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一世的介紹!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被普遍認為是英國歷史上最傑出的帝王。在她當政的45年期間,英國的經濟繁榮昌盛,文學璀燦輝煌,軍事上一躍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軍強國。在她生活的時代英國國王不是只充當傀儡的角色,因此英國黃金時代所取得的成就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應歸功於她。
伊麗莎白於1533年出生在英國的格林威治。她父親是領導英國宗教改革的亨利八世。她的母親安娜·布琳是亨利的第二個妻子。1536年安娜被斬首,幾個月以後英國國會宣布當時三歲的伊麗莎白是私生子(這一直是大多數英國天主教徒的看法,因為他們認為亨利和原配妻子離婚是非法的)。盡管遭到了英國國會的這種挫折,伊麗莎白還是在皇室中哺育成人,受到良好的教育。
1547年當伊麗莎白13歲的時候,亨利八世死了。在隨後的十一年中英國統治者的功績並不是特別突出。伊麗莎白同父異母的兄長愛德華六世從1547年執政一直到1553年。在他的統治下,政府推行堅決支持英國新教的政策。瑪麗女王一世在其隨後當政的五年期間,支持羅馬教皇的至高權力,恢復了羅馬天主教。
在瑪麗統治期間,英國國教徒遭到迫害,約有300人被處以死刑(這使女王有了一個不光彩的綽號「血腥瑪麗」)。伊麗莎白被逮捕,並被押在倫敦塔,雖然後來被釋放,但在一個時期內生命仍處於危險之中。1558年當瑪麗死去由25歲的伊麗莎白繼位時,舉國一片歡騰。
年輕的女王即刻面臨著許多問題:與法國的戰爭;與蘇格蘭和西班牙的緊張關系;尤其突出的是英國國內的宗教派別之間的尖銳矛盾。
後一個問題首先得到了解決。伊麗莎白執政不久就通過了「至高權力與同一性法案」(1559年),確立英國聖公教為正式的英國宗教。這使溫和的英國國教徒感到滿意,然而清教徒想要進行一場更激進的改革。但是伊麗莎白在其整個統治期間使1559年的折中法案得到了堅決的貫徹執行。
蘇格蘭女王瑪麗的處境使宗教形勢復雜化了。瑪麗被迫離開蘇格蘭,來到英格蘭避難。在那裡她很快就發現自己成了伊麗莎白的階下囚。伊麗莎白沒有採取武斷行為。瑪麗是羅馬天主教徒,也完全有權繼承英國王位。這意味著在叛亂或暗殺得逞的情況下,英國還會再有一個天主教女王。事實上在瑪麗被監禁的19年期間,發生了幾起反對伊麗莎白的陰謀,而且有大量的證據表明瑪麗參與了這些陰謀。1587年瑪麗終於被送上了斷頭台。伊麗莎白勉強在死刑執行書上簽了字。她的大臣和大多數議員巴不得早就把瑪麗處以死刑。
宗教斗爭不可避免地給伊麗莎白帶來了危險。1570年教皇庇護五世把她逐出教會,下令廢除她的王位。1580年格列哥里教皇八世宣布暗殺伊麗莎白不算犯罪。但是形勢也有對伊麗莎白有利的一面。她執政期間英國教徒總是擔心天主教會在英格蘭復辟,而伊麗莎白對此有所防禦。這確實是她受廣大教徒歡迎的主要原因。
伊麗莎白開展靈活多變的對外政策。1560年她締結了愛丁堡條約,該條約提出了一個與蘇格蘭和平解決爭端的辦法。英國與法國的戰爭結束了,而且兩國的關系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形勢卻迫使英國與西班牙發生了沖突。伊麗莎白企圖避免戰爭,但是由於16世紀西班牙有好戰的天主教勢力,西班牙和新教徒的英國之間的戰爭大概是無法避免。發生在荷蘭的一場反對西班牙統治的叛亂是起積極作用的一個因素。荷蘭的叛亂分子大多數是新教徒,西班牙企圖平息這場叛亂,於是伊麗莎白就對荷蘭叛亂分子予以援助。伊麗莎白本人並不十分熱衷於戰爭,但是大多數英國人以及她的大臣和議會倒比她更熱衷於戰爭。因此當與西班牙的戰爭最終在16世紀80年代末期爆發時,英國人民是堅決支持伊麗莎白的。
伊麗莎白長年不斷地發展英國海軍。西班牙國王菲力普二世為了入侵英國迅速發展了一支龐大的海軍艦隊——無敵艦隊。無敵艦隊所擁有的艦只幾乎和英國艦隊相差無幾,但是水兵的數目卻比後者少得多;況且英國水兵訓練有素,船隻的質量較好,並擁有更多的火力裝備。1588年雙方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海戰,以無敵艦隊的徹底失敗而告終。英國的這場勝利牢固地樹立起了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的地位,直到20世紀它還保持著這種海上霸王的地位。
伊麗莎白總是勤儉持國。在她早期執政的歲月里,英國國王政府的財政狀況很好。但是由於與西班牙戰爭耗資巨大,在她晚期執政的歲月里,國庫狀況不佳。但由於國王政府保持廉潔,整個國家還是比她登基時繁榮昌盛。
伊麗莎白在位的45年(從1558到1603年)被認為是英國的黃金時代。一些最著名的英國作家如威廉·莎士比亞就產生在這個時代。這一成就中當然包含著她的一份功勞:她不顧倫敦地方當局的反對,支持莎士比亞劇院。但是音樂和繪畫卻不如文學那樣光彩奪目。
伊麗莎白時代也是英國探險的時代。有開往俄國的探險,有馬丁·弗羅比歇和約翰·戴維斯發現通往遠東的西北之路的創舉,有弗朗西斯·德克雷爵士路過加州的環球航行,有沃爾特·羅利爵士和其他人在北美無意中發現了英國移民的奇遇。
伊麗莎白的最大過錯也許就是她不願意提出王位繼承人。她不僅僅一生未嫁,而且總是迴避指定繼承人。這也許是因為她擔心無論誰被指定為繼承人都會很快成為她的危險對手。不論伊麗莎白未提繼承人的理由是什麼,她假如早亡(假設真的死在蘇格蘭的瑪麗之前任何時候),英國也許會為繼承人問題陷入一場內戰。但是英國是幸運的,因為伊麗莎白一直活到70歲。她在臨終遺囑中指定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六世(蘇格蘭瑪麗之子)為她的繼承人。雖然這使英格蘭和蘇格蘭並屬於一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卻是一個前途未卜的選擇。詹姆斯和他的兒子都是獨裁者,在大不列顛不得民心,結果在該世紀中期爆發了一場內戰。
伊麗莎白是個智慧超群的女子,敏捷過人的政治家。她保守謹慎。她顯然討厭戰爭和流血,但是需要時她毫不猶豫。她同父親一樣是通過與議會合作而不是與它對立來掌握政權。她公開宣稱操守貞潔終身不嫁是有可能的,但因此認為她是異性的憎恨者是完全錯誤的。恰恰相反,她喜歡男子,願意和他們在一起。伊麗莎白在挑選大臣方面頗具匠心。當然她的功績的一部分應歸功威廉·塞梭(伯弗利勛爵),他從1558年直到1598年死時一直是她的首席顧問。
伊麗莎白的主要功績可歸納如下。第一,她領導英國在沒有嚴重流血的情況下通過了宗教改革的第二階段。這與德國形成了特別鮮明的對照,那裡的「三十年戰爭」(1618—1648)使百分之二十五之多的人口喪生。由於在一定的程度上解除了英國天主教和新教徒之間的深仇大恨,她成功地保持了民族的統一。第二,她執政的45年是世界上偉大民族之一的黃金時代。第三,在她執政期間,英國發展成為一個主要的列強國,在隨後的幾百年間一直保持著這種列強國的地位。
伊麗莎白在本冊中是個極不尋常的人物。本書列入的人物基本上是偉大的發明家和創立新思想或改變政策的人物。伊麗莎白不是發明家,她的政策基本上謹慎保守,但是在她的統治下所取得的進步遠遠超過了那些認真實行改革的大多數統治者在當權中所取得的進步。
伊麗莎白無心處理議會和國王之間相對權力這個棘手的問題。她從不當暴君,這對於發展不列顛民主也許比她頒布一部民主憲法更有利。伊麗莎白不追逐軍事功勛,對建立龐大帝國也不感興趣。的確,在伊麗莎白的統治下,英國不是一個帝國。但是她給英國留下了世界上最強大的海軍。為隨後發展起來的大不列顛帝國奠定了基礎。
不列顛在海外眾多附屬國是在伊麗莎白死後獲取的——大多數是在她死後很久獲取的。許多其他人為大不列顛帝國的建立起了重要的作用,這無論如何都可以看作是歐洲的全盤擴張和英國的地理位置所帶來的必然結果。應該注意到,在大西洋海岸的其它重要的歐洲國家(法國、西班牙以至葡萄牙)也成為巨大的海外帝國。
同樣,伊麗莎白在反對西班牙的威脅、保衛英國的斗爭中所起的作用也容易被誇大。回過頭來看,西班牙似乎未曾對英國的獨立構成真正嚴重的威脅。我們應該記得英國艦隊和無敵艦隊之間的戰斗根本沒有完結(英方未損失一隻軍艦)。進一步來說,即使西班牙軍隊在英格蘭登陸成功,也極不可能會征服該國,西班牙軍隊在歐洲其它地區也未取得顯著的成功。如果西班牙未能平定小小的荷蘭所發生的一場叛亂,實際上它就不會有徵服英國的機會,這看來是顯而易見的。到了16世紀英格蘭的民族主義非常強大;西班牙人的征服是不可能的。
那麼應該給伊麗莎白排個什麼名次呢?她基本上是一個區域性人物,與俄國彼得大帝相比較似乎是合情合理的。考慮到彼得的創造精神遠比伊麗莎白要大以及他將俄國引上了嶄新的行程,我覺得要把伊麗莎白排在彼得之上就難於說服一個不偏不倚的俄國人。但是考慮到英國和英國人自從伊麗莎白以來幾百年所起的重要作用,把伊麗莎白遠遠排在彼得之後也是錯誤的。歷史上只有少數幾個帝王所取得的成就才能和他倆相匹敵,這無論從哪方面來看都是顯而易見的。
2. 英國女王為什麼現在還是伊麗莎白一世跟二世呢
因為英國國王只有兩個叫伊麗莎白的,所以就分別是一世和二世了。伊麗莎白二世現在還在位,等以後再有叫伊麗莎白的女王登基就是伊麗莎白三世了。
3. 英國女王三世可能是誰
你問的應該是伊麗莎白三世吧,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如果生下的是女兒的話,那麼這個孩子就有可能成為未來的英國女王。據說他們也打算給這個孩子取名伊麗莎白,如果這一切實現的話,那麼伊麗莎白三世就是威廉王子的女兒了
4. 伊麗莎白詳細資料
伊麗莎白(英語:Elizabeth 或 Elisabeth)源於希伯來
亨利七世的王後;英格蘭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和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昵稱為茜茜公主的奧地利與匈牙利王後;還有美國女演員、英國女演員、模特兒、電影製作人與設計師。伊麗莎白也是地名,例如澳大利亞、南非和美國都有伊麗莎白市或鎮。也有文學作品和電影及游戲人物以此為名。甚至有伊麗莎白甜瓜和伊麗莎白咖啡。
編輯本段關於名字名字含義「伊麗莎白」這個名字起源於希伯來語人名以利沙巴(אֱלִישֶׁבַע)
伊麗莎白
,在舊約中這是亞倫的妻子的名字。「以利沙巴」一詞的字面意思是「以上帝的名義起誓」。在早期的希臘文本聖經中,將這個名字轉寫為希臘語形式的Ελισάβετ。歐洲各國的同源名字就是從希臘語形式衍生的。 各種語言中的形式英語:Elisabeth 或 Elizabeth 德語:Elisabeth 俄語:Елизаве́та 義大利語:Elisabetta 羅馬尼亞語:Elisabeta 匈牙利語:Erzsébet 主要變體 伊莎貝拉 著名人士 君主和貴族: 伊麗莎白一世,英格蘭女王。 伊麗莎白二世,英國女王。 巴伐利亞的伊麗莎白,又昵稱為茜茜(Sissi),巴伐利亞女公爵與公主,後來成為奧地利皇後與匈牙利王後,一般稱作茜茜公主。 其他: 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美國女演員。 伊麗莎白·赫利(Elizabeth Hurley),英國女演員,模特兒,電影製作人與設計師。 伊麗莎白·史特凡 (Elizabeth Stefan) 伊麗莎白伯爵夫人(Elizebeth Bathory ),17世紀初,Elizebeth因迷信巫術,利用女孩鮮血來永葆青春,在匈牙利的一個城堡殘害600多名女孩。在人們發現後,將其終生監禁在自己房間里並最終老死。這也是關於吸血鬼的一個傳說。 編輯本段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王後約克的伊麗莎白(1466年2月11日-1503年2月11日),英格蘭國王亨利七世的王後。 她是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四世與王後伊麗莎白·伍德維爾的長女(伊麗莎白·伍德維爾曾為第一任丈夫格雷誕下兩名兒子)。她的弟妹包括瑪麗、塞西莉、愛德華、瑪格麗特(早夭)、理查、安妮、喬治(早夭)、凱瑟琳和布莉琪。 1483年,愛德華四世病逝,其子威爾士親王愛德華即位為愛德華五世,卻被愛德華四世的幼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以愛德華四世與王後婚姻無效為由剝奪繼承權。理查自立為王,是為理查三世。王後伊麗莎白與女兒為避禍躲進威斯敏斯特教堂,愛德華五世與其弟理查則被關在倫敦塔內,其後不知所終。 伊麗莎白身為愛德華四世的長女,被視為正統王位繼承人。蘭開斯特家族的亨利·都鐸便意圖借與伊麗莎白聯姻起兵;亦有傳言指理查三世打算在王後安妮·內維爾病逝後迎娶伊麗莎白以鞏固權位。 1485年,理查三世戰敗身亡,亨利·都鐸即位為亨利七世,依約與伊麗莎白成婚,將蘭開斯特和約克兩個王族統一。伊麗莎白為亨利七世誕下八名子女,其中長子亞瑟為威爾士親王,長女瑪格麗特後來成了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的王後,次子亨利在亞瑟病逝後成為繼承人,即後來的亨利八世。 伊麗莎白於1503年2月11日,即其三十七歲生日時,因產後感染而逝世。其後下葬於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亨利七世禮拜堂。[1] 編輯本段伊麗莎白一世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也是名義上的法國女王。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也被稱為「榮光女王」(Gloriana)、「英明女王」(Good Queen Bess)。在她之前的都鐸王朝君主順序是亨利七世、亨利八世、愛德華六世和她的異母姊瑪莉一世。 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許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克利斯托弗·馬洛和班祖明·約翰遜;桂冠詩人愛德蒙·史賓沙將《仙後》獻給她;法蘭西斯·德瑞克爵士在其任內成為第一個環航地球的英國人;弗蘭西斯·培根爵士發表了他對哲學與政治的觀點;華達·羅利爵士和韓弗理·吉伯特爵士在北美建立了英國殖民地。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麗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伊麗莎白為人謹慎,她的座右銘是「明察無言」(video et taceo,拉丁文,直譯為「我觀看,而且我沉默」)。慎於榮譽的頒發和顯職的授與也是她在位期間的特徵。在將近四十五年裡,在英格蘭只授與了八個貴族頭銜:一個伯爵爵位、七個男爵爵位;在愛爾蘭只授與一個男爵爵位。她並將樞密院的成員由三十九人降至十九人,後來再降至十四人。 維吉尼亞州(原來的英國殖民地現為美國的一個州)是以她「童貞女王」的稱號來命名的。 童年伊麗莎白誕生於倫敦的普雷森希宮,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後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由於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成為她的女侍官。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被判叛逆罪處死,一年後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後簡·西摩就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 亨利後來的王後們對這兩個被褫奪公主銜頭的繼女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經常關注她們的成長,她們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齡的伴侶。1547年亨利死後,他最後的那位王後凱瑟琳·帕爾和她的新丈夫托馬斯·西摩(他是簡·西摩的兄弟和新國王愛德華六世的舅父)養護伊麗莎白。西摩被年輕的伊麗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後,他本來打算娶她為婦,但他和他的兄弟愛德華·西摩後來都在一系列權利斗爭中被處死了。 伊麗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傑·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在她統治期間她可以說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在凱瑟琳·帕爾和她的其他教師的影響下伊麗莎白成為了一個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較穩定,但愛德華1553年就因肺結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琴·格蕾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黨推翻,並被其後上台的瑪麗處死。瑪麗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伊麗莎白表面上雖然昄依,但內心仍然是一個新教徒。瑪麗對此非常不滿。有一小段時間里伊麗莎白甚至被關入倫敦塔。有人認為她是在這里認識了她後來的愛人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們在童年時代就相識了。 伊麗莎白保了命,但瑪麗與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的婚禮使得英格蘭重歸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對此英格蘭人民及貴族都很不滿。1558年瑪麗一世無子而亡,伊麗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 加冕伊麗莎白於1559年1月15日在西敏寺被加冕為女王,當時她的地位很不穩定。她加冕的日子是當時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占星士約翰·迪伊挑選的,據說它特別吉利。給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當時在教會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認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經簽署了結束義大利戰爭的卡多-坎陪吉條約。 政治伊麗莎白44年的統治期間英國宗教分歧的斗爭非常強烈。1530年代裡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決裂,聖公會建立。愛德華六世的短暫統治期間聖公會的教義日益完善。瑪麗一世統治期間聖公會失去了其統治地位。伊麗莎白恢復了聖公會的地位。在伊麗莎白統治的最初兩年間她就發布了至尊法和單一法令,規定國王同時是教會的最高領導人。 雖然她試圖在宗教極端派之間尋找一條折衷的路來走,但她本人無疑是一個新教徒。尤其在愛爾蘭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認為是異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爾是她政治上最親密的顧問,為塞西爾她特地創立了柏利勛爵這個爵位。1598年塞西爾死後,他的兒子羅伯特·塞西爾成為伊麗莎白最親密的顧問,但羅伯特遠遠不能達到其父親的能力。她的管理機構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弗蘭西斯·華興漢爵士。華興漢在整個歐洲建立了一個間諜網。他可以保證所有對女王的陰謀都被他所知。 繼承人問題對伊麗莎白最大的批評是她沒有提供一個繼承人。別人一直以為她會結婚生子,有許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國王,以及她的寵臣萊斯特伯爵。許多人認為萊斯特伯爵是她的愛人。伊麗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們。幾年後,當她的統治得到鞏固後,人們越來越明顯地看到她不會結婚生子了。 當別人質問她為什麼她不結婚時,她提到她姐姐統治時期她的處境。當時她不但是瑪麗最忌諱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馬斯·懷特爵士還利用她的名義。因此她明智地認識到假如她指定一個繼承人的話,她的地位會被削弱,而且這一舉可以給她的敵人提供一個刺激,因為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繼承人來反對她。但沒有繼承人英格蘭就不會在她去逝前的情況下陷入內戰。這一點在1562年她患天花幾乎喪生時這一點變得非常明顯。在一段時間裏伊麗莎白曾嚴肅地考慮過結婚生子。但一個天主教的丈夫是顯而易見不可能的,而一個新教的丈夫如萊斯特伯爵會立刻加劇宮廷內的宗派斗爭。無論她選中誰都不會有好結果。不論她個人的傾向如何,她當時的處境使任何傳宗的考慮不能得以實現。 她當時是有一些可能的繼承人的,但伊麗莎白對他們都不予考慮。她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莉·斯圖亞特是一個天主教徒。在她從蘇格蘭出逃前,甚至此後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可能的繼承人。瑪麗被逐後伊麗莎白雖然接納了她,但她將瑪麗囚禁起來以保障瑪麗無法威脅她的地位。瑪麗的兒子詹姆士當時還是一個孩子,在他未被考驗之前他還不會被考慮到。其他人選也不太可能。伊麗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凱瑟琳·格蕾夫人因為違背伊麗莎白意願而結婚觸怒了伊麗莎白。凱瑟琳·格蕾的妹妹瑪麗·格蕾是一個馱背矮子。伊麗莎白當時一直希望蘇格蘭的瑪麗一世會昄依新教並找一個伊麗莎白認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瑪麗在英格蘭被囚期間將她的繼承人的問題一推再推。 與此同時她還是繼續有結婚的可能性。她曾考慮過在法國的眾多王子中找一個丈夫。第一個建議是比她小20歲的奧爾良公爵亨利(後來的亨利三世),當時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當這個建議被拒絕後她還考慮過法王更年輕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這個計劃也破產了。
5. 英國歷史上沒有結婚的國王是哪一位
伊麗莎白一世(1533-1603):英國女王
很小的時候,
我一直以為,伊麗莎白二世就是伊麗莎白一世的女兒,這個笑話鬧得可真不小,呵呵。不過
至少有一點是相似的,她們在位的時間都很長。
一世的伊麗莎白青少年並不怎麼走運,三歲時,母親被父王賜死,她繼承王位的機會也
很渺茫,除非前面的弟弟和姐姐全都絕後才能輪到她,而這一切就這么發生了,弟弟愛德華
10歲登基,16歲夭亡,然後姐姐瑪麗繼位,不久也抑鬱而終,於是25歲的年輕漂亮而且開明
的伊麗莎白走上了英格蘭之顛。只是不幸的是,她為了鞏固王位,縱橫捭闔於當時的強國西
班牙與法國之間,放棄了婚姻,最後以老處女的身份絕後而終,換來的是大英帝國的崛起。
6. 19世紀末的英國是哪位女王在統治
是維多利亞。
維多利亞女王1819年生於倫敦,1837年繼位成為英國女王。到19世紀末,被譽為「歐洲的祖母」,並成為英國歷史上最優秀、統治時間最長的女王。在她統治英國期間,通過卓越的治理方針使得英國在經濟發展、社會穩定、征服世界和聚斂財富方面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國度,並使英國的版圖擴充到全球范圍,成為「日不落帝國」。1901年1月22日,維多利亞去世,但「維多利亞的時代思」卻一直延續至現在……
1st: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於是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 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顛倒。
2nd: 伊莉莎白一世
伊莉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她終身未嫁,因此被稱為「童貞女王」。她即位時英格蘭處於內部因宗教分裂的混亂狀態,但她不但成功地保持了英格蘭的統一,而且在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統治後,使英格蘭成為歐洲最強大, 富有的國家之一。英格蘭文化也在此期間達到了一個頂峰,涌現出了諸如莎士比亞,培根這樣的著名人物。英國在北美的殖民地亦在此期間開始確立。她的統治期在英國歷史上被稱為「伊莉莎白時期」,亦稱為「黃金時代」。
3nd: 安妮女王
安妮女王(Anne of Great Britain 又譯為安女王,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英國女王。安妮是詹姆斯二世與王後安妮·海德的次女。1683年,與丹麥王子喬治結婚。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嗣位法」,安妮成為威廉三世的繼承人。1702年,安妮即位為英國女王。1707年,英格蘭議會與蘇格蘭議會合並,實現兩個國家真正的聯合。由於安妮身體虛弱和無後嗣的憂慮,托利黨領袖、國務大臣博林布洛克子爵曾與安妮的弟弟、老王位覬覦者詹姆斯·愛德華聯系,希望他能以放棄天主教信仰來換取王位繼承權,但遭到拒絕。1714年,安妮女王在駕崩前任命施魯斯伯里公爵為政府中至關重要的財政大臣,確保了王位由信仰新教的漢諾瓦選帝侯喬治繼承。
4th:維多利亞女王
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1901年1月22日)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她在位的63年期間(1837年6月20日~1901年1月22日,是英國最強盛的所謂「日不落帝國」時期,她在位期間直到她去世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1914年,英國都稱為「維多利亞時代」,1914年以後,英國開始走向衰落。
5th: 伊莉莎白二世
伊莉莎白二世(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全名伊莉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英聯邦(The Commonwealth) 以及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國國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托上帝洪福,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屬土及領地之女皇伊莉莎白二世,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 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二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編輯本段]伊麗莎白二世
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1926年4月21日~),原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2年2月6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伊麗莎白二世出生在倫敦的外祖父母家中,她的曾祖母是亞歷山大王後,祖母則是瑪麗王後。她的父親約克公爵是喬治五世的第二個兒子,他當時並不是王位的繼承人。
因此伊麗莎白出生時的頭銜是伊麗莎白公主殿下,在其母親約克公爵夫人的督導下在家中接受教育。她的歷史老師C·H·K·馬丁是伊頓公學校長,除此之外她還學習各種語言(她的法語講得很流利)。坎特伯雷大主教為她提供神學方面的指點,她一直是名虔誠的聖公會會員。
1936年伊麗莎白的伯伯愛德華八世退位,她的父親繼位為國王,她也立即成為王位的繼承人。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伊麗莎白13歲,她與她的妹妹瑪格利特公主都到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避難。當時有人建議兩位公主應該到加拿大避難,遭到他們母親的反對:「孩子們不能在在沒有我的情況下離開,我不能在沒有國王的情況下離開,而國王不能在任何情況下離開。」1940年伊麗莎白公主首次發表了廣播,針對的是所有避難中的孩子。
1945年伊麗莎白公主說服了她的父親,允許她直接參與協助打贏這場戰爭。她參與了一個支援戰爭的婦女團體,在那裡她的編號是第230873號伊麗莎白·溫莎第二中尉。這是她第一次與其他孩子共同受訓。據說她本人非常喜歡這次經驗,也正是因為這次的經驗,使她之後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學校上學,而不是讓他們在家學習。
1947年伊麗莎白首次外訪,她與她的父母親到了南非。在她21歲生日那天她對英聯邦和帝國做了廣播,宣誓將終身投入到對英聯邦和帝國人民的服務中。
1947年12月20日伊麗莎白與希臘的菲利浦王子結婚。菲利浦是伊麗莎白女王的第三個表哥,他們的曾曾祖母都是維多利亞女王(菲利浦王子在結婚前宣誓放棄希臘王位的繼承權,在愛丁堡公爵這個頭銜之前他沒有頭銜,就叫作菲利浦·蒙巴頓中尉)。這樁婚事非常適合一位即將繼承王位的女性,因為她的夫君接受過王室訓練,卻又不會繼任另一國的王位。但是這樁婚姻卻不是刻意安排的,兩人的關系經歷了許多考驗,包括有關菲利浦不忠的流言。
婚後夫婦兩人居住在倫敦的克萊倫斯宮(Clarence Palace)。他們育有四個孩子(見下)。雖然英國的王朝被稱為溫莎王朝,夫婦兩人同意他們的孩子應該使用蒙巴頓-溫莎(Mountbatten-Windsor)作為他們的姓氏。
從1951年起喬治國王的健康狀況每況愈下,伊麗莎白開始代替父親出席在公開場合中。那一年她訪問了希臘、義大利和馬爾他(當時菲利浦隨軍駐扎在此)。10月她又訪問了加拿大和華盛頓。1952年1月伊麗莎白和菲利浦又訪問了澳大利亞與紐西蘭。2月6日他們在訪問肯亞時得知伊麗莎白的父親已經去世。在她繼位的那一刻她正在一個樹上旅館中。她的加冕典禮於1953年6月2日在西敏寺舉行。
頭戴王冠、手持權杖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在加冕之後伊麗莎白和丈夫菲利浦搬到了倫敦市中心的白金漢宮。但是像之前所有的國王一樣,伊麗莎白並不喜歡居住在白金漢宮。對她而言,位於倫敦西部的溫莎城堡才是她的家。她也有相當一段時間是在蘇格蘭的巴爾莫勒爾城堡度過的。
伊麗莎白女王是歷史上外訪最多的國君。1953年至1954年她和菲利浦花了半年時間周遊世界,她也成為第一個訪問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斐濟的在位君主。1957年10月她對美國做了國事訪問,1959年則又訪問了加拿大。1961年她首次訪問印度和巴基斯坦。她訪問國大多數歐洲國家和許多歐洲以外的地區,並經常出席英聯邦首腦會議。
伊麗莎白在宗教、道德標准和家庭事務上非常保守。她對待宗教責任十分嚴肅,並將她的加冕誓言看得很重。這是為什麼她不太可能退位的原因之一。像她的母親一樣,伊麗莎白女王從來沒有原諒愛德華八世選擇退位,因為在她看來他拋棄了自己的職責,並迫使自己的父親負擔其這個責任,而這一責任又被視為是縮短其父親壽命的罪魁禍首。
7.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地一生
伊麗莎白一世
[1]伊麗莎白誕生於倫敦的格林尼治普雷森希宮,她是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個王後安妮·博林唯一倖存的孩子。由於她父母是按新教教規結婚的,天主教認為她是一個私生女。她出生時被指定為王位繼承人,她的同父異母的姐姐瑪麗成為她的服侍者。伊麗莎白三歲時,她的母親被判叛逆罪處死,一年後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三個王後簡·西摩就生了一個男孩:愛德華。伊麗莎白和瑪麗都成了愛德華的傭人。 亨利後來的王後們對這兩個公主都很好,亨利本人也經常關注她們的成長,她們受到很好的教育,有可靠的朋友和同齡的伴侶。1547年亨利死後,他最後的王後凱瑟琳·帕爾和她的新丈夫托馬斯·西摩(他是簡·西摩的兄弟,新國王愛德華六世的舅父)養護伊麗莎白。西摩被年輕的伊麗莎白所吸引,他夫人死後,他本來打算娶她為婦,但他和他的兄弟愛德華·西摩後來都在一系列權利斗爭中被處死了。 亨利八世肖像
伊麗莎白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教師包括英國文藝復興時期著名的人文主義者羅傑·阿斯坎。她受到古典、歷史、數學、詩歌和語言的教育。在她統治期間她可以說和寫六種語言:英語、法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拉丁語和希臘語。在凱瑟琳·帕爾和她的其他教師的影響下伊麗莎白成為了一個新教徒。 在她兄弟生前,她的地位比較穩定,但愛德華1553年就因肺結核或砒霜中毒而去世了。簡·格雷夫人只做了九天女王,就被她家翁的同黨推翻,並被其後上台的瑪麗一世處死。瑪麗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她逼迫伊麗莎白改信天主教。伊麗莎白表面上雖然昄依,但內心仍然是一個新教徒。瑪麗對此非常不滿。有一小段時間里伊麗莎白甚至被關入倫敦塔。有人認為她是在這里認識了她後來的愛人萊斯特伯爵羅伯特·達德利的,但更可能的是他們在童年時代就相識了(羅伯特·達德利與女王不僅童年相識,兩人還是同月同日生,當初伊麗莎白被關進倫敦塔時,羅伯特是為了追隨她,與她一起被關進倫敦塔,所以,羅伯特之後被封為萊斯特伯爵也是與這密不可分的)。 伊麗莎白保了命,但瑪麗與西班牙王國國王腓力二世的婚禮使得英格蘭重歸天主教的可能性增大了,對此英格蘭人民及貴族都很不滿。1558年瑪麗無子而亡,伊麗莎白成了她的合法繼承人。英國國會重申了亨利八世國王規定伊麗莎白作為繼承人的安排。
編輯本段加冕
威斯敏斯特教堂
伊麗莎白於1559年1月15日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被加冕為女王,當時她的地位很不穩定。她加冕的日子是當時英國著名的數學家和占星士約翰·迪伊挑選的,據說它特別吉利。給她加冕的是卡里斯勒的主教,他是當時在教會界能找到的最高的承認她的合法地位的人。同年她就已經簽署了結束義大利戰爭的卡多-坎陪吉條約。
編輯本段政治
伊麗莎白44年的統治期間英國宗教分歧的斗爭非常強烈。1530年代裡亨利八世與天主教決裂,英國聖公會建立。愛德華六世的短暫統治期間聖公會的教義日益完善。瑪麗統治期間聖公會失去了其統治地位。伊麗莎白恢復了聖公會的地位。在伊麗莎白統治的最初兩年間她就發布了至尊法和單一法令,規定國王同時是教會的最高領導人。 雖然她試圖在宗教極端派之間尋找一條折衷的路來走,但她本人無疑是一個新教徒。尤其在愛爾蘭天主教徒和其他被認為是異教徒的人被迫害。威廉·塞西爾是她政治上最親密的顧問,為塞西爾她特地創立了柏利勛爵這個爵位。1598年塞西爾死後,他的兒子羅伯特·塞西爾成為伊麗莎白最親密的顧問,但羅伯特遠遠不能達到其父親的能力。她的管理機構中另一個重要人物是弗朗西斯·華興漢爵士。華興漢在整個歐洲建立了一個間諜網。他可以保證所有對女王的陰謀都被他所知。
編輯本段繼承人問題
對伊麗莎白最大的批評是她沒有提供一個繼承人。別人一直以為她會結婚生子,伊麗莎白一世肖像(13張)有許多人追求她,包括她的前姐夫,西班牙的菲利普國王,以及她的寵臣萊斯特伯爵。許多人認為萊斯特伯爵是她的愛人。伊麗莎白很明智地避免了他們。幾年後,當她的統治得到鞏固後,人們越來越明顯地看到她不會結婚生子了。 當別人質問她為什麼她不結婚時,她提到她姐姐統治時期她的處境。當時她不但是瑪麗最忌諱的人,而且造反者如托馬斯·懷特爵士還利用她的名義。因此她明智地認識到假如她指定一個繼承人的話,她的地位會被削弱,而且這一舉可以給她的敵人提供一個刺激,因為他們可以利用這個繼承人來反對她。但沒有繼承人英格蘭會在她不時逝世的情況下陷入內戰。1562年她患天花幾乎喪生時這一點變得非常明顯。在一段時間里伊麗莎白曾嚴肅地考慮過結婚生子。但一個天主教的丈夫是顯而易見不可能的,而一個新教的丈夫如萊斯特伯爵會立刻加劇宮廷內的宗派斗爭。無論她選中誰都不會有好結果。不論她個人的傾向如何,她當時的處境使任何傳宗的考慮不能得以實現。 她當時是有一些可能的繼承人的,但伊麗莎白對他們都不予考慮。她的表侄女蘇格蘭女王瑪麗·斯圖亞特是一個天主教徒。在她從蘇格蘭王國出逃前,甚至此後她一直是一個非常可能的繼承人。瑪麗被逐後伊麗莎白雖然接納了她,但她將瑪麗囚禁起來以保障瑪麗無法威脅她的地位。瑪麗的兒子詹姆士當時還是一個孩子,在他未被考驗之前他還不會被考慮到。其他人選也不太可能。伊麗莎白的女伴之一,琴·格蕾的妹妹凱瑟琳·格蕾夫人因為違背伊麗莎白意願而結婚觸怒了伊麗莎白。凱瑟琳·格雷的妹妹瑪麗·格雷是一個馱背矮子。伊麗莎白當時一直希望蘇格蘭的瑪麗一世會昄依新教並找一個伊麗莎白認為可靠的丈夫,因此她在瑪麗在英格蘭被囚期間將她的繼承人的問題一推再推。 與此同時她還是繼續有結婚的可能性。她曾考慮過在法國的眾多王子中找一個丈夫。第一個建議是比她小20歲的奧爾良公爵亨利(後來的亨利三世),當時法王查理九世的弟弟。當這個建議被拒絕後她還考慮過法王更年輕的弟弟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但弗朗索瓦的早夭使這個計劃也破產了。 1568年最後一個有資格做她的繼承人的英格蘭人,凱瑟琳·格雷夫人,死了。伊麗莎白被迫再次考慮蘇格蘭女王瑪麗。伊麗莎白建議瑪麗與萊斯特伯爵結婚,但瑪麗拒絕了這個建議。不過這時瑪麗的兒子詹姆士已經受到了新教的教育。1570年法王說服伊麗莎白讓瑪麗重返蘇格蘭。但伊麗莎白提出了許多苛刻的要求,其中之一就是讓詹姆士留在英格蘭。雖然如此她的謀士塞西爾還是繼續設法幫助瑪麗回蘇格蘭。但蘇格蘭人拒絕接受這位女王,因此未遂。
編輯本段宗教寬容的結束
正當此時新教皇庇護五世1570年2月25日革除伊麗莎白的教籍。這使伊麗莎白無法繼續她的宗教寬容的政策。 同時她的敵人對她的陰謀也使她非常震怒。20年來瑪麗一直試圖不向伊麗莎白挑戰。但這時她陷入了她的天主教同情者的陰謀中。這些陰謀的主謀是安東尼·巴賓頓,其目的是營救瑪麗使她取伊麗莎白而代之。對伊麗莎白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消除這個大敵人的機會。1587年她處死了瑪麗(據說她並不情願下這條命令)。
編輯本段與西班牙的戰爭
伊麗莎白向法國的新教徒亨利四世提供了軍隊和錢財來讓他獲得法國王位。在八年戰爭中他向荷蘭的新教徒奧倫治親王威廉一世(沉默者)提供軍隊來讓他反抗西班牙的統治。不但如此,1568年弗蘭克·德雷克爵士和約翰·霍金斯爵士領導的一支販奴艦隊被西班牙皇家海軍重傷後,西班牙的運財艦隊不斷受到英格蘭海盜的劫掠。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決定以瑪麗之死為借口入侵英格蘭來擊退英格蘭對西班牙在歐洲大陸和在其海外殖民地的挑戰。 1588年9月的一場大風暴和伊麗莎白的海軍將領們擊敗了西班牙派出的無敵艦隊。雖然如此,西班牙1589年擊敗了一個更大的英格蘭反擊艦隊。這場戰爭一直延續到1604年,雙方打了個平手,不論在海上還是在陸上英格蘭並未能占上風。從1594年起在愛爾蘭還爆發了一場游擊戰。 伊麗莎白最後幾年的寵臣是羅伯特·德弗羅,他是萊斯特伯爵的養子。她甚至原諒了他的一些輕罪,但羅伯特1601年參加了一場暴亂,伊麗莎白不得不將他處死。
編輯本段逝世
伊麗莎白從未結婚,她的死結束了都鐸王朝。在她的晚年,當她不得不確定她的繼承人時,她越來越傾向她的侄子,被她處死的蘇格蘭瑪麗女王的兒子詹姆士。但她從未正式命名他為繼承人。1603年3月24日她死於薩里的列治文宮。她被安葬在威斯敏斯特。她的繼承人是詹姆士一世。這位詹姆士當時已經成為蘇格蘭的詹姆士六世了。此時,英格蘭和蘇格蘭同歸一個君主,斯圖亞特王朝的統治下,開始了不列顛統一進程的第一步——王室聯合,但英格蘭和蘇格蘭依然被國際承認為兩個國家,而兩個國家依然保持自己獨立運作的政府。她死50年後,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了,英國成為了一個短暫的共和國。
編輯本段英國文化
伊麗莎白時期是英國文化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文學,尤其是詩歌和話劇進入了一個黃金時代。英國對其他大陸的考察,尤其是對美洲的考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如同她的父親,她本人也從事寫作和翻譯,她親自翻譯了霍勒斯的《詩歌藝術》。一些她生前的演說和翻譯作品一直流傳至今。
8. 英國現任女王叫伊麗莎白二世,那要是他兒子查爾斯繼位後呢,是叫查爾斯一世呢,還是叫做伊麗莎白三世
叫喬治七世,這裡面的學問很深,查爾斯公開表示要叫「喬治七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