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航空工業戰後怎麼衰落

英國航空工業戰後怎麼衰落

發布時間:2024-11-14 00:19:07

『壹』 英國是最早進入資本主義社會的國家,為何現在綜合國力還不如日本

還不能這樣下結論。盡管日本後來居上,但英國所具有的高科技能力例如大飛機發動機製造水平依舊遠遠領先於日本。飛機和航空母艦的製造水平也是一流的。

『貳』 英國經濟地位衰落的原因

衰落的原因:

一、經濟上:雖然英國贏得了戰爭,並從戰爭中獲得了新的殖民地,戰爭的巨大開銷使得英國無法繼續承擔維系一個帝國所需要的龐大財政支出。英國有數百萬人死亡,無數資產被毀,其結果是債台高築、資本市場的混亂以及在海外殖民地英國籍官員人數的缺乏。與此同時,民族主義情緒在新老殖民地都在高漲,而帝國的參戰以及非白人士兵在戰爭中所感受到的強烈的種族歧視都更加助長了這種民族主義情緒。具體來說,戰前的債權國變為戰後的債務國,戰後經濟長期低靡、不景氣,國際金融中心也由英國倫敦轉移到了美國紐約。一戰中,英國的商船隊遭到巨大損失,使其航運業遭遇重創,也導致英國貿易量的下降。
到1919年,英國欠美國的債務達85000萬英鎊。因此,英國成為美國的主要債務國。可是在戰前,美國是英國的主要債務國。戰時英國被迫賣掉了海外資產的四分之一。由於戰爭,英國的內債增加了九倍,即從64500萬英鎊增加到66億英鎊。(數字摘自《英國現代史》作者是弗.格.特魯漢諾夫斯基)
在戰爭年代,整個英國工業顯著地擴大了生產機構,但是,這並不能使它在世界市場上更有力量跟它的對手進行競爭。陳舊不堪的企業需要國家的補貼來維持,這就不能不室戰後時期英國工業的情況更加復雜。
戰時英國工業的發展極不平衡。由於勞動力被抽到軍隊和軍火企業中去,以及原料不足和機器設備的日益破舊,舊有的最重要的工業部門減產了。煤產量從1913年的28740萬噸減少為1918年的22770萬噸。1913生鐵產量為1026萬噸,而1918年為908萬6千噸。造船業產量也急劇下降,1913年英國造船廠建成的船隻總噸位為120萬噸,而在1918年減為77萬2千噸。戰時生產的增長,主要是依靠擴大所謂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工業、汽車工業、航空工業、製造軍火的工業以及供應兵工廠金屬的煉鋼工業。
工人運動:戰爭使國內階級矛盾大大地尖銳化。1918年罷工運動規模壯闊,參加罷工的工人達1116000人,損失5875000工作日。這時英國工人運動的特點是具有戰斗性。絕大多數罷工是「非正式」,即有普通工人違背工會領袖的意志發動起來的。罷工者除了提出經濟要求外,還提出政治要求。
隨著罷工運動的開展,工會的數目也日益增多了。起來同資產階級斗爭的工人,感到了聯合起來的必要性。1913年到1918年,工會人員人數從4135000人增加到6533000人。
由於工人不滿資產階級的剝削,後來俄國的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國內的工人極為興奮。他們想改變社會制度,從而使自己能夠獲取利益。這樣的心態導致了工人們的不斷罷工或者是消極怠工。間接的也造成了英國在戰後的衰落。
二、政治上:主要體現在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一戰爆發前,英國自由黨通過一系列的社會改革和立法,開創復興的局面。歷史證明,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一戰後英國衰落的原因作用下,才進一步激化了英國的國內矛盾,加劇了政壇的沖突,從而導致了英國自由黨的沒落。在此過程中,第一次世界大戰表現出了強烈的催化作用。1918年,自由黨尚可與其他政治力量聯合而維持勞合·喬治的首相地位,但以後自由黨在大選中的得票率持續下降,1923年的大選中,工黨得票率首次超過了自由黨,成為英國的第二大政黨,而自由黨從此以後再也未能成為第二大黨。
但是單獨的政黨都不能獨自領導政府,組建聯合政府是必然的事情。但是各個政黨的主見都不同,對於戰後經濟建設的方向不同,導致與戰後英國經濟發展滯後。
三、國際影響力方面:雖然英國在一戰後的巴黎和會上保持了國際事務領導者的地位,但是由於其經濟、軍事實力的嚴重倒退,事實上使得英國不可能再像一戰前那樣控制世界,「日不落帝國」世界政治、軍事霸主的地位都已名存實亡。華盛頓海軍會議上規定英美海軍實力保持一致,這說明英國無奈的承認了一戰後不再是全球霸主的事實。所以在戰後英國不能像戰前一樣為了經濟利益為所欲為,間接的也導致了英國需要犧牲一些利益來保全自己的政治權利。
四、殖民地方面: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大英帝國完成了最後一次的大規模海外擴張。英國經國際聯盟的批准對原本屬於奧斯曼帝國的巴勒斯坦和伊拉克進行委任統治,而前德國殖民地坦噶尼喀、西南非洲(即今天的納米比亞)和新幾內亞也被劃入英帝國的版圖(其實西南非洲被歸由南非管理,而新幾內亞則由澳大利亞統治)。不過一戰之後英國在萊因蘭和二戰之後在西德的佔領區就不被認為是帝國的一部分。1920年代是自治領發生巨大變革的時代。雖然自治領在一戰爆發時還無權選擇是否參戰,1919年結束一戰的《凡爾賽條約》,卻是由英國和其自治領分別簽署的。1922年自治領不再願意支持英國對土耳其的軍事行動,迫使英國尋求一個和平的妥協方案。一個位於都柏林的英愛戰爭紀念碑。自治領的完全獨立經由1926年的《貝爾福宣言》和1931年的《威斯敏斯特法案》得到最終確立:所有自治領取得與英國的同等地位,英國的立法機構不再有權干涉自治領內部事務,自治領也將享有自主外交政策的自由。1907年在殖民部內設立的一個主管自治領事務的部門也在1925年從殖民部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自治領部,並在1930年擁有了首位部門大臣。加拿大在1923年成為第一個獨自簽署外交條約的自治領,1927年加拿大向華盛頓派遣了第一位永久性的外交官;1940年澳大利亞也派出了首位駐外大使。愛爾蘭自由邦在一場反抗英國統治的血腥戰爭後於1921年取得了自治領地位;1937年愛爾蘭與英國斷絕了正式的憲法關系,並在1949年正式成為完全獨立於英聯邦之外的愛爾蘭共和國。原本就獨立、直到1922年才被英國掌控的埃及也在1936年斷絕了與英國在憲法上的特殊關系(雖然直到1956年英國才從埃及撤軍)。在1922年成為英國保護國的伊拉克也在10年之後的1932年完全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果,是英國打贏了戰爭,但卻失掉了一個帝國。一戰後,力量不斷增強的殖民地開始要求取得與「母國」平等的獨立地位。於是,以英國為核心的英聯邦組織應運而生。

『叄』 只有英國人會發動攻勢

英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參與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英國作戰非常努力,但是英國的表現相對平庸。似乎也沒什麼可玩的。許多人認為英國已經衰落了,如果一對一的打擊甚至不能打敗日本。事實上,事實並非如此。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並不軟弱。如果你看看英國在二戰期間的科技水平,日本甚至都沒有接近英國。

『肆』 英國在二戰過後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計劃經濟。
作為最早的本錢主義國家,英國的經濟發展曾經長期居於歐洲和世界的領先地位,它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是世界上第一個實現工業化的國家,尤其是在 19世紀上半葉,英國的工業在世界上幾乎居於壟斷地位,主要工業品的產量遙遙領先於其它國家,號稱「世界工場」。在1840年,英國的工業生產佔全世界的 45%。到1870年,盡管歐洲其它國家和美國的工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英國在世界工業生產中仍佔有1/3的份額。然而,好景不長,到19世紀70年代以後,英國開始進入了經濟發展相對緩慢的時期,其增長速度明顯低於其它主要本錢主義國家,先後被美國和德國趕上。進入20世紀以後,英國的經濟也一直是發展滯緩、步履維艱,即使是在二戰之後整個西方世界普遍的繁榮時期,英國的經濟仍無多大起色,到60年代又先後被法國、日本趕上。到80年代,甚至連原先很不起眼的義大利也幾乎趕上了英國。
歷史上,英國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經濟體制特徵。1945年7月,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英國工黨出人意料地在大選中獲勝,工黨在下議院獲得398個席位,而守舊黨僅得209席。工黨由此單獨組閣,成立了由工黨領袖克里門特•艾德禮為首相的戰後英國首屆政府。工黨政府剛一成立,就決心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興戰後的英國經濟和改善社會狀況。工黨政府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企業國有化、經濟計劃化和推行福利國家制度。在實行國有化方面,英國政府除了原已收歸國有的電話、電報、地鐵、發電站以外,還將煤礦、鐵路、電力、煤氣、運河、船塢、醫院、英格蘭銀行、航空及鋼鐵業收歸國有。國有化的方式是由國家向原業主支付償金。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國國有企業地位顯著上升。1981年,英國最大 10家公司(企業)按營業額排序,國有化公司佔3家,按職工人數排序,國有企業佔6家。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門:英國郵政局、國家煤炭局、英國鐵路局、英國航空和宇航公司、英國機場辦理局、英國港務局、英國貨運公司、國家公共汽車公司、英格蘭運輸局、英國鋼鐵公司、英國國家石油公司、英國製造公司、電力委員會等。英國國有化企業的發展並沒有代替私營公司在英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而國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國家的力量維護英國整個經濟機制的正常運作,鞭策戰後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二是幫手調整英國國內經濟生活中的各種關系,盡可能地爭取社會平等。與國有化彼此關聯的是工黨政府實行了必然程度的經濟計劃化。艾德禮政府從一開始就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通過對財政、金融、貿易和部分生產的控制,主動地指導和調節經濟發展。福利國家制度是戰後初期英國工黨政府諸項改革舉措中影響最大的一項。1946年8月,通過工黨政府的努力,英國國會通過了國民保險法。該法在以往有關法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險項目,規定凡已就業而未達退休年齡的職工都須參加保險,以便在失業、退休、懷孕、工傷、疾病、死亡的情況下能夠享受津貼和補助。1946 年11月又通過國民醫療保健法,在英國的居民從此享受免費醫療。同年還通過了住房法,該法規定地方當局負責集資修建房屋,解決戰後房荒;同時對房租實行限制,以掩護租戶的利益。1948年5月。國民援助法出台,規定由於種種原因而無力繳納社會保險金的貧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濟。上述所有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的基金來源於投保職工交納的保險費、企業主上繳的保險費和國家的預算撥款等三個方面。工黨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戰後英國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 1948年,艾德禮宣布英國已經建成了福利國家。
雖然,這些國家干預辦法對於戰後初期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復興有極大的促進作用,但其毛病也很快顯露:效率低下,包袱沉重,也因此,到1951年,由於工黨政府的內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守舊黨通過大選重新上台執政,這種國家干預政策遭到質疑。1951年10月,守舊黨組成由丘吉爾為首相的新政府,從此開始了長達 13年的守舊黨執政時期(在此期間丘吉爾、艾登、麥克米倫和霍姆相繼出任首相)。守舊黨政府終止實行工黨原先准備實施的鋼鐵工業和國內運輸業的國有化計劃。同時繼續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必然程度上減少了一些國家在國民保健方面的開支。丘吉爾政府還按照戰後英國經濟恢復的實際,結束了產生於戰時的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嚴格控制,使英國的經濟能更好地發展。50年代前期,英國的經濟呈現繁榮,其國民生產總值位居本錢主義世界第二位。而然進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 年代上半期,與實行完全自由經濟的聯邦德國、法國以及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比擬,英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
為此,英國政府也進行了一系列經濟調整。好比,國有企業私有化。這一改造浪潮最早源自英國。英國是一個老牌的本錢主義國家,二戰以後英國經濟逐漸走下坡路。為提高經濟競爭力,英國戰後歷屆政府先後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改革,其基本辦法是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從80年代末到90 年代初逐漸影響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形成所謂私有化浪潮。英國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政府通過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發展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年-1986年):主要對包羅石油公司、天然氣海岸設施、宇航公司、電報電話公司、鐵路、旅館、全國卡車公司等在內的虧損不太嚴重、仍可獲利、且大多屬競爭行業的企業實行私有化。具體做法是:(1)企業公開上市;(2)整體出售給私人企業;(3)職工內部持股。總起來看,該階段改造的規模相對較小。第二階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虧損較為嚴重的國有企業,以及公用事業和自然壟斷性行業。包羅:天然氣公司、航空公司、機場、鋼鐵、供水、造船、電力、全國公共汽車公司等。與第一階段不同,第二階段主要以將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企業,其它則採用股份公開上市及職工持股的措施。從改造的規模看,該階段比第一階段擴大了近一倍。
在這樣改造過程中,為包管整個改造進程的平穩性,英國政府採取了多種相關配套辦法。其中最為重要的是: 特別股權部署及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所謂特別股權部署是指:政府保存一部分國有股權暫不出讓。其目的在於防止某些行業或私人企業利用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採取惡意收購或兼並國有企業的不良做法,同時也在於制約企業的個別經理人員利用私有化改造轉公為私,乘機擴大個人利益,使國有資產流失。所謂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重點在於合理確定職工持股購股方案,一般讓本企業職工持有本企業總股份的10%左右。總體上看,英國國有企業改革值得必定及借鑒的經驗主要有:(1)化大為小,區別對待。政府按照具體情況,對虧損的大企業自己進行劃分,按照各部門具體的盈虧情況劃分為若干個小公司,以區別對待。由於一個大型企業的虧損,不等於其各部門一概虧損,因此區別對待的優越性在於:政府能夠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那些因虧損而急需改造的部門中去,從而降低了國企改造的成本,並增加了企業扭虧為盈的機會。(2)逐步推行,相對平穩。整個改造過程分階段實施、按步驟進行;重視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備;實際推行中先易後難,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體出售、內部收購、股票上市、國有民營等多種形式綜合使用,同時注重各種改革辦法之間的彼此銜接配套。由於政策可行、辦法有效,通過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國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國有企業全部取消了虧損,企業盈利增幅較大。同時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財政包袱,使財政收支狀況有明顯好轉,政府通過出售國有企業,直接獲得的總收入超過600億英鎊。國有企業職工的收入也有較大增長,加上股票收益,使職工參與企業辦理的意識增強,企業的經營辦理機制也相應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國社會各階層及廣大人民的支持,表示在社會公眾持股人數大增,由3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
雖然,英國私有化改造取得必然成效。然而,國家干預政策終究使得英國錯過最好的發展時期,因而跟一直實行完全自由經濟的美國、德國和日本比擬力,也就只能望塵莫及了。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計劃經濟雖然可以集中財力,取勝一時,但其違背人性違背市場的頑疾,終究會拖累整個經濟——英國是這樣,GDP曾經是韓國三倍的朝鮮也是這樣。

『伍』 英國的實力到底有多強大

隨著二戰的結束,雖然英國作為戰勝國,但是英國國力嚴重衰退,昔日的世界霸主地位遭到了嚴重削弱,新興的超級大國美國取代了號稱日不落帝國的大英帝國。雖然英國已經不復往日的全球霸主榮耀,但到底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綜合實力依舊非常強悍,依然是世界發達的國家,在各方面依然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實力不可低估。

從經濟上來說,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在二戰之後,長期引領歐洲的經濟發展。英國在討論脫歐的同時,對歐盟的影響力之大,也從側面反映了英國在歐洲獨特的經濟地位,根據據2018年數據顯示,在全球各國GDP總量排名中,英國GDP總量32322.81億美元,位居世界第5位,英國人均GDP達49104.48美元,位居世界第13位。

英國的第三產業特別的發達,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以及世界金融服務中心,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商業服務佔GDP的比重最大,而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首都倫敦更是世界的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在工業科技方面,英國更具有世界巨大的影響力,英國當年可是世界工業革命的發源地,積累深厚的技術經驗,工業化程度特別的高,尤其英國在軍亮舉火製造、石油產品、電子產品是歐洲最發達的。英國高端產業例如生物制葯、航空和國防也是最具創新力和競爭力的產業。

在軍事上頃埋英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擁有正規合法的核武器。英國海軍的實力更強悍,目前擁有水面艦艇主要是6艘45型驅逐艦,13艘23型護衛艦以及1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而水下力量則包括了3艘機敏級攻擊核潛艇、4艘特拉法爾加級攻擊核潛艇以及4艘前衛級核潛艇。英國的空軍實力也很強大,許多先進的戰機都是自主研發的,而且擁有美國最先進的戰機F35。英國也是北約軍事同盟國,軍事實力不可忽視。在政治方面,英國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常之一,擁有一票否決權

在外交方面英國的女王具有重要的影響力,英國女王兼任英聯邦元首,共有大約51個成員國,這些國家都會成為英國外交的中堅力量,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英國在教育文化方面更具有世界競爭力,英語作為聯合國官方通用語言,英語也是世界上最流行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對英國的文化軟實力傳播具有重大的作用敬乎碧。

英國的高等教育更具有世界影響力,比如說英國的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更是世界最知名的高校,每年吸引世界各國的學生去英國留學。英國雖然不復往日世界霸主的形象,正在日漸走向衰落,但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即便現在英國仍然是個相當具有影響力的國際大國,所以我們不要低估英國的實力,畢竟英國曾經也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對世界的發展具有重大的影響力。

『陸』 英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是不是很高

英國的話是一個依靠工業革命發展起來的國家,早些年依靠著工業積累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和工業輸出國,並依靠四處殖民獲取了大量資本原始積累,因此在一戰前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倫敦也是當時的工業中心、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英鎊更是當時的世界貨幣,日不落帝國風頭一時無二。
二戰時期,德國鋼鐵洪流和強大的軍事能力把英國在歐洲的統治力擊碎,在英法聯軍抗德失敗後被迫向美國發出求助申請,而美國經過百年的韜光養晦和一二戰的戰爭橫財在經濟上已不輸英國,又因為其遠離主戰場,因此軍事實力一直都是穩步上升的,所以在軍事和經濟上雙重碾壓老牌資本主義帝國英國。而二戰也被視為英國走上下坡路的一個轉折點。
二戰後,由羅斯福牽頭重新制定世界秩序,廢棄了英鎊為主導的原世界貨幣體系,美元和黃金掛鉤,建立了美元世界貨幣地位。從此倫敦的國際金融城的地位逐漸被紐約所取代。此為英國衰落的第一個表現。
同樣在二戰後,民間環保組織抬頭,大量環保輿論鋪天蓋地,導致老工業國英國壓力倍增,為了應對輿論壓力,英國政府被迫關閉和外遷了很多工廠,曾經完整的工業鏈斷裂,工業強國一去不回。這是英國衰落的第二表現。
後來英國又受美國的影響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曾經的殖民地逐漸騎在了自己的頭上,但是還不得不接受,比如英美不平等的貿易協定、投資協定、貨幣轉換協定等等,導致英國處處受美國掣肘,放在《讓子彈飛》裡面就是「美國的錢如數奉還,各國的錢三七分成」,所以英國現在各項決策都得受美國的影響,基本喪失完全主導權。此為英國第三衰落的表現。
英國政府如今也算是放平任嘲了,國家經濟體系全靠倫敦城的財閥來支撐,導致英國如今的經濟呈現「全國供養倫敦,倫敦供養倫敦城」的情況,所以去英國看看就能看出來,除了幾個核心城市發展的還算可以之外,其他地方比如布里斯托、諾丁漢、埃克塞特等等的周邊城市發展水平很差,不僅4G沒完全普及,現在很多地方連3G信號都不穩定。
——————————————————————————————
總結一下吧:英國是一個老牌資本主義帝國,曾經殖民地遍布五大洲,鼎盛一時,但是受限於國土面積及位置,幾百年來戰爭不斷,但是島內資源又較少,因此工業體系雖然很全面,但是基礎工業發展遠不如高端工業,無法滿足戰時需求,因此才向美蘇提出援助申請。後來英國工業體系崩塌,轉為純依靠金融發展的一個國家,經濟結構較差,經濟發展不穩定,容易受到影響,因此如今的英國算是一個外強中乾的國家了。

閱讀全文

與英國航空工業戰後怎麼衰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入境注意什麼 瀏覽:925
義大利朝代更替的原因是什麼 瀏覽:239
印度的疫情已經怎麼樣了 瀏覽:684
中國哪些人打輝瑞疫苗 瀏覽:914
齊州島在哪裡屬於中國嗎 瀏覽:316
中國一公斤等於越南多少斤 瀏覽:821
英國一元相當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288
中國如何兌換紐幣 瀏覽:312
印度二戰後侵佔了多少土地 瀏覽:797
人民幣30塊能換多少越南盾 瀏覽:693
中國什麼向中國製造 瀏覽:247
中國參加越南戰爭多少時間 瀏覽:10
微信越南錢包是什麼幣 瀏覽:939
義大利什麼店賣襪子 瀏覽:885
去越南旅遊怎麼帶生活用品 瀏覽:559
國際服如何把聊天語音改成中國版 瀏覽:705
英國確診人數怎麼沒有更新 瀏覽:185
2021年伊朗石油一年儲多少噸 瀏覽:346
英國的三樓英文怎麼寫 瀏覽:563
英國作家毛姆寫的什麼 瀏覽: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