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騎兵多少人

英國騎兵多少人

發布時間:2024-08-25 00:10:19

1. 英國部隊是如何屠殺法國騎兵的簡介

有兩次

一次是克雷西戰役,另一次是阿金庫特戰役

1346年8月26日,在百年戰爭(1337—1453)中,英國國王愛德華三世指揮的英軍和法國國王腓力六世的法軍在克勒西(法國東北部索姆省的城市)附近進行的一場大交戰。英國人靠著武器裝備和戰術上的優勢取得了勝利。
此戰之中步兵作為步、騎聯合兵種編隊的主要成分,在戰役的整個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此戰說明了步兵在騎兵面前並不是不堪一擊的。而其中英國紫杉長弓作為英國步兵中的關鍵力量,擊敗並重創了當時號稱是最難對付的法國重裝甲騎士。
雙方的兵力對比相當的懸殊。當時的法軍兵力接近6萬,其中有12000名重騎兵(由騎士和普通重騎兵構成),六千左右的熱那亞十字弩手,17000名輕騎兵剩下的就是大約25000左右的一群跟在部隊的後面且缺乏紀律的所謂「公社徵募兵」。而英軍的部隊則剛過兩萬。兩軍的兵力差距是如此的明顯……但同法軍相比,英軍有更為完善的組織,隊形和裝備。英國步兵裝備有紫杉長弓,三百步外能穿透騎士的胸甲。從自由農民中招募的弓箭兵精通自己的武器。
但是兩軍在戰前的准備上則全然相反。英軍的指揮官愛德華三世精心的布置了戰場。將自己在兵力上的「損失」在地形上盡力的補會。兩萬人的部隊在數量上被很平均的分成了三個部分。
右翼部隊由大名鼎鼎的「黑太子」(PrinceEdward)指揮。部署在靠近克雷西城(Crecy)和牧師峽谷(Vallee des Clercs)的地方,並且以流經克雷西森林(Forestof Crecy)河流梅葉河(Maye)作為其屏障。
今日法國克雷西鎮,這條河流應該是Maye(很窄的小河,但是寬度正好使得法國騎士的戰馬沒法一躍而過)
左翼部隊的指揮官是諾薩姆頓伯爵(Northampton)指揮。布陣於瓦迪庫而特村(Wadicoutrt)的前方,有樹林和步兵挖掘的防禦工事作為掩護。
愛德華三世(King Edward III)則率軍親自坐鎮中央。
整個布陣情況總的來說就是兩翼前出的倒V字型布陣。在每個部分的中央是由大約一千名騎士組成的方陣。唯一不同就是這些騎士們全都不騎馬(English dismounted men-at-arms)。其的好處在於給長弓手們提供了一面結實的「牆」。有此方陣不但可以在敵人接近時讓長弓手退到其後減少損失。同時還可以帶給長弓手們一個信念即:自己不會被自己的騎兵丟棄不管,我軍一定能夠頂住法國騎兵的沖鋒。
同時長弓手們被布置在側翼,按梯隊的形式向前排列。這樣一來則長弓兵就將進攻中央的法軍給套進了這個倒梯形的陷阱之中了。在每個方陣的後面還都准備了重騎兵預備隊。另外在白天英國的威爾士步兵還在陣前挖掘了許許多多的陷阱。
法王菲力普六世則有「優秀的騎士,糟糕的國王」的外界評價。不僅僅是沒有做必要的戰前准備甚至連偵察部隊都沒有派遣就一頭撞向了英軍的防線。在後來的戰斗中其也只是一味的利用兵力上的優勢不斷的沖擊英軍的戰線。雖然具有相當的騎士風格但是其結果則是致命的。
在1316年8月26日的下午六點左右。法軍排成冗長的一路行軍縱隊到達了戰場。
當時的法王還想將部隊集結一下再發動攻擊。於是十字弩手被調到了前面。但是那些「士氣高漲」的法軍騎士們則不聽命令開在弩兵行動後不久就開始「自己」的進攻。
而此時的熱那亞十字弩手排成了整齊的隊伍開始向英軍進行射擊。他們在150碼的地方停了下來向英軍進行了齊射。
但是英軍位置是在一個坡地上,同時由於熱那亞弓手正直接面對著午後的陽光(見簡圖),多數的箭都沒有射中目標。熱那亞十字弩的射擊對英軍來說可以說是毫發無傷。於是熱那亞的十字弩手們又再次向前移動打算將距離再拉近些。但是英軍沒有再給他們機會。鋪天蓋地的箭雨傾灑在了十字弩手的頭上。
僅僅是短短的幾次齊射就使得熱那亞人潰不成軍。此時對這些熱那亞人來說最致命的也許還不是降臨在頭上的箭雨,而是此時已經沖上來的法國騎兵。自相踐踏和混亂很自然的變成了當時的主樂調。雖然出現的大規模的混亂,但是一些法軍還是攻到了英軍的面前證明了自己是歐洲最難對付的騎士。戰役開始僅僅幾分鍾就出現了激烈的生死廝殺。此時似乎戰斗向著有利於法軍的方向發展。但是很遺憾不久英王和其他兩個分隊的指揮官就很快並果斷的出動了自己留在陣後的重騎兵預備隊阻止了法軍的沖擊。同時兩翼的長弓手則不斷的進行著射擊……
雖然不斷有士兵中箭倒地但是法軍的騎士風格和進攻精神還是讓人為之側目。在長達幾個小時的戰斗中法軍不斷的進行著一件事就是突擊、沖鋒。殘酷的戰斗一直進行到了深夜。法軍的十六次沖鋒全部被擊退。法王此時雖然還有部隊但是七零八落而一身疲憊的散兵已經不可能再挽回敗局。
在天亮後英軍對自己造成的的景象毛骨悚然。在他們的山坡下躺著無數的法軍屍體。其單位已經不能用「具」來衡量只有用「片」才能加以計算。在山下的屍體中有1524位勛爵和騎士、約15000名左右的騎兵、十字弩兵和步兵的屍體。同時還有成千上萬匹的馬做了陪葬。而英軍則傷亡約兩百人。其中陣亡的僅有2名騎士、40名重騎兵和長弓手、100左右的威爾士步兵。
恩格斯曾經寫道:「這種長弓是一種非常可怕的武器,它使英國人在克勒西、普瓦提埃和阿津庫爾等會戰中取得了對法國人的優勢。」法軍約有1.5萬名騎士被打死。而英軍損失不大

另一次是阿金庫特戰役

阿金庫特戰役將是一場英國長弓同法國鐵騎的較量。西方學者通常將中世紀後半段稱為 「 騎士時代」 ,不但因為騎士是中世紀社會的中堅,還因為這個時期的戰爭往往由重甲騎兵決定勝負。歐洲中世紀各國軍事體系的核心是所謂 「 被甲武士 」(Men-at-Arms) ,統稱騎士 (Knight) ,但大部分是沒有騎士身份的侍從武士 (Esquire) 。歐洲騎士由各個封建領主豢養,屬於職業軍人,從小接受格鬥訓練,作戰時從頭到腳包裹鐵甲,騎乘巨型戰馬挾持長矛高速沖擊敵陣,必要時也可以下馬以長劍格鬥。

法國騎士享譽歐洲,主要因為法國擁有1,400萬人口,農牧業發達,封建領主有足夠的財力物力置辦昂貴的騎士裝備。相比之下,英國只有400萬人口,經濟落後,英王愛德華三世的鼎盛時期也只擁有5,340名重騎兵,而法國在克雷西一役就投入兩萬余重騎兵。為了彌補重騎兵不足的缺陷,英王愛德華一世最先另闢蹊徑,大力發展長弓部隊。

英國學者普萊斯特維奇 (Michael Prestwich) 寫道: 「 愛德華二世時代的文件顯示有三種弓,其中的標准長弓通常有6英尺長,發射的箭長一碼,這些弓通常由西班牙進口的紫杉木製成,本土紫杉木也有使用。最重型的長弓射程可及400碼,當然200碼以外就沒有什麼准頭了。訓練有素的長弓手每分鍾可以發射10枝箭。一個經常引用的中世紀年鑒記載,阿金庫特戰場上布滿羽箭,如同大雪覆蓋。然而和下雪的悄然無聲不同,密集飛來的羽箭往往帶著尖銳的呼嘯聲,令人心驚膽戰。 」英國中世紀史料記載,長弓威力驚人,使用波金箭鏃 (Bodkin Head)3近距離施射時,可以穿透4英寸厚的橡木板,也可以輕易射穿歐洲騎士的盔甲。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土的英王亨利八世時代的戰艦 「 瑪利玫瑰 」 號 (Mary Rose) 上面發現了138張完好無損的長弓,上弦之前長度在6英尺 (1.82米 ) 和7英尺 (2.13米 ) 之間,經過測試發現拉力普遍在 100 磅 至 180 磅之間。瑪利玫瑰號發掘出來的兩具長弓手的遺骨,左臂骨骼粗壯,脊椎嚴重變形,為長弓強勁的拉力提供了物證。

對於英國來說,物美價廉大概是長弓最大的優勢。十三世紀中期,一個騎士的全套標准裝備,包括盔甲、武器、和戰馬,價值32英鎊,而一個長弓手的全套裝備,包括一張弓、囊箭、短劍、匕首、頭盔、皮甲背心等等,僅僅價值1英鎊6先令8便士5 。從亨利三世 (1216-1272在位 ) 開始,英國就推行全民射箭的政策。1242年頒布的《武備條例》 (Assize of Arms) 規定,年收入在2-5英鎊之間的庶民必須擁有長弓,每周日必須練習射箭,每個教堂必須提供箭靶和練習場所等等6 。這個政策經過一百年的貫徹執行,英國到百年戰爭前夕已經擁有一支龐大的長弓部隊。1347年英王愛德華三世時期,英軍有重騎兵5,340人,步兵26,963人,其中包括長弓手20,076人。弓箭部隊占總兵力的三分之二,這個比例在歐洲實屬罕見。

英國長弓部隊也不同於歐洲其他國家的步兵。歐洲中世紀的步兵通常是由封建領主臨時強徵的老百姓,士氣普遍低落,素質參差不齊。經過百餘年的重視培養,英國長弓手已經發展成為一個獨特的武士階層,社會地位雖然不及騎士,但已經高過普通步兵。英國從愛德華一世開始採取徵兵和募兵並行的雙軌制,而大多數長弓兵是志願兵,又稱合同兵 (Indentured Soldier) ,根據契約按勞取酬,還有權分享戰利品,因此士氣普遍比歐洲步兵高昂。長弓手不屬於騎士階層,不受中世紀戰爭規則的保護,歐洲騎士尤其痛恨弓箭手,俘虜以後即使不殺,也會砍掉他們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廢掉他們的武功。因此英國長弓兵比歐洲步兵更加鬥志頑強,冷酷無情。
英國長弓


英王愛德華一世在同蘇格蘭人作戰時逐步發展了一套長弓手同重騎兵協同的攻守戰術。在進攻蘇格蘭人的長矛密集陣時,英軍長弓手以高射角朝著敵陣某一部分齊射,密集的箭雨從空中俯沖而下 (Plunging Fire) ,大量殺傷疏於防範的敵軍,為英軍重騎兵打開缺口,而後者乘機高速沖擊敵陣。防守的時候,英軍長弓手依託地形或障礙以猛烈火力阻擊敵騎沖鋒,待到敵騎隊形散亂、舉步維艱的時候,英軍騎兵從兩側發動突擊。英國長弓首次揚威歐陸是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 (Battle of Crécy) ,此戰至少12,000法軍命喪長弓箭下,其中包括11位親王和1,200個騎士。

克雷西戰役以後,法國封建領主又同小股進犯英軍多次交戰,其中嘗試了各種戰術以抵消長弓的優勢。歐洲十四世紀開始流行的鋼質板甲防護力非常好,英國長弓只有在幾十碼的近距離才可能穿透,倒是騎士的戰馬只有面部和前胸有鐵甲防護,在弓箭的密集攢射之下非常容易受傷,導致騎士落馬。法軍的應對戰術便是身披重甲手持盾牌長劍的武士徒步正面沖鋒,而部署在兩翼的騎兵沖擊英國長弓部隊的兩側。1356年的普瓦第埃戰役 (Battle of Poitiers) ,法王約翰二世試圖採用這個戰術,但法軍騎兵和步兵未能做到協同進攻,結果還是被英軍各個擊破。

為什麼法國沒有大力發展長弓部隊呢?事實上克雷西戰役以後,法國的確有推廣長弓的措施,英國學者哈代 (Robert Hardy) 引述一段法國古代史家 (Jean Juvenal des Ursins) 的話:「 不久以後法國的弓箭手變得如此優秀,准確性已經不亞於英國弓箭手。然而,一旦這些出身庶民的弓箭手團結一致,他們有可能變得比法國的王公貴族還要強大。正是基於這個憂慮,法王最終決定壓制弓箭部隊的發展。 」 顯然法國的政治體制並沒有容納一支平民軍隊的空間。

3. 排兵布陣

法軍的參戰兵力古代史料眾說紛紜,大致推算在25,000到30,000人之間,其中絕大多數是出身貴族階層的騎士 (4,000人 ) 和侍從武士 ( 約16,000人 ) ,另外有 5,000 名弓箭手和數千長矛兵。反觀英軍, 5,000 長弓手都是庶民出身,只有不足1,000名武士屬於貴族階層。後世史家稱阿金庫特戰役是一場平民和貴族之間的較量,這個說法並不過分。

法軍戰役總指揮是騎士統帥奧布萊特和元帥布西高特 (Boucicaut) ,此二人都是資深將領,其中布西高特是當時法國赫赫有名的悍將,曾經多次援助條頓騎士團東征波羅的海地區,並在1396年參加了歐洲聯軍抗擊奧斯曼土耳其入侵的尼科堡戰役 (Nicopolis) ,戰敗以後僥幸逃生。1984年,英國考古學家菲爾波茨博士(Christopher Philpotts) 從一堆古代手稿中意外發現了布西高特製定的阿金庫特戰役部署,使我們有幸得見法軍的戰術意圖。法軍按照慣例排出三條戰線,准備向英軍發動波次攻擊。第一條戰線由奧布萊特和布西高特親自率領,中央是四個方陣一共8,000徒步被甲武士,另有5,000弓箭手在兩側稍微突前提供火力支援;第二條戰線由阿蘭遜公爵 (Duke of Alençon) 率領,包括6,000徒步武士;最後是10,000名重騎兵壓陣,組成第三攻擊波。布西高特在第一條戰線左翼部署了1,600重騎兵,右翼部署了800重騎兵,這兩支突擊隊的任務是在中央陣線接敵以後,出其不意迂迴到英國長弓部隊的側後發動攻擊。

布西高特的戰術構想註定是一廂情願。首先,奧布萊特選擇的阿金庫特戰場夾在兩片密林中間,是狹長的走廊形狀,最寬處在戰場北側法軍陣地,只有大約1,100米,向南稍微收緊,到英軍陣地這里只有900米寬。兩側的密林長滿灌木,騎兵根本無法穿行,因此迂迴英軍側翼的部署純粹是紙上談兵了。其次,法軍的指揮系統非常混亂,參戰的貴族騎士爭強好勝、各行其事,布西高特的戰前部署根本得不到嚴格執行。法軍布陣時,一線排在後面的騎士們不願甘居人後,紛紛擠到前列,將兩側的弓箭手推搡到後面。法軍最終的陣形變成了四條戰線,本來應該突前提供火力掩護的弓箭部隊退居二線。戰後法國史官的記載里抱怨法軍弓箭手整場戰役一箭未發。

阿金庫特戰場是一片農田,不久前當地人在這里翻種冬小麥,地表非常疏鬆,加上戰前豪雨傾盆下了一整夜,使戰場變成泥潭。歐洲中世紀騎士的戰馬身高體壯,承載一個全副武裝的騎士以後,重量超過一噸,在泥濘之中難於立足,騎士隨從不得不找來木板給戰馬墊腳。奧布萊特很快發現這個問題,他極力說服躍躍欲試的法國騎士們按兵不動,期望太陽出來以後能把戰場地面曬干一些。

英軍按照慣例布陣,中央是大約900名重甲武士,全部下馬組成三個並列的方陣; 5,000 名長弓手在兩翼斜向前排列。整個英軍陣線類似一個扇形,大概有5行縱深,亨利和其他騎士一起在中央前列徒步作戰,並沒有留下任何預備隊。通常英國長弓部隊會在自己陣前設置障礙阻止騎兵沖擊。6天以前亨利就讓每一個長弓手隨時攜帶一根長約2米、兩頭削尖的樹干,列陣完畢以後,弓箭手們將各自的樹干斜向前釘入地面,高度大致可及戰馬的前胸,樹干之間相當寬敞,弓箭手們可以進退自如,但戰馬就無法穿過。這種簡單有效的鹿砦工事英軍還是初次使用,一些西方學者認為亨利借鑒了 19 年前尼科堡戰役奧斯曼土耳其軍隊的成功經驗。

英軍大約早上7點鍾就列陣完畢,等待法軍進攻,然而一直等到正午時分對面都沒有動靜。亨利明白英軍已經斷糧,拖延只會削弱部隊的戰鬥力,斷然下令全線前進。兩翼的長弓手拔出各自的樹干,勉力淌過泥濘的戰場,一直逼近到距離法軍陣線300米的地方停下來。這個700米的行進過程是英軍最脆弱的時候,如果法軍突然進攻英軍兩翼,長弓手們來不及做防禦工事,在法國鐵騎的沖擊下勢必崩潰。可惜的是法軍一直按兵不動,沒有抓住這個稍縱即逝的戰機。也許騎士們自以為勝券在握,想發揚騎士風度,贏的光明磊落。法國人將為這種狂妄傲慢付出慘重的代價。

4. 決戰與屠殺

英軍到達新陣地以後,兩翼的長弓手很快將各自的樹干釘入地面,然後從箭囊取出幾十支箭來插在身前的地上以便取用。英國長弓手通常自帶4囊箭,以每囊24支計算,總計96支。隨著長弓部隊統領厄賓漢爵士 (Sir Thomas Erpingham) 的令杖拋入空中,5千長弓手彎弓搭箭,仰天放出一波齊射。剎那間天空似乎變暗了,好像數千架豎琴同時震弦般的嗡嗡聲在戰場上回盪,5,000支離弦之箭以高仰角竄升至30米的空中,然後一起俯沖撲向法軍陣線,帶著巨大動能落在法國騎士的盔甲上面,尖利的金屬撞擊聲震耳欲聾。第一波弓箭落下不久,英國長弓手們又放出第二波齊射,這樣短短一分鍾內,法軍一線部隊承受了足有5萬支箭的攢射。平心而論,英軍長弓這樣遠距離的射擊很難穿透法國騎士的鋼質盔甲,然而不少戰馬中箭受驚,擾亂了陣形。兩翼的法軍騎兵按捺不住,率先沖了出去,奧布萊特只好命令中路的8,000徒步武士出擊。
沖向英軍兩翼的2,400法國鐵騎在泥濘中艱難邁進。法國史官記載,戰場的爛泥沒過馬膝,有些地方可及馬腹。法國騎兵的沖擊速度因此非常緩慢,300米的距離足足需要40秒鍾,這期間英國長弓手又放出至少6波齊射。法軍沖擊途中不斷有戰馬中箭倒地,背上的騎士被拋到爛泥裡面動彈不得,被後面的鐵騎踐踏。法國鐵騎沖到英軍陣前,長弓手們迅速退到鹿砦後面,顯然法軍對突然出現的尖利木樁缺乏思想准備,最前面的戰馬煞不住腳慘遭洞穿,背上的騎士向前拋出好幾米遠,落入英軍陣中。後面的騎兵見狀紛紛掉轉馬頭躲避,然而泥濘的地面使戰馬行動緩慢,結果成了英國長弓手的活靶子,被近距離一一射殺。殘余的騎兵掉頭奪路而逃,背後英國人的箭如追命一般,而迎面又撞上沖鋒而來的徒步武士,人仰馬翻亂成一團。

徒步沖鋒的8,000法國騎士身負30多公斤重的盔甲,在爛泥地里踉蹌而行,不一會兒便氣喘吁吁。英國長弓手的箭雨雖然無法阻止他們前進,但也迫使整個法軍戰線向中間擁擠,而在他們前面,英王亨利親率900騎士嚴陣以待。法軍接敵時已經沒有任何沖擊力,武士們徒勞地揮舞幾下長劍便精疲力竭,被以逸待勞的英國騎士砍倒,或者被地上的屍體絆倒。英軍一些長弓手已經沒有射擊角度,此時也加入戰團攻擊法軍的側翼,他們手持短劍匕首行動敏捷,三、四人對付一個法國騎士,伺機靠近敵人以鋒利匕首從盔甲腋下的縫隙刺入。法國騎士一旦跌倒就深陷泥濘難以起身,又成為接踵而至的其他法國騎士的絆腳石,導致摔倒的法國兵相互重疊。一個英國騎士事後回憶道,法國兵被壓死的要多過被殺死的,英軍陣前的法軍屍體很快堆積如山。剩餘的士兵企圖撤退,但被法軍第二攻擊波堵了回來,或被屠戮,或被踐踏,屍山越堆越高,戰場成了屠場。

法國貴族見到大勢已去,紛紛放下武器。然而他們面對一群無以理喻的大老粗,絕大多數英軍長弓兵不講法語,也不懂騎士規則。阿蘭遜公爵時運不濟,按照慣例摘下頭盔表示投降,結果被一個殺紅了眼的長弓兵手起錘落砸得腦漿迸裂。英國騎士們不得不分頭阻止無謂的殺戮,指揮士兵收集戰俘,因為這些法國騎士都是財源。至少有兩千多個法國騎士被俘,法軍的兩位戰役總指揮,奧布萊特已經戰死,布西高特被英國人從屍體堆里拖出來做了俘虜。大約一個半小時以後,戰斗逐漸平息,法軍二線殘部和三線部隊已經開始逃離戰場。

然而就在此時發生意外,導致著名的 「 殺俘事件 」 。一個名叫伊森巴特 (Isambart d'Agincourt) 的當地貴族率領幾個武士和600個武裝農民繞道偷襲了英軍的大營,他們驅散守軍,開始大肆擄掠。亨利得信,判斷這是法軍主力的突襲,立刻派遣一支部隊發動反擊。與此同時,法軍殘余的大約600名重騎兵在馬勒伯爵 (Count of Marle) 的帶領下發起最後的沖鋒。亨利立刻意識到局勢的凶險,他的長弓部隊的弓箭幾乎用盡,而自己身邊只有不足300個精疲力竭的騎士,另有約300人正在後面看管戰俘。亨利需要人手加強正面防守,又害怕兩千多法國戰俘乘機發難,毅然決定屠殺俘虜。英國貴族強烈抗議,因為這種野蠻行徑違反騎士規則,而且戰俘能夠帶來巨額贖金。亨利警告部下,不從者將處以絞刑,同時將看管戰俘的騎士調到前線,另派200長弓手執行殺戮使命。長弓手們一擁而上,刀斧齊下,鮮血橫流,等到前面法軍騎兵的沖鋒流產,亨利下令停止殺戮時,至少已有500法國騎士喪命。

阿金庫特戰役到此結束,狹窄的戰場上插滿將近50萬支羽箭,如同大雪覆蓋。法軍陣亡大約在7,000到10,000人,絕大多數是貴族階級,其中包括3個公爵,9個伯爵,92個男爵,以及將近1,000騎士。另有1,500名騎士被俘,其中包括波旁公爵、奧爾良公爵、元帥布西高特等顯要人物。此戰法國損失了將近一半的貴族騎士,可謂元氣大傷。英軍傷亡大約500人,陣亡的顯要人物包括約克公爵、薩福克伯爵等人。

戰斗剛剛結束,亨利就迫不及待地召見三名法國裁判,要求判定結果。雖然擔任主裁判的蒙喬瓦伯爵 (Count of Montjoie) 異常鄙夷英軍屠殺戰俘的野蠻行徑,他的職責是裁決結果,而不是評判功過。蒙喬瓦面無表情地回答:「 殿下,英國贏得了勝利 」 。亨利得知蒙喬瓦的城堡名叫阿金庫特,說道:「 那麼就讓這次英國的輝煌勝利作為『 阿金庫特戰役 ' 載入史冊吧 。」

2. 英國准槍騎兵簡介

英國在百年戰爭期間雖然看似占據優勢,但持續的戰事導致國庫空虛,軍事裝備的發展相對滯後,尤其是騎兵部隊。經濟困難和對長弓威力的依賴是主要原因。直到16世紀末,英國仍堅持使用傳統裝備,不願改變。1544年,亨利八世出征法國時,他的部隊中騎兵力量薄弱,只有73名裝備完整的騎兵和121名軍士,其餘的貴族成員幾乎都是輕騎兵。相比之下,法國、德國、瑞典和西班牙的國王僅憑號召力,就能輕易集結上千名重裝騎兵,這反映了當時英國騎兵裝備的不足。

英國的軍事改革滯後,使得他們在與歐洲其他國家的對抗中顯得捉襟見肘。直到內戰爆發,這種裝備問題才得到部分關注。然而,全面的改革並非一蹴而就,英國騎兵的現代化進程需要時間去彌補歷史的空白,以提升在戰場上的競爭力。

3.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英國皇家衛隊的士兵從英國各地的陸軍中選拔而出,他們有著非常嚴格的身高體重要求,以保證隊伍的「整齊劃一」,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1

作為英國王室私人部隊,英國皇室的御林軍,英國皇家衛隊與英國王室保持著特殊的關系。他們是世界上僅存的幾支專為君主效力的近衛軍了,一直保持著幾百年不變的傳統、不變的服飾、不變的禮儀、不變的作風。那麼這支有著古老文化傳承的部隊,其戰鬥力在英國軍隊中到底如何?是什麼戰斗級別的?

我們知道在英國皇家衛隊中,皇室的成員是皇家衛隊各團的團長和榮譽上校。現任皇家衛隊總司令是現任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丈夫,飛利浦親王。英國女王和將繼承王位的查爾斯王子和王室的其他成員,經常定期探望衛隊各部隊,參加各團的典禮和紀念會,並像一家人一樣同這些軍人及其家屬相處。另外英國陸軍由於歷史原因,英國皇室一直沒有給予英國陸軍皇家稱號,只有英國皇家海軍、英國皇家空軍。而名義上同樣是屬於英國陸軍的近衛軍,卻有皇家稱號,可見其和英國王室的關系密不可分。

英國皇家衛隊不僅擔負了英國皇家和英國政界要人住宅的警衛任務,而且還參加了很多次英國進行的戰爭,並在很多重要會戰中發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所以在大多數英國人眼裡,皇家衛隊是英國優秀傳統的象徵,同時它也是英國君主立憲制長治久安的象徵。

現在的皇家衛隊總人數1萬2千人,其中4000駐扎在倫敦,保衛白金漢宮。其他人被分派到各處重要地點,對於英倫三島來說,總共才20多萬軍隊,陸軍13萬,10分之一就是皇家衛隊。平時常見的儀仗隊騎兵步兵的人數2000人不到。在倫敦,最容易看到皇家衛隊的地方就是白金漢宮門前。每天上午11點30分到中午12點,舉行衛兵換崗儀式。

皇室衛隊是英國精銳部隊,武器先進,紀律嚴明,忠於職守,皇室衛隊的口令第一條就是不計傷亡的執行國王命令,通常只有皇家衛隊才能首先裝備最新的作戰裝備和武器,英軍最新武器會首先裝備皇家衛隊,然後才能輪到其他部隊。可見英國皇家衛隊是英軍陸軍中的精銳中的精銳。

實際上在戰斗中往往作為精銳力量使用在關鍵的地方,參見馬島戰爭,伊拉克戰爭中皇室衛隊的表現。威廉王子也參加了伊拉克戰爭撈得政治資本。

英國陸軍皇家近衛師團現隸下有五個近衛步兵團,兩個近衛騎兵團和一個預備團。皇家衛隊屬英國陸軍系列,分為騎兵和步兵兩部分。騎兵約有1500人,共分3個團,分別是「國王近衛團」、「國王藍色團」和王宮儀仗騎兵團;步兵約5000人,編為1個步兵師,下屬8個步兵營。除此之外,在皇家裝甲坦克部隊中有4個皇家衛隊團。其近衛步兵團的著裝永遠是那不變的猩紅色緊身短上衣,以及那頂高高的熊皮帽,這也是英國皇家衛隊最大的特色。

第一近衛團建立過光輝的戰績,曾在1815年滑鐵盧戰役中擊敗了拿破崙的擲彈近衛軍,從此戴上了紀念戰爭勝利的熊皮帽,來彰顯自己的作戰能力比拿破崙軍隊強。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2

英國士兵1815年首次戴上熊皮帽,它們被設計為1800年代與法軍作戰的重要裝備,很難相信,這是威嚇法國人的。事實上,拿破倉的帝國衛隊也穿著它們。

倫敦的皇家評論員理查德·菲茨威廉姆斯說:「這樣做的目的是讓步兵看起來更高,因此也更可怕。」

製作成本

一頭甚至兩頭黑熊的`皮

遭到抗議

2008年3月11日,PETA動物保護組織表示,在歐盟及許多美洲國家,捕殺北美黑熊是被明令禁止的。並呼籲皇家士兵改掉這個傳統,直到2011年,他們才不再用黑熊皮帽子,而以人造皮草代替。

英國皇家衛隊的士兵從英國各地的陸軍中選拔而出,他們有著嚴格的身高體重要求,以保證隊伍的「整齊劃一」,他們被安排到英國皇家儀仗隊的軍營中受訓。除了常規訓練外,還要學會騎術以及各類火炮。

最重要的一點是他們的耐熱能力也要很強,因為他們必須一年四季都頭戴重約1公斤的厚重熊皮帽。頭戴熊皮帽已有200年的歷史,他們象徵著英國強盛的軍力。而身著厚重鎧甲也要求他們必須有極強的耐重能力。聽說士兵們空閑的時候會去練高溫瑜伽來提高自己的耐熱能力。此前,英國皇家衛隊的成員多次因體力不支,暈倒在地。

還有一點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就是英國皇家士兵有很多因為承受不了長時間負重的站立後暈倒,但是無一不是筆直的倒下!!!事實的真相就是:

暈倒都是有「軍規」的——「Faint to attention」(暈倒也要保持立正姿勢)。

英國每次舉行大型典禮之前士兵們都被下了命令:就算要暈倒,也不允許東倒西歪地倒在旁邊,而且步槍堅決不能掉了,真正的勇士是能夠夾緊步槍正面筆直倒下的,即使這可能會傷到鼻子,牙齒也可能保不住了。而背部著地暈倒的士兵則會遭到鄙視。

英國皇家衛隊有戰鬥力嗎3

黑色熊皮帽象徵著英國強盛的軍力,英國皇家衛隊戴黑色熊皮帽的傳統已經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一直以來都沒有改變這個傳統。 戴黑色熊皮帽的士兵都是英國軍隊中最精英的部隊,精英部隊成立的歷史已經有上百年,黑色熊皮帽是他們的一個象徵。

其實最先戴黑色熊皮帽的並不是英國士兵,而是法國士兵。 那時候法國士兵為了能夠讓士兵們的個子看起來會更高,所以選擇佩戴黑色熊皮帽,看起來非常有威懾力。不過在後來經歷了滑鐵盧戰役,英國的士兵也開始戴黑色熊皮帽,以彰顯軍隊的實力要比拿破崙軍隊更強。

英國國防部每一年購買黑色熊皮帽五十頂,但是製作黑色熊皮帽的成本是非常高的。 每製作一頂黑色熊皮帽就需要射殺一隻熊。後來因為這種做法太過於殘忍,受到許多環保人士的抗議,英國嘗試採用化纖熊皮帽來代替黑色熊皮帽。但是因為化纖製作的帽子完全不透氣,佩戴起來感覺非常難受,所以最後又換回了黑色熊皮帽。

但我認為其實黑色熊皮帽戴起來也很難受,戴起來又熱又重的。 雖然這個傳統已經保留了很多年,但現在時代在發展,完全沒有必要一直保留這種傳統。並且這樣對於熊的傷害也是非常大的,如今都在提倡保護野生動物,因此英國的這種做法受到了許多人的反對。

4. 為什麼拿破崙愣是打不過英國人

拿破崙折戟滑鐵盧 狹窄的戰場:滑鐵盧 的戰場太狹窄了,它的縱深不過3公里多 ,最大的寬度一共只有6公里多。一條大 道將其切斷分成為兩部分,在南面的艾南 斯高地的兩邊,有一道低矮的不規則的山 嶺,在北面又有另外一條更低的山嶺——布南尼。 對等的兵力:英軍統帥威靈頓 的手下有步兵4.9萬多人,騎兵1.2萬 多人,炮兵5000多人,火炮156門。拿破 侖方面步兵為8.4萬多人,騎兵1.5萬 多人,炮兵7000多人,火炮246門。雙方 兵力旗鼓相當。 最後的哀嘆:當日下午6 時,夕陽照著山坡。拿破崙將他手下的4 000名近衛軍統統投入到進攻中。這些官 兵冒著英軍的炮火,奮力拚殺,終於佔領 了山脊。就在這當兒,英軍統帥威靈頓指 揮近衛軍撲了上去,殘陽夕照之下,法軍 血肉橫飛。目睹拿破崙慘敗的威靈頓流著 眼淚說:「勝利是除失敗之外的最大悲劇 。」 「眼下一切都完了!」拿破崙哀嘆道。 到了晚上9時,拿破崙只好帶著1萬名殘 兵敗將,且戰且退,往巴黎逃去。 1815 年6月18日,在比利時的滑鐵盧發生了世 界近代史上著名的會戰,拿破崙所率法軍 被英國、普魯士聯軍擊敗,這位世界史上 的著名統帥隨之以退位結束了政治生涯。 如今在風光秀麗的比利時,最有名的旅遊 勝地是滑鐵盧。除了少數英國人還緬懷本 國名將威靈頓,個別德國人還知道扭轉此 戰局面的普魯士名將布呂歇爾,大多數游 客是來憑吊失敗於此的拿破崙,猶如中國 人講起楚漢之戰多為「力拔山兮氣蓋世」的 項羽所嘆息。 ■拿破崙司令部舊址的望遠 鏡、軍刀和行軍床引來不少懷舊幽情 滑 鐵盧是布魯塞爾以南20公里的一個小鎮 ,往南5公里外芳草萋萋的綠地中,隆起 一座50米高的小山,是當年英軍核心陣 地,沿226級台階可走上頂端一覽戰場全 貌。山頂有一尊威靈頓用戰場上廢鐵鑄成 的「滑鐵盧雄獅」,而參觀者最注目的還是 南部那幢紅頂黃色的二層小樓,即拿破崙 司令部舊址,裡面陳列的望遠鏡、軍刀和 行軍床引來不少懷舊幽情。 舊址旁有一 個圓桶形紀念館,環形牆壁上由法國畫家 所繪百米壁畫堪稱歐洲美術史上一絕。其 色彩鮮艷,人馬栩栩如生,再加上油畫前 面輔以類似真實景物的泥塑,倒卧的人馬 、丟棄的兵器和踐踏的枯枝敗草等經燈光 輝映,使人真有身臨昔日戰場之感。 恩 格斯曾稱贊拿破崙「甚至在遭到失敗的進 軍中也是一位偉大的統帥」,滑鐵盧之戰 也是典型例子。1815年3月拿破崙從流放 地突然登陸法國南海岸,不費一槍一彈, 便在民眾和軍隊歡呼聲中進入了巴黎,趕 走了波旁王朝重新當上皇帝。被他打怕了 的整個歐洲馬上宣布,拿破崙是「人類的 敵人」,英、俄、奧、普的70萬軍隊從四 面八方向法國進攻。此刻拿破崙只有不足 20萬正規軍,有一部分被國內旺德等地 叛亂牽制,僅12萬人可機動。在分兵抵 御毫無希望的形勢下,拿破崙堅持有機會 就向敵軍進攻以求得殲滅的原則,絕不消 極防禦坐等挨打,在6月14日跨過比利時 邊界向英、普軍進攻,從而引發滑鐵盧一 仗。 四天後的決戰結局,卻是拿破崙失 敗,這並非攻勢防禦的原則有錯,而在於 戰爭舞台上的條件已非昔日可比。那位歐 洲史上最大的軍事天才,再也無法導演出 勝利的劇目。 ■哀號之聲不絕於野,成為 滑鐵盧戰場的最後景象 對6月18日拿破崙 在滑鐵盧指揮的失誤,百年來許多史論作 品和文學作品中都爭論不休。從事件本身 看,一代名帥確是因許多偶然因素,才輸 給了二流將領威靈頓和布呂歇爾。 拿破 侖的原計劃是先以自己12萬軍隊消滅8萬 普魯士軍,再打7萬人的英軍。16日這天 ,他在林尼殲滅了布呂歇爾所率普軍2萬 人,自己損失萬餘人。如不是內依元帥所 部遲緩,此仗有可能達成全殲,這樣他集 中局部優勢各個擊破的計劃便會實現。 次日,拿破崙可能是出於偶然,違反...

閱讀全文

與英國騎兵多少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為什麼不算是阿拉伯國家 瀏覽:830
伊朗有什麼邪教 瀏覽:358
英國政府捐款多少錢 瀏覽:4
中國的省市地名有哪些 瀏覽:997
義大利名牌服飾有哪些 瀏覽:237
英國軍艦造價多少萬 瀏覽:434
榆林到英國多少公里 瀏覽:415
現在伊朗17年人口多少 瀏覽:657
印度是怎麼打定城池的 瀏覽:775
美國怎麼殺死伊朗少將的 瀏覽:480
義大利語在電腦上怎麼打 瀏覽:391
13萬越南幣多少錢 瀏覽:362
英國大學考研怎麼選 瀏覽:73
越南河內唱歌多少錢 瀏覽:795
中國有多少帝帝 瀏覽:661
美國寄到中國多少錢 瀏覽:492
英國專線小包物流哪裡好 瀏覽:774
外國怎麼評價中國式正步 瀏覽:185
越南語讀信怎麼說 瀏覽:628
中國各地都有什麼特產10種 瀏覽: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