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美國稱霸之前英國如何稱霸世界
美國稱霸前,英國是靠經濟上戰勝主要對手西班牙,殖民經濟極大地擴張,形成「日不落帝國」而稱霸世界的。
其歷史淵源:
16世紀中期繼位的伊麗莎白一世擁護英國國教,與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對抗,她支援試圖脫離西班牙統治實現獨立的荷蘭,而且為英國海盜頒發「搶劫特許狀」,允許他們自由搶劫西班牙的商船。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被激怒了,他派出23 000名士兵乘坐130艘船組成「無敵艦隊」向英國發起進攻,卻在英吉利海峽慘敗於英國艦隊。這就是1588年的英西海戰。
教科書告訴我們,西班牙在這次海戰後失掉了大國地位。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其實根本原因是兩國經濟實力的逆轉。
英國和剛剛獨立的荷蘭分別在1600年和1602年相繼設立了東印度公司,開始了真正的亞洲貿易和殖民地經營。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經營和英國截然不同,這一點以後經常會被提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經營是富於極端掠奪性的,他們奴役當地人和奴隸開採金銀、種植甘蔗和咖啡,各殖民地除了單一的經濟作物,所有的衣食都依賴進口,沒有形成獨立的經濟體系。
但是英國為了擺脫貿易赤字,選擇了與西班牙完全不同的道路,建立起以種植園為中心的殖民地產業。英國在獲取的廣袤殖民地上,驅使殖民地人和從非洲掠來的奴隸們種植棉花,促進棉紡織業發展,建立大型牧場生產羊毛,引進小麥發展麵粉製造業。西班牙、葡萄牙雖然挖掘礦山掠奪了金銀,開墾了甘蔗園和咖啡園,但最終沒能在殖民地大規模創建各產業園區。最終這些是由英國完成的。
西方國家勢力的大規模擴張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的紡織業,這是世界史上公認的說法。眾所周知,1700年前後,印度紡織的一種平紋白布在英國非常流行,最終竟致使英國的紡織業者不斷破產,於是英國政府禁止進口這種白布,後來乾脆禁止民眾穿這種白布製成的服裝。據說,英國同時還拚命地製造各種織布機仿造這種白布,結果導致了工業革命,並最終幫助英國統治了世界。
修正這種學說的是沃勒斯坦和以布羅代爾為代表的法國年鑒學派,以及受年鑒學派影響的歷史學家們。
他們主張「與其說是工業革命,倒不如說是新大陸的發現、對亞洲的侵略以及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導致以英國為中心的歐洲取得了世界霸權」。
當然,由於工業革命的先導作用,英國掌握了紡織業的技術,並且通過在殖民地生產棉花和羊毛控制了「衣」,這是英國國力增強的一個重要方面。
英國先是控制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不但在那裡安置了從非洲掠來的奴隸,還遷入了英國國民,讓他們種植穀物和飼養牲畜,並從歐洲引進美洲大陸本來沒有的小麥進行大規模種植,就這樣,美洲成了歐洲的「大糧倉」。19世紀英國的世界擴張戰略就是最大限度地控制新大陸和歐洲之間的貿易。
結果,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中心的產業在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北美洲地區紮下了根。那麼南美洲怎麼樣了呢?西班牙、葡萄牙殘酷殺戮南美洲當地居民,「殺雞取卵」式的掠奪金銀,奴役奴隸並搶奪農田,但其統治下的國家除了砂糖和咖啡以外根本沒能形成像樣的產業。
唯一例外的國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最終農業得以發展。阿根廷農業之所以能有特別的發展是因為在英國控制貿易的情況下,西班牙把阿根廷定位成歐洲,特別是英國的糧食生產基地。
英國占據著印度、錫蘭或者說緬甸的廣袤土地,利用當地人或者源源不斷地從非洲運來的奴隸作為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種植園種植經濟作物,英國也逐漸壟斷了糧食生產和糧食貿易。
這令世界經濟出現了新的狀況。
即使是現在南北美洲的經濟差距也仍然色彩鮮明地反映著舊宗主國的經營方針。而當時,殖民地產業的發達與否更加導致了其宗主國經濟實力的差異。
也就是說:英國正是因為在殖民地發展了農業和畜牧業,經濟才超越了西班牙。
在工業革命以前,工業製品在貿易中所佔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日常交易的商品多數是「食品」和「衣物」。當然,羊毛、棉花之類的服裝原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比它們更重要的是砂糖、咖啡、紅茶之類的食品,控制「食品」方面的交易即是控制著世界經濟。這就是英國繼西班牙、葡萄牙開辟大航海時代之後所做的事情。
當時的英國控制了包括新大陸在內的全球市場,但是貿易的核心仍是農產品和衣料。英國通過累積「食品」和「衣料」所獲得的貿易利益增強了國力,從而擴張了殖民地並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⑵ 英國、德國、美國是怎樣走上近代化道路的
英國、德國、美國都是通過工業革命走上現代化道路的。
1、英國
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化國家,首先完成有許多科學發現和發明,如蒸汽機、青黴素、脫氧核糖核酸(DNA)、多利羊和噴氣式發動機等等。
18世紀至20世紀初期英國統治的領土跨越全球七大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國,其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的111倍,號稱日不落帝國。
2、德國
19世紀早期,德意志一些地區開始了工業革命,從此以後,德意志的紡織業、冶金、採煤、農業化學和鐵路運輸等部門雖然有一定程度的發展,但是,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嚴重阻礙了德意志工業革命的發展進程。
直到普法戰爭時,德國尚未實現國家的統一,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還存在著不少落後地區。1871年德國實現統一後,資本主義工廠工業在德國全境得到普遍發展並取得了統治地位。
3、美國
19世紀初,美國開始工業化,涌現出許多的發明成果,如砸棉機、縫紉機、拖拉機和輪船等,特別是採用和推廣機器零件的標准化生產方式,大大促進了機器製造業的發展,推動了機器的普及。
在從內戰至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不到50年的時間里,美國從一個農村化的共和國變成了城市化的國家。
(2)美國英國如何統治世界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的意義
(1)工業革命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階段,實現了從傳統農業社會轉向現代工業社會的重要變革。
(2)從生產技術方面來說,它使機器代替了手工勞動;工廠代替了手工工場。
(3)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工業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關系的變革。它使社會明顯地分裂為兩大對立的階級──工業資產階級和工業無產階級。
(4)為資本主義最終戰勝封建主義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
(5)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6)帶來了工業污染。環境問題在19世紀中葉以後逐漸成了嚴重的問題。
(7)開始了城市化進程。
(8)使弱小國家緩慢地走上了工業化進程。
⑶ 19世紀的英國名副其實的「世界領袖國」,美國為何能取代它主導世界各國
19世紀的時候,英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領袖國,但是後來領袖國的位置卻被美國取代,那是因為,美國沒有英國的包袱,而且他們的地理環境和自然條件,比英國好,發展的速度也比英國快,到了19世紀末的時候,美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但是美國和他們的做法不一樣。他們從一開始的只有13個州,後來變成了51個州,除了有地理的優勢外,還推出了眾文明,對於被他們征服的國家,還是讓他們獨立,而且還幫助他們,算是一個比較寬大的統治者,而且他們的軍事技術也很高超,獨文明不如眾文明,這才是美國的制勝法寶。
⑷ 英國如何確立殖民統治地位
是確立殖民霸主地位吧?
先後打敗西班牙,荷蘭,法國,最終確立殖民霸主地位。
原因:
地理位置優勢:大西洋航運中心位置
強大軍事優勢:歐洲最強大的海軍
經濟發展優勢:國內資源相對豐富(羊毛,煤炭等),手工業很發達,資本主義發展迅速
政治制度優勢:較早完成資產階級革命,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為資本主義發展掃清阻礙。
⑸ 美國曾是英國殖民地,為何能超越英國成超級大國
美國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美國最早的居民也是來自英國的移民。並且能夠從英國移民到美國的那群人,都是在英國有實力的中產階級,以及有夢想有理想的年輕人。再加上美國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當時德國把世界其他大國所有注意力全部吸引過去,這樣就給了美國一個相對自由的發展時間。種種加在一起,美國一步一步同殖民地成為了超越英國的超級大國。
美國可以說發展這么快,還離不開其優越的位置,美國獨佔北美洲,兩面都是大洋,別國很難打到,熱切周圍鄰國都很弱,沒有強國。所以美國天生具有地緣政治優勢,那就是不受世界戰爭的影響,其可以專心搞經濟,謀發展,不需要擔心國家被捲入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