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1793年英國國干派出馬格爾是填到中國想藉助山地方為什麼乾隆皇帝拒絕了
由於中英兩國政治、經濟結構的截然不同,而雙方政府為了維護本國的社會制度和歷史傳統,在各自的利益上採取了互不相讓的頑強抗爭態度。
② 歷史上乾隆皇帝曾給英國女王下的聖旨上面寫了什麼
友好地接觸過大清朝王朝這個神秘的東方大國,不遠萬里、不辭辛苦提出,希望與之進行往來貿易。可惜,當時的乾隆皇帝並不買賬,完全沒有把英國人當回事,英國的嘗試徹底失敗了。不光自己自戀,他還帶著大家一起自戀,英國國王曾多次要求與中國通商,並帶來了豐厚的禮物和先進的武器。但是,被乾隆毫不猶豫的拒絕了,理由是,滿洲國騎射乃根本,無需海上通商。
英國商人還要面對清政府極高的關稅,時時面對廣州各級官員的敲詐勒索。讓化外洋夷進入中原搞西洋文化入侵。搞資本主義自由化這些洋垃圾侵蝕中國,這是大清朝野全體儒家士紳士大夫堅決不能答應的,只能換來全體儒家士紳士大夫們的全體背叛,最主要的是英國商人在中國沒有定居點,貨物無法存放。他們看到葡萄牙人可以在澳門自由居住,所以十分羨慕。
③ 乾隆時期馬噶爾尼使團訪華,最終卻不歡而散的原因是什麼
馬噶爾尼來訪華其實是很大規模的一個活動,也是非常有意義的外交活動,但是並沒有得到成效。看起來似乎是他們的價值觀和外交思路不一致,不契合導致的,其實是當時乾隆時期有一個很落後的政治觀念,認為自己是最至高無上的。
結果他們使團來了之後發現乾隆那個時期對他們外國的使者非常的嚴苛。他們來之後發現這種制度非常的奇怪,也不如他們想像的這種完美,所以這次肯定會失敗。假若乾隆接受馬噶爾尼的提議,我想當時清朝應該可能會學到一些英國的科學技術,至少也不會把這種封建的形式保留這么久,至少眼界會更寬闊,發展會更順利,不會被英美所侵略。
④ 英國國王想跟清朝通商,乾隆是怎麼回復他的
當年乾隆皇帝拒絕英國通商請求,不能不說是與英國強大有關,英國先進的槍炮和軍艦對他的內心肯定有所觸動,乾隆之所以一口回絕英國通商要求。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當年清廷開放了中國市場,也許中國會成為英國傾銷商品和低價購買原材料之地,暫時對清朝經濟不利,不過最終是可以促進清朝的近代化,而這種和平進入近代化對清朝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乾隆時期清朝的GDP佔世界份額超過30%,比美國占的分量還要多,乾隆時期中國人口超過3億,佔世界人口的1/3,相當於清帝國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市場,這樣富強的國家在亞洲是無敵的存在,世界排名也是位於前列。
所謂的乾隆盛世的假象,被英國三句話總結完畢:①清政府的相關政策,無外乎就是自負所導致的。②他們想凌駕於世界各國的頭上,卻沒有這個本事,還鼠目寸光。③他們所做的就是在阻止自己的人民進步,他們想要自己的國民一直保持愚蠢。
馬戛爾尼回國後評價清朝說,清朝的軍事力量比英國落後三四個世紀,而且他把清朝評價成為一個破舊的大船,可以說馬戛爾尼的出使讓英國人徹底看清了清朝的沒落,所以英國在40年後敢於發動鴉片戰爭。
乾隆皇帝拒絕與英國通商,拒絕開放本國市場,相當於拒絕了全球化,這是大清國運的轉折點,閉關鎖國的結果是他的孫子道光皇帝遭遇第一次鴉片戰爭,重孫咸豐皇帝遭遇第二次鴉片戰爭,最悲催的是重孫媳婦慈禧再遭八國聯軍入北京之恥,自此後大清帝國走向了末路。
⑤ 乾隆當時拒絕外國使者實行通商時說的原話是什麼。
乾隆原話:「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意思:我們是天朝上國,什麼東西都有,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和你們做生意。
當時英國的特使馬戛爾尼來到了清朝,他的目的是想要打開清朝的市場,當然他的目的也並不是純潔無暇的,對於當時的日不落帝國來說,能夠把清朝變成自己的工業產品市場和工業原料開采地是再好不過的,所以他的本質還是想要推銷商品和掠奪原材料。
但是這種推銷商品和掠奪原材料最終可以促進清朝的近代化,而這種和平進入近代化,對於清朝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但是當時的乾隆皇帝是非常的自信的,乾隆皇帝還停留在天朝上國的美夢裡面,他忘記了自己下江南的時候,八旗軍隊:騎馬人墜地,射箭靶上空的尷尬境地了,他還是自信自己是戰無不勝的。他給自己編造了十全武功,其實這十全武功還真不是貨真價實,裡面的水分是非常多的。乾隆皇帝要求英國公使下跪,但是英國使者不肯下跪,最後在和珅的調解下,英國公使採用了單膝跪地的禮節。
在交談中,英國公使一直想要和清朝通商,但是乾隆皇帝對於通商顯然沒有多少興趣,他的回答非常的傲慢:我們是天朝上國,什麼東西都有,完全可以自給自足,根本不需要和你們做生意,你們如果想要茶葉可以賣給你們·····當然乾隆皇帝的話並不是沒有道理,清朝確實完全可以自給自足,但是他沒有看到自己和日不落帝國的差距。
馬戛爾尼回國之後評價清朝說:清朝的軍事力量比英國落後了三四個世紀,而且他把清朝評價成了一個破舊的大船。可以說馬戛爾尼的出使讓英國人徹徹底底看到了清朝的沒落,所以英國才敢於發動鴉片戰爭。
換句話說,如果當時馬戛爾尼帶來的不是書信而是槍炮的話,那麼清朝恐怕在乾隆皇帝時期就已經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了。
一艘破舊的大船就算是一個再好的船長也是開不好的,除非他能夠好好地修復一番。乾隆皇帝拒絕了馬戛爾尼之後,清朝喪失了一次真正能夠和西方列強平起平坐的機會,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再想要再坐在談判桌上,座椅已經是不平等的了。
(5)乾隆皇帝拒絕英國使者要求的原因是什麼擴展閱讀
乾隆時期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乾隆帝以海防重地規范外商活動為理由,諭令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廣東通商。但是實際上,當時在南洋的一些西方殖民者仍被允許到閩、浙、江海關貿易,特別是閩海關。例如,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四十八年(1783年)、五十一年(1786年),嘉慶十二年(1807年)、十四年(1809年),均有西班牙商人從南洋呂宋到廈門貿易。
在對外貿易中,清政府又實行商行制度,即廣州十三行,以進行壟斷。清政府只允許少數殷實富商設立「公行」,負責與外商從事進出口貿易,並代表清政府與洋商交涉。
「一口通商」後,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兩廣總督李侍堯奏定頒布了《防範外夷規條》五款,嘉慶十四年(1809年)和道光十五年(1835年)又分別頒布《民夷交易章程》和《防夷八條》。
主要內容是:
(1)不許夷人在廣州過冬。
(2)夷人在廣州只能住在行商各館,如行館房屋不敷,由行商租賃房屋並撥人看守。毋許漢奸出入夷館。毋令番廝人等出外閑行,如夷商有事必須出行,須由通事、行商隨行約束。乾隆末年,始准每月三次到陳家花園(後改花地)和海幢寺二處遊玩,但要洋行通事隨行。
(3)禁止內地民人借領外夷資本。
(4)禁止夷人雇請內地之人為其傳遞信息。
(5)派兵於洋船收泊進口處加強稽查,俟其出口後方能撤回。此還嚴禁夷人進入中國內地,夷人不得帶番婦番、哨人等至省,夷商攜帶番廝不得過五名。不許攜帶凶械火器赴省,不得偷運槍炮,不得買賣違禁貨物,不得乘轎,不得私雇中國人使役,限制商館僱用民人數目,不許與行商以外的中國商人直接接觸。
對中國商民出海貿易也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如要求出海商民登記、取具保結、領取船引(票、照)和腰牌,註明船隻丈尺、客商姓名、在船之人年貌、籍貫,出海情由、載何貨物、往某處貿易、往返日期等。要求已出洋的商船商民按期返回,對未能及時回國者施加懲罰或限制歸國。
鴉片戰爭前美國和英國兩個航海大國的船舶總噸位的總和一度遜於清朝,當時中國沿海商船總數約在9,000至將近10,000艘之間,約有150萬噸。加上其他種類的船舶,全國總有大小江海船舶20多萬艘,共計400多萬噸。而在1814年,英國全國有大小21,500多艘船,共240萬噸;美國在1809年全國有船舶135萬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閉關鎖國
⑥ 乾隆為何不答應與英國通商
我們都知道,從明清時期開始,中國就閉關鎖國,禁止百姓私自出海,而在1840年因為鴉片戰爭,清王朝才被迫打開了大門,被迫與外國人進行交易往來。但其實在1793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間,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了中國,請求與清王朝簽訂通商協議,但最終被乾隆皇帝拒絕了。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不答應和英國通商呢?一般認為的原因是使者馬戛爾尼不願對乾隆皇帝三跪九拜,所以乾隆皇帝不願意通商,但其實按照當時英國通商的要求來看,完全是因為要求過分,所以清王朝沒有答應。不過若是當時與英國通商了,清王朝的制度、器物和思想是不是就不會落後於西方呢?
⑦ 清朝政府為何兩次拒絕了英國的和平外交請求呢
說到乾隆拒絕英國使者馬戈爾尼同商這件事情,還是讓人覺得十分的絕望的,如果當時開放的話,後來的清朝也不會這么慘,但是又有人說乾隆是對的,那麼到底是對還是錯呢?下面我們繼續分析揭秘看看到底是怎麼回事吧!
英國向神聖羅馬帝國提出的請求,都是馬戛爾尼向乾隆提出的。
如果英國連同為歐洲國家的神聖羅馬帝國都擺不平,有什麼資格要求清朝呢?
不僅如此,乾隆強硬拒絕馬戛爾尼,最直接的原因是清朝得到英國在印度殖民的情報,乾隆反感廓爾喀戰爭背後英國的若隱若現的影響,擔心其會對西藏造成威脅,所以才有此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