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汗熱病給英國人帶來了那些災難
時間:1485年首次爆發,後又於1507年、1528年、1551年和1578年分別爆發。
地點:主要局限在英國
疫情:死亡人數不詳。世界上有許多病症是人類至今沒有攻克的醫學難題,這些病症有著奇怪的病理和特徵,讓人們對它的分析、治療無從下手。
1552年,英國著名醫生約翰·凱厄斯在寫了一本名為《汗厥症治療芻議》的書。書中寫道,「從1485年8月開始,英國就突然出現一種奇怪的疾病並且延續到9月底。這種病極其地詭異,有些人在打開窗戶時就突然死去,有些人正和孩子在街巷裡玩,卻突然地倒下去;有些人正在吃飯就一命嗚呼了,從病症的發作到死亡的全過程不到兩個小時。」1551年,這種病在英格蘭中、西部的什魯斯伯里爆發,然後蔓延到英吉利海峽,甚至擴散到蘇格蘭邊界。但到了9月份,這種疾病卻突然消失了。這種疾病在英國被稱為汗熱病。1485年以前英國從未爆發過此病,1485年首次爆發。1485年8月,英國的「玫瑰戰爭」結束。但當勝利的軍隊進入倫敦時,汗熱病也被帶了進來。在三個星期內,就有兩個倫敦市長、許多貴族和無數的百姓失去了性命。但是1485年晚秋時節,汗熱病神奇地銷聲匿跡。不管怎麼說,它就是不見了。第二年也沒有再沒出現,第三年也沒見它的影子。
就這樣在整整一代人的時間中,汗熱病已不知蹤影。英國的汗熱病就這樣突然消失。直到1508年,它又一次神秘地出現了。和上次一樣,它出現得很突然,但是這次汗熱病滯留的時間也並不長,到了中秋十分,它再一次神秘消失了。此後,到了1517年,汗熱病再次出現,這次來勢很兇,牛津大學400多名學生被它奪去了生命,倫敦街頭喪鍾不斷。汗熱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特別「喜歡」在英國爆發。其他疾病在英國出現以後,一般都會通過英吉利海峽傳到歐洲大陸去,但是汗熱病在英國地區爆發了6次,只有1582年的那次在德國盤旋一陣以後,第二年又傳播到歐洲其他地方,另外五次都局限於英國境內。汗熱病的具體成因至今仍是一個謎,人們對它的解釋更多的只是一種猜測。
凱厄斯認為,被陽光蒸發的大地惡霧和水蒸汽也許是該病的主要病因。他還說,疾病之所以喜歡襲擊英國人是由於英國人食肉過多、飲酒過甚,並食用了過多帶病毒的水果,而且生活優裕的中年男子尤其是這種疾病進攻的對象;貧困的人們比富有的紳士抵抗力要強得多。也許他們悲慘的生活環境使他們逐漸地增強了免疫力。另外,窮苦的人很少去找醫生看病,而當時醫生的一些療法比疫病本身更可怕。由於汗熱病人大多是在睡眠或昏睡狀態下死去的,所以用於治療汗熱病的一個常用療法就是以各種方式不讓病人睡覺,有的醫生甚至還讓人往病人鼻孔中壓入氣體或喝濃醋以防止病人入睡。
身患疾病的人們
❷ 英國病的分類
所謂的「英國病」,是指在二戰結束後,英國經濟出現的滯脹狀態,而且這種狀態持續了近三十年,被一些經濟學家戲稱為「英國病」。( 本世紀以來,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英國在世界列強中的實力地位下降,人們通常稱它作「英國病」或英國的衰退。)
「英國病」的出現還有著復雜的背景。戰後的英國奉行凱恩斯的市場供求經濟學說,無論在什麼階段,政府都喜歡用凱恩斯經濟理論來解決。不錯,在戰後的一段時期內,凱恩斯主義的確幫助英國解決了不少問題。在就業、投資、國家干預等問題上都具有一定的權威性,成為英國各界政府挽救經濟的法寶。然而這種過於迷信的崇拜,讓英國經濟策略變得單調,缺乏針對不同經濟問題的靈活性。而且最致命的是,政府受到了凱恩斯主義的誘導,忽略了社會基本矛盾,而將注意力單純放在了供求關繫上,為國家的經濟安全埋下了重大的安全隱患。
英國學者薩姆,艾倫諾維奇說:「英國發展不快,生產率低,增長速度慢,實際收入增加不多,支配世界已不可能」、「相對衰退不可避免』。戴維·科茨和約翰·希拉德說:「自19世紀末以來,所謂『英國病』,已經廣泛滲透到現代社會的每一個領域」,「幾乎所有輿論都認為情況不妙,衰退加劇」有人則把「英國病」和19世紀歐洲病夫土耳其相比。
「英國病」的症狀,從縱向看,表現為主要經濟指標增長緩慢。從橫向看,表現為英國在世界的經濟地位日趨下降。對「英國病」根源,國內外學者眾說不一。有的強調:「深植於國家的社會結構和精神環境之中」。有的強調導致衰退的不同政治、經濟因素。
撒切爾夫人針對傳統經濟政策的弊端,採取以貨幣學派為主的綜合治療「英國病」措施,取得了經濟發展的明顯成效,使「英國病」症有了緩解。
不得不承認,倘若英國沒有及時出現一位如此果斷的首相,恐怕英國病遲早會將英國推入墳墓。
一個創造了歷史奇跡的人,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11年來,英國經濟在撒切爾的精心扶持下逐漸壯大,困擾英國幾十年的英國病也基本治癒。盡管撒切爾在職期間對於一些政策的制定缺乏考慮,但她所製造的撒切爾奇跡永遠被保留在歷史最光輝的篇章中。她為了黨內團結而不惜犧牲自己政治生命的氣節,更是讓許多人感動。直到今天,人們提到英國還會想到那位有著堅定笑容的女首相。 城市化是指一定地域內社會生產力發展和科學技術的廣泛應用,所造成的人口、生產力逐漸由農村向城市轉移和集中的過程。人口相對集中,並向第二三產業的轉移,是城市化的主要標志。
所謂「英國病」,是指工業化促進城市化過程中,人口自鄉村向城市的過度匯集,產業污染對城市生態環境造成毀滅性的損害,城市犯罪的增加給社會帶來種種負面影響,直至給「整個國民經濟乃至國家」都帶來深遠影響。
英國是最早步入城市化的國家。早在18世紀工業革命後,英國的城市化進程加快,至20世紀30年代,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達80%,50年代居住在10萬人以上的城市人口比例為38.4%。50年後,超過90%的英國人生活在占國土面積10%的大城市中。急速城市化的過程中,城市生活環境急劇惡化,人口向狹小城市圈集中,導致了良莠混雜的城市文明及生活方式的浸透。
未來中國的城市化也將面臨各種挑戰,人口高密度、產業結構失調、城市污染對生態環境的危害、城市犯罪帶來的負面影響,都將是造成城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發展過程中的「英國病」現象的主要原因。避免城市化中的「英國病」,首先要解決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結構矛盾;實現城市與區域互動、都市與農村呼應;以中心城市為依託帶動周邊城市和地區經濟、技術協調發展的創新都市圈體制與政策,作為主導中國城市化發展的基本形式。城市與區域發展的互動、合作包括兩種形式:一是都市圈域內城市間的交流、互動與合作,如長三角都市圈內城市間的互動合作。另一是都市圈之間的合作互動,如長三角與中西部都市圈經濟、技術與生態環境的合作互動。
在未來都市圈域經濟的互動中,中心城市應有所取捨,逐步退出與中小城市爭資源、爭資金、爭市場的競爭性產業領域,採取進退結合、先後有序的策略。近20年,美國成功實行了城市功能轉變,城市產業退二進三,完成了工業經濟向服務經濟的轉換和升級,生產職能減弱,流通信息功能增強,城市由工業中心轉變為信息交換和經濟決策中心。
第一產業中的農業與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互動,是創新城市化的又一重要方面。在新的城市化進程中,農業地位很重要,大城市郊區的農林業既是城市居民生產、生活的物質基地,又是維系都市生態環境有序循環的「綠肺」。在日本,綠色農業是首都圈經濟的一大熱點。第一產業雖比重不大,卻注重都市農業、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的發展,不斷提升農業新技術,提高農產品附加值,使首都圈第一產業產值大大超過近畿圈和中部圈之和。在中國城市化互動中,人力和人才資源、資金和投融資,以及知識、技術的東西部互動,是實現未來50年中國可持續發展城市化的可靠保證。
在我國城市化互動中,人力和人才資源、資金和投融資,以及知識、技術的東西部互動,是實現未來50年我國可持續發展城市化的可靠保證。
從全國看,地域間資金、技術和人力資本的互動將為城市化帶來兩大社會效益:其一,縮小工資差別,實現生產力各部門間的均等化,從而拉動城市技術與生產力的發展。其二,由於部門間邊際生產力的平均化,可以實現城市與區域經濟總體產出水平的極大化。 不列顛民族歷來所面臨的最大的威脅既不是來自蘇聯,也不是來自核武器擴散,甚至也不是來自國內的恐怖活動。它來自我們中間。
這個威脅是什麼呢?它是新的英國病:自我毀滅的民族懷疑悲觀情緒。這種病是由英國精英階層中所謂的輿論製造者們散布的。這些人自以為知道什麼是我們大家的最佳選擇。這種病的表現為:總喜歡輕視我們的國家,贊揚別的國家;貶低我們的成就,羨慕別人的成就;蔑視我們的國家制度,贊許別的民族的制度;嘲笑我們的每一個全國性人物。悲觀主義者們已經散布了一種毒素。太多的政治家、學者、教會神職人員、作家、評論家和新聞記者們表現出新英國病的全面症狀。
一個不珍視自己的民族特性的國家,不可能保持長期的穩定和繁榮。自我懷疑腐蝕著我們的制度,使國家削弱。
出了什麼毛病呢?我們的國家在面對戰爭的災難時曾經具有很高的抗禦力,可是在面臨和平時期的失望時缺乏精神力量。也許,我們看見那些曾被我們打敗過或者在我們幫助下免遭失敗的國家,一個一個地從廢墟上興起,並在經濟上超過我們時,我們感到不開心。也許正是這種失望情緒導致了沉湎於自哀自憐和妄自菲薄。
民族寬容的優良傳統已經蛻變為走向虛無主義的新傾向。這種虛無主義佔了上風的事例一直給人以深刻印象。在教育領域,這種虛無主義導致我們鄙視出類拔萃,模糊了衡量成就的尺度,並且撤銷了我們的大多數文法學校。
不單單是在教育領域,同樣嚴重的是,虛無主義已經把英國的每一種制度變都成了嘲笑的對象,包括英國王室,而且議會也一直受到類似的攻擊。我們的輿論製造者們或許是染上了新英國病,但是英國人民並沒有患這種病。大多數英國人希望回歸到傳統價值觀念。他們為自己的國家而自豪,並熱愛她的那些突出的特點,但有人每天都向他們散布悲觀主義和懷疑論的做法,使他們感到失望。
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局面。如果悲觀懷疑情緒已成為這個新的社會權力體制的首要特徵,那麼,我們就必須向它提出挑戰。
❸ 20世紀初英國塵肺病患者為什麼不斷增加
主要是源於18世紀、19世紀工業革命後期的煤炭需求,導致倫敦(倫敦是工業之都,而工業就需要大量的煤炭做支撐)形成霧都的局面,使很多英國人(倫敦人)患塵肺病。
燒煤導致空氣中有高濃度的二氧化硫和煙霧顆粒,就是我們現在的霧霾。
❹ 14世紀英國黑死病有多嚴重真的改變了英國歷史進程嗎
14世紀英國發生的黑死病對於英國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同樣也阻礙了英國的歷史進程。要知道大面積的疾病爆發,對於整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都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不僅如此,這種疾病也會引起當地人的恐慌。
就是因為人口的大面積減少以及,糧食需求的下降讓相關的農產品價格嚴重下降。工人工資在那時上漲的幅度非常快,有一些庄園由於缺乏勞動力,讓一些婦女和兒童被迫進行農耕工作。由此就可以看出這場疾病對於當時整個國家的影響力其實是非常大的,並且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當時有不少官員也因為這場疾病死亡。在這些官員死亡之後,就會有那些濫竽充數的官員進行上崗,但是這些官員並不懂得如何規劃百姓的生活,讓百姓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加。這一定程度上也讓當時英國的殺人案件數量逐漸增加,讓英國人的犯罪幾率逐漸增大。
❺ 英國留學生看病經歷
申請英國留學的學生不少,那麼英國留學生的看病經歷是怎麼樣呢?和一起來看看吧!下面是我整理的相關資訊,歡迎閱讀。
英國留學生看病經歷
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作為世界上廣為人知的醫療保障體系之一,承擔著保障英國全民公費醫療保健的重任,也是英國人民長期以來的驕傲。
在英國生活了1年的我,慢慢地了解了英國的李隱看病方式。
有一次,我的朋友智齒發炎,疼得吃不好、睡不著。
這種在國內只要去醫院掛號拔牙就能解決的事情,在英國可沒有那麼容易,要先與當地的社區醫生打電話進行預約。
當我的朋友打電話給社區醫生後,被告知拔牙需要排隊半個月。
但私立醫院拔牙又非常貴,這位朋友只好忍痛等了半個月。
後來,我同我謹旦的英國室友聊起此事。
他感覺很正常,並向我介紹了一些關於英國看病的常識:
當社區醫生接到預約後,他會根據病人的病情嚴重程度以及自己的預約狀況進行安排。
一些輕症病人等待兩周到三周才能看醫生很正常。
如果在等待期間內,社區內有人得了急性病症,預約還會被延遲。
有些留英中國學生調侃說,在英國,在兩種情況下可以見到醫生:
病到站不起來或者病已經好了。
對此,英國人認為,很多病症其實不需要看醫生,比如發燒感冒。
在他們看來,因為小病去看醫生是在浪費醫生的時間,而且對醫生來說,看病要講求質量而不是看了多少個病人。
但英國人也承認,有些時候確實等得太久了。
中國留學生還常調侃,在英國看病,不管你是什麼病,醫生總告訴你多喝熱水。
我還聽不幸病情發作、撥打999呼叫急救車的中國留學生說,如果不出血、不是現場暈厥,救護車是不會來的。
甚至可能會先派一輛小車前來查看情況哪晌廳,以確認是否需要出動救護車。
這些就醫經歷讓我看到了「理想」醫療制度的另一面,也讓我學會了辯證地看待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