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11歲自閉症男孩智商高達162,他到底是自閉還是不屑與普通人溝通
英國11歲自閉症男孩智商高達162,他到底是自閉還是不屑與普通人溝通?
兒童孤獨症治療應早期介入,以教育訓練為主要內容,以社會交往訓練為核心,以行為治療為基本手段,以正負強化、回歸、獎勵、懲罰等為手段。達到讓孩子主動融入社會的目的。在治療過程中,要遵循科學的循環模式,制定短期和長期目標,家長在進行專業治療的同時也要積極配合。比如家長在與孩子互動時,可以用誇張的表情和語氣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加強眼神交流,積極改善孩子的自閉狀態。
❷ 哪些名人是孤獨症
愛因斯坦、牛頓都患有孤獨症,但是有激情。
孤獨症或自閉症,又稱阿斯博格綜合征,在臨床上表現為行為怪異,但患者的能力不一定低下。研究發現,歷史上許多思想家和科學巨匠如牛頓、愛因斯坦等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孤獨症,這激發了研究者對於孤獨症與超常智力之間關系的探索。
許多名人患上孤獨症
許多孤獨症患者經常被誤認為是一些行為古怪者。他們缺乏社交技巧,在溝通上存在問題。劍橋和牛津兩所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愛因斯坦和牛頓都患有孤獨症。
研究表明,愛因斯坦在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孤獨症的跡象。愛因斯坦在孩提時期就不合群,他7歲的時候經常會講出一些讓人迷茫的話來,而且他也不是一個好的演講者。隨著長大,愛因斯坦結交了不少親密的朋友,也有許多風流韻事,並開始談論政治問題了。盡管如此,研究人員還是堅持認為愛因斯坦患有孤獨症。
牛頓身上同樣也存在孤獨症患者表現出的許多症狀。劍橋大學教授西蒙向《新科學家》雜志透露,孤獨症病人大多數無法做到隨意聊天。牛頓就不善講話,只是專注於工作,以至於經常忘記了吃飯。他對僅有的幾個朋友也很冷淡。他的脾氣古怪,在他演講時,如果沒人聽,他會對著空屋子一直講。牛頓在50歲時精神失常。
孤獨症患者有創造性
費茨·傑拉德教授在他的新書《孤獨症與創造力:孤獨症與超常智力者之間的關系》中探討了孤獨症和創造力之間的關系。他聲稱,在人類歷史上,包括蘇格拉底、達爾文等在內的許多科學家和思想家可能都有孤獨症。
劍橋和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認為像牛頓、愛因斯坦這樣的天才科學家患有這類病症,應歸咎於他們的高智商,「缺乏社交能力的天才離孤獨症不遠了。」美國加州大學精神病學家埃里奧特博士說,這些名人對比自己智商低的人缺乏耐心,對生活中某一目標充滿激情並自我陶醉,造成了個人的孤立和難以相處。
但孤獨症也有積極的一面:它使人更具有創造性,有高度的注意力,對工作堅持不懈,總是想把事情搞個水落石出。「有激情」、「擁護正義」這些優點與孤獨症症狀吻合在一起了。
孤獨症與暴力無關
一些孤獨症患者有「沮喪,甚至攻擊他人」的傾向。但專家認為,在孤獨症和暴力犯罪之間並沒有必然聯系。英國國家孤獨症協會的一名發言人表示:「沒有任何跡象表明孤獨症患者比常人更可能觸犯法律。只有極少數患者有過暴力行為。」
研究認為,孤獨症患者由於存在社交困難,反而更可能成為犯罪的受害者。
❸ 自閉症和家庭教育有關嗎
兒子兩三歲時,被確診為“孤獨症譜系障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自閉症。
確診後,這一家人盡管難過,卻依舊盡快的打起精神想辦法給孩子治療。
醫生說,如果幹預得早,很多孩子可以走出來,成為一個正常人。
於是這一家子像是被打了一劑強心針,帶著信心為孩子治療,奔波、操勞在“孩子有希望成為正常人”面前什麼都算不上。
為了治療孩子的自閉症,一家人花光了積蓄,背上了債務,擺過地攤,賣過對聯,賣過花,開過網約車,做遍了各種兼職,天南海北的跑,取得一點點的成效,就倍感欣慰。
寶爸說:“我們的目的,就是想要這個孩子,等到我們老了,可以自己在這個社會生存,自己照顧到自己,我們必須堅持下去。”
現實終究壓上了最後一根稻草
原本,這一家人終於在孩子七歲這年看到了希望,醫生建議孩子可以在普通的幼兒園上學,對治療有好處。
然而最後一根稻草,終於在孩子上了三個月幼兒園後出現了。
當某位同學告訴孩子的爺爺說,孩子和另一個小女孩打架後,幼兒園的家長們在微信群里開始了控訴孩子打人的聲討會。
當第一個控訴出現,附和者緊隨其後
起初,孩子家人曾向母女道歉,但女孩母親不依不饒,在微信群里控訴,其他家長也緊隨其後開始聲討。
哪怕是寶媽說出了兒子自閉症的真相後,控訴依然沒有停止,甚至大部分家長都打著保護自家孩子的名義,將其一家打入深淵。
女孩母親在群里發的這段話,大概說出了家長們的心聲:“我一想到未來有6個月時間孩子處於危險的環境中,就猶如一塊大石頭壓在我心頭。”
“這個學校老師沒有受過特殊教育方面的專業訓練,根本教不了自閉症小孩。想跟正常小朋友接觸不能選在幼兒園,小朋友還不懂得保護自己。”
然而,幼兒園的另一個老師則在私聊時告訴寶爸,孩子打人其實並沒有下重手,都是因為別人先打了他,或者搶了他的東西,零零總總,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原因。
然而真相總會被群眾無視,為了自家的孩子,哪怕是誇大事實,也要阻止孩子繼續留在學校。
終於被園長建議回家休息,不明白原因的孩子當然不開心,吵著要會幼兒園上學。可是這個幼兒園是這一家“最後的希望”,他們問過很多幼兒園,沒有哪一家願意收留一個自閉症患兒。
在這之後,寶爸一家找到了一個興趣班,讓孩子學繪畫,孩子也很爭氣,老師也誇畫得很有靈氣。
如果家中孩子有說話遲、社交障礙、興趣范圍狹窄、行為模式刻板、智力水平與同齡孩子差別極大等症狀,請及時就醫。
自閉症無法治癒
1.目前,國內部分孤獨症康復機構已經開展了很多針對自閉症的治療方法,並且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但現實終歸是殘酷的。
2.有些自閉症患者可以通過康復訓練掌握一定語言能力、生活技能、學習技能、社交能力等等,能夠獨立生存,甚至部分自閉症患兒在學齡後可以到普通的小學接受教育。
3.但學齡前的自閉症患兒,只能在家庭、特殊教育學校、醫療機構等等地方學習和訓練,甚至很大部分的自閉症患兒哪怕到了學齡期,依舊難以離開特殊教育學校。
像上面小朋友那樣,能夠被醫生建議到普通幼兒園就讀的孩子已經屬於幸運的。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往往不是重量本身,而是壓力累積到最後,真的無力承擔了,最後的稻草只是成為了引爆點,所以小朋友依舊不幸,只是這個不幸,與社會脫不開干係。
自閉症患兒需要專業的治療,普通人可能沒有辦法給他們有效的幫助,但我們可以盡可能的給自閉症患兒多一些寬容,多一些理解,遇到問題多一點耐心去了解真相,也許有些悲劇就不會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