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奶茶有哪些品牌
奶茶的品牌有快樂檸檬、coco都可奶茶、一點點奶茶、喜茶、茶顏悅色。
1、快樂檸檬
快樂檸檬是上海快樂檸檬餐飲管理有限公司在2006年成立的咖啡茶藝品牌,總部設立在上海。快樂檸檬在2006年01月採用特許經營模式進行運作。
2、coco都可奶茶
COCO都可茶飲是寶島台灣億可國際飲食股份有限公司的「COCO都可茶飲」品牌,目前在全球已經有超過1600家門市,是各大百貨公司與購物中心曝光度最高的連鎖茶飲品牌。
3、一點點奶茶
1997年成立第一家模範店。1998年後逐漸開始設立分店,走向連鎖加盟式的經營。到2011年為止,全台灣已經有500餘家門市。至2011年為止大台北地區已拓展約150家門市,包含直營店30家以及120家奶茶加盟店。
4、喜茶
喜茶的曾用名是皇茶,後因為冒牌改名為喜茶。喜茶是休閑茶飲品牌當中比較熱門的一個,曾獲得1億元的融資,隸屬的深圳得閑茶餐飲管理有限公司估值上千億。
5、茶顏悅色
茶顏悅色是國內最早出現的以中國風為主題的茶飲店,創立於2014年,總部在長沙,提倡中國的茶文化。
⑵ 英國物價表
首先告訴你我這裡面的錢都是按英鎊1人民幣10的換算。100P等於1磅
英國日常用品一般都在morrison、tesco、lidl等幾個大超市裡賣,價格會有小的差別,但基本上比國內都要貴一些。
花椒八角之類的香料超市裡比較貴一些,很小一瓶(裡面大約七八顆八角)就要將近90多P。很多中國菜用的醬料都要在中國超市買。鎮江香醋和醬油老抽什麼的要2.5磅左右,老乾媽辣醬要2磅。康師傅之類的方便麵要60-70P。
超市裡面蔬菜最貴的是茄子,一根1磅,而且morrison的茄子很小。土豆是最便宜的,幾個大號的加一塊也不到80P。一小捆蔥大約要90P。西紅柿種類繁多,菜花也比較便宜。蘋果分類很多,貴的1磅的有,便宜的也有。水果中最貴的我覺得應該是草莓,一小盒就要1.5磅,哈密瓜兩個3磅。肉類比國內要便宜。我不太清楚國內羊肉的價格,但是據我的一個來自寧夏的同學說,英國的羊肉賣的比國內要便宜很多。這邊都是切好冷鮮包裝的,安全和衛生有保障。
飲料類,依雲水比國內便宜,1.5L的要90P。但是那種大桶的可樂雪碧什麼的基本上都是一瓶1磅多一些。小瓶的可樂也挺貴的。自動售貨機裡面小瓶的可樂要1磅,易拉罐的要60P。
報紙一般來說小報類如太陽報要20P,而如同financial times之類的要1磅左右。
哈根達斯相當便宜,而且在冰櫃角落。。。
雞蛋比較貴,但是會分類,個頭大的包裝好的一般要4個1磅,小的便宜些。三文魚很便宜(相對於三文魚刺身來說)。最便宜的是鮁魚,一條折算一下要3磅左右,魷魚大點的到了10磅。青蝦更是狠,五隻就要差不多10多磅。當然了,不新鮮的便宜一些。
麵包很便宜,10P左右就能買到,洗發水比較貴,但也是合理價位。衛生紙也有很便宜的。安全套很貴。。。
超市裡面一般都會有打折的東西,而且絕對是血本甩賣。國外的很多肉製品過了兩天就會下櫃打折銷售,外國人講究,快過期了就不吃了。Morrison會有很多黃色的標記著VALUE的商品,那是同類中最便宜的。大型Tesco是24小時營業的,到了10點鍾左右商品會打折處理,這個時候你會看到不少印度人拼了命買,一般搶不過。
⑶ 哪些地方有黃瓜
19世紀中,德康道爾(De Candolle,1882)推論黃瓜原產於印度。後來,英國植物學家胡克(J.D.Hooker,1812—1911)於喜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北部和錫金等地,首次發現了野生黃瓜,定名為Cucumis hardwickii。該種(2n=2x=14)為一年生,雌雄同株異花植物。子葉較小,葉片也小,側枝多,雌花分化少。短日照有利其雌花增加,如在長日照條件下,則主蔓30節以下均不分化雌花。果實短小,呈橢圓形(果長7cm×果粗5cm),帶黑刺,具苦味,不適宜食用,對白粉病與花葉病的抗病性比栽培品種弱,耐濕性也較差。與C.sativus雜交能正常結實,其後代可育,果實的大小、性狀、顏色隨雜交所用的黃瓜品種性狀不同而有所變化。由於C.hardwickii與C.sativus完全親和,因此,有人認為C.hardwickii是C.sativus的一個變種,而不是一個明顯的種。德康道爾指出,約翰胡克在喜馬拉雅山南麓收集的野生黃瓜標本的變異范圍沒有超出栽培黃瓜(C.sativus)的變異范圍。因此得出結論,野生黃瓜(var.hardwickii)是栽培黃瓜(C.sativus)的野生原種或祖先。蘇聯瓦維洛夫(Н.И.Вавилов)(1951)等也認為黃瓜起源於印度北部喜馬拉雅山系地帶。
日本學術探險隊(1970)在同一地區已發現了一種野生黃瓜類型,這種黃瓜生長在當地沿河沙質地之類的地方,或在玉米地里與雜草叢生,一般在9月開花,12月成熟,果實帶黑刺,味劇苦不能食用。今津的研究成果表明:其染色體數n=7與栽培種(Cucumis sativus L.)一樣,且兩者能正常雜交。北村把它作為黃瓜的變種C.sativus var.hardwickii Kitamura(圖15-1)。
圖15-1 黃瓜野生變種
日本京都大學學術探險隊在尼泊爾附近地區,發現一種當地品種,耐低溫性、抗病性較弱,其莖較粗,雌花節率受日照長短的影響而異。果實呈長橢圓形,短粗(果長27cm×果粗11cm)。苦味不太重,可以食用,他們把它命名為C.sativus var.sikkimensis。同時,他們在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也收集到了不少當地品種,這些品種之間變異也很大,且與栽培種親緣關系較近,其染色體數n=7,與C.sativus完全親和。
李璠(1984)報道,據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考察,在喜馬拉雅山系和中國雲南省景洪等地都發現有野生黃瓜的分布,它的莖葉和花都同普通栽培黃瓜相似,所結的瓜,表面光滑,形狀橢圓,瓜肉有苦味,認為這種野生黃瓜應當是栽培黃瓜的原始植物。
中國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所與雲南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組成的蔬菜品種資源考察組(1979—1980),在西雙版納地區,搜集到的一種野生黃瓜新類型,果實圓形、圓柱形或長橢圓形,果臍大、果肉橙色,類似甜瓜(Cucumis melo)的特徵。經鑒定,其染色體數n=7,與普通黃瓜雜交可育,其過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譜與普通黃瓜相近。戚春章等(1983)認為其為黃瓜的變種,並定名為Cucumis sativus L.var.xishuangbannanesis Qi et Yuan。西雙版納黃瓜植株生長勢強,側蔓多,且較長。雌花節率較低,僅為10%~20%。在短日照條件下分化雌花,耐高溫。按果形與皮色的不同,可分為多個類型,有短柱型和方圓型,果形指數為1.0~4.0。老熟瓜皮顏色有乳白、灰白、棕黃、橙黃等。外形與哈密瓜相似,果頂有一個很大的臍,表現出兩性花的性狀。老熟瓜果肉與胎座為橙色,單瓜種子數較多(圖15-2)。與C.sativus雜交完全親和。這一類型的發現,進一步擴大了黃瓜野生種的分布范圍。
15-2 西雙版納黃瓜
1.主要瓜形和瓜色 2.瓜肉和瓜皮
從印度西北部的喜馬拉雅山南麓到錫金、尼泊爾、緬甸以及中國的雲南、四川等省均處於相同的氣候地帶,這一地帶西部有C.sativus var.hardwickii,稍往東有C.sativus var.sikkimensis,東端有C.sativus var.xishuangbannanesis。每個變種又分化出多個品種類型。多個類型的野生種在同一氣候地帶出現,而且這個地區屬於熱帶高原氣候地帶,野生黃瓜長期生長在這里的熱帶森林地區,這一地區的栽培黃瓜也仍保持著喜溫、不耐乾旱、根系淺等生物學特性。這就進一步確證了關於黃瓜起源地的某些推斷。上述在喜馬拉雅山系地帶和印度半島發現的野生或半野生黃瓜,如果種植到高緯度的地區,由於其不適應環境,植株便不能正常開花和結果。另外,這些野生種在被馴化的過程中或許有著某些聯系,通過不斷地變異和變異的積累而形成各種栽培類型;或許是由不同類型的野生種在不同地區的分布而形成不連續的起源中心,在分別適應於各自的溫帶和熱帶氣候的同時演化出適應於不同地區的栽培種。
大約3000年前,在黃瓜的原產地,當地人們就以黃瓜原始類型進行栽培。此後,從喜馬拉雅山南麓傳到中東。據古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200—前300年,黃瓜從印度傳到羅馬,據說,蒂比里阿斯王讓人在冬春時用滑石板覆蓋,進行黃瓜的促成栽培。公元前1世紀傳到希臘和北非。傳入歐洲的時間較晚,大約9世紀傳入法國和俄羅斯。直至1327年,英國才有黃瓜的栽培記載,後來逐漸形成了溫室栽培的專用生態型無刺黃瓜(C.sativus var.anglicus Bailey)。黃瓜傳入美洲是在發現新大陸之後,1494年首先在西印度群島種植,1535年傳到加拿大,1584年傳到美洲大陸(Brothwell,et al.,1969;Whitaker et al.,1947,1962)。
中國黃瓜的來歷,據《本草綱目》(1578)記載,張騫出使西域得種,故名胡瓜。這說明中國從西漢開始即從國外引種黃瓜,隋代改名黃瓜。李家文(1979)認為黃瓜古代由印度分兩路傳入中國,一路是在公元前122年漢武帝時代,由張騫經由絲綢之路帶入中國的北方地區,並經多年馴化,形成了華北系統的黃瓜;在公元前6世紀已廣泛栽培,公元740年唐玄宗時代已有先進的黃瓜早熟栽培技術。另一路經由緬甸和印中邊界傳入華南,並在華南被馴化,形成中國華南系統的黃瓜(山東農學院,1979)。在中國的華南、華中地區自然分布的華南型黃瓜品種可能由此經傳播和演化而來。還有一種說法:黃瓜是由印度經東南亞等地,從海路傳入華南成為現在的華南型黃瓜。許勇等(1995)認為華東沿海直到山東省的蓬萊、煙台、青島,東北的大連、丹東、延邊等地區也分布著華南類型,這可能與海上交流有關。在東北內陸地區普遍種植的「旱黃瓜」也屬於華南類型,這可能由於古代戰爭將關內與關外隔離,人為造成了種質資源的地理隔離,阻止了華北類型向東北地區傳入。戚春章(1983)所做的西雙版納黃瓜與華北黃瓜之間的雜交結果顯示,其後代類似現在栽培的某些華南型黃瓜品種。所以,華南型黃瓜的另一始祖可能是分布在雲南地區的西雙版納黃瓜。
公元10世紀以前,黃瓜由中國傳入日本,在19世紀末,得以普遍栽培。在日本,華南與華北型品種的分布也存在一定的區域性,在日本南半部到西部,以華南型品種為主;從北陸起,到東北、北海道地區分布著帶有華北血統的雜種型品種。
目前,黃瓜已成為全世界主要蔬菜之一,以亞洲栽培最多。栽培區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而黃瓜原產地的熱帶地區生產面積較小,說明黃瓜從原產地傳播到東方和歐洲以後,已形成適合各地區生產的品種類型,並逐漸成為各地區的主要蔬菜種類。
黃瓜種質資源在中國的分布廣泛。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長江流域以南主要栽培華南型黃瓜,長江流域以北地區主要栽培華北型黃瓜。隨著「津研」系列黃瓜的推廣以及歐洲型黃瓜的引進,上述分區已經不太明顯。目前,在黃瓜的生產分布中,以河南、河北、山東、湖南和湖北等省居多(表15-1)。
表15-1 中國各地區黃瓜播種面積和產量
表15-1 中國各地區黃瓜播種面積和產量(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