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緬甸被英國殖民時,曾是英屬印度一個省,為何後來沒有和印度合並
這是因為緬甸和印度之間的文化有著非常大的區別,緬甸在歷史上受到中國的文化影響非常的深遠。再加上緬甸和印度之間有著非常深的矛盾,所以才會使得兩個國家根本不能進行合並。並且在殖民時期,緬甸和印度之間處在一個平等的位置上。如果強行融入印度的話,會使得緬甸淪為一個省。這些是緬甸的統治者根本不願意看到的。
但是我們也看到現在印度通過加強軍事力量,對於周邊國家領土的野心變得越來越大,所以我們也應該警惕印度的野心。以防止印度對於其他國家進行侵略行為。
2. 英國怎麼放棄了加拿大和印度
並不是放棄了,其實加拿大現在還是用 英國女皇的錢幣,只是叫加拿大元而已,至於印度,一是說印度要獨立,二是有國際性的壓力,因為英國欺壓印度的時間太長了
3. 征服世界的大英帝國,為何不徹底吞並它的殖民地
近代的大英帝國,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將影響力和勢力范圍覆蓋至全球的帝國,所謂的文化輸出,一直停留在較淺層面,只需要在上層建立統治即可,對基層並不過多干預,甚至哪怕是在上層,它也很少追求絕對的統治地位,甚至都不追求摧毀當地本土政治勢力的統治基礎,而是只要他們臣服,願意跟自己合作,便就滿足。總而言之,英國的殖民,更注重於攫取現實物質利益,而對土地征服興趣缺缺。
如果英國是個政治型國家,這個可能倒還可以。畢竟政治型國家,他拓土開疆的目的本身就是要壯大國家版圖。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政治型國家願意同化被征服地區的民眾,賦予他們與本部居民差不多的地位和待遇,讓他們成為自己國家的一份子。
4. 吞並印度後,英國為什麼不遷都到印度確保永遠統治印度
好問題啊,英國女皇怎麼就沒想到這么聰明的解決方法呢?那當然是因為這是蠻夷之地啦,而且你英國女皇真的遷都到印度,那你自己的英國還要不要啦,你到底是英國人還是印度人啊,兩個地方離那麼遠是想幹嘛啊,實力衰弱的時候不就是拱手送人嗎?
你要是離的很近,就像最初的中國那樣,先秦時期,諸子百家各使其法,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大家誰都不服誰,後來秦國統一中國後,還是把都城建立在他自己的秦國都城之上。一直到後來漢朝過去之後,才開始在各個地方有建立都城的,這是因為整個中國又繼續融合了,大家都是一家人,本來在周朝時期就是一家人,打了幾百年又統一了。
所以可以遷都,早就融合了,而英國跟印度那是哪跟哪?才剛剛征服印度就想著遷都,要是真的遷都怕是英國會被啃得骨頭都不剩,不過還好大家都很聰明。
5. 當初的印度佔英國GDP的百分之40,為什麼英國還要放棄印度呢
沒有發展前途,發展雖然GDP佔比高,但是相應的支出卻是更高,所以英國最終選擇了放棄印度。發展前途這個問題是因人而異的,對於印度來講的話我認為英國最害怕的就是自己付出的努力白費了。
所以英國放棄印度的原因遠遠不止我們看到的發展臟亂差,沒有發展前途,最為關鍵的還有就是英國當時答應的印度要獨立,所以英國也就信守承諾撤了出來,這件事上也是能看出來英國的誠信度還是可以的。
6. 英國為什麼不把尼泊爾並入英屬印度
18世紀初,英國侵入印度,開啟了在南亞地區的殖民擴張,近百年間,英國先後將印度、孟加拉國、巴基斯坦、緬甸等地區囊括為屬地范疇,那麼與這些地區毗鄰的尼泊爾為什麼得以倖免呢?我們試從如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同時,多山的地理條件也造就了較為分散的政權結構,這無疑加大了印度侵吞尼泊爾的難度。廓爾喀戰爭使得英國殖民者步履維艱,損兵折將,即便繼續打到加德滿都,戰爭變成游擊戰,英國人可能會陷入泥潭,這也客觀上影響了英國殖民者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