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瑞士是哪個國家的 英國的
瑞士是一個單獨的國家,不屬於英國。
1、瑞士是中歐國家之一,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主,有「歐洲屋脊」之稱。
2、瑞士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全球最富裕、社會最安定、經濟最發達和擁有最高生活水準的國家之一。
(1)英國為什麼叫瑞士擴展閱讀:
1、英國是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西歐島國。
2、英國分為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四部分。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32個區,包括3個特別管轄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
3、瑞士是位於歐洲中南部的多山內陸國。東界奧地利、列支敦斯登,南鄰義大利,西接法國,北連德國。
4、瑞士地處北溫帶,地域雖小,但各地氣候差異很大。阿爾卑斯山由東向西伸展,形成了瑞士氣候的分界線。
2. 瑞士和英國的關系
瑞士和英國的關系好。英國是西歐島國,而瑞士是歐洲內陸國家,顯鄭基然英國和瑞士並不挨著,英國去瑞士,只能乘坐飛機直達,或者乘船到歐洲大陸地區,再乘坐其他交通工具到瑞士,英國是西歐島國,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以及愛爾蘭島東北部的北愛爾蘭以及一系列附屬島嶼共同組成的一個歐洲西部島國,面積24.41萬平方公里,人口6600萬,首都倫敦,是老牌發達國家,瑞士是中歐內陸國,全國劃分為26個州,瑞士北鄰德國,西鄰法國,南鄰義大利,東鄰奧地利和列支敦斯登,全境以高原和山地為殲沒主,有歐洲屋脊之稱。面積只有4.1284萬平方公里,人口也區區860萬,首都是伯爾尼,瑞士是永久中立氏叢納國,也是非常發達的國家。
3. 給我一點關於介紹英國或瑞士的資料
英國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是由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一統於一個中央政府和國家元首。英國位於歐洲大陸西北面,英國本土位於大不列顛群島,被北海、英吉利海峽、凱爾特海、愛爾蘭海和大西洋包圍。國土面積24.3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6000萬。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是一個具有多元文化和開放思想的社會。首都倫敦是歐洲最大和最具國際特色的城市。
數眾多的城堡和鄉村宅邸是長期以來英國的土地房產都為貴族家庭所擁有的歷史見證。大量珍貴的古式建築都被完好地保留了下來,其中包括當今仍然為人所用的馬爾伯勒公爵的布萊尼姆宮、德文郡公爵的察茲沃斯宮(CZATSWORTH)、巴斯侯爵的朗利特庄園(LONGLEAT HOUSE),這些王公貴族在都鐸王朝、漢諾威王朝、溫莎王朝及其它歷史時期修建的私人庄園和宅邸是英國歷史建築的典型代表。散布在城鎮鄉村的很多私人庄園和宅邸以及古老的城牆、城樓、獨特的建築物和其它有紀念意義的建築物都作為英國的歷史遺產而得到了積極的保護,受到保護的歷史建築中還包括古老的采礦場塔樓、工業革命時期的磨房和工廠、托馬斯·特爾福德修建的鐵橋及其它橋梁、鋼鐵建築的傑作-福斯大橋、以及造型優美的克里夫敦懸索橋等等。
瑞士
瑞士是一個位於歐洲中部(或歸類於西歐)的聯邦制國家(雖沿用舊稱「瑞士聯邦」,但在1848年改憲後已實行聯邦制),與德國、法國、義大利、奧地利及列支敦斯登接壤。瑞士也是世界著名的中立國,歷史上一直保持政治與軍事上的中立,但瑞士同時也參與國際事務,許多國際性組織的總部都設在瑞士。瑞士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旅遊資源豐富,有世界公園的美譽。
萬國宮:
萬國宮過去是國際聯盟的所在地,而今是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的總部。它是日內瓦作為一個國際城市的象徵,也是世界近代史的一個縮影。 萬國宮
萬國宮坐落在阿麗亞娜公園內,阿麗亞娜公園地處萊蒙湖右岸的丘陵地帶上,佔地面積25公頃(約合375畝)。站在園內高處可以俯瞰萊蒙湖,遙望歐洲最高的山峰勃朗峰。這座公園原為勒維利奧家族的私產,居斯塔夫?勒維利奧是這一家族的最後一代,他是一位作家,也是藝術品收藏家,他的母親叫阿麗亞娜。當他母親亡故以後,他把園子取名為阿麗亞娜,以表示對母親的懷念。園中還有一個阿麗亞娜博物館,是勒維利奧為存放他所收藏的中國和日本的大量瓷器而建造的。1890年,居斯塔夫-勒維利奧在臨死前將阿麗亞娜公園和阿麗亞娜博物館遺贈給日內瓦市。在其遺囑中有三個規定:一、他死後,陵墓要修建在這個園內,日內瓦市政府必須永遠負責保護和維修,不得毀壞;二、阿麗亞娜公園不能為私人所有,必須向公眾開放;三、按照勒維利奧家族的傳統,在園內要繼續飼養孔雀。日內瓦市政府同意並遵守這三條規定。當年享有對阿麗亞娜公園的使用權的「國聯」和現在的聯合國駐日內瓦辦事處也同意恪守這三條規定。 萬國宮於1929年由「國聯」著手興建,當時曾有360名設計師參與設計。「國聯」挑選了五名最佳建築師,其中最主要的是義大利人卡洛布-羅奇和法國人雅克-卡呂。歷時七年,大廈於1936年落成。 建成後的「國聯」大廈——萬國宮,佔地面積18600平方米,整個建築面積比著名的凡爾賽宮還要大。
西庸古堡:
西庸古堡是瑞士最負盛名的古跡之一,位於日內瓦湖的東端,突出於日內瓦湖上的由巨石組成的小半島上。在青銅器時代就有人居往,後來羅馬人在此安營紮寨,修築防禦工事。西庸半島在幾易主人之後,於十一世紀至十三世紀之間,在 SAVOYEN家族手裡經過大規模擴建,基本形成現在人們看到的集軍事防禦、倉儲、牢獄、教堂和貴族宮廷等功能於一體的封閉式的封建古堡。自1536年起,古堡被伯爾尼人所佔有,1798年沃州起義後,古堡轉入沃州政府名下。古堡所處位置正好一邊依山,一邊臨水,是歷史上瑞士各地通往義大利的一條走廊,歷代統治者便在此分兵把守,如同扼住咽喉,以控制南來北往,徵收捐稅。藉助於保存完好的十二世紀的建築圖紙,十九世紀末進行的最後一次修繕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 在日內瓦大學的後邊,沿古城牆的遺址有一堵巨大的牆,名曰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又稱宗教改革者牆。 該紀念碑高7米,長100多米,是1909年為紀念宗教改革運動的先軀人物加爾文誕辰四百周年而修建的。為了建造紀念碑,當時曾專門成立了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委員會,並在全世界范國內舉辦設計競賽。 委員會經過反復評選,最後選定了瑞士洛桑市四名建築師的聯合設計方案,歷時八年,於1917年始告建成。 宗教改革紀念碑
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規模宏大,記載的內容十分豐富。牆的上方,從左到右有一行拉丁文大字:「黑暗過去是光明」。牆的正中央,有四個高大的人物雕像並排而立,從左起依次是法海爾、加爾文、拜茲和諾克斯。兩邊另有六個稍小一點的人物雕像,都是十六世紀在歐洲各地積極鼓吹並致力於宗教改革的著名人物。除了大型的浮雕像外,牆的下部另有八幅小型浮雕圖案和文字說明。這堵宗教改革國際紀念碑,再現了十六世紀歐洲宗教改革運動的場面,也記述了日內瓦之所以成為「新教的羅馬」的由來與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