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述英國稱霸世界百年的原因和表現
首先,我們需要明確「百年」的時間范圍。通常,人們將1815年至1914年視為英國霸權的全盛時期,這一時期在歷史學上被稱為「不列顛治下的和平」(Pax Britannica)。在這段時間內,英國憑借其經濟、技術、政治和國際關系等領域的優勢,確立了其世界霸主的地位。以下是對這一時期英國稱霸世界的原因和表現的詳細論述:
1. 技術優勢:在1789年至1815年期間,英國的主要對手法國正處於法國大革命時期,其軍事實力對英國構成了嚴重威脅。特別是1804年拿破崙一世建立法蘭西帝國後,法國的海軍力量得到了大幅加強,對英國的海上霸權構成了挑戰。英國在這一時期加大了對船用大型蒸汽機的研發,特別是在護衛艦和巡洋艦的速度上對法國形成了明顯優勢,迫使法國放棄了入侵英國的計劃,轉而進攻俄國,這為法蘭西帝國的衰敗奠定了基礎。英國在蒸汽機技術上的領先地位進一步鞏固了其海洋霸主的地位,並為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基礎。可以說,如果沒有拿破崙的挑戰,英國可能不會如此迅速地進入蒸汽機時代。
2. 經濟領先:英國利用其蒸汽機技術的優勢,實現了工業化大規模生產,吸收了大量破產農民作為工人,獲得了巨大的經濟利潤。這一進程比其他歐洲國家早了將近30年。此外,由於英國在1640年至1688年期間完成了君主立憲,政治體制平穩過渡到了民主制度,普通民眾的收入得到了提高,形成了成熟理性的市民社會。這使得英國在從傳統手工業向大規模工業生產的轉變過程中,避免了其他國家常見的革命動盪,實現了平穩過渡。英國的這一經濟領先地位一直持續到1880年左右,當時德國和美國率先發起了內燃機和電氣革命,才開始縮小與英國的差距。
3. 政治穩定:英國成熟的社會形態有效地彌補了早期國民收入差距急劇擴大所帶來的問題。在經濟發展初期,國民收入差距的擴大是不可避免的,這也符合庫茲涅茨的「倒U型曲線」理論。然而,在經濟發展30至35年後,國民收入差距會逐漸縮小,英國在1880年左右就實現了這一轉變,從而進一步穩定了國家。而在此時期,法國剛剛戰敗,德國、義大利剛剛統一,美國才結束內戰,俄國經歷了農奴革命,日本剛進行明治維新,這些國家都無法挑戰英國的地位,國際局勢趨於穩定。
4. 軍事強大:先進的工業技術產生了強大的經濟,強大的經濟進一步刺激了科技的發展,使英國在當時擁有了無與倫比的軍事工業,特別是在造船方面。這一技術優勢一直保持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隨後被美國超越。強大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力量保證了英國全球殖民地的穩定,建立了占據地球面積近四分之一、擁有全球人口四分之一的神話般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在1588年崛起後的近400年間,奠定了英語民族在世界上的主導地位。隨著英國在1880年的盛極而衰和1900年的衰落,美利堅合眾國接過了英語民族發展的重任,呈現出了現在的「Pax Americana」(美利堅治下的和平)。這一百年的和平,並不是指百年間沒有戰爭,而是指自拿破崙帝國覆滅後,歐洲沒有爆發捲入整個歐洲的超級戰爭。
2. 美國稱霸之前英國如何稱霸世界
美國稱霸前,英國是靠經濟上戰勝主要對手西班牙,殖民經濟極大地擴張,形成「日不落帝國」而稱霸世界的。
其歷史淵源:
16世紀中期繼位的伊麗莎白一世擁護英國國教,與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對抗,她支援試圖脫離西班牙統治實現獨立的荷蘭,而且為英國海盜頒發「搶劫特許狀」,允許他們自由搶劫西班牙的商船。
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被激怒了,他派出23 000名士兵乘坐130艘船組成「無敵艦隊」向英國發起進攻,卻在英吉利海峽慘敗於英國艦隊。這就是1588年的英西海戰。
教科書告訴我們,西班牙在這次海戰後失掉了大國地位。但這僅僅是表面現象,其實根本原因是兩國經濟實力的逆轉。
英國和剛剛獨立的荷蘭分別在1600年和1602年相繼設立了東印度公司,開始了真正的亞洲貿易和殖民地經營。
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經營和英國截然不同,這一點以後經常會被提及。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經營是富於極端掠奪性的,他們奴役當地人和奴隸開採金銀、種植甘蔗和咖啡,各殖民地除了單一的經濟作物,所有的衣食都依賴進口,沒有形成獨立的經濟體系。
但是英國為了擺脫貿易赤字,選擇了與西班牙完全不同的道路,建立起以種植園為中心的殖民地產業。英國在獲取的廣袤殖民地上,驅使殖民地人和從非洲掠來的奴隸們種植棉花,促進棉紡織業發展,建立大型牧場生產羊毛,引進小麥發展麵粉製造業。西班牙、葡萄牙雖然挖掘礦山掠奪了金銀,開墾了甘蔗園和咖啡園,但最終沒能在殖民地大規模創建各產業園區。最終這些是由英國完成的。
西方國家勢力的大規模擴張是工業革命的結果,而工業革命起源於英國的紡織業,這是世界史上公認的說法。眾所周知,1700年前後,印度紡織的一種平紋白布在英國非常流行,最終竟致使英國的紡織業者不斷破產,於是英國政府禁止進口這種白布,後來乾脆禁止民眾穿這種白布製成的服裝。據說,英國同時還拚命地製造各種織布機仿造這種白布,結果導致了工業革命,並最終幫助英國統治了世界。
修正這種學說的是沃勒斯坦和以布羅代爾為代表的法國年鑒學派,以及受年鑒學派影響的歷史學家們。
他們主張「與其說是工業革命,倒不如說是新大陸的發現、對亞洲的侵略以及對世界經濟的控制,導致以英國為中心的歐洲取得了世界霸權」。
當然,由於工業革命的先導作用,英國掌握了紡織業的技術,並且通過在殖民地生產棉花和羊毛控制了「衣」,這是英國國力增強的一個重要方面。
英國先是控制了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等地,不但在那裡安置了從非洲掠來的奴隸,還遷入了英國國民,讓他們種植穀物和飼養牲畜,並從歐洲引進美洲大陸本來沒有的小麥進行大規模種植,就這樣,美洲成了歐洲的「大糧倉」。19世紀英國的世界擴張戰略就是最大限度地控制新大陸和歐洲之間的貿易。
結果,以農業和畜牧業為中心的產業在英國曾經的殖民地——北美洲地區紮下了根。那麼南美洲怎麼樣了呢?西班牙、葡萄牙殘酷殺戮南美洲當地居民,「殺雞取卵」式的掠奪金銀,奴役奴隸並搶奪農田,但其統治下的國家除了砂糖和咖啡以外根本沒能形成像樣的產業。
唯一例外的國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阿根廷,最終農業得以發展。阿根廷農業之所以能有特別的發展是因為在英國控制貿易的情況下,西班牙把阿根廷定位成歐洲,特別是英國的糧食生產基地。
英國占據著印度、錫蘭或者說緬甸的廣袤土地,利用當地人或者源源不斷地從非洲運來的奴隸作為勞動力,這些勞動力在種植園種植經濟作物,英國也逐漸壟斷了糧食生產和糧食貿易。
這令世界經濟出現了新的狀況。
即使是現在南北美洲的經濟差距也仍然色彩鮮明地反映著舊宗主國的經營方針。而當時,殖民地產業的發達與否更加導致了其宗主國經濟實力的差異。
也就是說:英國正是因為在殖民地發展了農業和畜牧業,經濟才超越了西班牙。
在工業革命以前,工業製品在貿易中所佔的比例是微乎其微的,日常交易的商品多數是「食品」和「衣物」。當然,羊毛、棉花之類的服裝原料是非常重要的,然而比它們更重要的是砂糖、咖啡、紅茶之類的食品,控制「食品」方面的交易即是控制著世界經濟。這就是英國繼西班牙、葡萄牙開辟大航海時代之後所做的事情。
當時的英國控制了包括新大陸在內的全球市場,但是貿易的核心仍是農產品和衣料。英國通過累積「食品」和「衣料」所獲得的貿易利益增強了國力,從而擴張了殖民地並確立了世界霸主地位。
3. 英國成為世界霸主的因素有哪些
從經濟上看:1.英國氣候相比大陸國家較差,註定農業基礎薄弱,國家要富強就要發展商業.而發展商業的必然就是堅強的軍隊和政治力量.因此在當時來講商品經濟支撐的國家比農業經濟支撐的國家要有擴張性的多(看看小日本)
2.席捲歐洲的黑死病,對英國影響較小.雖然當時看不出苗頭,但是如果在上3代中有人非自然死亡,對後代繁衍影響巨大.(衛國戰爭後的俄國)英國從一個人口小國一舉躍居歐洲人口大國前列,有了堅強的勞動力基礎.
3.當時歐洲大陸強國橫行英國只能把眼光放在遠洋殖民地,沒想到因此發了大財
4.由於傳統商路(絲綢之路)崩潰,經濟中心西移而英國一下子叢歐洲的邊緣國家到了中心國家
政治上:
1.歐洲大乎乎路混戰多年,唯一漁翁得利的就是英國
2.3次海戰的全勝,打敗了所有的殖民對手
3.歐洲先進的軍事科技,使得英國在對殖民地戰爭中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土著民族
4.對中國戰爭的勝利,中國是當時東方的絕對霸主,是中亞的政治平衡支柱,東亞各國的從屬對象,南亞的宗主國(經濟,軍事,文化)
即便是在歐洲也是各國公認的世界最強大國家,直逗耐到英國歲指悉擊敗清 *** 那一刻歐洲列強才真正看到自己成為世界列強的地位,英國才真正意義上稱霸世界
4. 標志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權的是什麼
③通過七年戰爭打敗法國18世紀,英法發生多次戰爭,在最後的七年戰爭中,英國打敗法國確立了世界殖民霸權
5. 英國確立世界殖民霸權的過程
16世紀(1588年)英國打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使西班牙從此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國開始走上了殖民擴張道路。l7世紀英國打敗了世界范圍的殖民帝國荷蘭,18世紀義打敗了法國,從而最終確立其世界殖民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