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保守黨多久了

英國保守黨多久了

發布時間:2024-07-06 14:19:46

① 英國保守黨形成過程

英國保守黨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之一。二戰結束後,從1951—1964年,1970—1974年,1979—1997年,保守黨長期單獨連續執政。1979—1997年,保守黨連續執掌政權18年,創下了自1830年以來其連續執政最久的記錄。因此,英國學者把20世紀稱為「保守黨的世紀」。然而,1997年的英國議會選舉對保守黨來說可謂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經歷了18年的執政生涯後,保守黨被工黨趕下了台,而且得票率出奇的低。像在多黨競爭體制下運作的大多數政黨一樣,在大選失敗後,保守黨首先對自己的組織機構與運作機制進行了反思,並發起了「自本傑明·迪斯勒累以來最深刻的黨的體制的變革」,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黨的領袖選舉方式和決策機制的變革。 一、選舉方式的變革由於保守黨產生於議會內部派別,之後才在全國發展政黨組織,所以政黨的活動一直圍繞議會內活動展開。議會外的政黨組織更多的是充當選舉工具。因此,作為議會內政黨組織的最高領導以及黨執政後的當然首相的保守黨領袖,享有很大的權力。1965年前,保守黨領袖沒有任期,只有在現任領袖死亡、退休或辭職後才需要推選新的領袖。這一時期,保守黨領袖也不是選舉產生,而是由議會內幾個資深議員協商決定一個人選,這個人選必須是下院議員。協商過程很不正式,充滿神秘色彩。1965年後保守黨領袖改由保守黨下院全體議員投票選舉,並經由黨的會議正式批准。但這一改革只是向民主邁出了不太大的一步。 1997年大選敗北後,保守黨認為黨組織分裂是選舉失利的重要原因。由於黨的領袖由議會議員選舉產生,選區黨組織和普通黨員都沒有發言權,這實際上把保守黨分割為議會內政黨組織與議會外政黨組織兩個部分,政黨領袖也只是議會內政黨組織領袖,缺乏對全黨的權威。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樹立領袖對全黨的權威,自1998年起,保守黨領袖的最後決定權被賦予全體黨員。先由保守黨議會議員通過選舉把競選領袖的人選縮減到兩名,然後由全體黨員根據一人一票制的原則投票選出黨的領袖。同時,由於全黨都參與到領袖的選舉過程中,通過新程序選舉產生的保守黨領袖也就成為名副其實的全黨領袖,從而有助於加強黨的團結統一。 二、黨內決策機制的變革<BR>在1997年前,保守黨的政策倡議都要拿到代表大會上進行討論。在一每年10月召開的年度全國代表大會之前,保守黨都會在各地區召開一系列的代表大會。全國代表大會之前舉行的這些次級代表大會,給黨員提供了批評現行政策和提出替代方案的機會,實際上也為黨的領導層和議會內政黨組織與議會外政黨組織和普通黨員之間提供了溝通機會,緩解了兩者之間的分歧,也就確保了10月全國代表大會能向公眾展示出一個團結統一的保守黨。而團結統一的形象無疑是保守黨可以連續執政長達18年的重要原因之一。連工黨也受到啟發,模仿創建了全國政策論壇,可以說復制了保守黨的這一決策程序。 然而,具有諷刺意義的是,在工黨效仿保守黨決策機制的時候,保守黨這一本該起到良好作用的代表大會機制卻失靈了。1992年全國代表大會在歐洲問題上發生的激烈爭執驗證了這一點。而在歐洲問題上的分歧也是導致保守黨在1997年痛失政權的重要原因之一 代表大會機制失去功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連續的大選勝利逐漸侵蝕了保守黨的自我掌控能力。1987年後,參加次級代表大會的黨員人數急劇下降,很多積極參與黨的活動的黨員只熱衷於參加10月召開的全國代表大會。這也就增加了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生激烈爭執的機會,而且這些爭執都會在全國媒體中曝光,嚴重影響了保守黨的形象。 1997年大選後對保守黨黨員情況的調查顯示,大部分黨員對代表大會表示不滿,認為代表大會的范圍過於狹窄,只有少數黨員代表可以參加全國代表大會,而黨需要聽到更多黨員的政策意見。於是,保守黨政策論壇應運而生。它反過來復制了工黨的全國政策論壇,成立了一個全國協調委員會,被稱為委員會。委員會每年會授意政策專家形成6個「文件綱要」,這些文件綱要涉及到人們普遍關注的政策問題。每兩個月,就有一個「文件綱要」被散發到保守黨選區黨組織——選區協會,選區協會有大約3個月的時間組織選區論壇討論文件綱要。負責政治活動和競選活動的選區代表主席有責任保證有參與願望的黨員都參與到政策建議的討論和形成中去。選區代表主席還要鼓勵建立選區討論小組,尋找鼓勵政策和政治問題討論的其他途徑。 各選區論壇的討論情況會形成一個報告上交給保守黨政策論壇主管。主管由保守黨中央理事會(保守黨議會外全國黨組織、全國聯合會的管理機構)任命,負責協調地區政治代表主席的活動。主管還負責保證地區政治代表主席定期集會(每年至少兩次)討論政策,保證選區和地區之間相互吸取彼此的經驗。主管對選區報告進行總結,然後遞交給負責該項政策領域的影子內閣(在野黨為爭奪政權而組成的准備上台執政的預備內閣班子)大臣。影子內閣大臣會把答復意見再下發給選區協會。協會論壇可以就答復進行辯論,然後再遞交第二份報告。論壇報告的內容是影子內閣大臣在全國代表大會上的發言的重要組成部分。保守黨政策論壇會定期對黨員進行調查,調查黨員對政策論壇的反應,並作出相應的改進。同時,也通過調查來保證黨員有許多途徑表達他們的觀點和意見。 除了這些以選區為基礎的政策討論外,保守黨政策論壇每年還會在全國范圍內舉辦冬季和春季論壇,使黨員有機會向影子內閣成員表達自己的觀點,並與影子內閣成員進行交流。冬季論壇和春季論壇為期兩天,所有黨員都可以自由參加。保守黨政策論壇強調讓廣大的普通黨員對政策的形成有發言權。調查顯示,保守黨的政策論壇確實達到了使廣大黨員參與政策討論的目的。如1999年和2000年期間,5000名基層黨員參加了論壇,形成了400份政策報告。<BR>雖然普通英國保守黨黨員對決策仍然沒有正式的控制權,但這些變革無疑確實擴大了普通黨員對黨的重大事務的參與權,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凝聚黨組織、增加黨組織的吸引力和活力的作用。

② 英國保守黨和工黨是什麼

  1. 保守黨是英國的老牌大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英國兩大主要執政黨之一,另一個是英國工黨。

    保守黨是在20世紀的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出過丘吉爾和撒切爾夫人等著名首相,並在20世紀70年代和90年代創下4次連續執政(1979年—1997年)的業績,不過保守黨自從於1997年大選敗於布萊爾領導工黨以後,一直處於反對黨,直到2010年同自由民主黨組成聯合政府重新上台執政。現任領袖為特雷莎·梅。

  2. 英國工黨(LabourParty,GreatBritain),英國兩大主要執政黨之一。英國左翼政黨。1900年2月27日建立於倫敦,稱「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稱工黨。初期是工會組織與費邊社、獨立工黨和社會民主同盟之間的聯盟,只有集體黨員,沒有個人黨員,也沒有明確綱領,宗旨是在議會里實現獨立的勞工代表權。以後費邊社和獨立工黨的社會改良主義在黨內影響不斷增長。工黨於1918年通過名為《工黨與新社會制度》的綱領和新黨章,將生產、分配和交換手段的社會化列為自己的目標,並開始吸收個人黨員。

③ 英國保守黨至今有多少年歷史了它的前身是什麼

英國保守黨的前身是托利黨。托利黨是1679年成立的。所以說英國保守黨距今已經有300多年歷史了。保守黨是英國議會的第一大黨。2019年英國保守黨又贏得了大選。曾創下執政最久的記錄。

保守黨也不是一直都處於巔峰時期。1997年大選失敗後就一直處於反對黨地位。直到2010年才又重新成為執政黨。

看看它的前身托利黨,“托利”在愛爾蘭語中意為不法之徒。在1679年王位繼承的討論中,贊成詹姆斯公爵的被政敵稱為“托利”。在18世紀中葉托利黨成為以土地貴族和王世上層為核心的政治派別。18世紀60年代逐漸成為執政黨。在產業革命後向保守主義轉變。逐漸形成了現在的保守黨。

④ 英國保守黨介紹

保守黨是英國的老牌大黨,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是英國兩大主要執政黨之一,另一個是英國工黨。保守黨在20世紀的英國佔主導地位的政黨,出過邱吉爾和撒切爾夫人等著名首相,並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創下4次連續執政(1979年—1997年)的業績,但此後又創下該黨下野時間最長的記錄。在6年在野期間,保守黨內訌不斷,連換三任黨魁,政治實力嚴重被削弱。現任黨魁是大衛卡梅隆,2010年他帶領保守黨奪回失去13年的執政權,與自由民主黨聯合執政。
英國保守黨的前身是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Tory),1833年改稱保守黨。其最高領導人稱領袖、副領袖。黨主席是第三號人物。在保守黨執政時,其領袖出任首相。保守黨一詞最早出現於1817年英國《保守黨人》雜志上,主要指維護君主制、君主制原則或正統主義原則的政治力量。當代保守黨主要指奉行傳統資產階級意識形態,堅持自由資本主義制度的具有保守傾向的政黨。這些黨大多強調要實現民主、有限政府、社會正義、個人自由和公民自由,建設「自由、正義、開放和民主的社會」,反對「第三條道路」。經濟上主張實行「有競爭的市場經濟」,支持經濟全球化進程。1983年6月,以英國保守黨為首的17個國家的19個保守黨共同成立了「國際民主聯盟」(俗稱保守黨國際)。該聯盟現有87個成員黨和5個地區性組織。
保守與統一黨(Conservative and Unionist Party),簡稱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是英國歷史最悠久的政黨,也是全國擁有最多黨員的政黨。有部分人認為,保守黨是世上最古老的有組織政治團體,其演化可上溯至18世紀,早期在國會的托利黨派系,以至於活躍於16至17世紀時期,一種在議會內支持政府,稱之為「帝黨」的不正式派別。普遍認為,保守黨與美國民主黨的份量與地位相若,而美國民主黨的歷史則可直接上溯至18世紀。
由於保守黨乃發展自活躍於18及19世紀的托利黨,所以它的黨員常常會被稱作托利黨黨員(Tories),而保守黨亦時常被乾脆稱作托利黨(Tory Party)。盡管在整個20世紀之中,保守黨在其中三分之二的時間皆掌領了政府,不過保守黨自從於1997年大選敗於布萊爾領導的工黨以後,它一直處於反對黨的狀態。
保守黨甚少使用它的正式黨名——保守與統一黨。這個正式黨名乃自1912年,保守黨與自由統一黨合並後所起的。該黨與保守黨一樣,在1886年至1921年期間,一致主張阻止愛爾蘭從聯合王國分裂開來,並且與愛爾蘭民族主義者及愛爾蘭共和主義者處於對立局面。在地區上,保守黨在蘇格蘭有統一黨作為它的盟友,該黨甚至已經在1965年起改稱「保守黨」。同樣地,在北愛爾蘭地區,保守黨亦曾經長年得到北愛爾蘭統一黨的支持,而傳統上保守黨黨鞭更會兼任該黨黨鞭;可是,由於兩黨後來在1973年就《桑寧代爾協定》的問題上出現分歧,以致兩黨出現分裂,所以現時保守黨在北愛爾蘭是與北愛爾蘭統一黨分開運作的。
大抵上,我們可以看到保守黨之組織架構內存有數重的明顯對照;一方面,黨領袖的選舉以及地區候選人的人選,往往都是由一群草根團體所主導的,但在另一方面,有關財政安排、舉辦選舉,以及制訂政策方針的工作,卻會由保守黨競選總部負責。最後,黨魁的工作則主要是處理黨的日常核心事務,並在咨詢其管治班子的情況下,訂定政策。由此看來,這種權力分散的組織架構是不常見的。
與工黨的情況一樣,保守黨近年正面對黨員人數持續下滑的趨勢。盡管自卡梅倫在2005年12月當選黨魁後,保守黨黨員人數一度有回升的跡象,但踏入2006年以後,人數即重新下降,至2006年年尾,其黨員總人數甚至要比卡梅倫上任黨魁的時候還要低。不過話雖如此,保守黨現時尚大約有290,000名黨員,仍然是英國黨員人數最多的政黨;至於工黨和自由民主黨則分別大約有200,000和70,000名黨員,兩者加起來的人數仍要比保守黨的低。惟有一點要注意的是,保守黨從不向公眾公布該黨的確實黨員人數,所以外間很難作出確切的估計。
任何人士加入保守黨都要交25英鎊會費,但22歲以下的人士則只須交5英鎊的會費。另根據選舉委員會的紀錄,截至2004年12月31日,保守黨在2004年的收入大約為2千萬鎊,但支出卻是2.6千萬鎊。
保守黨以往以「自由火炬」為黨的標志,但現今已改為使用一棵綠色的橡樹作新標志。另在2005年12月6日,保守黨又採用了新的口號,該口號為「以改變迎接勝利——不列顛的勝利」(Change to Win – Win for Britain)。傳統上,保守黨的官方顏色為紅色、白色和藍色,但藍色則最為常用,以區別於工黨的紅色(在坎布里亞部分選區,保守黨卻會選用黃色,以象徵當地朗斯代爾伯爵的家族紋章)。
英國保守黨領袖選舉規則是1965年2月由當時該黨黨魁霍姆勛爵制訂的。按照規則,保守黨領袖由保守黨下院議員投票選舉產生。任何候選人在第一輪投票必須獲得過半數、並且要比對手領先總票數的15%的票才能當選。如果第一輪選舉產生不出領袖,就必須舉行第二輪選舉,在第二輪選舉中, 下院議員只要有人 提名均可參加, 獲過半數的簡單多數即可當選。如果在第二輪選舉中, 候選人均未能獲過半數的票, 就得進行第三輪選舉。這時只有在第二輪得票最多的前三名議員才能成為候選人進人第三輪選舉, 這也是最後一輪角逐, 得票最多者就成為保守黨領袖。
這一規則對保守黨作為執政黨時頗為不利,因此受到黨內一些議員的批評。
作為第一大黨,保守黨現時在下院650席取得306席,與自由民主黨合組聯合政府,擁有女皇陛下執政黨的身份。
基本上,保守黨一向主張對絕大部分的事務都減少政府幹預。此外,他們亦向以反對進行進一步的歐洲統合而著稱。很多評論員皆認為,保守黨之所以在1997年大選以後持續處於弱勢,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黨內的歐洲愛好論者(以祁淦禮和夏舜霆為代表)與歐洲懷疑論者(以約翰·韋活和夏偉林為代表)的關系始終處於緊張狀態。不過在近年,這種情況已經有所改革,現時保守黨黨內已大抵就歐洲統合問題達成一致的共識,即使有分歧也不如以往一般的公開。
至於在卡梅倫上任黨魁以後,保守黨的關注點則開始轉到一些比如環境、政府服務質素與教育一類被歸類為與「優質生活」息息相關的議題上。
另外在權力下放的議題上,保守黨的立場則比較飄忽。在1997年的時候,他們曾經反對把權力下放到威爾士及蘇格蘭,可是對北愛爾蘭卻表態支持。而後來在2004年,保守黨亦曾反對過對東北英格蘭地區實行權力下放。雖說保守黨曾在1997年反對權力下放到威爾士及蘇格蘭,但後來在「新工黨」政府之推動下,這兩地始終實行了權力下放,而保守黨更在有關地方實行權力下放後,對廢除有關的改革表示反對。近年,保守黨亦在西洛錫安問題上確立了自己的立場,支持只有來自英格蘭的國會議員,才有權在僅關繫到英格蘭的事務上投票。保守黨之所以有這種看法,是因為現時實行了權力下放後,由於基乎所有蘇格蘭事務都轉由新的蘇格蘭議會負責,這變得國會無法作出干涉。相反,由於英格蘭沒有自己的議會,導致來自蘇格蘭的國會議員變相有權對英格蘭事務作出干涉。
誠然撒切爾夫人在任首相期間,英國經濟曾出現過不少的波動。但人民真正對保守黨理財能力失去信心的時候,卻是始於梅傑任內的黑色星期三。在1992年的黑色星期三,保守黨政府曾動用上數億元的英鎊,企圖防止英鎊脫離歐洲匯率機制。保守黨政府在黑色星期三的嚴重失誤,再加上在1990年代初出現的經濟衰退,使布萊爾與白高敦的工黨成功在經濟政策上壓倒了備受批評的保守黨。不過,無論是左翼還是右翼,都不約而同地有不少人士認為,布萊爾的「新工黨」所擁抱的市場主導動力,以及公共事業現代化等等經濟政策,其實不外是保守黨一向主張的舊調。
工黨在1997年大選後掌政後,遂立即打算賦予英倫銀行獨立的權力去制定利率。很多經濟學者一直支持這種做法,因為這樣可以使貨幣政策脫離政治因素的干擾,也可以避免時間不一致(在博弈論中,指施政者在落實已計劃的政策時,發現對政府的利益不復存在,結果擱置計劃的理論)的發生。此外,由於於不少國家(如紐西蘭)均相繼在1990年代推行類似的政策,所以改革之聲更日益高漲。保守黨最初是反對這個提議的,因為他們擔心英倫銀行一日得以獨立,他日英國將大有機會放棄英鎊,並加入歐洲單一貨幣的行列;而他們亦擔心此舉會使英倫銀行失去民主制度的監察。可是,由於金融界認為英倫銀行獨立將可使英國通貨膨脹維持於低水平,所以他們對建議表達了強烈的支持,最終亦使保守黨在2000年初接受了工黨的建議。 保守黨在經濟政策上的另一焦點,相信是其歷年反對英國加入歐洲單一貨幣體系之立場。有鑒於黨內歐洲懷疑主義的日益熾烈,時任黨魁兼首相梅傑就曾經在1992年簽訂《馬城條約》時,不顧祁淦禮、夏舜霆和杜瑞爾等的反對,在條款中訂明英國選擇留在歐洲單一貨幣體系之外。自此以後,保守黨的歷代黨魁皆立場堅定地拒絕廢除英鎊。雖然保守黨這一政策深受英國選民所支持的,不過由於歐洲議題之重要性往往在選民的心目中,連教育、醫療、入境和罪惡等事務也不及。根據歐洲議會在2004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只有9%的受訪英國選民同意歐盟事務是英國的重要議題,因此,這部分地解釋了為何保守黨始終未能在大選將貨幣議題轉化成選民的支持力量。
最近的數年間,保守黨有不少「現代化論者」認為,保守黨在1990年代與千禧年代初期之所以在大選中頻頻敗北,主要是因為保守黨長久以來與社會保守主義保持著密切關系(這種關系趨使保守黨支持對已婚夫婦提供稅務優惠、支持退休金與薪金脫鉤,以及反對以公共資源供養有能力卻不工作的人士等等)。在這種政策觀的推使下,不少保守黨黨員曾作出批評,比如大衛·威利茨就曾尖刻地指出,保守黨的社會政策猶如「向單親父母宣戰」;而前保守黨主席馬威尼亦曾直言保守黨予人的印象,就如「如果你不是來自傳統的核心家庭,就不會指望我們會理會你」一樣。
自1997年開始,保守黨黨內曾不斷就社會政策的定位展開辯論。有些好像波蒂略一類的「現代化論者」表示保守黨應該修正他們在社會政策上一貫的立場;但夏偉林和大衛·戴維斯卻認為保守黨不可摒棄他們一直把守的傳統價值觀。有論者認為夏偉林等黨魁採取這樣的態度,也是保守黨在選戰失利的原因之一,而另一保守黨黨員杜麗莎·梅爾更曾著名地抨擊到,保守黨之所以有如此下場,是因為人民普遍感覺它是一個「使人難受齷齪的政黨」。至於自卡梅倫上任以後,情況已漸有改變,現時「現代化論者」已能夠在社會政策上發表更多的聲音。
但是,保守黨領導層近年在社會政策上的改變,並不一定獲得所有人的支持。以保守而知名的記者彼得·希欽斯(Peter Hitchens)就曾批評到,保守黨如此持續地默從於左翼正統思想,只會反映保守黨是一個「沒有用」的政黨

⑤ 英國現在有幾大黨派,分別是什麼

英國主要有三大政黨,分別是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5月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當選新領袖。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於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籲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採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反對進行英歐關系公投。2010年5月大選後,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

⑥ 英國的黨派都有哪些

1、保守黨

前身為托利黨,1833年改為現名1912年國家統一黨與之合並,稱保守統一黨,簡稱保守黨。創始人是羅伯特·皮爾(著名英國首相)。

1868年起同自由黨輪流執政,逐漸變為大資產階級、大地主和貴族利益的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與自由黨聯合組閣。


2、英國工黨

1900年 2月由職工大會(即總工會)發起創立,初稱勞工代表委員會,由隸屬於職工大會的工會組織和費邊社、獨立工黨以及社會民主聯盟組成。1906年改稱工黨。


3、自由民主黨

自由民主黨於1988年,由成立於1859年的自由黨和短暫存在的社會民主黨合並而成(兩黨於合並前就已結為政治同盟數年)。內外政策主要是在原自由黨政策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對內較強調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之間的平衡,重視分配領域的「公平」問題以及環境、生態的保護。

4、社會民主黨

1981年3月26日成立。創立人是從工黨中分裂出來的 4名右翼人士。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參加者多數是公司經理、職員、企業管理人員、自由職業者和私人開業者。


5、共產黨

1920年 7月31日由不列顛社會黨、社會主義工黨和南威爾士共產主義者委員會合並組成。成立後即加入第三國際,成為第三國際的英國支部。1936年,組織英國支隊赴西班牙參加反對F.佛朗哥的戰爭。隨後,又開展了聲援中國抗日戰爭和反對A.N.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要求同蘇聯結成和平同盟的運動。

⑦ 英國現在的兩大黨派是那兩個以前是托利和輝格

英國主要有三大政黨,分別是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19世紀中葉,輝格黨與其他資產階級政黨合並,改稱自由黨。

(7)英國保守黨多久了擴展閱讀:

1.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資產階級政黨,並最先確立和實行兩黨制的國家。目前英國屬於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2. 英國兩黨制與內閣制相結合,具有以下特點:

①內閣由下院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單獨組成。

②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

③一黨內閣和閣員只對下院負責,如失去下院信任,內閣全體辭職;或者首相提請國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組成新的一黨內閣。

④下院最大的反對黨可建立 「 影子內閣 」。

閱讀全文

與英國保守黨多久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現在印尼盾兌人民幣多少 瀏覽:891
義大利留學生疫情期間干什麼 瀏覽:815
怎麼才能把印尼去掉 瀏覽:28
英國的著名景象是什麼 瀏覽:138
英國人如果預約失敗了怎麼辦 瀏覽:989
義大利面蒸出來的肉怎麼不軟 瀏覽:946
義大利風情街叫什麼名字 瀏覽:874
美軍怎麼看伊朗 瀏覽:403
荊州哪裡有中國人民銀行 瀏覽:606
越南金邊買手錶去哪裡買 瀏覽:452
越南為什麼胖子很少 瀏覽:754
義大利語言在哪個大區考核 瀏覽:892
魅力中國城有什麼作用 瀏覽:352
伊朗姑娘怎麼畫 瀏覽:130
英國貨車多少錢一輛 瀏覽:741
香港哪裡有印尼原裝薄荷冰賣 瀏覽:799
印尼的什麼駕駛證可以去中國換c1 瀏覽:229
義大利立中指是什麼意思 瀏覽:946
義大利生產了哪些動畫電影 瀏覽:949
印度榨果汁怎麼做 瀏覽: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