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它曾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大英帝國曾經殖民過的國家有哪些
大英帝國(英語:British Empire),由其領土、自治領、殖民地、託管國及其他由英國管理統治的地區組成,被國際社會及歷史學界視為世界歷史上最大的殖民帝國,其統治面積達到約3400萬平方公里。
一般認為,1688年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統治,並在1689年頒布的《權利法案》中以法律形式對王權進行明確制約,確立了資產階級執政的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為英國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使其經濟、軍力、科技、文化迅猛發展,標志著英國的崛起。1763年七年戰爭結束後從法國手裡奪取整個加拿大,標志著英國成為無可爭議的海洋霸主,1815年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後,英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強國,主導國際事務達一個世紀之久,這一時期,被人們稱為"不列顛治世"。
作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帝國,大英帝國與新興的德意志第二帝國的矛盾無法調和,1914年英國參與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在一戰結束後的1922年,根據巴黎和會奪取德國殖民地而達到領土面積最大時期,覆蓋了地球上四分之一的土地和四分之一的人口,成為了世界歷史上跨度最廣的國家。由於帝國的領土、屬土遍及包括南極洲在內的七大洲、四大洋,有"英國的太陽永遠不會落下"的說法,所以被形容為繼西班牙帝國之後的第二個"日不落帝國"。
馬爾他國旗。旗面左上角為喬治十字勛章斯的統治權,1914年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1960年完全獨立。
直布羅陀:1704年英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這個軍事要塞,1713年英國與西班牙簽訂條約,正式確認其主權歸英國所有。馬爾他1800年英國人趕走2年前佔領了馬爾他的法國人,並在1814年正式吞並馬爾他。1964年獨立。
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本土,是大英帝國的中心,牽涉到帝國的殖民與行政事務都在此處理,帝國的國家元首英國君主也居住在此。
大洋洲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是英國在澳大利亞最早的一個殖民地,1770年詹姆斯·庫克就提出對澳大利亞東部沿海進行開發,1788年第一批英國犯人被移民到此拓荒,1855年新南威爾士成立責任政府。1824年昆士蘭成為英國在莫爾頓灣所建的第一個殖民地,一開始隸屬於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1859年脫離,成立獨立的責任政府。1834年英國議會決定在澳大利亞成立新的殖民地,1836年第一批英國殖民者到達南澳大利亞,1855年南澳大利亞成立責任政府。塔斯馬尼亞則早在1803年就被歐洲人殖民,最早被稱作范迪門蘭,是新南威爾士殖民政府下的一個行政區。1825年脫離新南威爾士成為獨立的英國殖民地,1856年成立責任政府。1834年,來自塔斯馬尼亞的英國人又到菲利浦港殖民,1851年維多利亞殖民地成立,4年後成立責任政府。西澳大利亞則從1826年開始就被殖民,但直到1890年才成立責任政府。1901年由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南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維多利亞和西澳大利亞合並組成澳大利亞聯邦,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埃利斯群島:今吐瓦魯。1892年該群島被英國宣布為其保護國,1916年埃利斯群島與吉爾伯特群島組成殖民地,1978年獨立。
吉爾伯特群島:今吉里巴斯。1892年與埃利斯群島一同成為英國的保護國,1916年與埃利斯群島組成殖民地,1979年獨立。
斐濟:1835年起就有傳教士和殖民者在斐濟定居,1874年應斐濟酋長的要求,英國將斐濟置於其保護之下,1970年獨立。
諾魯:原屬德屬新幾內亞,一戰結束後澳大利亞開始對其進行委任統治,一直持續到1968年諾魯獨立。
紐西蘭:詹姆斯·庫克分別於1769年和1770年對紐西蘭北島和南島提出主權要求,1840年英國與當地毛利人簽訂條約,英國開始統治紐西蘭,1856年紐西蘭成立責任政府,後取得自治領地位。
皮特凱恩群島:1790年,英國軍艦邦蒂號發生軍變,9名水手逃亡該島,並在此定居,1838年英國將其納入帝國版圖。
索羅門群島:1893年起成為英國保護地,二戰期間曾被日本佔領,1978年獨立。
湯加:1879年湯加統治者與英國簽訂友好條約,1900年起受英國保護,1970年獨立。
新赫布里底群島:原為英國和法國的共屬殖民地,1980年獨立。
⑵ 鑻卞浗鐨勮祫鏂欐湁澶氬皯鍛錛
鑻卞浗鐨
鍏鍏冨墠2000騫達細鍑灝旂壒浜哄嚭鐜板湪甯冨垪濉斿凹鍗婂矝.
鍓900騫達細鍑灝旂壒浜哄嚭鐜板湪鑻辨牸鍏幫紱鐖卞皵鍏版枃鏄庡嚭鐜.
829騫達細鑻辨牸鍏扮涓涓鐜嬫湞鈥斺旂泿鏍奸瞾钀ㄥ厠閫婄帇鏈濆緩絝.
1066騫達細璇烘浖鐜嬫湞寤虹珛.
1086騫達細鏈鏃ュ″垽涔﹀嚭鐗.
1190騫達細閲戦泙鑺辯帇鏈濈殑鍥界帇鐙蹇冪帇鐞嗘煡鍙戝姩絎涓夋″嶮瀛楀啗涓滃緛.
1204騫達細璇烘浖鍦板叕鍥借鍏煎苟.
1215騫達細鑷鐢卞ぇ瀹絝犲緩絝.
瑗垮厓1337騫磣1453騫寸櫨騫存垬浜夌垎鍙.
瑗垮厓1455騫:鐜鐟版垬浜夌垎鍙.
瑗垮厓1461騫:綰﹀厠鐜嬫湞寤虹珛.
瑗垮厓1487騫:鐜鐟版垬浜夌粨鏉.
1534騫達細鑻辨牸鍏頒粠緗楅┈鏁欏環鍒嗙,鑻辨牸鍏板浗鏁欎細鍒濇ユ垚絝.
1588騫達細鑻辨牸鍏板嚮璐ヨタ鐝鐗欐棤鏁岃埌闃.
瑗垮厓1620騫:浜旀湀鑺卞彿鎶佃揪鍖楃編.
瑗垮厓1689騫:鍏夎崳闈╁懡.
1707騫達細鑻辨牸鍏扮帇鍥戒笌鑻忔牸鍏扮帇鍥藉悎騫,鑱斿悎鐜嬪浗 錛堣嫳鍥斤級鎴愮珛.
瑗垮厓1775騫:涔旀不涓変笘棰佸竷鍗拌姳紼庡埗搴.
瑗垮厓1783騫:鍜屾硶鍥藉叡鍚屾壙璁ょ編鍥界嫭絝.
瑗垮厓1837騫:鑻卞浗榪涘叆緇村氬埄浜氬コ鐜嬫椂鏈.
瑗垮厓1914騫:絎涓嬈′笘鐣屽ぇ鎴樼垎鍙,鍙傚姞.
瑗垮厓1918騫:鎵撹觸寰峰浗.
瑗垮厓1930騫磣1931騫:緇忔祹澶ф亹鎱.
1939騫達細鑻卞浗鍚戝痙鍥藉f垬,鍔犲叆絎浜屾′笘鐣屽ぇ鎴.
1945騫達細寰峰浗鍙婃棩鏈鐩哥戶鎶曢檷,浜屾垬緇撴潫.
瑗垮厓2005騫:鍙戠敓浼︽暒鍦伴搧杞扮偢浜嬩歡.
緹庡浗
1620騫達紝鈥滀簲鏈堣姳鈥濆彿杞界潃100澶氬悕鑻卞浗娓呮暀寰掓潵鍒板寳緹庡ぇ闄嗐傞伒鐓х櫥闄嗗墠絳捐㈢殑銆婁簲鏈堣姳鍙峰叕綰︺嬶紝娓呮暀寰掑紑濮嬩簡鍦ㄦ柊澶ч檰涓婅嚜娌葷$悊鐨勭敓媧匯傛渶緇堬紝鍦ㄨ繖鍧楁ф床鍚勫浗閮芥病鑳界粺娌葷殑澶ч檰涓婅癁鐢熶簡鏂扮殑鈥滀富瀹拌呪濃斺旂編鍒╁潥鍚堜紬鍥姐1894騫達紝緹庡浗鎴愪負涓栫晫絎涓澶х粡嫻庡己鍥姐傝繖涓騫磋交鐨勫浗瀹剁珯鍦ㄤ簡絎浜屾″伐涓氶潻鍛界殑娼澶淬1929騫達紝鍦ㄦ嘗鍙婂叏鐞冭祫鏈涓諱箟鍥藉剁殑緇忔祹鍗辨満涓緹庡浗鏀垮簻閫氳繃涓緋誨垪鏂版斂鎺鏂斤紝浣跨編鍥介愭ヨ蛋鍑哄洶澧冦傜浜屾′笘鐣屽ぇ鎴樻垚涓虹編鍥藉巻鍙叉柊鐨勮漿鎶樼偣錛屼績浣垮叾浠庝竴涓縐繪皯鍥藉惰穬涓轟笘鐣岀涓寮哄浗銆
1607.5 鑻卞浗浼︽暒鍏鍙稿湪寮楀悏灝間簹鐨勮┕濮嗘柉鏁﹀緩絝嬬涓涓姘鎬箙灞呯暀鍦般
1775.4.19 鍒楀厠鏄熸暒鍜屽悍縐戝痙浜烘皯瀵硅嫳鍐涜繘琛屽弽鎶楋紝鎵撳搷浜嗙編鍥界嫭絝嬫垬浜夌殑絎涓鏋銆
1776.7.4 澶ч檰浼氳閫氳繃鏉版枑閫婅搗鑽夌殑銆婄嫭絝嬪h█銆嬭崏妗堛
1787.5.25 鍒跺浼氳鍦ㄨ垂鍩庡彫寮錛岃崏鎷熶簡鏂板娉曘1789騫3鏈4鏃ワ紝瀹娉曟e紡鐢熸晥銆
1789.4.30 緹庡浗鑱旈偊鏀垮簻鎴愮珛錛屼箶娌宦峰崕鐩涢】灝變換絎涓灞婄編鍥芥葷粺銆
1789.9.24 鏍規嵁鑱旈偊鏀垮簻鏉′緥錛屾渶楂樻硶闄㈡垚絝嬨
1791.12.15 緹庡浗瀹娉曞炲垪鍗佹潯淇姝f堬紝鍗蟲潈鍒╂硶妗堛
1792.4.2 緹庡浗鍥戒細閫氳繃閫犲竵娉曪紝鍦ㄨ垂鍩庡緩閫犱竴搴ч犲竵鍘傘
1800.12.1 鑱旈偊鏀垮簻棣栭兘浠庝復鏃舵墍鍦ㄥ湴璐瑰煄榪佸線鍗庣洓欏跨壒鍖恆
1803.4.30 緹庡浗浠庢硶鍥芥嬁鐮翠粦鎵嬮噷寤変環璐涔拌礬鏄撴柉瀹夐偅鍏ㄩ儴鍦熷湴錛屼嬌緹庡浗棰嗗湡闈㈢Н澧炲姞涓鍊嶃
1863.1.1 鏋楄偗絳劇講銆婅В鏀懼h█銆嬨
1865.4.9 鍗楅儴閭﹁仈鍐涙姇闄嶏紝緹庡浗鍐呮垬緇撴潫銆
1941.8.12 緗楁柉紱忔葷粺鍜岃嫳鍥介栫浉涓樺悏灝斿湪澶цタ媧嬬殑綰借姮鍏板矝闄勮繎鐨勫啗鑸頒笂涓捐屼細璋堬紝鍙戣〃銆婂ぇ瑗挎磱瀹絝犮嬨
1941.12.7 鏃ユ湰鍋瘋鐝嶇彔娓銆傛℃棩錛岀編鍥藉規棩瀹f垬錛屾e紡鍙傚姞絎浜屾′笘鐣屽ぇ鎴樸
1942.6.4 緹庢棩鐖嗗彂涓閫斿矝涔嬫垬錛岃繖鏄澶騫蟲磱涓婄殑鍏抽敭涓鎴樸
1944.6.6 緹庡浗鍐涢槦鍙婄洘鍐涘湪璇烘浖搴曠櫥闄嗐
1945.2.4 緹庡浗銆佽嫳鍥藉拰鑻忚仈棰嗗間漢涓捐屽厠閲岀背浜氫細璁錛屽彂琛ㄥ厠閲岀背浜氬0鏄庯紝騫朵簬鍚屾湀11鏃ョ捐㈤泤灝斿斿崗瀹氥
1945.7.16 鎴愬姛鍦拌繘琛屼簡涓栫晫涓婄涓嬈℃牳鐖嗙偢銆
1968.4.4 緹庡浗榛戜漢姘戞潈棰嗚栭┈涓伮瘋礬寰仿烽噾鍦ㄧ敯綰寵タ宸炲瓱鑿叉柉閬鏆楁潃韜浜°
1969.7.20 鈥滈樋娉㈢綏鈥11鍙烽炶埞鐧繪湀鎴愬姛錛屼漢綾婚栨¤笍涓婃湀鐞冦
1972.2.21 緹庡浗鎬葷粺灝煎厠鏉炬姷杈懼寳浜錛屽逛腑鍥借繘琛屼負鏈8澶╃殑璁塊棶錛屼笌涓鍥介嗗間漢涓捐屼細璋堛傝塊棶緇撴潫鏃訛紝涓緹庣劇講涓婃搗鍏鎶ャ
鏃ユ湰
綰﹀叕鍏1涓栫邯錛屾棩鏈鍚勫湴鏈100澶氫釜灝忓浗錛堝叾涓鏈夌殑涓庝笢奼夊緩絝嬩簡澶栦氦鍏崇郴錛夈傚悗鏉ワ紝榪欎簺灝忓浗閫愭笎寰楀埌緇熶竴銆
鍒頒簡鍏鍏4涓栫邯錛屽湪鍏寵タ鍦版柟寤虹珛浜嗘瘮杈冨ぇ鐨勫浗瀹訛紝鎹璇存渶緇堝皢瀹冧滑緇熶竴璧鋒潵鐨勬槸褰撲粖澶╃殗鏃忕殑紲栧厛銆傚綋鏃訛紝鏃ユ湰鍥界殑鑼冨洿鍖呮嫭鏈宸炶タ閮ㄣ佷節宸炲寳閮ㄥ強鍥涘浗銆
浜庢槸錛岀粡榪囦簡婕闀跨殑宀佹湀錛屽浗瀹舵墠寰椾互緇熶竴銆傛墍浠ュ緢闅懼規棩鏈鍥借癁鐢熺殑紜瀹炲勾浠d綔鍑哄噯紜鐨勫垽瀹氥傛嵁銆婂彜浜嬭般嬪拰銆婃棩鏈涔︾邯銆嬭拌澆錛岀涓浠eぉ鐨団斺旂炴﹀ぉ鐨囦簬鍏鍏冨墠660騫村緩鍥藉苟鍗充綅錛屽嵆浣嶆棩鐩稿綋浜庣幇鍦ㄧ殑鍏鍘2鏈11鏃ワ紝鍥犳ゅ氨鎶婅繖涓澶╁畾涓衡滃緩鍥界邯蹇墊棩鈥濄
緇蟲枃鏃朵唬
浠庢椽縐涓栬搗錛屾棩鏈鍒楀矝涓婂氨鏈変漢綾葷殑紲栧厛鐢熸椿錛屾棩鏈浜虹嶅強鏃ヨ鍘熷瀷鐨勫艦鎴愬垯琚璁や負鏄1涓囧勾鍓嶈嚦鍏鍏冨墠3涓栫邯鍓嶅悗鐨勭懷鏂囨椂浠c傚綋鏃訛紝浜轟滑鏁頒漢鎴栧嶮浜轟竴鎴峰眳浣忓湪絝栧潙寮忚崏灞嬶紝浠ョ嫨鐚庛佹崟鎹炲強閲囬泦涓虹敓錛屾瀯鎴愪簡璐瀵屼笌闃剁駭宸鍒鐨勭ぞ浼氥
寮ョ敓鏃朵唬
鍏鍏冨墠3涓栫邯錛屾按紼葷嶆嶅拰閲戝睘鍣ㄥ叿浣跨敤鎶鏈鐢辨湞椴滆漿鍏ヤ節宸炲寳閮ㄣ傜ɑ浣滄妧鏈緇欐棩鏈紺句細甯︽潵浜嗗垝鏃朵唬鐨勫彉鍖栵紝瀹冩墿澶т簡鐢熶駭錛屼駭鐢熶簡璐瀵岀瓑綰у樊鍒錛屼嬌鍐滄潙鍏卞悓浣撹秼鍚戞斂娌婚泦鍥㈠寲銆傚啘鑰曞甫鏉ョ殑淇′話銆佺ぜ浠銆侀庝織涔犳儻涔熼愭笎浼犳挱寮鏉ワ紝褰㈡垚浜嗘棩鏈鏂囧寲鐨勫師鍨嬨
椋為笩鏃朵唬
鍏鍏4涓栫邯涓鏈燂紝澶у拰鏀挎潈緇熶竴浜嗗壊鎹鐨勫皬鍥姐傞殢鐫鍥藉剁殑緇熶竴錛屼互鍓嶆柟鍚庡渾鍧熶負浠h〃鐨勫彜鍧熷箍澶у埌鍚勪釜鍦版柟銆傝繖涓鏃舵湡鏄涓鍥借稿氱煡璇嗗拰鎶鏈浼犲叆鏃ユ湰鐨勬椂鏈熴4涓栫邯錛屽ぇ鍜屾斂鏉冨惛寮曚簡澶ч檰鐨勯珮搴︾墿璐ㄦ枃鏄庛傚埌浜5涓栫邯錛屾潵鑷鏈濋矞鍗婂矝鐨勫栨潵浜猴紙褰掑寲浜猴級甯︽潵浜嗛搧鍣ㄧ敓浜с佸埗闄躲佺漢緇囥侀噾灞炲伐鑹哄強鍦熸湪絳夋妧鏈銆傚悓鏃跺凡寮濮嬩嬌鐢ㄤ腑鍥界殑奼夊瓧銆6涓栫邯錛屾e紡鎺ュ彈鍎掓暀錛屼經鏁欎篃浼犲叆鏃ユ湰銆
7涓栫邯錛屽湥寰峰お瀛愯嚧鍔涗簬鏀挎不闈╂柊錛屽苟浠モ滃ぇ鍖栭潻鏂扳濅負濂戞満錛岀潃鎵嬪緩絝嬩竴涓浠ュぉ鐨囦負涓蹇冪殑涓澶闆嗘潈鍥藉躲傝繖涓鍋氭硶浠挎晥浜嗛殝銆佸攼錛岃屼笖姝ゆ椂鏇村姞縐鏋佸湴鎽勫彇澶ч檰鏂囧寲銆傝嚦9涓栫邯鏈鏈熷厛鍚庡叡媧懼嚭10澶氭¢仯闅嬩嬌鍜岄仯鍞愪嬌銆
濂堣壇鏃朵唬
鍏鍏710騫達紝鏃ユ湰瀹氶兘騫沖煄浜錛堢幇鍦ㄧ殑濂堣壇甯備互鍙婅繎閮婏級錛岃繋鏉ヤ簡寰嬩護鍥藉剁殑鍏寸洓鏃舵湡銆備絾鏄錛屾ゆ椂鍐滄皯璐鍥般佹父姘戝炲姞錛岀敱浜庡簞鍥鎵╁ぇ鑰屽艱嚧鍏鍦板叕姘戝埗鐨勫疄璐ㄤ笂鐨勫穿婧冪瓑錛岀煕鐩懼紑濮嬫毚闇插嚭鏉ャ
榪欎釜鏃舵湡鐢變簬鍥藉舵瀬鍔涗繚鎶や經鏁欙紝鍥犳わ紝浣涙暀鏂囧寲錛岀壒鍒鏄浣涙暀緹庢湳寮濮嬬箒鑽h搗鏉ャ傚7涓栫邯鍒濇湡寮鍒涙棩鏈浣涙暀鏂囧寲鐨勯為笩鏂囧寲錛7涓栫邯鍚庢湡鐙鍏蜂竴鏍肩殑鐧藉嚖鏂囧寲錛8涓栫邯涓鍙跺湪鍞愪唬榧庣洓鏈熸枃鍖栫殑褰卞搷涓嬩互鍐欏疄鎵嬫硶浣撶幇浜虹被涓板瘜鎯呮劅鐨勫ぉ騫蟲枃鍖栫瓑絳夈
涓庝經鏁欑編鏈鐩稿茬編錛岃繖涓鏃舵湡鏂囧寲鏂歸潰鐨勯噾瀛楀旀槸銆婁竾鍙墮泦銆嬨傘婁竾鍙墮泦銆嬫敹闆嗕簡8涓栫邯涓鍙跺墠綰400騫撮棿錛屼笅鑷沖憾姘戜笂鑷沖ぉ鐨囨墍浣滅殑澶х害4500棣栧拰姝岋紝濡傚疄鍙嶆槧浜嗗彜浠f棩鏈浜虹殑鏈寸礌鐨勭敓媧繪儏鎰熴傛ゅ栵紝鐜板湪榪樹繚瀛樼潃鐨勬棩鏈鏈鍙よ佺殑鍘嗗彶涔︾睄銆婂彜浜嬭般嬶紙712騫達級鏈鍙ゆ晻鎾板巻鍙蹭功銆婃棩鏈涔︾邯銆嬶紙720騫達級銆佹渶鍙ょ殑奼夎瘲闆嗐婃椋庤椈銆嬶紙751騫達級絳夌瓑閮芥槸榪欎釜鏃舵湡鐨勬枃鍖栭仐浜с
騫沖畨鏃朵唬
8涓栫邯鏈錛屾棩鏈灝嗛兘鍩庣Щ鑷沖鉤瀹変含錛堢幇鍦ㄧ殑浜閮藉競錛夛紝璇曞浘閲嶅緩寰嬩護浣撳埗銆備絾鐢變簬鍏鍦板叕姘戝埗鐨勫穿婧冿紝鍥藉墮櫡鍏ヤ簡璐㈡斂鍥伴毦銆894騫存淳鍑烘渶鍚庝竴鎵歸仯鍞愪嬌鍚庝究鍛婄粓姝錛屽氨姝や笉鍦ㄥぇ閲忔憚鍙栧ぇ闄嗘枃鍖栥
10鈥11涓栫邯錛岃棨鍘熸皬鍨勬柇鏀挎潈錛屼互搴勫洯涓虹粡嫻庡熀紜錛屽娍鍔涙渶涓哄己鐩涖備絾鏄錛岀敱浜庡湴鏂規斂娌葷殑娣蜂貢錛屽艱嚧娌誨畨娣蜂貢錛屾﹀+闆嗗洟寮哄ぇ璧鋒潵銆傚埌11涓栫邯鏈錛屼負瀵規姉鈃ゅ師寮濮嬪疄琛屸滈櫌鏀庫濓紙鎸囨棩鏈騫沖畨鏃朵唬鍚庢湡涓婄殗銆佹硶鐨囦唬鐞嗗ぉ鐨囨墽鏀匡級銆備簬鏄錛屾﹀+榪涘叆浜嗕腑澶鏀跨晫銆
騫沖畨鏃朵唬浠ヤ腑鍥芥枃鍖栦負鐗硅壊銆9涓栫邯鏃跺彈鍞愭湞褰卞搷錛屽瘑鏁欏拰奼夊︽柟闈㈢殑寮樹粊銆佽礊瑙傛枃鍖栬繕鍗佸垎綣佽崳銆備絾鏄10涓栫邯鍚庝笌澶ч檰鐨勭洿鎺ヤ氦嫻佹柇緇濆悗錛屼究浜х敓浜嗘棩鏈鐙鐗圭殑璐墊棌鏂囧寲銆傚叾浠h〃鏈夌涓閮ㄦ晻鎾板拰姝岄泦銆婂彜浠婂拰姝岄泦銆嬶紙10涓栫邯鍒濓級銆佷笘鐣屼笂鏈鍙よ佺殑闀跨瘒灝忚淬婃簮姘忕墿璇銆嬶紙11涓栫邯鍒濓級銆侀殢絎斻婃灂鑽夊瓙銆嬶紙鍏鍏1000騫村墠鍚庯級絳夌瓑涓鎵規枃鑹轟綔鍝併
闀頒粨鏃朵唬
12涓栫邯鏈錛屾簮璧栨湞鍙楀皝絎涓浠e緛澶峰ぇ灝嗗啗錛屽苟鍦ㄩ暟浠撳緩絝嬪箷搴滐紝浠庢よ癁鐢熶簡姝﹀+鏀挎潈錛岀敱姝や駭鐢熶簡姝﹀舵斂娌誨拰鍏瀹訛紙鎸囨湞寤峰叕鍗褲佽吹鏃忥級鏀挎不鐨勫圭珛銆13涓栫邯鍚庢湡錛屽箷搴滅殑姝﹀+緇熸不寮濮嬮潰涓村洶闅撅紝闀頒粨騫曞簻閫愭笎璧頒笂鐏浜$殑閬撹礬銆
鍦ㄦ枃鍖栨柟闈錛屼互榪囧幓鐨勮吹鏃忔枃鍖栦負鍩虹錛屾憚鍙栧畫鏈濇椂浼犲叆鏃ユ湰鐨勭呭畻鏂囧寲錛屽煿鑲蹭簡鐢熷姩銆佸啓瀹炪佹湸緔犲強鐙鐗圭殑姝﹀舵枃鍖栥傚湪瀹楁暀鏂歸潰錛岀敱娉曠劧銆佷翰楦俱佹棩鑾茬瓑钁楀悕鍍т漢鍒涘緩浜嗛暟浠撲經鏁欙紝鑾峰緱浜嗗悇闃跺眰鐨勪俊浠般12涓栫邯浼犲叆鏃ユ湰鐨勭呭畻鍙楀埌浜嗗叧涓滄﹀+鐨勯噸瑙嗭紝鑹烘湳棰嗗煙涔熷嚭鐜頒簡鏂扮殑鍊懼悜銆傛枃瀛︽柟闈㈠嚭鐜頒簡浠ユ簮騫沖悎鎴樹負鑳屾櫙灝忚淬婂鉤瀹剁墿璇銆嬶紙鍘熶綔璇炵敓浜13涓栫邯鍒濓級錛屾槸鏃ユ湰鍙や唬鍐涜扮墿璇鐨勬澃鍑轟唬琛ㄣ
瀹ょ敽鏃朵唬
14涓栫邯鐨勫墠鍗婃湡錛屽緛澶峰ぇ灝嗗啗瓚沖埄涔夋弧紼沖畾浜嗕含閮界殑瀹ょ敽騫曞簻浠ュ悗錛2涓澶氫笘綰鍐呭湪鏀挎不銆佹枃鍖栨柟闈錛屾﹀墮兘鍘嬪掑叕瀹訛紝澶勪簬浼樺娍銆傜敱浜庡ょ敽騫曞簻鏄鑱氶泦浜嗗悇鏈夊姏澶у悕鑰屽緩絝嬬殑錛屽洜姝ゅ箷搴滄湰韜鐨勭粺娌昏兘鍔涜杽寮便傚簲浠佸厓騫達紙1467騫達級涓鏈堬紝搴斾粊涔嬩貢鐖嗗彂錛屽叏鍥藉悇鍦扮殑澶у悕綰風悍鑰岃搗錛屽ょ敽騫曞簻鎽囨憞嬈插潬錛屾棩鏈榪涘叆鎴樺浗鏃朵唬銆傛垬鍥藉ぇ鍚嶆垚浜嗙粺娌誨綋鍦板湡鍦板強浜烘皯鐨勫己鑰屾湁鍔涚殑鐙絝嬫斂鏉冦
鍦ㄦ枃鍖栨柟闈錛屾棤璁烘槸璐墊棌榪樻槸姝﹀剁殑鏂囧寲錛岄兘鍙楀埌紱呭畻鐨勫獎鍝嶃14涓栫邯鏈鏈熶互閲戦榿瀵轟負浠h〃鐨勫寳灞辨枃鍖栧強15涓栫邯鏈鏈熶互閾墮榿瀵轟負浠h〃鐨勪笢灞辨枃鍖栭兘鍗佸垎鍙戣揪銆16涓栫邯涓鍙訛紝钁¤悇鐗欎漢銆佽タ鐝鐗欎漢鏉ュ埌鏃ユ湰錛屼紶鍏ヤ簡鏋鐐鍜屽熀鐫f暀銆傞偅鏄鏂囧寲鏂歸潰鍏呮弧鐢熸皵鐨勬椂浠c
鎴樺浗鏃朵唬錛堝ょ敽鏈鏈熷強瀹夊湡銆佹冨北鏃朵唬錛
搴斾粊涔嬩貢鍚庯紝鏃ユ湰鍚勫湴澶у悕綰風悍宕涜搗錛屾垬鐏綰烽烇紝姘戜笉鑱婄敓銆16涓栫邯涓鍙訛紝涓浣嶅喅蹇冧互姝﹀姏緇熶竴鏃ユ湰銆佺粨鏉熶貢涓栫殑鏋闆勫嚭鐜幫紝浠栧氨鏄緇囩敯淇¢暱銆傛案紱勪笁騫達紙1560騫達級錛岀粐鐢頒俊闀垮湪妗剁嫮闂翠互涓ゅ崈浜洪┈鍑昏觸浠婂窛涔夊厓鍥涗竾澶у啗錛屽悕澹板ぇ鎸銆傚皵鍚庨愭ョ粺涓灝懼紶銆佽繎鐣匡紝騫跺噯澶囪繘鏀誨北闃淬佸北闃熾傚湪姝ゆ湡闂達紝淇¢暱淇絳戜簡姘斿娍瀹忓ぇ鐨勫畨鍦熷煄銆傚洜姝わ紝淇¢暱鐨勬椂浠h縐頒負鈥滃畨鍦熸椂浠b濄
澶╂e嶮騫達紙1582騫達級錛屾湰鑳藉轟箣鍙樼垎鍙戱紝淇¢暱030600.net韜浜°傜粐鐢伴噸鑷g窘鏌寸鍚夊厛鍚庡嚮璐ユ槑鏅哄厜縐鍙婃煷鐢拌儨瀹訛紝紜絝嬩簡鑷宸辯殑緇ф壙浜哄湴浣嶃傛ゅ悗緇忚繃鍥涘浗寰佷紣銆佷節宸炲緛浼愩佸皬鐢板師涔嬫垬錛岄愭ョ粺涓鏃ユ湰銆傚悗琚澶╃殗璧愬撯滀赴鑷b濓紝騫跺彈灝佲滃叧鐧解濅竴鑱屻備赴鑷g鍚夌殑鏃朵唬琚縐頒負鈥滄冨北鏃朵唬鈥濄
搴嗛暱涓夊勾錛1598騫達級錛屼赴鑷g鍚夊湪浼忚佸煄鐥呴濄備赴鑷e惰傚垎涓鴻繎奼燂紙瑗垮啗錛夊拰灝懼紶錛堜笢鍐涳級涓ゆ淳銆傝韓涓轟赴鑷f斂鏉冧簲澶ц佷箣涓鐨勫痙宸濆跺悍浜庡簡闀誇簲騫達紙1600騫達級鍙戝姩鍏沖師鍚堟垬錛屽ぇ璐ヨタ鍐涳紝寤虹珛寰峰窛鏀挎潈銆傚簡闀垮叓騫達紙1603騫達級錛屽痙宸濆箷搴滃緩絝嬶紝鎴樺浗鏃朵唬緇撴潫銆
奼熸埛鏃朵唬
搴嗛暱鍏騫達紙1603騫達級錛屽痙宸濆跺悍鍙楀皝寰佸し澶у皢鍐涳紝鍦ㄦ睙鎴鳳紙鐜頒笢浜錛夊緩絝嬪箷搴滄斂鏉冿紝姝ゅ悗260澶氬勾錛屽痙宸濆剁粺娌誨叏鍥姐傝繖孌墊椂鏈熻縐頒綔奼熸埛鏃朵唬銆傚痙宸濆箷搴滀弗鏍兼帶鍒跺ぉ鐨囥佽吹鏃忋佸洪櫌紲炵ぞ錛屽苟璐瑰敖蹇冭$粺娌葷潃鏀鎾戝箷鈃╀綋鍒剁殑鍐滄皯銆傚厓鍜屼節騫達紙1623騫達級錛屽痙宸濆剁涓変唬灝嗗啗寰峰窛瀹跺厜灝辮亴錛屼笅浠ら攣鍥姐傞櫎寮鏀鵑暱宕庛佺晫浣滀負瀵瑰栨腐鍙e栵紝涓寰嬬佹㈠栧浗浜烘潵鏃ユ湰錛屼篃紱佹㈡棩鏈浜鴻繙娓℃搗澶栥傜敱浜庨棴鍏寵嚜瀹堬紝騫曡棭浣撳埗榪庢潵浜嗗畨瀹氭椂鏈熴備絾鏄闅忕潃浜т笟鐨勫彂杈俱佸晢鍝佺粡嫻庣殑鍙戝睍錛屽啘姘戣嚜緇欒嚜瓚崇殑緇忚惀浣撳埗緋誨穿婧冿紝18涓栫邯璧峰箷鈃╀綋鍒跺紑濮嬪姩鎽囥
搴舵皯鏂囧寲鏄榪欎釜鏃舵湡鐨勭壒鑹層17涓栫邯鍚庢湡鑷18涓栫邯鍒濇湡鐨勫厓紱勬枃鍖栨槸浠ヤ含閮姐佸ぇ闃絳変笂鏂癸紙鏃ユ湰鍏充笢鍦版柟浜虹О浜閮姐佸ぇ闃涓轟笂鏂癸級鍦板尯涓轟腑蹇冪殑姝﹀+鍜屽晢浜虹殑鏂囧寲銆備漢鍋跺噣鐞夌拑銆佹瓕鑸炰紟銆佹誕涓栫粯銆佹枃浜虹敾絳夊憟鐜板嚭緇氫附澶氬僵鐨勫晢浜烘枃鍖栥
鏄庢不鏃朵唬
奼熸埛騫曞簻鏈鏈燂紝澶╃伨涓嶆柇錛屽箷搴滅粺娌昏厫璐ワ紝姘戜笉鑱婄敓銆備笖騫曞簻璐㈡斂鍥伴毦錛屼嬌澶ч儴鍒嗕腑涓嬬駭姝﹀+瀵瑰箷搴滄棩鐩婁笉婊°傚悓鏃訛紝瑗挎柟璧勬湰涓諱箟鍒楀己浠ュ潥鑸030600.net鍒╃偖鍙╁紑閿佸浗杈200浣欏勾鐨勬棩鏈鍥介棬銆
鍦ㄥ唴蹇у栨偅鐨勫弻閲嶅帇鍔涗笅錛屾棩鏈浜洪愭笎璁よ瘑鍒幫紝鍙鏈夋帹緲誨箷搴滅粺娌伙紝鍚戣祫鏈涓諱箟鍥藉跺︿範錛屾墠鏄鏃ユ湰瀵屽己涔嬭礬銆備簬鏄涓鍦鴻槳杞扮儓鐑堢殑鍊掑箷榪愬姩灞曞紑浜嗐傚湪榪欏満鎺ㄧ炕騫曞簻緇熸不鐨勮繍鍔ㄤ腑錛岃惃鎽┿侀暱宸炰袱鈃╂﹀+璧風潃閲嶅ぇ鐨勪綔鐢ㄣ1868騫1鏈3鏃ワ紝浠h〃璧勪駭闃剁駭鍜屾柊鍏村湴涓婚樁綰у埄鐩婄殑鍊掑箷媧撅紝鍦ㄦ湁鈥滅淮鏂頒笁鏉扳濅箣縐扮殑澶т箙淇濆埄閫氥佽タ涔¢殕鐩涖佹湪鎴峰瓭鍏佺殑棰嗗間笅錛屾垚鍔熷彂鍔ㄦ斂鍙橈紝榪浣垮痙宸濆箷搴滅15浠e皢鍐涘痙宸濆簡鍠滀氦鍑烘斂鏉冿紝騫剁敱鏂板嵆浣嶇殑鏄庢不澶╃殗棰佸竷鈥滅帇鏀垮嶅彜鈥濊瘡涔︺傝繖灝辨棩鏈鍘嗗彶涓婄殑鈥滄槑娌葷淮鏂扳濄傛棩鏈浠庢よ蛋涓婅祫鏈涓諱箟閬撹礬銆
1868騫達紙鏄庢不浜屽勾錛夛紝鏄庢不澶╃殗榪侀兘奼熸埛錛屽苟鏀瑰悕涓轟笢浜銆備箣鍚庝粠鏀挎不銆佺粡嫻庛佹枃鏁欍佸栦氦絳夋柟闈㈣繘琛屼簡涓緋誨垪閲嶅ぇ鐨勬敼闈┿傛槑娌誨垵鏈燂紝鏃ユ湰閲嶈嗚交宸ヤ笟錛19涓栫邯90騫翠唬錛岀敓涓濆拰媯夎姳綰虹粐涓氬凡緇忎負鍏稿瀷宸ヤ笟銆傜敓涓濆叏鍥藉嚭鍙i噺絎涓錛屾夎姳鍜岀罕浠f浛浜嗚尪鍙訛紝鍑哄彛閲忎粎嬈′簬鐢熶笣銆傛笎娓愬湴錛屾棩鏈鎴愪簡鐢熶笣鍜屾夌殑鍑哄彛澶у浗銆備絾涓庢ょ浉瀵圭収鐨勬槸錛屾棩鏈鐨勯噸宸ヤ笟鍦ㄦゆ椂鏈熷彂灞曠紦鎱銆傛棩鏈鍥藉姏閫愭笎寮哄ぇ銆傚悗鏉ュ湪鐢插崍涓鏃ユ垬浜夛紙鏃ユ湰鏂歸潰縐扳滄棩娓呮垬浜夆濓級鍙婃棩淇勬垬浜変腑鎵撹觸涓鍥藉寳媧嬭埌闃燂紝鍏ㄦ間縿鍥藉お騫蟲磱鑸伴槦鍜屾嘗緗楃殑嫻瘋埌闃熴傛棩鏈鎴愪負甯濆浗涓諱箟鍒楀己涔嬩竴銆
澶фf椂浠c佹槶鍜屾椂浠
涓庢槑娌繪椂浠e彇寰楃殑鍘嗗彶鎬ц繘涓姝ョ浉姣旓紝澶ф030600.net澶╃殗琚縐頒負鈥滀笉騫哥殑澶фb濄傚ぇ姝eぉ鐨囧湪浣15騫達紙1912鈥1926騫達級錛屾斂緇╄繕涓嶅傛槑娌伙紝鑰屼笖浠栦竴鐢熶負鑴戠棶鎵鍥幫紝鏈鍚庤榪璁╂潈鐤楀吇錛岀敱瑁曚粊浜茬帇鎽勬斂銆
1926騫達紝瑁曚粊鐧誨熀錛屽勾鍙封滄槶鍜屸濓紝鍗蟲槶鍜屽ぉ鐨囥傛槶鍜屾椂浠e墠30騫達紝瀵逛簬涓鍥姐佹湞椴溿佷笢鍗椾簹鍙婂お騫蟲磱鍦板尯浜烘皯鏉ヨ達紝鏄榛戞殫鐨30騫淬傝繖鏃剁殑鏃ユ湰鏀垮簻鑷村姏浜庝鏡鐣ユ墿寮犮1931騫9鏈18鏃ワ紝鈥滀節路涓鍏浜嬪彉鈥濈垎鍙戱紝鏃ュ啗涓嶄箙鍚庝鏡鍗犱腑鍥芥弧媧層1937騫7鏈7鏃ワ紝鏃ュ啗鎸戣搗鈥滃崲娌熸ˉ浜嬪彉鈥濓紝鍙戝姩鍏ㄩ潰渚靛崕鎴樹簤銆1941騫12鏈7鏃ワ紝鏃ュ啗鍋瘋鐝嶇彔娓錛屽お騫蟲磱鎴樹簤鐖嗗彂銆傝繖涓鏃舵湡錛屼笉浠呯粰涓鍥姐佹湞椴溿佷笢鍗椾簹鍙婂お騫蟲磱鍦板尯浜烘皯甯︽潵娣遍噸鐨勭伨闅撅紝涔熺粰鏃ユ湰浜烘皯甯︽潵宸ㄥぇ鐨勭棝鑻︺傝繖鏄鏃ユ湰鍘嗗彶浠ュ強涓鏃ュ叧緋誨彶涓婃渶榛戞殫鐨勬椂鏈熴
1945騫8鏈15鏃ワ紝鏃ュ啗鎶曢檷銆傜編鍐涘崰棰嗘棩鏈錛屾敼鏃ユ湰涓撳埗澶╃殗鍒朵負鍚涗富絝嬪鍒訛紝澶╃殗浣滀負鏃ユ湰鐨勮薄寰佽淇濈暀涓嬫潵銆
1972騫7鏈堬紝鐢頒腑瑙掕崳鍑轟換鏃ユ湰棣栫浉錛屽紑濮嬫墽琛屸滃氳竟鑷涓燴濆栦氦銆傚悓騫9鏈堢敯涓璁垮崕錛屼簬9鏈29鏃ヤ笌鍛ㄦ仼鏉ユ葷悊絳劇講銆婁腑鏃ヨ仈鍚堝0鏄庛嬶紝瀹e竷涓鏃ユe紡寤轟氦銆1978騫8鏈堜腑鏃ヤ袱鍥界紨緇撲腑鏃ュ拰騫沖弸濂芥潯綰︺1978騫10鏈堥倱灝忓鉤鍓鎬葷悊搴旈個璁塊棶鏃ユ湰錛屽e竷鍜屽鉤鍙嬪ソ鏉$害姝e紡鐢熸晥銆備腑鏃ヤ袱鍥藉叧緋諱粠姝よ秼浜庢e父鍖栥
1989騫1鏈7鏃ワ紝鏄鍜屽ぉ鐨囩棶閫濄傜殗澶瀛愭槑浠佸嵆浣嶏紝鏀瑰勾鍙蜂負鈥滃鉤鎴愨濄
⑶ 英國歷史上被侵略過幾次各是什麼國家什麼時候
英國歷史上被侵略過4次。
1、日耳曼:從5~6世紀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是英國封建生產方式形成、發展和衰落的時期;學術界亦有把諾曼征服視為英國中古史開端的觀點。
2、盎格魯撒克遜: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從5世紀中葉起陸續侵入不列顛。入侵過程延續約一個半世紀。入侵者洗劫城鎮和鄉村,不列顛人被殺戮或淪為奴隸,有的被驅趕到西部、西北部山區,或被入侵者同化,形成後來的英吉利人。
3、丹麥: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吉利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
4、法國: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丹麥維京人後裔)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
(3)英國歷史上有多少國馬擴展閱讀:
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通過七年戰爭英國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基礎,並獲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拿破崙戰爭後英國完成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業。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歷史-網路
⑷ 英國的歷史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⑸ 英國歷史
英國歷史是一部征服與合並和的歷史。英國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由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北愛爾蘭組成,而整個英國的歷史也就是由這四個區域的歷史交織組成。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707年蘇格蘭與英格蘭正式合並為大不列顛王國,1800年大不列顛王國和愛爾蘭合並成為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
2 歷史發展
2.1 古代不列顛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30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凱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來源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英國歷史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
公元前55和前54年,G.J.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羅馬人以位於泰晤士河口的倫敦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起大道,連接各地的城市,使倫敦成為羅馬不列顛統治和對外聯系的中心。
為阻止北方克爾特人南下,公元1世紀20年代羅馬皇帝P.A.哈德良在位時期,羅馬人在大不列顛島北部修建了一條橫貫東西、全長118公里的長城,史稱哈德良長城(見彩圖)。在羅馬人統治的東南地區,羅馬人和克爾特人上層搶占部落的公有土地,建立起奴隸制大田莊,變克爾特人或戰俘為奴隸。
羅馬人強迫奴隸從事耕種、采礦,奴隸販子還把奴隸遠銷到歐洲大陸。3~4世紀,隨著奴隸反抗斗爭的加劇,羅馬帝國逐漸衰落。4世紀中葉前後,不列顛反抗羅馬統治的斗爭也漸趨激化。到407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2.2 日耳曼入侵
從5~6世紀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是英國封建生產方式形成、發展和衰落的時期;學術界亦有把諾曼征服視為英國中古史開端的觀點。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駐不列顛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從5世紀中葉起陸續侵入不列顛。入侵過程延續約一個半世紀。入侵者洗劫城鎮和鄉村,不列顛人被殺戮或淪為奴隸,有的被驅趕到西部、西北部山區,大部英國歷史分人同入侵者融合,形成後來的英格蘭人,或稱英吉利人。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東部和東北部盎格魯人的麥西亞、諾森伯利亞和東盎格利亞,南部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蘇塞克斯,東南部朱特人的肯特。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按地域組成的村社代之而起。村社土地公有,歸村社自由農民使用。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基督教傳入英國。597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奧古斯丁到英格蘭傳教。到7世紀下半葉,英格蘭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羅馬基督教。(見彩圖) 英國歷史
2.3 丹麥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為抗擊丹麥人,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格伯特(約802~839在位)於827年統一七國,建立統一的英格蘭王國。到9世紀末,丹麥人已在大不列顛島上建立大片居留地。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卷土重來,丹麥王克努特大帝成為全英之王(1016~1035在位)。克努特之子死後,英國王位復歸於英人愛德華(英國歷史1042~1066在位)。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由於戰爭頻繁,稅課繁苛,特別是沉重的「丹麥金」,使自由農民紛紛破產,淪為依附農。國王以詔書的形式把土地冊封給教俗貴族,成為封建領地。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農民為躲避戰禍和捐稅、求得安全,便將土地交給大地主,再領回耕種,表示自己受地主保護。國王還給教俗地主以「特恩權」,即對領地內的依附農民實行政治、經濟、法律等全面統治的權力。特恩權加速農民的農奴化。
2.4 諾曼征服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1066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諾曼征服加速完成了早已開始的封建化過程,封建生產方式基本確立。威廉征服英國後,宣稱自己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大量沒收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和自由農民的土地,把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6和山林面積約1/3據為己有,其餘的分給他的諾曼親信和隨從,並根據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貴族爵位。教會也由諾曼人接管。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將自己的封地分成小塊,分賜給自己的附庸。通過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封建等級制度。威廉不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對他效忠。
1086年,威廉派出大臣到全國進行調查,編成土地調查書(亦稱土地清丈冊),詳細記載每郡多少土地屬於國王,多少屬於領主,各領主又有多少附庸,每個庄園有多少土地、牧畜,多少自由農民、依附農民、奴隸,多少森林、草地、牧場、磨坊、魚塘等,領地上有多少貨幣收入(見彩圖)。編制清冊的目的,是為了讓國王詳細掌握封臣的財產狀況,從而要求他們嚴格履行封建義務。人們害怕這種調查,感到象是面臨末日審判一樣,因此調查清冊被稱為《末日審判書》。據這次調查,英國當時的人口約150~200萬,貴族英國歷史約佔4%,自由農民佔12%,農奴及其他依附農民佔70%以上。
這表明諾曼征服後,農奴制迅速發展了。在地方上,國王的權力主要通過各郡郡長貫徹。郡長由國王任命並直接管轄。為商討國家大事,國王組織樞密院,該院當時又稱元老院或國王法庭。諾曼王朝通過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國更加強大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這是英國封建制的一個重要特點。強大的王權得到中、小封建主、教會和富裕市民階層的廣泛支持,他們要求得到王權的保護。大封建領主反對王權過於集中,但他們封土分散,難以割據一方、同王權對抗。
諾曼征服後,在分封的領地上到處都出現封建庄園。封建庄園是英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領主是庄園里握有全權的最高統治者。庄園土地通常包括領主直接領有地、農奴份地和森林、牧場、池沼等公用地3部分。勞役地租是主要剝削形式。大部分農民淪為真正的農奴。農奴在英國叫做維蘭,擁有15~30英畝份地,為領主服勞役;此外還有邊農、茅舍農和奴隸。英國社會封建化的過程是漫長、緩慢、不徹底的,保留了較多的前封建殘余。庄園里還有不少自由農民。大封建領主的勢力不如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封建主勢力強大,封建制度的解體也比其他國家早。這是英國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徵。
大憲章和議會起源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雖有大封建諸侯時起背叛,終未能壓倒王室。但國王們連年對外征戰,需要諸侯們提供越來越多的軍費。到金雀花王朝的無地王約翰統治時期(1199~1216在位),君臣之間矛盾尖銳化。諸侯們要求維持封建的權利義務,約翰王卻肆意踐踏既成的封建秩序,又在對外戰爭中失敗,丟失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因此,不僅大封建主,就連支持王權的中、小領主乃至市民也投入了反抗國王的行列。在聯合壓力下,約翰被迫於1215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文件,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貿易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
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1258年,亨利三世(1216~1英國歷史272在位)為干預義大利戰爭,又向諸侯索取軍費。在1263年爆發的內戰中,S. de孟福爾在一些諸侯、騎士和市民支持下獲勝,一度俘虜亨利三世和王子愛德華,控制了國家。1265年,孟福爾召集有僧俗貴族、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的大會,此為議會的胚胎。1295年,國王愛德華一世(1272~1307在位)為籌集戰費,再次召集議會(見彩圖)。除僧俗貴族外,還有每郡騎士代表2人、每市市民代表2人參加,史稱「模範議會」。議會此後經常召開,1297年獲批准賦稅權,14世紀又獲立法權。從14世紀中葉起,貴族和騎士、市民逐漸分別開會,慢慢演變出上下兩院。議會的出現對以後英國歷史發展有積極意義。
2.5 瓦特泰勒起義
13~14世紀,英國封建經濟發展到極盛。農業耕作技術改進,城市發展,商品貨幣經濟滲入農村。封建領主要求更多的貨幣,在農村開始了用貨幣地租代替勞役或實物地租的「折算」過程。折算使少數富裕農民贖得人身自由,但廣大農民群眾紛紛破產,淪為農村的僱傭勞動者。1348~1350年橫掃歐洲的黑死病,奪去英國近半人口。由於勞動力短缺,國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頒令,規定勞動者必須接受低工資僱傭,否則予以監禁。城鄉窮苦人民走投無路,被逼揭竿起義。牛津大學神學教授J.威克里英國歷史夫(約1320~1384)及J.保爾等下層教士「羅拉德派」的改革宣傳為起義作了思想准備。
1380年,國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1381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國的封建農奴制度。14世紀末,英國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
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佔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採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制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1485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系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持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2.6 資本原始積累
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佔公地,把小地產集中英國歷史,連成大片。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
國王從1530年起頒布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雇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貿易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貿易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級官吏,都勾結海盜。
海盜J.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F.德雷克則在伊麗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並於1577~1580年間進行了震驚歐洲的環球航行。1588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
2.7 專制王權和宗教改革
都鐸王朝統治時期,英國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王權空前強化。舊貴族在玫瑰戰爭中自相殘殺殆盡;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希望保持和平,以利於發展經濟。亨利七世利用這些條件,實行絕對專制統治。他解散封建貴族的家臣,設「星室法庭」,懲治不馴順的貴族。亨利八世時正式成立樞密院,聽命於國王,地方上的治安法官則受樞密院監督。專制王權的統治首先依靠新貴族,多從他們中間選任治安法官;其次是依靠新興的城市資產階級,包括手工工場主、大商人和銀行家等。都鐸王朝一貫執行重商主義政策,保護和獎勵工商業和航海業,以增強國力。英國歷史
1527年,亨利八世國王要求離婚遭教皇拒絕,由此觸發同羅馬教廷的公開沖突。從1529年起,他指使議會通過一系列法令,割斷英國教會對教廷的宗屬關系,禁止英國教會向教皇繳納貢賦;1534年,議會通過《至尊法令》,規定英王為英國教會之首,有權任命教職和解釋教義,英國教會遂成為國家機構的一部分,英國國教就此確立。宗教改革客觀上符合建立民族國家的願望,得到多數臣民的支持。亨利八世還大量沒收寺院財產,把沒收的土地投入市場拍賣。這也是資本原始積累的途徑之一。
16世紀,英國經濟發展,文化亦興。人文主義者T.莫爾撰寫《烏托邦》,成為空想社會主義的先驅。詩人E.斯賓塞初寫田園詩,後寫《仙後》,歌頌伊麗莎白一世時代。F.培根作為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創始人」,撰寫《學問的推進》(1605)和《新工具》(1620),倡導歸納的和實驗的新哲學。16世紀後半葉,英國文學中最繁榮的是戲劇。悲劇作家C.馬洛是新劇的先驅,他盛年早逝,但留下可觀的戲劇創作遺產。文學巨匠W.莎士比亞是英國最偉大的人文主義者、最傑出的戲劇家和詩人。他留下許多不朽名著,對人類文化發展作出重大貢獻。
⑹ 英國歷史是怎樣
英國歷史概述
英國包括大不列顛(英格蘭、威爾士和蘇格蘭〉和北愛爾蘭,是歐洲共同體12個成員國之一。它的全稱是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
英國是由不列顛群島中大部分島嶼組成的,其中第一大島是大不列顛,第二大島上有北愛爾蘭和愛爾蘭共和國。蘇格蘭西部沿海有一個叫做赫布里底的大群島。蘇格蘭本土的東北沿海有奧克尼群島和薩得蘭群島。上述這些群島都與本土有行政上的關系,但愛爾蘭海上的馬恩島以及大不列顛與法國之間的海峽群島則基本上自治,不是聯合王國的組成部分。
英國的面積大約為242500平方公里(93600平方英里),從南部海岸到蘇格蘭的最北部差不多將近1000公里(約600英里),橫向最寬處差不多將近500公里(約300英里)。
"Britain"這個詞起源於希臘和拉丁詞,而最終可能追溯到凱爾特語。盡管用"史前時期"這一尺度來衡量時,凱爾特人也是稍後才來到不列顛群島的(在此之前的那些文明就已創造了諸如埃夫伯里巨石建築遺址和圓形巨石陣這樣的著名歷史遺跡),但是有關英國歷史的文字記載畢竟還是從講述凱爾特人開始的。"凱爾特"這個詞語相當普遍地經常用來區分不列顛群島的早期居民和後來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侵者。
羅馬人的統治從公元43年起延續了300多年。在羅馬人於408年最後撤走之前,該島開始遭到來自北歐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的侵擾,經歷了一段日趨混亂的時期。"England"這個詞正是從"Angles"而來的。在此後的兩個世紀中,侵擾逐步變成了定居,並建立了許多小王國。不列顛人在如今的威爾士和康沃爾地區獨立生存下去。這些小王國中出現了力量較強稱霸全國的王國,先是在北方(諾森布里亞王國),然後在中部(麥西亞王國),最後在南方(西撒克斯王國)。但是,來自斯堪的納維亞的北歐海盜接著入侵英國並定居下來,盡管在10世紀時西撒克斯王朝曾擊敗過入侵的丹麥人並一度稱霸英格蘭的廣大區域。
1066年發生了對英格蘭的最後一次成功入侵。諾曼底的威廉公爵在黑斯廷斯戰役中擊敗了英國人,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和其他人來此定居。在隨後的3個世紀中,法語成為貴族的語言,法律結構受到了英吉利海峽彼岸所通行的那一套的影響,社會結構在某種程度上也受到了影響。
威爾士雖然常常處於英格蘭人的勢力范圍之內,但一直是凱爾特人的堡壘。然而在1282年盧埃林王子陣亡之後,愛德華一世發動了一場戰役並取得勝利,把威爾士置於英格蘭的統治之下。威爾士人的民族情緒繼續高漲,15世紀初由歐文·格林德領導的起義便說明了這一點。1536年和1542年的聯合法令把英格蘭與威爾士在行政、政治和法律上統為一體。
當初住在蘇格蘭的大多是皮克特人。公元6世紀,來自愛爾蘭的蘇格蘭人在如今的阿蓋爾地區定居。洛錫安住著英格蘭人,而威爾士不列顛人則繼續北上來到斯特拉思克萊德。9世紀時,蘇格蘭各地區聯合起來抵禦北歐海盜。在整個中世紀,英格蘭當時強大的君主國一直威脅著蘇格蘭的獨立。
英格蘭與蘇格蘭最終的聯合表明,當時宗教上的差異比之以往的民族仇視更加至關緊要。在英格蘭,伊麗莎白一世於1603年由蘇格蘭詹姆斯六世(英格蘭詹姆斯一世)繼位。即使
如此,英格蘭和蘇格蘭除了在奧利弗·克倫威爾統治時一度被強行聯合在一起,在17世紀它們一直是相互獨立的。到1707年,由於意識到更緊密的政治和經濟聯合會帶來益處,雙方同意建立一個單一的大不列顛議會。蘇格蘭仍然保留自己的司法制度和宗教社區。但是在喬治一世和喬治二世這兩位漢諾威王室新教徒統治期間,英格蘭和蘇格蘭之間的關系緊張起來,詹姆斯二世黨人發動過兩次叛亂,試圖恢復信奉天主教的斯圖亞特王室。
愛爾蘭在公元前就出現了許多王國,但愛爾蘭並沒有能免受北歐海盜的侵犯,到公元10世紀時竟成了北歐海盜的一統天下。
1169年英格蘭的亨利二世發動對愛爾蘭的入侵。英格蘭籍教皇阿德里安四世授予亨利二世最高統治者的權力,因為他急於想使愛爾蘭教會完全順從羅馬。愛爾蘭大部分地區都落到了盎格魯—諾曼權貴手中,但是在中世紀英格蘭幾乎沒有在此直接行使管轄權。
都鐸王朝的幾位君主幹預愛爾蘭的傾向要強烈得多。在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時期,對愛爾蘭造反者發動過一系列戰役。'抵抗運動主要集中在北部的烏爾斯特省,1607年由於抵抗運動失敗以及領導人出逃,烏爾斯特變成了來自蘇格蘭和英格蘭的移民聚居地區。
由於英國內戰(1642~1652),愛爾蘭又爆發了多次起義,但都被克倫威爾鎮壓下去。1688年詹姆斯二世被廢黯之後,英格蘭與愛爾蘭之間的戰爭更是不斷。18世紀大部分都是脆弱的和平時期。18世紀末,英國政府為謀求穩定作出了多方努力。1782年,愛爾蘭議會(建立於中世紀)獲得立法自主權;在憲法上與大不到顛的唯一紐帶是王國政府。然而,該議會僅僅代表少數盎格魯-愛爾蘭特權階層,天主教徒被排斥在外。1798年發生了一次起義,但沒有成功;1801年,愛爾蘭與大不列顛聯合為一體。
雖然1916年都柏林民族起義者的起義遭到了鎮壓,但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未期,一股稱為愛爾蘭共和軍的游擊力量開始對英國當局採取軍事行動。1920年通過的愛爾蘭政府法案規定要成立兩個地方自治議會,一個設在都柏林,另一個設在貝爾法斯特。該法案於1921年在北愛爾蘭實施,烏爾斯特省9個郡中有6個接受了它們自己的議會,同時在英國議會中仍享有席位,並服從英國議會的最高管轄權。但是,愛爾蘭共和軍繼續在南部為爭取脫離英國當局贏得獨立而戰斗。1921年6月簽訂了停戰協定之後,根據同年12月締結的英—愛條約建立於愛爾蘭自由邦,1949年該自由邦成為愛爾蘭共和國。
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雖不屬於聯合王國,但與聯合王國有著特殊的關系。海峽群島在10世紀和11世紀時曾是諾曼底公國的一部分。馬恩島在1266年以前名義上一直由挪威行使主權,到1765年最終才直接由王國政府管轄。今天,海峽群島和馬恩島都有各自的立法機構和法律制度,英國政府則負責那裡的防衛和國際關系事務。
歷史
公元1至5世紀,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後盎格魯、撒克遜、朱特人相繼入侵。7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829年英格蘭統一,史稱"盎格魯-撒克遜時代"。
1066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建立諾曼底王朝。1536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並。1640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為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6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
18世紀60年代至19世紀30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35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1921年愛爾蘭南部26郡成立"自由邦",北部6郡仍歸英國。
一次大戰後開始衰落,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為美國所取代。二次大戰嚴重削弱了其經濟實力。隨著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相繼獨立,英殖民體系開始瓦解。目前,英在海外仍有13塊領地。1973年1月加入歐共體。1997年英工黨政府上台。
北歐海盜與英國人
最早的英國人並不說英語。大約公元前3000年,從地中海來的伊比利亞人在布列顛登陸,而後,是從歐洲大陸來的凱爾特人,再次是羅馬人。他們都不說英語。今天的英國人自稱他們是盎格魯薩克遜人的後代,他們來自於歐洲北部,屬於日爾曼人,他們說的是最早的古英語,這批北歐海盜是農夫、漁民、商人、鬥士,又是航海者,作戰勇敢,將凱爾特人擊敗到蘇格蘭和威爾士山區。
大約八世紀,又一批北歐海盜維京人(VIKING)入侵布列顛,他們來自於北歐的挪威、丹麥(今天的蘇格蘭人和英格蘭人有一部分他們的血統),打敗了一個又一個的盎格魯王國,終於在十世紀末,丹麥國王成了英格蘭的主人,英格蘭王逃往諾曼底,為諾曼人的入侵埋下了種子。11世紀初,諾曼底人借口幫住英格蘭王,乘虛入侵並征服了英國。諾曼底人本身也是一批北歐海盜。
1588年,英軍在英吉利海峽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為英國的海上霸權鋪平了道路。隨著瓦特的蒸汽機的發明,英國開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工業革命,成了名符其實的"世界工廠"。經濟實力的增強和海外原料與市場的需求,英國進行了大規模的殖民擴張,到十九世紀末,英國已成了前所未有的"日不落"帝國。
英聯邦(COMMONWEALTH COUNTRIES)
英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其殖民地遍布世界各大洲,號稱"日不落帝國"。包括現今的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埃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伊拉克,約旦,以色列等等都曾是其殖民地。英語由此傳遍全世界。
二戰後,英屬殖民地紛紛獨立,但獨立後的殖民地為了政治和經濟上的互相幫助,成立了英聯邦。英聯邦國家承認英國女王是本國的最高元首。英國女王還定期向一些英聯邦國家派遣總督,作為女王的代表,名義上管理這些領地。例如,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
⑺ 英國歷史上有那些王朝
諾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都鐸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斯圖亞特王朝、漢諾威王朝、世界大戰、薩克森王朝、溫莎王朝等。
1、諾曼底王朝1066—1154年,國王有:
(1)威廉一世(1028—1087)(英吉利國王1066-1087在位)。
(2)威廉二世(1060-1100)(英吉利國王1087-1100 )
(3)亨利一世(1068-1135)(英吉利國王1100-1135)。
(3)斯蒂芬(1096-1154)(英吉利國王1135-1154)。
2、金雀花王朝1154—1485年
金雀花王朝(House of Plantagenet),在法國又名安茹王朝(House of Anjou)。
王室家族是一個源於法國安茹的貴族,從12世紀起統治英格蘭,首任英格蘭國王是亨利二世。除家族原有世襲領地安茹伯國(1060年–1203年),該朝曾統治過諾曼底公國(1144年–1204年及1415年–1450年)、英格蘭王國(1154年–1485年)、阿基坦公國(1153年–1453年),一度擁有從比利牛斯山到蘇格蘭邊境的廣大統治版圖,後世稱此時期的英格蘭王國為「安茹帝國」。
3、斯圖亞特王朝1603—1649年
斯圖亞特王朝(英語:The House of Stuart蓋爾語: Siol Na Stiubhartaich),初名為斯迪瓦特王朝(House of Stewart)是1371年至1714年間統治蘇格蘭和1603年至1714年間統治英格蘭和愛爾蘭的王朝。
1707年,英格蘭和蘇格蘭議會合一,兩國正式合並為大不列顛王國。
(7)英國歷史上有多少國馬擴展閱讀:
歷史發展:
1535年威爾士成為英格蘭王國的一部分,1588年格拉沃利訥海戰打敗西班牙無敵艦隊使英國挫敗了國外天主教勢力的入侵,基本消除了天主教的威脅,鞏固了宗教改革的成果。1640年英國在全球第一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成為資產階級革命的先驅。1649年5月19日宣布成立共和國。1660年王朝復辟,1688年發生「光榮革命」,確立了君主立憲制。
1707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並,通過七年戰爭英國奠定日不落帝國的基礎,並獲取了海上霸主。1801年又與愛爾蘭合並。拿破崙戰爭後英國完成了日不落帝國的霸業。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上半葉,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
19世紀是大英帝國的全盛時期,1914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倍,是第一殖民大國,自稱「日不落帝國」。
1922年愛爾蘭共和國獨立,愛爾蘭北部仍留在聯合王國內,即是北愛爾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