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英國國王,內閣,首相,議會之間的關系圖
英國國王,內閣,首相,議會之間的關系圖:
英國是採用君主立憲制為管治國家的制度,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是英國和其他15個英聯邦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在名義上,這些君主領地不是聯合王國的一部分,但也是由聯合王國政府來管理其國防和外交事務,包括由聯合王國議會為這些領地立法。
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高級神職人員等。
並有召集、停止、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
(1)英國聯邦議會上有什麼政府擴展閱讀:
英國主要政黨有:
1、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議會第一大黨。領袖鮑里斯·約翰遜,2019年7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
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
2、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2015年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5年9月,傑里米·科爾賓當選新領袖。近年來,工黨更多傾向關注中產階級利益,與工會關系一定程度上有所疏遠。
3、其他政黨:蘇格蘭民族黨、自由民主黨、威爾士民族黨、綠黨,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民主統一黨、社會民主工黨、新芬黨等。
❷ 英國政府體系及內閣,樞密院,議會之間的關系
政府由內閣組成並領導,內閣由議會中產生,議會負責立法和監察政府行為並負責行政撥款。樞密院是禮儀性機構,和前三者沒有統屬關系,也沒什麼實際意義。
英國是中央集權制而不是聯邦制,首先這一點要清楚。
議會是最高立法和權力機關,政府從議會產生,由多數黨組織內閣進而組成政府。
議會由君主,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政府產生於議會。議會選舉多數黨領袖為首相,首相指定閣員組成內閣進而組成政府。同時議會負責立法,批准政府工作資金,檢查政府政策和行政管理執行,同時包括撥款。
樞密院曾經被稱為政府行政權力的源泉,也稱國王議會,負責給君主提供私人建議。但今天的樞密院就像君主一樣是禮儀性的,基本沒有權力,只有建議君主接受政府法令之類的禮節性權力和職能。
完全手打,希望幫到你,還有問題可以追問。
❸ 英國議會政黨政府的關系
議會是由大選產生的,內閣則由議會產生,並必須對議會負責。議會選舉中多數黨的領袖即當選首相,而首相組建內閣,即首相的政府班子。
英國首相是英國下議院多數黨的領袖自動當選。而要成為下議院的多數黨,需要全體議員在各自的選取努力拉票,民眾的選票是投給該選區的候選人的,而並不是直接投給首相本人。
因此,選民通過選舉自己的代理人進入議會,間接地選舉產生了多數黨和首相。
(3)英國聯邦議會上有什麼政府擴展閱讀:
國家政體
政體為君主立憲制。國王是國家元首、最高司法長官、武裝部隊總司令和英國聖公會的「最高領袖」,形式上有權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級法官、軍官、各屬地的總督、外交官、主教及英國聖公會的高級神職人員等,並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議會,批准法律,宣戰媾和等權力,但實權在內閣。
議會是最高司法和立法機構,由國王、上院和下院組成。上院(貴族院)包括王室後裔、世襲貴族、新封貴族、上訴法院法官和教會大主教及主教組成。
1999年11月,上院改革法案通過,除92名留任外,600多名世襲貴族失去上院議員資格,非政治任命的上院議員將由專門的皇家委員會推薦。
下院也叫平民院,議員由普選產生,採取最多票當選的小選區選舉制度,任期5年。但政府可決定提前大選。政府實行內閣制,由女王任命在議會選舉中獲多數席位的政黨領袖出任首相並組閣,向議會負責。
❹ 英國政府指的是哪些部分
英國政府機構:
在英國,國王或女王雖然從法律上講,是行政首腦,但並無實權,在現在多是象徵意義的意思。
聯合王國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國家的首腦是國王或女王,聯合王國以君的名義,由國王或女王陛下政府治理。英國的議會制度並不是基於成文憲法,英國憲法不由單一文件構成,而由成文法,習慣法和慣例組成。司法部門裁定習慣法或解釋成文法。
I.君主制
伊莉莎白二世,她的全稱是「上帝神佑,大布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以及她的其他領土和領地的女王,英聯邦元首,國教保護者伊莉莎白二世。」
2.女王是國家的象徵。從法律上講,她是行政首腦,立法機構的組成部分,司法首腦,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
3.君主政體實際已無實權。它的權力受限於法律和議會。君主立憲制是從1688年的光榮革命後開始。
III.議會
1英國是中央集權國家,而不是聯邦制國家。議會由君主,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
2.議會的主要作用是:(1)通過立法;(2)投票批准稅為政府工作提供資金;(3)檢查政府政策和行政管理,包括撥款提議;(4)當天的議題辯論。
3.貴族院(上議院)由神職貴族和世俗貴族組成。它的主要作用是用議員的豐富經驗幫助立法。換而言之,非選舉的上議院是修正議院,補充而非反對由選舉產生的下議院。
4.下議院(平民院)由成人普選產生,由651名議員組成。下議院擁有最終立法權。
5.英國被劃分為651個選區,每個選區選一名下議院議員。大選必須五年舉行一次,但經常不到五年就進行一次選舉。
6.英國有很多政黨,但有兩個主要的政黨—保守黨和工黨。從1945年以來,兩黨一直輪流執政,在大選中獲多數議席因而在下議院擁有多數支持者的政黨組建政府,多數黨領袖由君主任命為首相。獲得第二多數議席的政黨則正式成為「反對黨」,有自己的領袖和影子內閣。反對黨的目的是幫助制定政策,它可以經常給政府提出批評性的建議和修正議案。
III.內閣和內閣部長
1. 首相主持內閣,負責分配大臣們的職能,在定期會見女王時向女王報告政府事務。內閣在 首相的主持下,每周開會幾小時,以決定在重大問題上政府的政策。
2. 內閣的所有決定由大臣集體向議會負責,各大臣又為各自部門的工作向議會負責。
IV.樞密院
1. 樞密院原來是政府行政權力的源泉,給君主提供「私人」建議。它在歷史上也稱為國王議會。今天它的主要作用是禮節性的,如建議君主批准政府的法令。
2. 它的主要成員有400人左右,包括內閣閣員,下議院院長及英國,英聯邦的高級政治家等。
V.政府各部和公務員部
1. 主要的政府部門包括:財務部,內務部,外交部,國防部等。
2. 文職人員部的成員被成為公務員。公務員主要是通過競爭考試錄用。公務員部門不屬於任何政黨,政府的變更並不影響部門職員的變更。英國現約有541800名公務員。
VI.地方政府部門
1. 英格蘭和威爾士實行兩級地方政府制—郡和比郡小的區。現在英格蘭和威爾士分為53個郡,郡下分為369個區。
2. 大倫敦被分為32個行政區。
❺ 英國現在有幾個政黨
政黨體制從18世紀起即成為英憲政中的重要內容。現英國主要政黨有:
(1)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1979-1997年間曾4次連續執政18年。2010年5月英國大選後,保守黨重獲執政地位,與自民黨組成聯合政府。支持者一般來自企業界和富裕階層。主張自由市場經濟,嚴格控制貨幣供應量,減少公共開支,壓低通貨膨脹,限制工會權利,加強「法律」和「秩序」等。近年來,提出「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義」,關注教育、醫療、貧困等社會問題。強調維護英國主權,反對「聯邦歐洲」、歐盟制憲,不加入歐元區,認為英國繼續作為歐盟成員符合英國利益,但主張重新談判英國同歐盟的關系,承諾如2015年大選後以多數執政,將於2017年年底前就英歐關系進行公投。
(2)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2010年5月大選失利,成為反對黨。2010年9月,埃德·米利班德(Ed Miliband)當選新領袖,2015年5月辭職。近年來,工黨更多傾向關注中產階級利益,與工會關系一定程度上有所疏遠。主張保持宏觀經濟穩定增長,建立現代福利制度。外交上主張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視與美國和歐盟關系為兩大外交支柱,支持歐盟一體化建設,反對英國脫離歐盟,表示如2015年大選後執政,除非英國面臨向歐盟「實質性」讓渡主權,將不會自動在2017年舉行英歐關系公投。
(3)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2015年5月辭職。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主張通過減稅還富於民,提高個稅起征點;呼籲限制金融城過度擴張,對銀行家薪酬課以重稅;承諾公平教育,保護公民權利和自由;倡導憲政改革,提出減少議員議席,在選舉制度上採用比例代表制;支持歐洲制憲,主張加入歐元區,反對進行英歐關系公投。2010年5月大選後,與議會第一大黨保守黨達成協議,組建聯合政府,獲得5個內閣位置,首次成為執政黨。
英國其他政黨還有:蘇格蘭民族黨(Scottish National Party)、威爾士民族黨(Plaid Cymru)、綠黨(Green Party)、英國獨立黨(UK Independence Party)、英國國家黨(British National Party),北愛爾蘭一些政黨如:北愛爾蘭統一黨(Ulster Unionist Party)、民主統一黨 (Democratic Unionist Party)、社會民主工黨(Social Democratic and Labour Party)、新芬黨(Sinn Fein)等。
❻ 英國政治制度政府
在英國的政治體系中,政府的正式名稱是「女王陛下政府」或「國王陛下政府」,它主要負責國家的行政管理工作。政府的最高領導者是首相,由英國君主任命,然而,根據傳統,首相通常會是下議院中最有可能獲得廣泛支持的議員。首相在就職後,會挑選其他部長和行政官員,共同組建政府,大約20名政府高級官員和首相會構成內閣成員。
英國政府的權力來源於議會,它需要對議會負責,並接受議會的質詢。政府的任何提案如果未能在議會中獲得通過,可能會面臨不信任投票,一旦不信任投票通過,首相要麼辭職,要麼選擇解散議會,重新舉行選舉。政黨內部,各黨派會指定一名「黨鞭」,以確保議員們按照黨的政策進行投票,這樣有利於形成穩定的政府。然而,如果政府的議會多數優勢微弱,或者由多個政黨聯合執政,政府的穩定性和執行力就可能會受到挑戰。
英國是一個單一制、君主立憲的民主國家,它的政府體系(即所謂西敏制)直接影響了許多其他國家的 英國國徽政治體制,包括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和牙買加等英聯邦成員國。 英國沒有成文的憲法,但憲法慣例(constitutional conventions)具有憲法的作用;各種成文法和普通法共同組成了所謂的英國憲法。英國的國家元首和理論上最高權力的擁有者是英國君主,目前為伊麗莎白二世。實際上,女王只擁有象徵性的地位,其權力的形式受到慣例與民意的約束。但是君主基本上還是可以行使三個重要的權利:被咨詢的權利、提供意見的權利和警告的權利。一個君主在位的時間越長,經驗與學識越豐富,他的意見就越會受到內閣和首相本人的重視,而這種君主與內閣之間的交流是在每周例行的秘密會議中進行的。事實上在英國,擁有最高政治權力的人是內閣首相(現任首相大衛·卡梅倫; zh-hant大衛·卡麥隆於2010年5月11日起執政),他必須得到下議院的支持。「君臨國會」(Crown in Parliament)代表了英國的國家主權。
❼ 英國現在的兩大黨派是那兩個以前是托利和輝格
英國主要有三大政黨,分別是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
保守黨(Conservative Party): 議會第一大黨。領袖戴維·卡梅倫,2005年12月當選。保守黨前身為1679年成立的托利黨,1833年改稱現名。
工黨(Labour Party):議會第二大黨。1900年成立,原名勞工代表委員會,1906年改用現名。1997年至2010年連續執政13年。
自由民主黨(Liberal Democrat Party):議會第三大黨。1988年3月由原自由黨和社會民主黨內多數派組成,領袖尼克·克萊格,2007年12月當選。自民黨政治主張居中偏左,在很多問題上與工黨立場相近。19世紀中葉,輝格黨與其他資產階級政黨合並,改稱自由黨。
(7)英國聯邦議會上有什麼政府擴展閱讀:
1. 英國是世界上最早出現資產階級政黨,並最先確立和實行兩黨制的國家。目前英國屬於議會內閣制下的兩黨制。
2. 英國兩黨制與內閣制相結合,具有以下特點:
①內閣由下院大選中獲得多數席位的政黨單獨組成。
②由下院多數黨領袖擔任首相。
③一黨內閣和閣員只對下院負責,如失去下院信任,內閣全體辭職;或者首相提請國王解散議會,重新大選,組成新的一黨內閣。
④下院最大的反對黨可建立 「 影子內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