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美國人為什麼比英國人愛笑

美國人為什麼比英國人愛笑

發布時間:2024-08-12 16:31:44

❶ 中國人、美國人、英國人見面時的習慣

偷懶,拷貝來滴~~

身勢語
——非語言交際

江西教育學院附屬學校 羅炫芳

【內容摘要】 本文從文化角度對身勢語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的含義作了介紹,探討了東西方人在空間距離、目光注視、身體接觸、姿態動作與面部表情等方面的文化差異,論述了解文化含義在非語言交際中的重要性。

【關鍵詞】 非語言交際 身勢語 文化

語言作為社會交際工具,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同的民族的語言棱鏡折射出不同的文化環境、生活方式、思想觀點、宗教禮儀、價值觀念和思維習慣等。每種語言(包括身勢語和副語言)都負有「文化使命」,粘接著一層文化色彩。語言交際是人類進行交往的主要手段,但與此密切相連的非語言交際卻常常有著使前者相形見絀的交際功能。身勢語是表達一個人內心世界的無聲而真實的語言,在非語言手段中最為引人注目。

身體語言在人際溝通中有著口頭語言無法替代的作用。心理學研究發現:在兩個人之間的面對面的溝通過程中,50%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過無聲的身體語言來實現的。身勢語是國際性的,不同國家的人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藉助身勢語能夠進行交際。曾有人研究發現,人們每天平均講話只佔與人交往的時間的 10%,與人交往的其時間都是在有意無意地進行著身體語言的溝通。有些時候,身體語言就足以表達所有的信息,語言反倒是多餘的,只要人們彼此在對方的感覺范圍內,應存在身體語言途徑的溝通,所謂的身勢語,就是指那些包括空間距離、目光注視、身體接觸、姿態動作、面部表情等在內的非語言的身體信號。由於不同民族文化已經根深蒂固,不容易接受與自己的習慣相反的信號,所以我們不能忽視文化約束力對身勢語的影響以及和環境差異所賦予身勢語的不同含義。

一、空間距離

當人們進行交際的時候,交際雙方在空間所處位置的距離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告訴我們交際雙方的關系、心裡狀態,而且也反映出民族和文化特點。心理學家發現,任何一個人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能夠把握的自我空間,這個空間的大小會因不同的文化背景、環境、行業、不同個性等而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談話時,對雙方保持多大距離有不同的看法。根據霍爾博士(美國人類學家)研究,有四種距離表示不同情況:

(1) 親密接觸 (intimate distance 0-45 cm) 交談雙方關系密切,身體的距離從直接接觸到相距約 45 厘米之間,這種距離適於雙方關系最為密切的場合,比如說夫妻及情人之間。

(2) 私人距離 (personal distance 45-120) 朋友、熟人或親戚之間往來一般以這個距離為宜。

(3) 禮貌距離 (social distance 120-360) 用於處理非個人事物的場合中,如進行一般社交活動,或在辦公,辦理事情時。

(4) 一般距離 (public distance 360-750) 適用於非正式的聚會,如在公共場所聽演出等。

從這四種分法可以看出,人類在不同的活動范圍中因關系的親密程度而有著或保持不同的距離。不同民族與文化構成人們之間不同的空間區域,多數講英語的人在交談時不喜歡離的太近,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西班牙人和阿拉伯人交談是會湊的很近,而對俄羅斯人來說義大利人交談是過於靠近,拉美人交談時幾乎貼身。更有趣的是英國人與義大利人交談時,義大利人不停的「進攻」,英國人不斷的「撤退」。實際上他們交談時都只不過是要佔據對自己適當的,習慣的實際距離。西方文化注重個個隱私,東方人「私」的概念薄弱。在電梯,巴士或火車上,素不相識人的擁擠在一起,東方人可以容忍身體與身體接觸的那種擠,西方人無法容忍,在對個人空間的要求方面,中國人、日本人以至大多數亞洲人要比西方人小的多。這是因為不同的文化習俗的緣故,西方人看中寬松的氛圍,崇尚個人自由和個人權利,而東方人的傳統文化根深蒂固。

空間的觀念是立體的,不僅包括領域的大小距離,包含領域的高度。「拉開距離」具有保持身份的威嚴的功能,而保持空間領域的高度又是支配權利的一種方式。法庭、教堂、禮堂、會議廳的布置都十分注重利用空間距離來發揮這一功能,以表現優越感與從屬關系。在中國,長輩和領導面朝南坐,在西方則坐在橢圓桌子頭的位置,等等,不一而足,這些都說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對空間的運用和安排都有著各自的固定模式,從而構成無數文化差異,讓空間的使用具有了更為豐富的文化功能。

二、目光注視

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與交往對象保持目光接觸是十分必要的。近代西班牙哲學奧塔加在《人與眾人》一書中說:「每一次注釋都說出了注視者的心路歷程。」中國古代成語有「畫龍點睛」之說,人類男女之間有眉目傳情之舉。從莎士比亞的「彷彿他眼睛裡鎖藏著整個靈魂」,到音樂搖滾的「不要說,你的眼睛已經告訴了我」,都說明目光注視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功能。「眼睛是透露人的內心世界的最有效的途徑,人的一切情緒、情感、和態度的變化,都可從眼睛裡顯示出來。

幾乎所有的人與人之間的活動能夠和感情交流都依靠過眼光,某些文化所特有傳播實踐也體現在目光接觸的運用之中。兩個阿拉伯人在一起交流時會用非常熱情的目光凝視對方,因為他們認為雙目是個人存在的鑰匙。如果從美國文化角度來看,這種目光是不適用於兩個男人之間的,這種長時間凝視常常是同性戀的亞文化群使用的非語言代碼的一部分。有教養的英國男子認為直接凝視且與之交往的人的眼睛是一種紳士風度,而瑞典人在交談中用目光相互打量的次數多於英國人。法國人則特別欣賞一種鑒賞似的注視,這種眼光看人是就傳達了一種非語言信號:雖然我不認識你,但我從內心底欣賞你的美,所以法國男子在公共場合對婦女士的凝視是人們公認的一種文化准則。同本人與人交談是的目光一般落在對方的頸部,而對方的臉部和雙眼要在自己眼簾的外緣,他們認為眼對眼是一種失禮的行為。中國人則對緊盯著自己看的目光感到不自在,甚至惶惑不安,原因是「羞恥感"文化的影響,「非禮勿視」。而在西方這個世界文化的大熔爐里,人人都鍛煉得眼界開闊喜歡大大方方地表白自己,敢於毫不遮掩地宣洩情感,她們往往會因為異性受到自己的吸引力而感到受龐,但不若驚。目光的禮節、各種凝視行為及目光在交際中的功能放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不同的民族文化心理,其含義復雜,規定繁多,需要我們認真觀察,仔細比較,從而促進各民族間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三、身體接觸

正像語言和姿勢可以傳遞人們的情感信息一樣,身體與他人的接觸在交際中也無時無刻不在傳遞信息。嬰兒在母親懷里被搖著拍著,等到愛撫後不僅能保持心理平靜,還能刺激協調運動器官——小腦,促使其發育,國外學者稱之為接觸教育(touch ecation)。人類學家把文化大致分為兩大類:接觸文化(touch culture)與非接觸文化(nontouch culture),阿拉伯人,南歐和西歐人、猶太人及拉丁語系的人屬於第一類,美國人、北歐人及東方人屬於第二類。從孩提時代到成人期,不同的文化交給我們不同的接觸方式,哪些部位該接觸,哪些不該接觸。這里著重談談被當作一種社會習慣來進行的利益方面的身體接觸中的不同文化內涵。

(一)握手

據某些專家的考證,握手是石器時代穴居人留下的一種遺俗。陌生人相遇,如彼此並無惡意,就放下手中狩獵用的棍棒或石塊,讓對方摸摸掌心。在人類進化過程中,這些手勢逐步演變成兩手相握的形勢。手掌的張開表示向對方敞開自己的勢力范圍,而手掌的接觸則表示合二為一。今天,在許多國家,握手已經成為一種常用的表示親熱和友好的禮節。但各國握手的習慣不大一樣。法國人做客走進房間或別離時都要與主人握手:而德國人只在進門時握一次手;有些非洲人在握手之後會將手指弄出青措的響聲,以表示自由;在美國,男人之間的握手是很用力的,這可能源於印第安人的角力競賽。中國人一邊講「你好」一邊握手,對此沒有什麼忌諱;俄羅斯人則不允許兩人隔著一道門或跨著門檻握手,以為這樣做是不吉利的。在西方,參加競選的政客會用右手,握住對方的右手,再用左手搭在互相握住的手背上,試圖讓接受者感到他的熱情真摯與誠實可靠,故被稱為「政治家的握手」。

有一位駐外人員敘述了這么一段經歷:在巴基斯坦時,有一次請學生到使館看中文電影。一位剛結婚的學生把妻子也帶來了。老師見到後,主動與學生妻子握手,並且握的很緊,以示熱烈歡迎。第二天上課時,學生滿臉怒氣,拒絕回答該老師的提問。課後,另一個學生告訴老師說,這位學生認為老師方動逼他妻子握手,太失禮。原來按照巴基斯坦禮俗,男子對陌生女子不能主動握手,老師說出了自己的本意是表示客氣與友好後,才算消除了誤會。要見握手的概念常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在人類交際活動中,眼睛的信息傳遞是微妙的,而握手發出的信號卻是直截了當的。如果握肩膀和握胳膊時,實際上是進入了接受者的密切區域,只有在感情極為密切與融洽的人之間才受歡迎。在異性之間,如果女方不主動伸出手來,男性是不能去握她的手的。如果伸左手與人相握,則是無禮的表現。握手的文化是如此豐富多彩,我們必須深入研究,嚴加區分,以避免文化沖撞和誤會。

(二)擁抱與親吻

不同的文化背景產生不同的禮貌和禮儀,其含義是約定俗成的。在西方許多發達國家,兩個女生見面時擁抱在一起是常見現象,夫妻久別重逢時擁抱親吻也非常自然;但阿拉伯人、俄國人、法國人、東歐人、地中海沿岸和有些拉丁美洲國家的人,兩個男人之間也會擁抱及親吻雙額。阿拉伯人甚至不停地嗅著對方身上散發出的氣息,對他們來說,好的氣味能令人精神為之一爽。緬甸人、蒙西人和分布在挪威、瑞典、芬蘭等國的拉普人會嗅著彼此的面頰表示問候。而在東亞及英語國家,男人之間一般只是握手錶示歡迎,很少擁抱或親吻對方。在許多歐美人看來,政治家的親吻是「虛假」的代名詞。

擁抱親吻的這些差異充分反映不同文化的特色和濃厚的社會文化意義,也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深層的差異在身勢語這個表層上的具體表現。

(三)其他接觸

如前所述,有的民族崇尚接觸文化,而有的民族則信奉非接觸文化,不同的文化確定了它自己關於接觸的定義。出於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佛教徒認為活佛給他們施行的摸頂禮是崇高而神聖的;而在泰國,頭部可是千萬不能摸的,觸及頭部堅持就是一種罪過;此外,泰國僧侶在上行走時特別忌諱被女性觸及,認為這樣就會使他的苦苦修煉前功盡棄。中國人喜愛一個小孩地會親切地撫摸她的頭部或摟摟抱抱,而對美國的孩子這樣做就會引起孩子媽媽的反感,盡管她知道這種動作並無惡意,但在他的文化中,這樣做被人認為是無禮的表現。在穆斯林國家,人們把關於觸摸的知識看作其文化整體的一部分,他們用右手進食或做愉快的事,用左手去觸摸別人則是一種社交的侮辱,因為左手是大小便時用的。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面子」重於一切。臉對女性來說無異於命根子。如果觸摸一個中國姑娘的臉,那可是犯了大忌。可見觸摸在身體不同部位的運用也要因地域及文化之不同而異。如果不加區別的統統採取親密性接觸,或是統統推行非接觸文化,這個世界就會亂成一團了。

四、姿態動作

有專家提出,人能發出多達50萬人不同的身體信號,只用「千姿百態」作比喻已顯得蒼白無力,任何想將它們分門別類的企圖也只能令人失望。所以我們只能從傳遞交際信息的常見姿勢中詮釋一些行為代碼與文化含義。

手勢在各國有不同的表達意義,不同的文化背景賦予了手勢不同的交際功能。中國人豎起拇指表示「好」,伸出小指表示「差」或「壞」,這反映了一種「尊卑有等」。「長幼有序」的文化心態;美國人將拇指朝上表示要求搭便車,將拇指朝下則表示「壞」;而日本人伸出小指卻表示「情人」,在美國,人們用揮手來表示再見;而在南美,人們見到這種動作時不但不會離去,反而會向你跑過來。在美國,用拇指和食指捏成一個圈,其餘三個指頭分開向上伸直,則表示「OK」一詞;在日本,這種手勢則表示錢;在阿拉伯人中,這種動作常常伴以咬緊牙關,一起表示深惡痛絕。用手指在太陽穴旁邊轉圈,中國人表示動腦筋,美國人和巴西人則表示發瘋。俄國人把手指放在喉嚨上表示吃飽了;日本人用此動作表示被「炒了魷魚"。美國人、日本人抿著嘴吃東西才算得體,而印第安人卻以張口大嚼為禮貌。假如一位美國人無意中把筷子直直的插進飯碗內,再把飯送給中國人吃時,中國人心裡就可能會大為不快。因為按照中國的風俗,供死人時才把筷子插進飯碗里。美國人用手指著太陽穴表示手槍自殺,反映的是美國私人擁有槍支不足為奇的社會文化背景。日本人用手戳向肚子表示剖腹自殺,反映了日本傳統文化中的武道精神。在新幾內亞,將手架在脖子上表示自殺;在中國,這種手勢表示被人砍頭,是古代刑法取去「首級」的遺風。

姿態動作的幅度和速度以及姿勢和坐立習慣地反映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心態。猶太人的手部動作遠比一般德國人的手部動作來的自由,所以二戰時期生活在德國境內的猶太人要盡量控制自己的手部動作,以免暴露身份。白色人中的年輕人步履輕捷,而年輕的黑人則步伐較慢,這與他們的社會環境不無關系。在東方人眼裡,美國女子大膽而潑辣,因為他們的步子比東方女子大,腰板挺的更直。在西方人眼裡,日本女子的蓮蓮碎步反映出他們的柔順和屈從心理。英國人將兩臂交叉放在胸前表示旁觀或不準介入,恰似中國的「袖手旁觀」;美國人著重隨意與滯棲的個性,常常大大咧咧的坐下來或者站著時一副松鬆散散的樣子,所以當某美籍外教上課時坐在課桌上,中國學生的驚訝程度就可想而知了。但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生活方式比較規范,人們十分注重禮儀,懶散的樣子常被認為是粗俗和無禮的標記。不同文化在姿態動作上的這些時兒明顯,時而微妙的差別常常容易導致交往失當,甚至會使交際完全中斷。了解這些差異並採取必要的補償手段,對於人們在跨文化交際中互相理解,避免誤會,對於填平文化溝壑,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五、面部表情

人類的感情或慾望,在無意中形成身體行為的變化而表現出來,而利用面部做出的變化更是難計其數。相對目光而言,表情是更容易辨別對方心情、態度的線索。一切沒有經過掩飾的肯定與否定、積極與消極、接納與拒絕等表情的事情發生,面部表情對於交際的重要性是從所公認的,但表情中的多種文化內涵卻難以估量。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從納粹黨徒投向猶太人身上那惡毒而陰毒的表情里,人們可以知道猶太人當時的悲慘命運;從過去的南非白人鄙視黑人的視線中,我們可以了解到南非黑人當時的社會地位,感情的表達是在文化背景中習得的,它們的表現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漢民族在貴客來到時,笑臉相迎才合情理,而美國的印地安部族卻開懷大哭來迎接客人的到來。在某些文化中,咂嘴唇是認可的表示;在中國文化中,表示有滋有味;在英國文化中,表示沒有滋味;在許多地中海國家,則是過分誇大痛苦和悲哀的標志。

微笑,是最有益於人際交往的面部表情。白居易的名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寫出了最微妙的表情效果。正如亞當斯所說的,「當你微笑的時候,別人會更喜歡你」。笑臉不只是快樂和友好的表示,也能傳遞道歉與諒解的信息。在公共汽車上因急剎車而踩了別人的腳,微笑就等於說「對不起」。與陌生人相遇或相撞理,露出微笑是為了向對方表示自己沒有敵意。服務行業的人臉上常帶著微笑則是歡迎和友善的表示。東方人比較含蓄,感情不容易外露,不象西方人、尤其是拉丁語系人身上那樣,可以看到七情六慾的展現。中國人習慣用面部來遮掩感情,而不是顯露感情。中國俗語「看臉色辦事」和「給人臉色難看」更將面部表情運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察言觀色」與「to read ones』face」便成了跨文化交際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東西方身勢語的種種差異源於文化的差異源於有著千變萬化的文化的民族性。而文化不但具有民族性,還具有時代性和世界性。在實際交際中,人們必然會發現,不但不同國家和民族的人非語言交際行為不同,即使同一國家和民族的人非語言交際行為也不是完全一樣的,甚至在同一地區不同職業、不同年齡層次和不同文化水平的人之間也是千差萬別。

在跨文化交際中,要清楚地認識非語言交際與文化之間的關系。文化和絕大多數非語言交際行都是代代相傳和後天習得的,都是長期歷史和文化積淀而成的某一社會共同的習慣。二者之間的關系,薩莫瓦 (Samova) 認為,文化與非語言交際密不可分,許多非語言行為都是文化習得的結果;人們的非語言行為的形成和效果往往都由一定的文化環境所決定。因此了解非語言交際與文化之間的關系至關重要。文化不同,交際規則也不盡相同,不同文化的人之間交往時難免產生文化誤解和沖突。因此,跨文化交際成敗關鍵在於正確對待文化差異堅持不懈地排除文化優越感、文化模式化和文化差異的干擾,正確對人,正確對己,相互尊重,平等往來,不斷提高跨文化意識。只有這樣,才能成功地進行跨文化的交際。

參考文獻: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9;

鄧炎昌、劉潤清:《語言與文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89;

王福祥、吳汗櫻:《文化與語言》,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胡文仲、畢繼萬:《跨文化非語言交際》,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胡文仲、杜學增 :《中英文化習俗比較》,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

孟小雲譯:《體態與交際》,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88;

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8;

畢繼萬譯:《中國和英語國家非語言交際的對比》,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參考資料:http://www.followtalk.com/information/2005112395730.htm
參考資料:無

❷ 初次和美國人交往應注意什麼

社交習俗:美國人社交習俗總的特點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概括:
美國賓客善交道,平易近人含微笑;
熱情好客有傳統,待人接物講禮貌;
性格浪漫喜新奇,開朗大方不單調;
自由隨便無拘束,彼比從不互客套;
坦率誠摯愛直言,不願與人搞彎繞。

在生活細節上有如下特點:
美國人性格浪漫、為人誠摯。他們在與互不相識的人交際時,貫於實事求是、坦率直言。即使是自我介紹時,他們也喜歡對自己的情況據實說出,愈真實愈好。對那些謙虛、客套的表白是看不習慣的。過份的客套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無能的表現;過頭的謙虛可能會被他們誤認為你心懷鬼胎。倉促產在公共場所就座時,一般都讓長者和婦女坐在右邊;走路要讓長者和婦女走在右邊。他們以好客著稱,為了表示友好,使客人感到隨便,不拘束,他們一般樂於在自己家裡宴請客人,而不習慣在餐館請客。他們很健談,喜歡邊談邊用手勢手劃;彼此間樂於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以50公分左右間距為好。他們行動喜歡自由自在,不受約束。慣於晚睡晚起,有拖拖拉拉的習慣。請美國人用餐,他們一般是不提前到達的,而是准時或遲到5至15分鍾。
美國人昵愛白色,認為白色是純潔的象徵;偏愛黃色,認為是和諧的象徵;喜歡藍色和紅色,認為是吉祥如意的象徵。他們喜歡白貓,認為白貓可以給人帶來運氣。
美國人欣賞白頭鷹。認為它威武強悍,人們把它敬為國鳥,並以它作為國徽的圖案。其解釋為:頂冠象徵美國是一個主權國家;分握橄欖枝與箭的兩爪象徵和平與武力;嘴叨黃帶,上書「合眾為一」表示美利堅合眾國由多州組成。他們比較怕熱,夏天樂於在空調的房間內就餐。喜歡簡明而又富有生機的圖案,如:梅、蘭、牡丹等。
美國人與客人見面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他們習慣手要握得緊,眼要正視對方,微弓身。認為這樣才算是禮貌的舉止。一般同女人握手美國人都喜歡斯文。

社交禮儀:美國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握手時,還有這樣一些習慣和規矩:如果兩人是異性,要待女性先伸出手後,男性再伸手相握;如果是同性,通常應年長人先伸手給年輕人,地位高的伸手給地位低的,主人伸手給客人。他們另外一種禮節是親吻禮。這是在彼此關系很熟的情況下施的一種禮節。
美國人和拉丁族人不一樣,他們的性格更為內斂,尤其是陌生人之間,一見面的話題其實很少,只有順利渡過開場白這一關,才會有更多的話題。但是很多外國人不了解美國人交往的特點,要不就是覺得美國人智商有問題,要不就是被美國人誤認為粗魯無禮,結果無法進行更深入的交流。但要怎麼做才合適呢?

初次見面,當然是要握手寒暄。這個寒暄,在英語里就叫small talk。寒暄的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僵局(Break the ice),讓雙方增進了解,尋找共同話題。但是和其他地方的人一樣,美國人也有友好的,不友好的,有樂意和你多聊聊的,有正煩著,不想多談的。因此,學會從對方的回答中看出他/她的友好程度,才能知進知退,百戰不殆。
和美國人作生意,要注意美國的商務禮俗和美國社會的一些習俗。美國人不象英國人那樣總要衣冠楚楚,而是不大講究穿戴。他們穿衣以寬大舒適為原則,自己愛穿什麼就穿什麼。別人是不會議論或譏笑的。春秋季,美國人一般下身著長褲,上身在襯衣外面再穿一件毛衣或夾克,寬松舒適,無拘無束。夏天裡穿短褲和著短裙者大有人在。在旅遊或海濱城市,男的穿游泳褲,女的著三點式游泳衣,再披上一塊浴巾,就可以逛大街或下飯館了。但正式場合,美國人就比較講究禮節了。

接見時,要講究服飾,注意整潔,穿著西裝較好,特別是鞋要擦亮,手指甲要清潔。美國商人較少握手,即使是初次見面,也不一定非先握手不可,時常是點頭微笑致意,禮貌地打招呼就行了。男士握女士的手要斯文,不可用力。如果女士無握手之意,男士不要主動伸手,除非女士主動。握手時不能用雙手。上下級之間,上級先伸手握手。長幼之間,長者先伸手握手。主賓之間,主人先伸手。男性之間,最忌互相攀肩搭臂。美國人談話時不喜歡雙方離得太近,慣於兩人的身體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應保持120~150厘米之間,最少也不得小於50厘米。
寒假生活哈……呵呵,隨便寫兩條好了

❸ 誰能講講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差異

1、從服飾上的差異

英國人非常講究衣著,講究紳士風度,西裝革履,皮鞋鋥亮。美國人則比較隨便,想穿什麼就是什麼,以自己舒適為主,不會去介意別人的評價,別人也不會去評價。

2、性格特點

美國人的性格概括成:熱情、開朗、冒險、創新、奔放活剝、直白的幽默。

相對應英國人的性格特點是:冷漠、含蓄、內斂 、保守、理性嚴謹、紳士的幽默。

3、膚色上的差異

在膚色上,英國人普遍都比美國人白,英國人頭發大多為黃色和金黃,英國人如果沒有過度肥胖,都是長臉尖下巴,小眼睛,白皮膚。

4、飲食上的差異

英國人早餐基本上都是牛肉或者其他葷食,會配咖啡或者牛奶,英國的飲食,也處處散發著英國上流社會應有的高貴氣質,從選材到烹飪,再到餐桌上的一言一行,英國人無不將細致發揮到了極致。

美國人早餐隨處可見的是漢堡或者其他肯德基食物配牛奶或者可樂,美國式飲食不講究精細,追求快捷方便,也不奢華,比較大眾化。

5、表達上的差異

美國人在對話當中也很容易把自己的立場和目標說的很清楚。他想要的東西一想到就會直截了當直接說出來,美國人一旦覺得沒必要再跟你溝通,也都會明確表示。

可是英國人比較含蓄,對自己的想法更保守一些,很不喜歡自己的心裡核心目標被其他人知道,更別說剛認識的陌生人,英國人更喜歡長期慢慢建立關系,也更喜歡莫名其妙地討好別人。

❹ 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的區別

區別如下:

1、母音與輔音區別:在英式英語發音中,字母 r 需要在母音後面才發音;在美式英語發音中,r 不管是在母音前還是母音後都要發音,只是跟漢語的兒化音比較類似。英式英語中,長音很明確,美式英語中,基本上沒有長音一說。短母音也可以讀成長母音。

2、發音語調區別:美式英語的語調相對較為平穩,調域變化較小,聽起來柔順舒服一點,而英式英語的語調抑揚頓挫,鏗鏘有力,調域之間變化較大,更有氣勢一點。

3、拼寫差異區別:英式英語中有一些單詞名詞形式中的c在動詞形式中要變成s,但是美式英語中不存在這樣的情況,全部都用c。

如practice/practise在英式英語中前者為名詞,後者為動詞,而美式英語中不論動詞名詞都是practice。再比如英式英語中的license和license,在美式英語中都為license。

4、用詞區別:在詞彙的使用上,最能夠表現出來英式和美式英語的差異。相比英國英語而言,美式英語更加具有包容性和多樣性,對各種文化的吸收借鑒也順帶融合了各種文化的語言特色;而英國的詞彙使用更加復古和傳統。

5、語法區別:英國英語和美式英語在語法上也有細微的差別。比如某些情況下,英國英語用現在完成時,而美國英語用過去式表達,這些時態用法的區別還表現在動詞分詞時態的拼寫上面。另外還有一些情態動詞和定冠詞使用上的區別。

除了上面的差異,美式英語和英式英語還有一些口頭上的約定俗成的表達方式的不同。比如在表達日期的時候,英國英語的習慣是「日、 月、 年」的排列,而美人習慣國用 「月、 日、 年」 的排列。美語還經常省略一些詞彙, 比如「Where ( are you) going?」這種日常的表達方式。

語言其實就是一個約定俗成的習慣,英美兩國在語言上有細小的區別是正常的,畢竟兩國的文化、地理、歷史背景各不相同。

❺ 到底是去美國好還是英國好!!!

一般要根據自己的實情況來決定的,從經濟方面看,美國是在各方面都是強大的。
1、英國:學制短、學習任務緊。費用方面由於英鎊貶值整體留學費用下降1/3。語言方面英國對雅思的認可度比較高。大學獎學金較少,主要是政府獎學金。社會氛圍很好,人民素質普遍較高。比較適合生活和學習,至於打工有一定的難度,畢竟課程太緊了。
2、美國:學制長、申請本科比較容易(沒有預科)。對托福的認可度較高。總體留學費用比較高,而且入學獎學金比較難申請。申請程序比較復雜,需要提前一年時間准備。留學期間,半工半讀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課程也是很緊張。至於美國的生活氛圍就不用說了,比較自由思想開放,所以對學生的自製力要求比較高。

❻ 英國人的性格

英國人給世界的印象似乎總是溫文爾雅、彬彬有禮的紳士形象,然而在和英國人加深接觸後,你會發現他們其實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群。例如:英國人以保守著稱於世,但英國未成年少女懷孕率竟然是世界最高的;英國人白天沉默內斂,可每當入夜,各地的英式酒吧間間爆滿,充斥著歡聲笑語……不和英國人交往一段時間,是很難發現他們掩藏在紳士外表下的真正性格特點的。另一方面,"英國人的民族性格"這一提法,本身也有以偏概全的問題。眾所周知,英國並不是一個單一民族國家。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北愛爾蘭人各有自己的傳統和民族文化認同。從這個層面上講,似乎根本就不存在同一的"英國性格";或者說,所謂的"英國性格",其實主要指的就是"英格蘭性格"。不過,在整個英國范圍內,不同民族的人群也表現出相當多的相似性,因此筆者採取簡單化的做法,以英格蘭的情況為主,結合蘇格蘭和威爾士,將英國人的性格總結為五點。這五點比較充分地概括了英國人性格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希望對廣大計劃赴英國深造的留學生有所幫助。

特點一:友善
許多外國人抱怨英國人冷漠無情,難以接近。顯然,英國人不如美國人隨和率真、不如法國人溫情浪漫、不如義大利人熱情奔放、也不如中國人體貼入微。英國人性格中的保守內斂,是和英國的島國地理特點密不可分的。

但是,絕不能因此就認為英國人不友善。一方面,英國人注重隱私和個人空間。有一句英國諺語這樣說:"An Englishman's house is his castle"。英國人從不去打探別人的私事,不侵犯其他人的空間,不將自己的觀念和價值強加在別人身上。整個英國社會的構成基礎,就是對個人的體諒和尊重。英國人並不隨隨便便亂交朋友,但一旦和他們成為朋友,就會得到他們的真心相待和忠誠友誼。另一方面,英國人對他們不認識的人也都表現得彬彬有禮,親切友好。在生活節奏不太快的中小城鎮里,走在外面,迎面過來的路人總會和你打招呼;在公車上和店鋪里,不認識的人也會和你聊上幾句。當然,談話照例是從談論天氣開始的。筆者在英國留學期間,經常乘坐長途汽車到各地觀光。每當長途客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只要對面有長途客車開過,不論年齡大小,每位司機都無一例外地伸出手來做手勢和對方打招呼。雖然僅僅是幾秒鍾時間,卻讓人倍感溫馨。在英國,向公車上的人問路而得到全車人的指點,這樣的經歷是很多的。

英國人的友善還表現在他們熱衷慈善事業的愛心上。英國各地大大小小的慈善商店通過售賣捐贈物品來為各種慈善工作籌款。每間商店都會源源不斷受到各種物品。僅以牛津英國救濟委員會(Oxfam)為例,這一英國最大的慈善機構2002年總共從金錢和實物捐贈中獲得2200萬英鎊善款,並有 23760名志願者無私奉獻時間,參與工作。

對於中國留學生來說,初到英國時因為對環境不熟悉、語言表達不自如,很難和英國人交上朋友。實際上,英國人對中國人普遍懷有善意,但覺得東方人很神秘、不願和西方人交往。因此,中國留學生首先要打破自身顧慮,主動大膽地去贏得英國人的友好,消除雙方的隔閡。按筆者的經驗,中國學生憑他們的誠摯,是一定可以交到英國朋友的。

特點二:文明
英國是歐洲公認的"君子國",社會文明有序,井井有條。英國有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現代公共管理體系,在幾個世紀優良風尚的積淀下,英國人不論男女老幼,都表現出溫文爾雅的紳士風度。

英國人的秩序舉世公認。在公車站、商店、銀行,只要有排隊,一定是整整齊齊的一條線,前後兩個人拉開一點距離,緩緩向前移動,絕不擁擠和混亂。更可貴的是,無論隊列多麼長,時間多麼久,所有人仍然安安靜靜,毫無怨言,這在中國是不可想像的。在英國,人們自我解嘲地打趣說,只要在街上看到兩個人一前一後站在一起,就肯定有人會跟著排上去。

在英國,路上行人互相讓路司空見慣,"Thank you"和"Sorry"更是掛在嘴邊的用語;一旦有身體或行李的接觸,被撞的人往往還搶在對方之前道歉;進出建築時,走在前面的人永遠會扶住門,等待後面的人經過;有交通燈的路口,無論有沒有車,人們都等綠燈才過馬路;在沒有交通燈的路口,永遠是小車司機微笑著揮手讓行人先過;上公共汽車時,在門口買完票後,你盡可以向司機問路,時間再長,全車人也會靜靜地等待;再擁擠的汽車、商店,也聽不到嘈雜,每個人都壓低聲音和別人說話……這樣的社會,你也許可以說它沉悶,說它效率低下,然而生活在這樣的社會中,人的尊嚴和生活水準會得到最大的體現。

英國還是個講求誠信的社會。人與人之間極少有坑蒙拐騙的事。商店售出的商品,只要顧客不喜歡,隨時可以不問任何理由地退回。一些家庭經營的有兩層樓的書店或雜貨店,往往只有一個人在店堂里,而地下一層沒有任何看護措施,就算是顧客拿些東西,店主也根本不會知道。英國的火車車廂兩頭和雙層巴士的門口都設有擺放大件行李的架子,筆者留意到每次人們把東西一放,就到自己的位置上或是到雙層巴士的上層去坐,根本不擔心停站時行李會被別人拿走。久而久之,筆者自己出門坐車,也放心地扔下行李不管了。

特點三:幽默
英國人給世人的感覺經常是不苟言笑,表情僵硬的。其實,英國人個個都是頂尖的幽默大師。英國人的幽默和美國人不同,他們從來不以誇張的表情和粗俗的語言來賺取別人的笑,他們的幽默,是一種語言的藝術,乍聽上去似乎平淡無奇,但在有點英國文化背景的人聽起來卻忍俊不禁,回味無窮。

英國人是語言高手,反應之迅速、言辭之俏皮令大部分民族自愧不如。一個經典的例子是關於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學生的。這兩所大學一向有點互相比拼,學生也就經常借機"攻擊"一下對方,長自己志氣。有一次兩個學校的一些學生一起參加一個活動,在洗手間,劍橋學生發現牛津學生小便後沒有洗手,於是按捺興奮,不動聲色地說:"難道牛津大學的教授沒有教您方便後要洗手嗎?"牛津學生本已處於絕對劣勢,但是他毫不慌亂,平靜地反擊道:"難道劍橋大學的教授沒有教您方便的時候不要弄臟自己的手嗎?"一來一往,還是打成平手。

英國人的幽默感最常用在自我解嘲上,他們習慣將一件本來很壞的事情用反語說成好事,充分顯示他們的樂觀主義精神。英國人經常用的兩句話是"It could be worse"和"I've seen worse",輕描淡寫,何必和生活計較太多?今年夏天,筆者重訪英國,適逢英國有天氣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氣溫達到39℃。當我向英國朋友抱怨天氣太熱時,他卻說:"恭喜你,以後你可以和你孫子說,爺爺見證了英國有史以來最熱的那一天。"說完後又補充一句,"這無論如何總比下雨好"。(英國人最喜歡拿下雨來開玩笑)

當然,真理往前一小步就是謬誤。英國人的幽默,有時也顯得刻薄。例如,有一次筆者和英國朋友在火車上,正好車廂里有一群美國遊客在大聲說話。車廂里的英國人不免微微皺起眉頭。朋友聳聳肩說:"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是美國人。"

特點四:自大
不可否認,英國人禮貌的表面下,有著一顆自大的心。雖然他們自己不一定承認自己的自大,但據筆者的觀察,英國人普遍有一種深層次的優越感。不過,用英國人自己的話來說,也不能怪他們,他們是英國人。

英國曾經有過稱霸世界的輝煌歷史,這種君臨天下的感覺已經成為他們性格中不可磨滅的一部分。50年代的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曾經這樣評價英國的尷尬局面:"英國失掉了一個帝國,卻沒有找到一個角色"。而這種政治和國際地位上的今不如昔,卻在英國人的言談舉止中找到平衡。比如,很多英國人喜歡和筆者談論香港,他們先問筆者是香港人還是中國人(他們似乎總是把香港和中國單列開來)。當筆者告訴他們自己來自中國大陸時,他們就會問香港現在的情形。言語間的那種關切口吻,總是會透露出一些淡淡的遺憾和不甘。就好像"自己家"的一間屋子現在別人住進去,問別人"那屋子還好吧?"的感覺。

英國人大多數對中國缺乏基本的了解,這也是為什麼他們總是把中國內地留學生當成日本人、韓國人、新加坡人、香港人。令筆者不滿的是,英國普通民眾對於發生在世界另一半的事情完全是漠然的。電視新聞和報紙甚至連報道本地一個老人的狗走失了,也不報道世界各國的大事;即使有報道,也都是和英國利益相關的美國、歐洲各國或是英國前殖民地。這也體現出英國人不屑去理會其它"低等"國家的自大心態。

更可氣的是,英語是國際語言,全世界的學生都在學習英語,這無疑更加增添英國人的優越感和惰性(其實英語的通行大部分是美國的功勞)。不少英國人甚至在心裡還是覺得世界都是大英帝國的領地。就這方面有一個經典的例子。一位英國貴婦在一艘地中海上的西班牙豪華游輪上抱怨為什麼身邊的人不講英語。有人向她指出,這是一艘西班牙船,她是個外國人。貴婦頓時勃然大怒,厲聲說道:"告訴他們,我可不是什麼外國人,我是英國人!"

特點五:刻板
英國人尊重法制、遵守秩序、有條不紊,這本是一件好事,不過如果走極端的話就難免顯得不夠靈活。英國人的象徵動物是"約翰牛(John Bull)",因為約翰是最常見的英國人名,而牛的特徵就是固執笨拙。英國人食古不化,保守刻板體現在許多方面。比如不久前英國的全民公決否決了政府加入歐元區的提議,就說明英國人的戀舊和不願變革。在歷史上,從國家體制到王室地位,英國的革新都是慢於其它歐洲國家的。而維系整個英國社會的,恰恰是深厚的傳統和刻板的風格。

今年夏天,筆者在牛津大學工作和研修時,和一些代表一起參觀牛津大學出版社。當時,大家從牛津大學基督堂學院出發,其實走路去只要15分鍾。但是由於上午下雨,組織者怕下午還有雨,為穩妥起見,就找計程車公司訂了兩輛計程車接大家去。為了使兩輛計程車有時間來回接人,組織者特意將代表們分成兩批,前後共半個小時出發。然而,第一批人出發後,因為路上交通問題,車遲遲回不到基督堂學院。第二批人就和組織者一起在大門口左等右等。這事情如果給中國人辦,是很容易解決的:要麼打電話馬上再叫兩部計程車來;要麼大家就走過去,本來雨也停了。結果刻板的英國組織者完全不會轉圜,一邊不斷道歉,一邊安排大家一直等下去,最後遲到了近半個小時。 和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一樣,英國人的性格有優點也有缺點。不過,筆者認為英國人仍然不失為一個優秀而可愛的民族。
參考資料:http://tieba..com/f?kz=134591083

閱讀全文

與美國人為什麼比英國人愛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越南爸爸媽媽怎麼讀 瀏覽:434
在義大利得了皮膚病怎麼辦 瀏覽:629
印度馬邦到底有多少人 瀏覽:647
伊朗是什麼亞地區 瀏覽:34
義大利貿易公司怎麼樣 瀏覽:552
為什麼伊朗和沙特是世仇 瀏覽:905
中國哪個整形醫院好 瀏覽:350
伊朗主要人口是什麼民族 瀏覽:52
義大利picf什麼意思 瀏覽:893
印度防疫神器在哪裡 瀏覽:900
義大利松木有什麼不一樣 瀏覽:676
中國口罩哪個地區的多 瀏覽:548
印度認為的爭議地區有哪些 瀏覽:594
伊朗大型城市有多少 瀏覽:986
英國疫情反彈輕症多少 瀏覽:338
越南印度尼西亞的英語怎麼說 瀏覽:746
中老鐵路越南為什麼反對 瀏覽:311
哪裡回收印尼紅土鎳礦 瀏覽:959
印度醫院怎麼治療腦血栓 瀏覽:79
越南正月哪裡有廟會 瀏覽: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