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班福德為什麼叫學霸
班福德為什麼叫學霸,原因是在高中期間之於GCSE會考(9年級、10年級)和A-Level考試(11年級、12年級)都是跳級一年,且成績不錯,足以升入英國著名大學。加上足球技術出眾,哈佛大學甚至為他發來了帶有獎學金的邀請!
班福德不僅球技飛漲、顏值超高、學習不錯,這還不是全部。喜歡綠洲樂隊、羅德·斯圖爾特和邦喬維的班福德還十分擅長樂器,鋼琴、小提琴和薩克斯風都不在話下。
除了偶爾在酒店裡為隊友演奏,他還把表演視頻上傳過Youtube。對了,還得說一句,這傢伙現在鎮敗正自學吉他呢!
擁有英格蘭、愛爾蘭雙國籍的班福德出生於林肯郡,成長在諾丁漢郡,8歲開始在諾丁漢森林磨旅亮青訓系統接受正規足球訓練,一開始踢邊後衛。因為家庭環境優越,一路接受精英教育的班福德瞎寬順利進入了頂級私立學校——諾丁漢男子高中。
這所高中走出過安迪·特納(田徑運動員)、肯·克拉克(政治家)、DH·勞倫斯(作家)、格雷格·唐克斯(橄欖球名將)等名人,擁有深厚的橄欖球傳統,但足球領域卻接近空白。
痴迷足球的班福德高中時只能加入橄欖球隊,好在學校的橄欖球運動只在冬季開展,小夥子不必割捨心愛的足球,可以在諾丁漢森林梯隊繼續訓練。
㈡ 王思聰曾說:在英國我只是一個學渣,在中國能上清華北大,他說的是真是假
王思聰:「我在中國的話,估計就是清華北大高材生了,但在英國的學校我算不上學霸,是學渣吧。」網友們紛紛表示你是在搞笑吧,但根據王思聰多年的風格看,他很少說假話,畢竟「實誠人」可是他在娛樂圈的隱藏標簽。
只要能考進清北,配合上那裡優渥的學習資源,王思聰真有可能成為頂尖學霸。如此一分析,萬萬沒想到平時玩世不恭的王思聰居然也是清北級別的學霸,確實有點不敢相信。可現實就是這樣,讓人感覺匪夷所思的事情太多太多,比如娛樂圈的明星,劉德華能胸口碎大石,梁朝偉能牙齒拉車,謝霆鋒能懸空轉呼啦圈……相比較之下,王思聰自己努力努力上清華北大還是能讓人接受的。
㈢ 英國學霸哭了,我為什麼要和中國學生比
昨天,一段「中國教師赴英教學訓哭學生」的視頻,刷爆了微信朋友圈。
視頻來自英國廣播公司(BBC)今年拍攝的一部教學紀錄片,片名叫《中國學校》,計劃於倫敦時間8月4日、11日、18日晚上9點(因英國現在實行夏令時,所以北京時間是第二天凌晨4點),在BBC2台分三次播出。網上被瘋狂轉發的這段視頻,正是其預告片。
紀錄片邀請了5名中國中學老師,到英國漢普郡頂級公立學校博航特中學開設「中國實驗班」,對50位年齡在13至14歲的英國學生志願者,進行一個月的「中國式教學」,並全程跟拍,研究中式教學在英國是否可行。
看過預告片後,許多人的印象是,中國老師明顯「水土不服」,英國學生的不少舉動讓他們十分「抓狂」;而英國學生也無法適應高強度教學,被中國老師訓哭。有人說,這些英國學生缺乏進取心,懶散無紀律。
事實真是如此嗎?
今年4月剛結束拍攝時,5名中方老師之一的杭外80後數學老師鄒海連就曾接受錢江晚報記者的采訪,他正是這個英國實驗班的班主任。鄒老師介紹了《中國學校》的來龍去脈,以及他如何入選中方老師陣容(詳見錢報5月1日A11版)。
為了保密,不少內容當時並沒有見報。今天,錢報記者為大家透露更多的細節。
原味復制中國式教學?
YES
鄒老師說,事情的起因,是英國BBC廣播公司啟動了一個研究項目——「中國化的英國學校」,來看看中英哪種教學方法更有效,實驗為期一個月。
所以這個月里,50名英國博航特中學的學生,由5位中國老師授課,全天的作息安排和中國學校相同。而博航特中學的其他學生,則跟往常一樣,由校內英國老師教導。
兩組學生分別進行數學、科學、英語、中文的測試,由獨立的第三方機構全程負責測試和後期結果分析。實驗項目開始前測試一次;在實驗項目結束後,對一個月的學習內容進行再測試一次,結果會在紀錄片中公布。
預告片里把英國學生訓哭的老師,其實都是教學經驗豐富的優秀老師,在國內深受學生歡迎,是BBC通過長達近半年的全球海選找到的。
英國學生都很懶散不努力?
NO
各大網站轉載該預告片時,用了許多驚悚的標題,比如《中國教師赴英訓哭學生》,又比如《英國引進5位中國老師,然後他們被英國學生逼瘋了》……
采訪過鄒老師的錢報記者認為,這些說法統統是浮雲,他和其他4位老師都很喜歡那50個英國孩子,臨走時還收到許多祝福卡片,師生告別的場面相當溫馨感人,和預告片里的師生關系,完全是兩碼事。
「中國實驗班」是臨時組建的——50個孩子都是自願報名參加。上課的教室里有一股濃濃中國風——牆上貼著學生行為守則、課程表,甚至還有眼保健操圖、「勤學」「善思」等標語。在這樣的環境中上課,英國學生一臉新奇。
擔任「中國實驗班」班主任的鄒老師,還組織過一次中國式班幹部競選,並安排英國學生做值日,負責升旗、餐廳清潔、打掃教室、主持晨會、課間操領操等。
「學生在這段時間里,能很好地完成自己的值日工作,有部分學生還很主動地幫忙打掃教室,並很享受。當然也有學生需要提醒,這都很正常的。」鄒老師說,「我感覺這些事是英國沒有的,讓英國學生得到了鍛煉。」
嚴格的老師教鬆散的學生?
NO
除了當班主任,鄒老師還要負責數學等多門學科教學。
在網友眼中,這是Hard模式老師教Easy模式學生,但鄒老師不這么覺得。
頭一回給英國孩子上數學課,他感覺很適應,因為本來就是按照中國模式來上,而且英國的課程難度還要低不少,教學難度不高。
班裡也確實有孩子,數學基礎偏弱,不太跟得上進度。鄒老師認為,這是因為臨時組班,50個孩子的學業水平參差不齊,放在國內中學也會有類似情況。「中國實驗班」的學習,沒大家想像的那麼糟,班裡也有好些學霸,不光會按時做完每天的家庭作業,還會自己買練習來做,甚至會主動問老師討習題來鞏固。
在英國《每日郵報》的紀錄片預告新聞上,大標題寫著如今英國孩子「福利太好不努力」。但鄒老師觀察發現,不少英國學生其實也很努力,對自己有很高的要求,也有能特別吃苦的,有個學生每天騎自行車40分鍾上學,讓老師們印象深刻。
課堂紀律真讓老師頭痛?
YES
唯一讓鄒老師他們頭痛的,是課堂紀律,每節課都要花不少時間在維持紀律上。
和網上說的高福利制度養出懶漢的觀點不同,當時剛從英國回來的鄒老師分析,這和英國實行小班化教學有關。平常上課,英國老師常會要求學生分小組討論,課堂氛圍比較自由。可是小班總共沒幾個小組,討論下沒啥;變成「中國實驗班」這樣50人的大班後,課堂上多幾個人講話,教室里就會炸開鍋。
另一個原因是中國式教學的學習時間偏長,英國學生不適應。
原來英國中學早上八點半到,下午四點左右就放學了,但實驗班卻要從早上七點半,上到晚上七點,學生的注意力無法集中那麼長時間。
「確實有調皮的學生,一直很鬧。不過,哪裡都有這樣的學生。班裡也有好學生,非常優秀。」鄒老師說。
在鄒老師眼裡,英國學生們感到頭痛的,不是課程難度和紀律要求,而是每天千篇一律的教學安排,除了上課,居然還有早晚自修和課間操,一樣都不能落,還不能自由選擇。有一回上數學課,就有個娃因為在操場玩HIGH了,沒來上課。
但是從鄒老師收到的祝福卡片來看,這一個月,實驗班的孩子們還是蠻開心的。有同學寫道:「我最大的收獲,就是認識了很多朋友,結下了很深的友誼。」鄒老師分析,中國實驗班讓同學在一起學習、分享,集體氛圍比較好。
最有意思的是,有位英國媽媽還發信息告訴鄒老師,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很適合中國教學,希望鄒老師能繼續教下去。(錢江晚報記者:沈蒙和)
相關閱讀:80後的數學老師為啥贏得英國BBC的青睞
這兩天,兩位英國BBC工作人員在杭外劍橋高中露面。據說,他們這次專程來杭州,就是為了跟拍這所學校的數學老師鄒海連。確切地說,應該是「繼續」跟拍,因為今年3月,鄒老師已經在他們的鏡頭下呆了1個月,但地點是在英國一所中學。
事情的起因,是英國BBC廣播公司啟動了一個研究項目——「中國化的英國學校」,他們在英國頂尖的公立學校博航特中學開設「中國實驗班」,不僅全天作息安排和中國學校相同,所有課程也都由中國老師來上,並且全程跟拍,打算錄製成紀錄片。
鄒海連是這個項目的中國老師之一。
「他們想多了解一些學校的情況,並進入了我的課堂拍攝,為紀錄片尋找更多的元素。明天,他們還會到我家裡補拍鏡頭。」
鄒老師說,他能被英國的這個項目選中,真的不容易。「他們挑選老師非常嚴格,我前後花了半年時間,才通過了主辦方設置的重重關卡。國內最終成行的老師只有兩位,另一位是南京外國語學校的英語老師。」
能過五關斬六將,被英國BBC選中去英國教書一個月,鄒海連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呢?
是個80後,有浙大[微博]的碩士學位
錢報記者采訪中了解到,鄒海連是個80後,在浙大數理統計專業拿到碩士學位後,到杭外任教,已經有9個年頭。現在的QQ簽名是IGCSE A-Level 課程數學教師。
和多數老師一樣,鄒老師很健談,尤其是說到他的數學課;和普通數學老師不一樣的是,說著說著他會突然冒出一兩個英文單詞,不認識他的學生多數會以為他是一位英語老師。
「我是教數學的。」鄒老師強調,「只不過平時是用英語上數學課。」他用英語上數學課,是到杭外任教的第3年,被調去劍橋高中部教數學開始的。
鄒老師的數學課,看上去蠻西式的。每節課上,他都會拿出一部分時間和學生互動,甚至提問完畢就走下講台,跑到學生中間,旁若無人地一對一討論起來。「因為班裡學生就30個左右,所以課堂上有足夠的交流時間,能讓學生想、讓學生說。」
但和真正的英國老師比,鄒老師覺得自己的課蠻中式的。比如,他備課非常仔細,會預估課堂、學生會發生的各種狀況,並想好應對解決方案。哪怕就是選幾道例題,也要想好前後順序,和題目對應的知識點。「就像在幫學生設計學習路線,國外老師一般不會這么仔細。」鄒老師說。
用英語上數學課是「中標」原因
在鄒老師中西結合的課堂里待過的學生,成績都蠻好的。去年他帶的兩個班,幾乎人人是A或A+。
鄒老師覺得,自己會被BBC相中,肯定不是因為帶的學生成績優秀。「主要還是語言水平,國內能用英語上數學課的老師確實不多。」
為練好英語上數學課,鄒老師沒少花力氣。「讀研[微博]究生那會兒,要看文獻寫論文,所以我的書面英語還行,口語不怎麼樣,於是經常去浙大英語角練習,或者看看美劇。後來到杭外教書,英語氛圍就更好了,日常對話基本沒問題。」
鄒老師說,他記得在學校用英語上的第一節數學課,花費了比平時多幾倍的時間來備課。用他的話來說,那真是硬著頭皮上:先是梳理等邊三角形之類的數學專用名詞,再把原來的教案統統翻譯成英文。擔心講到一半卡殼,或者遇到突發狀況,他還將課堂上可能會說的每一句話都記下來……
鄒老師就是這么講著講著,把數學課說溜了。「沒啥訣竅,就是上課練出來的。」
去英國上課,難不難
挑選很嚴格,必須要過四關
要被BBC相中,去英國給英國中學生上課有多難?鄒老師說,自己算了一下,一定要過四關。
第一關,要會玩微信,因為如果信息不靈通,就沒有這次機會。
據了解,這次BBC尋找中國老師,並沒有在國內媒體刊發該消息。去年9月,鄒老師第一次聽說這個消息,是學生發微信告訴他的。接著,有兩位同事也從在英國留學[微博]的學生那裡聽到了該消息,都不約而同把消息轉發給他,鼓動他去試一試。
第二關,教齡滿5年,能全英文教學。
鄒老師回憶,BBC在選人時,開出的3項基礎條件,攔住了絕大多數老師的腳步:第一,該項目要在中國基礎教育體系內尋找老師;第二,這些老師從事英語語法、數學、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教學工作,至少滿5年,少半年都不行;第三個條件是最難的,這些老師還要具備全英文教學的能力。
鄒老師在杭外劍橋高中任教多年,平常都是用英文給學生上數學課,所以入圍了BBC的初選。
第三關,面試要過三、四輪。
鄒老師說,他給BBC投了簡歷,沒過多久就收到了面試通知,而且不止一次。「光是電話面試就有三、四次,每次起碼要談半小時以上,最長的一次談了整整一小時。」
具體的面試內容,他記不大清楚了:「主要是核實我的情況,包括教育經歷、教學方法,和這個研究項目的契合度等。另外,他們也向我詳細介紹了該項目的來龍去脈。」
讓鄒老師印象最深的是,面試時對方在電話里反復強調,希望他在英國上課時,能用中國傳統的教育方法。
第四關,要進行心理測驗。
在所有的程序差不多時,BBC又專門找了一家獨立機構,評估鄒老師的心理狀況。
那次測試是通過網路在線完成的,總共花了1小時。「從題目上看,主要是測試有沒有心理創傷,對新環境的適應能力、抗壓能力等。」鄒老師回憶說,「當時覺得英國人挑老師蠻慎重的,後來聽說德國航班失事,可能是由於副駕駛患嚴重抑鬱,我就覺得這樣的測試真的有必要。老師要面對那麼多孩子,心理健康可能比教學水平更重要。」
當然,開朗健談的鄒老師很順利地通過測試,在去年12月底,被確定錄用。今年2月底他飛赴英國,給50名英國學生上了一個月的數學課,同時還擔任了該實驗班的班主任。
㈣ 在英國讀本科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開始還挺無聊的,後來變成學霸後每天泡圖書館,頓感生活充滿意義,然後現在念到博士都是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