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一戰英國中立會怎麼樣

一戰英國中立會怎麼樣

發布時間:2024-11-25 00:43:20

A.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英開始衰落,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世界的經濟格局。一戰爆發之前,英國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每年在海外的投資高達40億英鎊,占據當時世界投資總額的43%。一戰過後,英國不僅流失了大量的黃金儲備,還從世界最大的債權國成為凈債務國。

在歐洲的所有參戰國中,英國採取了最負責任的財政政策。

英國政府花在戰爭上的開銷多達430億美元,其中包括借給法國、俄國等盟友的110億美元的貸款。為了支付這些費用,英國一方面通過增加稅收籌集到了90億美元;另一方面通過向國內和美國長期借款籌集到了270億美元;其餘的款項是從國內銀行借來的。

英國人之所以如此慷慨,在於歐洲國家一開始就把債務視為戰爭合作的一部分,理應放在戰後統一解決。1915年,英法俄三國財長在巴黎財政會議上明確表示:「英法俄三國財長同意整合三國的財政和軍事資源,以促進戰爭的最終勝利。」

這場戰爭使歐洲對美國物資和商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刺激了美國經濟的繁榮。更重要的是,這一行為導致大量黃金流入美國,美國的黃金儲備從不足20億美元一下子飆升到40億美元。 戰爭一舉改變了美國在世界各國經濟和金融中的地位。戰爭結束後,戰債償還的問題被提到了議事議程上。

英國被夾在整個債務結構的中間,即擁有大量債權也擁有大量債務。英國深知收回債務的難度,希望統一解決戰債問題,最好全面取消。這符合歐洲歷史的傳統,拿破崙戰爭後各國就全面取消了戰債。在歐洲國家看來,一切戰爭的花費都是「自由國家」維護「自由世界」應盡的義務。

但美國卻堅持按照商業模式完成對於戰債問題的處理。兩國之間的分歧直到戰爭結束後5年才得以解決。當時,英國為了快速恢復經濟,盡早重建戰前由自己主導的金本位制度,從而接受了美國的方案。

然而,巨額的戰爭貸款成為了英國經濟復甦的負擔,而美元卻趁機輸入歐洲,蠶食著屬於英國的經濟地盤。英國試圖恢復世界金融中心的期望落空了。

(1)一戰英國中立會怎麼樣擴展閱讀: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帝國主義過渡時期產生的廣泛的不可調和矛盾。

亞洲、非洲、拉丁美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新舊殖民主義矛盾激化、各帝國主義經濟發展不平衡,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為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全球霸權而爆發的一場世界級帝國主義戰爭。

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義大利王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多萬人喪生,2000萬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災難,但在客觀上促進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在一戰中,各種新式武器如飛機、毒氣、坦克、遠程大炮相繼投入戰爭,是武器發展史的重要階段。

B. 怎麼樣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歐洲 歷史 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其戰火波及全世界大部分地區,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以下是我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希望你喜歡。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評價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帝國主義之間的分贓不平衡的帝國主義戰爭,對交戰雙方來說,都是非正義的戰爭,盡管塞爾維亞是為了保衛自己的主權和獨立而戰,它所從事的戰爭具有正義的民族解放的性質,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改變整個戰爭的非正義性。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英法俄為首的協約國集團和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集團,在主要戰區展開的生死搏鬥,這場戰爭,各方都大量使用現代化戰爭裝備,以給敵人最大的殺傷,戰況空前慘烈,人員傷亡慘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給人類帶來空前的浩劫,給參戰各國帶來巨大的災難。大戰歷時4年,30多個國家,15億人口捲入戰爭,傷亡人員3000萬,經濟損失3400萬美元。 另一方面,戰爭促進了亞非民族獨立國家的形成和殖民地人民的覺醒。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同時也帶來了 科技 上的一大進步,是各國的 政治 ,經濟,科技, 文化 以及 軍事 等許多方面大大加強,同時一戰加快了人權實現的步伐。民族國家的紛紛建立是這次戰爭帶給人類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後的民族意識的形成、民族觀念的勃發,可以說是歷史賜予其最好的機會,戰後 國際 秩序的重建。

第一次世界大戰歷時四年多,三十多個國家、15億人口被捲入了戰爭,它對人類造成了巨大的物質和精神上損害。第一次世界大戰產生的重大成果是它嚴重消弱了帝國主義的力量,摧毀了地處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的__東部教會國家沙皇俄國、地處歐洲中部的基督__國家德意志帝國、地處歐洲中部和巴爾干西北部的基督__教二元制君合國奧匈帝國等歐洲古老的封建帝國,英國、法國和義大利等帝國主義國家被消弱,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伊斯蘭教封建軍事帝國的奧斯曼帝國也宣告解體。戰爭後期,地處歐洲東部邊陲的俄國無產階級在帝國主義的鏈條上打開了薄弱的一環,取得了俄國十月 社會主義 革命勝利,戰後初期, 資本主義 國家的無產階級革命運動和亞、非、拉美的民族解放運動出現了高漲的新局面。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間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7月28日,結束於1918年11月11日,是帝國主義國家兩大集團--同盟國與協約國之間為瓜分世界、爭奪殖民地和霸權而進行的首次世界規模的戰爭。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1914年6月28日上午9時正,奧匈帝國皇太子斐迪南大公參加指揮一次軍事演習,演習結束後,塞爾維亞一個秘密組織成員,17歲的普林西普向斐迪南夫婦開槍 射擊 ,斐迪南夫婦斃命,普林西普被捕。這一事件被稱為薩拉熱窩事件,被認為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一個月後,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支持下,以薩拉熱窩刺殺事件為借口,向塞爾維亞宣戰。接著德、俄、法、英等國相繼投入戰爭。交戰的一方為同盟國的德國和奧匈帝國,以及支持他們的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另一方為協約國的英國、法國和俄國以及支持它們的塞爾維亞、比利時、義大利、日本等國。

原屬同盟國的義大利,考慮到利害的關系,加入到了協約國方面作戰。

日本為了在東亞擴張勢力和侵略中國,以1902年締結的「英日同盟」為借口,在1914年對德國宣戰,並迅速佔領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勢力范圍。
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的參戰借口
1915年2月4日,為了更有效的打擊協約國的商船,並保護本國潛艇,德國宣布在英國和愛爾蘭周圍水域執行無限制潛艇戰政策,就是將這些區域劃為戰爭地帶,任何進入該區域船隻都將被擊毀,不予警告。

盡管德軍承諾盡量避免擊沉中立國船隻,但由於擔心Q型船的出沒,德國潛艇的艦長們得到 指示 ,保證潛艇安全才是第一要務。因此,誤襲也就在所難免,德國人希望這樣的威脅可以嚇阻中立國的船隻進入英國的水域。

英國對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大做宣傳,譴責德國漠視文明國家的戰爭法。但中立國家卻認為英國沒收船上全部貨物的做法也並沒好到哪裡去。德軍的潛艇不斷地擊毀協約國商船,他們感覺自己手中掌握了一種 決定 性的武器。

1915年5月1日,冠達海運公司的客輪盧西塔尼亞號掛著英國國旗離開紐約開往利物浦港六天後,在西南愛爾蘭外的海域,該船被德國U20潛艇發射的一枚魚雷擊沉。包括124名美國人在內的1198人喪身大海。美國曾經對英國扣留中立國船隻貨物的做法非常不滿,但此時它立即和英國站在一起,對這場慘劇做出激烈的反應。但是,經過查實,盧西塔尼亞號上的確攜帶有彈葯等違禁貨物。所以,美國沒有因此對德國宣戰。

無限制潛艇戰一直延續到1915年底,直接導致了 130萬噸的貨物損失,其中百分之六十五是英國的。

1915年8月,德國潛艇擊沉了美國「阿拉伯」號商船。越來越多的美國公民的傷亡迫使美國政府採取強硬立場,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嚴正抗議德國人的行為,聲稱如果德國不停止無限制潛艇戰,美國將斷絕與德的外交關系。因為擔心美國參戰,德國不得不在大西洋和北海停止了無限制潛艇戰。德國潛艇轉向了美國船隻較少光顧的地中海地區。德國第一次無限制潛艇戰告一段落。

1916年的戰況給了包括德國在內的每一個交戰國以更大的壓力。英國對德國的封鎖也日漸嚴密,德軍在凡爾登耗盡法國元氣的計劃落了空,加上在索姆河與英軍的慘烈會戰,大大消耗了德國的軍事實力。很多人懷疑德國是否經得起又一年的消耗戰,到了1916年8月,德國政府和最高指揮部又開始重新審議無限制潛艇戰的問題了。

德國海軍參謀部認為,只要有足夠的潛艇,就能夠封鎖英國的貿易,最終逼迫它求和。德國建造潛艇的速度大大加快了。但是德國最大的顧慮是美國可能因此對德宣戰。如果美國參戰,形勢對德國將十分不利。但,德國人選擇了冒險。

1917年2月1日,無限制潛艇戰重新開始。德國開始潛艇戰的兩天之後,威爾遜總統正如他一年前警告的那樣,斷絕了與德國的外交關系。德國的大型遠洋潛艇把基地設在德國北海的港口。短程的沿岸潛艇把基地設在比利時的港口。

1917年2月到3月間,德國潛艇擊沉了至少500艘船隻,東大西洋和北海的中立國船運量減少了百分之七十五。艦船被擊沉的數量大增一方面是因為新製造的潛艇能攜載原來兩倍的魚雷。另一方面是英國皇家海軍進攻戰術僵化,進攻的巡邏船隻被派出肅清主要航道,而德國潛艇就潛伏在主航道邊緣水域,等巡邏艇一過,就過來向它們的獵物發起進攻。

盡管潛艇里的條件非常惡劣,尤其是電池會釋放難聞的氣味,但德軍艇員的士氣還是隨著每一次勝利而高漲。一些德國潛艇取得了令人瞠目結舌的戰績。等他們凱旋迴到基地,就成了民族英雄。這在25年後第二次大西洋海戰中還會被重演。

如果商船損失繼續下去,英國不久就會鬧飢荒。為了防止這種災難發生,必須實行嚴格的食物配給制。甚至在歐洲大陸西線作戰的部隊也被提醒不要浪費糧食。德國潛艇的威脅加上持續損失慘重的地面戰僵局使得英法兩國在1917年年初的日子都很不好過。

1917年4月2日,德國沒有絲毫停止潛艇戰的跡象,威爾遜總統同時向美國參眾兩院發表演講,認為美國不能繼續袖手旁觀了。兩院都以絕對多數通過了總統的倡議。

1917年4月6日,美國正式對德宣戰。美國海軍可以幫助消除德國潛艇的威脅了。

消除潛艇威脅的主要方案就是將商船集中起來組成編隊,進行武裝護航。在以前的戰爭中護航行動被證明非常有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卻一度被認為過於保守,難於組織。但這種方法的效果很快又被證明了。1917年7到8月間,800艘編隊的商船隻損失了5艘。

1918年3月到10月間,英美使用更先進、更有威力的水雷,共同布置了一個巨大的雷區。從蘇格蘭以北的奧克尼群島一直延續到挪威的領海,一共布了7萬多枚水雷,北部的雷區使得德國潛艇要進入大西洋更為困難。

1918年4月,為阻止德國潛艇利用比利時沿岸的澤布勒赫港發動進攻,英國的巡洋艦隊襲擊了那裡,當時停放在港口的三艘德國封鎖船被擊沉。但是,德國的主力護航巡洋艦馮迪克第夫號僥幸地返回了基地。

英國的軍艦經常對德國沿岸進行炮擊。英軍使用了淺水重炮艦,這種炮艦實際上是一個搭載大型火炮的平台,能直接與德國沿岸炮台上的火炮交火。

1918年初,英美海軍基本解除了德國潛艇的威脅。這不僅對英國的存亡有著重大意義,而且使得美國部隊能夠跨越大西洋登陸法國作戰,最終挽救了協約國的命運。

協約國對同盟國的封鎖已經越來越緊密了。英國本土艦隊和美國大西洋艦隊合起來的強大實力很快讓德國的公海艦隊放棄了與盟軍在海上決戰的念頭。

1918年夏季,盟軍贏得了海上戰爭的勝利。

中立國的變故

戰爭中,中立國的參戰對戰局有十分重大的影響。無限制潛艇戰是美國參戰最直接的原因。在戰爭中,保證中立國的利益是難辦的。可以開出空頭支票,向中立國許諾戰後賠償。也可以在事後賠償一部分,餘下部分戰後賠償。留出一個狹窄的通道,讓中立國的船隻經檢查後才能通過。在當代戰爭中,無限制的局部戰爭是難免的,但精確戰爭的效果會更好。精確戰爭是防止中立國參戰最好的 辦法 。

如何評價一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同時也帶來了科技上的一大進步,是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軍事等許多方面大大加強,同時一戰加快了人權實現的步伐。民族國家的紛紛建立是這次戰爭帶給人類的最大成果。在此背後的民族意識的形成、民族觀念的勃發,可以說是歷史賜予其最好的機會,戰後國際秩序的重建。

怎麼樣評價第一次世界大戰相關文章: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簡介

2.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

3. 《第一次世界大戰及其後果》試題及答案

4. 高中歷史選修三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後果練習試題

5. 高二下冊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過試題及答案

C. 一戰中義大利 。英國。 美國有何表現,為什麼說明了什麼

義大利,經不起消耗戰,最終反戈加盟同盟國。說明義大利經濟是歐洲最差的強國。
英國,幫助法國抵擋住了德國進攻,說明當時還是第一經濟體,實力相對來說較強。
美國,參戰以後迅速改變戰場形勢,導致同盟國獲勝。可以說,當時美國正在冉冉升起,並很快奪得了世界第一強國的地位。

D. 兩次世界大戰之中,英國這個曾經的世界霸主,角色有何變化

在維多利亞時代,英國這個老牌帝國控制著百倍於自身的領土。英國的殖民地在世界各地留下了身影。小到南太平洋的島國,大西洋洲的澳洲,與美國相鄰的國土面積相當大的加拿大,全部隸屬於英國。

美國獨立之前也是英國人發現了新大陸,移民到那裡。可以說,全世界任何角落都有英國的影子,或者說在英國影子下存在。 但在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這個曾經被呼喚為日不落的大英帝國也有日落夕陽的時候。

1、第一次世界大戰對英國的侵蝕

如果說在維多利亞時期使英帝國達到了世界國家的頂點,那麼一戰的爆發則是大英帝國走向夕陽的導火索。

第一次世界大戰對於英吉利海峽對岸的英國可謂是隔岸觀火,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勢。隨後,英國人對此也是普遍熱情有餘而認識不足,更沒有意識到它將影響到英國殖民體系的牢固性。

沒曾想到的是,德國迅速佔領的半片歐洲,英國意識到了戰爭的嚴重性,迅速開辟戰場與德軍作戰,為了英國主權的保障,英國不僅懇求美國的支持,還要依賴其帝國內各殖民地的支援。一戰期間,英國國家財政經濟全面實行軍事化制度。

由於運輸困難造成的原料缺乏,英國出口減少,國家工業慢慢的走向敗落,再也不能東山再起,失去了老牌帝國的稱消物號。

2、英國失去對殖民地的掌控力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帝國殖民地的民族 情感 得到了觸發,帝國內部政權動盪起來。 因此,一方面英國越來越依賴美國等其他歐洲強國的支持,來維系帝國國內的經濟體系,在殖民地那一頭殖民地開始尋求更多的自治權利並爭取主權的獨立以脫離英國的控制。

戰時,為了有效地獲得自治領和殖民地的支援,英國於1917年成立帝國戰時內閣,其成員是英國戰爭指導委員會委員、各部的代表及各自治領總理。這樣,自治領的地位顯著提高,為改變和調整帝國的內部關系奠定了基礎。

當英國宣布對德宣戰後,英國各殖民地隨著英國的進入也投入到對德的戰爭中。 隨著橡橋唯戰爭的停滯不前,這些殖民地內部民族獨立意識加強。這些英屬殖民地像其他主權國家獨自決定自己的各項軍事部署和行動,不跟從英國,在巴黎和會上也要求有自己的位置。

在巴黎和會上一些決議問題上是以獨立主權的形式單獨進行簽字表決。比如國際聯盟成立後,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南非及印度成為其成員國。

1931年的帝國議會通過《威斯敏斯特法》,在法律層面上描述了帝國內部殖民地從屬之間的關系。通俗的說,英國失去了對殖民地的這種控制。這些殖民國家表現出更加決絕的民族獨立意識,反英斗爭拉開大幕,英國的霸權地位受到了沖擊。

如果說印度在甘地領導下的絕食行為則是要求獨立的一個反抗行為,愛爾蘭的獨立徵兆了大英帝國解體的大幕。

1、英屬殖民地對英國的態度

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英屬殖民地表明了它們梁培對英國的忠誠,參戰則是在行動上明確了他們的主權國家地位。而德國對此偏差,它過高地估計了英聯邦離心力量的作用,認為英屬自治領會保持中立,事實是只有愛爾蘭保持中立。

英國所有其他自治領在一周內都向德國宣戰,並把它們的資源用來為英國的軍事服務,如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加拿大義無反顧地參加了戰爭,給英國提供了大量的財政資金和服務人員。二戰期間英帝國內部的合作要比一戰時少得多。

在美國參戰之前,自治領希望詳細了解英國的戰略以及供需計劃,各自治領派其總理到倫敦與戰時內閣會晤,澳大利亞和紐西蘭兩國最積極主動。

二戰對人類來說是一次災難,而 對於英屬亞洲殖民地來說,自治或獨立的契機是最主要的。英屬亞洲其他殖民地基本承擔了本國的戰場,盟軍只為他們提供給養和武器。 戰爭教育了他們,使他們滋生了民族主義 情感 ,開始意識到自治或獨立的必要。

2 、英屬殖民地脫離英國的掌控

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的勝利加劇了英屬殖民地的獨立意識,結局是全面開始要求獨立,脫離英國的管控。 二戰期間,英美出於自身利益,宣傳和教化英屬殖民地一起組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對抗德國。這些殖民地人民奔赴戰場,思想意識逐漸提高,意識到了一個民族統治壓榨另一個民族的非法行為。

結果導致的是兩次世界大戰帶給英帝國的不是輝煌和中立,而是給自己培養了掘墓者。在世界大戰的非洲戰場上,黑人士兵與盟軍一同作戰,通過長期與白人其他種族接觸的過程中,他們開始認識到人類都是平等的,沒有膚色這種種族等級分化。戰爭讓這些人意識到這么多年一直遭受英國的奴役,站起來反抗斗爭是自然而然的一種意識,脫離英帝國的掌控是本能。

戰時英國對各殖民地的控制力已經慢慢的放手,殖民地的工業和農業得到了長足的進步。 殖民地綜合國力得到了增強,更加劇了各殖民地的脫離英帝國的想法。德、意兩國加之支持的態度大肆為殖民地進行全球宣傳,更加促使英屬殖民地的決心和動作。

德國、義大利等西方國家極力拉攏英屬各殖民地,利用殖民地對英國殖民統治的不滿對其獨立要求表示物質上和國際地位上的某種支持,以瓦解英國國力,奪走英帝國的霸主地位。

1、 兩次世界大戰消耗國力

英國在二戰中雖然始終維持著勝利者形象,但是由於二戰的嚴重消耗和一戰留下的疾患,損失慘重,國家經濟實力急劇下滑。

戰爭期間,英國的戰時軍費靠自己快要支撐不下去,軍費支出已經佔到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四分之三,其餘的完全靠英屬殖民地和美國的援助,依賴的狀態越來越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削弱了英國對其自治領和殖民地的反英斗爭迅速做出軍事反應的能力,無奈中只好逐漸放鬆了對各殖民地的控制,逐漸失去了對他們的掌控。

此外,英國作為盟國"銀行家"的身份,以及英鎊作為世界貨幣的地位,都要求英國為其盟國的戰爭支出融資。戰爭爆發後不久,主要參戰對抗德國的5個國家中有3個國家需要外國借款。

這種貸款不僅無法獲得收益,反而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是因為,戰爭期間英國對外國和其殖民地的借款,實際上是借入國家將這個或者其他國家商品和服務的需求轉化為債券,這些債券享有對借入國家因未來的生產力和服務而所得利潤的留置權。

不幸的是,英國在戰爭期間的對外借款大部分借給了在戰爭中很難恢復的國家,所以英國借出的這些貸款連本帶利一起損失了。

2、國際地位江河日下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在《聯合國憲章》宗旨中明確規定,尊重世界各國人民的合法平等權和擁有自己國家民族決策權原則這一條。

大英帝國的殖民統治方式已經沒有了向心力,加劇了全球一體化時代落後的步伐。加之現在英國的國力大幅虧空,還要依靠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的支持,對殖民地的獨立無可奈何,也因對戰爭中的盟友美、蘇等國欠債的太多,只能忍氣吞聲作罷。

歐戰結束後不久,英國工黨在大選中獲勝重新執政。工黨政府上台後,通過對行政的改組以及名稱的改變,證明在英帝國國內所發生的一系列政治變革。雖然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英國這個昔日帝國的雄風已盪然無存。

如果說一戰使歐洲中心地位僅存於表面的話,二戰則一勞永逸地使英國退出了在世界政治中的霸主地位。二戰的爆發則給了英帝國最沉重的一擊,英國失去了老牌帝國。

雅爾塔體系確定了美、蘇兩極格局的基本框架,已經把英國這個日不落帝國拋開在外。如果不是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再三堅持,英國在遠東地區的殖民地也會失去。

大英帝國經過兩次大戰的沖擊再也不能找回昔日的霸主地位。它因戰爭而成為日不落大帝國,同樣也是因戰爭不得不退出老牌帝國這個舞台,真可謂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參考文獻:

《大英帝國的瓦解》

《帝國斜陽》

《艾登回憶錄》

E.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歐洲發生了什麼變化


一戰後歐洲發生了什麼變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整個世界的格局都變了。今天,我們來看看一戰後的歐洲。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以《凡爾賽條約》的簽署為標志。凡爾賽和會,其實每個參會的國家都是別有用心的,在利益面前沒有盟友。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軍隊

法國利用戰勝國的地位,對戰敗國德國非常苛刻,甚至想永遠消除後患。德國被肢解後,法國將完全控制中東歐。此外,法國之前曾佔領過非洲北部和地中海東岸,對埃及和土耳其影響很大。這樣在地緣政治上,法國會對英國在埃及和中東的存在形成壓力。而且對於歐洲大陸,英國一直奉行扶弱抑強的政策,所以英法關系破裂。

一戰前期,美國保持中立,在戰爭中大發橫財,經濟實力迅速擴張。所以他現在的目的很明顯,就是奪取世界霸權。時任美國總統的威爾遜提出了改變歐洲強權政治的「十四點計劃」。隨著美國走上世界強國舞台,歐洲列強統治世界的體系開始瓦解。所以一戰後,歐洲很多事情不是歐洲國家決定的,也是美國人的面子決定的。

一戰後,德國絕望了。德國戰敗後,國內局勢非常混亂。後來不得不走上瘋狂侵略的不歸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被壓得很緊,很尷尬。當時的法國不僅內政混亂,外交也非常不盡如人意。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見風使舵,英國推著船前進。戰後英國應該還是歐洲最強大的地區,但不是世界上最有能力的地區。所以很多時候,英國是通過看世界局勢來決定自己的計劃的。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原因分析

第一次世界大戰持續了四年,終於落下帷幕。那麼一戰結束的原因是什麼呢?首先是經濟原因。無論是德、英、法,常年的戰亂不僅讓他們的經濟停滯不前,還出現了倒退。

一戰期間的俄羅斯士兵

這些參戰的國家,戰時必須重點發展軍事力量。這自然會毀了國家的經濟發展。英法幾乎所有的戰時軍需品都是從美國、日本等國購買的。而國內的生產力根本滿足不了巨大的戰爭需求。一場戰爭需要消耗大量物資,一直從外國購買也不是長久之計,所以這是一戰末期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是政治因素。一戰最初只是歐洲幾個國家之間的戰爭,最多是一些亞非小國參戰。但是1917年,作為世界強國的美國突然宣布參戰。美國經濟實力雄厚,其加入給盟國帶來了物質保障,直接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隨著美國參戰,一些追隨美國的國家也加入了協約國的行列,增加了協約國的隊伍。雙方在人數上有差距。

三是社會運動趨勢。俄國發生二月革命,國內局勢不穩,與德國簽訂條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戰。隨著東線主力俄國的撤離,德國只有應付西線的戰事,這是加速一戰結束的原因,之後歐洲各國相繼爆發工人運動和民族獨立運動,民眾厭戰情緒迅速蔓延,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一戰的結束。

一戰死了多少人?

一戰是歐洲毀滅性的戰爭,死亡率也很高。我們來看看一戰的死亡人數,共有30多個國家,15億人參戰。參與軍事行動的陸地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戰線長度達2500-4000公里

1914年,也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的那一年,英法俄加上殖民地的總人口約為7.045億。一戰爆發前夕,三國共動員兵力977.7萬人。奧地利和德國加上德國的殖民地總人口是1.3億。戰前有634萬軍隊。在1914年至1918年的四年戰爭中,以英法為首的盟軍共動員了約4218萬軍隊,造成約2210萬人傷亡,其中約515萬人死亡。以德國為首的盟軍出動兵力2285萬,損失約1540萬人,其中死亡約338萬人。

然而,這只是戰爭雙方陣亡的士兵人數,還有近700萬平民也因戰爭而悲慘死去。所以一戰總死亡人數達到1600萬左右,死亡率很高,甚至一戰死亡人數超過了二戰,持續了6年。曾經有一句話:「少數人的瘋狂,無數人的死亡。」這句話用來形容第一次世界大戰最恰當不過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原本是因為帝國主義者之間分贓不均,幾個帝國主義者之間的矛盾加深,導致了這場戰爭的爆發。但最終,全世界的人都受到了戰爭的襲擊。這場由少數帝國主義瘋子挑起的戰爭,把全世界人民拖入了痛苦的幻覺。

閱讀全文

與一戰英國中立會怎麼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為什麼還稱神州和華夏 瀏覽:310
義大利倫巴底醫療系統怎麼樣 瀏覽:647
中國怎麼對待伊朗 瀏覽:908
印度神廟是什麼石頭 瀏覽:597
為什麼中國幫助越南統一 瀏覽:206
伊朗作物以什麼為主 瀏覽:716
伊朗為什麼與美國關系緊張 瀏覽:514
英國炸薯條怎麼樣 瀏覽:233
沙特和伊朗比哪個大 瀏覽:814
西蒙在義大利南部哪個地方 瀏覽:827
印度發明廁所什麼梗 瀏覽:956
印度購買俄羅斯米格多少年 瀏覽:268
英國為什麼要扣伊朗船 瀏覽:478
義大利紅酒為什麼會醉人 瀏覽:279
義大利哪個眼鏡好 瀏覽:296
信陽年俗全知道中國新年俗有哪些 瀏覽:967
越南阿甘多少歲 瀏覽:347
伊朗民用電壓是多少伏 瀏覽:42
一戰英國中立會怎麼樣 瀏覽:356
義大利的山特點是什麼意思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