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英國大學建築專業排名多少
國外建築專業大學排名:
1.Harvard University哈佛大學
該校組建了規模龐大的設計學研究生院(Graate School of Design),下設建築學(Architecture)、景觀建築學(Landscape Architecture)和城市規劃設計(Urban Planning & Design)三大系別,為申請者提供碩士和博士學位。
哈佛大學建築學院其實叫設計學院,設計學院中有建築碩士專業、景觀設計專業、城市設計和城市規劃專業以及房地產專業。
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是一個充滿開發和創意的地方。
申請哈佛大學需要提交的材料有:在線提交的申請表格、75美元申請費、官方本科成績單、3封推薦信、個人簡歷和申請文書、GRE和TOEFL成績。必須提交自己設計的建築作品集(Portfolio)。
2 .University of Bath 巴斯大學
巴斯大學成立於1966年,是全英前10的著名學府,歷年最高排名全英第4。其在150個國家有8萬校友,目前中國學生超2500人。
巴斯大學的學習氛圍非常濃厚,尤其是建築系的學生,建築這個專業令很多人嚮往,巴斯大學建築系的特點是重實踐,有很多project。
巴斯大學建築系的中國留學生比例偏低,所以可以和native Speaker有更多的交流,也有更多機會交往到外國的朋友。
建築系作為巴斯大學的強勢專業,被業界認為是全英第一。巴斯大學的工程和設計學院包括建築和城市工程系、化學工程系、電子和電氣工程系、機械工程系等四類專業。其中建築和城市工程系的碩士課程又分為建築設計、裝潢工程、環境及文物保護等五個專業。
3.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麻省理工學院
麻省理工學院1865年創建於波士頓,是美國培養高級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從事科學與技術教育與研究的一所私立大學。現在已被世界公認為與牛津、劍橋、哈佛等老牌大學齊名的、以理工科為主的、綜合性的世界一流大學。
作為世界頂尖高校,麻省理工學院(MIT)尤其以自然及工程學享譽世界。根據專業的分類,MIT被分成了如下六個學院,其中排名第一的為建築及城市規劃學院(School of Architecture + Planning):建築學、城市研究與規劃、媒體實驗室、不動產、藝術,文化+科技。
4. 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 謝菲爾德大學
謝菲爾德大學作為英國老牌名校之一,一直受到英國本土學生以及國際學生的青睞。
該校的建築學專業是很多中國學生常選的專業。謝菲爾德大學建築學院是英國成立時間最早的也是最大的建築學院之一。
學院教學水平和研究水平在國內和國際學術界都享有很高的聲譽,教學水平獲得全英最佳,研究水平得到5分。師資力量全英拔尖,培養出了很多優秀的建築人才!
5.代爾夫特理工大學
代爾夫特理工大學是荷蘭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專業涉及范圍最廣、最具有綜合性的理工大學,其專業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工程科學領域,被譽為「歐洲的麻省理工」。
其高質量的教學、科研水平在荷蘭國內和國際都具有極高的知名度, 其化學工程,土木建築等學科在世界上都具有領先地位和卓越聲望。
6. 新加坡國立大學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新加坡國立大學是新加坡首屈一指的世界級頂尖大學,建築系旨在成為區域傑出的建築設計、技術、城市規劃、建築歷史與理論的研究中心。
在設計技術方面,建築系的研究重點是可持續建築、建築環境與設計計算;在建築歷史與理論方面,則是側重亞洲建築的傳統與現代研究;在城市研究方面,著重亞洲城市規劃、可持續城市發展以及城市的高密度發展,目標是開發高容量的模型,以應付高速城市化的需求。
7.Yale University耶魯大學
耶魯大學(Yale University)成立於1701年,是一所私立大學,是美國歷史上建立的第三所大學,也是常春藤盟校的成員之一。
耶魯大學(Yale)建築學院教授28個左右,女教授7名。耶魯大學的建築學院規模比GSD稍小,只有建築系,風格比GSD要更為專一,集中於建築本身。建築學院很接近於時尚設計領域,許多出色的建築設計出自於它的畢業生。在這里你不僅是嘗到建築的真諦,也可以建立自己的人脈,學校經常有許多知名建築師出席這些PARTY。
耶魯大學的建築教學涉及從相關語言之間的細微聯繫到建築本身的底層結構,教學中注重作品由所安排的格局確定,在預先安排的內容中形成一種不易被人看透的概念。
以上是國外建築專業大學排名介紹,希望對申請建築設計留學的學生有所幫助。建築專業是一門以學習如何設計建築為主,同時學習相關基礎技術課程的學科。主要學習的內容是通過對一塊空白場地的分析,同時依據其建築對房間功能的要求,建築的類型,建築建造所用的技術及材料等,對建築物從平面,外觀立面及其內外部空間進行從無到有的設計。
建築專業職業導向:建築師,城市規劃者,園林建築師,建築學史學家,畫圖預設職員,工業預設職員,施工項目經理。
B. 英國閃電式超音速戰斗機的構造
英國人的飛機設計一貫標新立異、也一直保持其獨特的風格:美麗、怪異、再加一點浪漫。「閃電」式戰斗機的設計特點,在今天看來也仍然值得我們玩味一番。「閃電」式戰斗機的氣動布局,採用後緣切口的三角形上單翼和底位置平尾布局,2台發動機上下排列於機身內,整個機身的面積分布符合於面積律要求。
「閃電」式戰斗機的機翼是一種懸臂式上單翼。採用英國電氣公司自行開發的ASN/P1/3基本翼型。前緣平均後掠角為60度,後緣後掠角52度,相對厚度大約5%。為了改善流場,機翼前緣開有一個缺口,它的作用相當於渦流發生器。機翼採用全金屬五梁抗扭盒形結構,其鋁合金上下蒙皮之厚度約5毫米。在主起落架艙處採用波紋板夾層結構的壁板蒙皮,左右兩側的機翼在機身中線的中央翼肋處對接。翼盒的內側為整體油箱,外側則為主起落架艙。機翼上的副翼呈長方形,具備「角式補償」,並位於機翼外側平直後緣上,和機身的縱軸垂直,利用液壓助力器操作。大面積的單塊襟翼在下偏(放下)時平行於機身縱軸進行移動,也由液壓驅動。此外,襟翼和機翼前緣的內部均被用作燃油箱。
「閃電」式戰斗機的機身橫截面形狀接近於豎長方形,縱向輪廓線幾乎均呈直線。而且它的截面積沿機身縱向的分布幾乎是不變化的。在機腹下,有一個「閃電」式戰斗機獨有的保形吊艙(也即腹囊式吊艙),它和機身腹部圓滑過渡,阻力被減至最小。吊艙的前1/3一般用來安置軍械、而後2/3用來容納燃油,真可謂用盡心計。機身採用全金屬半硬殼式結構。後機身上面、垂尾前方安裝了兩塊液壓作動的減速板。
「閃電」式戰斗機的尾翼採用懸臂式全金屬結構,平尾翼尖和方向舵採用蜂窩結構。單塊式全動平尾的安裝位置很低,籍以避開機翼的尾流。平尾前緣的後掠角為60度、和機翼相似。它的面積差不多等於機翼翼根後部的那個缺口部分。垂直尾翼的頂部呈平直方角形狀(僅早期型號為半圓形)。「閃電」式戰斗機的尾翼都沒有考慮採用調整片。所有操縱面都用液壓助力器進行驅動。
「閃電」式戰斗機的起落架採用了可收放式前三點方式,而且均採用單輪構造。主起落架向外收入機翼內,收上時機輪必須轉向60度。而前起落架在地面不能操縱轉向,它在起飛後向前收入機頭內。飛機的主起落架採用多作動筒板式剎車和防滑裝置。另外在後機身的下方有一具直徑為4.88米的減速傘和一個著陸鉤。
「閃電」式戰斗機的動力裝置有多種,F.3、F.6和F.55安裝2台埃汶300系列加力式渦輪噴氣發動機,其單台非加力推力為5750公斤,加力推力為7400-7420公斤,推重比43.2牛/公斤。而且上方一台的安裝位置比下方一台靠後,它們合用一個進氣道。燃油主要容納在機翼抗扭盒的內側部分、機翼前緣和襟翼裡面。F.6和F.55的吊艙(腹囊式吊艙)油箱之容積已經增加到2720升,續航能力因而增大20%。轉場時機翼上還可以「馱帶」兩個被架在支架上的1182升容積的副油箱。
「閃電」式飛機的座艙具有增壓和空調裝置,採用馬丁·貝克公司生產的BS4-CMK-2型彈射救生座椅,具有在0高度和167公里/小時以上速度的條件下彈射救生的能力。座艙蓋呈流線型、採用兩段式後鉸鏈開艙構型。
「閃電」式戰斗機的系統和設備中包括以下裝備:座艙增壓和應急氧氣供應系統。它的壓差為0.28公斤/平方厘米。電源為一台29千伏安交流發電機、一台28伏直流發電機和28伏電池組。裝有和高度保持和儀表著陸系統交聯的自動駕駛儀。通訊設備是特高頻-甚高頻收發機和備用特高頻電台。飛機的導航設備為塔康導航系統、特高頻歸航設備、敵我識別裝置、儀表著陸系統及該系統的無線電信標和下滑指示器等等。可供替換選用的設備還有甚高頻電台、甚高頻全向信標機、無線電羅盤等。機頭錐體內安裝有Airpass A123S型單脈沖火控雷達以及標準的戰斗機輕型瞄準具。雷達的作用距離大於56公里,作用范圍方位正負45度。
「閃電」式戰斗機的軍械多種多樣,但基本用於空戰。其射擊火器在F.1和F.2改型上為2門30毫米阿登機關炮,而在F.53、F.6和F.55三種改型上則被取消。不過在機腹的吊艙最前段內可以安裝2門帶彈120發的阿登炮,當然也可以只裝燃油。吊艙的這個前段是可以更換的,其他形式的前段可以成為供選擇的軍械艙,比如在這裡面可以攜帶兩個50.8毫米無控火箭彈(共帶44枚)的發射巢、或是5台Vinten 360型70毫米照相機、也可以是夜間照相機和線掃描設備。2枚火光或紅頭式空空導彈通常被掛在前機身兩側的水平狀掛架上。機翼下的2具掛架可各掛1枚454公斤常規炸彈、或2個馬特拉-155型火箭發射巢、或2枚對地照相時照明用的閃光彈。左右機翼上方的支架除了可「掛」2具轉場專用的副油箱以外,還可選擇攜帶2顆454公斤級炸彈、或2個馬特拉-155型火箭發射巢。
C. 英國阿伯丁大學
英國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是中世紀創建的英國古老大學之一,(牛津、劍橋、聖安德魯斯、阿伯丁、格拉斯哥 並稱為英國五大歷史名校)。阿伯丁大學University of Aberdeen自創校以來,一直是英國的最具歷史,代表性和實力的頂尖研究型學府之一。由於阿伯丁一直低調的作風,雖然該校世界排名很高,國際學生的比例也高達15%,然而在中國的知名度卻不是很大。因此今天特意為大家安利一下這所低調的牛校。
綜上所述,無論是悠久歷史、世界排名、英國皇家淵源、推動世界的發明、諾貝爾獎獲得者等,英國阿伯丁大學絕對是一個寶藏大學,一所低調的牛校。
D. 中世紀英國城堡的構造
城堡的建築藝術——羅馬式與哥特式
城堡的建築藝術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形成兩種有代表性的風格。羅馬式與哥特式,其中羅馬式在英國也被稱為諾曼風格,兩種式樣在時間上是先後的關系,都對今後的建築藝術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羅馬式又稱羅馬風(Romanesque),意思是指「羅馬的影子」,流行於11-12世紀的西歐,但是一直到19世紀才得到認同,最初由19世紀法國歷史學家德熱維爾從語言角度來指使用羅馬語系(拉丁語)的各國,後來被法國藝術家德科蒙用作表達一種受到古羅馬文化影響的歐洲中世紀早期藝術風格。
羅馬式城堡發展於對城堡的防禦職能最強調的時期,其產生完全是對於之前歐洲長達700年戰亂歷史的總結。城堡的建築風格大都是由古羅馬建築和拜占庭建築哪裡借鑒而來,一方面是多年的戰亂並沒有條件積累城堡的建築藝術,所以就近沿用了過去的建築技術,另一方面,古羅馬的防禦性戰爭的方式仍然在被繼續沿用。
羅馬式建築最主要的特徵在於他的半圓形和從古羅馬人那裡繼承下來的筒型拱頂。筒拱是這個時期建築的代表,一般都交叉應用於壁柱和封閉拱廊上,既堅固又有藝術性。還有圓形的塔樓,使得塔樓不易被破壞。其他的建築特點有利用狹小的窗戶、半圓形的拱門、低矮的圓屋頂、逐層挑出的門框來做裝飾。整棟建築由於大量使用立柱和各種形狀的拱頂而達到一種敦實厚重、均衡安穩、力度飽和的美學效果,狹小的窗口與內部廣大的空間形成強烈的對比,使得城堡內部光線暗淡,進深極深,給人一種神秘幽暗之感。給大家一個直觀式的認識,游戲《ico》中的城堡就是典型的羅馬式城堡,確切的說是位於蘇格蘭的諾曼式城堡。相信玩過的人對於羅馬式城堡那種敦實穩重,神秘幽深的美都記憶猶新吧。
英國的情況比較特殊,由於長期受到北歐海盜的騷擾,他們的建築受到北歐建築風格的影響。北歐的海盜的船首採用自然彎曲的樹干,不久,就被運用到建築上,出現了英格蘭及北歐特有的木柱與屋頂相連的建築形式,這形成了英國自己的羅馬式建築風格,叫做「諾曼風格」。「諾曼風格」也是羅馬風的一種。
羅馬式建築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在向著更高更大的方向發展。但是筒拱十分笨重,需要巨大的牆體與扶壁。這個制約了城堡向高、大的追求。這些原因促使了後來哥特式建築的誕生。
哥特式(Gothic)把城堡的建築藝術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12世紀以後的中世紀天空,被這些筆直的輪廓線勾勒出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從彩色鑲嵌玻璃窗中投射過來的美麗陽光,又讓人恍如隔世,如夢如幻。
與羅馬式正相反,羅馬式建築是世俗建築影響宗教建築,而哥特式卻是宗教建築影響世俗建築。這與中世紀的生活困苦不堪,人們把希望寄託給縹緲的宗教有關。當時人們對宗教的虔誠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巴黎聖母院就是靠貧弱的老年婦女辛苦掙得的分文毫釐積攢起來得。1140年第一座哥特式建築出現在法國,由聖丹尼修道院的以院長絮熱爾將一座修道院改建而成,是一座教堂。改建的初衷,是想讓教堂建築能夠體現光、數、高這三個理想。聖丹尼教堂一經建成,引起轟動,馬上這種建築風格就在歐洲大地上流傳。這個教堂修建後25年,每一個曾派人出席過典禮的教區,都矗立起了一座通向天國的哥特式教堂。哥特式建築風格對城堡的影響在時間上要比對教堂的影響晚上大約一個世紀,完全是時代變遷的結果。
一般認為,「哥特式」這個詞是由16世紀的偉大畫家拉斐爾先提出來得,特指文藝復興以前北歐和中歐的建築,這個詞充滿貶義,和「野蠻」是同義詞。後來藝術史家喬治.瓦薩里進而把介於歐洲古代與文藝復興之間的所有藝術都貶稱為哥特式,以突出文藝復興是對古典文化的改革,但是這種稱法未免有些過了。
哥特式建築給人一種向上升騰的感覺。建築師利用羅馬式建築中曾經出現的矢狀發卷和十字拱加以改進,產生了作為骨架的曲肋拱,使他向上延伸,利用尖拱使他跨度的大小可以隨意設計。整個建築幾乎沒有牆壁,骨架主面之間是一個又高又大的窗子,這種建築物的內部骨架結構赤裸裸的袒露著垂直的線條和一個個矢壯尖卷,使得他的內部寬,高且明亮;外部同樣採取裸露結構,垂直的壁墩柱和架空的飛拱卷以及扶壁林小尖塔和巨大的窗孔結合在一起,同樣給人一種升騰的感覺。對於哥特式的升騰感,現代心理學家的研究認為:高直的視覺對象,能使人在心理上產生一種奇特的崇敬感受,就像人們看見嶙峋的高山,飛流直下的萬丈瀑布以及高卷的海潮時,會造成一種心靈的撞動與虔誠之感。這非常利於表現宗教題材,所以被教堂廣泛採用,而城堡對於哥特式建築風格的運用則完全是出於它的精美。
哥特式城堡的精美,還在於其豪華的室內裝飾,主要體現在這兩點上——玻璃鑲嵌窗和雕塑。玻璃鑲嵌窗是哥特式建築的標志性特徵。由於哥特式建築近乎框架式的結構,窗子占滿了支柱之間的整個牆面,使得雕刻和壁畫沒有牆面可以依附,所以人們自然而然的想從窗戶的裝飾上動腦筋。由於技術水平的限制,人們無法製造非常純凈的玻璃,玻璃由於含有雜質,有著各種各樣的色彩。另一方面,受到地中海沿岸的鑲嵌藝術的啟發,於是誕生了哥特式特有的玻璃鑲嵌窗藝術。當陽光透過鑲嵌窗的時候,彩色的光線在斑駁離奇的牆壁上製造出出奇的美麗。此外雕塑也是到這個時代才發揚光大,雖然之前的希臘羅馬文明已經將雕塑藝術發展到一個很高的高度。但是由於基督教在中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里對偶像的崇拜持否定態度,所以雕塑這門藝術在那個時候有很長的真空期。從11世紀起,隨著新一輪的建築競賽,為了凸現豪華與繁榮,市民們逐漸在教堂和城堡中增加雕塑,工匠們也不受約束的創作起來,雕塑在哥特式城堡中大量作為裝飾而採用,刺激了這門藝術的發展,對之後的文藝復興也有積極意義。
哥特式建築風格在城堡建築中被大量使用的過程也是因為火葯的發明,導致的城堡的防禦職能逐漸失去的過程。在從羅馬式向哥特式轉變的過程中,逐漸失去了其森嚴的外觀,越來越向外敞開,塔頂有了大大小小的天窗,在塔的正面開設可以觀望河上遠景和周圍鄉村的窗戶,在內院出現了降低的拱廊和經過雕刻的扶牆以及樓梯。當然,這些都是用城堡的堅固性換來的。
當時領主們對於哥特式城堡的追求可以到非常瘋狂的地步,許多石匠除了維護他們的城堡,可以不管其他事情而得到很好的薪水。更有甚者,拜約(Bayeux)的女伯爵阿爾貝爾達(Albereda)砍了她建築師的頭,以確保不會有人建另一座城堡和她競爭。女人的虛榮心發展到這個地步是恐怖的。
哥特式的藝術是歐洲封建社會城堡建築藝術發展的最高成就,是其文化藝術的總結。游戲中非常喜歡使用哥特式的城堡,因為它及其精美么。比如《惡魔城》,《鬼泣》都是,特別是惡魔城,大量的使用哥特式的建築元素尖頂、鑲嵌畫、塑像等,玩過的人自有體會,這里就不多說了。
縱觀整個城堡發展藝術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像任何實踐性的技藝一樣,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下來的成功的、可信的技藝和方法以及另人感到親切和舒適的形象總是不斷地被運用,不斷的循環往復地出現(這一點可以參考我們現在的流行文化,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以至於當一座帶有羅馬風格的城堡出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很難說他是3世紀古羅馬時期的建築還是11世紀中世紀歐洲「羅馬風」或者在英國應該被稱為「諾曼風格」的建築,還是16世紀「新古典復興主義」的建築,或者是以後的什麼東西。當然精細一些的分類法可以幫我們分清這些建築的區別,在這里這樣說無非是想說明建築發展的循序漸進性。歐洲的城堡或者延伸到建築史的發展,就是在這樣的螺旋上升中前進的。
中世紀的城堡,擁有保存中世紀藝術的特殊價值,其凝結的中世紀美學使其魅力永存
軍事-城堡發展得主線
軍事,是城堡從誕生,繁榮到消亡一直以來的主線,貫穿著城堡發展的始終。
城堡的誕生,源自於其所處的政治環境,一般,城堡是政治分裂,勢力割據的產物。
比如中世紀的歐洲,由於采邑制度的實行,使得土地的所有權被分散到各位貴族,騎士的手中,政治上四分五裂,帝國,王國,公國,騎士領地等多種多樣,大大小小的封建政治實體遍布各地。沒有人能夠說清楚他們之間的邊界,也沒有人能夠完全梳理清楚他們之間的聯系。各等級的封建貴族之間經常爆發各種原因引發的戰爭,所以他們時時備戰,常常參戰。所有的貴族都相當於軍事將領,他們的附庸則構成其所屬的各級官兵。正是這些遍布歐洲各個角落的大小戰爭,使得城堡的防禦作用逐漸突出起來。以德國為例,僅僅西德境內,現存的古城堡就有1.5萬座,充分反映了德國中世紀的封建割據狀態。另外中世紀的戰爭技術和戰爭觀念也決定中世紀的戰爭是防禦性戰爭,當時,城堡是最可靠的防禦方式,足以抵擋騎兵的快速攻擊,將突襲式的速決戰轉化為消耗戰。於是領主們廣修城堡,以確保自己的庄園和財產不受侵犯。
再來看同樣是以城堡文化見長的日本,日式城堡誕生到繁盛時期的政治環境,也有相同的地方。戰國時代和江戶時代的日本,由於幕藩體制的實行,土地和軍隊集中在幕府和各大名,藩主的手中,政治上也是比較混亂,不管是處於謀求自身最大利益的進攻還是處於保護自己既得利益的防禦等原因,諸侯紛紛構築起防守堅固的城堡,作為對其領地統治的中心和軍事據點。
這兩個例子於我們中國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我們中國在封建社會的大多數時間都實行強大的中央集權制,所以像政治分裂,武裝割據的情況不是很多。在戰爭上面也表現為沒有堅固的城堡,而是修建抵禦外族侵略的長城。長城和城堡同為防禦性建築,但是城堡相對於長城,還有居所,象徵等世俗性作用,所以一旦其防禦作用因為歷史的進化而消失,長城就停止了發展,而城堡則作為世俗建築繼續發展了下去。
所以說城堡是為了保護領地人身財產安全而誕生的防禦性建築。
城堡的軍事作用,一直左右著城堡的發展。一般,權威一點的看法是認為,城堡主要發展時期是從公元9世紀土崗-城廓式城堡出現到14世紀火葯兵器的出現的一段時間,這一段時間也被中世紀軍事專家稱為「城堡時期」。
前面已經說過,城堡是作為防禦工事而誕生的。早在3世紀的羅馬,因為古羅馬的文明非常燦爛,城市生活十分突出,龐大的公眾建築,精美的藝術文化品都集中在城市。所以每當戰亂來臨,羅馬人就不得不把城市作為防守的重點。特別是3世紀,由於羅馬帝國面臨空前的壓力,在蠻族入侵和內戰的雙重壓力下,對城市的防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古代的作戰方式攻取抵抗中的城堡,需要良好的圍攻技術和長達數月的軍需供應。羅馬人的縱深防禦戰略充分發揮了其大量城堡的作用。
但是古代羅馬的城堡與通常所說的中世紀城堡還是有一些區別,因為古代城堡的發展並非一直是一帆風順,處於政治和經濟上的原因,其間出現過多次倒退。中世紀的歐洲,社會經濟很不發達,政治上的四分五裂導致其處於封建割據狀態,生產力呈現倒推趨勢,而且3世紀到9世紀這段時間整個歐洲主要以游牧經濟為主,並不需要堅固的城堡來保衛他們的財產。當時的建築不論是施工技術還是規模都遠遠不及古代的羅馬,相應的結構技術和藝術經驗也逐漸失傳了。古羅馬,不管是實際上還是精神上都已經成為了一片廢墟。
通常,確切意義上的中世紀城堡並不包括古羅馬的防禦工事,一般指9世紀出現的土崗-城廓式城堡以後一直到14世紀的磚石結構城堡。之所以城堡在這個時間出現,主要是因為歐洲經濟當時從游牧經濟向農耕經濟轉變,人們的財產,住所固定了下來,所以需要堅固的城堡來保護他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雖然這期間的城堡發展走得是一條獨立的道路,但是古羅馬的城堡建設技術和防禦性戰爭的理念或多或少的影響著中世紀城堡的發展。很多中世紀的城堡為了免去挖地基這個麻煩的事情,本身就修建在已經廢棄的古羅馬城堡遺址上。14世紀以後,伴隨著火器的誕生,城堡逐漸失去其軍事作用而成為世俗居所,但是中世紀修建城堡時誕生的建築思想和風格仍然嚴重影響著它。
城堡的歷史,就是長期紛爭的歷史,是遍地割據的歷史,是強梁相斫相爭的歷史。那些尊卑不等,高下有別,大小相異的諸侯,為了爭權奪利,為了王朝霸業,互相覬覦,各懷戒心,戰亂頻頻。在當時的條件下,鞏固地盤,立足自保,或者兼並,出擊,最好的辦法就是「築堡」。於是乎,歐洲大陸上,這個行業大行其道,年復一年,日復一日,諸侯們競相竭盡所能,開山採石,晝夜奔忙,一座座城堡在青山秀水間紛紛矗立起來。人們為了構築這些城堡,消耗的無數人力、錢財、物資、和時間,殞喪的人命更是難以計數。但現在,無論是威震一方的霸主,還是稱雄一方的豪傑,或是佔山為王的強盜,都和他的殘劍馬鐙一起委於泥土、灰飛煙滅了。只有哪些經過風霜雨雪的侵蝕,戰亂炮火的洗禮剩下的斑斑駁駁,殘垣斷壁的城堡向過往的遊人述說著他昔日的輝煌。
日益堅固的城堡
城堡的發展,是隨著戰爭技術的發展和經濟的興盛而發展的。
歐洲第一座中世紀城堡建於公元九世紀法國的西北部。主要是針對國內全民戰爭,同時防禦維京人的突然襲擊而建造的。是一座典型的、簡陋的土崗-城廓式城堡,確切的說,這只是城堡的雛形。土崗-城廓式城堡建在挖溝時掘出的土堆成的高地上,周圍是無水的護城壕溝。用厚實的尖板木條柵欄圍起來。其間會間隔的修建塔樓,塔樓的數量多少要看領主的財力而定。圍圈的中心是整個城堡的中心要塞即城堡主塔。進入這個主塔,需要通過多根柱子支撐,橫跨壕溝,直至土崗上層圍圈入口的橋。其防禦思想是用木頭的圍牆來抵擋小型進攻,一旦城牆被攻破,城堡主塔則是城堡中的最後一條防線。以後的以軍事作用為主的城堡都是採用這種結構,包括戰爭時採用的防禦戰術也沿襲下來,後來的城堡在這方面基本上沒有什麼比較大的改動。
土崗-城廓式城堡對建築技術和花費上要求比較低,對地形的選擇也沒有什麼要求,但是缺點也很明顯,就是堅固度達不到要求,只能防禦小規模的進攻,建築規模也比較小。11世紀左右,隨著戰爭技術的發展和城鎮的復興,土崗-城廓式城堡已經越來越無法滿足防禦上的要求,所以此時石制城堡開始流行起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對石制城堡在歐洲大陸的流行起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由於大面積的征服土地只能由少數的留守騎士來駐守,城堡的堅固度被異常強調。騎士們受到拜占庭帝國高大城牆和堅固要塞的啟發,利用石塊修築了更大,更堅固,更復雜的石塊城堡,這些城堡建築模式也被歸來的騎士帶到了西歐,由此在西歐被迅速傳播開來。石制城堡一般是利用石制幕牆代替原先圍住城廓的木質尖板條柵欄,幕牆由切割成塊的石頭逐層砌成,在幕牆的頂端會有間隔的留下空隙,形成帶槍眼的城垛。沿著幕牆每隔二三十米有一正方型的防禦塔樓,方便弓箭手射箭保衛城堡。由於方形的塔樓有明顯的弊端,就是其四角的承受力不夠,極易被破壞。所以在12世紀,借鑒拜占庭人和阿拉伯人的技術建造更易於防禦的圓形或半圓形塔樓。城堡主塔由於擁有領主住所和最後陣地的雙重特性使得對於其設計變得異常講究,一般早期的石塊城堡通常為長方形,這樣做是處於內部布局和舒適性的考慮。但是它作為最後的防線同樣有四角承受力不夠的缺點,所以後期的城堡主樓建設傾向於外部呈圓形或多角形,內部為方形的城堡主塔。也有的更加簡便的設計,只在方形城堡的主塔外面再圍上一圈近距離的高牆,稱之為「罩牆」。外圓內方的這種設計不給敵人展現任何平面,受力點分散,更易於防禦,而內部利用穹頂和扶牆精心設計出高大空曠的空間,便於居住,華麗且壯觀。
公元十三世紀後開始出現石制城堡的加強型,英國天才建築師-聖喬治的「詹姆士」設計出了有史以來最為堅固的城堡,這種建築樣式被稱為「軸心環形城堡」。城堡具有兩堵為同心圓城堡護牆,對外牆進行加固,內牆遠高於外牆,為的是讓內牆上的弓箭手有更大的視野和射擊范圍,從而形成內外牆上的交叉火力。在內圈的四個角各建一座圓形塔樓,這樣城堡主塔的重要性變得不重要,以至後來完全省略主塔,因為設計精密的塔樓和門房即使在敵人進攻內牆時也能獨立堅持。城堡四周還會挖掘一個巨大的湖環繞城堡作為護城河,河水引自別的江湖。一般「軸心環形城堡」都是在原來老城的基礎上擴建。
十五世紀後,大口徑火炮的出現,使城堡的軍事地位迅速消亡,軍事性城堡逐漸被廢棄。另一方面,由於貿易自由化,大航海時代到來,轄區人口遷移,從貴族到貧民都開始追求更開放、更舒適的生活,不願龜縮在狹小的城堡中,城堡變得不再那麼重要了。
居所、商業-城堡發展的副線
城堡為它的主人領主供堅實的防禦,也是他們生活的地方。除了領主之外,還有家臣和大量的僕人來維持城堡的日常運轉,當然還有軍隊駐扎在內。農民或佃戶則散居在城堡周圍的庄園內,擠在狹小簡陋、陰暗潮濕的茅屋裡,只有當戰爭來臨的時候,才和他們的牛群及動產一起擠在城堡里。當時英國贊美詩人約翰用這些話描述這樣的生活:「富人住在城堡里,窮人住在茅舍里,上帝造就了他們的高低貴賤,安排了他們的富有和貧窮。」(當時的人真是唯心啊)。
城堡的建築風格一直被其防禦職能和住宅職能所左右,就像上面所說的城堡主樓採用外圓內方的設計也是兩種建築目的相互妥協的結果。在城堡發展的早期,在不損害城堡的堅固度的前提下,其主人總是想方設法讓它住起來更加舒適一些,比如上面說的內部利用穹頂和扶牆精心設計出高大空曠的空間,即便如此,領主的生活還是相當原始。一直到14世紀末城堡的防禦職能逐漸失去以後,城堡才完全以藝術,生活為發展目標,不再以堅固度要求它。這個時代的城堡總體呈現精美、奢華,表現出貴族們糜爛的享樂主義傾向。
十字軍的東征為歐洲的大小貴族帶來奢靡的東方享樂主義文化,描繪了一幅「人間天堂」似的美麗憧憬。這種對於追求物質生活的理想強烈地激起了貴族和騎士對美麗生活的嚮往,當然這建立在廣大農民的困苦上面。體現在城堡的建設上,就是逐漸變得精美而藝術化,從實用主義向藝術主義過渡。統治者們不恤民力,恣意享受。有的統治者拿城堡當作享樂的行宮,專門選擇風光秀麗,便於鳥瞰的高處修建(當然,高處修建城堡更多是出於防禦的要求,這一點上倒是不矛盾)。比如,日耳曼裔的東羅馬帝國皇帝西奧多希厄斯二世,可以說是這方面「出類拔萃」的代表性人物。他曾為此精心擇址,把宮殿建在海邊的山頂上,藉以眺望周圍的風景和大海的壯觀。雖然這些貴族的享樂加劇了農民的困苦,也增加了兩者的階級矛盾。但是這對城堡藝術風格的形成還是起到了促進作用。事實的確有點慘不忍睹。精美的哥特式城堡後面卻是農奴的血淚。封建主義的藝術,本身就是為統治者服務,建立在勞動人民的痛苦之上的,中外都是如此。
城堡里領主和他仆從的生活的正常運轉,對服務和商業都有巨大的要求,一般除了領主居住的主樓以外,城牆內還有馬廄,灶房,儲藏室,庫房,麵包房,洗衣房,教堂,以及僕人們的木屋。貴族們逐漸加劇的對奢靡生活的嚮往,對商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開始通過這樣的步驟——收攏人眾、發展聚落、形成城市,漸漸圍繞著城堡逐漸發展起來。德語中的地名以「-burg」為後綴結尾的城市,都是由一座中心城堡發展而來的。比如坐落在易北河上德國第一大港,第二大城市漢堡(Hamburg);坐落在萊茵河上的歐洲最大的內河港口,德國首屈一指的鋼鐵工業基地杜伊斯堡(Duisburg);薩克森—安哈而特州的首府馬格德堡(Magdeburg)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城市。中小城市更是不計其數。市民一詞(burgess)也是由此而來。此外城堡大都建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和河道口(處於防禦性的考慮,這些地方有防守的價值),非常便於商業、貿易的發展。隨著貿易的發展,這些城堡逐漸結成貿易鏈或貿易網,加速了其周邊城市的形成。特別是河道沿岸的城堡發展得特別快,這是因為中世紀的交通以河道交通最為便捷。特別著名得比如萊茵河,多瑙河,美茵河沿岸。
商業必須有商人才能得以發展,但是商人行商必須有流動性,必須要求法律承認其為自由之身,雖然很多商人是依附於城堡的農奴的兒子,但由於離開家鄉,實際上自行獲得了解放。這樣就打破了封建社會中土地對於人的束縛,為後來的資本主義做了准備。從這一點上說,城堡本身的發展為以城堡為象徵的封建社會挖掘了墳墓。
當然,城堡的發展也不都是積極意義,比如城堡在維護一方平安的作用的同時,也增加了封建領主與中央對抗政治資本,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的障礙。而且許多城堡廢棄後成為流浪騎士的匪窩,不僅為打家劫舍的惡霸領主提供了據點,更是封建領主隨意設卡強取豪奪商旅的關口,對商業流通和地區經濟發展起了消極的影響。
E. 英國大學學費為什麼貴
英國高等教育以其歷史悠久、質量優秀而受到全球普遍認可和青睞,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學生匯集一起構造了英國多元的文化環境,非常有助於把學生培養成具有國際視野的21世紀人才,學生可以學到正宗的國際商務和政治活動的通用語言——英語,因此我國去英國留學的人數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但眾所周知,英國大學的學費非常昂貴,外國留學生去英國讀大學要付出非常高額的學費。
英國大學的學費高低差額很大,很難一概而論,需要根據所學課程的種類及課程時間長短而定,以下提供了各種課程的學費數額,對於為什麼學費高昂的原因也給出了一些較為合理的解釋,供各位同學做參考。
語言學校 英國的語言學校很多,學費的價格大多由學校自己制定,根據選擇的課程類型和學校的不同學費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一周的價格,200英鎊以下到1000英鎊以上不等。 看到如此昂貴的學費,恐怕很多同學要被嚇倒了。但貴有貴的道理,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原因吧:
1、對於我國學生來講,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度,周圍的一切都不熟悉,但英國大多數語言學校都位於倫敦的市中心,交通十分便利,這對於學生來說非常方便。
2、我國的學生在中國所接受到的都是類似於強行灌輸式的英語教學方法,但英國語言學校的老師(均有本科以上學歷和英語教學文憑)採用的是互動式、啟發式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與老師、同學之間進行交流,老師對學生甚至可以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和幫助。學校中都配備有語言教室、計算機教室,學生隨時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3、學校為了使外籍學生能盡快的適應當地社會生活,經常組織學生參加一些免費或只需半價的文化活動,參觀名勝古跡,觀看電影院、劇院和體育賽事的演出,周末還會有聚會和旅行活動。
4、更重要的一點,語言學校可以幫助學生實現他們更長遠的學習計劃。通過某些大學的語言學院的學習後,很多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進入這所大學學習,相對於其他預科學校或語言學校的學生而言,考取這所大學更容易一些。
5、通過語言學校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提前適應英國的學習方式,更好的融入到他們即將進入的大學生活中。
通過以上幾點的分析,可以看出,英國的語言學校學費昂貴確實「貴有所值」,不過還有一點要強調的是,有些語言學校不但教育質量高,教學環境好而且服務也全面。但也有些學校由於一個班裡學生人數多而學費便宜,這種學校也不妨作為一個選擇。
私立學校 每所私立學校的收費都是不同的,學校有制定學費價格的自主權,沒有統一的標准,每年最低8,000英鎊,最高25,000英鎊。
私立學校學費貴在哪裡呢?費用的種類繁多是其主要原因。上私立學校不但要像其他學校那樣,交學費、住宿費、膳食費、文具費、課本費,或許還包括部分或全部課外活動的費用(需要與學校確認是否包括這部分費用),家長們還有可能需要負擔專項學費,支付人身意外事故保險的費用,有些學校的校服和運動服也要由家長購買,另外還有可能額外支付語言學習的費用。
職業培訓和大學預科學習 這兩種學習的費用也是因學校不同差別很大。 英國普通教育高級水平證書課程AS-and
A-levels:每年4,000英鎊——8,000英鎊
英國商業與技術教育委員會BTEC提供的各類職業教育及其他職業類教育:每年4,000英鎊——6,000英鎊
英國技術職業教育的國家高等合格證書HNC/英國高等教育文憑HND:每年5,000英鎊——10,000英鎊
基礎課程FoundationDegrees:每年7,000英鎊——12,000英鎊 國際基礎課程InternationalFoundation
Courses:每年4,000英鎊——12,000英鎊
留學生來英國參加職業培訓,可以獲得充足的國外工作經驗,還能提高英語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強就業的競爭力。目前英國的職業教育發展迅速,英國的職業技能資質獲得了國際認可,職業證書含金量很高,是順利進入英國及歐美就業市場的通行證,所以也是一項物有所值的學業投資。
而對於大多數中國的留學生來說,進行大學預科學習是必不可少的。雖然費用不菲,但能使中國的學生提前適應英國的生活和學習方式,提高英語語言水平,為順利進入英國大學學習做准備。
大學課程 下面所列出的是近似的一個數額,因學校不同會有所差異。 基礎課程Foundationcourses:每年4,000英鎊——12,000英鎊
文科課程Artscourses:每年7,000英鎊——9,000英鎊 理科課程Sciencecourses:每年7,500英鎊——12,000英鎊
臨床課程Clinicalcourses:每年7,500英鎊——12,000英鎊
在英國上大學,不管選擇在哪所學校學習,都會感到交納的學費物有所值。因為所付的學費不僅僅是為了上演講課和實踐課等課程,還可以使用學校提供的各種實用資源:擁有大量圖書資料的圖書館,超現代化的計算機設備、科學和應用實驗室、擁有最先進技術和裝備的實習車間、非常完善的體育設施、音樂室及戲劇工作室,所有這些都會對所學課程起到無形的價值上的幫助,而這些卻是無法用價格來計算的,這也正在英國大學學費高的原因所在。
研究生和MBA課程 文科及人文科學課程Artsand humanities courses:每年7,000英鎊——9,000英鎊
理科課程Sciencecourses:每年7,500英鎊——12,000英鎊
臨床課程Clinicalcourses:每年10,000英鎊——21,000英鎊 MBA課程:每年4,000英鎊——30,000英鎊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