,有的在洗衣服,有的聊天。此時,阿根廷「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搭載的「超軍旗」戰斗機利用地球曲線超低空飛行,在300公里以外,已經鎖定「謝菲爾德」號巡洋艦的阿軍「超級軍旗」戰斗轟炸機攜帶兩枚「飛魚」導彈悄悄起飛了。飛機在接近「謝菲爾德」號雷達警戒區時陡然下降到四五十米的高度,然後關閉機載雷達繼續飛行。12時20分左右,「超級軍旗」順利進入到導彈的有效發射區,在距離「謝菲爾德」號32公里處,兩枚「飛魚」導彈帶著阿根廷人復仇的怒火發射了出去。其中1枚「飛魚」成功避過英軍的防空系統後准確命中目標。爆炸引起大火,英艦官兵拚命搶救5個小時後,不得不棄艦逃生。就這樣,造價高達1.5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被造價才不過30萬美元的「飛魚」導彈擊沉,這給了驕傲自大的英軍以沉重打擊。5月12日,阿空軍12架「天鷹」戰斗機分三批重創英護衛艦「大刀」號和「華美」號。
5月21日晨,英軍開始登陸馬島,並建立登陸場。阿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呼嘯而來,對英艦進行攻擊,擊落英機5架,擊中英艦8艘,其中1艘護衛艦被擊沉。
5月25日是阿根廷的國慶節,阿軍向英軍發起了大規模空襲行動。這天,兩架攜帶「飛魚」導彈的「超級軍旗」戰機從阿根廷大陸起飛,向游弋在馬島東北海面100多海里的英國航空母艦飛去,他們的目標就是要炸毀英軍的航母。接近預定目標區域後,阿軍飛行員發現飛機雷達的熒屏上出現了一個大的脈沖亮點,他判定這就是英軍的航空母艦。於是,阿軍飛行員毫不猶豫地按下了導彈發射按鈕。兩枚「飛魚」導彈同時向敵艦飛去,其中一枚准確地擊中了目標。在一陣巨大的爆炸聲後,英艦出現了濃烈的火焰,不長時間之後,就慢慢地沉入了海底。事後阿軍才知道,他們炸沉的這艘英艦並不是英國的航空母艦,而是一艘名為「大西洋運送者」號的運輸艦,其體積同航空母艦大小相仿。盡管如此,英軍也遭受了重創,僅有的4架「支奴干」大載重量直升機中的3架、1個中隊的「威賽克斯」支援直升機、大量的補給物資和設備也被炸沉,英6架「鷂」式戰斗機也葬身海底。阿機又擊沉英驅逐艦「考文垂」號。
受到接連打擊之後,英國人逐漸意識到了「飛魚」導彈的厲害。伍德沃德下令將所有艦船撤到離馬島和阿根廷海岸較遠的地方,以避免遭受新的攻擊。馬島戰爭開始的時候,阿根廷除了已經擁有的5枚「飛魚」導彈外,還向法國訂購了另外9枚。但是,隨著戰爭的進程,法國總統密特朗應英國政府的要求,下令不再向阿根廷出售「飛魚」導彈。此舉使阿根廷政府感到十分緊張,被迫尋求從其他國家間接獲得「飛魚」導彈。通過情報部門,阿根廷獲悉秘魯向法國訂購的8枚「飛魚」導彈即將到貨。於是,阿根廷政府開始通過各種途徑希望從秘魯高價購得這些導彈。法國政府聞訊後,故意尋找各種借口拖延交貨時間,直到戰爭結束才把導彈送交秘魯政府手中,使得阿根廷從第三國購買「飛魚」導彈的計劃流產。沒有「飛魚」導彈,阿根廷就沒有了同英國對抗的資本,形勢發生逆轉。
為徹底擊垮阿軍,英軍從5月27日起開始實施登島作戰。5月29日,英軍攻佔了非常重要的達爾文港,斃傷阿軍250人,俘獲1400人,並繳獲大批彈葯和其他軍需物資。此後的幾天中,阿軍節節敗退。6月8日,為了挽救守島的部隊,加爾鐵里孤注一擲,下令集中尚存的空中力量對英軍展開大規模空襲,結果打死英軍180多人,阿機再呈神勇擊沉了包括英國的「加拉哈德爵士」號登陸艦在內的3艘大型登陸艦,並重創「普利茅斯」護衛艦。雖然阿空軍表現出色,但陸軍表現卻有負阿國人,未能很好地實施配合作戰。
英軍雖然遭到沉重打擊,但仍決心奪取馬島。馬島由西島和東島組成,中間有一條2?6~8海里寬的海峽,西島防禦較弱,東島防禦較強。就在當晚,3000名英軍乘坐「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客輪登上馬島,使島上的英軍增加到了8000人,而且擁有重炮30門,坦克20輛。6月11日,英軍開始發起總攻,並於12日拂曉前攻佔了距馬島首府阿根廷港15公里的哈里特山和朗頓山。13日晚,英軍再次發起進攻,。英軍從東西島間的結合部突破,避開正面,爾後再向東推進,分進合擊,奪佔全島。激烈的戰斗一直持續到6月14日。阿陸軍孤軍奮戰,損失慘重。阿統帥部見大勢已去,電告馬島守軍「在不損害武裝部隊榮譽和國內政策的情況下」可以自由行動。至14日中午,英軍已經推進到距市區約4公里的地方。阿根廷港上空掛起了白旗。午後,雙方戰地司令官會晤,達成非正式停火協議。阿陸軍司令在英方提出的「無條件」投降的停火協議上簽字時,盡管勾掉了「無條件」三個字,然而這一天對阿軍來說,不能不是一個恥辱的日子。至此,歷時74天的馬島戰爭終於結束。
馬島戰爭的硝煙已經散盡,但它留給後人的警示卻不斷延續。在這場血與火的較量中,盡管英國傷亡1000餘人的代價,耗資27億美元巨額花費換來了名義上的勝利,但除了挽回了一點面子外,似乎再也沒有獲得什麼好處。名義上的失敗也沒有使阿根廷人放棄爭奪馬島主權的斗爭,他們在戰後把每年的6月10日定為「馬島主權日」。有西方媒體評論說:「這是一場沒有贏家只有輸家的戰爭。」就連英國著名記者漢拉恩也感慨地說:「經過一段漫長的,有時甚至是危險的征途,我們才到達那兒。在付出沉重代價後,姑且不說這些代價是否真的有價值,我們打贏這場戰爭絲毫也沒有能夠解決問題。戰爭並沒有平息兩個國家對馬島主權的爭執,相反,戰爭使兩個國家的距離更遠,仇恨更深了。」
㈢ 阿根廷大西洋上的那個與英國爭議的島嶼介紹下。
1982年4月2日凌晨,世界的目光都聚集到南太平洋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簡稱馬島)上。這些被英國人稱為福克蘭群島的島嶼,在被英國佔領149年後突然又升起了阿根廷的國旗。人們知道,戰爭的導火索已經點燃。
馬島靠近南美洲大陸的南端,由東、西兩個大島和200多個較小的島嶼組成,面積約1.2萬平方公里,距阿根廷本土500多公里,距英國本土1.2萬公里。
英阿對馬島的主權爭議由來已久。英國認為馬島是自己最先發現的,主權應該屬於自己。據英國自己的記載,英國「幸福」號船長約翰·斯特朗在1690年被大風刮到這個島上,他還以當時英國海軍大臣福克蘭子爵的名字命名了群島中東、西兩大島之間的一個海峽。英國後來也因此把這個群島命名為「福克蘭群島」。但是,英國人的說法,從來沒有得到世人的認可。在之後一段時間中,在英國、法國、西班牙等西歐列強的爭斗下,馬島數次易主。1816年,阿根廷擺脫西班牙的殖民統治獲得獨立,把馬島變成了自己的第24個省,委任官吏進行管理。沒想到,幾年後,馬島上的阿根廷人同到該島捕獵海豹的美國人發生沖突,蠻橫的美國人派軍艦將馬島洗劫一空,並將島上的阿根廷官員戴上鐐銬押走。英國乘機於1833年重返該地,宣布行使對馬島的主權。
從那時起,馬島一直為英國所佔,盡管阿根廷政府年復一年地要求英國歸還,但毫無結果。其間,雙方也發生過一些摩擦,但沒有引發大的軍事沖突。1965年和1973年,聯合國大會兩次通過了敦促英阿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馬島問題的決議,雙方開始了漫長的談判。1971年,英國一度同意逐步把島上居民並入阿根廷,在阿根廷國內接受高等教育。正當事態向著良好方向發展的時候,由於查明在馬島南部海域可能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其他礦藏,出於對資源的需求,英阿談判終止。後來在美國的調停下,兩國恢復談判。1980年,英國曾提出可以考慮把馬島主權移交給阿根廷,但要求長期租借馬島。此方案不但遭到了阿根廷的拒絕,甚至也遭到了英國議會的反對。這樣,馬拉松式的談判又走進了死胡同。
1981年,軍人出身的加爾鐵里就任阿根廷總統後,決心武力收復馬島。加爾鐵里在一次講話中說:「馬島是我們家門口的一座寶庫,沒有任何理由讓英國人享受。我們應該做好准備,就是付出生命,也要把英國人趕到海里去。」隨後,他命令軍方制訂了代號為「羅薩里奧」的行動計劃。
1982年3月19日,幾十個阿根廷人登上了與英國同樣存在主權爭端的南喬治亞島並插上了阿根廷國旗。英國政府調動駐馬島的英軍前去威懾。這一事件促使加爾鐵里於3月26日下令提前實施「羅薩里奧」計劃。4月2日凌晨,經過精心策劃的阿軍登陸馬島並攻佔了機場和港口。接著,用空投方式,使島上阿軍總兵力達到4000人。駐守馬島的200名英國守軍只進行了一點象徵性抵抗後,即在總督雷克斯·亨特率領下全部投降。
「鐵娘子」發起還擊
收復馬島後,阿根廷國內群情振奮,加爾鐵里成了民族英雄。而在遠隔重洋的英國,一片蒙羞的感覺正在迅速蔓延。英國廣播公司和獨立廣播組織所屬的3個全國電視頻道、4個全國廣播電台和39個地方電台都中斷了正常節目,反復播送馬島失守的消息。《每日郵報》的頭版赫然印著兩個黑色大字:「恥辱!」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如坐針氈,外交大臣卡林頓等引咎辭職。4月3日,星期六,英國議會破例召開緊急會議。在會上,撒切爾夫人說:「我們所以要在這個時候開會,是因為英國的領土主權多少年來第一次受到了侵犯。」「福克蘭群島的居民的生活方式是不列顛的,他們是對英王效忠的。」為了獲取議會的支持,她發出呼籲:「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國!」
在撒切爾夫人的努力下,英國議會決定成立以她為主席的戰時內閣,並決定由英國海軍少將約翰·伍德沃德率領一支強大的特混艦隊開赴馬島,把它重新奪回來。為保證勝利,「鐵娘子」甚至下令把包括當時世界上最現代化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號豪華郵輪在內的58艘商船征為軍用。看到英國氣勢洶洶的樣子,美國坐不住了,國務卿黑格不停地往返於英阿兩國之間,希望通過外交斡旋避免在美國的南大門發生戰爭。4月8日,撒切爾夫人會見黑格,她敲著辦公桌說:「張伯倫在1939年用的就是這張辦公桌,他胡說什麼捷克離我們還遠著呢!正是由於他的失職,大批英國人白白喪了命!」聽到「鐵娘子」把馬島爭端同二戰前夕張伯倫的綏靖政策相提並論,黑格知道她下定了戰爭決心,於是停止了外交斡旋。
㈣ 馬島離英國有多遠
馬島離英國有13000公里,馬島離阿根廷是600公里。
㈤ 馬島地處於哪裡為何英國和阿根廷要爭奪它
馬島,全稱馬爾維納斯群島,被英國稱為「福克蘭群島」,其總面積1.21平方公里,人口三千多人。是位於南大西洋上一個原本並不出名的群島;馬島的地理位置詳見下圖:
總之,阿根廷高估自己實力,低估對手大英帝國的實力,阿根廷錯誤估計了國際形勢。發動錯誤的戰爭。馬島戰爭是上世紀80年代的冷戰期間規模最大、戰況最激烈的戰爭,是英國和阿根廷為了爭奪馬島的主權而爆發的戰爭。其本質上是毫無意義的阿根廷轉移國內矛盾的偷襲戰爭,實際是獨裁軍政府為了實現政治目的冒險行為。
㈥ 馬島戰爭中阿根廷為什麼會被英國打敗呢
馬爾維納斯群島位於南美洲的東南角,靠近南極圈,英國稱福克蘭群島,距離阿根廷500多公里,距英國1萬多公里,是英國的殖民地,而阿根廷認為自己對馬島擁有主權,歷來主張收回。
英軍取得了制海制空權以後,立即對馬島上的阿根廷守軍發起了進攻。島上的阿軍外無援軍,內缺糧草,士氣低落,1萬多守軍不戰而降。
總結:英軍集三軍之優勢兵力,聯合作戰,各個擊破,勝利在情理之中;阿軍以個體對體系,單打獨斗,焉能不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