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康熙大詞典比英國大詞典早多少年

康熙大詞典比英國大詞典早多少年

發布時間:2024-10-15 18:46:57

Ⅰ 英國的文化

英國文化

英國人or英格蘭人
英國人常說自己的國家是「四個民族,一個王國」。一個王國就是聯合王國,四個民族就是今天的英格蘭人、蘇格蘭人、威爾士人和愛爾蘭人。來自蘇格蘭、威爾士或北愛爾蘭的英國公民一般都喜歡別人稱之為「英國人(British)」,而不喜歡被稱為「英格蘭人(English)」。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
下午茶的由來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公元1840年,英國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女士,每到下午時刻就意興闌珊、百無無聊,心想此時距離穿著正式、禮節繁復的晚餐Party還有段時間,又感覺肚子有點餓了; 就請女僕准備幾片烤麵包、奶油以及茶。
後來安娜女士邀請幾位知心好友伴隨著茶與精緻的點心,同享輕松愜意的午後時光,沒想到一時之間,在當時貴族社交圈內蔚為風尚,名媛仕女趨之若鶩;一直到今天,已儼然形成一種優雅自在的下午茶文化,也成為正統的「英國紅茶文化」,這也是所謂的《維多利亞下午茶》的由來。
最初只是在家中用高級、優雅的茶具來享用茶,後來漸漸的演變成招待友人歡聚的社交茶會,進而衍生出各種禮節,但現在形式已簡化不少。雖然下午茶現在已經簡單化,但是茶正確的沖泡方式、喝茶的擺設要優雅、豐盛的茶點,這三點則被視為吃茶的傳統而繼續流傳下來。
營造全然的維多利亞式氣氛
在英國的維多利亞式下午茶傳統里,以家中最好的房間(如Solon)、及最好的瓷器接待來賓是絕對必要的,而上等的茶品與精緻的點心則是下午茶的主角; 悠揚的古典音樂來陪襯,加上輕松自在的心情與知心好友共度一個優雅、悠哉的午後。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的生活文化內涵
英國在維多利亞女皇時代(公元1837?1901)是大英帝國最強盛的時代,文化藝術蓬勃發展;人們醉心於追求藝術文化的內涵及精緻生活品味。
維多莉亞下午茶是一門綜合的藝術,簡朴卻不寒酸,華麗卻不庸俗…
雖然喝茶的時間與吃的東西(指純英式點心)是正統英式下午茶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少了好的茶品、磁器、音樂、甚至好心情,則喝下午茶就顯得美中不足了。
隨著時代的進步及茶類的種類繁多,不但下午茶的花樣多,選擇也多,如果利用一個午後,和親密的朋友來段午後之約,何嘗不是件賞心悅目的事。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基本禮儀
(一) 喝下午茶的最正統時間是下午四點鍾 (就是一般俗稱的Low Tea)
(二) 在維多利亞時代,男士是著燕尾服,女士則著長袍。現在每年在白金漢宮的正式下午茶會,男性來賓則仍著燕尾服,戴高帽及手持雨傘;女性則穿白天洋裝,且一定要戴帽子。
(三) 通常是由女主人著正式服裝親自為客人服務。非不得以…才請女傭協助以表示對來賓的尊重。
一般來講,下午茶的專用茶為大吉嶺與伯爵茶、火葯綠茶、或錫蘭茶傳統口味純味茶,若是喝奶茶,則是先加牛奶再加茶。
(四 ) 正統的英式下午茶的點心是用三層點心瓷盤裝盛,第一層放三明治、第二層放傳統英式點心Scone、第三層則放蛋糕及水果塔;由下往上開回吃。至於Scone的吃法是先塗果醬、再塗奶油,吃完一口、再塗下一口。
這是一種紳士淑女風范的禮儀,最重要是當時因茶幾乎仰賴中國的輸入,英國人對茶品有著無與倫比的熱愛與尊重,因此在喝下午茶過程難免流露出嚴謹的態度。甚至,為了預防茶葉被偷,還有一種上了鎖的茶櫃,每當下午茶時間到了,才委由女傭取鑰匙開櫃取茶。
正統英式維多利亞下午茶標准配備器具
瓷器茶壺(兩人壺、四人壺或六人壺..視招待客人的數量而定);濾匙及放過濾器的小碟子;杯具組;糖罐;奶盅瓶;三層點心盤;茶匙(茶匙正確的擺法是與杯子成45度角);七?個人點心盤;茶刀(塗奶油及果醬用);吃蛋糕的叉子;放茶渣的碗;餐巾;一盆鮮花;保溫罩;木頭拖盤(端茶品用)。另蕾絲手工刺綉桌巾或托盤墊是維多利亞下午茶很重要的的配備,因為象徵著維多利亞時代貴族生活的重要家飾物。
喝茶的擺設要優雅
正統英式下午茶,所使用的茶以「紅茶中的香檳」--大吉嶺紅茶為首選,或伯爵茶,不過演變至今連加味茶都有。就英國正式的下午茶來說,對於茶桌的擺飾、餐具、茶具、點心盤等都非常講究,道具包括茶杯、茶匙、茶刀、茶碟、茶盤?裝點心?、叉子、糖罐、奶盅瓶、餐巾等,及茶壺、漏杓、三明治盤共享,將這些餐具擺在圓桌上,桌巾亦可選擇刺綉或蕾絲花邊,再放首優美的音樂,此時下午茶的氣氛便營造出來了。
有了這些氣氛更要有優美的裝飾來點綴,在擺設時可利用花、漏斗、蠟燭、照片或在餐巾紙上綁上緞花等等,都是很好的裝飾方式,不過現在的下午茶用具已經簡化不少,很多繁冗的細節就不再那麼注重了。
英國母親節的發展
十七世紀英格蘭,為表達對英國母親們的敬意,乃訂四旬齋的第四個星期日為「Mothering Sunday」,人們在這一天回家探視雙親,並致禮表示敬意。(註:四旬齋是指復活節前夕之前,星期天除外的40天)。
當時,有許多的窮人必須在有錢人家裡幫討生活,而被迫離家寄宿在主人家裡,在Mothering Sunday這一天,主人們會放他們假,並鼓勵他們返家與媽媽團聚。為增加歡樂氣氛,也發展了一種特別的蛋糕稱為-mothering cake。
隨著基督神在歐洲的擴散,這個節日轉為對「Mother Church」的崇敬:表達人們對賦予他們生命、保護他們免於傷害的精神力量的感謝。從此,教會的儀式便與母親節的慶祝活動相結合,以同時傳達人們對母親與教會的感念。
英國法官發套可能會被取消
《衛報》報道說,英國傳統的法官假發套可能很快將成為歷史。由最高法院大法官批准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三分之二的人認為,除了刑事案件之外,這種法官假發套應該被取消。文章說,這個由兩千人參與的調查顯示,法官和律師或將不再戴這種緣於18世紀的假發套,或是只在刑事案件的法庭上戴。
《獨立報》說,目前據信有一百名手工藝者受雇於假發套的生產廠家,如果這種發套遭到取消,這些人將會失業。
大英博物館的光榮與爭議
今天(6月7日)是著名的大英博物館建館250周年紀念。大英博物館是全世界第一個對公眾開放的大型博物館。
但在它值得驕傲的歷史中,也不乏引人爭議之舉,其中包括一些國家對大英博物館某些展品的主權要求。
世界上第一座大型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是1753年6月7號根據英國議會的決議而建立的。
它當時展品的中心部分是文物愛好者漢斯?斯羅恩爵士收集的7萬件文物。現在,大英博物館一共擁有7百萬件文物。每年接待500萬名遊客。
大英博物館從始至今一直對遊客免費開放,它最初是作為一個所謂的環球博物館建立的,其宗旨是宣傳展示全球各地、各民族的文化。
它隨著大英帝國的不斷發展而擴大,而它本身作為教育中心的影響也與日俱增。但是,在二戰後,隨著大英帝國的版圖日漸萎縮,它目前卻面臨著爭議。
最偉大的博物館
一些國家,其中包括希臘與奈及利亞,都要求大英博物館送還它們認為屬於自己國家的文物。
此外,博物館還面臨著由職員罷工和遊客數量減少所造成的財政危機。
但最近幾個月,大英博物館率先發起了對伊拉克遭到破壞的博物館的修復與支持活動,這使得它作為世界文化之友的形象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盡管大英博物館面臨著一系列的困難,但其工作人員依然樂觀地相信,它仍然位居世界最偉大的博物館之列。
牛津英語辭典面世75周年
今天(6月6日)是《牛津英語辭典》誕生75周年。《牛津英語辭典》是一部具有歷史性的權威英語語文詞典。收詞44萬至59萬條,有"詞典之王"之譽。
《牛津英語辭典》可以跟比它早150年的中國康熙辭典媲美。
《牛津英語辭典》從1857年英國語文學會提議編纂開始,到1928年完成出版,前後共耗費了71年的時間。被公認為是古今最偉大的英語辭典。
這部辭典有哪些特別之處呢?
《牛津英語辭典》主編辛普森說:"《牛津英語辭典》不但在英國,而且在世界上任何說英語的地方都被用來界定英語語言。這也是編纂《牛津英語辭典》的目的。另外,它試圖收入的英語詞彙不但有現代的而且還有11世紀前諾爾曼人征服英國後的古代英語詞彙。"
《牛津英語辭典》收詞五十萬條,例句250萬句。每個詞條下都包括有關詞源。
辛普森說,19世紀早期,人們對科學的興趣越來越大。這導致了1857年開始的《牛津英語辭典》編纂工作。
他說:"德國當時也開始了同樣的辭典編纂工作,不過稍微早一點。德語大辭典的編纂工作最後於1960年完成。這一工程耗時140年。與此同時,歐洲其他國家也開始編纂類似的辭典。"
編纂這些辭典的目的是什麼?誰來使用這些用推車搬運的大部頭辭典呢?
歷史學家可能需要了解一個詞彙在上個世紀的含義,而律師需要確定某些詞彙的法律定義。
英國廣播電台(BBC)也經常用到《牛津英語辭典》,查證某些單詞的發音。
英國廣播電台語音研究所的語言學家桑斯特說,她自己就是《牛津英語辭典》的愛好者。
桑斯特說,"我從小就一直是《牛津英語辭典》的愛好者。我找到工作後買的第一件東西就是《簡明牛津英語辭典》,一套兩本。直到今天我還珍藏著這兩本辭典。我特別喜歡查詞源。而且對辭典標注的音標特別感興趣。我經常說,如果我被困在一個孤島上,又只能有一本書的話,那麼我想要的就是《牛津英語辭典》。"
一百五十年來,《牛津英語辭典》一再修訂。1989年出版的第二版20卷,收詞多達59萬條,有"詞典之王"之盛譽。
它幾乎囊括了1150年以來見於文獻的所有語詞。如果一個人進行校對的話,需要60年才能完成。
那麼,這部學術巨著是否包括了父母親在子女面前不願意使用的詞彙呢?
辛普森說,當然包括在內。
他說:"我們試圖描寫的是語言本身,而不是規定人們應該使用哪些詞彙。所以,我們找到某一個詞彙,那麼,不論它是現代的還是過去的,我們都會把它收進《牛津英語辭典》。"
他又說:"這些詞彙可能會被標為俚語或者是粗話。也許會警告你別在正式場合使用。但是,我們發現,人們是不會隨意在《牛津英語辭典》里找到個詞彙就亂用的。"
《魔戒》獲選英國最佳小說
英國廣播公司(BBC)的一項閱讀評比活動揭曉,選出了英國最受歡迎的小說。托爾金寫的小說《魔戒》(又譯《指環王》)名列榜首,英國女作家奧斯丁的《傲慢與偏見》緊隨其後,名列第二。
在英國全國范圍進行的這次評比活動中,共有大約50萬人投了票。
BBC這個名為"大閱讀"的活動是在九個月前發起的,目的是為了鼓勵人們閱讀,當時14萬人選出了英國人最喜愛的100本小說。結果在夏季的時候,這些書籍的銷售量增加了九倍。
在接下來的一輪活動中,人們又從這一百本小說中選出了21本。然後每部小說由一位名人來加以詮釋。
在英國人選出的最受歡迎的小說中,除了英國的古典名著外,還包括美國的文學作品比如《飄》、《小婦人》、《麥田守望者》,以及兒童文學作品《柳林中的風聲》、《哈利·波特》、《小熊維尼》等。
另外,根據亞馬遜網路銷售公司的報告,根據這些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其DVD和錄像帶的銷量也大幅上升。比如小說《不可逾越的軍規》銷量上升了不到百分之二十,但是三十年前拍攝的同名電影的DVD和錄像帶銷量卻增加了近六十倍。
BBC稱,它很高興看到觀眾和讀者通過不同方式來選擇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但是電影教授約翰遜卻認為,影視文學作品就像是冷凍的方便食品,無法與閱讀的那種"美味"相比。

Ⅱ 類書編纂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古代編纂的類書中,規模最大的是以下哪部

我認為《古今圖書集成》是最大的類書

古今圖書集成
古今圖書集成 全書共10000卷,目錄40卷,原名《古今圖書匯編》,是清朝康熙時期由福建侯官人陳夢雷(1650-1741)所編輯的大型類書。是現存規模最大、資料最豐富的類書。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陳夢雷原本因「附逆」罪流放奉天,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東巡,得以放還,侍奉三皇子誠親王胤祉讀書。在這段優游的歲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陳夢雷根據「協一堂」藏書和家藏一萬五千多卷經、史、子、集的典籍編纂《圖書匯編》一書,前後花了四年半(1701年—1706年)「目營手檢,無間晨夕」,共有一萬卷,目錄四十卷,分歷象、方輿、明論、博物、理學、經濟等六「匯編」、每編再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每典又分若幹部,共6117「部」,初版本有五千零二十大冊,五十多萬頁,一億七千多萬字,萬餘幅圖片,引用書目達六千多種,分裝五百七十六函。是現存最大部的類書(因《永樂大典》大多已毀)。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先譽目錄、凡例為一冊上呈」,康熙御覽後認為尚需修訂增益,改賜書名《古今圖書集成》。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逝世,雍正(1723)下令經延講官、戶部尚書蔣廷錫(1669—1732)重新編校《古今圖書集成》。蔣廷錫把陳夢雷的名字塗掉,寫上自己的名字,他重編的《古今圖書集成·醫部》共收醫書520卷,採集歷代名醫著作,分門別類,為中醫學類書之冠,於雍正六年完成。陳夢雷在《松鶴山房集》卷二「進匯編啟」提到:「凡在六合之內,鉅細畢舉,其在十三經,二十一史者,隻字不遺。其在稗史子集者,亦只刪一二」,張廷玉評價說:「自有書契以來,以一書貫串古今,包羅萬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圖書集成》者。」中外學者譽為「康熙網路全書」,是《大不列顛網路全書》字數的5倍左右。

其特點在於徹底貫徹「以類聚事」的原則。共設立「匯編」、「典」、「部」三級類目。各部下的資料按分類原則編排,共分十類:匯考、總論、圖、表、列傳、藝文、選句、紀事、雜錄、外編。

太平御覽 一千卷 宋 李昉等 編纂

此書是北宋前期官修"四大書"之一。《四庫全書總目提要》謂:"宋李昉等奉敕撰。以太平興國二年受詔,至八年書成。初名《太平類編》,後改名為《太平御覽》。宋敏求《春明退朝錄》謂書成之後,太宗日覽三卷,一歲而讀周,故賜是名也。"

此書分50門,每門下又分若乾子目,共4558個子目,子目下按時代先後排列資料,皆先具書名,次錄原文。從研究唐代歷史的角度看,此書的價值主要有:(1)可勾稽久已佚失的唐代史料,如《玄宗實錄》、《開元錄》、《唐雜制》、《唐職員令》、《兩京新記》等,此書所徵引者均可勾稽利用,清人就曾從此書中輯出《兩京新記》佚文。又所引題為《舊唐書》、《唐書》的條文也很多,劉文淇就曾輯出這些條文為《舊唐書》逸文12卷,岑仲勉則認為是舊國史、實錄之類,彌足珍貴。(2)因為此書類目全,資料多,可利用來研究唐代服飾、飲食、器物,往往一檢即得。

此書版本:(1)南宋蜀刻殘本分藏日本帝室圖書寮、京都東福寺,另一南宋刻殘本藏日本靜嘉堂文庫。(2)明萬曆周堂活字本,清嘉慶鮑崇城刻本,均欠善。嘉慶張海鵬刻本較善,但印本極罕見。日本文久(清咸豐時)喜多氏活字本,從南宋蜀刻本出,較善。(3)《四部叢刊三編》影印日本藏南宋蜀刻本,配靜嘉堂文庫藏南宋刻本及喜多氏活字本,1960年中華書局又縮印,最便使用。(4)原哈佛燕京學社出版有《太平御覽引得》,系篇目引得和人名引得,極便於讀者查檢資料。

《太平御覽》

1000卷,(宋)李坊等編。有1960年和近年中華書局影印本。

全書共分55部,再細分為4558個子目。涉及范圍廣,是現存類書中保存五代以前文獻資料最多的一種。缺點在於類目有重復,訛誤多。可結合使用 《太平御覽引得》。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蔡元培辭去北京大學校長一職,在一則啟事上有「殺君馬者道旁兒」之語,時人不解,劉葉秋先生根據 《太平御覽》897卷,「馬」類,找到問題的答案。《藝文類聚》93卷提供的資料是——「觀者譽馬之馳,騎者因鞭策不止,使馬力竭而斃」。

藝文類聚

100卷,(唐)歐陽詢等編,

《藝文類聚》是唐代開國初年由高祖李淵下令編修的,歐陽詢主編,參與其事的還有裴矩、陳樹達等人,武德七年(624)成書。此書分46部,每部又列子目727,全書約百餘萬言。 此書分類按目編次,故事在前,均注出處。所引詩文,均注時代。作者於題目,並按不同的文體,用"詩"、"賦"、"贊"、"箴"等字標明類別。所引用的古籍,據北京大學研究所在1923年所作的統計,共為1431種,這些古籍大多散失,現存不足十分之一。因其所引者多為唐前古本,可用以互校今傳之本而有可能糾訂其誤謬。遠在宋代,周必大、彭叔夏校《文苑英華》,就已利用本書。至清代的校勘、輯佚學者治理先秦、兩漢迄南北朝的古籍,就更廣泛地運用這部類書而能深切理解其價值。 和其他類書相比,此書在輯存文獻的方法上有一個很大的特色,就是把"事"與"文"兩條龍並成了一條龍,變更了類書的常規體制,也即事與文兼。這樣做的最大好處,是大量保存了自漢至隋的詞章名篇之功。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因稱之為:"所載詩文賦頌之屬,多今世所無之文集。"故自晚明以來,馮惟訥輯《詩紀》、梅鼎祚輯《文紀》、張溥輯《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無不資以為寶山玉海。迨清嘉、道間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746卷,其取汲於本書的資料之多,幾乎達到了頂點。 當然,此書在類目結構上也存在著許多不足之處,《四庫全書總目》已經指出不少。另外,在引用資料方面,也有欠慎以致誤的地方。的不少錯脫衍訛之處,為學術界提供了一個實用的本子。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據以重版,改正了個別明顯的斷句失誤之處,又編制了一個索引(包括人名和書名兩部分),極便於讀者檢索查考。1999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再次重印,成為現今通行的最好的版本。

永樂大典。初名《文獻大成》,明永樂元年(1403年)七月,明成祖朱棣命解縉、姚廣孝、王景、鄒輯等人纂修大型類書,永樂二年(1404年)十一月編成後,明成祖賜名《永樂大典》。

《永樂大典》是我國古代編篡的一部大型類書,收錄入《永樂大典》的圖書均未刪未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中國古代最大的網路全書。

《永樂大典》收錄古代重要典籍至七八千種之多,上至先秦,下達明初,這在當時真可以說是「包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宋元以前的佚文秘典,多得藉以保存流傳。收錄的內容包括:經、史、子、集、釋庄、道經、戲劇、平話、工技、農藝、醫卜、文學等,無所不包。所輯錄書籍,一字不易,悉照原著整部、整篇、或整段分別編入,這就更加提高了保存資料的文獻價值。全書體例「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檢索非常方便。全書二萬二千八百七十七卷,目錄六十卷,共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三億七千萬字。該書編成後,即珍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遷都後,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宮內的文樓(即文昭閣)里。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月,謄寫副本一部,從此《永樂大典》才具有正副兩部,分別珍藏在文淵閣和皇史兩處。全書舉凡天文、地理、人倫、國統、道德、政治制度、名物、奇聞異見以及日、月、星、雨、風、雲、霜、露和山海、江河等均隨字收載。全書分門別類,輯錄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餘種古書資料,大凡經史子集與道釋、醫卜雜家之書均予收輯,並加以匯聚群分,甚為詳備。它保存了明代以前大量的哲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學、藝術、宗教、科學技術等方面豐富而可貴的資料。

沿革
1360年(永樂元年):明成祖下令修書 專家經過鑒定,認為這冊《永樂大典》確實是真正的原本,書的紙張也是中國古代上等的皮紙,值得慶幸的是,這冊《永樂大典》雖稍有損壞,但是它正文的大部分保存完好。這冊難得的國寶,最終收藏在了中國國家圖書館。那麼,《永樂大典》究竟是一部什麼樣的圖書呢?這還要從明成祖朱棣講起……

朱棣是中國明朝的第三位皇帝,年號永樂,他登基不久,在永樂元年,也就是公元1403年,就下詔命大學士解縉等人要編修一部巨著,以傳後世。並且他親自製定了氣勢宏偉的編纂宗旨,「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義之言,不一書,毋浩繁」。

大學士解縉接到明成祖的命令後,立即著手開始編書的工作,他帶領100多人,夜以繼日,一年後終於完成了。明成祖賜書名為《文獻大成》。然而他對此書並不滿意,認為內容太過單薄,沒有按照他的意願包羅天下的書籍。

負責編書的大學士解縉沒有完成好皇帝交待的差事,也是確有難處。編書任務來得突然,人手不夠,還要限期完成等。

明成祖了解情況後,決定增派人手,召集朝野文士,宿學高儒約三千人重新編修。為編纂此書,明成祖允許編纂者們調用皇家圖書館文淵閣中的全部藏書,還派人到各地搜采圖書,為編纂圖書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歷時六年,在明朝永樂六年,即公元1408年,書終於編好了,明成祖朱棣非常滿意,特將其命名為《永樂大典》。《永樂大典》全書共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光是目錄就長達60卷,總字數約3億7千萬字。

在此之前,中國的大型圖書集有很多,如唐代的《藝文類聚》有100卷,北宋的《太平御覽》1000卷,而《永樂大典》有兩萬兩千多卷,它的規模之大、無與倫比。

《永樂大典》匯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餘種古書典籍,除了著名的經史子集,還有哲學、文學、歷史、地理、宗教、醫卜等各類著作,包羅萬象,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網路全書,它比著名的《不列顛網路全書》成書年代早了300多年。

《永樂大典》的編排方式非常科學,有點類似於今天字典的拼音檢字法,只是當時依據的是明朝的《洪武正韻》。其體例是「用韻以統字,用字以系事」,也就是說,每個韻目下有很多單字,每個單字下分列與之相關的天文、地理、人事、名物以及詩文詞曲等各方面的內容。

我們節目前面提到的從山東農民家發現的那冊《永樂大典》正好排到了「門」字,在書的前面,用不同的字體演繹一個「門」字,端莊的楷書、狂放的草書、秀美的隸書,盡顯漢字的魅力。這冊書引用古書66種,插圖46幅,它記載了中國古代不同等級的門,如白虎門、玄武門等,以及門的結構、類別、式樣和奇聞逸事,豐富多彩。

明成祖朱棣下令編纂《永樂大典》最初是為了拉攏人心,鞏固政權,然而卻給我們留下了一部氣勢恢宏的文化巨著。那麼,《永樂大典》編好後,接下來的命運如何呢?

《永樂大典》於永樂六年編修完成,被收藏於南京的文淵閣。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也將《永樂大典》帶到了京城,收藏在皇宮內的文淵閣。

《永樂大典》成書以後一直只供皇帝一人翻閱,其他人在沒有皇帝的授權前,是無權翻閱的。相傳,明成祖朱棣對《永樂大典》看的並不多,但是在明朝,卻有另一位皇帝對《永樂大典》情有獨鍾,視若珍寶,這就是被人稱為昏庸皇帝的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是一個性格偏執的人,荒誕自大昏庸,然而他卻視《永樂大典》為至寶,甚至在他的書幾上經常擺放幾冊《永樂大典》。昏庸的嘉靖皇帝怎麼會如此鍾愛《永樂大典》呢?

原來,嘉靖皇帝經常翻看的幾冊《永樂大典》都與道教有關,他為了尋求長生不老的秘方,苦讀《永樂大典》,企圖練就仙丹,長生不老。

然而,明朝嘉靖三十六年,即公元1557年的一天深夜,北京皇宮內的一座宮殿突然燃起大火,火勢猛烈,宮內一片大亂,而嘉靖皇帝惦記的卻是《永樂大典》可別給燒了,因為珍藏《永樂大典》的文淵閣就火場附近。

這一夜嘉靖皇帝連下了四道聖旨,不惜一切代價救出《永樂大典》,《永樂大典》最終完好無損地被救出。嘉靖皇帝也長出了一口氣,同時他決定:重新抄錄一部《永樂大典》,以防不測。

《永樂大典》重新抄錄的工作在火災後不久就著手進行了。歷時六年,公元1567(3?)年4月,副本抄錄完畢。重錄的《永樂大典》的格式、裝幀與原本一般無二。

《永樂大典》內容包括詩文、戲曲、僧、道、醫葯、工藝等方方面面,其中,《永樂大典》還收錄了許多後世已經殘缺或佚失的珍貴書籍,如《薛仁貴征遼事略》、宋本《水經注》等,其所徵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錄原文,因而許多寶貴的文獻能保存其原貌,人們稱《永樂大典》為「輯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寶庫」。

《 永樂大典》不僅篇幅巨大,收集廣泛,而且繕寫工整,書中的文字全部用毛筆以楷書寫成,每半頁八行,大字佔一行,小字抄成雙行,每行28個字;《永樂大典》中還有許多精緻的插圖,山川地形都以白描手法繪制圖形,形態逼真,書為硬裱書面,由粗黃布包著,典雅莊重,被中外專家學者譽為有史以來世界上罕見的珍品。

就這樣,《永樂大典》有了一正一副兩個版本,正本珍藏在文淵閣,副本珍藏在皇史宬內。明末文淵閣焚於戰火,《永樂大典》正本從此下落不明,成為中國文化史上一大謎案,而副本《永樂大典》在以後漫長的歲月中,所遭受的磨難,則令人痛惜不已。

清朝乾隆年間,為編修《四庫全書》,朝廷要用《永樂大典》作參考,而此時,人們驚訝地發現,《永樂大典》竟然缺失了2400多卷,共計1000多冊。

原來,那個時候,翰林學士可以借閱《永樂大典》,回家閱讀,許多人借後沒有歸還;而且,由於當時管理不嚴,許多太監也紛紛將《永樂大典》偷盜出宮去賣錢。

而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入京,給《永樂大典》帶來最大的劫難,洗劫了藏於清翰林院的《永樂大典》,有相當部分被劫運到了英國,後藏於大英圖書館。到了清朝光緒二十年,即公元1894年,一萬多冊的《永樂大典》已僅存八百餘冊。

1900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燒殺搶掠,〈永樂大典〉再次遭遇劫難。當時,慈禧倉皇西逃,義和團與侵略軍展開殊死搏鬥,位於北京東郊民巷珍藏《永樂大典》的翰林院也成了戰場,玉石俱焚,藏書四散。在激烈的巷戰中,八國聯軍用質地厚實的《永樂大典》代替磚塊,修築防禦工事,在炮火紛飛中,《永樂大典》損毀嚴重。

由於寡不敵眾,八國聯軍最終佔領北京城,他們對《永樂大典》肆意搶掠,作為戰利品;由於《永樂大典》質地堅硬,侵略者甚至用它來墊馬槽,或作為「上馬石」。經過這次掠奪,《永樂大典》在戰火中或被焚、或被毀,幾乎損失殆盡,餘下的多被劫掠他鄉,淪落民間,或運往英、美、法、日等國。

經歷了八國聯軍的洗劫,清政府收拾殘局時,清理出殘存的〈永樂大典〉僅剩下60多冊。《永樂大典》遭遇巨大浩劫,不僅是對人類文化的蹂躪,更是對中國文化的野蠻摧殘。

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政府不懈努力,從海外、民間相繼收回一些《永樂大典》。據統計,流失到海外的《永樂大典》現在散藏在日本、美國、英國、德國、韓國、越南的機構或個人手中,再加上國內收藏的《永樂大典》共約四百餘冊。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有《永樂大典》221冊,其中有60冊寄存於台灣圖書館。

《永樂大典》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最大的一部網路全書,共計11095冊,費時6年才抄寫完成。然而,歷史的磨難,尤其是外國列強的豪奪與損壞,如今倖存下來的只有幾百冊了,這怎能不令人扼腕痛惜呢?

近代以來,《永樂大典》和中華民族一樣屢受磨難,至今仍然留下許多的未解之謎,比如《永樂大典》的正本到底哪去了?在民間或海外是否還藏有散失的《永樂大典》等等,這些都等待著人們去不斷的探尋。

1404年(永樂二年):首次成書,當時叫《文獻大成》

1405年(永樂三年):重修

1410年(永樂六年):正式成書

嘉靖年間:收藏在南京文淵閣的《永樂大典》原稿毀於火災

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明世宗令人抄寫一本副本,耗時六年。

明末清初:正本下落不明,疑毀於此時的戰火

雍正年間:副本收藏在翰林院

乾隆年間:修《四庫全書》,發現《永樂大典》有千餘冊不知所蹤

1875年(光緒元年):僅存五千餘冊

1894年(光緒二十年):僅存八百餘冊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翰林院遭縱火,《永樂大典》所余無幾,到1959年為止,收集到《永樂大典》原本兩百一十五冊,加上復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今天國內所倖存者有1960年中華書局影印的《永樂大典》730卷,加上後來從世界各地徵集的65卷,共計795卷。

《永樂大典》全書按《洪武正韻》的韻目編排,每韻下列單字,每字下列各項文史記載,保存了宋元以前大量的珍貴文獻資料。

現狀
《大典》殘本星散於世界各地公私藏家之手,目前散落在10多個國家的30多個單位,大約400冊。單位有: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四川大學圖書館、台灣中央圖書館、台灣歷史語言研究所、日本國會圖書館、日本東洋文庫、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日本京都大學附屬圖書館、日本三理圖書館、日本靜培堂文庫、日本斯道文訓、日本大阪府立圖書館、日本武田長兵衛、日本石黑傳六、日本小川廣己、英國圖書館、英國牛津大學圖書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語言學校、英國劍橋大學、英國馬登、德國漢堡大學圖書館、德國科隆大學圖書館、德國柏林人種博物館、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哈佛大學圖書館、美國康奈大學、美國波士頓圖書館、越南河內法國遠東學院、韓國舊京李王職文庫等。中國國家圖書館擁有221冊(包括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的60冊),居世界各處收藏之首。

閱讀全文

與康熙大詞典比英國大詞典早多少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一線西裝品牌有哪些品牌 瀏覽:424
印尼有多少家制葯廠 瀏覽:465
義大利有名景點有哪些 瀏覽:218
大中國怎麼讀 瀏覽:209
越南老婆回國帶多少錢 瀏覽:994
英國海德公園鴿子多少錢一隻 瀏覽:514
蘇州中國銀行房貸還清後怎麼辦 瀏覽:517
昨天越南盾和人民幣的匯率是多少 瀏覽:881
怎麼在中國進入nba 瀏覽:325
十八世紀的英國什麼制度 瀏覽:385
印度阿三為什麼要收購jeep 瀏覽:336
印度人為什麼挨餓 瀏覽:964
越南製造的東西有哪些 瀏覽:934
英國居住哪裡最好 瀏覽:412
印度狼牙棒怎麼樣 瀏覽:609
為什麼伊朗女人要圍上頭巾 瀏覽:705
印度叫什麼雨 瀏覽:550
伊朗銀行外匯用什麼結算 瀏覽:22
康熙大詞典比英國大詞典早多少年 瀏覽:650
韓國人為什麼討厭中國人 瀏覽: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