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二戰後欠債多少

英國二戰後欠債多少

發布時間:2024-08-16 11:43:01

㈠ 二戰後,英國為什麼不能重塑大英帝國輝煌

因為美國的存在,英國無法重塑大英帝國的輝煌;或者說英國重塑大英帝國的輝煌,違背了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

大英帝國的榮耀是什麼,就是英國海外有56個殖民地,領土是英國本土的110倍,英國國旗在世界四分之一的地方飄揚。

這些殖民地是怎麼來的?他們不是通過權力和暴力,也就是通過發動戰爭獲得的。沒有一項是殖民地人民自己實施的。

所以戰後法國在處理殖民地國家的獨立問題上,基本上都是下大力氣打壓;而英國是很開明的,幾乎都是善良的,相對簡單的承認自己的獨立地位。


綜上所述,英國在二戰後沒有恢復大英帝國曾經的輝煌,原因有三;第一,美國禁止;其次,英國無法做到這一點;第三,由於大勢所趨,英國人自己也不願意這樣做。

㈡ 二戰日本戰敗後,到底賠了多少錢

根據統計,戰後日本共支付了共計22.3億美元的戰爭賠款。這筆戰爭賠款,相當於清政府1901年庚子賠款的12.6倍(庚子賠款為4.5億兩白銀。)

根據國際法,當時,中、美、英、蘇聯、荷蘭、澳大利亞、印度、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這13個國家,作為戰勝國有資格向日本索取戰爭賠款。

7國放槐肢棄賠款,6國主張賠款。中、美、英、蘇、荷、澳、印7國都放棄了。剩餘的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緬甸、越南、寮國、柬埔寨這6個國家,成功獲取了來自日本的戰爭賠款。其中印度尼西亞:2.23億美元;菲律賓:5.5億美元;緬甸:1.4億美元;越南:3900萬美元(後來又要了85億日元);寮國:10億日元;柬埔寨:15億日元。

4個無資格國家趁機索賠。韓國、新加坡局明早、馬來西亞桐雀、泰國這四個在法律上本來沒有資格獲得戰爭賠款的國家,通過對日爭取也得到了賠款。具體數額是:韓國:3億美元,新加坡: 2500萬新加坡元馬來西亞:2500萬馬來西亞元;泰國:150億日元。

4個中立國趁機索賠。瑞士、西班牙、瑞典、丹麥這四個二次大戰時的「中立國」,也向日本提出賠償戰爭時所毀壞的他們在中國和東南亞的財產,日本的具體數額是:瑞士11億日元;西班牙20億日元;瑞典5億日元;丹麥7億日元。

1個非獨立國索賠。蒙古,戰前日本不承認蒙古是獨立國家,所以日本認為中方放棄賠款就等於蒙古也放棄了賠款。但後來日本同意向蒙古提供50億日元的無償經濟援助,作為變相的賠償。

中方雖然放棄了戰爭賠款,但是從從1947年4月開始,盟軍陸續從日本拆撤出40000餘台機器,有54%分給了我們。蘇聯則自行將「滿洲」的一些機器設備拆運回蘇聯。至此,沒有自然資源、糧食不能自給、國庫虧空、欠債巨大的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窮的國家。為了支持民眾生存,美國作為佔領國不得不向日本支付了幾十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㈢ 二戰日本戰敗後賠償了中國多少

新近出版的《黨史文匯》刊物刊登署名逗王先勇地的文章,披露了二戰後中國放棄對日戰爭賠償要求的始末,指出中國政府放棄戰爭賠償,是從當時大局出發顧全民族大義之舉。

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清政府以戰敗國的身份付給戰勝國日本2.3億兩白銀作為戰爭賠償,這相當於當時清朝國庫3年的財政收入。靠這筆錢日本大力發展了重工業、軍火工業和教育事業。然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飽受侵略戰爭蹂躪的中國卻沒有得到日本應有和及時的戰爭賠償。此後,由於時事變換,最終中國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回顧這段歷史,不能不引起世人的深刻思考和感嘆!

美國違背諾言,從中作梗

日本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按照有關國際法和國際慣例,日本理應對中國人民進行賠償。

需要指出的是,在處理歐洲戰事賠款問題上,英美聯合起來與蘇聯分庭抗禮,而在太平洋戰場和處理日本問題上,美國認為其在對日戰爭中起了巨大作用,便以盟主的身份自居。盡管蘇聯憑借自己的實力和當時的地位與美國採取抗衡的態度,但美國採取有關措施和步驟,使之握有對佔領日本和處置問題的實權,操縱和包攬了日本賠償等事宜。當時的國民黨政府雖然表面上躋身四強,但在賠款事宜中所起的作用很有限。

1945年由中、美、英三國發布的《波茨坦公告》中,第一次明確了日本賠償的原則,日本可以保留維持其經濟運轉所必須的工業設備和實物,其餘的可以用來賠償。

戰後初期,美國對於日本賠償的態度還相當積極,後來稍有動搖,但還是於1947年4月4日採取單獨行動,發動了逗先期拆遷地。可是隨著美、蘇對立日益尖銳,再加上中國人民解放戰爭順利進展,美國的外交政策就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在遠東方面,美國亟盼建立一個反蘇反共的基地,而環顧全球,只有在它控制下的日本最符合這個條件。於是扶持日本、抵賴賠償,就成為美國的基本方針。

本來,按照1946年3月美國政府所制定的逗臨時賠償方案地,逗先期拆遷地計劃將提日本工業設備實物的30%作為直接受日本侵略國家的賠償物資,其中中國可得15%。但是,隨著時局的變化,美國為自己狹隘的戰略所考慮,對這個30%的賠償范圍一減再減。最後中國只得到了微不足道的一部分。這期間國民黨政府派出的中國首席代表吳半農多次嚴正交涉。但美國一意孤行,不予理會。

中國戰時損失,據國民黨行政院賠償委員會的估計,按當時價格計算,不下620億美元,而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才約值2250萬美元,只佔萬分之三。中國分得的賠償物資中,最大、最新、最完整、最切合需要的成套設備首推吳港逗11—5—5地海軍兵工廠的1.5萬千瓦發電設備一套;其次是同廠的200噸碼頭式起重機一具。中方得到通知後,立即派了幾位專家前往拆遷。就在這兩套設備拆卸時,美國政府於1949年5月13日向盟總頒發臨時指令,取消了逗先期拆遷地計劃的執行,停止了日本對各盟國的賠償。至此,戰後對日索賠的事宜實際上已被美國腰斬。

國民黨為己私利,出賣民族大義

1949年下半年,美英協調策劃單獨對日媾和。此時,中國的局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國民黨政權土崩瓦解。12月底,國民黨當局全部撤到了台灣。至1950年4月,印度、英國、印尼等國家承認了新中國。朝鮮戰爭爆發,美國加緊了單獨對日媾和的工作。

在抗日戰爭結束之初,作為當時國民黨政府首腦的蔣介石,也曾有過對日索賠的打算。此時,台灣當局為得到美國的支持和幫助,在日本賠償問題上一改原來的積極立場,轉而專看美國的臉色行事,對美國對日和約七原則和備忘錄採取逗無可奈何地的態度——關於賠償問題,台灣當局表示可酌情核減或全部放棄。

國民黨對日索賠態度的轉變,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還在於蔣介石堅持反共而對日本反共政府採取的所謂寬大、不進行報復的政策,以實現它以中國合法政府的身份參加對日和約的簽字。因為日本曾在此前威脅說,要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簽訂雙邊條約。其實,這是外交家出身的日本老官僚吉田茂玩的一個陰謀,目的是迫使台灣當局在談判中作出讓步,放棄戰爭賠償,與日本媾和。

1952年2月17日,台灣與日本和約談判正式開始。談判幾經周折,台灣當局多次妥協讓步,綜觀整個簽約過程,台灣當局為求得一個所謂逗中國合法政府地代表的形象,處處委曲求全,步步退讓,為一黨一派之私利出賣民族大義,在戰爭賠償等實質問題上徹底放棄,令每個正直的華夏子孫羞愧。

中國政府從大局出發,放棄戰爭賠償

1952年4月27日,台灣當局與日本簽訂所謂的逗日華條約地,雙方宣布逗結束戰爭狀態地,建立所謂的逗外交關系地,對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給予了強烈的譴責。而此時,中國大陸與隔海相望的日本的關系還處於冰凍期。日本政府追隨美國採取敵視新中國的政策,為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設置了不少障礙。

隨著民間貿易與文化交流的不斷發展,到60年代前期,中日交往實際上進入了半官半民階段,恢復日中邦交已為期不遠。但恢復邦交,必然要對戰後日本賠償問題作出決定。在這一問題上,我國領導人表示了向前看的姿態。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恢復了中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並立即將蔣介石的代表從聯合國的一切機構中驅逐出去。中國成為聯合國成員國和安理會常任理事國。70年代初,由於國際戰略格局發生變化,美國外交政策實施了兩項重大轉變:一是美國承認中國並對建立外交關系進行談判;二是徵收10%的進口稅,主要目的是打擊日本,同時停止美元和黃金的兌換。這兩項與日本關系極為密切的政策出台,美國人事先卻沒有打個招呼,而是以一種突然襲擊的方式,狠狠打擊了精神上毫無准備的日本。這一切大大刺激了日本政界。他們不能不反躬自問,對華政策上緊跟美國是否做錯了。

不久,不得人心的佐藤政權垮台,田中角榮出任內閣總理大臣。田中就職後立即宣布把日中邦交正常化作為自己的首要任務。隨著邦交正常化時機的成熟,戰爭賠償問題又一次擺在中日兩國政府的面前。

在田中訪華之前,他曾表示,如果對方提出賠償,只要數額適當,他打算賠!

1972年7月以後,中國為實現與日本邦交正常化進行積極的准備,周恩來總理就放棄戰爭賠償問題作了下述指示:第一,中日邦交恢復以前,台灣的蔣介石已經先於我們放棄了賠償要求,共產黨的肚量不能比蔣介石還小。第二,日本為了與我國恢復邦交,必須與台灣斷交。中央關於日本與台灣的關系,在賠償問題上採取寬容態度,有利於使日本靠近我們。第三,如果要求日本對華賠償,其負擔最終將落在廣大日本人民頭上,這樣,為了支付對中國的賠償,他們將長期被迫過著艱難的生活。這不符合中央提出的與日本人民友好下去的願望。

周總理的態度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博大襟懷,也代表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寬容大度和長遠眼光。

1978年8月12日,在北京發表了《日中共同聲明》,中日兩國簽訂了《日中和平友好條約》,同年10月23日生效。二戰結束後,蘇聯從德國獲得120億美元的戰爭賠償;猶太人從德國獲得600億美元的賠償。而中國政府從中日人民世代友好的願望和長遠利益出發,放棄了賠償要求。

必須指出的是,中國政府雖然放棄了對日本的戰爭賠償要求,即放棄了1200億美元國家間的賠償要求,但是,就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行的賠償要求——1800億美元的國民賠償要求,中國政府在任何場合都沒有宣布予以放棄。這種對受害賠償要求的保留,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符合國際法的向日本提出受害賠償的機會

㈣ 英國作為戰勝國 為何說英國是二戰的最大輸家

眾所周知,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勝國,然而英國卻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大的犧牲品之一。二戰結束後,英國一度成為了國力下滑最快的國家,要知道在二戰爆發之前,英國都還是擁有著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強海軍,能在二戰中也能夠研發出雷達、反潛巡邏機、全金屬機身戰斗機、彈射器航母等新型武器,但是二戰後卻忽然一落千丈,不能和美蘇兩強相比,這是為何?

圖為被德國空襲的倫敦,德國為空襲倫敦制定了海獅計劃,讓英國損失慘重,生產能力幾乎完全喪失。

原來,英國在二戰中因為經濟壓力巨大,自己的生產力又跟不上,於是從美國大量借款,共計314億美元,這些借貸及其產生的巨額利息,英國一直到2006年才完成了償還。要知道這可是當年的美元,這筆借款相當於英襲局鋒國在二戰結束時一年的財政收入總額。這還僅僅是欠美國的錢,實際上英國還在二戰中發行了上百億英鎊的國債,這些巨額欠債,導致英國在二戰後持續削減軍備,才能保證基本的民生需求。

圖為世界上最早的彈射器拍晌航母,英國海軍鷹級航母臘基,他也是英國最後的大型航母。

但是軍備的裁剪是一把雙刃劍,雖然英國通過大量的退役軍艦、削減部隊規模,省下了不少錢,但是導致了自己對原來殖民地的控制力減弱,恰恰又趕上了二戰結束後的民族獨立運動浪潮,直接出現了印度、南非等國相繼獨立的局面,這讓英國的財政、生產力、人力、物力都一瞬間從大國級別衰退為島國級別,力量從世界范圍一下子縮減到歐洲范圍,英國一下子從世界大國的框架變成了地區大國的框架,實力大損。

印度獨立和印巴分治對英國的力量損耗巨大。

最後,蘇聯在這個階段快速崛起,讓整個歐洲處於戰爭陰雲之下,生產力的恢復非常緩慢,僅有的錢還要用於建設永備工事或者防核彈的地下掩體,而且兩大軍事集團的分立和對抗,導致了世界經濟發展緩慢,國際貿易體系和金融體系建立困難,英國即便是削減了軍費,也需要到處部署軍隊,在歐洲、在西亞、南亞、太平洋保持軍事存在,繼續耗費有限的國力。

圖為二戰中英國倫敦的斷壁殘垣。

當然,英國的經濟衰退是最大的問題,英國二戰後從工業國變成了金融國家,變成了以第三產業占據主導地位的國家,大量的工廠倒閉,雖然英國的環境改善、人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提高了,但是國家硬實力下降了,自己失去了獨立的國防工業體系,不能夠以一己之力研發先進戰機和軍艦,使得自己成為了一個不完整的大國,迄今為止還在使用美國的三叉戟戰略導彈作為自己的唯一洲際導彈,可見英國在軍工方面衰退多大。

圖為英國的前衛級核潛艇,使用美國的三叉戟導彈作為武器,鎮國利器還要靠進口。

所以,英國在二戰後變成了二流的強國,不再能夠和美蘇或者美俄中等主要大國比擬了。

㈤ 二戰後英鎊是怎麼失去世界金融主導權的

二次世界大戰,蘇聯衛國戰爭統帥朱可夫,由於戰略成功,加上堅強的意志,在莫斯科一戰扭轉了蘇聯對德軍的敗局,改寫了二次大戰的歷史。究竟蘇聯是否一定會贏?德國是否一定會輸?並非必然。據有限資料,在一九四○年,德國的GDP已經有五百六十一億美元,蘇聯的GDP是四百三十三億美元,法國為三百九十億美元,英國為三百八十億美元。當時德國經濟領先歐洲其他國家,希特拉透過大量推動軍事工業,變相催谷經濟。至於美國,當時已經是全球經濟大國,一九四○年時的GDP為一千零一十三億美元。

德國和蘇聯對打,以GDP量度國力,蘇聯完全沒有優勢,之所以能夠抗擊德國,包含著戰時領導人的意志和策略的成功。二戰之後,蘇聯和美國成為最大受益者,蘇聯借戰爭控制東歐大片土地,美國本土不受戰爭影響,卻在戰時大量出口武器,一九四五年戰後美國GDP大增至到二千二百三十億美元,升了一倍!其他參戰國經濟卻倒退了十年。美國曾經有一位情報局副局長叫克萊因,做情報工作並不見得很出色,但退休以後搞了一條量度國力的「克萊因方程式」,卻令他名聞世界。這條方程式很簡單,就是國力(Pp)=資源力(Critical Mass)+經濟實力(Economic Capability)+軍事實力(Military Capability)X國家戰略(Strategic Purpose)+國家意志(Will to Pursue National Strategy)。公式並不復雜,但理論卻很深刻。簡言之,一國之國力,就等如硬實力乘以軟實力。無論你的硬實力有多高,如果軟實力為零的話,國力也等於零,中國清朝就是一例,所以八十萬清兵被二萬多八國聯軍打敗。反之,有戰略有意志,也不一定會成功,戰爭本身就會大大損害一國的硬實力,英國就是其中一個慘痛的例子。

最近與朋友的一個飯局裡,講到美國如今是全球霸主,有朋友問起是否民主制度可以令一國國力如此興盛。我提出英國與美國同樣實行民主制度,美國取代英國,成為全球霸主,未必因為美國的民主制度比較優勝,可能只是因為地理條件比較優越。北美洲孤懸海外,不受外來的戰爭威脅。而英國處於歐洲大陸,雖然有一個窄窄的英倫海峽保護,一定程度減少了直接的兵災。但兩次大戰,仍然對英國國力打擊甚深。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英國還是強大的日不落國,是世界第一大海外投資者、第一大債權國。但英國投入一次大戰中耗損極巨,戰後成為欠債最多的國家之一,光是繳付利息便佔用政府百分之四十開支。一戰的教訓令英國在二戰前對德國採取姑息主義,想避免對德開戰,結果事與願違。德軍對倫敦進行無情的轟炸,把英國的基建和生產設施完全炸毀。一九四五年二戰結束後,英國雖然成為戰勝國,但到了一九四六年,英國還未能擺脫飢荒的困擾。戰火摧毀了英國的經濟,經濟學家凱恩斯在一九四五年秋天,代表英國到美國尋求貸款援助,他想得到美國十五億英鎊的饋贈和三十五億英鎊免息貸款。結果美國不肯給予英國任何饋贈,只願意借出三十七點五億英鎊借款,英國需要支付兩厘利息,未來五十年內分期還款。美國還開出苛刻條件,要求英國在一年內把英鎊變成可自由兌換貨幣。結果英鎊一開放兌換便出現拋售潮,英鎊大幅貶值,令借來的英鎊蒸發了一大部分。英鎊自此失去世界金融主導權,美元從此成為全球霸主。由英國的衰落可見,英國沒有犯上太多戰略上的錯誤,但由於地理位置的局限,因為歐洲的連場戰禍,大大削弱其資源力和經濟實力,從此無力回天。這里有兩個教訓,第一是在一個大陸上,統一比分裂好。第二是在可能情況下盡量避免戰爭,避免對抗,無論是一家公司,以至一個國家,這都是成功發展的重要前提。

作者本人聲明:該文章獨家發布於百家號平台,抄襲必究。

閱讀全文

與英國二戰後欠債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疫情中國援助義大利多少人 瀏覽:620
印尼吃什麼快餐 瀏覽:325
印度黑金砂哪裡能買 瀏覽:318
越南125和本田150哪個好 瀏覽:677
義大利gi怎麼讀 瀏覽:141
中國近20年援助越南多少億美元 瀏覽:475
一百美元兌換多少印尼盾 瀏覽:468
英國生蚝多少錢一個 瀏覽:597
中國哪裡有紅色博物館 瀏覽:104
為什麼有的印度人不能用刀 瀏覽:213
義大利國花是什麼花種 瀏覽:408
古印度是在什麼環境下發展的 瀏覽:307
中國名字可以怎麼形容 瀏覽:52
哪裡能買義大利的葉酸 瀏覽:581
伊朗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瀏覽:767
蘇萊曼尼為什麼被伊朗攻擊 瀏覽:221
中國人還要等多久 瀏覽:330
英國留學簽證一般要什麼多久才能下來 瀏覽:621
越南怎麼傷害中國女兵 瀏覽:81
伊朗和俄羅斯最怕什麼 瀏覽: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