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際醫療保險有哪些模式
國際上現行的醫療保險模式
1 。國家 (政府)醫療保險模式
國家醫療保險亦稱政府醫療保險, 是指由政府直接舉辦的醫療保險事業, 通過稅收形式籌集醫療保險基金,並採用國家財政預算撥款的形式將醫療保險資金分配給醫療機構,向國民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醫療服務。採取這種模式的主要是西方福利國家,如英國、瑞典、 加拿大等。
國家(政府)醫療保險模式的主要特徵:
一是醫療保險基金絕大部分來源於國家財政預算, 政府可以根據資金投入量來控制醫療費用總量。
二是衛生行政部門直接參與醫療服務的計劃、 管理、 分配與提供, 醫療94J I NGYI NGGUA NLIZHE [經營管理者]保險基金往往通過全額預算下撥給政府舉辦的醫療機構,或是通過合同購買民辦醫療機構、 私人醫生的醫療服務。
三是向全體國民提供免費或低收費的醫療服務。
四是衛生資源的配置具有較強的計劃性,市場機制對其基本不起調節作用。在英國, 醫療保障的受益資格被認為是一種普遍的公民權利, 由政府出面組織制度化的全民健保制度, 商業醫療保險只是一種有益的補充,一些支付能力較高的個人為了確保能夠及時地獲取所需的醫療服務,會選擇到私立醫院就診, 並購買商業醫療保險提供相應保障。這種醫療保險模式的突出問題在於,醫療機構微觀運行缺乏活力,衛生資源配置效率低下,難以滿足國民不斷增長的醫療需求; 由於供需雙方缺乏費用意識,醫療消費水平過高,政府財政不堪重負。以英國為例, 由於衛生開支控製得比較嚴格, 使得醫療服務的供給相對短缺, 病人就醫的平均等待時間很長。
2 。 社會醫療保險模式
社會醫療保險是國家通過立法形式強制實施, 由僱主和個人按一定比例繳納保險費, 建立社會醫療保險基金,支付雇員 (有時可包括其家屬)醫療費用的一種醫療保險制度。實行這類醫療保險的國家或地區有:德國、 日本、 法國、 韓國等。
社會醫療保險具有以下特徵: 一是通過法律強制參保和籌集醫療保險基金。二是基金由醫療保險機構統一籌集、 管理和使用,不以營利為目的。三是基金管理的原則是以收定支,力求當年收支平衡,一般不會有積累。四是提供的醫療服務內容一般包括基本醫療服務、 大多數病種的住院治療及必要的葯品。多數國家還包括專科醫療服務、 外科手術、 孕產保健、 某些牙科保健服務及某些醫療服務設施。籌資與償付水平較高的國家,還包括病人的交通與家庭護理服務等。五是對參保人的醫療保障一般分兩種方式: 直接向病人提供免費或部分免費的醫療服務, 或者病人墊付醫療費用後由保險機構予以補償。
社會醫療保險模式的優點在於社會互助共濟、 風險分擔;醫療保險機構同醫葯服務提供者建立契約關系,促使醫葯服務提供者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對控制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壟斷行為較為有效。但是,由於這種模式實行現收現付, 當年平衡, 沒有縱向積累, 不能解決代際之間醫療保險費用負擔的轉移問題, 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這種矛盾將日趨尖銳,各國不斷推出了改革方案。以下以德國為例說明: 德國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是在社會福利支出過大的背景下推出的,該保險制度是德國慷慨的社會保險體系的組成部分。目前, 90 %的德國人參加了法定醫療保險。在德國不會發生沒錢看病的事情。法定醫療保險覆蓋項目繁多,不僅醫葯費可以部分報銷, 與治療不相乾的費用,如交通費、 病假時的工資、 產婦補貼也由保險公司支出。法定醫療保險還實行藝人投保全家受益原則,即家中非成年人和無收入的配偶都無需額外繳納保險費而自動得到保險。每年德國政府都要拿出巨額資金來支付醫療基金的虧空, 給財政造成沉重負擔。
3 。儲蓄醫療保險模式
儲蓄醫療保險是依據法律規定, 強制性地以家庭為單位建立醫療儲蓄基金,並逐步積累,用以支付日後患病所需的醫療費用。這種醫療保險模式源於新加坡,目前只有少數國家採用這種模式。
這種醫療保險模式以個人責任為基礎, 政府分擔部分費用,強調個人通過積累支付部分醫療費。享受的醫療服務水平越高,付費也越多, 這樣可避免過度利用醫療服務行為的發生, 減少浪費。這一模式要求每個有收入的國民都要為其終生醫療需求而儲蓄, 以解決自身的醫療保健費用, 從而避免上一代人的醫療保
健費用轉移到下一代人身上。
儲蓄醫療保險模式的缺陷是, 不能實現社會互助共濟、 共同分擔疾病風險, 低收入人群得不到醫療保障,或者難以得到更好的醫療服務。
4 。商業醫療保險模式
在實行上述模式的同時, 一些國家還存在商業醫療保險的做法。商業醫療保險是由商業保險公司承辦的、 以營利為目的醫療保險形式, 由投保人自願選擇保險項目,屬自願保險。商業醫療保險供求關系由市場調節,保險公司根據社會的不同需求開展業務。一般而言,商業醫療保險能較好地滿足中高收入者高層次的醫療需求,但其醫療保險費用較高,低收入人群難以參加,保險病種項目有限, 社會公平性差。同時, 保險公司以營利為目的,對參保人身體條件要求十分嚴格,體弱多病者和老年人往往被排除在外。美國是當今世界上唯一一個沒有建立全民社會醫療保險體系的工業化國家,近 70 %的人口通過僱主安排的商業醫療保險計劃或個人直接購買的醫療保險獲得保障, 政府只是扮演/補缺0的角色, 針對市場失靈的領域) ) ) 老年、 傷殘及貧困人口) ) ) 出面組織社會醫療保險,同時,其社會醫療保險的大部分運作主要依靠已有的市場機構實95[財經研究]CAIJI NGYANJI U施,醫療保險市場所受到的監管也是最為鬆散的, 可以說,自由競爭的市場在美國醫療保險體系中佔主導地位。但在美國, 建立某種全民醫療保險體系的呼聲一直未曾絕跡,從目前看來, 還有日益高漲的趨勢, 如何提高醫療保險覆蓋率已經成為當前各總統候選人爭取選票的首要話題之一。
B. 英國醫療保險制度的優缺點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不是英國公民看病怎麼可能免費,而且免費得也僅限於公立醫院,歐洲好多國家都是醫葯分離的,看病免費,買葯照樣要錢的。留學生從今年開始也必須要交保險費才能享受那邊的醫療福利。
C. 為什麼德國先推出社會保險制度而不是英國
現代社會保險是由奧托·馮·俾斯麥於19世紀在德國創立的。
俾斯麥是19世紀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魯士首相期間通過一系列成功的戰爭統一了德國,並成為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總理。
最初,作為一個保守的專制主義者,俾斯麥鎮壓了19世紀80年代的社會民主運動。他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和醫療保險制度,或社會保險。
在國內問題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間的「文化斗爭」中,與羅馬教廷互相攻擊,最後以雙方互相妥協結束。再在1878年隨即開始「圍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壓社會民主黨。但同時間,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來進行攏絡,雖然很多隻屬表面性質,但仍使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勞工立法的國家。
D. 美英國醫療保險英文 短文
國醫療保險制
服務概況
英國的醫療制度屬於國家預算型醫療保險制度。英國醫療保險制度的主要特徵是國家保健服務制 (National Health System,NHS)。英國政府強調廣泛平等地享受醫療服務,政府主要通過稅收資助全國性醫療服務。英國的國家保健服務制的醫療保險模式分為兩大系統:社區衛生保健系統和醫院服務系統。社區衛生保健系統提供90%以上的初級醫療服務,只將不到10%的服務轉到醫院服務系統。社區保健系統包括全科醫療服務和社區護理兩個主要方面,所提供的醫療服務包括常見病的治療、健康教育、社會預防和家庭護理等等,而各種損傷、急性病等可直接去醫院就診。英國衛生部門雖然採取措施限制病人使用醫院服務,但醫院仍然是NHS經費的最大消費機構,每年70%的NHS經費用於醫院服務。 NHS經費主要是由國家投入。這種免費的國家保健制醫療制度有利於擴大醫療保健服務面,使人人都享有衛生保健,從這方面看,免費醫療制度對廣大民從是非常有利的。
籌資方式
英國在1948年通過並頒布了《國家衛生服務法》,醫療保險范圍擴大到全體公民,實施全民醫療保險制。這一制度又稱全民醫療服務(NHS),其醫療經費主要來源於中央財政收入,約佔全部國民保健費用的80%以上。其餘的由人們繳納的國民保險費、看病處方費、受益人為享受及時的較高檔次的醫療服務而支付的費用來彌補。籌資方式是現收現付式。
享受全民醫療服務的條件是,凡有職業工作的國民,每人每月交納工資的0.75%,僱主交納工資總額的0.6%,獨立勞動者和農民交納收入的1.35%作為醫療保健費,即可包括其家庭在內享受國家統一規定的免費醫療待遇。由於醫療費用上漲過猛,為遏制浪費,規定每張處方個人需交2.2英鎊的手續費,還有一些其他收費項目。
福利標准
(1)醫療保險制度組成內容。
英國的全民醫療服務,保證凡居住在英國的人,無須取得保險資格即可在免費或低費用的情況下享受相當完善的醫療保健服務。全民醫療服務由三部分構成,其一是醫院與社區保健服務,其二是家庭保健服務,其三是健康與雜務服務。這里佔主導地位的是第一項服務,1993-1994財政年度佔到全部醫療保健服務費用的68.6%。
(2)醫療保險享受標准。
A.根據國民保健法規定,所有的英國人都可以享受免費醫療。但是牙科手術、視力檢查和配眼鏡要收費,對醫生所開的每種葯都要付處方費。下列人可以免交處方費:產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退休者、因醫療事故造成的病人、戰爭或因公傷殘津貼領取者以及低收入家庭。牙科門診檢查免費。牙科治療病人須負擔第一個英鎊的費用,但21歲以下在校學生、孕婦和哺乳期婦女可以免費。16-21歲的離校青年安裝假牙須付假牙費。兒童配眼鏡可以免費。
B.全民保健系統規定由醫師、護土、理療師、體療師、職業病醫生、語言障礙治療師和心理學醫師對老人、傷殘病人和精神病患者進行治療,並免費向他們提供假肢、假眼、助聽器、輪椅等醫療手段。重傷殘廢病人可以免費使用響鈴、無線電、電視、電話和取暖器等設備。
C.全民保健系統的服務內容還包括對學校衛生、家庭衛生、食品安全、葯物安全、環境衛生、衛生教育、防疫、毒品戒癮治療、墮胎、酒精中毒、私人醫療以及醫務人員的培養訓練等有關問題進行檢查、監督和管理。
(3)醫療費用支付方式。
英國全民保健項目由社會保障主管機構將醫療費直接付給提供服務的醫院和葯品供應者。患病的被保險人與醫院之間不發生直接的財務關系。這種免費醫療服務方式通常是由政府機關、企業或醫療保險主管機構,醫生與醫院或葯品供應者分別簽訂契約,按照服務項目、類別、承治人數等,規定相應的報酬或發給固定薪金,對於醫葯費用則按規定實報實銷。英國的醫療服務對象是全體英國公民,不參加社會保險的只享有醫療權,但無權領取現金補償。
管理
全民保健法的實施由政府衛生部負責管理。英國全國各地分設100多個地區衛生管理局和委員會,負責管理國民保健的具體實施。每個區設有一個總醫院,並設有普通醫院、診療所、衛生中心、精神病院、傳染病院、婦產醫院、結核病醫院等專科醫院。目前英國國民保健系統共擁有2700所醫院,37000多名醫務人員(其中醫師約14000名),415700名護理與接生人員和約50萬張病床。此外,還有27000名私人開業醫生、949名眼科醫生和約15500名牙科醫生與衛生管理當局訂有合同,為國民保健系統服務。全國還有約10670個零售葯店與衛生管理當局訂有合同,負責國民保健處方的配葯。
1998年,英國養老基金資產中52%為國內股票(美國為53%,法國和德國為10%),18%為國外資產(美國為11%,法國5%和德國為7%),其它為債券、現金和實業資產。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計劃的壯大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以養老基金的資產佔GDP的比重來看,1997年英國養老基金的資產占 GDP的比重達74.7%,同期美國為58.2%,法國5.6%,德國5.8%,義大利3.0%。
E. 西方社會保險制度類型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西方發達國家及一些發展中國家經過多年的經濟發展,已建立起了各自的社會保障體系和不同的社會保障模式。根據西方國家的不同社會保障模式及社會保障制度的特徵,以及影響主要因素,並結合其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比較分析,對我國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具有借鑒意義。一、社會保障模式的類型、特徵及其影響因素(一)強調效率的社會保障模式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行儲蓄基金型社會保障制度,這是以自由主義為指導思想的典型的社會保障模式,強調效率。以新加坡為例,其中央公積金制度要求僱主和雇員各繳納等額的保險費(中央公積金),專款專用。其特點是強調自我保障,強調統一的個人儲蓄而不是分散的個人儲蓄;籌資方式以強制性儲蓄為主;管理機構集中於新加坡中央公積金局。(二)注重公平的社會保障模式以干預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保障模式注重公平,主要有發達國家的福利國家型和自保公助型社會保障模式。前者的特點是實行收入所得再分配,用累進稅辦法使社會財富不集中於少數人手裡;後者的特點是由政府進行有關社會保障立法,作為社會保障實施的依據。(三)社會保障制度模式選擇的影響因素社會保障制度模式選擇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其主要因素由三方面組成,首先是各國的社會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其次是各國在選擇社會保障制度時的理論思想背景,再次是各國不同的文化因素。二、西方國家社會保障制度的比較我們選取西方國家幾種典型的社會保障制度類型,以英國、美國和智利為代表來進行分析比較。(一)英國社會保障制度分析二戰後,西方經濟持續高速增長,但英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相對緩慢,工業製造由原先的世界第一位退居第三位。英國經濟所面臨的困難越來越明顯,英國社會問題尤其是貧困問題與失業問題越來越嚴重。這推動了英國政府進行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英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國民保險、國民保健、個人社會福利、住房和教育等五個方面。其自身的特點表現為,首先,社會保障項目的完整性;其次,向家庭的滲透較深,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的家庭贍養職能。因此國民保險在一定程度上為受保人承擔了贍養家庭的責任。再次,普遍性原則是戰後英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基本准則。最後,政府在社會保障制度中起主體作用。英國的社會保障制度完全由政府機構及公共雇員運作。西方許多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雖然也有政府機構和公共雇員的參與,但比較強調社會組織的作用,如一些基金管理機構、工會、各種協會組織等等,在社會保障管理中起著較大的作用。而在制度化的保障體系之內,英國的社會組織幾乎不起什麼作用。英國國民保險直接由政府管理,成為政府一個龐大的部門。(二)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分析凱恩斯主義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起了決定性的作用。1929年—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使美國遭受了嚴重的打擊,並改變了長期以來左右美國人們的傳統看法,即認為貧窮出於懶惰。1935年的《社會保障法》,對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產生深遠影響。二戰後,美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為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為美國政府增加社會保險種類、擴大保障范圍和提高給付標准提供了可靠的資金來源。美國廣義的保障制度是由「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兩部分組成:其中社會保險制度主要包括狹義的「社會保障項目」(老年保險、鰥寡保險和傷殘保險)、「醫療保險制度」和「失業保險制度」。同西歐國家一樣,美國的僱主和雇員也必須繳納社會保險稅才能享受到社會保險支付。而社會福利完全依靠公共開支,接受者無須為此納稅,但申請人必須通過政府的「生計審查」方可領取福利,相當於西歐的「社會救濟」。美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主要特點是,首先,市場化、社會化的內在傾向性。在繼續實行傳統的社會保障政策的同時,大幅度改變原有社會保障的提供方式。它不僅抑制了聯邦政府日益承擔更多的社會保障責任的歷史傾向,而且開辟了使社會保障制度向市場化、社會化方向轉變的道路,進而形成了別具特色的「市場化、社會化的社會保障模式」。其次,社會保障管理與運作的多元體制。公私兼顧,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兼顧,非盈利組織與盈利組織兼顧。再次,美國社會保障項目的多層次性。這種多層次性主要表現在項目的結構、形式和類型上。最後,社會保障資金籌措方式的多渠道性。這集中表現在:聯邦政府提供的經費起了主渠道作用;政府徵收的企業僱主的稅收及企業主為雇員提供的福利經費成為社會保障項目的重要資金來源;各種社區及各種社會福利組織也為不同利益集團提供了社會保障的部分經費;私人通過交納保險稅和為特定的保險項目提供了社會保險經費,此外一些人的慈善性捐助也起了很大作用。(三)智利社會保障制度分析智利70年代社會保障制度的私有化改革深受新自由主義理論的影響。在社會政策方面,它力主將能推向市場的社會福利事業轉交私人經營,改變由國家出面舉辦全部社會福利的做法。此外,智利改革受美國保守主義的影響也非常大。1973年底,皮諾切特軍政府執政,開始實施自由化經濟改革。皮諾切特軍政府在政治上基本代表中產階級利益,在經濟上主張實行私有化。從70年代末開始,皮諾切特軍政府開始實行全面的自由化經濟改革政策,而社會保障制度的私營化管理則是這場激進式改革的主要內容之一。1971年—1973年間,阿連德政府由於推行國有化措施,嚴重損害了智利中產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引發了一系列的政治矛盾,也導致經濟運行效率急劇下降:1971—1973年,智利年均通貨膨脹率高達295.9%,年均經濟增長率下降至1.2%,財政赤字佔GDP的比例上升到11.5%,經濟狀況嚴重惡化。智利的社會保障制度由社會福利計劃、醫療保險制度和養老金制度三個部分組成,其中養老金制度(包括殘疾和遺屬社會保險)和醫療保險制度都是對原來的舊制度進行重大改革後建立起來的。以養老金制度為例,其特點是,首先,個人養老儲蓄金資本化。個人在職期間每月將一定比例的工資存入個人賬戶,作為資本,由養老基金管理機構進行投資,使基金不斷增值。個人養老金的多少取決於個人在職期間的儲蓄。其次,養老基金由私營機構管理。再次,將競爭機制引入社會保險部門。各養老基金管理公司通過提高投資利潤率和服務水平吸引更多的投保人。目前的8家管理公司是在以前的20多家公司的基礎上通過重組與合並後形成的,近70%的投保人選擇了其中的3家大公司。我們綜合上述分析,將分析歸納為表1(見表1)。表1各國社會保障制度比較理論體系模式適合條件特色缺陷代表國家自由主義儲蓄基金型新興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強調自我保障,籌資方式以強制性儲蓄為主,實行規范化、制度化管理政府財政負擔重,降低競爭力新加坡、智利干預主義福利國家型經濟發達,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提高全面的社會保障政府財政負擔重,不利於經濟的持續發展英國及北歐國家自保公助型工業化國家或經濟基礎雄厚國家為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的經濟安全保障企業成果成本高,不利於競爭德國、西歐、美國、日本三、西方社會保障制度對我國的啟示不同的社會保障模式均有利弊,我國應根據當前的經濟、社會環境,選擇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保障模式,以滿足國民的基本需要,保障社會安定,促進經濟長期持續發展。縱觀世界各國社會保障制度的發展歷程,它們在發展的初期都十分重視社會保障制度的法制化。在嚴明的法律體系保障下,才能保證社會保障措施的順利實施,這不僅提高了制度的穩定性,還有利於約束各方的行為。盡管我國在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過程中出台了一系列的辦法、規則、決定等,但是還沒有一部完整的關於社會保障的立法,使得在實際操作中的許多問題找不到解決的法律依據,這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中的一個弱點。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逐步建立各具體法規的立法,在條件成熟的時候,確立社會保障的基本法。同時,還要保障相關的法律法規能夠得到切實的執行。首先,社會保障制度的存在依據在於效率與公平目標的潛在沖突與市場失靈。建立社會保障制度是為了滿足公眾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多方面的需要,而不僅僅是保護邊緣群體的需要;福利包容的范圍遠非經濟增長、物質利益所能滿足,它是包括物質利益在內的人類各種利益的綜合;由於各種各樣的市場失靈存在,從而不加干預的市場制度甚至難以實現效率的目標,更不說社會公平與人類關注的其它目標了,因此政府幹預必不可少,通過干預來校正市場難以實現的社會功能與目標。公平和效率是社會保障制度設計中兩個既相區別又相關聯的目標。在這里,公平不只是收入分配的公平,更是分享社會進步成果機會的公平,是性別間的公平,是強者與弱者間的公平,也是代際之間的公平;而效率則不僅指刺激人們努力工作與創新的積極性,不僅指企業不斷提高經營效率的積極性,而且指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與整個經濟的有效運行。在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的不同發展時期,公平和效率的度會有所不同。當效率不足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時,應當以追求效率增長為主要目標;當公平失衡形成妨礙經濟增長的制約力量時,則應以調節公平關系作為推動增長的主要目標。透過社會保障思想的發展,我們可以發現重視經濟效率者強調自由主義,強調依靠市場力量;重視社會公平者,則主張擴大政府幹預,通過再分配的方式來校正對公平目標的偏離。其次,社會保障模式的選擇受到價值觀念與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價值觀念主要取決於政府對於不同發展目標重要性的判斷與社會福利內容的解析,也受到一國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而經濟發展水平則決定了一國實現公共福利目標的層次與范圍。再次,社會保障制度的設計應當很好地界定各個層次社會保障目標的責任分擔關系。由於各個層次的社會保障目標(社會保障服務)的性質有別,因而不同類別的社會保障項目,其承擔者權責劃分也就有所差別。有些可以引入市場機制(如醫療保障、養老保障等),有些則只能依靠政府來提供(如社會救濟性保障服務);如維持普通生活水準的養老保障與追求更高生活質量的養老保障等。政府的社會保障責任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如果在制度設計時不重視讓企業、個人承擔相應的義務或責任,即使是經濟發達國家的社會保障計劃也會走向崩潰。70年代以來,多支柱模式的興起是對以往制度設計失誤的一種校正。有效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僅是滿足公平與效率目標的制度,而且也是一種有生命力的制度。第四,在養老保障方面,由現收現付制轉向部分積累制雖然是符合效率原則的,但也存在明顯的轉軌成本,並會對不同群體帶來不同的利益。中國目前正由現收現付制向多支柱的模式轉化,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中包括: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問題、社會保障制度規范化與制度化問題等,政府在對於此類隱性問題的解決過程中將起到重要的作用。
F. 社會保障制度為什麼首先在德國而不是在英國建立
現代社會保險是由奧托·馮·俾斯麥於19世紀在德國創立的。
俾斯麥是19世紀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任普魯士首相期間通過一系列成功的戰爭統一了德國,並成為德意志帝國第一任總理。
最初,作為一個保守的專制主義者,俾斯麥鎮壓了19世紀80年代的社會民主運動。他通過立法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人養老金、健康和醫療保險制度,或社會保險。
在國內問題方面,首先在1871年至1877年間的「文化斗爭」中,與羅馬教廷互相攻擊,最後以雙方互相妥協結束。再在1878年隨即開始「圍剿左派」,制定《非常法》,以打壓社會民主黨。但同時間,他亦制定了很多保障工人的措施,來進行攏絡,雖然很多隻屬表面性質,但仍使德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擁有勞工立法的國家。
G. [單選題] 英國實施的醫療保險模式是 A、 社會醫療保險模式 B、 全民健康服務模式 C、 商業性
B全民健康服務模式
基於歷史、文化、宗教、政治、價值觀等原因,國外的醫療保障體系種類眾多,加上歐美國家左、右翼政黨頻繁交替執政,不少國家的醫保制度常有變動,目前比較完善的全民醫保主要有兩類:以英國為代表的稅收籌資體制,以德國為代表的社會保險體制。也有一些國家的全民醫保採用的是稅收和社會保險混合體制,對於這種混合體制國際上通常根據稅收和社會保險籌集資金的多少分別歸類為稅收籌資體制和社會保險體制。
稅收籌資體制(tax-based system)通常被稱為NHS體制,NHS的原意是(英國)國民醫療服務(National Health Service),因為英國最早實施這種體制,因此現在學界將所有的稅收籌資型體系均通稱為NHS體制。NHS體制的特點是政府直接建立醫療保險事業,並將稅收的一部分調給公立醫院,由醫院直接向居民提供免費(或收費)服務。以英國為代表,北歐國家和加拿大與此類似,南歐的一些國家如希臘、義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也在逐步向NHS體制轉變,我國的台灣省也採用類似的體制。
H. 哪個國家是世界上第一個實行社會保險制度的國家
德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廣泛養老保險制度的國家,會保險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和必要保證,它能夠保障勞動者的基本生活,維護社會的安定;社會保險還能夠增進勞動者的體質,促進勞動者的身體健康;社會保險還能促進生產的發展,保證經濟的正常運行;
它能夠服務於基層和社會,方便群眾的生活;通過社會保險,可以實現收入的再分配,可以調節勞動的分配,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因此社會保險是我國必不可少的一項制度,在新的時期,我國還必須繼續實施社會保險制度,並且優化和發展社會保險制度,以保證社會的穩定,為構建和諧社會打好基礎和貢獻一份力量。
在中國社會保險制度的發展中,還有一些轉型期的特殊產物不能不提到,最典型的就是「養老金雙軌制」的退休制度:不同工作性質的退休人員實行不同的養老金制度。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退休實行由財政統一支付的退休養老金制度;
而企業職工則實行由企業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准繳納的「繳費型」統籌制度。我們前面所講到的社會保險制度,主要是指企業職工,而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則享受著超出三界之外的特殊優待:他們無需繳費,卻可以領取遠高於企業職工的退休金。這是中國養老制度中最不公平的一個地方。
I. 英國的醫療保險怎麼樣
英國的醫療保險制度是很完善的! 按照英國衛生部規定,將來不管是短期或長期來英國公幹、學習或探親的外國人必須購買醫療保險,才能獲得簽證。實際上類似這種做法已在不少國家實施。按照改革方案,英國駐外使領館將嚴格審查簽證申請人在英看病歷史,如果發現申請人欠英國公立醫院住院費、醫療費等,將不給予簽證。當事人如果仍持有有效簽證的,邊境口岸有權拒絕其入境。至於那些非法入境者的就醫問題,在這次的方案中也有了明確規定。在難民申請者仍在審查期間,可以享受免費醫療;難民申請被拒後,但一時無法送離出境的,只要當事人能定期去警局報到,也能免費看病。但申請被拒、非法入境的難民將不再能享受免費醫療了。
J. 世界各國的醫保制度是怎樣的
當前世界主要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分為4類,各自代表如下:
免費型國民醫療保險:英國及其聯邦國家
現收現付型醫療保險:德國、日本個人積累型醫療保險:新加坡
混合型醫療保險:美國
至於中國,整體制度上屬於現收現付型,但是在具體的實施上又借鑒了新加坡的模式,即建立幾種統籌基金的賬戶,對於不同情況給予的賠付比例也不同。
而美國,是採用混合型的醫療保險。對一部分人實行國家醫療救助,而對一部分人實行醫療保險制度。對於在職的雇員實行醫療保險制度(商業保險),而對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貧困者和嚴懲的殘疾人員,實行政府資助的國家醫療救助模式(社會保險)。
關於這個相同不同之處,我其實也不太好說。因為中國在實施醫保制度的早期,其實是參照美國的作法的,時間應該算是20世紀70、80年代左右吧,那個時候社會醫療保險還沒有這么普及,對於沒有退休的人員,多是購買商業保險,其中有自己買的,也有企業幫買的。勞動人員中好像只有事業編制和政府機關單位具有社會醫療保障,享有相關福利。直到後來,中國借鑒世界各國的醫保模式,慢慢的開始統籌實施醫療改革,才形成了現在的局面。而且現在中國的各個地區實行情況也是有所差距的,例如「神木」這個地方,央視還專門報道過。
所以呢,我個人認為,要說相同的話,中美都採用了社會保險和商業保險2種模式。不同點在於,在中國社會保險屬於強制執行,實施力度更大;在美國,更加側重於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只是作為一種福利手段。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