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英國憲章運動產生原因
憲章運動——19世紀30~40年代英國發生的爭取實現人民憲章的工人運動,是世界三大工人運動之一。 憲章運動的目的是,工人們要求取得普選權,以便有機會參與國家的管理。 「普選權問題是飯碗問題」,工人階級希望通過政治變革來提高自己的經濟地位。 歷史背配遲缺景和起因 英國資培辯產階級革命後,建立了君主立憲制,《權利法案》和《王位繼承法》等一系列法案在實際上確立了議會高於國王的原則,並對議會和國王的關系作了明確的規定,杜絕了回復到君主專制時代的可能。但是,這些法令並沒有造成政治制度的任何重大變動,在此後的100年間,英國政權基本上仍為土地貴族和金融資產階級所把持,而真正能夠享受到資產階級民主權利的人十分有限。 19世紀20~30年代,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隨著工業革命的完成,英國的商業和運輸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因此,英國工業資產階級的力量壯大起來,他們志得意滿,進而要求取得政治的統治地位。1832年議會改革,他們的政治要求得到滿足,登上了統治地位。工人階級在議會改革運動中支持了資產階級,但是結果一無所得,政治上依然處於無權的地位。於是工人階級決定掀起一場爭取普選權的運動。 另外,工人階級之所以發動憲章運動,也是英國工人階級本身的階級意識提高的結果。比如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在大工業生產中的重要性,同時又意識到自己的勞動未能得到相應的報酬;也認識到靠個人的努力無法在大工業制度下爭旦畢得應有的物質改善和社會地位;他們思想中也出現了諸如階級斗爭、大罷工、擺脫議會民主的幻想等一些新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