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以史為鑒,英國是怎麼擺脫「霧都」之名
這兩天,北京頭一次發布霧霾紅色預警。停工的停工、停課的停課,再加上限號,北京已被大霾封城。這也讓北京幾乎接過了「霧都」的名號。倫敦「霧都」之名由來已久,但最著名的要數1952年震驚世界的「倫敦煙霧事件」。據史料記載,從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倫敦市死亡人數達4000人。在接下來的兩個月中,陸續又有8000人死亡。
霧都倫敦
其實倫敦霧霾問題存在已久,作為工業革命的先驅和中心,隨著英國經濟的快速崛起,大量化石燃料尤其是煤炭的消耗量不斷增加,使得倫敦大氣污染愈演愈烈。形成倫敦煙霧事件的直接原因就是燃煤產生的二氧化硫和粉塵污染。
霧霾也經常作為一種倫敦的標志出現在文學家和畫家的作品中。法國畫家莫奈在1870年左右專門跑到倫敦看霧,如果哪天天氣好,莫奈還會特別失望:「我所有的畫布都好像要空白一片了。」現在,莫奈的作品也成為19世紀後期倫敦空氣污染的最直觀歷史檔案。
莫奈·霧中的倫敦國會大廈
「倫敦煙霧事件」像一記重錘,使得英國人痛下決心開始整頓空氣污染,並催生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氣污染防治法案《清潔空氣法》的出台。該法提出禁止黑煙排放、升高煙囪高度、建立無煙區等措施,並且涉及控制機動車數量、調整能源結構等方面。同時,清潔空氣委員會成立,負責監督空氣污染的改善情況,提出由地方政府負責劃定煙塵控制區,改造家用壁爐,更換燃料,禁止黑煙排放等措施。到1975年,倫敦的霧霾日由每年幾十天減少到了15天,1980年降到5天。霧都已經名不副實。
可惜倫敦的抗霧斗爭並沒有到此結束。80年代後,倫敦的汽車數量激增,當時機動車保有量達到了244萬輛,交通堵塞情況嚴重。自1981年以來,倫敦乘汽車外出的數量增長了20%,占所有上班行程的43%,交通污染取代工業污染成為倫敦空氣質量的首要威脅。英國政府不得不採取一系列措施來對抗這種由汽車帶來的空氣污染。
首先,是控制車輛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此前英國民眾的強烈抗議曾強烈抗議過汽車尾氣中的鉛成分,鉛一旦吸入人體後就無法排出,會嚴重影響後代智力。在推廣使用無鉛汽油之後,人們發現汽車排放的其它污染物如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不穩定有機化合物等也極為有害,它們被陽光中的紫外線照射後,會發生復雜的光化學反應,產生以臭氧為主的多種二次污染物,形成「光化學煙霧」。
從1993年1月開始,英國強制所有在國境內出售的新車都必須加裝催化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污染的排放。對汽車尾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以及碳氫化物等成分進行嚴格控制,並在汽車年檢中檢測尾氣中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是否達標。
其次,通過交通擁堵費和發展公共交通來限制私家車流量。自2003年2月起,倫敦市政府規定,收費區域為倫敦市中心8.5平方公里區域(現在已擴展到了22平方公里),從周一到周五的早上7點至下午6點在收費區域內行駛,需要繳納擁堵費。擁堵費在過去10年有所增長,目前已從最初每天5英鎊上漲至11.5英鎊。隨後,倫敦市公布了更為嚴厲的《交通2025》方案,限制私家車進入倫敦。研究表明,該措施減少了收費區域內26%的交通擁堵。區域內行駛速度增加了5-10公里/小時;2003—2006年,該措施減少了由交通排放的氮氧化物(NOX)、PM10和CO2污染物濃度分別為17%、24%和3%。倫敦市市長鮑里斯計劃到2023年把倫敦私車流量減少9%。與此同時,倫敦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網路,鼓勵市民選擇地鐵或公交系統出行,並計劃修建12條自行車高速公路。鮑里斯市長本人也堅持每天騎自行車上下班。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宣布,2016年將研究試點徵收擁堵費,再一次引發人們的熱議。不知北京收取交通擁堵費效果會如何?
此外,倫敦政府在2008年推行了低污染排放區政策。在低污染排放區內行駛的車輛必須達到一定的排放標准,否則將會被徵收費用。此舉的目的是為了加快污染嚴重車輛的更換速度,促進老舊車輛加裝減排裝置,降低車輛的污染排放,使倫敦的空氣質量得到改善。研究結果表明,與低污染排放區以外的區域相比,該措施的執行使得PM10污染濃度下降了約2.46%到3.07%。而且,倫敦的空氣質量戰略也強調,未來會通過不斷提升低排放區的准入門檻,加強對機動車排污的控制。
政府還陸續出台或修訂了一系列法案,如《汽車燃料法》(1981年)、《空氣質量標准》(1989年)、《環境保護法》(1990年)、《道路車輛監管法》(1991年)、《清潔空氣法》(1993年)、《環境法》(1995年)、《國家空氣質量戰略》(1997年)、《大倫敦政府法》(1999)、《污染預防和控製法》(1999年)。這一系列空氣污染防控法案,對其他廢氣排放進行嚴格約束,制定明確的處罰措施,以控制倫敦的大氣污染。從1995年起,英國又制定了國家空氣質量戰略,規定各個城市都要進行空氣質量的評價與回顧,對達不到標準的地區,政府必須劃出空氣質量管理區域,並強制在規定期限內達標。
政府還將各種空氣監測信息均向外開放,英國公民可援引《自由信息法》,向政府環保機構索取相關數據,不得被拒絕,全民監督。主流媒體也會大力抨擊政府的失誤。
另外,還通過大城市周邊的「新城」建設,有效降低城市中心區的人口密度。1945年,英國啟動政府主導的新城建設運動。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已經建立33個新城,容納23%的城市居民。有效降低城市中心區人口密度、減少交通污染。此外,還通過加強綠化的方式來防治污染。現在倫敦城區三分之一面積都被花園、公共綠地和森林覆蓋,擁有100個社區花園、14個城市農場、80公里長的運河和50多個長滿各種花草的自然保護區。這些綠化帶有效地凈化了空氣。
新的問題
由於十分在意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歐盟青睞用柴油替代汽油。英國的柴油汽車大行其道。然而這也造成了另一個隱患,二氧化氮污染——雖摘掉「霧都」的帽子多年,但英國目前仍是歐盟國家中空氣質量最差的之一。
2012年,歐洲有301處地點的空氣二氧化氮含量超過了歐盟標准。倫敦有七個地點超標,羅馬、雅典、馬德里、布魯塞爾、柏林也有地點超標。在1513個監測點中,倫敦的馬里波恩路情況最差。
歐盟的二氧化氮限制最大值為每立方米空氣40微克。根據歐洲環境署數據,2012年,馬里波恩路的每立方米含量幾乎是94微克。2014年,歐盟就空氣污染處理不得力而決定對英國發起法律訴訟,使英國面臨將近3億歐元的罰款。
歐盟自2000年以來實施的法規允許柴油車排放的氮氧化物(包括二氧化氮)可以比汽油車多三倍。去年9月份生效的新法規縮小了這一差距。而柴油車在英國很普遍也很受歡迎,所以控制空氣中二氧化氮含量對英國政府而言特別困難。倫敦現在的車有一半是柴油車,10-15年前柴油車則只佔10%多。倫敦市長環境和能源顧問本查爾斯說,「我們現在被柴油車套牢了」。據估計,倫敦到2025年才能執行歐盟2010年出台的規定。
歐盟的空氣治理標准如此苛刻,也成為了大眾柴油車選擇排放造假的原因之一。可想而知,那些歐盟國家得知真相之後心裡有多委屈——怪不得我們怎麼計劃都數據都不對,原來被騙了。
盡管已經不是「霧都」,英國與霧霾斗爭還在繼續。而中國的情況比英國還要復雜,燃料污染和尾氣污染交替進行,而且霧霾的省市過多不好管理,因此整頓並非一朝一夕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從「過來人」英國那裡學習經驗,尤其是他們對抗霧霾的決心。
B. 最新!倫敦宣布進入「重大事件」狀態,這是怎麼了
倫敦宣布進入重大事件狀態,這個所謂的重大事件是由於高溫所導致的,因為按照英國的規定,氣溫達到40度以上將進入重大狀態。學生停課,工人停工,必要的生活基礎設施,正常運行娛樂產業也是全面封停的狀態。
已經出現了多名居民因高溫中暑導致熱射病,然後住進醫院甚至是出現生命危險的情況。他們40度以上就會全面進入停工狀態,但是他們這種狀態不會持續太久,因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的特點就是一股熱浪來襲,那這個地方可能溫度瞬間就會到40多度,但是這個無熱量過去了用不了幾天,它可能就到10度了,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歐洲國家他不怎麼喜歡裝空調的原因,因為他們的熱不是長期持續的,只是偶爾那麼幾天。
C. 英國的大學為什麼罷工
包括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在內的60多所英國高校教職員工22日開始罷工,預計100多萬學生將受到影響。
向左轉|向右轉
由於校方事先並不知道哪些教師可能參加罷工,一些學生在上課前一天夜裡、甚至當天到了教室才得知無課可上。
倫敦國王學院的一名學生稱,受罷工影響,本學期10周課中約三分之一可能面臨取消,而學院明確表示不會有補課、換課等補救措施。這可能影響部分學生的學習進度甚至畢業論文。
向左轉|向右轉
中國留學生稱,她所在的學校已經因教師罷工停課,但校方明確表示3月份的考試和提交論文時間不會因此而延後。這意味著學生將在沒有教師指導下完成考試和論文准備工作,而校方並沒有承諾任何補償。
已有多所高校的學生發起聯名請願,要求校方補償教師罷工給學生帶來的損失。約克大學學生在請願書里寫道:如果教師繼續罷工,校方應退還每名學生300英鎊作補償。
這次罷工規模真的很大。
目前涉及到的高校達61所,幾乎有些知名度的高校全都名列其中。
英國大專院校教師聯合會認為這種做法風險太大,可能導致教師退休後拿到手的養老金大幅縮水。30多次談判未果後,隸屬大專院校教師聯合會的60多所高校教師成員投票決定罷工抗議。大專院校教師聯合會表示,這輪罷工計劃持續一個月,不排除延長罷工的可能。
D. 英國的教育怎麼樣
說到英國教育,必然要提及英國的私立學校。英國的私立學校,是英國優質人才的搖籃。學生人數僅佔全國學生總人數7%的私立中學,每年要向牛津、劍橋輸送40%左右的學生。英國的軍官、法官、醫生、執行官等要職里7成左右的人擁有私立教育背景。
有人說,英國的私立教育是精英教育的模本。進入優質的英國私立中學,很大程度上意味著學生有半隻腳已經踏進了世界名校的大門。而送孩子去英國念私立小學,則是在為他們順利升入私立中學做准備。
英國教育不止注重學術教育,還注重學生的個性與愛好培養。以器樂為例,一所優質私立小學的樂器教學幾乎涵蓋了整個交響樂團的主要樂器,學生不僅可以廣泛接觸,還能選擇自己特別喜好的樂器進行深入學習,甚至是師生一對一授課。而體育課,不僅開設有傳統的田徑、游泳、體操等項目,有的男校還會大力支持學生參與球類比賽,甚至願意為了讓學生跨校比賽交流而停課半天。
如果學生發現了自己某一方面的長處或是在學習中對某一方面特別感興趣,老師不僅會鼓勵你嘗試與提升,甚至會盡全力配合你的發展需求。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有學生在私立小學想嘗試舞蹈又毫無基礎,跟不上學校的舞蹈課程,沒關系,學校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重新開一個小班,單獨教學。只要你感興趣,學校就會給你提供機會與空間。
在英國,越是優質的私立小學,越願意更多的花時間培養學生的各類興趣與特長,那些看上去與考試無關的、無法用來養家糊口的「沒用的東西」,恰恰提升了學生的素養,挖掘了學生更多的潛能。
在具體的學科教學中,英國的私立小學並沒有統一的教材,不少課程的教材都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自定或者自製的。學生在學習中圍繞一個又一個有趣的主題展開,有的看似在玩耍,實則讓學生收獲了很多能力,學習也自然的融合其中。
很多家長都聽說英國教育比較輕松,到英國留學的孩子不需要做作業,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英國教育提倡快樂學習,但並不是不做作業,而是在一種輕松有趣的氛圍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保護學生那顆對於世界的好奇心。在探索、追尋「答案」的路上,實現知識積累與自我成長。教師讓學生盡可能自由的探索問題,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探究與思考,不局限於唯一的「正確答案」。因此,這樣的英國教育培養出的學生才能在各類社會工作中大放異彩!
E. 英國大學教師罷工 留學生能獲得哪些補償
在大家的的潛意識里,英國是一個以教育聞名的國家,估計不至於出現曠日持久的英國大學課堂「停擺」。下面來說說英國大學教師罷工,留學生能獲得哪些補償。
但英國大學低效的運營機制不會對善後做出迅速反應,很可能通過縮短教學時間、推遲畢業時間等方式把畢業班的學生「打發」走,經濟賠償的幾率微乎其微。中國學生和家長為維權而進行的據理力爭很可能化為泡影。
某國內著名留學中介好培纖悄友S與我微信聯系稱,有關2018年2月22日開始的英國大學教師罷工事件,引起中國留英學生及家長的嚴重關注,S的工作電話幾乎被打爆,大多是針對事態及應對方案的咨詢。
包括牛津、劍橋、愛丁堡、帝國理工、倫敦國王學院、曼徹斯特、紐卡斯爾、諾丁漢等名校在內的英國57所大學、4萬教師捲入了此次罷工事件。英國教師的退休金(pension)利益訴求、在校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缺課損失的權益訴求、教育「是公共產品還是商品」的權利訴求,像噴涌四溢的岩漿,炙烤著國際化教育的公信力。
公立教育政府不投入,還能指望誰?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2018年2月22日電,英國大學教師退休金問題的焦點是從固定收益模式(defined benefit scheme)改為浮動收益模式(defined contribution scheme),也就是說,代表英國大學的資方(University UK,簡稱UUK)要求根據退休金在股市中的獲利情況決定教師的收益。
退休金從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變成了前途未卜的「空頭支票」,遭到英國大學工會(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簡稱UCU)的強烈反對。
當前英國大學教師退休金61億英鎊的巨大缺口,是近10年來英國教育當局實施的高等教育「社會辦學」累加的諸多矛盾的總爆發。
英國高等教育以公立模式為主導,政府財政撥款是支撐學校正常運行的豎漏主體。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脫歐」分手費等財政壓力,不斷擠壓教育投入的空間。
2009年卡梅倫政府廢除了推行多年的本國及歐盟學生免費入讀公立大學的體制(蘇格蘭地區高校仍保持原有的免費政策),學費從最初的每人每年3000英鎊,迅速提升到9000英鎊,本質上是政府「甩包袱」,減少對教育的財政投入。
增加的學費能否減輕英國政府「不作為」留下的財務壓力呢?恐怕不行!
包括部分「前30」名校在內的一些英國大學,為了緊縮預算,不惜大量僱傭「臨時工」——減少正式教師、增加臨時教師,為什麼?英國老師太貴!
在英國,大學教師的收入雖然沒有與公務員嚴格掛鉤,但肯定高於社會中間水平,稅前年薪一般不低於2萬英鎊(按當前匯率約17.6萬元人民幣)。這是勞資雙方經過多年的博弈與磨合,形成的高等教育行業收入基準線,而且已經成為社會普遍認可的工資額度和社會保險制度。
財政上捉襟見肘的英國政府,似乎已經無暇顧及大學的財務狀況,資方(大學)向教師的退休金開刀似乎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因罷工停掉的課程能退費嗎?
英國教師的利益需要保護,英國在校學生的利益如何善後呢?
根據BBC的報道,目前已有9萬名英國在校大學生聯名要求校方補償因罷工停課造成的學費損失。在這個罷工引起的敏感問題上,英國教育主管當局態度曖昧,一配渣方面強調英國大學應該確保學生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表示大學有權作出最後的決定。
雖然中國和英國都是公立體制為主導的教育體制,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差別很大。英國大學是「去行政化」的產物,運營相對獨立,這個環境中,類似中國教育主管部門的「紅頭文件」是沒有的。換句話說,如果英國大學不同意賠償學費,政府也沒什麼辦法。而且一旦英國大學同意退費賠償,也就意味著學生接受了缺課的現實,缺失的課程徹底無法補回來了。
顯然,錢不是主要矛盾,能否順利結課、拿到學位才是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特別對於在英國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而言,普遍一年期的學制,時間非常緊張,2月底正是主課進入到關鍵時期,目前教師罷工的14天可以說是致命打擊。一旦勞資雙方仍不能達成協議,再推遲更長的時間,正常畢業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對中國學生來說,9月份拿不到學位證明(學位正式頒發一般是年底)和成績單,對回國就業、落戶等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教育商品化的風險與危機
此次罷工事件是2009年卡梅倫政府時期全英總罷課以來,英國最嚴重的高等教育危機。
一位倫敦國王學院法律專業學生在接受BBC采訪時,提出了教育作為公共產品和商品雙重功能的矛盾。
當政府不再充當公共產品的資助者時,教育的公共職能將讓位於商品職能,所謂公立教育也就名存實亡了。
當大學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時,不要說教育的公共職能,商品職能恐怕也無法滿足了,比如因罷工缺課造成的對學生的違約問題。
英國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結果明確了大學的自主經營權,但未免又滑向了放任自流的「去公立化」狀態,將所有風險都推給了大學。
目前英國教育當局也介入到罷工事件中,我估計不至於出現曠日持久的大學課堂「停擺」。
但是英國大學低效的運營機制不會對善後做出迅速反應,而停課造成的影響不可能被完全修復,很可能通過縮短教學時間、推遲畢業時間等方式把畢業班的學生「打發」走。
如果能做到這些,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這次受到低概率事件影響的在校學生估計只能自認倒霉了,校方很可能以「不可抗力」為由拒絕做出經濟賠償。
另外,英國大學在校的國際學生中,中國學生的比例最高,受到此次罷工事件影響也最大。但按照英國大學多元文化的邏輯分析,他們絕不會因為中國學生比重高而優先為他們解決困難。這是英國人的「公平原則」,中國學生和家長可以為維權而據理力爭,但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F. 知到上學校給選的網課一直沒看,現在時間截止了怎麼辦
0:00
央視財經(《天下財經》)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英國各地學校停課、並改為線上授課,然而遠程學習的質量和標准不達標的問題引發各界擔憂。一項調查顯示,英國可能有600萬學生最近沒有提交作業,疫情會給英國教育帶來怎樣的影響,讓我們來看路透社的報道。
在英國中小學停課幾個月後,從6月開始,一些英國學生終於迎來了返校。然而,所有學生全面返校的計劃要到9月才會實施。人們越來越擔心這個漫長的假期帶來的影響。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有200萬中小學生只完成極少量的作業,或根本就沒有做作業。400萬中小學生沒有和老師經常聯系。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工作與教育經濟學教授 弗朗西斯·格林:實際上,孩子們在家學習的平均時長比之前調查顯示的少很多,(每天)只有大約兩個半小時。
據了解,英國許多私立學校由於資金充裕,投入大量資源開通了老師直播授課形式的在線學習。而部分免費公立學校則難以提供這樣的條件,學生上網課的比例比私立學校少了將近一半。此外,英國一些低收入的家庭由於無法滿足網路及設備方面的要求,導致許多學校的線上教學工作難以開展。研究顯示,在英國,有7萬名學生因為在家不能上網而無法完成作業。
路透社 納塔莉·鮑威爾:英國教育部出手相助,在全國為中小學生開放了數百萬個免費的無線上網熱點。政府還投入超過1.2億美元用於遠程教育設備支持,為學生提供筆記本電腦、無線路由器和平板電腦。
不少英國教育界人士擔憂,長時間離校很可能造成學生跟不上學習進度,對他們將來的學習會產生影響。同時疫情的反彈也成為英國中小學全面復課的絆腳石。近日,萊斯特的確診病例數出現顯著上升,英國政府緊急叫停了當地的中小學返校計劃。不少人擔心,如果疫情持續反彈,會有更多英國學生的學業受到影響。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