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英國實行的社會保障模式是什麼

英國實行的社會保障模式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2-03-30 22:04:58

『壹』 社會保障制度分為哪幾種模式

社會保障制度分為這幾種模式:

一、社會保險

社會保險是指國家通過法律強制實施,為工薪勞動者在年老、疾病、生育、失業以及遭受職業傷害的情況下,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的制度。它是社會保障制度的核心內容。從社會保險的項目內容看,它是以經濟保障為前提的。

一切國家的社會保險制度,不論其是否完善,都具有強制性、社會性和福利性等特點。按照我國勞動法的規定,社會保險項目分為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社會保險的保障對象是全體勞動者,資金主要來源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個人的繳費,政府給予資助。依法享受社會保險是勞動者的基本權利。

二、社會救濟

社會救濟也稱社會救助,是政府對生活在社會基本生活水平以下的貧困地區或貧困居民給予的基本生活保障。社會救濟是基礎的、最低層次的社會保障,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低生活水平,給付標准低於社會保險。社會救濟主要包括自然災害救濟、失業救濟、孤寡病殘救濟和城鄉困難戶救濟等。

三、社會福利

社會福利是政府為社會成員舉辦的各種公益性事業及為各類殘疾人、生活無保障人員提供生活保障的事業。社會福利所包括的內容十分廣泛,不僅包括生活、教育、醫療方面的福利待遇,而且包括交通、文娛、體育等方面的待遇。社會福利是一種服務政策和服務措施,其目的在於提高廣大社會成員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

四、優撫安置

優撫安置,是指政府對軍屬、烈屬、復員轉業軍人、殘廢軍人予以優待撫恤的制度。在我國,優撫安置的對象主要是烈軍屬、復員退伍軍人、殘疾軍人及其家屬;優撫安置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撫恤金、優待金、補助金,舉辦軍人療養院、光榮院,安置復員退伍軍人等。

五、社會互助

社會互助是指在政府鼓勵和支持下,社會團體和社會成員自願組織和參與的扶弱濟困活動。社會互助具有自願、非營利性的特點,其主要形式有:工會、婦聯等團體組織的群眾性互助互濟;民間公益事業團體組織的慈善救助;城鄉居民自發組成的各種形式的互助組織等。

(1)英國實行的社會保障模式是什麼擴展閱讀:

社會保障制度改革30年回顧:

一、1978~1991年恢復性改革階段

中國養老保障制度建立於1951年,主要覆蓋城鎮企業職工。根據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保險條例》,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按職工工資總額的3%提取勞動保險基金。1955年,國家建立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養老保險制度。1958年,將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的兩個養老保險制度作了統一規定,沿用到1978年。

二、1991~2000年探索性改革階段

1991~2000年這10年是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探索性改革階段,也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框架形成的重要時期。1991年6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開始社會養老保險結構的改革實踐。確定社會養老保險費用由國家、企業和職工三方共同籌資,職工個人按本人工資的3%繳納養老保險費。

三、2000~2006年"做實"試點階段

在「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模型下,由於改革前退休的「老人」,以及改革前參與工作、改革後才退休的「中人」缺乏積累,這造成統籌賬戶存在巨大支付缺口,各地社保部門均調用個人賬戶資金用於當期支付,個人賬戶有名無實,長年「空轉」。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30年回顧

『貳』 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的介紹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以立法形式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國家,也是典型高福利國家之一。二次大戰後,英國頒布了一系列社會保障法案,形成了福利國家的基本框架。本書分為十一章,從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津貼三大部分進行介紹。

『叄』 各國社會保障模式有哪些共同點

安全系統可分為五個救濟型,保險,福利,國家安全類型和模式。

(1)社會保障制度的救濟型
救援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指國家通過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規則和規例,以確保社會的每一個成員在??面對各種意外事故,就可以得到救濟,他們就不會陷入貧困。已經在貧困狀況的人,然後分配給社會保障福利,以維持他們的基本生活。其特點是:1,通過適當的立法,政府實施救助的基礎。公民申請和享受社會救助是其依法應享有的權利,不附帶屈辱條件,不同的慈善機構,「好」或「禮物」,也不像早期資本主義差和救濟。 2,政府的財政支出,社會救助的成本,其資金來源於國家稅收,個人不繳納保險費。 3,救濟的對象,因為失業或自然災害貧困的公民,棄嬰,孤兒,殘疾人,老人被困住。低級別的救援標准,以維持生計的程度。
救援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工業化開始之前和之後的一個或多個救濟制度。衡量社會保障的標准,只能說是處於起步階段,是一個初級的社會保障體系,不成熟,不完整的形式。該系統是在一些非洲國家發展的主要執行的是相對緩慢的。

(2)保障型的社會保障體系
保險社會保障制度的情況下實現的工業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有雄厚的經濟基礎。國家為公民提供一系列基本生活保障,公民的失業,年老,殘疾,需要特別支出,由於結婚,生育或死亡的情況下,經濟補償和保護。它起源於德國,其次是西歐,美國,日本效仿。
安全系統具有以下特點:1,政府通過社會保障立法作為實施的基礎。這種保險是強制保險,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障費,企業主為雇員支付的社會保障貢獻,資金支持的各國政府不同的標准。公民履行供款責任,按照法律規定,接收各種社會保障福利,以獲得享有的權利。公民的權利和義務的統一。保護的覆蓋面,幾乎所有社會成員的包容性。保險項目或多或少解決了一定程度上的人是天生的,老,病,死,失業,殘疾,擔心。 5,資金來源多元化。有利於形成一個安全基金,以加強社會保障的經濟後盾。

福利的社會保障體系,是經濟較發達的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3)整個社會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它的形式實施更全面的安全目標是每個公民從出生到死亡,生命和風險等疾病,災害,老年,生育,死亡,和鰥夫,寡婦,孤兒,獨自一人,殘疾人士,並給它的安全性和安全性「。該系統是從福利國家的福利政策,啟動最多,其次是英國流行在北歐國家,其主要特點是:
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社會保障政策是一個重大的政策福利國家,根據法律規定,並監督實施多層次的社會保障法院。2,強調的普遍性和人道??主義好處,人權的理念,為所有成員的社會。3,個人不繳納或低標准繳納社會保障費,福利,主要是由企業和政府承擔費用。4,防護工程完成後,一般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和安全標准。5,保護的目的不能完全防止貧困和消除貧困,而是要保持一定的標準的社會成員的生活質量,加強個人安全感。工作人員不僅要滿足社會保障的需求,並滿足社會福利方面的需要人們開始注意。

(4)
社會保障體系,的國家保障國家保證社會保障體系,傳統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上的國家社會保障體系,屬於國家安全的性質,其宗旨是「最充分的滿足無勞動能力的需求,以保障工人的健康,並保持自己的工作能力。全國社會保障的勞動,以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杠桿之一。前蘇聯的先驅,此類型的代表。這種模式在20世紀90年代建立勞動保險制度。
這保證社會保障體系的特點是:1,國家憲法社會保障的國家制度的發展確定為國家,公民有權保護的生產資料的公有制所保障的權利,根據國家社會經濟政策在整個范圍內實現國家經濟管理。 2,所有由政府和??企業承擔的社會保障支出,個人不交保護費。傳統的觀點認為,國家已撥出的社會保障費用提前扣除。工會支持的決策和管理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人民的代表機構,社會保障的工人施加影響,另一方面,從基層到中央委員會工會,工會參與在實施社會保障。 4,保護所有公民。 「憲法」規定,每個有勞動能力的人必須積極參與社會生產,社會的所有成員無勞動能力,以確保材料。保障公共資金的經濟來源依靠社會作為一個整體是免費提供的。

(5)自社會保障制度
自助餐社會保障系統自救,並促進經濟發展中的安全性的目標。其特點是政府不提供資金,除了向公眾福利和文化設施,費用由僱主和雇員承擔。該系統主要實現在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其他國家的國家如新加坡取得了顯著成效。

『肆』 英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具有哪些特點

英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有如下特點:
(一) 立法理念經歷了單純追求社會穩定到賦予公民權利的轉變
英國傳統的社會保障立法是迫於社會壓力,1601 年的《濟貧法》規定,政府為那些有能力勞動的人建立「貧民習藝所」,強迫他們從事繁重的體力勞動。1834 年修正後的《濟貧法》
明確宣布「不得使接受救濟者的境遇在實際上或者表面上由於最底層的獨力勞動者」。
一些人認為,這實際上是「向世界宣告在英國,貧困是一種犯罪。」
隨著社會的發展,19 世紀末,人們對貧困與社會風險的認識有了根本轉變,貧困不再被認為是一種犯罪,不應完全由個人承擔,而是一種不幸,這種不幸很大程度上是財富分配不公正的結果,社會風險是工業社會的必然現象,必須通過社會保障制度予以調整,因此,應賦予每個公民社會保障權。《國民保險法》、《國民救助法》的頒布就意味著社會保障已經成為一種公民權利。
因此,可以這樣說,從傳統的社會救濟法到現代社會保障法是一種立法理念上的巨大飛躍。

( 二) 英國社會保障強調國家責任
英國 1946 年的《國民保險法》規定了公民可以享有的失業、生育、死亡、孤寡、退休等方面的保障權利和國家應該承擔的責任; 1948 年《國民救助法》的實施則確立了國家全面承擔起社會救助的責任。自此,英國社會保障的國家責任包括立法責任、財政責任、實施責任和管理監督責任等,成為英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則。
在住房福利方面,政府承擔了支出或者通過稅收減免的方式提供支持的責任,這兩種形式都體現了政府直接承擔責任。為了確保國家責任的切實履行,英國設立了社會保障部,統一管理社會保障事宜。

( 三) 英國社會保障的普適主義
社會保障的普適主義,即人人都有資格享受社會保障,體現了社會保障制度應有的公平性。
英國的社會保障是全民保障,其范圍包括所有英國國民。每一個英國公民從出生時就有一個社會保障號碼,當收入達到法律規定水平的時,就應交納國民保險費,凡英國公民不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也不論貧富貴賤,均可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障權益,甚至居住在英國的外國人也可在繳納國民保險費後,享受某些社會保障的權益。

英國社會保障還具有全面性。英國的社會保障項目完善,被譽為「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當然,英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的高水平、廣覆蓋也加重了政府負擔、使社會保障缺乏效率,這也是英國對社會保障制度進行改革的動因之一。

以上為有關論述,僅供參考,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伍』 二戰後四種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的特點及代表性國家

按其基金的來源與使用原則,可將當今世界社會保障制度

致分為四種模式:

(一)「投保公助型」:

此種模式又稱「投保資助型」、「傳統型」、「三方負擔型」。這種模式社會保障的對象是以現實勞動力及其贍養的直系家屬為主體,社會保障內容以社會保險為核心。此種類型的主要特點有:

1、建立政府、社會、僱主和個人之間社會保障責任共擔機制,實現風險保障的互濟性.

2、強調受保障者權利與義務對等原則。即受保障者享受的待遇水平與其勞動期間的收入繳費相聯系。

3、國家從法律規定上對保障制度採取強制實施方法,對社會保障制度的實施運行,從法律上給予保證。

4、以解除勞動者的後顧之憂為核心。

5、能較好地協調市場效率與社會公平間的矛盾。

公平與效率是一對基本矛盾。「投保公助型」更有利於協調市場效率與社會公平。

採取「投保公助型」社會保障制度模式的國家主要有德國、美國、日本等。

(二)「全面福利型」

此種模式又稱「人頭津貼型」或「國家福利型」。其主要特點是國家對其所有的公民或居民,不論其收入多少,工作與否,有無財產,在需要時均按統一的標准提供現金津貼。

這種模式起源於英國,英國第一個建成「福利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除英國、瑞典外,挪威、丹麥、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的社會保障制度也基本上屬於此種模式。此種模式的社會保障資金通常由國家財政承擔,在政府徵收的所得稅中支付。

(三)「自我保障型」

此種模式又稱「強制儲蓄型」、「完全積累型」「中央公積金型」。其特點是:國家立法強制雇員一方或僱主與雇員雙方徼費,建立專款專用的特別基金,以職工個人的名義存入儲金局,在職工遭遇規定的風險時,其享受的保障待遇從本人的社會保障個人賬戶中支付,死亡後個人賬戶中的儲存金額可發給遺屬和法定繼承人。

採取這種模式的國家主要有新加坡、馬來西亞、智利、阿根廷等國家。

(四)「國家保險型」

此種模式始於前蘇聯,並被其它社會主義國家所仿效。其基本特點是社會保障事務全部由國家包辦;個人不繳納任何費用;保障范圍理論上覆蓋全體國民;各級工會組織代表國家管理具體事宜。

此種社會保障模式曾造福億萬勞動人民,但因保障水平超越了現實的承載能力,故而發生徹底的變革。

二、社會保障制度模式比較

各國社會保障制度模式不盡相同,但無論哪種模式都對所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進程中產生過積極進步效應。全面分析比較不同模式的長、短處,目的是探尋合理的社會保障發展模式,為中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提供理論依據。

1、「投保公助型」社會保障制度模式是以社會保險作為整個制度體系的核心和精華。這種模式的主要特點有:

(1)保障費用由國家,企業(僱主)個人(雇員)三者合理承擔。即體現了國家政府作為社會保障主體的責任,也體現了被保障者(個人)及其僱主應先盡義務,再享受待遇的權利。

(2)使權利與義務對等關系顯性化、數量化、公開化。

(3)保險項目比較全面,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人們生、老、病、死、失業、傷殘、生育的後顧之憂,極大地保障了勞動力的再生產和社會安定。

(4)通過勞動力收入再分配轉移較大程度地縮小了貧、富差距。

(5)社會保障資金來源多元化,有利於形成較雄厚的社會保障基金。

(6)兼顧了公平與效率社會保障兩大目標。

2、全面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依靠的是高稅收政策,稅收的加大使一些企業家轉向投資國外,從而使國內投資減少,儲蓄率下降,對外競爭力減弱。過度追求「社會平等」犧牲了必要的「效率」。挫傷了人們的勞動積極性。

3、高福利、高稅收,加重了勞動年齡人口的負擔,代際矛盾突出,同時削弱了人們的自我保障意識。

源於新加坡的「自我保障」模式強調的自力更生,自我保障金全部來源於僱主和雇員的繳費,它採取的是政府法律程序下強制統一的個人儲蓄。資源雄厚的公積金制度減輕了政府的財政負擔,避免了代際轉嫁帶來的社會問題和人口老齡化引發的支付危機能較好地刺激勞動力的積極性;公積金還起到了積累社會財富,促進經濟發展,利於政府調控經濟和國富民安的積極作用。但此種模式缺乏國民收入再分配和社會成員互助互濟功能。

『陸』 社會保障的主要模式有哪些,比較各社會保障模式

依據社會保障
資金籌集和供給方式的不同,社會保障模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投保資助」型
社會保障模式、「福利國家」型社會保障模式、「強制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
「投保資助」型社會保障模式
這類傳統的社會保障制度起源於德國,隨後為西歐、美國、日本所仿效。
此種類型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在工業化取得一定成效,經濟有較雄厚基礎,單
位和個人都有了一定經濟承受力的情況下實行的。其特徵:政府立法為社會保障
實施提供依據;社會保險為強制性保險,個人繳納社會保險費,企業主為雇員繳
納社會保險費,各國政府以不同標准撥款資助,對於公民來說,社會保險是權利
與義務的統一;幾乎包容社會全體成員,覆蓋面大;資金來源多元化,以個人和
單位為主,爭取社會各界的資助等。
「福利國家」型社會保障模式
此種類型的社會保障制度來源於福利國家的福利政策,最初由英國創立,隨
後在北歐各國實行。
此種社會保障制度是在經濟發達、整個社會物質生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實行
的一種比較全面的保障形式,其目標是對每個公民由生到死所可能面臨的一切危
險都給予安全保障。其主要特徵是:實行收入所得再分配,用累進稅辦法使社會
財富不集中於少數人手裡;實行充分就業,盡可能消滅各種導致失業的因素;實
行全方位社會保障制度,保障對象為社會全體成員;個人不用交納或低標准交納
社會保障費,福利開支基本上由企業和政府負擔;保障項目齊全、保障標准高。
「強制儲蓄」型社會保障模式
現在一些新型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實行「強制儲蓄」型社會保障制度,
其中新加坡的中央公積金制度較為典型。
新加坡在社會保障方面依賴政府經營的中央公積金。它不僅為廣大雇員提供
了養老、醫療保障,而且匯集了大量民間資金,為新加坡經濟高速增長提供了所
需資本,還對金融體系具有強大的支撐力和影響力。中央公積金制度隨著新加坡
國情的改變而演變,從而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新加坡模式」並逐漸發展為綜合性社
會保障體系,形成了以下四個特點。
第一,個人自助。包括中央公積金中的個人賬戶和自願的個人儲蓄。公積金
分別進入職工的普通賬戶、特別賬戶和保健賬戶。三個賬戶的分配比例,不同年
齡段各不相同。隨著年齡的增長保健賬戶的比例逐漸增長,退休職工的公積金全
部進入保健賬戶。普通賬戶資金可用於購房、教育和投資,特別賬戶用於養老,
保健賬戶用於醫療。
第二,家庭幫助。包括個人賬戶中的家庭內部轉移支付,及其他類型的家庭
內支援救助。新加坡自1984年起實施全民保健,醫療費的支付設立三道防線。一
是公積金保健賬戶;二是用公積金購買的保險;三是在前者不足支付的情況下由
政府財政資助。
第三,社區幫助。包括各種福利組織和慈善機構。政府財政支出的20%用於
教育,建立了從基礎教育到大學教育的完整的教育體系。中小學實行免費教育,
政府和社區設立多項獎學金資助優秀學生。
第四,政府幫助。即公共救助。新加坡模式是長期的強制性儲蓄計劃,立足自助,主要由個人和僱主共同積累,可以作為遺產繼承。國家僅在有限的范圍內給予津貼,如低息貸款、傷殘補助等。但社會保障體制強調的是個人責任,政府在處理個人經濟生活風險過程中的作用較少。
這種制度的特點是,要求會員首先自立,依靠自己;在因工資收入低下、存款達不到最低限額時,由家屬填補,會員之間並無調劑互助。這樣就把個人享受的待遇和自己的努力與村礦的多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而且積金存款越多,所享受的養老金、醫療保健等待遇也越多。因此,公積金制度具有很強的激勵作用。

『柒』 英國在社會保障制度建立方面的突出特點是什麼

1.體系完整,覆蓋面廣,項目分類合理
英國的社會保障涉及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形成保險、救助、津貼三大類。總體來看,它的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制度密切相關,與教育、醫療和收入分配製度密切相關。
就社會保障本身看,三類分工明確:社會保險與社會成員的就業聯在一起,其收益與其繳費完成情況結合,未繳費者無權享受,繳費多者多享受,體現了權利與義務的對應關系;社會救助屬社會的無條件幫助,直接與受益人的收入水平聯系,而與保險繳費無關,救助完全體現了道德要求,也是人權保障的具體內容;專項津貼應當屬於社會關愛范疇,是國民對於特殊人民的優待,體現了社會的精神文明。
2. 社會保障的普遍主義取向
英國國民保險待遇是與收入脫鉤的,無論受保人的繳費多少,都同樣的享受定額待遇,在受保人之間存在著明顯的收入分配。國民保險提供的受贍養人待遇,則將受保人之間的再分配延續到他們的家庭,由於國民保險幾乎覆蓋了全部勞動者,通過受供養人待遇又延伸到幾乎全體公民,因此盡管它在形式上是社會保險,實質上卻是一種普遍主義的社會保障。
3. 向家庭滲透較深
英國社會保障制度由於其涉及項目全面,覆蓋面廣泛,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傳統家庭贍養職能。英國國民保險在待遇設計上的指導原則不是工資喪失的補償,而是著重考慮到勞動者的家庭贍養情況,把待遇分解成兩部分,一部分維持受保人的生活,另一部分維持贍養人的生活,在這一方面,國民保險待遇為受保人承擔了贍養家庭的責任。
英國實施的以「全民保障,全面保障」為特徵的社會保障制度,保證了社會各類成員享有基本的生活和生命健康的權益,提高了絕大部分人群的生活水平,減少了整個社會的貧困面和貧困程度;調節了收入分配差距,促進了經濟的平穩發展。因此而成為世界上實行社會保障制度國家的典範,為眾多西方國家所效仿。

『捌』 最早出現的社會保障模式是什麼

按時間順序:1、社會保險型模式(傳統模式、卑斯麥模式),起源於德國;2、福利國家型模式,起源於英國;3、國家保障型模式,起源於蘇聯;4、強制儲蓄型模式,應該起源於新加坡吧

『玖』 美國補缺型社會保障制度與英國普惠型社會保障制度的聯系與區別。

1.聯系:
從美國、英國的社會保障法來看,社會福利也包括在社會保障體系中。
歷史較長:美國現代社會福利保障制度已經走過了70個年頭,它植根於美國現代經濟機制,已經成為影響美國現代化進程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1935年8月14日社會保障法的頒布奠定了美國現代福利保障制度的基礎。
1908年8月1日,英國議會正式批准老年補助金法。老年補助金法規定實行普遍原則和免費原則,任何英國人只要符合條件,就可以領取養老金。老年補助金法的頒布,標志著非繳費型的老年津貼制度在英國開始建立。
其他:1998年,英國養老基金資產中52%為國內股票(美國為53%),18%為國外資產(美國為11%),其它為債券、現金和實業資產。職業年金和個人養老金計劃的壯大促進了金融市場的發展,以養老基金的資產佔GDP的比重來看,1997年英國養老基金的資產佔GDP的比重達74.7%,同期美國為58.2%。

2.區別:
A.制度模型比較:
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屬於「補缺」型模式(「自保公助型」),只為老年人、殘疾人、兒童等弱勢群體建立了公共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其餘人群多依靠商業保險獲得醫療保障。美國社會保障制度強調幫助生存困難的特殊群眾,目的是維持特殊社會階層的基本生活,因此保障水平較低、制度覆蓋面積小;美國的社會保障制度,權利和義務緊密相關,與西歐部分發達國家實行的普遍年金、普遍兒童津貼和免費醫療服務制度截然不同。他們採取「受益人同時也是繳費者」,要享受社會保障權利,必須先繳費的辦法。
英國是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的代表國家,強調為公民提供社會福利既是政府的責任,同時也是公民的權利,因此該國社會福利具有普遍性,其目的是提高全體公民的生活質量。英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立於1946至1948年,其主要依據是經濟學家貝弗里奇的社會保障思想。通過多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一套「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障制度」。

B.保障資金來源:
美國的社會保障資金來源是多渠道的,由聯邦政府、地方政府、企業和個人共同提供。而且對非政府資金來源非常重視。勞動者的社會保障費來源於全部由被保險人及企業繳納保險費解決,社會保障基金的籌集由僱主和雇員各承擔50%左右,只有特殊項目才由政府資助。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支出佔31.85%(1990)。美國的老人、殘疾和遺屬保險(OASDI)由企業和個人共同負擔,各繳納社會保障稅的50%;退伍軍人津貼和低收入家庭的補充保險收入由政府支出;公共救濟、醫療補助等由州和地方政府負擔;失業救濟、私人企業養老、補充失業津貼等則由企業支付。美國雖然沒有全民的醫療保險計劃,但是各級財政對於公共醫療保障的補助支出卻很多。尤其是聯邦財政,承擔了主要的支出責任。
英國的保障基金主要來源於三個方面:一是稅收。稅收中用於社會保障項目的支出分為用於 社會福利和救助等方面的救濟性支出和用於社會保險等項目的支出。來自財政稅收的社會保障基金約占基金總體的50%。二是僱主和雇員上交的基金。英國社會保障法規定,凡是參加工作的人都要按其工資收人的一定比例交納社會保障基金。目前,僱主和雇員均按工資總額的10%交納,自由職業、個體戶等按工資總額的6%交納。但同時也有上下限的規定.如果每周收人低於64英鎊或高於85英鎊的部分均不交納。三是社會保障基金的投資收人。社會保障基金存人銀行或利用結余資金進行各種形式的投資所獲得利息收人.也構成社會保障資金的來源。基金的投資主要是政府的債券.也可以投資股票市場。

C管理:
美國是聯邦制國家,各級政府財政保持相對獨立,實行聯邦、州和地方三級相對獨立的財政體制,各級政府的管理責權劃分在聯邦憲法中有明確規定。在公共醫療保障的幾個項目中,各級政府的支出責任各不相同。美國是典型的財政聯邦制國家,實行徹底的分稅分級財政體制,聯邦、州和地方政府在財權、事權的劃分上十分明確和詳細。醫療照顧由聯邦衛生保健財政署和社會保障署兩部門統一管理,財政部負責管理住院保險和補充醫療保險的信託基金以及基金的撥付。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負責,聯邦政府對一些社會救濟和社會福利項目作全國性規定,大部分項目由州政府負責具體管理,資金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解決,全國統一的項目,聯邦政府給予一定的補助。公共衛生以州和地方政府為主進行管理,資金也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解決,聯邦政府給予一定補助。老年、遺屬和傷殘保險由聯邦政府負責,對享受條件和標准都有詳細、嚴格的規定。失業保險由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負責,以州政府為主,聯邦政府給予適當補助。
英國是中央集權的單一制國家,實行高度集權的社會保障管理體制。中央負責統一制定重大的全國性社會保障政策,具體事務絕大部分由中央政府在各地的派出機構承擔,地方政府只是根據自身財力大小提供一些補充性的、地方性的社會服務,中央政府對其中許多項目提供資金支持。英國的財政部門負責徵集和分配社會保障資金,審核社會保障機構資金支出,審核社會保障的有關預算,參與社會保障資金的管理。英國社會救濟制度是以1948年國民救濟法為基礎而建立起來的,由專門成立的國民救濟署負責執行。英國實行的是國家衛生服務保障制度模式,中央政府高度集權,其公共衛生事宜也由中央政府統一管理。

D.缺陷: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美國的現收現付模式受到了挑戰,社會保障基金的收支漸漸難以平衡,基金的儲備出現了嚴重危機,最終導致政府於1983年進行了社會保障模式的改革,實行「以現收現付為主,半基金積累制為輔」的一攬子計劃,以解決基金的來源問題。改革的效果非常顯著。
英國的福利型社會保障制度同樣也給政府帶來巨大的財政負擔,同時普遍福利和高稅負導致「獎懶罰勤」,降低了效率,引發了「失業陷阱」和「貧困陷阱」等社會問題。因此,在20世紀70年代經濟滯脹的大背景下,英國率先在社會保障方面進行了減輕國家責任的改革。 1975年通過了修正的社會保障法,基金來源分為七個部分:(1)僱主繳納部分;(2)雇員繳納部分;(3)自由職業繳納部分;(4)其它公民繳納部分;(5)中央政府撥款部分;(6)利息收入;(7)其它。

從網上找到的資料整理歸納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閱讀全文

與英國實行的社會保障模式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伊朗開採的是什麼油 瀏覽:211
中國哪個省吃豬肺多 瀏覽:593
印度語順口溜怎麼說 瀏覽:139
有什麼印度電影好看 瀏覽:995
英國大學押金怎麼交 瀏覽:841
中國北京體育大學如何 瀏覽:893
越南辦護照多少費用 瀏覽:82
印尼虎用什麼魚葯 瀏覽:204
越南的十年級是什麼學歷 瀏覽:262
伊朗哪裡英語怎麼說 瀏覽:323
印尼珊瑚手串多少錢 瀏覽:432
去越南最便宜的旅遊是哪個 瀏覽:758
越南寮國最近怎麼樣 瀏覽:571
英超和英國什麼關系 瀏覽:864
印度人如何燉雞 瀏覽:360
印尼投資移民有什麼政策 瀏覽:22
義大利用什麼規格插頭充電器 瀏覽:424
英國議會運作是什麼體系 瀏覽:844
伊朗人最想買什麼 瀏覽:263
伊朗少將是什麼人物 瀏覽: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