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第二次世界大戰,英國究竟是贏了還是輸了
乍一看來,這似乎根本就不該成為一個問題,因為眾所周知,英國當然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和美國、蘇聯等國一起覆滅了二戰元兇德國,因此,英國自然是二戰的贏家。但是仔細想來,卻並不僅僅如此。
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在戰爭層面上英國的確是打贏了,也是毋庸置疑的戰勝國之一。但是,英國卻幾乎沒有享受到勝利者的果實。
巔峰時期的德國
當德國統一歐洲之後,美國即使有心阻止元首,如果沒有了英國這個重要的落腳之地,隔著浩瀚的大西洋,美國也在具備阻止德國和元首的能力。
因此,如果英國投降,世界的局勢很可能演變成德國獨霸西歐,美國成為美洲霸主的雙強格局。而一旦形成這種雙強對峙的局面,意味著英國連復國的可能都微乎其微,英國的殖民地自然也就與英國沒有什麼關系了。
② 二戰後,英國作為戰勝國,為何還會丟掉那麼多的殖民地
英國作為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他號稱日不落,就是因為殖民地眾多,到處都有米字旗,24小時中都有米字旗懸掛在太陽底下,因為佔得先機,19世紀成為領土最多的國家,但是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殖民地開始擺脫宗主國的控制。
英國之所以喪失這么的土地,就是因為後來科技無法跟上,武力繼續維護自己的地位,新型大國的力量摧毀沖散了日不落,最後一句話,二戰後,殖民地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無法回到曾經,殖民地脫離英國是遲早的事情,在世界日益緊密的聯系下,英國的島國文化核心也沒辦法包容這么大的帝國。
總結
歪史"認為,英國本土缺乏大陸文化,作為島國的英國在海洋時代可以傲視群雄,但是陸地勢力再平衡之後,英國本身的能量是沒辦法維護他的,大航海時代建立起來的世界秩序被後來重新平衡的陸地秩序沖散,這時候英國沒有調整思路,自然沒辦法維護自己的地位。
③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會戰敗,英國和法國為什麼會成為戰勝國呢
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是沒有正義非正義之分的,因此並不適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戰勝敗的關鍵其實是力量的對比。一戰說白了就是德國單干世界各大佬。德國的主要盟國奧匈帝國請忽略,一個上百民族組成,軍方命令用數十種語言指揮,國內一塌糊塗的國家,根本沒有戰鬥力。德國單獨對抗英法俄,兵力處於下風;英法自在西方,俄在東邊,德國夾在其中雙線作戰更是兵家大忌;最讓德國惡心的,它被英國艦隊和法國陸軍封鎖在大陸,各類資源補給根本運不進去,而英法則可以從美國和各殖民地源源不斷運送物資進去。戰爭後期美國參戰也進一步加劇實力傾斜,德國是不可能戰勝的。
④ 一戰中有哪些戰勝國哪些戰敗國
戰勝國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帝國、美國;戰敗國有德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
最終以協約國的勝利而告終,屬協約國陣營的國家就成了戰勝國,屬同盟國正營的國家就成了戰敗國。
(4)英國為什麼每一次都是戰勝國擴展閱讀:
1、一戰協約國組成:
最初的協約國是由法國和俄羅斯組成的。英國本來實行的是"光榮孤立"政策,沒有加入的意思,但隨著英國的霸主地位被動搖,和以德國為首的同盟國的建立,英國加入了這個法俄協約,形成了一戰中協約國的雛形。
協約國集團在1904~1907年間的英法俄「三國協約」的基礎上形成。英法、英俄分別簽訂協定,在相互承認各自勢力范圍的基礎上建立軍事集團,與同盟國集團相對峙。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站在協約國方面參戰的有31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於1914年、義大利於1915年、美國於1917年參戰。中國北洋軍閥政府也在1917年站在協約國一方對德奧宣戰,並派20000名勞工奔赴歐洲戰場。
2、一戰同盟國組成:
參與該聯盟的國家主要有德意志帝國、奧斯曼帝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王國、義大利等數個國家。
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然是同盟國國家,但在1915年5月加入協約國。三國同盟遂告瓦解。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加入協約國,同盟國最終失敗。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加入同盟國方面作戰的共有德國、奧匈帝國、保加利亞和土耳其(時稱奧斯曼帝國)4個國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一次世界大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協約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同盟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