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乾隆為何不答應與英國通商
我們都知道,從明清時期開始,中國就閉關鎖國,禁止百姓私自出海,而在1840年因為鴉片戰爭,清王朝才被迫打開了大門,被迫與外國人進行交易往來。但其實在1793年,也就是清朝乾隆年間,英國的馬戛爾尼使團來到了中國,請求與清王朝簽訂通商協議,但最終被乾隆皇帝拒絕了。那麼,乾隆皇帝為什麼不答應和英國通商呢?一般認為的原因是使者馬戛爾尼不願對乾隆皇帝三跪九拜,所以乾隆皇帝不願意通商,但其實按照當時英國通商的要求來看,完全是因為要求過分,所以清王朝沒有答應。不過若是當時與英國通商了,清王朝的制度、器物和思想是不是就不會落後於西方呢?
② 英國國王想跟清朝通商,乾隆是怎麼回復他的
當年乾隆皇帝拒絕英國通商請求,不能不說是與英國強大有關,英國先進的槍炮和軍艦對他的內心肯定有所觸動,乾隆之所以一口回絕英國通商要求。雖然歷史沒有如果,但當年清廷開放了中國市場,也許中國會成為英國傾銷商品和低價購買原材料之地,暫時對清朝經濟不利,不過最終是可以促進清朝的近代化,而這種和平進入近代化對清朝來說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乾隆時期清朝的GDP佔世界份額超過30%,比美國占的分量還要多,乾隆時期中國人口超過3億,佔世界人口的1/3,相當於清帝國是當時世界最大的市場,這樣富強的國家在亞洲是無敵的存在,世界排名也是位於前列。
所謂的乾隆盛世的假象,被英國三句話總結完畢:①清政府的相關政策,無外乎就是自負所導致的。②他們想凌駕於世界各國的頭上,卻沒有這個本事,還鼠目寸光。③他們所做的就是在阻止自己的人民進步,他們想要自己的國民一直保持愚蠢。
馬戛爾尼回國後評價清朝說,清朝的軍事力量比英國落後三四個世紀,而且他把清朝評價成為一個破舊的大船,可以說馬戛爾尼的出使讓英國人徹底看清了清朝的沒落,所以英國在40年後敢於發動鴉片戰爭。
乾隆皇帝拒絕與英國通商,拒絕開放本國市場,相當於拒絕了全球化,這是大清國運的轉折點,閉關鎖國的結果是他的孫子道光皇帝遭遇第一次鴉片戰爭,重孫咸豐皇帝遭遇第二次鴉片戰爭,最悲催的是重孫媳婦慈禧再遭八國聯軍入北京之恥,自此後大清帝國走向了末路。
③ 乾隆為什麼要拒絕馬爾戈尼的通商建議
乾隆年間英國使臣馬戛爾尼向清朝提出六項要求,當中包括:
要求英國貨船能到浙江、天津等地收泊;
要求在北京設立商行;
要求在舟山佔一島嶼,以便英國人居住和收存貨物;
要求在廣州城劃一地方居住英國人,或者居住澳門之人出入自便;
要求准許英商從廣東內河航行澳門,貨物不納稅或少納稅;
要求確定關稅條例。
在這六項要求中英國明顯侵犯了中國領土完整及關稅自主,換成那個皇帝都會當場拒絕,當時清朝並沒有閉關鎖國,只是為了防止葡萄牙霸佔澳門的情況重演所以限制英國只能在廣州一口通商,但其他國家仍可以到其他港口進行貿易。
④ 乾隆拒絕馬戛爾尼的通商請求,該決定到底是對還是錯的
在當時文武百官看來是對的,但放到中國今後的國民經濟發展來說是錯誤的,因為這種閉關鎖國政策直接影響了中國的發展 。
英國風土人情
乾隆認為,自己家關起門來自己做更保險,也更省心,無需對外分享。可能因為清朝政府的傲慢或是因為對英國的懷疑,在或者是英國禮數不當引起乾隆不滿(這個不會影響大局,畢竟乾隆會以國家大局為重)又或者是對這種突然的新事物的緊張心理,這次通商請求沒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