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國王一世是什麼職位

英國國王一世是什麼職位

發布時間:2024-11-13 00:15:05

❶ 英國爵位等級各是什麼稱呼

歐洲爵位分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英國勛銜可以分三大類:一是皇族勛位(royal orders),賜封予皇族或最高級的貴族(安妮公主之類);二是貴族勛位(noble or family orders),賜予一般貴族(該隱那一級的世襲貴族),三是功績勛位(orders of merit),賜予有重大貢獻的人士(英國宰相,撒切爾女男爵)。
King/Queen (國王、女王)Crownprince(王儲)再英國稱Prince of Wales,即威爾士親王,Prince(親王或王子)通常只表示「君主之子」(或女君主之夫)之意,而非具體的爵位。女性稱Princess(公主)國王長女稱Princess Royal,即「大公主」。

❷ 英國國王是什麼時候就變得沒什麼權利了呢

喬治一世(George I of Great Britain,1660年5月28日-1727年6月11日),漢諾威選帝侯、英國國王。

他是漢諾威選帝侯奧古斯都和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的外孫女索菲亞的兒子。在1698年,其父逝世後繼位為漢諾威選帝侯。

1714年,英國女王安妮駕崩無嗣,根據1701年的「王位繼承法」繼承英國王位,稱喬治一世,成為漢諾威王室的第一位國王,也是一個母語是德文,而且無法使用流利英文的國王。

所以從此開創了英國君主不出席內閣會議的先例,會議改由國王敕令一名親信大臣主持,成為了英國首相制度的開端。1727年,喬治一世在漢諾威駕崩。

❸ 英國的爵位是如何分級的

英國是一個講究頭銜和譽稱的國家,因此在與英國人的交往中,或在我們的英語實踐中,了解一些有關英國爵位的頭銜和譽稱的知識無疑是十分必要的。

按照英國傳統,女王(或國王)可以根據內閣首相的提議,將某種貴族爵位授予某人,但受封的人數是有限的,每年大約在20名以內。

貴族爵位(peerages)分為公爵(Duke)、侯爵(Marquis或Marquess)、伯爵(Earl)、子爵(Viscount)和男爵(Baron)5個等級。原來貴族爵位都是世襲的,而且只能有一個繼承人。長子是法定繼承人。只有在貴族沒有兒子的情況下,其爵位才能由首先達到繼承年齡的直系後代來繼承。自1958年以後,才允許將非繼承性的「終身貴族爵位」(Life peerages)授予某一個人。

對公爵、公爵夫人(Duchess)尊稱為「Grace」。直接稱呼時用「Your Grace」(大人、夫人),間接提及時用「His(Her)Grace」。用在信封或信的開頭可尊稱為「His Grace the Duck of...」(公爵大人……)或「Her Grace the Duchess of...」(公爵夫人……)。

侯爵、伯爵、子爵和男爵都可以稱為「Lord」(勛爵)。直接稱呼時,都可稱「Your Lordship」。間接提及時可用「Lord +姓」或「Lord +地名」。信封上或信的開頭分別稱「My Lord Marquis」或「My Lord」(主要用於伯、子、男爵)。

公爵、侯爵、伯爵的長子在他們的父親沒死之前,即沒有繼承其父親爵位之前,也可稱之為「Lord」(勛爵),但不是貴族。公爵、侯爵的次子以下的兒子,可以終身稱之為「Lord」(勛爵);對伯、子、男爵的次子以下的兒子可稱「Honorable」(尊敬的)。他們也都不是貴族。

侯爵夫人(Marchioness)、伯爵夫人(Countess)、子爵夫人(Viscountess)、男爵夫

人(Baroness)均可稱之為:「Lady」(夫人),即用「Lady +丈夫的姓或丈夫勛稱中的地名」。

公爵、侯爵、伯爵的每一個女兒也都可稱為「Lady」,即可用「Lady +授予名+姓」。

如果她結了婚,就用丈夫的姓代替自己的姓,但仍稱為「Lady」(夫人),即使丈夫無爵位,是個普通的「先生」,也可稱為「Lady」。如果丈夫有了爵位,那她就要選用相應的譽稱。

除了貴族爵位以外,還有別的一些譽稱,對爵士則尊稱為「Sir」(爵士)。具體做法是「Sir +授予名+姓」或「Sir+授予名」,但作為爵士頭銜,Sir絕不可只用於姓前。

如「Sir James Manson」也可稱「Sir James」,但絕不能稱「Sir Manson」。爵士的夫人也可稱「Lady」。

爵士的頭銜不能繼承,除頭銜外爵士沒有什麼特權。其兒子也和平民的姓一樣用「Mr.」相稱。

❹ 英國的國王、首相、議會、內閣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責任內閣制度之下的英國國王、議會、首相、內閣的關系是密切聯系、相互制衡。

具體來說:

1、國王是國家元首,是英國武裝部隊的總司令,也是英國國教世襲領袖。國王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法律上賦予英王的權力由內閣和議會行使。在對外交往代表英國,是英國國家的象徵。

2、議會是國家政治的中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分為上下兩院。上議院是貴族議院。下議院是平民院,是民主的代議機關,議員由普選產生.經過多次改革,上議院在議會中居於從屬的地位,只起輔助性的作用。

3、英國首相:英國政府首腦。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執政聯盟的首領自動成為首相人選,人選經國王確認並任命後才正式成為首相。首相身兼政府首腦、議會黨團領袖數職,手中握有行政與立法大權,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4、內閣是英國的政府,首相由國王任命,名義上對國王負責,實際上對議會或首相負責,如果議會通過對內閣不信任案時,整個內閣(包括首相)要麼下台,要麼內閣提請國家元首宣布解散議會,重新進行議會選舉。

英國這種獨特的君主立憲制適應了英國社會獨特的國情,為其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4)英國國王一世是什麼職位擴展閱讀

英國責任內閣制的形成與發展:

1688年光榮革命以後,威廉三世逐步退出內閣。

1714年,安妮女王去世,根據《王位繼承法》,由德國的漢諾威選帝侯繼承王位,即喬治一世。由於不懂英語,逐漸對參加內閣會議失去興趣,於是很少出席會議,甚至不出席會議而讓大臣們去料理國事。於是大臣們有事就自己商定對策,然後提交給國王審定。

1721年,羅伯特·沃波爾成為英國第一任內閣首相,主持內閣會議,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內閣制正式形成。

1742年,首相羅伯特·沃波爾失去下院多數的信任,被迫率內閣全體辭職。此後,「內閣失去下院多數信任必須辭職」成為一種不成文的制度。

1784年,小威廉·庇特試圖通過改革來抑制國王(喬治三世)專權傾向抬頭,而當時有不少議員被國王收買,庇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選舉議會,他的改革得到新議會的大力支持,庇特得以繼續主持內閣17年。

由此形成慣例:內閣失去下院多數議員信任,可解散下院重新選舉,若新議會支持內閣,則內閣繼續執政,否則必須辭職,由下院多數派去組閣。由此,形成內閣總攬國家行政權力並對議會負責的責任內閣制。

❺ 英國的國王有什麼權利

首相。

英國女王在英國處於一個統而不治的地位,但沒有實際的統治權,英國首相居於統治地位,擁有實際的統治權。




自17世紀末,光榮革命之後,英國國王的統治權利逐漸轉移到內閣,英國內閣的話事人就是首相,但那時首相的權利還沒有那麼大,所有內閣的決定還需要英國國王的簽名,但後來有一位英國國王想要復辟英國的君主制,內閣集體辭職,甚至連國會也反抗,由於造成的影響極大,英國國王被迫請回首相,從那之後,英國國王的權利轉移至內閣,內閣的權利開始凌越與王權之上。

雖然內閣的權利凌駕於王權之上,但英國女王仍然具有象徵意義,就像2013年的蘇格蘭獨立,當時英國首相曾寄希望於英國女王,希望她能勸說蘇格蘭不獨立,蘇格蘭人民也認可英國女王的地位,只要女王開口,蘇格蘭就有可能放棄獨立,但當時英國女王拒絕,因為她覺得只是蘇格蘭人民的選擇,而英國王室只是居於統治地位,並無實際的統治權,所以並不願插手這件事,這也從一方面說明,英國王室已經習慣於居於統而不治的地位。


著名女王


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她是都鐸王朝的第四任也是倒數第二位君主。 她主要事跡是曾努力把英國從新教恢復到羅馬天主教(1555年)。

為此,她曾處決了差不多三百個反對者,因而被稱為「血腥瑪麗」(Bloody Mary)。從此以後,Bloody Mary在英語中就成了女巫的同義詞。 但是她的宗教政策在很大程度上被她的繼任者伊莉莎白一世所顛倒。

❻ 英國歷代國王有哪些

1、威廉一世

征服者威廉,又稱威廉一世,諾曼王朝的開拓者(1066年-1087年在位),中世紀時最重要的國王之一。他本來是法國諾曼底公爵,一生深具爭議,但他的作為毫無疑問影響了整個歐陸歷史,並導致了一個新時代的誕生。

❼ 英國第一任國王是誰

一、威廉一世(英格蘭) 威廉一世(征服王威廉公爵)(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1、生平 1035年,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寬宏的)在去耶路撒冷朝聖的歸途中去世。由於他沒有婚生子女,因此唯一的私生子威廉被立為諾曼底公爵。英格蘭第一位諾曼人國王。生於1028年,8歲時繼承父親的公爵位,15歲時被封騎士,開始在領地執政。1046年至1055年間多次平息貴族的叛亂。1054-1060年間反對國王享利與安茹的馬特的同盟。1063年征服曼恩。1066年向英格蘭開戰並於同年9月引兵渡海,首先攻佔了佩文西和哈斯丁斯鎮。10月,擊敗了英格蘭國王哈羅德的抵抗。聖誕節,威廉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加冕為英格蘭國王。為了確保邊疆的安定,威廉於1072年入侵蘇格蘭,1081年入侵威爾士,並在邊境設立特殊的居民地。他一生的最後15年多住在諾曼底,任命老友蘭弗朗克為坎特伯雷大主教,把英格蘭朝政交給主教掌管,有5年或7年時間,他根本未到英格蘭一次。1087年,死於諾曼底。 征服者威廉為人嚴厲、殘忍,而且精力旺盛。有兩個因素對威廉的性格及他對歷史的影響起了不容忽視的作用。其一是他的私生子身份。他是他的父親,綽號為「魔鬼」的羅伯特和被他拐來的農家姑娘阿萊特生下的兒子,但卻是唯一的兒子。羅伯特費勁說服了諾曼底貴族,才確立了威廉的繼承權。1035年,8歲的威廉繼位,他的私生子身份使他經歷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嘲諷、歧視和挑戰,他的三個監護人和老師先後被人殺害。這就鑄就了日後威廉冷酷、多疑的性格。 另一個因素則是諾曼底的傳統。諾曼底公國是法國國王在無奈之下封給入侵的諾曼人的產物,於841建立。公國實行集權統治,有一支相對固定的軍事力量,和相對固定的財政收入,還有著諾曼人固有的尚武和善於航海的傳統。這些因素,幫助了威廉的征服,並影響了他日後在英國建立的一系列制度。 年輕的威廉一世已經初步顯示出他的才智。他先是在法王的支持下於瓦萊杜尼戰役大敗公國內部的反對派,鞏固了自己的地位,然後利用南部曼恩伯國和布列塔尼公國的內部矛盾,吞並了它們。這時,威廉開始將他的野心投向隔海相望的英格蘭。 當時,英格蘭國王懺悔者愛德華(1042—1066年在位)是威廉的表兄弟,沒有子嗣,據說在1051年威廉訪英時曾答應讓威廉繼承他的王位。而懺悔者愛德華的內弟、另一個王位的有力競爭者哈羅德被困在諾曼底公國時,也曾承認過威廉對英格蘭王位的繼承權。但當1066年,懺悔者愛德華去世時,在愛德華舉薦下,英格蘭賢人會議卻選舉了哈羅德為國王。威廉聞訊怒不可竭,遂決心發動他的征服戰。 當威廉准備好了渡海作戰的人員物資之後,萬事俱備,只欠西南風,卻一直盼不到,耽擱了四十多天。後來的歷史證明,正是這四十多天的等待,改變了力量的對比,使勝負天平偏向威廉一方。 當時另一個英格蘭王位的挑戰者——卡紐特大帝的後代、挪威國王哈拉爾三世率先在英格蘭北部登陸,正在南部沿海守候威廉的哈羅德,被迫揮師北上迎戰。當9月28日,盼到西南風的威廉大軍在英格蘭南部登陸之時,遇到的是剛剛擊敗了挪威國王,疲憊不堪且減員嚴重的哈羅德軍隊。10月14日著名的黑斯廷斯戰役,哈羅德及兩個弟弟均戰死疆場,威廉大獲全勝。威廉隨即率軍直逼倫敦,於是年聖誕節加冕為英格蘭國王,開始了諾曼王朝的統治(1066—1135年)。 作為一個外來政權,威廉在初期遭到英格蘭人的堅強抵抗。威廉在殘酷鎮壓了各地反抗的同時,也鏟除了各地的地方力量,為他實行集權統治做好了准備,到1171年,各地抵抗基本平息。威廉下令沒收英格蘭貴族的地產,將其七分之一留給自己,其他的分封給隨他來的諾曼貴族,並仿照諾曼底公國的制度改組了英格蘭的中央行政機構和司法機構,同時抵制羅馬教皇的壓力,頑強地保留了對英格蘭各主教的任命權。英格蘭形成了當時西歐國家中最為強大的王權。 威廉對英格蘭內政方面影響最大的舉措是他臨終前兩年所完成的兩件事。一是1086年的「索爾茲伯里盟誓」,威廉要求各級封建主都必須向他本人行臣服禮,確立了「我的附庸的附庸還是我的附庸」的原則;另一個則是《末日審判書》,為掌握全國的土地、財產和收入狀況,為徵收賦稅提供依據,確保王室收入,他派人到全國各地清查。由於他派出的調查員個個如凶神惡煞,調查內容又極細致,使被調查者如履薄冰,好像在接受上帝使者的末日審判一樣,所以調查結果被稱為《末日審判書》,其正式名稱應是《土地賦稅調查書》或《溫徹斯特書》。這種大規模的「刮戶運動」,在中世紀的歐洲是極為罕見的。 1087年,由於與法王腓力一世的領土糾紛,威廉加入到與法國的戰斗之中,並攻佔了巴黎附近的要塞芒特。眼看勝利在即,英雄一世的威廉卻意外墮馬而死,否則,他對歷史的影響還會更大。但此戰揭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 征服者威廉的征服,對歷史影響最大的是,使英國自羅馬帝國時代以來再次被捲入了歐洲中心地區的復雜關系中(此前征服英國的,不過是文明程度比英國還落後的諾曼人),由於英王在法國擁有領地,英法兩國王室成為一對理不斷,剪還亂的冤家,此後數百年中兩國的交流和碰撞成了西歐政治生活的主題之一。這次征服改變了英格蘭的歷史進程,甚至連英語都發生了改變,大量新的詞彙加入到英語中。他將許多新事物帶入了這個孤島,如陪審制度,後來英國法律自成體系,就是以此發端的。 威廉一世將諾曼底傳統的集權統治和軍事立國帶入了英國,是英國歷史上一大轉折。在此之前,英國一直是被入侵,被征服的對象,而從他開始,英國轉守為攻,以後的戰爭主要只在別人的國土上進行,盡管此兩項傳統在英國以後的發展中逐漸淡化了。 2、評論 英格蘭幾百年間一直遭受北歐的諾曼人攻擊和騷擾,但最終征服這個島國的卻是來自對岸法蘭西的諾曼人。諾曼征服看似一個偶然的歷史事件,實際上它的發生是當時歷史趨勢發展的結果,那就是,大不列顛島正在難以避免地和歐洲大陸發生越來越緊密的聯系,並且最終只能完全溶入歐洲的政治體系之中。 3、家庭 △婚姻: ·1052年,在諾曼底的尤城聖母教堂(Notre Dame d'Eu)娶佛蘭德領主的女兒瑪蒂爾達(Matilda)為妻。 △子女: ·長子羅伯特·柯索斯 (約1054-1134)即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二世 ·長女塞西莉婭(約1055-1126) ·次子威廉二世(1056-1100),英格蘭國王 ·三子理查 (1057-約1081),貝爾奈公爵 ·次女阿德莉薩(Adeliza) (?-1065) ·三女阿黛拉(約1062-1138),嫁給布盧瓦伯爵艾蒂安,他們的次子就是英格蘭國王斯蒂芬 ·阿加莎(約1064年 - 約1080年) ·康斯坦絲(約1066年 - 1090年) ·瑪蒂爾達(? -1112年) ·亨利一世(1068-1135) 英格蘭國王

❽ 英格蘭國王威廉一世是什麼人

英王威廉一世又被稱為征服者,他原是一個居住北歐的諾曼底人,而後入侵英國進而改變了英國歷史。英王威廉一世生於1027年或者1028年,卒於1087年,英王威廉一世本是諾曼底公爵的私生子,因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沒有兒子,所以英王威廉一世理所應當地成為諾曼底的繼承者。

英王威廉一世
英王威廉一世8歲時,因父親突然離世而成為諾曼底公爵。在他15歲時,被封為騎士,並開始在他的領地執政。此後,英王威廉一世平息了多場貴族的叛亂,進而成為一名驍勇善戰的領導者。
1066年,英王威廉一世宣告向英格蘭開戰,並在9月份攻佔了佩文西和哈斯丁斯。10月份,英王威廉一世打敗了英格蘭國王哈羅德,隨後自己成為英格蘭國王。為了保障邊防安定,英王威廉一世在1072年入侵蘇格蘭,時隔9年之後,又入侵了威爾士。
雖然威廉一世是英格蘭國王,但是自從他佔領英格蘭之後,有5年或者7年時間,根本沒有去過英格蘭。英王威廉一世將英格蘭所有的事務交給好朋友蘭弗朗克處理,自己則在諾曼底生活。雖然英王威廉一世用武力征服了英格蘭,而登上英王之位也用了不合法的手段,但是他在英格蘭推行的經濟、政治、宗教等方面的改革,改變了英格蘭社會的性質,因此具有積極地意義。
縱觀英王威廉一世的崛起歷程,有兩個方面的因素不容忽視,一是英王威廉一世本身殘酷,嚴厲,他的鐵腕手段穩固了統治,二是諾曼底的傳統,讓威廉一世成為一個有能力的人。
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故事
征服者威廉一世是一位具有傳奇色彩的人,而關於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故事也有很多,通過了解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故事,有助於全面地了解征服者威廉一世的生平經歷。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母親是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的女僕,因威廉一世母親身份地位低下,所以諾曼貴族稱呼征服者威廉一世為「雜種威廉」。

征服者威廉一世
諾曼底公爵羅貝爾一世去世後,征服者威廉一世成為繼承人,諾曼貴族為了奪取威廉一世的權力和地位,便殺掉了征服者威廉一世的三位監護人。在這種環境之下,征服者威廉一世養成了殘酷、嚴厲的性格。
1047年,征服者威廉一世擊敗了諾曼貴族,最終穩固自己的統治。征服者威廉一世在24歲時,娶了一名叫瑪蒂爾達的女子,當時瑪蒂爾達只有22歲。征服者威廉一世和瑪蒂爾達結婚之後,倆人共育有四個兒子和六個女兒。
從婚姻來說,征服者威廉一世是一個忠實的丈夫,和瑪蒂爾達結婚後,他沒有再娶其他女子。但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的妻子瑪蒂爾達和他是近親關系,倆人之所以會結合在一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征服者威廉一世只想利用瑪蒂爾達家的勢力。
在貴族聯姻的幫助下,征服者威廉一世的權力更加得到了鞏固。威廉一世知道近親聯姻是有違常理的,為了懺悔這段婚姻,威廉一世修建了聖斯蒂芬教堂,他的妻子瑪蒂爾達修建了聖三一教堂。
征服者威廉一世的評價
11世紀初期,來自法國的征服者威廉一世改變了英國歷史進程。針對威廉一世的生平事跡,很多學者都在書籍中提及到了征服者威廉一世的評價。正所謂硬幣具有雙面,評價一個人時也要考慮到正反兩方面。

威廉一世
對征服者威廉一世的評價之一就是,征服者威廉一世用武力征服了英格蘭,給英格蘭人民帶去了戰爭和災難。從某種程度來說,威廉一世的征戰並不具備正義性,他殺掉英格蘭國王哈羅德,自己加冕成為英格蘭國王,也是不合法的行為。
但從另一方面來說,征服者威廉一世也用鐵腕高壓政策穩定了自己的統治。雖然,對英格蘭人民來說,征服者威廉一世是一位囂張跋扈的外來入侵者,但從長遠來看,威廉一世成為英格蘭國王之後,他在英格蘭推行的經濟、政治、宗教等各個方面的改革,才讓英格蘭和歐洲大陸的聯系更加密切,進而促進了英格蘭經濟和文化的發展。
除此之外,征服者威廉一世在英格蘭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為英國以後的順利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從征服者威廉一世在英格蘭推行的各項政策來看,這些政策都順應了當時的潮流與發展,所以這也意味著威廉一世對英格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威廉一世統治英格蘭以後,英格蘭再也沒有受到外族的入侵。相反,後來的英格蘭不斷進行海外擴張,進一步擴大了國家影響力。

❾ 歐洲歷史上英法等國的國王分別叫什麼

英國國王:
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魯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4、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5、愛德華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6、愛德華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7、愛德華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8、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Henry VlI ,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3、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4、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5、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6、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編輯本段]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2、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3、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5、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6、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3、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4、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5、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6、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7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3、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4月21日,1952年2月6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3年6月2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法國國王: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閱讀全文

與英國國王一世是什麼職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什麼標 瀏覽:134
印度人為什麼吃這么多雞蛋 瀏覽:640
英法國家與中國簽訂了哪個條約 瀏覽:745
義大利球員哪些 瀏覽:441
英國法學碩士如何申請法學博士 瀏覽:515
印度汽車報廢年限是多少年 瀏覽:558
印尼什麼牌子的化妝品 瀏覽:72
義大利每年展會有哪些 瀏覽:255
中國產蚝最大的哪個省 瀏覽:776
全印尼雅加達汽車多少輛 瀏覽:910
中國賣了多少口罩給美國 瀏覽:903
英國打俄羅斯怎麼了 瀏覽:12
越南桃子是什麼樣子 瀏覽:13
印尼打電話加什麼 瀏覽:452
越南說熊怎麼說 瀏覽:531
抖音美好中國如何助力 瀏覽:263
歐洲怎麼稱呼越南 瀏覽:374
中國新冠肺炎共有多少 瀏覽:537
印度版替諾為什麼那麼便宜 瀏覽:850
印度有哪些人不能靠近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