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英國生活環境怎麼樣
英國人的真實生活水平
之前看到了有位仁兄寫日本的真實生活,我參照了一下英國的,覺得日本和英國在很多社會體制和消費概念上是一樣的,在這里向大家介紹一下英國人的真實水平。 本人工作了一年半,收入在同齡人中屬於略高於英國平均水平。
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人有很多地方和之前那位仁兄描述的日本人真實生活一樣,之前那位仁兄用了計件的辦法來描述購買力和收入的關系:
月購買力即中國月工資/物價=1500元/7元=214件,日本30歲工人的月工資/物價=300000日元/100日元=3000件,日購買力中國 214件/30天=7件/天,日本3000件/30天=100件/天。反過來理解物價/工資比就是中國物價一天工資能買7件,日本一天工資可以買100 件。
對此很多人難以理解,有人反駁說一碗拉麵在日本要600日元,是中國物價的5-10倍。其實作者沒有錯,網友的拉麵論也沒有錯,只是網友有一個概念沒有搞清,那就是,在中國,最貴的是物品,最便宜的是人力,而在發達國家,最貴的是人力,最便宜的是物品。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日常生活用品和食物,如果去超市購買,價格將非常便宜,便宜到什麼程度?便宜到等於或略高於大陸的消費水平。那位在日仁兄說的百元店,英國也有一鎊店,很多東西,比如六灌可樂一鎊,十二個雞蛋一鎊,一大盒曲奇餅一鎊,這些都是確實存在的,到不是誇大。當然,這些一鎊店都是檔次比較差的東西,在超市裡同樣的物品會有明顯檔次的差別,比如一盒雞蛋,最便宜的一鎊十五個,最貴的可能是三鎊六個。一鎊店都是同類中最低端的,但是由於很多生活必須品在我看來沒有必要買到很高端,所以一鎊店還是我非常樂意去的地方。與之對應的是英國的人力資源非常昂貴,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所有的服務業價格會提上一個檔次,去餐館和在家裡自己做飯在消費上可能相差三到四倍,所以像在中國一樣,在家吃怕麻煩不如去餐館的說法在英國是不成立的,當然,去KFC或者一些印巴的kebab快餐店除外。 很可悲的是,中國人的人力便宜不僅體現在國內,在英國也一樣。 同樣的宅急送,PIZZA HUT全倫敦都有點,到我家應該不超過10分鍾,是15鎊以上起送, 我知道的一家中餐館離我那裡車程是25分鍾,十鎊錢以上起送。 一個雨天我點了十二鎊錢的菜,過了一個半小時門鈴響起,一個十八九歲的白白凈凈的小夥子頭發濕漉漉的站在門口,我很過意不去,因為我知道如果來回車程快一個小時卻只送12鎊左右的東西的話,那他一個小時掙的錢應該不超過3鎊,我知道英國的法定最低工資是5.5鎊,但是中國城裡的最低工資有開到兩鎊的。
我覺得那位日本仁兄對日本社會結構經濟體系構成了解非常透徹,在下很佩服,遠遠達不到那種程度,只能盡力為之,在這里模仿那位仁兄的構文邏輯了。
1, 收入和購買力。
收入: 英國普通人畢業後的收入為2萬鎊,逐年遞增,在三十歲左右達到3萬鎊,在四十歲達到4萬鎊, 這是屬於平均稅後水平,低於這個的應該算是比較不如意的,高於這個應該算是比較成功的。 月購買力按照三十歲的3萬鎊計算 英國月工資/物價 = 2500鎊/<1鎊 = >2500件, 英國人的日購買力應該是 2500/30,大於83件, 個人覺得在英國一鎊的用途還是要略大於100日元,所以日英兩地的生活水平應該比較接近,日本略高。 這個應該可以理解,日本的人均GDP本就略高於英國。 由於飲食習慣的問題,英國和日本在有些食物的價格上應該有區別,比如英國的牛奶,雞蛋,土豆,西紅柿,胡蘿卜,牛肉,羊肉,果汁等就相對便宜,但是魚類,新鮮葉類蔬菜,豬肉相對比較貴。 一般來說周末開車去附近24小時的大型超市買兩個禮拜的東西塞滿冰箱。 如果不去餐館也不出去社交的話,我和女友一個月的生活費大概在200-300鎊,這筆錢已經足夠吃自己想吃的喝自己想喝的。 如果去一般的餐館的話平均每個人消費是15-20鎊。
2, 住宿
倫敦的住房比其他城市貴30%-40%, 倫敦又從里到外劃成六個區,你可以把倫敦想成六個同心圓,從內到外六個圓圈價格也是從高到低。 英國人在有第一份工作的一到兩年內都會租房住,一般來說一個地段不錯的現代高檔公寓區離地鐵站比較近的二區或三區的兩卧一廳租金在1000鎊一個月, 如果在市中心一區的話價格可能達到1500-2000。 而如果在三區以外的話一個三房帶花園的房子可能一個月是800鎊,所以找一個三區以外離火車站近的房子是個不錯的選擇。 英國人的購房大都通過分期付款,湊夠首期直接去銀行談分期付款。 三區一個不錯的三房兩廳帶花園車庫的房子大概是30W鎊左右,那樣首付3W鎊,以後每月付500鎊付20年,這點和日本的情況應該很像。 二線城市如曼徹斯特伯明翰,房價低大概20%-30%, 三線城市房價低50%-70%不等, 有一次去英格蘭北部的一個叫做grimsby的海邊小鎮玩,看到那邊的海景房子一套是8W鎊,看的我心很癢。
3,話費
這個我想單獨拿出來提一下是因為我也曾經是深受電信剝削的苦難者,一直覺得用手機聊電話是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每每有電話打來還要看一下區號計算下是來自多少公里以外的電話。在英國簽了手機後終於明白了很多問題,比如,為什麼中國人那麼喜歡發簡訊。 這邊的手機通常是簽合同,一個18個月的合同,每個月交付30鎊錢,運營商送你一部價值300鎊的手機,每個月有1000分鍾話費和500條簡訊,並且分鍾數是單向計算,接聽電話收錢這種謬論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 30×18-300,這樣算來其實18個月的花費總共是240鎊,那每個月花費是13鎊左右。 我想了下大學期間我的手機話費應該是每個月100元左右,算下兩地的收入差,再想一下那個簡訊機真的是恨電信恨的牙癢癢。
4, 稅收
英國的稅收很高,正式工作的話1500-35000鎊的收入者需要交付20%的個人所得稅,另外還有11%的每年的醫療保險費用。收入高於35000的部分將支付40%的稅收,也就是說一個年工資是四萬鎊的英國人,一年交的個人所得稅是35000×20%+5000×40%=9000鎊。 收入越高交的稅越多。 英國實行的是真正的高收入高貢獻政策。 英國的稅收被大量用於醫療和教育,本國國民教育成本極低, 醫療是全民免費,其實其覆蓋面不止全民,是所有合法在英國居住的居民,包括留學生。 這種制度保證了再窮的人也享受最最基本的權利,生存權,不管你是否有份正式工作都可以去醫院排隊享受醫生的免費診斷,醫生會給你葯房,你拿著葯房既可以問醫院購買,也可以自己去葯材店購買,把醫院從一個賣葯的角色轉化成一個診斷的角色,這是把醫生和錢分開的一個關鍵措施,只有把這些關鍵部門的利益外殼剝離才是能解決很多我們今天詬病的問題,不知道為什麼每年那麼多過來考察的官員對這些措施視而不見。
以上是對英國人生活的一些方面的介紹, 希望大家結合那篇日本人的真實生活對國外的生活水平有個大概了解
Ⅱ 甲骨文的來歷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公代統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甲骨文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距今約3600多年的歷史。 商代統治者迷信鬼神,其行事以前往往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凶,以後又在甲骨上刻記所佔事項及事後應 驗的卜辭或有關記事,其文字稱甲骨文。 自清末在河南安陽殷墟發現有文字之甲骨,整整100年了,目前出土數量在15萬片之上,大多為盤庚遷殷至紂亡王室遺物。 以出至殷墟,故又稱殷墟文字;因所刻多為卜辭,故又稱貞卜文字。甲骨文目前出土的單字共有4500個,已識2000餘字,公認千餘字。它記載了三千多年前中國社會政治, 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資料。是現存最早 最珍貴的歷史文物。 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稱為「殷墟文字」、「王八擔」、「殷契」,是殷商時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19世紀末年在殷代都城遺址被今河南安陽小屯發現,繼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國商代後期(前14~前11世紀)王室用於占卜記事而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國已發現的古代文字中體系較為完整的文字。
在總共10餘萬片有字甲骨中,含有5千多不同的文字圖形,其中已經識別的約有1000多字。
甲骨文中形聲字約佔27%,可見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系統。
甲骨文是中國的一種古代文字,被認為是現代漢字的早期形式,有時候也被認為是漢字的書體之一,也是現存中國最古老的一種成熟文字。甲骨文又稱契文、龜甲文或龜甲獸骨文。甲骨文是一種很重要的古漢字資料。絕大部分甲骨文發現於殷墟。殷墟是著名的殷商時代遺址,范圍包括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村、花園庄、侯家莊等地。這里曾經是殷商後期中央王朝都城的所在地,所以稱為殷墟。這些甲骨基本上都是商王朝統治者的占卜紀錄。商代統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內會不會有災禍,天會不會下雨,農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勝利,應該對哪些鬼神進行哪些祭祀,以至於生育、疾病、做夢等等事情都要進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烏龜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備用來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鑽出一些小坑,這種小坑甲骨學家稱之為「鑽鑿」。占卜的時候就在這些小坑上加熱是甲骨表面產生裂痕。這種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樣子。從事占卜的人就根據卜兆的各種形狀來判斷吉凶。從殷商的甲骨文看來,當時的漢字已經發展成為能夠完整及在漢語的文字體系了。在已發現的殷墟甲骨文里,出現的單字數量已達4000左右。其中既有大量指事字、象形字、會意字,也有很多形聲字。這些文字和我們現在使用的文字,在外形上有巨大的區別。但是從構字方法來看,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
目前發現有大約15萬片甲骨,4500多個單字。這些甲骨文所記載的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商代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面,不僅包括政治、軍事、文化、社會習俗等內容,而且涉及天文、歷法、醫葯等科學技術。從甲骨文已識別的約1500個單字來看,它已具備了「象形、會意、形聲、指事、轉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現了中國文字的獨特魅力。中國商代和西周早期(約公元前16~前10世紀)以龜甲、獸骨為載體的文獻。是已知漢語文獻的最早形態。刻在甲、 骨上的文字早先曾稱為契文、 甲骨刻辭、卜辭、龜版文、殷墟文字等,現通稱甲骨文。商周帝王由於迷信,凡事都要用龜甲(以龜腹甲為常見)或獸骨 (以牛肩胛骨為常見)進行占卜,然後把占卜的有關事情(如占卜時間、占卜者、占問內容、視兆結果、驗證情況等) 刻在甲骨上,並作為檔案材料由王室史官保存 (見甲骨檔案)。除占卜刻辭外,甲骨文獻中還有少數記事刻辭。甲骨文獻的內容涉及當時天文、歷法、氣象、地理、方國、世系、家族、人物、職官、征伐、刑獄、 農業、 畜牧、田獵、交通、宗教、祭祀、疾病、生育、災禍等,是研究中國古代特別是商代社會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極其珍貴的第一手資料。
【甲骨文特點】
從字體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了。漢字的「六書」原則,在甲骨文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其主要特點:
(1)在字的構造方面,有些象形字只注重突出實物的特徵,而筆畫多少、正反向背卻不統一。
(2)甲骨文的一些會意字,只要求偏旁會合起來含義明確,而不要求固定。因此甲骨文中的異體字非常多,有的一個字可有十幾個甚至幾十個寫法。
(3)甲骨文的形體,往往是以所表示實物的繁簡決定大小,有的一個字可以占上幾個字的位置,也可有長、有短。
(4)因為字是用刀刻在較硬的獸骨上,所以筆畫較細,方筆居多。
由於甲骨文是用刀刻成的,而刀有銳有鈍,骨質有細有粗,有硬有軟,所以刻出的筆畫粗細不一,甚至有的纖細如發,筆畫的連接處又有剝落,渾厚粗重。結構上,長短大小均無一定,或是疏疏落落,參差錯綜;或是密密層層十分嚴整莊重,故能顯出古樸多姿的無限情趣。
甲骨文,結體上雖然大小不一,錯綜變化,但已具有對稱、穩定的格局。所以有人認為,中國的書法,嚴格講是由甲骨文開始,因為甲骨文已備書法的三個要素,即用筆、結字、章法。
【甲骨文發展】
甲骨文因鐫刻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為殷商流傳之書跡;內容為記載盤庚遷殷至紂王間二百七十年之卜辭,為最早之書跡。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飲酒及敬鬼神;也因為如此,這些決定漁撈、征伐、農業諸多事情的龜甲,才能在後世重見天日,成為研究中國文字重要的資料。
商代已有精良筆墨,書體因經契刻,風格瘦勁鋒利,具有刀鋒的趣味。受到文風盛衰之影響,其大至可分為五期,底下分別介紹。
一、雄偉期:
自盤庚至武丁,約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響,書法風格宏放雄偉,為甲骨書法之極致。大體而言,起筆多圓,收筆多尖,且曲直相錯,富有變化,不論肥瘦,皆極雄勁。
二、謹飭期:
自祖庚至祖甲,約四十年。兩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賢君,這一時期的書法僅飭,大抵承襲前期之風,恪守成規,新創極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勁豪放之氣。
三、頹靡期:
自廩辛至康丁,約十四年。此期可說是殷代文風凋敝之秋,雖然還有不少工整的書體,但篇段的錯落參差,已不那麼守規律,而有些幼稚、錯亂,再加上錯字數見不鮮。
四、勁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約十七年。文武丁銳意復古,力圖恢復武丁時代之雄偉,書法風格轉為勁峭有力,呈現中興之氣象。在較纖細的的筆畫中,帶有十分剛勁的風格。
五、嚴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約八十九年。書法風格趨於嚴謹,與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長,謹嚴過之,無頹廢之病,亦乏雄勁之姿。甲骨上細瘦的筆跡,也受到刀刻的影響。
占卜時常用「是」或「否」刻於龜甲中央縱線兩側,自此中線向左右書寫,故兩旁對稱和諧,具有行款對稱之美。且契刻後,大小字分別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藝術之意味,堪稱書史奇跡。
【甲骨文的發現】
古代甲骨上的刻劃痕跡被確認為是商代文字,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中國考古的三大發現(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遺跡)之一。可是它的發現過程,卻是十分偶然而又富於戲劇色彩的。
清末光緒25年(公元1899年)秋,在北京清朝廷任國子監祭酒(相當於中央教育機構的最高長官)的王懿榮(1845—1900)得了瘧疾,派人到宣武門外菜市口的達仁堂中葯店買回一劑中葯,王懿榮無意中看到其中的一味叫龍骨的葯品上面刻劃著一些符號。龍骨是古代脊椎動物的骨骼,在這種幾十萬年前的骨頭上怎會有刻劃的符號呢?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對古代金石文字素有研究的王懿榮便仔細端詳起來,覺得這不是一般的刻痕,很像古代文字,但其形狀又非籀(大篆)非篆(小篆)。為了找到更多的龍骨作深入研究,他派人趕到達仁堂,以每片二兩銀子的高價,把葯店所有刻有符號的龍骨全部買下,後來又通過古董商范維卿等人進行搜購,累計共收集了1500多片。
他對這批龍骨進行仔細研究分析後認為,它們並非什麼「龍」骨,而是幾千年前的龜甲和獸骨。他從甲骨上的刻劃痕跡逐漸辨識出「雨」、「日」、「月」、 「山」、「水」等字,後又找出商代幾位國王的名字。由此肯定這是刻劃在獸骨上的古代文字,從此這些刻有古代文字的甲骨在社會各界引起了轟動,文人學士和古董商人競相搜求。
曾有人對王懿榮從中葯中發現帶字龍骨之說提出質疑,認為王懿榮在他的有關著述中沒有這方面的記載,並認為王懿榮吃的龍骨在葯店已加工成細粒,看不出刻痕文字來的。而且當時菜市口一帶並沒有達仁堂葯店。對此,後來研究甲骨文的學者周紹良說,當時龍骨在中葯店都是成塊、成片出售的,直到三十年代他到中葯店買龍骨還是這樣。至於達仁堂葯店當時確實不在菜市口,但菜市口有家著名的西鶴年堂中葯店,當時的人很迷信西鶴年堂,買中葯都要去西鶴年堂葯店,這也有可能是當時傳誤造成的結果。
在甲骨文還未確認以前,河南省安陽市小屯村的農民在耕作時就不斷在農田裡挖刨出古代甲骨。據說把甲骨當做葯材到中葯鋪去賣的第一個人是一位叫李成的剃頭匠。一次他害上一身膿瘡,沒錢去求醫購葯,就把這些甲骨碾成粉敷到膿瘡上,想不到流出的膿水被骨粉給吸幹了,而且發現骨粉還有止血的功效。從此他就把它們收集起來,說成是龍骨,賣到了中葯鋪。
經過許多學者專家考證研究,所謂龍骨其實是商代占卜用的工具。人們在占卜之前,先把龜甲和牛肩胛骨鋸削整齊,然後在甲骨的背面鑽出圓形的深窩和淺槽,占卜時,先把要問的事情向鬼神禱告述說清楚,接著用燃燒著的木枝,對深窩或槽側燒灼,燒灼到一定程度,在甲骨的相應部位便顯示出裂紋來。於是,占卜者根據裂紋的長短、粗細、曲直、隱顯,來判斷事情的吉凶、成敗。占卜後,便用刀子把占卜的內容和結果刻在卜兆的近處,這就是卜辭。刻有卜辭的甲骨被當做檔案資料妥善收藏在窖穴中,遂得流傳於後世。甲骨文發現的故事,後來被人們稱為「一片甲骨驚世界」的奇跡,在中國和世界考古史上寫下了帶有傳奇性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