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曾經世界最強的大英帝國,如今還有多少家底
曾經的大英帝國有多強?可以說是強於今天的美國。曾經的大英帝國主導了全球一個多世紀。1815年拿破崙帝國破滅之後,中國就開始主導國際事務,到第1次世界大戰結束,英國在全球的影響力達到了巔峰。
從軍事上來說,其實力無論怎麼排名都進不了全球前5。美、中、俄毫無疑問是軍事實力排名前三的國家,第四第五應該是日本和印度。英國軍事實力上來說已經不強了,要不是還有幾顆原子彈壓箱底,估計都鎮不住場面。英國海軍總噸位,可能只相當於我國一年下水的噸位。想想看,英國海軍曾經是全球最強大的,四大洋遍布的英國的軍艦。鴉片戰爭中,一支只有2萬人的英國軍隊就擊敗了擁有80萬常備軍的清朝。
一個人有運氣,一個國家也有運氣。興起來的時候是其興也勃焉,衰弱起來的時候,其亡也忽焉。二戰之後的英國是一直在走下坡路,對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小。
② 二戰後,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丟哪個地方最讓英國心疼呢
二戰後,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英屬印度絕對是最讓英國心疼的一塊地方。
18世紀下半業到19世紀,英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沒有之一。當時,英國擁有大量的殖民地,國土面積達到3000多萬平方公里,約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從英國本土到香港、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新加坡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都是大英帝國的殖民地。因此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可見當時英國多麼厲害,比現在的美國還要厲害。
二是戰略意義方面。英屬和印度擁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在英國殖民統治英屬印度期間,英國可以藉此,向北威懾沙俄,阻礙沙俄的南下擴張,向西北蠶食奧斯曼帝國,並且英屬印度扼守印度洋,英國擁有了英屬印度就牢牢地控制了印度洋,就擁有了印度洋,其戰略意義非常重要。
雖然英屬印度對英國這么重要,但是在二戰爆發後,英國疲於應對歐洲戰場,無暇東顧印度,逐漸放鬆了對印度的控制。再加上,英國想要把印度綁在自己的戰車上,更是給予印度更多的權力。隨後,在二戰結束後,隨著印度民族獨立運動的發展,大勢所趨,英國也無可奈何,就在1947年通過印巴分治方案,英屬印度正式獲得獨立,英國也就徹底失去了這塊最肥的肥肉。
雖然今天的印度發展有各種問題,但是這位英國昔日的小老弟,其經濟迅猛發展,印度的GDP總量已經和英國持平。按照現在印度的發展勢頭,超越英國不是問題。綜上所述,從經濟上和戰略意義上看,英國喪失英屬印度,無疑最令其心疼。
③ 二戰後,英國丟了多少的殖民地丟的哪裡最重要
在19世紀的時候英國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在當時地球上的24個時區中,每個時區都有一個由英國控制的殖民地,總面積超過3000萬平方公里。二戰後,英國丟了多少的殖民地?丟的哪裡最重要?
在英國殖民時代,英屬印度的GDP最高值佔英國內部產出的40%。當然,印度對英國的重要性不僅在於豐富和穩定的產出,還在於其核心戰略位置。英屬印度從東部的緬甸到西部的伊朗,覆蓋印度洋,這是四大洋之一。與英屬新加坡和英屬埃及一起,為控制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建立了堅實的基礎。由於大英帝國已經持續了數百年的海上霸權,英屬印度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
英屬印度土地肥沃,氣候炎熱多雨,產品豐富,此外印第安人非常聽話,幾千年來,不斷有外國人進入印度統治印度。因此,富裕的印度是罕見的理想殖民地。在市場的初期,英屬印度州長曾說過:“只要我們統治印度,我們將成為世界第一,如果失去印度,我們將成為三流國家。”
④ 二戰初期,英國領土面積有多少平方千米
英國本土由四個部分組成: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北愛爾蘭。英格蘭劃分為43個郡。蘇格蘭下設32個區,包括3個特別管轄區。威爾士下設22個區。北愛爾蘭下設26個區。
英國的領土自古沒有變過,都是這么大,二戰時期也是這么大,只是19世紀以前有很多海外的殖民地。二戰時期到二戰以後領土有變化的只有中國(喪失外蒙古)、德國(喪失但澤走廊至東普魯士全部領土,並分為東西德,1991年統一)以及1991年解體前的蘇聯。
⑤ 鼎盛時期的大英帝國的領土面積有多大
約3550萬平方公里。
大英帝國(BritishEmpire)在20世紀初達到鼎盛,境內大約有4.13億人口,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
領土約3550萬平方公里,佔世界陸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成為人類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其領土數據得到了國際史學界和吉尼斯世界紀錄官方的承認。
(5)二戰英國領土有多少擴展閱讀:
17世紀經過光榮革命後的英國以全新的姿態挑戰歐洲頭號強國路易十四法國的霸權,連續投入兩場遏制路易十四稱霸歐洲的戰爭。
即九年戰爭(1689—1697)和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3),並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後,英國在保證歐洲大陸力量格局基本均衡的同時,主要通過成功的海外擴張穩步壯大力量,其力量觸角大大超越了歐洲的范圍。
當1740年前後歐洲大陸局勢再度出現動盪之時,英國返回歐洲再次抵制復興的法國稱霸大陸的野心。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和七年戰爭(1756—1763)中,英國與西班牙以及與法國之間的戰事都爆發於歐洲戰事開始之前,由此產生的結果也就自然超出了歐洲,擴展到全世界。
英國不僅通過七年戰爭維持了歐洲大陸均勢格局的穩定,還再度摧毀了法國和西班牙的海上力量,奪取了法國在北美大陸和印度的幾乎所有殖民地。
丘吉爾稱七年戰爭後「英國在歐洲之外成為海上和陸上的主人」,他援用英國政治家霍勒斯·沃波爾當時的評論來渲染英神輪嫌國顯赫的大游手國地位:「羅馬人征服世界用了三百年,我們征服世界只經過三次戰役,而目前的世界比羅馬時代擴大了一倍」。
也就是在七年戰爭勝利後的1763年,英國首次桐腔驕傲地自稱「日不落帝國」。不過二十年後因為美國獨立戰爭的失敗,英國被迫收起自傲心,暫時取消日不落帝國的自稱。
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的勝利,又進一步鞏固了它的國際政治軍事強權地位,工業革命更讓英國成為無可爭辯的經濟強權,因此1815年徹底打贏第二次百年戰爭後,英國又開始自稱日不落帝國。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步入了全盛時期,1938年人口達4.58億,約佔世界總人口的四分之一,1922年通過一戰獲得德國殖民地後,國土面積達到3550萬平方公里,約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4.75%。
從英倫三島蔓延到香港、甘比亞、紐芬蘭、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馬來亞、緬甸、印度、烏干達、肯亞、南非、奈及利亞、馬爾他、新加坡以及無數島嶼,地球上的24個時區均有大英帝國的領土。
英國霸權領導下的國際秩序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英國出版的大英帝國全球地圖通常用紅色把帝國的領土標出,可以清晰地了解到這個龐大的帝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大英帝國
⑥ 二戰英國和日本生死決戰誰能打贏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全球性的戰爭,每一個戰場都離不開彼此。特別是作為軸心國集團力量的非正義和無助,其軍事力量受到各種力量的制約,無法形成統一的戰略。因此,戰爭越晚,他們就越被動。這是一個典型的“不求大局,不求一個領域”的典型案例。
(二戰期間日本帝國的最大控制區)
⑦ 二戰後,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丟哪個地方最讓英國心疼
二戰後,英國丟了那麼多殖民地,丟哪個地方最讓英國心疼?
在二戰結束之前,英國一直號稱“日不落帝國”,要知道,這並不是誇大其詞,因為,當年英國最強盛的時候,真的可以達到“日不落”。早在15世紀末,英國就擊敗了西班牙,至此,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就出現了,直到第2次世界大戰之前,英國都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因為,那時候的英國在地球上的24個時區里都有領土。
由此可見,英國丟失印度顯然成為了一個里程碑,因為,英國除了失去了對印度的控制以外,也讓更多的殖民地逐步的脫離了英國的掌控,這就使得英國從此之後不再是日不落帝國,最初,英國殖民的印度地盤很大,范圍包括如今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乃至緬甸。從波斯灣一直到東南亞這一帶,都是英國的殖民地。而這一地區土地肥沃,物產豐富,每年能夠給英國的GDP貢獻超過40%以上,可見英國丟失印度之後,那是非常心疼的。
⑧ 英國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它在當年究竟有多麼強大
日不落帝國(西班牙語:el imperio en el que nunca se pone el sol,葡萄牙語:o império no qual o sol nunca se põe)是指太陽無論何時都會照在其領土上的帝國,通常用來形容繁榮強盛、在全球七大洲均有殖民地並掌握當時霸權的帝國。而如今該詞在一定的場合用來形容帝國主義,而未必特指某一統一的國家政體,歷史上一共有兩個國家先後被稱為日不落帝國,它們分別是西班牙帝國和大英帝國。
而日不落的說法要追溯到古希臘作家希羅多德在歷史上的一次演講。而在舊約中一個類似的概念可能早於希羅多德,其中詩篇談到了彌賽亞王:「他要執掌權柄,從這海直到那海,從大河直到地極。」
大英帝國
西班牙帝國衰弱後,第二個獲得「日不落帝國」稱號的是大英帝國。
美國的擴張
在近年來,該詞被轉義並引入美國的政治語言。《美國歷史導讀》一書中描述了原來的十三個殖民地如何和在不列顛帝國擴張的「風頭浪尖」獨立,接著談到,然後「美利堅合眾國自己變成了一個帝國,影響力最終超越了曾經是最偉大的不列顛霸權。今天,獨立兩個多世紀過後,在美國政府、公民和海外駐軍所擁有的領土上,或者在美國霸權控制下的美國勢力范圍中的國家上空,太陽永不落下。」
而「日不落帝國」一詞究其原意,則部分老牌殖民帝國都符合條件,如葡萄牙帝國、荷蘭殖民帝國和法蘭西殖民帝國,在它們的領土上空太陽也不會下沉。「日不落帝國」一詞擴展應用於這些國家,則和「全球帝國」的概念相重合,即只要符合「領土上空太陽不落」條件的全球帝國都可被稱為「日不落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