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丘吉爾怎麼拯救英國帝國

丘吉爾怎麼拯救英國帝國

發布時間:2024-08-06 15:39:37

Ⅰ 從丘首相淪為丘議員的丘吉爾,是怎麼引領英國贏得戰爭的

1945年二戰勝利,丘吉爾首相競選議員成功,當上丘議員,按照英國政黨組閣模式,丘首相所在的保守黨在競選中大敗,丘首相的隊友們很不爭氣,只獲得197個議會席位,只好把組閣權力拱手相讓給准備更充分的工黨,工黨領袖艾德禮成為新首相。


最終,工黨戰勝了保守黨,建成了英國式的社會主義制度,放棄了圖謀聯美抗蘇、打壓印度獨立這些主張,也是因為英國民眾厭倦了大英帝國不著邊際的輝煌,寧可選擇關起門來過自己的小日子,寧可承認美國人的主導優勢,安心從父親的角色變為兒子的角色,絕不打腫臉充胖子。

英國民眾的選擇,是務實主義的選擇。

Ⅱ 大不列顛空戰,丘吉爾找到挽救英國的方法是什麼

二戰中,如果能決定英國生死存亡的,一定是大不列顛空戰;如果說德軍最終功虧一簣怨誰的話,那一定是怨他們自己。原來,就在英國皇家空軍“山窮水盡”的時候,兩架冒失的德軍轟炸機誤炸了倫敦,讓丘吉爾找到了挽救英國的方法。

因為誤炸,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對柏林進行報復性轟炸,從而激怒德國人,並將轟炸目標轉向倫敦。給筋疲力歇的空軍一難得的喘息、恢復機會。於是,英國不僅自開戰以來第一次轟炸柏林,而且一炸就是連著三天。他的方法管用嗎?



從這一刻起,戈林與德國元首決定,對英國軍事目標的打擊,轉為對倫敦進行重點轟炸。看來,丘吉爾和道丁期望的事情終於實現了,或許他們也不知道,正是德國這一戰略性錯誤,保住了皇家空軍的空中防禦力量,更是保住了英國。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大不連顛空戰》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Ⅲ 從日不落帝國到美國二流跟班,超級敗家子丘吉爾如何拖垮英國

「你們問,我們的目標是什麼?我只能用一個詞來回答:勝利!不惜一切代價的勝利——蔑視一切恐懼的勝利——勝利,不論道路多麼漫長,多麼曲折。只有勝利才能生存!」

這是英國著名的政治家丘吉爾在第一次當選首相時的發言。

此時正值二戰時期, 面對著德軍的炮火,丘吉爾賭上了英國的全部家底。

雖然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但是英國從此跌落「日不落帝國」的神壇。

丘吉爾的一生,經歷豐富,世人評價不一:多次殖民戰爭、兩次世界大戰、曾是四位國王的臣民。

然而,丘吉爾看似輝煌的一生,卻是 將英國一步步地帶入了深淵,硬生生地將昔日的「日不落帝國」打造成困敏簡了美國的「二流跟班」。

那麼,丘吉爾是如何使英國人低下昔日高貴的頭顱,甘心成為美國的小弟呢?

在丘吉爾卸任後,英美兩國的關系又將何去何從呢?

丘吉爾出身顯赫,其祖先是英國 歷史 上極為重要的戰略家——第一代馬爾博羅公爵約翰·丘吉爾。

其祖父對他的影響頗大,丘吉爾一直將約翰·丘吉爾視為畢生的追求與偶像。

在上世紀的二十年代,丘吉爾如願以償,擔任英國海軍部大臣和英國軍需大臣。

然而,正是在這段時期,貴族出身的丘吉爾把英國海軍帶得一塌糊塗,使得曾經橫行於大洋的英國海軍被打得一蹶不振。

而使得英國海軍盛名不再的關鍵性戰役,就是丘吉爾力主的 加里波利戰役

在丘吉爾初入政壇的這段時期,正是西方大國圍繞東方問題博弈的新階段。

在丘吉爾的強烈建議下,作為歐洲傳統強國的英國、法國協同俄國開始共同密謀對奧斯曼帝國進行瓜分。

奧斯曼帝國控制著要地達達尼爾海峽。而達達尼爾海峽戰略位置重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波斯帝國大流士一世進軍巴爾乾地區、亞歷山大大帝東征以及後面的十字軍東征都是通過達達尼爾海峽進行的。

達達尼爾海峽是黑海沿岸各個國家和地區與外界進行貿易的必經之路,歐洲大國在海峽周圍地區都有很重要的經濟利益。

從19世紀末開始,以英國、法國和俄國為代表的歐洲大國開始圍繞衰落的奧斯曼帝國的海峽,進行了長達一個世紀的斗爭。

英國人始終堅信,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取這條路便能贏得世界大戰。

德國著名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在其著作《戰爭論》中認為:

戰汪褲爭是由政治產生的,政治是戰爭產生的土壤,戰爭是政治通過另一種手段的繼續。

丘吉爾上任海軍大臣之後,依然自顧自地沉浸在「日不落帝國」的輝煌美夢之中。

他對奧斯曼帝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加入與英法俄三國敵對的德奧同盟一事深感不滿, 便藉由事端挑起戰爭,想要奪取達達尼爾海峽的控制權。

擔任英國海軍部大臣的第一年, 傲慢自大的丘吉爾就明確地提出了這樣的戰術方針:

要憑借英國海軍的實力打開達達尼爾海峽,然後在拿數加里波利半島登陸,直取奧斯曼土耳其首都君士坦丁堡。

這般天方夜譚的想法,遭到了約翰弗倫奇將軍的極力反對。

他認為,英國以武力佔領達達尼爾海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極易使英國失去埃及這一戰略要地,建議最好讓海峽掌握在奧斯曼土耳其手中。

然而,丘吉爾一意孤行。

在他的強烈要求下,英國議會批准了他的決議,英法兩國合力組建聯合艦隊。

整支艦隊由16艘戰列艦、20艘驅逐艦、30艘掃雷艇組成,艦隊共配備178門大炮。

其中的大部分炮比土耳其堡壘的炮先進、炮火猛烈,射程更遠。

毋庸置疑,丘吉爾進攻土耳其的選擇是出於英國的利益考慮。

但是,在戰爭過程中,丘吉爾完全以自己的想法為准則,對諸多將領的建議置之不理。

戰爭打響一周後,西線戰壕便陷入了僵持。

國內的主戰派在議會上提出:要在其他地區另闢戰場,以攻擊敵人戰略性側翼,這樣才能打破僵局。

然而,丘吉爾反對在海洋之外開辟任何新戰場。

他堅信強大的英軍艦隊可以在西線取得勝利,對於開辟新戰線的看法持不屑的態度。

就這樣,西線的英國海軍暴露在土耳其軍隊集中的炮火轟擊之下,土耳其軍隊的榴彈炮對軍艦的甲板產生重大的殺傷。

英法戰艦的甲板起火後,產生了滾滾的濃煙。

這使得艦隊根本無法瞄準目標進行攻擊。

英軍將領只得命令艦隊撤退。

然而丘吉爾不斷地發電報催促各部繼續進攻。

一艘德國潛艇於1915年5月,在加里波利半島附近的海面擊沉了英國戰列艦「歌利亞號」,造成470名英國海軍死亡。

之後,英國戰列艦「勝利號」被土軍軍艦的魚雷擊沉,570名士兵被淹死。

德國潛艇在加里波利半島附近海域的出擊給英國政府造成了很大的壓力。

德國潛艇數次擊沉英軍引以為傲的戰列艦,使得英國政府高層震動不已。

身為海軍大臣,丘吉爾擔心「伊麗莎白女王號」被擊沉,在國際上使得英國海軍的聲譽再受打擊,向前線將領基欽納提出最後通牒:

迅速將「伊麗莎白女王號」從地中海撤回。

基欽納堅決地反對這一提議。

他向首相阿斯奎斯報告說,假使海軍准備放棄達達尼爾海峽的行動,則所有的陸軍部隊也許就該調往埃及,否則滯留在奧斯曼大地上的英軍難以回到英國境內。

然而,阿斯奎斯和丘吉爾早已嚇破了膽子,怎麼會聽從基欽納的建議,把「伊麗莎白女王號」留在茫茫大洋之上呢?

最終,加里波利戰役以英法俄的撤退而結束。

英國陣亡2.8萬餘人,受傷的士兵達到20餘萬人。

此役過後,英國再也不能從正面對奧斯曼帝國造成威脅,英國政局也因此發生變化。

英國國內要求改變戰爭的政治方向的呼聲越來越高,前保守黨首相鮑爾弗乘機打擊自由黨在決策層的勢力。

保守黨的領袖們在議會上正式表達了他們對於丘吉爾的不信任,在使得英國海軍的名譽一落千丈之後,丘吉爾正式下台。

可以說,丘吉爾第一次的政壇表演就深深地「震撼」了世人。

但事實上,他的表演才剛剛開始。

善於鑽營的丘吉爾很快地回到了政壇,家族的威望使得他擔任財政部部長一職。

恐怕誰也沒有料到的是,丘吉爾的這次回歸竟然使得英國的經濟從此一落千丈——他力主推行的「金本位制」為英國經濟帶來了大崩盤。

在18、19世紀時期,英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與金本位政策的推行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英國的物價和匯率的波動在穩定的金本位政策下逐漸趨於平穩。

這給英國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打下了基礎。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和對外貿易不斷擴大使得英國的經濟規模越來越大。

到了 19世紀中葉, 「近乎全世界的商業活動都為倫敦匯票所左右,並在很大程度上通過倫敦來融資,英國的信貸向全世界提供資本」。

19世紀70年代,倫敦正式成為國際金融交易的中心,英鎊成為了國際上最重要的儲備資產。

直到一戰的爆發,金本位制才告一段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仍然可以把自己稱作「日不落帝國」,英國的殖民地仍然遍布在全世界的各個角落。

但維持這一龐大帝國的經濟基礎卻在一戰中受到了沉重的打擊,包括商船在內英國的財物損失達到了5.7億英鎊。

一戰給英國造成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損失,英國執世界經濟之牛耳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這樣巨大的落差,使得丘吉爾難以接受。

戰前,英國金融繁榮的政策基礎源自金本位政策下英鎊擁有很高的信譽。

當時不少人心中,英鎊就如同黃金一般。

但是,一戰最先摧毀了這一根基,戰爭期間歐洲的黃金大量流入美國。

這讓英鎊的穩定性受到了沖擊。

戰爭期間,美國黃金儲備增加最多,而英國則是戰勝國中黃金儲備損失最多的國家。

金儲備大量集中於美國的事實,使得英鎊極有可能無法及時地兌換黃金。

這沉重削弱了英鎊的信譽,也就從根本上動搖了英國金融賴以生存和繁榮的政策基礎。

此外,英國在戰爭期間背負了大量的債務。

這讓戰後英國金融的運轉背上了沉重的負擔。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英國在戰後仍算是債權國,英國的盟國總計虧欠英國17.4萬英鎊。

但戰後英盟國大多因政局交替或經濟困境遲遲不履行還款義務。

在戰爭中獲利的美國,在戰前拖欠英國近5億英鎊,但是一場戰爭過後,英國竟是倒欠美國近9億英鎊。

這些外債實實在在地給英國施加了沉重的負擔,丘吉爾面對著一筆筆的壞賬焦頭爛額。

黃金儲備的流失,債務情況的惡化,再加上海外投資的損失,三重打擊給英國的金融運轉造成了巨大的麻煩。

戰後英國的金融運作不得不需要觀察大平洋彼岸美國的眼色。

這極大地削弱了英國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

隨著國內國際形勢的變化,1925 年3月,恢復金本位制的政策被野心勃勃的丘吉爾提上了日程。

但是這一提案剛剛透露風聲,就遭到了極大的反對。

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極力反對的理由是:

當時英鎊的價值被明顯高估,恢復金本位制將使得英國在調整生活成本、工資成本方面面臨極大的壓力,進而大大增加英國出口行業所面臨的困難。

報業大亨比弗布魯克更是在《每日快報》上發起一場批判恢復金本位制的運動。

他還特意發表文章點名批評英國財政部,認為丘吉爾的政策偏袒金融業而損害工業。

然而,自命不凡的英國財政部長丘吉爾不顧大多數經濟學家的反對,選擇貿然出擊,在倉促之間宣布恢復金本位制。

這一舉措為英國經濟帶去了深重的災難。

在跌跌撞撞中維系了短短四年之後,英國經濟大崩盤。

在紐約股票市場,1929年10月24日這在一天之內跌幅超過 10%,引發了迄今為止人類 歷史 上影響最為深遠的一次經濟大危機。

危機在美國迅速向全世界蔓延,世界范圍內的經濟不景氣也開始初露端倪。

而這就意味著, 英格蘭銀行在捍衛金本位的同時,不得不兼顧著刺激經濟發展的重擔。

為了刺激經濟發展,英格蘭銀行開始不斷下調貼現率。

貼現率的下降再次引發了英國黃金的外流。

到1930年5月,英格蘭銀行的黃金儲備降至令人震驚的1.29億英鎊,遠遠低於坎利夫所說的維持金本位制的1.5億英鎊黃金的最低限額,英國經濟瀕臨崩潰的邊緣!

翌年,奧地利最大的商業銀行——奧地利信貸銀行宣布破產,而英國在這家銀行至少有500萬英鎊的存款。

兩個月後,近億英鎊的英國貸款因為德國達姆施塔特銀行的破產而被凍結。

迫不得已,英格蘭銀行在同年9月20日,正式宣布再次暫停金本位制。

力主恢復金本位制的財政大臣丘吉爾遭到了同僚們的批判:

「財政大臣應該被控以不作為或過失的罪名,他必須受到指摘。」

1925到1931年間英國的恢復金本位政策,恰恰處於大英帝國從興盛走向衰亡的關鍵結點。

這一消散的政策被深深烙上了時代的烙印。

同時,人們對這一政策,也進行了無情的批判和指責。

在短短六年間,大英帝國幾百年的黃金儲蓄付諸東流,很大原因在於丘吉爾的武斷。

可以說,丘吉爾以一己之力將英國拉下「日不落帝國」的寶座,英國再也不復昔日的輝煌。

但是,丘吉爾的表演還未結束。

在一戰後,英國舉國上下都不想再捲入世界大戰,因為戰爭會進一步掏空英國空虛的國庫。

時任首相張伯倫自認為是「從靈魂深處愛好和平的人」。

英國上上下下都忽略了法西斯主義在德國的興起,將和平視作最大的追求。

英國外交部 20年代制定的一份備忘錄提到:

「我們唯一的目的便是保持我們所有的東西,並和平地生活。」

在1935年還強調:

「英國今後幾年不應捲入戰爭,這是最為重要的。應該抓住一切機會盡可能長久地避免戰爭風險,無論是在遠東還是在歐洲的戰爭風險……對於這一點,無論我們怎樣強調也不會過分。」

基於此,英國推行了綏靖政策,對於德國軍工企業的發展坐視不管,甚至還會提供資金支持。

然而,英國政府的錯誤戰略並沒有填飽德國人的胃口,反而完全刺激了德國侵略的慾望。

德國在1939年閃襲波蘭,英國的綏靖政策徹底失敗,在毫無准備的情況下倉促地捲入了戰爭之中。

二戰時期,德軍的進攻使得張伯倫黯然下台,丘吉爾在二戰時期繼任英國首相。

強硬的丘吉爾上台伊始,便宣布了全民抗戰的戰略,表示將會不惜一切代價抗擊德國。

從世界反法西斯的角度來看,丘吉爾的戰略無疑是偉大的。

但是對於英國人民來說,同樣是致命的打擊。

為了能夠抗衡德國,丘吉爾大手一揮,和美國簽署了驅逐艦換基地的協議。

內外交困的英國選擇將自己環大西洋的8個軍事基地租借給美國99年。

而換來的,不過是50艘超齡服役的驅逐艦。

而縱觀整個二戰期間,丘吉爾除了成功領導了敦刻爾克大撤退,便再無建樹。

面對著戰爭的巨大開銷,丘吉爾苦不堪言。

而他最終的選擇,竟是向英屬的海外殖民地借取大量的資金。

為了能夠獲得足夠數量的資金,丘吉爾開出了各個殖民地國家難以拒絕的條件:戰爭勝利後承認各國的獨立。

這樣一來,大量的殖民國家民族意識覺醒,紛紛展開獨立斗爭。

而損失慘重的英國軍隊再也無力管控海外。

英國雖然贏得了二戰,但是失去了大量的海外殖民地。

對於英國人而言,英國祖先數百年的基業在丘吉爾手中毀於一旦。

英國徹底地從「日不落帝國」,跌落為世界上的「二流島國」!

按理說,丘吉爾已經敗完了祖宗的基業,也該消停了吧。

然而,丘吉爾之後將英國的未來也賠了進去。

為了止住不斷下跌的國際地位,丘吉爾轉向美國尋求幫助,這一次,英國人膝蓋在美國人面前徹徹底底地軟了。

二戰爆發後,英美兩國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更是出現了「特殊關系」一說。

兩國的親密關系除了意識形態和 歷史 文化傳統的相同、 社會 制度和經濟制度的相似外,還有一致的國家利益。

後者實為根本原因。

對於經濟上窘迫的英國來說,美國的幫助尤為重要。

二戰極大地削弱了英國的國家實力。英國政府損失慘重,負債累累;

近三成的國民財富在戰爭中消耗殆盡,大量的青壯年勞動力折損。

二戰後的美國情況與英國大相徑庭,雖然和英國等國同為二戰參戰國,但美國是二戰中所有交戰國里唯一一個本土沒有遭到重大損失的國家。

而且在戰爭期間,美國向同盟國提供大量武器及戰爭物質,大發戰爭財。

二戰後美國已經成為最大的債權國,經濟實力躍居世界首位。

丘吉爾為了彌補英國的慘狀,積極向美國示好,希望從美國那裡得到經濟援助。

所以在丘吉爾的執政時期,英國對美國是亦步亦趨,全然地把自己當成了美國的「二流跟班」。

日落西山的英國因為急需要一位強大的盟友來保護其國家利益,所以頻頻向美國獻殷勤,急於建立一種「特殊關系」。

那麼,如日中天的美國買英國的帳,又是為了什麼呢?

不少學者表示,英美「特殊關系」大部分還是英國的一廂情願,英國比美國更加在意這種「特殊關系」。

這種說法雖然不無道理,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從 歷史 發展來看,美國同英國的關系確實不同於與其他國家的關系,特別是有別於其他西歐國家。

雖然當時的英國實力已經大為下降,但是在歐洲地區,英國仍然是影響力最大的國家之一。

美國將英國視為「一個無法替代的強大同盟」。

在丘吉爾的主張下,英美兩國在1951年簽訂《共同安全》條約:

美國將向英國提供設備和防衛支持,而英國本土就是美國重要的軍事基地和物質中轉站。

在北約的歐洲成員國之中,英國是唯一擁有戰場核力量、戰略和力量和常規力量的國家。

這對美國的全球戰略有著重要的意義。美國需要利用英國來掌控歐洲局勢。

面對著丘吉爾的殷勤,美國自然是不要白不要的態度。

美國於1950年9月,在三國外長會議上提出了建立一支包括德國部隊參加的歐洲防務部隊的建議。

威脅說,如果這項建議被否決,美國將會退出歐洲軍事一體化的進程。

丘吉爾對於美國的政策哪敢說不?

迫於英國此時對美國立場的支持與合作,對德國武裝最為反對的法國也不得不妥協。

而丘吉爾此舉,無疑是讓遭受戰火的國民深惡痛絕,紛紛指責丘吉爾是「欺騙了歐洲的同胞」。

法國、義大利、比利時、荷蘭和聯邦德國於1952年5月,簽訂《歐洲共同防禦》,決定建立一支包括西德在內的歐洲軍隊。

但法國仍然擔心德國會借機重新發展武裝,威脅自身安全,因此在 1954 年對條約進行否決。

這使得美國大為不滿,威脅要對西歐政策作出重新的評估。

美國在對歐外交上面臨著極大的挫折。

此時,丘吉爾又站了出來,授意時任外交大臣拜登提出:

以布魯塞爾條約組織為框架,吸收西德和義大利,成立西歐聯盟,並對西德的武裝進行限制。

最終,英國的建議被所有《布魯塞爾條約》的締約國所接受。

美國對於自己的這個「跟班」更是越看越順眼。

在丘吉爾的帶領下,英國放棄了騎士的榮光,被心甘情願地打造成了美國的「二流跟班」。

英美間的「特殊關系」,建立在兩國二戰時期和二戰之後兩國親密而特別的關繫上。

它本身是英國地位下降和美國地位上升的產物,因而「特殊關系」從一開始就是不平等的。

相對於英國對美國的依賴,美國對英國的關系可以說是非常曖昧。

在公開場合,英美兩國彷彿兄弟一般共同進退。

但在私底下,兩國間的利益不可避免的產生了沖突。

在希思繼任英國首相之後,開始暗中脫離美國的影響。

英國政府摒棄了丘吉爾時期極力討好美國的政策,重新審視歐洲一體化的進程。

而美國同樣的降目標轉向了歐洲大陸。

德國地位的不斷上升使美國開始拉攏德國,並且表現出對歐共體的支持,希望能夠擺脫英國獨立直接的和歐洲大陸對話。

隨著英美關系的變化,英國開始偏離了當初的初衷。

由於外交基石的變動,英國外交開始陷入了一種茫然的狀態。

英國不願意失去美國這位「特殊」夥伴,但是又不得不融入歐洲。

英國和美國這種若即若離的態度。也使得歐洲對英國大為不滿。

同時。英聯邦對於英國加入歐共體的做法也頗有微詞,英國的外交陷入了一種困境。

在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的今天,英國與其一直抱著美國「特殊關系」的腿不放。

實際上,英國不如想辦法成為多極世界中的一直中堅力量——放下日不落帝國的身段,加強與歐盟內部成員國的合作,使歐洲一體化得以最終完成。

也許只有成為多極中的一極,不再受「特殊關系」的左右,英國才能擺脫這種外交上的困境,英國也才能彌補丘吉爾執政時期帶來的困境。

參考資料:

《丘吉爾大戰略思想研究:駕馭暴力與激情的戰略/政治領導藝術》 於海峰 中國人民大學

《論英國綏靖政策的錯誤和教訓——兼論二戰的不可避免》 李懷順 肇慶學院 旅遊 與 歷史 文化學院

《英國政黨政治史中「異常現象」瑣議》 閻照祥 北京師范大學高研院史學研究中心

責編:Thalia

閱讀全文

與丘吉爾怎麼拯救英國帝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薄餅是怎麼做的 瀏覽:868
什麼網站中國人多 瀏覽:208
印度肺炎最新確診多少例 瀏覽:121
義大利博物館哪個好 瀏覽:603
找什麼樣的人可以去越南工作 瀏覽:532
英國皇室牌子怎麼樣 瀏覽:211
阿富汗和伊朗有什麼區別 瀏覽:957
伊朗和台灣哪個發達 瀏覽:739
寧波去印度飛機票多少錢 瀏覽:796
英國37000英鎊每年怎麼樣 瀏覽:12
在越南怎麼注冊國際快遞 瀏覽:147
怎麼代理印度仿製葯 瀏覽:436
如何保障中國企業的安全權益 瀏覽:406
甘肅為什麼在伊朗的人多 瀏覽:544
義大利和德國踢足球哪個厲害 瀏覽:313
海門寄往義大利的貨在哪裡 瀏覽:986
義大利鋼琴品牌哪個好 瀏覽:739
印度巴士模擬怎麼買小車 瀏覽:434
中國銀行午休多久 瀏覽:48
英國貴族等級是多少 瀏覽: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