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兩黨之爭在哪裡

英國兩黨之爭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4-10-16 14:24:05

1. 英國的兩黨制是什麼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資產階級政黨,並最先確立和實行兩黨制的國家。
沿革 英國斯圖亞特王朝復辟時期,在議會內部形成了代表不同階級利益的政治派別。1679年,議會就詹姆斯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 )王位繼承權問題展開激烈爭論,反對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繼承權的議員們被政敵斥為輝格(Whig,蘇格蘭強盜),贊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繼承權的議員們則被對方罵作托利(Tory,愛爾蘭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後兩派逐漸以此自稱,形成兩個政治派別。輝格黨代表新興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利益,主張限制主權,提高議會權力;托利黨代表地主貴族利益,維護君主特權。1688年,兩黨由於一致反對詹姆斯二世而走向合作,共同以政變方式發動「光榮革命」。輝格黨在政變中起了主要作用,政變後成為執政黨。隨著英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托利黨人成分逐步發生變化,輝格黨內的部分土地貴族、銀行家、軍火商和官僚政客加入托利黨,使該黨實力增強,而輝格黨因其分裂逐步喪失了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統治地位。1783~1830年托利黨執政。輝格黨和托利黨輪流組閣時期,黨派活動只限於議會內部。19世紀3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社會階級結構發生重大變化,形成了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同時,英國統治階級內部也發生變化,形成了代表土地貴族、金融貴族和大商人利益的保守勢力與代表工業資產階級利益的改革勢力。前者以土地貴族為核心,在原托利黨的基礎上組成保守黨;後者以熱心於自由貿易的工廠主為核心,在原輝格黨的基礎上組成自由黨。1832年選舉改革以後,擴大了普選權。為爭奪選民,獲取議會多數,兩黨競相發展自己的議會外組織,建立選區協會,作為競選機構。隨著議會和兩黨制的確立及發展,兩黨在19世紀中葉都成為有嚴密的中央和地方組織的全國性政黨,19世紀末、20世紀初,自由資本主義被壟斷資本主義代替後,保守黨逐步由土地貴族的黨變為壟斷資產階級的黨。與此同時,自由黨逐步衰落,該黨主張的自由貿易政策使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壟斷地位,大批工業資本家轉向保守黨。20世紀初,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和工人隊伍的不斷壯大,工黨崛起。從1924年開始,工黨取代自由黨,與保守黨輪流執政。到80年代末,英國除保守黨和工黨兩大政黨外,還有社會自由民主黨、社會民主黨、英國共產黨、合作黨、威爾士民族黨、蘇格蘭民族黨、民族陣線以及英國革命共產主義同盟等。
兩黨制的形成、發展與特點 英國兩黨制的形成、發展大體上經歷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輝格黨與托利黨先後執政時期。1714年喬治一世即位後,英國逐漸形成國王不出席內閣會議,由議會多數黨領袖主持內閣的憲法慣例,從而使內閣被議會多數黨控制。輝格黨和托利黨依據議會席位多少的變化而輪流組閣,為兩黨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第二階段是保守黨與自由黨輪流執政時期。在這個階段中,兩黨從議會內的政黨發展為全國性的、群眾性的政黨,這是兩黨制形成的基本條件和重要標志。經過多次議會改革,徹底改變了下院與上院、王室之間的力量對比,國王成為虛君,削弱了上院的權力,提高了下院的地位。在此基礎上確立了兩黨制。第三階段從19世紀末20世紀初開始,兩黨制逐步完備。保守黨於1907年首創影子內閣,以後凡在大選中獲得下院次多數議席的政黨則成為法定的反對黨。反對黨在議會中有可能通過不信任投票取代執政黨的地位。
英國兩黨制與內閣制相結合,具有以下特點:①內閣由下院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單獨組成。②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③一黨內閣和閣員只對下院負責,如失去下院信任,內閣全體辭職;或者首相提請國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組成新的一黨內閣。④下院最大的反對黨可建立影子內閣。
英國歷史上也曾出現過由兩黨或三黨組成的聯合內閣,主要是在戰爭的特殊情況下發生的。
主要政黨 英國的主要政黨有:
英國保守黨 前身為托利黨,1833年改為現名1912年國家統一黨與之合並,稱保守統一黨,簡稱保守黨。1868年起同自由黨輪流執政,逐漸變為大資產階級、大地主和貴族利益的代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與自由黨聯合組閣。1924年後,與工黨輪流執政。1945年7月大選前,除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由工黨兩度短期執政外,保守黨一直處於執政黨地位或作為聯合政府的最大政黨。但在1945年以後到1979年,除了1951~1964年和1970~1974年執政外,均處於反對黨地位。1975年2月,M.H.撒切爾夫人當選黨的領袖後,提出自力更生、自由企業和減少政府幹預等方針。1979年5月大選中,該黨獲得絕對多數議席,撒切爾夫人成為英國和西歐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並於1983年和1987年兩次蟬聯首相。1990年大選再次獲勝。該黨1979年執政後,進一步強調「反對國有制和社會主義集權,捍衛個人自由」這個傳統的信條,改變了戰後30多年歷屆政府實行的凱恩斯主義,推行貨幣主義為主的經濟政策,重現保守的傳統特性。[保守黨領袖M.H.撒切爾夫人任首相達11年多(1979年5月~1990年11月)]
保守黨的組織由領袖、議會黨團、全國聯盟和中央事務所組成。領袖權力很大,不受黨的任何組織機構約束,執政時出任首相,在野時為反對黨領袖。議會黨團由下院全體保守黨員組成,並由它組織內閣或影子內閣。設置業務委員會(亦稱1922年委員會)、後座議員委員會和督導會。全國聯盟是保守黨議會外的組織,它包括保守黨年會、中央評議會、執行委員會、區組織機構和選區協會等。全國聯盟只起討論和建議作用,無權決定黨的政策,其主要任務是在議會外從事宣傳和組織工作,以擴大黨的勢力和影響。中央事務所是黨的行政機構。另外,保守黨還有卡爾登俱樂部、櫻草俱樂部等外圍組織。保守黨從未公布過黨員數,據估計,1945年有100萬,1954年有 280萬,1970年有225萬,80年代以來約200萬人。1990年起J.梅傑任領袖。
英國工黨 1900年 2月由職工大會(即總工會)發起創立,初稱勞工代表委員會,由隸屬於職工大會的工會組織和費邊社、獨立工黨以及社會民主聯盟組成。1906年改稱工黨。1906~1914年在議會中依附自由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支持政府的戰爭政策,並加入了自由黨的聯合內閣。戰後,加入伯爾尼國際。20世紀初,力量日益增強,逐步取代了自由黨。1918年 2月通過了由費邊社創始人S.J.韋伯幫助起草的新黨章,規定除保留原有的集體黨員制度外,還在各選區設立組織以吸收個人黨員。同年 6月,通過了由韋伯等起草的綱領性聲明《工黨與新社會秩序》,首次提出要埋葬私有制。1924年1月,在自由黨的支持下首次組閣,並從此開始與保守黨輪流執政。1945年以前,僅於1923~1924年和1929~1931年兩次短期執政。1945年大選至1951年,組織過兩屆內閣。在此期間,發起重新建立社會黨國際。1964~1970年、1974~1979年,先後組織了 4屆內閣,這是工黨歷史上執政最長的兩次。1979年、1983年、1987年和1990年 4次大選連遭失敗。工黨綱領的傳統理論基礎是費邊社會主義。主張生產資料、分配手段和交換手段的公有制,實行計劃管理,以達到公平分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艾德禮工黨政府將此付諸實施,1948年宣布建成福利國家。但50年代開始,隨著英國經濟的發展,工黨內出現意識形態分歧。右派認為,資本主義已經變了,社會主義應是「增加社會福利,實現社會平等」,而不是以實現生產資料公有化為目的;反對以新的社會制度代替現存的社會制度,主張在現存制度基礎上追求更高程度的完善。50~60年代,這些思想在工黨內占上風。但左派仍堅持國有化,認為沒有國有化就沒有社會主義。60年代初,「新左派」從文化上批判資本主義,認為資產階級文化上的統治使人們處在全面異化的狀態中,因此,必須向資產階級發動全面的文化進攻,對資本主義社會實行總體改造。這對70年代後再次活躍起來的工黨左派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後者據此提出國有化還應該加上工業民主化和生活方式民主化,對工黨傳統的社會主義進行了補充。
工黨的組織由領袖、議會黨團、議會外組織和總部組成。在野時每年選舉領袖,並設副領袖;執政時可不改選,也不設副職。議會黨團由下院全體工黨議員組成。每屆議會開始即選舉領袖、副領袖和總督導員。在野時,由領袖、副領袖、下院議會黨團主席、上院工黨領袖、兩院總督導員以及工黨議員代表等組成議會委員會,領導議會黨團活動。執政時,則由工黨內閣代替,另設聯絡委員會與後座議員保持聯系。在議會外,全國代表大會(工黨年會)是工黨的最高權力機構。下設全國執行委員會、區域會議、選區組織和全國勞工理事會。工黨總部是行政機構。黨員數:1947年是 500萬人,1957年是 660萬人,1975年是650萬人,1984年是622萬人。領袖N.金諾克(1983年起)。
英國社會自由民主黨 1988年 3月由自由黨及社會民主黨內支持同自由黨合並的多數派組成。內外政策主要是在原自由黨政策的基礎上進行調整,對內較強調經濟發展與社會正義之間的平衡,重視分配領域的「公平」問題以及環境、生態的保護;對外反對種族歧視,主張改善與第三世界的關系,強調維護和平,共同發展。有黨員約10餘萬。領袖P.阿什當(1988年起)。
英國社會民主黨 1981年 3月26日成立。創立人是從工黨中分裂出來的 4名右翼人士。代表中小資產階級利益。參加者多數是公司經理、職員、企業管理人員、自由職業者和私人開業者。主張改革議會選舉制度,實行國營和私營企業並存的「混合經濟」體制,鼓勵中小企業,擴大就業機會。1983年 9月,與自由黨達成協議,結成競選聯盟。1987年大選失敗後,聯盟解體。1988年3 月該黨分裂,多數人與自由黨合並組成社會自由民主黨,剩下約 3萬成員繼續使用社會民主黨的名稱。新的社民黨把核威懾防務、社會市場經濟和議會選舉比例代表製作為主旨政策。領袖D.A.歐文(1983年起)。
英國共產黨 1920年 7月31日由不列顛社會黨、社會主義工黨和南威爾士共產主義者委員會合並組成。成立後即加入第三國際,成為第三國際的英國支部。1936年,組織英國支隊赴西班牙參加反對F.佛朗哥的戰爭。隨後,又開展了聲援中國抗日戰爭和反對A.N.張伯倫的「綏靖」政策,要求同蘇聯結成和平同盟的運動。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全力支持反法西斯戰爭和推動早日開辟第二戰場,黨的力量有很大發展,1942年黨員人數一度增至 5.6萬人。戰後黨的力量不斷下降。1947年提出英國要走一條有別於蘇聯十月革命的英國式的社會主義道路。1951年公布第一個和平過渡綱領《英國走向社會主義的道路》,宣布英國可以通過將議會改造成真正代表人民意志的民主機構並建立人民政府的道路,過渡到社會主義。1977年,部分黨員因不同意黨的路線而退黨,另立英國新共產黨。1988年 9月,英共發表了《面向未來》的文件,主張放棄舊有形式的「階級斗爭」,以適應消費和技術革命所產生的「新秩序」。英共每兩年召開一次黨的代表大會。組織機構分為全國執委會、地區委員會和支部三級。1988年有黨員約9700餘人。黨的總書記N.坦普爾(1990年起)。中央機關報為《晨星報》(日報);理論刊物《今日馬克思主義》(月刊)。
英國是現代西方議會制度和政黨制度的發源地,同美國的兩黨制相比,英國的兩黨制更具有典型性,對世界很多國家特別是對前英屬殖民地國家政黨制度的影響更深遠。
提起英國的兩黨制,必須首先明確的一點是:兩黨制在英國絕對不是某些政治家或政治組織的發明創造,也不是經過某一革命運動或政治事變而產生的;英國的兩黨制是英國議會制度長期發展的產物。英國議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3世紀,而政黨在英國直到17世紀末才出現。英國最早出現的兩大政黨實際上是議會中的兩派,當時忠於國王的集團被稱為宮廷黨,又名托利黨;其對立面被稱為鄉黨,又名輝格黨。托利黨代表議會中的保守勢力,是保守黨的先驅;輝格黨是議會中的激進派,是自由黨的前身。當時,兩黨僅僅是在議會中活動,還不能說已經有了現代意義上的兩黨制。直到19世紀30年代以後,隨著一系列議會改革立法的實現,兩大黨的組織在全國范圍內得到發展。1832年,托利黨建立了「卡爾頓俱樂部」,次年改名為保守黨。幾乎與此同時,輝格黨改稱為自由黨,並於1834年成立了「改革俱樂部」。1867年保守黨又建立了「保守黨中央選區協會全國聯盟」,1877年自由黨成立了「全國自由黨聯盟」。到這時,現代英國兩黨制的基本特徵才具備。這些基本特徵是:(1)在合法存在的諸多政黨中,只有兩個政黨具備競爭議會中多數席位的實力;(2)兩大黨在議會內外,中央和地方都有永久性的組織,這些組織與選民不斷地互相影響著;(3)兩大黨都承認英國憲法並以通過議會選舉上台執政為活動目的;(4)反對黨得到憲法的承認並成為國家機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由此可見,英國的兩黨制不是人為產生的,而是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自然形成的。兩黨制同英國的歷史和社會以及政治制度的其他方面有著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聯系。脫離當時的歷史條件和實際環境來談兩黨制必然陷入片面性。
兩黨制在英國運作了幾百年,可謂是效果不錯。與其他類型政黨制度相比,兩黨制主要功效是:
第一,兩黨制能產生長期穩定的政府。在英國的議會中,雖然不乏兩大黨之外的其他政黨的代表,但是真正有力量組織政府而不需要第三黨支持的,始終只有兩大政黨,先是托利黨和輝格黨,後來是保守黨和自由黨,從本世紀20年代開始,又是保守黨和工黨。根據現行制度,在大選中獲下院多數席位的政黨為執政黨。受命組織政府。在這種情況下,議會中的多數議員為政府派,這樣議會就很難把政府趕下台,這就為政府的穩定提供了根本的保證。這一點是多黨制國家所不及的。二戰後的義大利和第五共和國之前的法國就是例證。
另一方面,由於議會內各黨都是在憲法范圍內活動,反對黨有機會通過競選上台執政,這就使暴力奪取政權和宮廷政變失去了條件和動力。在英國政黨政治史上,最引人注目的一個變化是:本世紀初工黨取代了自由黨的位置。但是這種取代過程完全是漸進的、和平的,其間沒有引起重大的政治動亂,更沒有武裝沖突,甚至連議會的法定程序都沒有發生變動。這是極權政治所不能比的。
第二,兩黨制能提供有效的政府。一般情況下,英國政府都是由在議會中取得多數席位的一黨組成。除非是遇到重大危機,如兩次世界大戰和30年代經濟大危機時期。在一黨多數政府的情況下,行政與立法就密切結合在一起,形成了高度的中央集權。這樣,政府可以憑借其在議會中的多數席位,控制決策和議案的通過,從而有利於對國家的有效管理和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本世紀內,英國經歷了一系列的嚴重危機,都沒有在國內引起激烈的反應或社會動盪,這不能不說與它一直有一個堅強而負責的政府有關。
第三,兩黨制能形成一個受到有效監督的政府。「女王陛下忠誠的反對黨」的存在,不僅為國家提供了後備政府,以便一旦選民要求改變政策時,反對黨便可接過政府的責任;而且,更為重要的是,使政府受到了有效的監督。反對黨的真正目的是要在下次大選中擊敗現執政黨,以便上台執政。因此,它的主要工作就是挖空心思挑政府的「毛病」,即認真審查、批評政府的政策,尤其是必須反對那些不必要的、極端的、甚至可能會為獨裁政府打開方便之門的政策或議案,同時必須揭露政府侵犯選民個人權利的行為以及政府官員的官僚主義和腐敗行為。由於反對黨具有獨立性,它在執行這一任務時,絕不會留任何情面,也不會瞻前顧後,縮首畏尾。反對黨一方面可以通過議會的辯論和質疑,對政府的不適當的活動進行追究,要求政府作出認真、合理的解釋;另一方面,在議會之外,反對黨又可通過中央或地方黨組織,利用媒介和公開會議等手段進行宣傳和監督。同時,由於反對黨的活動也是旨在上台執政,並且是在英國憲法的許可范圍之內,所以它所提出的批評,必須有明確的針對性和責任心,不能只從本黨利益出發;而且它的批評必須是以知識和經驗為基礎,以便取信於民。由於反對黨的存在,政府必須小心謹慎,盡職盡責,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行駛。
從上述可見,英國議會中兩大黨既是競爭對手,又是執政夥伴。它們既對立、又一致,相互依存,相輔相成。兩黨制的實質就是用兩個政黨輪流執政的方式來維護統治者的統治和國家的政治穩定。兩黨制既可以產生穩定而有效的政府,又有靈活性和機動性,這有利於調節社會各階級、各集團之間的矛盾,保持社會的穩定發展。
但是,英國的兩黨制並不是鐵板一塊、完美無缺的,它也存在著很多弊端。首先,從兩黨制中產生出來的執政黨不能充分代表民意。英國兩黨制是由英國的選舉制度作保障的。英國現行選舉制度是單選區出線制,以大選中獲議席多少定勝負,而不是依選票情況。這就造成這樣一種矛盾現象:有時反對黨所得選票反而會超過執政黨,如1951年大選,保守黨得票率僅為48%,而工黨得票為48.8%,可是保守黨卻因其比工黨多得26個議席而上台執政。這就是說有時多數選民支持的黨卻不能上台執政。當然,這種情況出現的機會不多。但是,在歷次大選中,執政黨所得選票超過半數者卻寥寥無幾。
其次,兩黨制對小黨的成長、發展極為不利。小黨在選舉中的得票率同其在下院所得席位不成比例。比如1983年,工黨得票率為27.6%,卻得209個席位,占席位總數32.1%,而自由黨——社會民主黨聯盟的得票率達25.4%,僅比工黨差2.2%,但僅得17個席位,占席位總數的3.5%,與工黨的差距達28.6%。在這種局面下,小黨奪得一個席位所需選票幾乎為大黨的10倍。這表明,在兩黨制下,小黨只能是一種政治上的點綴,小黨是兩黨制的犧牲品。小黨無參政機會,它所代表的選民的意志就不能直接通過立法和制定政策表現出來。在英國地方政權中,自由民主黨可以同保守黨和工黨平分秋色,有時它所控制的地方議會數甚至超過某一大黨,這表明自民黨有相當雄厚的群眾基礎。可是,由於兩黨制,國家政權卻與自民黨無緣。
第三,兩黨製造成英國政治上的保守。如前所述,由於兩黨制偏愛兩個大黨,使兩大黨可以安穩地輪流坐莊。據統計,在全國各選區中,屬於保、工兩黨的安全選區竟高達70%。在大選時,許多從心底里支持自由民主黨或其他小黨的選民,由於明知他所支持的黨不能獲勝,只好兩害相權取其輕,把選票投給他較不討厭的兩大黨中的一個。由於兩大黨對政權的壟斷,使得它們都趨於安於現狀,不圖進取。在制定政策上,也是力求穩妥,得過且過,不願從事任何有風險的事情。戰後以來,人們所公認的「英國病」久治不愈,不能說和兩大黨的這種價值取向沒有關系。
最後,兩黨制促進了英國公眾中的政治冷淡主義傾向。兩大壟斷政權,使得許多對兩黨都不喜歡的人無從選擇。在大選中,一部分這種人把選票投給了他較不討厭的那個大黨,而相當一部分選民根本就不參加投票。投票率低是英國的一個突出現象。盡管投票率在整個西方國家都有下降趨勢,但英國屬於最低的國家之一。戰後以來歷次大選中,除兩次外,選民的投票率都在80%以下,最低的是1970年大選,僅為72%。在當今英國,「政治盲」越來越多,政治冷淡主義盛行,這和兩黨制的長期作用、影響有著很深的關系。公眾對政治的關心程度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國的民族士氣高低。「英國病」的最根本病因是英國民族的士氣低落,在這一點上,英國和中國、日本等國家形成鮮明對照。
綜上所述,英國的兩黨制雖有功效,但也有很大弊端。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為二,對立統一的,政治制度也不例外。採用某一種模式,在得到了它的功效的同時,也就把它的弊端接受了過來。應該看到的是,任何一種制度模式,都是這個國家歷史、政治、經濟和社會環境的產物。

2. 英國國家制度的政黨與兩黨制

政黨制度是英國政府工作中的核心元素。英國主要的政黨有:工黨、保守黨、自由民主黨、蘇格蘭民族黨、威爾士民族黨以及北愛爾蘭一些政黨。目前英國實行的是兩黨制,即由兩個主要的政黨輪流組織政府來執掌國家權力,管理國家公共事務。這兩個執政黨即工黨和保守黨。它們的雛形是議會中的托利黨和輝格黨兩大派別,前者主張維護君主特權,後者主張議會主權。1832年議會通過《選舉改革法》以後,原來的政治派別轉型為政黨,即托利黨轉為保守黨,輝格黨轉化自由黨,並形成了兩黨輪流執政的制度。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政黨制度。一戰後,工黨取代了自由黨,與保守黨輪流執政,把英國現代兩黨制推向了新的階段。
執政黨的主要功能是:
1、 掌握政權、制定政策;
2、 利益綜合、反映民意;
反對黨的主要功能是:
1、 監督執政黨執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2、 保持政治體系穩定性和連續性。
政黨是英國資產階級民主政治制度得以長久存在和發展的一種內在動力和機制。工黨與保守黨輪流執政,實現執政黨和反對黨的和平、民主的置換,維護了英國社會政治的穩定,是英國資產階級維持和改善其統治的有效方法與手段。

3. 「最難預測的選舉」,英國的脫歐大選為何被這樣說

因為在此次英國脫歐的大選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採用的是「策略性投票」支持「留歐」,也會致使此次英國「脫歐」大選面臨著諸多不確定的因素,所以才有這個說法。

英國脫歐引發兩黨嚴重分歧

英國脫歐也是非常受大家關注的,因為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三年的時間里,居然換了三任首相。而且因為英國脫歐公投也牽涉到諸多政壇人士的利益,所以也引發了保守黨和工黨的內部矛盾。英國前首相特蕾莎·梅也因為沒處理好這個問題,而最終被迫下台。

而此次英國脫歐大選中,也是有相當一部分比例的搖擺選民,還有一部分是「策略性投票」的分選擇「留歐」這就使得支持「脫歐」的保守黨非常不佔優。所以這種情況之下,也有英國脫歐大選是「最難預測的選舉」的說法了,畢竟這裡面不確認的因素太多了。

4. 英國兩黨制出現的原因

議會就詹姆斯公爵(後來的詹姆斯二世)王位繼承權問題展開激烈爭論,反對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繼承權的議員們被政敵斥為輝格(Whig,蘇格蘭強盜),贊成詹姆斯公爵有王位繼承權的議員們則被對方罵作托利(Tory,愛爾蘭信仰天主教的歹徒)。以後兩派逐漸以此自稱,形成兩個政治派別,並輪流執政。

(4)英國兩黨之爭在哪裡擴展閱讀:

兩黨制最早產生於17世紀的英國,現流行於英國、美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家,現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普遍採用的制度,是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兩黨制有兩種類型:一種以英國為代表的實際是議會內閣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通常由議會中,特別是下議院中佔有多數席位的政黨作為執政黨,不僅掌握行政權,也掌握立法權。

另一種以美國為代表的總統制國家的兩黨制,其特點是通常由在總統選舉中獲勝的一個政黨為執政黨。

5. 英國是兩黨制還是多黨制

英國是兩黨制。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資產階級政黨,並最先確立和實行兩黨制的國家。英國屬於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所謂兩黨制,是指資本主義國家中勢均力敵的兩個政黨,通過控制議會多數席位或贏得總統選舉的勝利,而輪流執政的政黨制度,在競選中勝的一黨,便作為資產階級利益的最高代表,行使國家權力,被稱為「執政黨」或「在朝黨」;在競選中失敗則「反對黨」或「在野黨」。

實行兩黨制的國家,除對立的兩大政黨之外,還存在著一些較小的黨派。例如美國,除民主黨和共和黨兩大黨外,還有共產黨、社會黨、社會勞工黨、社會主義工人黨等。在英國,除保守黨和工黨這兩大政黨外,也還存在若干別的政黨甚至還存在著成爾土民族黨、蘇格蘭民族黨等地區性政黨。

但這些較小的政黨,在議會或總統選舉中,均無法與兩大主要政黨相匹敵,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也不能與之相提並論,還經常受到兩大政黨的排擠和分化瓦解。因此,不能簡單認為實行兩黨制的國家只有兩個政黨,也不能認為一國存在兩個黨就是兩黨制。

(5)英國兩黨之爭在哪裡擴展閱讀:

英國的兩黨制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英國上議院議員是由貴族世襲或國王任命的,與兩黨選舉關系不大。下議院議員由選舉產生,在議會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組織內閣,由該黨的領袖擔任首相,內閣閣員都參加議會。

2、英國的兩大政黨採取集中制,表現在黨內對該黨議員投票有一定的紀律約束。在每次重要投票中,所有黨議員要按黨的決定投票。

3、英國兩大政黨在發展中有所變化。1914年以前是保守黨和自由黨,1935年以來是保守黨和工黨。由於工黨宣稱代表工人利益,每當經濟危機嚴重和工人運動高漲時,壟斷共產階級往往就把工黨堆上台。前幾年,自由黨在英國政治生活中有一定的影響,以致有的學者將英國稱為「兩個半黨制」。

閱讀全文

與英國兩黨之爭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最大漁村在哪裡 瀏覽:891
全球化中國怎麼做 瀏覽:153
越南老街到薄寮有多少公里 瀏覽:368
昆明越南簽證在哪裡辦理 瀏覽:853
越南牌鋼刀多少錢一把 瀏覽:775
印尼是屬於什麼國家 瀏覽:411
越南總人口有多少軍人有多少 瀏覽:333
印尼為什麼敬禮 瀏覽:779
去印尼三個月辦什麼手續 瀏覽:908
去伊朗約會怎麼樣 瀏覽:38
一加6在印度什麼時候上市 瀏覽:507
豎大拇指在伊朗地區表示什麼含義 瀏覽:119
中國農民會走向哪裡去 瀏覽:123
越南喜歡中國的哪些歌 瀏覽:532
中國哪裡生產甲魚 瀏覽:551
達摩在印度哪裡 瀏覽:785
在英國如何購買葯品 瀏覽:802
進口伊朗石油會產生什麼後果 瀏覽:448
義大利為什麼醫療廢物那麼多 瀏覽:382
女排對戰義大利有什麼意義 瀏覽: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