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家對英國的印象怎麼樣
英國在以前傾略中國等國很正常,弱肉強食嗎,就像現在美國一樣,我覺得英國環境很好,人們都很紳士,現在不是超級強,所以不是很囂張,總之,還是不錯!
② 英國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有好有壞吧,總得來說比想像更好。
我個人本身就比較喜歡歐式古建築,英國很多地方都會有舊城堡之類的,離市中心稍微遠一點的地方都是很安靜,鄉下有一種童話小鎮的感覺。晴天的時候天空也很漂亮,就算是夏天也不覺得悶熱,空氣很清新。英國人大部分都很紳士有禮,不管是裝的還是怎樣,有時候真的會被暖到,遇到好幾個不是很熟的同學都很貼心很暖。
不好的地方就是種族其實還是有吧,我遇到過一個服務員,明明離我最近,卻把餐單先給英國人,最後才給我。還有我中國同學逛商場,有個服務員直接無視他。
③ 英語作文 對英國學生的印象
quality of the British, and in particular of the English, is 「reserved.」 A reserved person is one who does not talk very much to strangers, does not show much emotion, and seldom gets excited. It is difficult to get to know a reserved person: he never tells you anything about himself, and you may work with him for years without ever knowing where he lives, how many children he has, and what his interests are. English people tend to be like that.
在其他的歐洲人看來,英國人,尤其是英格蘭人的最明顯的特點是「沉默寡言」.一個沉默寡言的人不大同陌生人說話,情感不大外露,也很少激動.要想了解一個沉默寡言的人很困難:他從不談及他的身世,即使你與他工作數年,也許你不知道他家住在哪裡,有幾個子女,有些什麼興趣愛好.英國人往往就是這樣.
If they are making a journey by bus they will do their best to find an empty seat; if by train, an empty compartment. If they have to share the compartment with a stranger, they may travel many miles without starting a conversation. If a conversation does start, personal questions like 「How old are you?」 or even 「What is your name?」 are not easily asked.
乘公共汽車旅行時,他們會盡量找到一個空座位;乘火車旅行時,他們會盡量找到一個空隔間.如果他們不得不與他人共坐一個隔間,火車開了數英里也許還不見他們開口說話.即使打開了話匣子,他們也不輕易問起「你多大了?」或者「你貴姓?」之類的個人問題.
This reluctance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is an unfortunate quality in some ways since it tends to give the impression of coldness, and it is true that the English (except perhaps in the North) are not noted for their generosity and hospitality. On the other hands, they are perfectly human behind their barrier of reserve, and may be quite pleased when a friendly strange or foreigner succeeds for a time in breaking the barrier down. We may also mention at this point that the people of the North and West, especially the Welsh, are much less reserved than those of the South and East.
從某些方面來說,這種不願與人交往的特點是件令人遺憾的事情,因為這往往給人以冷漠的印象.除了北方人以外,英國人從不以他們的慷慨大方和熱情好客而著稱.另一方面,雖然他們表面上沉默寡言,但內心還是很有人情味.當友善的陌生人或外國人打破沉默時,他們也許會感到很高興.說到這里,也許我們應該提一句,英國的北部和西部的人,特別是威爾士人,遠不象南部和東部的人那樣緘默.
Closely related to English reserve is English modesty. Within their hearts, the English are perhaps no less conceited than anybody else, but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others they value at least a show of modesty. Self-praise is felt to be impolite. If a person is, let us say, very good at tennis and someone asks him if he is a good player, he will seldom reply 「Yes,」 because people will think him conceited. He will probably give an answer like, 「I』m not bad,」 or 「I think I』m very good,」 or 「Well, I』m very keen on tennis.」 (i.e. I』m very fond of it.) even if he had managed to reach the finals in last year』s local championships, he would say it in such a way as to suggest that it was only e to a piece of good luck.
與英國人的緘默密切相關的是英國人的謙虛.在英國人的內心,他們的自負不亞於任何其他的民族.但在與別人交往時,他們注重謙虛,起碼要表現出一種謙虛的姿態.自誇被認為是不禮貌的.比如說,一個人網球打得很好,當有人問他是不是一個網球好手時,他很少會回答說「是」,因為如果他回答「是」,人們會認為他很自負.他很可能會這樣回答:「還不錯.」或者「我覺得我還行.」或者「嗯,我挺喜歡打網球.」 即使他在去年當地的網球錦標賽上打入了決賽,他也許會說只是碰上了好運氣.
The famous English sense of humor is similar. Its starting-point is self-dispraise, and its great enemy is conceit. Its object is the ability to laugh at oneself---at one』s own faults, one』s own failure, even at one』s own ideals. The criticism, 「He has no sense of humor」 is very commonly heard in Britain, where humor is highly prized. A sense of humor is an attitude to life rather than the mere ability to laugh at jokes. This attitude is never cruel or disrespectful or malicious. The English do not laugh at a cripple of a madman, or a tragedy or an honorable failure.
著名的英國式幽默感也與此相似.其出發點是自貶,其大敵是自負.其目的是能夠自嘲——嘲笑自己的錯誤,自己的失敗,甚至自己的理想.在英國,幽默感受到高度重視,經常聽到「他沒有幽默感」這樣的評論.幽默感是對生活的一種態度,而不僅僅是一聽到笑話就能夠開懷大笑.這種態度決不是冷酷,決不是無禮,決不是惡毒.英國人從不嘲笑殘疾人或精神病人,也從不會對一件悲慘的或雖敗猶榮的事情幸災樂禍.
Since reserve, a show of modesty and a sense of humor are part of his own nature, the typical Englishman tends to expect them in others. He secretly looks down on more excitable nations, and likes to think of himself as more reliable than they. He doesn』t trust big promises and open shows of feelings, especially if they are expressed in flowery language. He doesn』t trust self-praise of any kind. This applies not only to what other people may tell him about themselves orally, but to the letters they may write to him. To those who are fond of flowery expressions, the Englishman may appear uncomfortably cold.
因為沉默寡言、謙虛的表現和幽默感是英國人天生性格的組成部分,典型的英國人總是期望別人也具有這種品質.他從心裡看不起那些容易激動的民族,總是認為他們沒有自己可靠.他不相信信誓旦旦的諾言,也不相信感情的直接外露,尤其不相信用華麗的語言做出的承諾和表達的感情.他對任何的自誇之詞都不相信,不管是人們口頭告訴的,還是寫信書面表達的.在那些喜歡用華麗辭藻的人看來,英國人可能顯得冷漠,讓人感到很不舒服.
Finally, sportsmanship. Like a sense of humor, this is an English ideal which not all Englishmen live up to. It must be realized that sport in this modern form is almost entirely a British invention. Boxing, rugby, football, hockey, tennis and cricket were all first organized and given rules in Britain. Rules are the essence of sport, and sportsmanship is the ability to practice a sport according to its rules, while also showing generosity to one』s opponent and good temper in defeat. The high pressure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sport makes these ideals difficult to keep, but they are at least highly valued in Britain and are certainly achieved there more commonly than among more excitable peoples. Moreover, sportsmanship as an ideal is applied to life in general this is proved by the number of sporting terms used in ordinary speech. Everybody talks of 「fair play」 and 「playing the game」 or 「playing fair.」 Borrowed from boxing, 「straight from the shoulder」 is used to describe a well-aimed, strong criticism and 「below the belt」 is used to describe an unfair one. One of the most elementary rules of life is 「never hit a man when he』s down」---in other words, never take advantage of a person』s misfortune. English schoolboys often show this sense of sportsmanship to a surprisingly high degree in their relations with each other.
最後再說說體育運動風范.就象幽默感一樣,這也是英國人的理想,盡管不是每個英國人都能做到這一點.我們應該認識到,現代形式的體育運動幾乎都是英國人的發明.拳擊、橄欖球、足球、曲棍球、網球和板球都是源於英國,並且首先在英國制訂出比賽規則.比賽規則反映了體育運動的本質,具有體育運動風范就是能夠按照體育運動規則進行比賽,同時又能對對手寬大為懷,失敗時也能心平氣和.現代國際體育運動的巨大壓力使得這些理想目標很難保持,但在英國這些理想目標至少還能得到高度的重視,而且與那些容易激動的民族相比,英國人在達到這些理想目標方面做得更好.此外,體育運動風范作為理想准則也適用於日常生活.這一點可以通過日常會話中用到的許多體育用語得到證實.每個人都會談到「公平比賽」、「遵守規則」或者「公平競爭」.成語「直接出擊」起源於拳擊運動,用來表示一針見血而又措辭嚴厲的批評.「擊打對方腰帶以下的部分」則用來表示不公正的批評.生活的基本規則之一是「決不打已經倒在地上的人」,也就是說,決不乘人之危.在英國,這種體育運動風范常常在中小學的男生相處時高度地表現出來.
④ 怎麼樣看待英國"照抄"學習中國式數學教育
去年上海數學《一課一練》即將登陸英倫的消息,再度引爆媒體。過往都是聽說引進版教材,很少聽說中國教材走出去。再往前的2014年,英國教育部門還曾組織英國部分中小學校長,專程來滬體驗上海的小學教育。當時有一個新聞印象特別深,就是當許多英國校長看到上海孩子用九九口訣表計算乘法結果時,幾乎目瞪口呆。
今年英國教育部日前宣布,在8000所小學中引入中國的數學教學模式。此消息一出,頓時成為坊間熱議。其實,長期關注新聞,尤其是教育新聞的人,對此應該並不陌生,甚至應該有點「脫敏」。記得同樣是去年此時,一部英國BBC錄制的電視紀錄片,講的是英國一所中學引入中式教學的實驗,引發各種價值觀沖突。一經播出,立即引發爭議。
為什麼是英國,為什麼是英國教育,對中國教育這么感興趣,如此持續關注中國教育,並且最終下決心模仿「照搬」中式教育。
英國人已經把中西方教育的優劣好壞,看得真真切切。他們早已放下爭論,真抓實干,的的確確是想吸收中式教育的優勢,彌補英式教育的短處。他們從骨子裡,想掌握上海學生PISA全球第一背後的成功秘訣。當不少國內輿論津津樂道於中西教育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時,說明我們還是就教育談教育。要想探究英國熱衷中式教育的深層動機,有必要跳出教育的視野。就在今年上半年,BBC熱播了一部有關中國的紀錄片《中國創造》。雖然這部片子沒有「中式教育」那部大出風頭,但對中國創造的全方位解讀,還是頗令人印象深刻的。最近,BBC又在熱播紀錄片《發現中國:美食之旅》最新一季,又盯上了中國人的「吃」。顯然,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幾乎就是在研究中國的文化,研究中國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成長於什麼樣的文化環境,似乎在尋找今天中國的發展與文化有什麼千絲萬縷的聯系。如此深入細致地剖析,令人感覺這個國家對中國的研究,已經進入更深的文化層次。
中國的發展與進步,是一個板上釘釘的事實。中國的壯大,在西方人眼裡是個謎。無數西方學者力圖找到中國成功的鑰匙。這把鑰匙,他們經過潛心研究的結論,就是教育。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的高增長,除了制度層面的因素,教育的貢獻最大。西方也有高水平的教育,但近20年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沒有中國這么明顯。問題在哪裡?就出在教育模式上。這是英國為什麼遠涉重洋到上海來獲取教育真經的真實動因。說到底,從深層次講,西方是想通過引入中式教育模式,促進經濟增長,提高綜合國力,繼續保持西方世界在全球的領先地位。無論如何,都要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態和謙卑的姿態。真正的自信來源於自謙,來源於實干加創新。如果我們能保持這樣一種自信,就不必擔心別人來「照抄」我們了。
⑤ 什麼樣的英國文化給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在餐館和商店中安靜地吃東西並且吃完自己餐盤里所有食物是禮貌的行為。把刀叉平行放在餐盤上表明已經吃完了。如果沒吃完,就把刀和叉分開成八字形放在餐盤上。
⑥ 去過英國的朋友們,英國的哪些細節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
英國人很懂禮貌,而且那裡氣候偏涼,人們都特別遵守交通規則,而且建築很有風格,特別是倫敦眼,讓人印象深刻,吸引力強,讓人嚮往。
⑦ 談談你對英國的看法吧
經濟上:英國GDP是世界第五或第六,人均也挺靠前,還是很發達的
生活上:物價比較高,消費指數高,以前有人抱怨說英國人工資雖然高,可是休息時間不多,還不如在法國生活,雖然少賺些錢,可是活的愜意
文化上:應該說是比較保守和高傲的,有一種貴族氣,比較緬懷大英帝國時代的光輝成就,不過在文學上的成就很高,是西方最出名的兩大文學產地之一吧(另一個是法國),想想莎士比亞一個人就夠了
下午茶是很受人歡迎的,法國人愛喝咖啡,英國人愛喝茶,而且是紅茶,對比一下,可以得到很多結論
個人認為英國人還是比較理性的,要說狂熱,拉丁民族可能更狂熱(個人一直以為德國人應該更冷靜,可是就是這個民族發動了兩次大戰,真不知為什麼,是普魯士的原因還是霍亨斯淘芬還是條頓騎士的緣故,不得而知),所以英國人在科學上很有貢獻,緬懷一下牛頓,在緬懷一下培根,還有麥克斯韋等等等等,中世紀最出名的自然科學家羅傑爾培根也是英國人
當然,洛克的哲學,霍布斯的哲學,休謨的,貝克萊的等等也都是光輝燦爛
氣候:溫帶海洋性的氣候還是挺宜人的,就是冬天比較冷,不過倫敦已經不是霧都了,環境應該是不錯的
地理上:一道不寬不窄的英吉利海峽恰到好處,說它不寬,是因為歷史上多次歐洲大陸的入侵,伊比利亞人,凱爾特人,羅馬人,盎格魯薩克森人,基督徒,諾曼人(除了維京人)都是通過英吉利海峽給不列顛帶來了文明和技藝;說它不窄,近代以來,拿破崙也好,希特勒也好都沒有徵服這個島嶼,就是因為這么一衣帶水。
另外,島嶼有島嶼的特性,最大的特點是孤立,以前希臘人都把這個陌生的地方看成極樂的永生,不過在文化上就形成了島國心理,看看近代英國的外交政策吧,光榮孤立和勢力均衡,就是島國心理在外交上的體現
不列顛島擁有高原,山地,平原,草場,湖泊,河流,應該說集全了各種地形特徵,自然風光優美,而且島的任何地方距海不過200公里,居住的環境應該不錯
歷史上:盎格魯薩克森的入侵和諾曼人的入侵對英國的歷史有決定性的影響。英國的文化差不多就是凱爾特人的文化+日耳曼人的文化+希臘羅馬的古典文化+基督教文化+法國諾曼人的文化的綜合體,當然還有維京人的小小插曲。
小小的一個島國率先完成了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革命,在整個十九世紀稱霸全球,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
另外,自由傳統的興盛似乎和歐洲大陸如法國、西班牙、德國、俄國、奧地利都不一樣,1215的大憲章,13世紀的牛津條例,也算很引人註明的,所謂的英美法系,應該還有歷史的根源的吧
語言:
英語是世界第一大語言,有時懷疑到底是美國的原因,還是歷史上大英帝國的余暉(英國加上眾多殖民地和自治領的關系)不可否認,英語的確是語言的霸主,事實上,英語也算是比較好聽的語言(盡管有人說法語,義大利語等拉丁語族會更好聽)
不過以前有個學者也說過,要是在七年戰爭中,法國再多撐一會兒,這個世界將是法語的天下,不過不管怎麼樣,英國人還是贏了,可能他們的最初動機是市場,資源,和勞動力,不過客觀上也為英語的傳播提供了條件
倫敦
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城市之一(倫敦,巴黎,紐約,東京),去掉一個的話就去東京,在歐洲就是狄更斯雙城記里的雙城之一了,地位還是很高的,世界經濟中心,特別是金融中心,倫敦城中城,很小的一塊地方,聚集了這個世界的很多財富
風景名勝就太多了,泰晤士河,倫敦塔橋,大本鍾,威斯敏斯特教堂,本初子午線,白金漢宮,牛津街。。。倫敦是很繁華的,不過少了巴黎的浪漫氣息
倫敦16世紀人口還比不上巴黎,18世紀就超出很多了,工業革命的威力
牛津和劍橋
世界上最好的兩所大學之一,中世紀大學的典範,牛津是英語世界裡最古老的大學,注意不是全世界的,世界最古老的大學在義大利
一直以來都很羨慕英國人,錄取率遠比我們高,而且是牛津劍橋這么世界級的大學,不過有些東西是羨慕不來的,還是提升自己了
⑧ 你對英國這個國家什麼印象
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政府大量減少了國有資產,並減緩了社會福利計劃的發展。十八世紀時英國本地產小麥開始不敵北美廉價小麥,放棄大量種植小麥,大量從美洲進口糧產,逐漸轉以乳畜業為主,較為集中,高度機械化,效益十分高:1%的勞動人口能夠滿足大約60%的食品需要。
(8)如何對待英國美好印象擴展閱讀
在英國,時時處處都可以感受到英國文化界彌漫著的濃郁的莎士比亞氛圍,莎士比亞已經像養料一樣融入了英國文化的血脈,不僅成為英國人的驕傲,也成為了英國文化的象徵。
英國對莎士比亞的尊崇首先體現在從未間斷地上演莎氏的經典劇作。出生於破敗的商人之家,從幼年起即跟隨劇團在各地巡迴演出,只受過小學教育的莎士比亞,憑借聰穎和勤奮,學會了編劇,並創作了37部悲劇、喜劇和歷史劇以及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詩,仍是英國戲劇表演團體熱衷上演的劇目。
⑨ 有哪一剎那讓你對英國的美好印象瞬間破滅
一天在牛津街上,突然一個棕色皮膚的男子叫住我,「excuse me」, 我當時沒有戴眼鏡,只模糊看到他是一個身高中等,肌肉發達的男子,脖子上掛了一塊牌子,有點困惑。我停下來,他撥開人群沖我走過來,我剛想開口問,what is the matter? 不料他把身子向我一壓,整個把我推下人行道,我差點摔倒了。旁邊正好一輛銀色的小轎車駛過,離我只有幾厘米的距離。我才反應過來,自己差點撞車。但事情發生得太過突然,我仍然沒從這驚險一幕中恢復過來,我喘了喘氣,朝剛才的男子望去,發現他已經走遠。環顧四周,一位女士剛從旁邊經過,我驚恐地望向人群,發現沒有一個人注意到這件事,都安靜地走。
⑩ 你如何看待英國人
我們來說說英國的崛起吧,先說內因:我們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英國在其自身發展的過程中逐漸認識到農業對自己的貢獻度逐漸在降低。因為英國的面積相對於法國這種大陸性國家比較少,而且適宜的也不是大規模的耕種,這就導致商業在英國的逐漸流行。
此外,英國地處大西洋中心,在這個文明中心逐漸向西歐轉移的時代,這樣的中心又四面環海的位置可謂四通八達又有天然屏障。還有此前西葡和荷蘭的前車之鑒以及新航路的逐漸開辟,都給了英國很好的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