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紳士為什麼不戴帽子了

英國紳士為什麼不戴帽子了

發布時間:2024-10-17 13:04:55

⑴ 50年以來伊麗莎白二世已經有5千頂帽子,為啥英國王室酷愛帽子

英國皇家愛斯科賽馬會開幕,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攜王室成員出席首日活動,各名媛的美貌爭奇斗艷

這種脫帽施禮、以示恭敬的習俗也反映在英語語言里。例如,英語」hat in hand」這個成語就有「十分恭敬」的意思。另一個成語take one』s hat off to (someone),字面意思是「對某人脫下自己的帽子」,引申意思則是「敬仰某人」。可見帽子對英國人的重要意義。不過,英國的女帽各式各樣,男帽則千篇一律。最典型的男帽為「波樂」帽波樂帽是一種圓頂硬禮帽,通常為黑色但也有深灰色和藍黑色。老一代的英國要人和紳士都戴波樂帽。

除了天氣的因素外,帽子戴在頭上會讓人有種居高臨下的優越感,而且能夠起到很好的裝飾作用,於是,英國人自然而然就養成了愛帽癖。如今,天氣已經不再是英國人愛戴帽子的主要因素,但帽子卻作為英國人的一項重要配飾保留了下來,而且逐漸成為英國時尚界化舉足輕重的風向標。英國的女性即使進入無雨、無陽光、舒適的室內,也依然愛戴俏麗的帽子。

⑵ 為何帽子在英國王室的社會意義非凡

戴帽子是英國人特有的一種文化方式。無論是男女老少,還是街頭巷尾。也不論是貴族還是平民都能夠看到他們對帽子,獨特的文化情結。並且英國的帽子,款式比較新穎。每一頂帽子都蘊含著不同的意義。帽子無論對於男女老少都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但是一頂新穎別致的帽子確實可以讓自己尊貴的身份更加突出。並且能夠成為時尚矚目的焦點。當王室成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很多人可能會注意看他們的鞋子有多麼獨特。而別具一格的帽子才是真正吸引他人的地方。帽子款式的選擇,也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皇室成員獨特的一面,比如小禮帽,就自然襯托出了帥氣的中性美。

⑶ 為什麼英國的紳士都很喜歡戴手套

首先,應該是跟英國的天氣有關,英國雖然氣候溫和,但天氣多變。一日之內,時晴時雨。戴手套有很好的保暖作用,同時防止手部因為氣候因素變得乾燥粗糙。
其次,英國人很注重禮儀,所以特別在乎手部的保養和整潔,通過看手就能知道別人的生活層次和一些細節,而戴手套除了可以防止手部乾燥粗糙,還可以保持手部潔凈,讓男士更加紳士,女士更加淑女。
第三,這個跟英國的文化有關吧,如果你看過英國很老的電影,就會發現,英國的男士女士都會戴手套,尤其是上層階級,這跟紳士戴高腳帽一樣,沒有特殊意義,但是不戴又不覺得別扭,就是一種文化習慣。

⑷ 英國貴族紳士禮儀

在中世紀英國,「gentry」(紳士階級)是一個社會階層,社會地位僅次於貴族。此階層的男性成人當時稱為「gentleman」(紳士)。「紳士」源於17世紀中葉的西歐,由充滿俠氣與英雄氣概的"騎士"發展而來,後在英國盛行並發展到極致,紳士風度即是英國民族文化的外化,又是英國社會各階層在看齊上流社會的過程中,以貴族精神為基礎,摻雜了各階層某些價值觀念融和而成的一種全新的社會文化。

倡導傳統文化與自我存在的價值觀,追求品味與人性化的生活方式。他代表著西方社會經濟發展的一種新的社會思潮,是中上層階層男士所追求的一種社會風尚。

考究的著裝,文雅的舉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對生活質量的追求與建造。彰顯男人的剛毅、堅韌、含蓄、深沉、與寬宏大量的人格之美,「出類拔萃,風度不凡」。

「騎士精神是西方上流社會的文化精神,其制度產生於中世紀歐洲的上層社會,騎士本身就是一些中、小、封建主,騎士身份的獲得,是一名武士進入上層社會的標志,但這一般是世襲的。作為一種貴族封號,它必須經過長期的服役,並通過一定的儀式才能獲得。如果出生於貴族家庭的子弟想成為騎士,他必須7、8歲後即按照自己出生的等級依次到高一級的封建主及其夫人身邊當侍童,14歲後為隨從,即見習騎士,接受專門武士騎士訓練,21歲時通過嚴格的考試和隆重的儀式,宣誓及其他宗教禮儀後,才正式取得騎士封號。從這樣一種制度產生的文化,顯然是一種封閉的,貴族文化,其文化精神也是一種貴族文化精神。騎士制度中有騎士不得與平民交手的規則,可見其氣質。它看重身份,注意修養,恪守諾言,尊重法規,是一種是社會有序化的文化精神。」

「騎士精神和道德是上層社會的貴族文化精神,它是以個人身份的優越感為基礎的道德與人格精神,但它也積淀這西歐民族遠古尚武精神的某些積極因素。如別淋司基指出的」對個人的人格的愛護和尊重;為被壓迫者和被迫者犧牲全部力量乃至生命的慷慨勇敢精神;把女子作為愛和美在塵世上的代表及作為和諧,和平與安慰的光輝之神而加以理想化的崇拜等等,西方學者指出:從選擇品德的傾向來說,傳統在歐洲占上風。在西方的文化傳統中,中世紀的騎士精神對現代歐洲的民族性格的塑造起著極其重大的作用。

它構成了西歐民族中所謂的「紳士精神」形成了現代歐洲人對於個人身份和榮譽的注重,對於風度。禮節和外表舉止的講究;對於崇尚精神理想和尊崇婦女的浪漫氣質的嚮往;以及恪守公開競賽,公平競爭的費而賴精神品質。總之,它使現代歐洲人民族性格中既含有優雅的貴族氣質成分,又兼具信守諾言,樂於助人,為理想和榮譽犧牲的豪爽武人品格.騎士的八大美德:謙恭,正直,憐憫,英勇,公正,犧牲,榮譽,靈魂!

英國人在初相識時,一般的禮節是:向老年人引見年輕人;向婦女引見男子;向有貴族頭銜的人介紹沒有頭銜的人;向地位高的人引見地位低的人;在兩個婦女之間,是向已婚的引見未婚的,如果未婚的婦女明顯地年長,則又是向年紀大的引見已婚的年輕婦女;如貴族是男的,另一方是婦女,則遵從「女士優先」的原則,把貴族介紹給婦女。

英國人一般不行擁抱禮,相互之間也很少擁抱,甚至父親也不擁抱兒子,只有在兒子小的時候才會擁抱。英國人也較少跟別人握手,甚至跟常見面的朋友也不握手。只有在第一次介紹相識,或朋友之間很久沒有見面時才握手。

第一次認識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介紹時,一般是由婦女、地位高的、年紀大的那一方先伸手,然後才是男子、地位低的、年紀輕的那一方再伸手。被介紹與一個男子相識時,應與他握手,但如果被介紹與一位女士相識時,就應等她先伸出手來,然後才可伸出自己的手。婦女被介紹時,不一定要伸出手來與人家握,但是她們常常伸出手來以示友好。男子在與女子握手前應該先脫下自己所戴的手套,而女子則不必如此做。到英國人家作客,一般要先和女主人寒暄、握手,然後才同男主人打招呼。

宴會一般是男女數相等。排座位時是男女間坐,而且夫妻二人絕不挨在一起。如果男女數目不等,也不必勉強湊數,一般應男多於女。

英國人席間不勸酒,賓主飲多少全憑自己。祝酒詞一般是「為女王健康乾杯!」或者簡單地說「乾杯!」宴會後,客人要多留一會兒,與主人繼續聊天。最後告辭時,客人與主人夫婦握手,說一兩句話表示感謝。客人之間握手告別也可,點頭示意也可,不拘一格,視情況而定。宴會一般在晚上十點半到十一點鍾之間結束。受到款待之後,一定要寫信表示謝意,否則會被認為不懂禮貌。

英國人也忌用山羊、孔雀等做商品裝潢。山羊有「不正經男子」和「壞人」的意思;孔雀是禍鳥,孔雀開屏是自我炫耀的不良習性。

英國人很忌諱黑貓,尤其是黑貓若從面前穿過,會感到惡心,認為這將預示要遭到不幸。

英國人對墨綠色很討厭,認為墨綠色會給人帶來懊喪。他們忌諱把食鹽碰撒,哪怕是不小心的,也會感到非常懊喪,認為這是引發口角或與朋友斷交的一個預兆。他們忌諱有人打碎玻璃,認為打碎玻璃就預示著家中要死人或起碼要有7年不幸。

英國人非常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這是個不吉祥的數字,日常生活中盡量避免「13」這個數字。用餐時,不準13個人同桌。如果13日又是星期五的話,認為是雙倍的不吉利。

英國人忌諱百合花,並把百合花看作是死亡的象徵。

他們忌諱在眾人面前相互耳語,認為這是一種失禮的行為。

有些英國人認為,在吃飯時如果刀叉碰響了水杯而任它發響不去制止,便會帶來不幸。因此,在英國人家裡作客、吃飯時要盡量避免刀叉器皿碰撞出聲,萬一碰了杯子發出小鈴般的響聲時,也要趕快用手按一下叫它停止作響,以免主人介意。

英國人在飲食上不願意吃帶粘汁和過辣的菜餚,忌用味精調味,也不吃狗肉。

英國人同別人談話時不喜歡距離過近,一般以保持5O公分以上為宜。吸煙的友人遇到一起,請不要一次點三支煙,據說這樣也會給三個人中的某人招來不幸。

已回答,請採納,謝謝。

⑸ 英國男的都有紳士風度,

提起英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英國男人的紳士風度」:西裝筆挺,頭戴禮帽,手持長柄雨傘或黑色拐杖;他們身份較高,受過良好的教育,舉止文雅,謙和溫良,彬彬有禮,誠實守信,尊重女性。上大學時我的英語老師是現任九三學社副主席陳抗甫先生的夫人史衍英老師,她曾在離我學習的沃里克學院僅十五分鍾車程的考文垂市進修過較長一段時間,她在課上經常感慨英國的紳士風度:有時候與英國男同事外出,同事必讓她先行;走在大街上,男士必走在外側,以防不測。但她是個快言快語,「不安份守已」的人,經常「越軌」,因此鬧出了不少笑話。出國前,同事好友也多多囑托:好好看看英國人的紳士風度。我也曾想:「中國也是個禮儀之邦,英國人又會「紳士」在何處呢?去了英國,一件件事情使我感到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確實讓人吃驚。

尊重女性是英國紳士風度的集中體現,在公共場合,男士搶座位,特別是與女士搶座位是非常不文明的舉動;男士遇到女士進門的時候一定要請她先走。現在英國男士已經不用說「女士優先」的客氣話,而是用一個友好而優雅的手勢,示意女士先進。開門時遇到後面有人,特別是女士即將走進來,一定要等走過來把門接住才能離開。這樣的事是體現紳士風度的重要方面,也是人們樂於津津樂道的。

初到英國,人生地不熟,問路是常有的事。對於問路,我和中國同事的普遍的感覺是英國人十分熱心,而且彬彬有禮。只要你開口問路,他們從不吝嗇,而且負責到底。在巴斯小城,有一次獨自去一個叫The Bath Boating Station的地方,這個地方我很熟了,我想故意考驗一下英國「紳士」的耐心。我問街上一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他很熱情地跟我說怎麼走,一翻解釋後,我只是裝作不明白,他看我確實遇到了「麻煩」,乾脆領著我走了近20分鍾來到了目的地,一路上他還不斷抱怨英國街道的亂七八糟,有些地方很難找,給遊人造成了很多不便。

有一個周末約朋友去劍橋大學,我早早趕到火車站,人不多,售票員是一位西裝革履的先生,我先問了他我要乘座的車次,票價和時間後在連椅上坐起來等著朋友,可九點半的火車就要到了,朋友還沒有來。這時售票員放下手中的活,來到我跟前,很禮貌地跟我說:「你要乘座的火車就要進站了,你怎麼不坐啊?你是不是需要幫助?」當我說要等朋友一同前往時,他說可幫助我打個電話,可朋友既沒有手機也無座機,他又建議可給朋友留張紙條………我的朋友到底沒有去劍橋,我不知道那位紳士售票員拿著我的紙條又做了些什麼?其實,英國的紳士就是這么認真負責。

如今,僅僅從衣著上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紳士是十淺薄的事情。當然那些西裝革履、抬頭挺胸、儀表堂堂、神情氣爽、溫文爾雅確實是「紳士」,這使中國的女性同行十分羨慕,但英國人的紳士已不只是「男人專利」,女性、小孩同樣紳士,其實英國人的「紳士風度」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深入到整個國民的骨髓里。

它首先體現在說話、語氣和手勢上。在英國,與人談話時動作很多、很大、高聲喧嘩,特別是前仰後合,以及談話中粗話不斷,會被看成是沒有受過教育的粗野表現。在英國期間,我和我的中國同事們聽到使用頻率最高的話是:「謝謝您」、「請原諒」、「對不起」、「不客氣」。沃里克學院的教學樓前,有一條小路,早上上課前多站滿了人,後來的人經過小路時,別人讓路必然得到一聲聲和「謝謝您」;若有人沒有注意到,他會主動地說:「請原諒」!公交車、商店裡、酒吧間所有的公共場合都是如此。而且他們語調緩和,真誠朴實,毫無矯揉造作之嫌。聲聲「謝謝您」使人倍感社會的溫暖,句句「請原諒」讓人覺得社會的和諧。據英國人自己說:他們常說這三句話,不僅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那麼英國人的紳士風氣是怎麼形成的呢?一是英國較美國或其它歐洲國家歷史長,封建統治使英國人更容忍,加之英國在相對孤立的群島上,思想形成了保守的性格;二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六十年,她在位的時期是英國逐漸走向鼎盛的時期,也是各種禮儀形成的最主要時期,她最終使英國成為世界著名的「禮儀之邦」。維多利亞女王就曾因其高雅的個人修養而享譽歐洲大陸,她制定了一系嚴厲的家規,對自己的孩子教養方面要求相當苛刻,稍有不慎便對他們進行無情地鞭打和杖責。她對自己的形象教養相當嚴格的,要求自己處處做到高雅、體面、端莊、節制。維多利亞時代被後人稱為「文雅社會」。這位英國女王的行為對以後英國的中產階級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他們相繼模仿的最高標准,維多利亞時期也就是英國紳士風度最終形成及完善時期。

到英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行車文明」。英國80%-90%的人有車,因而路上行人很少。繁忙的交通路口有紅綠燈操作器,行人過馬路需按人行道旁的操作器,操作器由紅變綠或出現提示音時行人可通達。個別人行道沒有操作器,如有行人通過,車輛必須停下來;如果司機看見有人有通過人行道的意願,司機也及早停車讓行,這在英國十分普遍,有好幾次我和中國同事都很尷尬,剛想邁步,但見有車來臨,只好萎縮,司機總是停車與你韁持:非讓你先走不行!而前幾年,同內一座大城市卻出台了一條交通法則:過馬路行人不守規則,撞死白撞,這是多麼鮮明的對照!

最讓我感動的是回國前的一件事。回國的日子到了,自己到當地最大的超市Tesco賣東西。Tesco的設計很人性化,出了超市門口就有一個長長的玻璃長廊,多數私車就靠長廊停靠。英國的雨天太多,而顧客可推商品車出超市門進入玻璃長廊,再由長廊入車,這就省去了雨中打傘的辛勞。自己推著大包小包買好東西,在長廊內等了足足一個小時,雨還沒有停的跡象,只好鼓足勇氣,冒雨前行了!出長廊口邁上台階就是一條公路的支路,雨中的車也象是避雨,開的飛快,沒有交通燈,但有一過路的指示牌。正在猶豫如何走馬路,雙向車道上的車全停了下來,靠近我的一輛車的司機還不停招手,示意讓我先行!急急忙忙跨過馬路回頭看雙向車道上的車,又象水流一樣行駛著,當我跟中國同事分享這段經歷時,同事們調侃說:那是因為在英國行人很罕見,物以稀為貴嗎!當然路上行人很少,那天恐怕那路段只有我一個人,可英國的車也多呀!沒有交通指示燈的交通路口一般有讓路(give way)的路牌,讓路的風氣很讓人羨慕,在我上學院的路途中有這么一段路,上下班高峰時間車流量跟北京長安街差不多。放學後,我經常坐在路邊欣賞他們行車的文明,我特別注意到,司機在從支路開到主路時,都會自覺減速,並左顧右盼,確認不影響主幹道後才上路,平時行車也十分謙讓,常常看手勢互相表示感謝。有一次一位女士的汽車擠在車隊里難以通過,一位男士看自己汽車後面還有一段距離,馬上把汽車後退一段,並禮貌地示意這位女干通過。通過的瞬間,她微笑著摘下墨鏡向他招手致謝。都市文明的這一幕讓人難以忘懷。

英國的交通也有讓人膽戰心驚的時候,那就是急救車、消防車,路車拉起警笛前行的時候,每逢這時前面兩邊的車輛無一例外減速停靠在路兩邊,不管紅燈綠燈,這些急救車左右穿行,毫不顧忌,用「瘋狂駕駛」來形容司機最貼切了。我曾跟房東討論過這一問題,房東回答說:警笛響起,這表明是生死攸關的事件,或受傷或生病或火災,為這些車輛讓路就是盡快搶救人的生命。

英國人又是十分愛好排隊的民族。在車站、在銀行、在影院、在海關、在飯店、在景點………在一切需要人等的地方,人們都十分喜歡排隊,秩序井然,魚貫而入。

在我看來,紳士風度是一種文化。是在經濟和文化教育走到一定層次後自然形成的一種文明。這種文明一旦形成,就有很強的社會效應,這一文明不斷感化著社會個體,使每個人力爭做一個謙和禮讓的紳士,難怪你會看到在公共場合,人們不亂棄廢物,不隨地吐痰;在超市,人們可拎著自己的大包小包進,出來時沒有人查你,有自動刷卡台,你自己掃瞄商品,你自己結賬;在多數火車站,賣票進站,沒有人查票;路邊果樹上掛滿了垂涎欲滴的水果,沒有人隨意攀摘………

⑹ 英國所謂的紳士風度具體是怎樣的

提起英國,人們首先想到的是「英國男人的紳士風度」:西裝筆挺,頭戴禮帽,手持長柄雨傘或黑色拐杖;他們身份較高,受過良好的教育,舉止文雅,謙和溫良,彬彬有禮,誠實守信,尊重女性。上大學時我的英語老師是現任九三學社副主席陳抗甫先生的夫人史衍英老師,她曾在離我學習的沃里克學院僅十五分鍾車程的考文垂市進修過較長一段時間,她在課上經常感慨英國的紳士風度:有時候與英國男同事外出,同事必讓她先行;走在大街上,男士必走在外側,以防不測。但她是個快言快語,「不安份守已」的人,經常「越軌」,因此鬧出了不少笑話。出國前,同事好友也多多囑托:好好看看英國人的紳士風度。我也曾想:「中國也是個禮儀之邦,英國人又會「紳士」在何處呢?去了英國,一件件事情使我感到英國人的紳士風度確實讓人吃驚。尊重女性是英國紳士風度的集中體現,在公共場合,男士搶座位,特別是與女士搶座位是非常不文明的舉動;男士遇到女士進門的時候一定要請她先走。現在英國男士已經不用說「女士優先」的客氣話,而是用一個友好而優雅的手勢,示意女士先進。開門時遇到後面有人,特別是女士即將走進來,一定要等走過來把門接住才能離開。這樣的事是體現紳士風度的重要方面,也是人們樂於津津樂道的。初到英國,人生地不熟,問路是常有的事。對於問路,我和中國同事的普遍的感覺是英國人十分熱心,而且彬彬有禮。只要你開口問路,他們從不吝嗇,而且負責到底。在巴斯小城,有一次獨自去一個叫The Bath Boating Station的地方,這個地方我很熟了,我想故意考驗一下英國「紳士」的耐心。我問街上一個行色匆匆的中年人,他很熱情地跟我說怎麼走,一翻解釋後,我只是裝作不明白,他看我確實遇到了「麻煩」,乾脆領著我走了近20分鍾來到了目的地,一路上他還不斷抱怨英國街道的亂七八糟,有些地方很難找,給遊人造成了很多不便。有一個周末約朋友去劍橋大學,我早早趕到火車站,人不多,售票員是一位西裝革履的先生,我先問了他我要乘座的車次,票價和時間後在連椅上坐起來等著朋友,可九點半的火車就要到了,朋友還沒有來。這時售票員放下手中的活,來到我跟前,很禮貌地跟我說:「你要乘座的火車就要進站了,你怎麼不坐啊?你是不是需要幫助?」當我說要等朋友一同前往時,他說可幫助我打個電話,可朋友既沒有手機也無座機,他又建議可給朋友留張紙條………我的朋友到底沒有去劍橋,我不知道那位紳士售票員拿著我的紙條又做了些什麼?其實,英國的紳士就是這么認真負責。如今,僅僅從衣著上判斷一個人是不是紳士是十淺薄的事情。當然那些西裝革履、抬頭挺胸、儀表堂堂、神情氣爽、溫文爾雅確實是「紳士」,這使中國的女性同行十分羨慕,但英國人的紳士已不只是「男人專利」,女性、小孩同樣紳士,其實英國人的「紳士風度」體現在日常生活的點滴中,深入到整個國民的骨髓里。它首先體現在說話、語氣和手勢上。在英國,與人談話時動作很多、很大、高聲喧嘩,特別是前仰後合,以及談話中粗話不斷,會被看成是沒有受過教育的粗野表現。在英國期間,我和我的中國同事們聽到使用頻率最高的話是:「謝謝您」、「請原諒」、「對不起」、「不客氣」。沃里克學院的教學樓前,有一條小路,早上上課前多站滿了人,後來的人經過小路時,別人讓路必然得到一聲聲和「謝謝您」;若有人沒有注意到,他會主動地說:「請原諒」!公交車、商店裡、酒吧間所有的公共場合都是如此。而且他們語調緩和,真誠朴實,毫無矯揉造作之嫌。聲聲「謝謝您」使人倍感社會的溫暖,句句「請原諒」讓人覺得社會的和諧。據英國人自己說:他們常說這三句話,不僅別人快樂,自己也快樂。那麼英國人的紳士風氣是怎麼形成的呢?一是英國較美國或其它歐洲國家歷史長,封建統治使英國人更容忍,加之英國在相對孤立的群島上,思想形成了保守的性格;二是維多利亞女王在位六十年,她在位的時期是英國逐漸走向鼎盛的時期,也是各種禮儀形成的最主要時期,她最終使英國成為世界著名的「禮儀之邦」。維多利亞女王就曾因其高雅的個人修養而享譽歐洲大陸,她制定了一系嚴厲的家規,對自己的孩子教養方面要求相當苛刻,稍有不慎便對他們進行無情地鞭打和杖責。她對自己的形象教養相當嚴格的,要求自己處處做到高雅、體面、端莊、節制。維多利亞時代被後人稱為「文雅社會」。這位英國女王的行為對以後英國的中產階級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他們相繼模仿的最高標准,維多利亞時期也就是英國紳士風度最終形成及完善時期。到英國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行車文明」。

⑺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到哪兒去了

英國人的紳士風度是世界聞名的,也是人們一直稱道的。然而,近來發生的一些事似乎不大像紳士。

前一陣,有英國媒體報道,牲畜暴發的「口啼疫」是從英國的中餐館引發的。這則謠言剛不攻自破之後,最近又有不少英國報紙報道中國的醬油會致癌,甚至到了危言聳聽的地步。如《每日星報》發表文章的標題是:中國食物會殺了你!銷量最大的《太陽報》的標題是:中國食物拉響致癌警報……如此報道,不但使酷愛中國菜、中國食物的英國消費者人心惶惶,而且激怒了所有英國中餐館的經營者、中國調味品的生產和代理商。

這些報紙捕風捉影、添油加醬、惟恐天下不亂的作風固然可惡,也是對一向講究「新聞真實」、「新聞自由」的英國的極好自嘲。但是,「怨有頭債有主」,究根尋底,英國的政府部門難逃其咎。原來,在上周四,英國食物標准管理局發出了一份「報告」,稱在抽驗的醬油產品中22種含有過量可能致癌的化學物質,要消費者「避免使用」。這份產品名單包括了整個中國(包括內地、香港、台灣地區)以及和泰國、新加坡等國的醬油產品。

中國的釀造技術已有千年歷史,中國食品的美味名揚天下,難道中國人一直在和自己過不去?按英國食物標准管理局的說法推理,中國人(包括所有吃含醬油調味品的其他國家人)早就全部得癌症了。

然而,一追問,事情就很簡單了。原來,英國食物標准管理局公布的調查結果,根本站不住腳。比如,被扣上所謂「含超量化學成份」的大名鼎鼎的香港李錦記蚝油,其英國代理商已發表聲明,由於英國變更了衛生標准,而當局抽查的樣本均是兩年前的舊貨,而現在銷售的產品完全符合歐盟的衛生標准。又如,英方公布的珠江橋牌生抽及老抽,不是本廠產品,而是假冒產品。

商品標准、各國標准不同、變更標准等,本無可非議,但用新標准來檢查老產品,就顯得有些「找茬」了。如果確是在醬油中查出對人體有害的色素等,也要明確指出是什麼醬油、什麼色素,怎麼能籠統地套上「醬油有害」的帽子呢?至於把假冒產品也當作真貨來查,並且株連到真貨,更使人哭笑不得。假冒是個「全球化」的問題。比如,在中國市場上,也不時查到假冒的英國「立頓紅茶」。但是,中國的有關部門並沒有因此而告誡消費者「免喝立頓茶」。從這點來看,不講「紳士風度」的中國人倒是著實比英國人「紳士」得多。

閱讀全文

與英國紳士為什麼不戴帽子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義大利人為什麼吸引藝術留學生 瀏覽:524
義大利的主要品牌有哪些 瀏覽:943
局座說伊朗最近有什麼新聞 瀏覽:39
我們是印尼華僑什麼劇 瀏覽:933
義大利自學英語怎麼樣 瀏覽:783
怎麼形容義大利的防守 瀏覽:379
來自英國的倫英語怎麼寫 瀏覽:825
中國進口伊朗貨物怎麼付款 瀏覽:494
以色列為什麼要殺伊朗科學家 瀏覽:473
中國移動寬頻遙控器怎麼學習 瀏覽:199
為什麼英國有這么多草原 瀏覽:560
印尼國寶級植物是什麼 瀏覽:398
美國為什麼和伊朗關系緊張 瀏覽:773
中國高速橋面最長的是哪個 瀏覽:63
蘭州哪裡有義大利面的做法 瀏覽:236
日本留學義大利簽證怎麼辦 瀏覽:423
伊朗為什麼和伊拉克打起來 瀏覽:403
打電話問他在哪裡的越南語翻譯 瀏覽:66
中國第三次奧運會在哪裡舉行 瀏覽:615
在英國說什麼語言不是很重要嗎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