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國不同地區的口音怎麼區別
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口音也主要分為三種:英國口音,美國口音和其他口音。在英國范圍內說的口音我們都叫英國口音,但實際上英國小小一個島國,口音也是五花八門的,剛來英國很多吋候聽不懂,多半都是不適應英國口音的緣故。
在英國,口音主要分為英格蘭北方口音,英格蘭南方口音,英格蘭中南部口音,蘇格蘭口音,威爾士口音,愛爾蘭口音還有印度口音。
有機構調査過,在英國每相隔6英里口音就會發生變化,有些英國人自己也聽不太懂。
英格蘭北方口音
英格蘭北方普遍發達程度不如南方,工業革命時期以工人階級為主,勞苦大眾多一些,人的性格簡單直接,發音比較粗糙,經常吞音,特別是字母「t」和「h」的發音,比如英國人經常說的「What?」北方人很喜歡省略t的發音,就變成了「Wha?」
北方口音以紐卡斯爾,利物浦,利茲,約克等城市為代表,越往北發音越粗糙,尤其是利物浦,7個利物浦的工人在你面前說10句話,估計你只能聽懂一句話,也可能一句也聽不懂。他們的吞音和略音實在是太嚴重了,再加上他們特有的音調,有時候真的懷疑他們是不是在講英文。
他們喜歡把很多母音都發成/u/或者/ /比如:
Love /luv/ 路夫(體會一下「I 路夫 U」的感覺)
Know /n :/ 落喔
Bus /u/ 布士
F**k /f k/ 福克
主要是利物浦是以前英國的第一大港口,外來人口的混雜加上愛爾蘭和威爾士口音的影響,使當地形成了特色的口音,叫Scouse(利物浦口音),已故歌星約翰列儂和球星傑拉德都說這種口音。他們發音的時候能省就省,能略就略,好像在發一份價值不菲的電報,非得多刪一點才能省錢一樣。
每次聽到利物浦著名球員卡拉格的采訪,鄉音嚴重而且語速超快,咕嚕咕嚕一大串中間都不帶斷句的,卡拉格你確定你是在講英文嗎?
英格蘭南方口音
英格蘭南方富裕程度,受教育程度都高於北方,在發音這方面比較接近標准英語,特別是倫敦以南的鄉村,住著大量的中產階級和世襲貴族,他們認為他們的發音方式才是最上流的發音,而他們之外的人發音則被認為是「帶有口音」,其實就是想說帶有口音的人都是來自於下層階級。
南方口音比較容易聽懂,那裡的人們說話方式比較慢,性格比較溫和,也很禮貌,音調也趨於平緩。南方口音主要分為英格蘭中南部口音,RP(Received Pronounciation)標准口音和倫敦口音。
英格蘭中南部口音
英格蘭中部是由East Midlands(中東部)和West Midlands(中西部)組成,這是北方和南方過渡的區域,在發音方式上由於受到北方的影響,也有一些自己的特色。以曼徹斯特和伯明翰為代表,曼徹斯特的口音整體很飄,說出來有點街頭小混混的感覺。
伯明翰本地口音叫Brummie Accent,伯明翰外來人種尤其是黑人,對當地口音有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周邊地區如Wolverhampton流行著Black Country Accent,是工業革命時期伯明翰周邊由於開礦居多,對當地的環境和空氣造成了破壞,所以叫Black Country,伯明翰人稱之為「yam yam」口音,這個地方最早就是礦工口音,這些礦工整天累的半死,所以說話也不好好說,除了慵懶地發音,還經常使用錯誤的語法,比如「I am……」,會被說成「You am……」這些人來中國肯定連四級都過不了。
英語是世界上運用最廣泛的語言,英語口音也主要分為三種:英國口音,美國口音和其他口音。在英國范圍內說的口音我們都叫英國口音,但實際上英國小小一個島國,口音也是五花八門的,剛來英國很多吋候聽不懂,多半都是不適應英國口音的緣故。
在英國,口音主要分為英格蘭北方口音,英格蘭南方口音,英格蘭中南部口音,蘇格蘭口音,威爾士口音,愛爾蘭口音還有印度口音。
標准口音RP(Received Pronunciation)
這個就是英格蘭南方的King's/Queen's Accent,是英式英語中最標準的口音,也叫做標准英語(Standard English),我們知道的BBC口音,新概念英語和英文教科書上的都是這種口音,是比較官方的口音,這種口音是受過良好教育的象徵,並被譽為上流社會的口音,整個英格蘭南方以這種口音為標准。
但是對於英國非中產階級的人群來說,這種口音有種裝腔作勢的感覺,好像說這種口音就想吉訴別人我來自上流社會一樣,很多來自英格蘭北方或者其他地方的人即使成名以後也拒絕說這種口音,比如球星魯尼,到哪裡都操著他那一口正宗的利物浦口音招揺過市,英國很多人都認為RP口音是為有錢有勢的人說話的代言口音,所以現在連BBC都改變了自己以往的RP口音,加入了一些方言的腔調,以強調他們的平民化。
但真正的女王口音是指牛津那裡的一小塊的發音,因為王室的緣故,英國整個上流社會都以牛津音為標准,真正的牛津音古色古香,語調緩慢,凊晰易懂,給人一種很有腔調的感覺。1974年的一次調査表明有大概3%的人說著牛津口音,雖然沒有研究表明牛津口音就是最高級,最標準的口音,但是最為英國王室的口音,被其他人拿來當典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就像我們的普通話,不也是以政治核心北京的方言為基礎嗎?
倫敦口音
倫敦對整個英國的影響巨大,雖然地處南方,但也形成了自己的發音特色。倫敦按照富裕程度可以分為西區和東區,西區就是上流社會所在的區域,東區就是中下層階級所在的區域,東區的工人和勞動人民比較多,東區口音算是最地道的倫敦口音,稱為Cockney Accent,Cockney是倫敦東北的一個區,這個區說的都是倫敦土話,不適應的話還是不太好聽懂的。吞音的現象也比較多,比如h音就經常被吞掉,him發成/im/,have發成/ave/,還有比如「th」這個音要舌尖頂著兩個門牙縫發音,要說標準的話比較費勁,東區人民就不願意了,他們把的音通通發成/f/、/d/、/v/這樣說起來就沒那麼累了。比如:
With /wif/
This /dis/
Brother /'b v/
電影哈利波特裡面哈里的扮演者丹尼爾·雷德克里夫說的就是Cockney,而赫敏的扮演者艾瑪·沃森說的是標準的牛津音。
在以前說這種口音被看做是缺乏良好教育的表現,但隨著社會和文化的發展融合,現在Cockney口音並不像以前那麼受歧視了,很多人會拿這個口音開玩笑,像奧黛麗赫本在電影《窈茲淑女》裡面就對這個口音進行了最精彩的表演。
倫敦西區還是以RP音為主,在白金漢宮女王的周圍充斥著牛津口音,但女王近些年來為了跟接近普通大眾,對自己的口音也做了一些調整,加入了一些倫敦本地的腔調,這在女王每年的新年致辭裡面可以體現出來。
倫敦北區流行說Essex Accent(埃塞克斯口音),這種口音比較軟比較嗲,適合女生說,對現在倫敦整個口音也有一定的影響。
倫敦還有一種口音叫「河口英語」(Estuary English),也叫做「港灣英語」,這種是泰唔士河港灣處的口音,主要是上流社會說標准音的人為了顯示自己更親近平民,在自己的口音中混合了地道的倫敦音。比如英國前首相布萊爾有時會使用這種口音,但卻被民眾批評過於裝腔作勢。
由於青少年文化的傳播,多元化的倫敦口音也更加多元化,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說一種夾雜看牙買加和嘻哈的黑人口音,這樣會顯得很酷,不過這種多是問題少年。
蘇格蘭口音
蘇格蘭口音在英國口音里是很特別的一個口音,格拉斯哥口音是蘇格蘭口音的代表,男人說話聽起來很滄桑,很性感,非常有味道。他們有特別的腔調,特別是很多不用升調的地方,都用了升調,一個正常的語調在你完全想不到的地方突然升了上去,非常有跳躍感和節奏,像唱歌一樣。這讓蘇格蘭口音一下子就從英國口音里獨立出來了,非常有特色,很容易記住。
哈利波特裡面的秋·張的扮演者粱凱蒂(Katie Leung)就說的是蘇格蘭口音,因為她是出生在蘇格蘭的華裔,不過她的口音還不是那麼蘇格蘭。電影《普羅米修斯》裡面的扮演飛船醫生的Kate Dickie說的一口蘇格蘭口音,非常之地道。《勇敢的心》也是最能體現蘇格蘭口音的電影。
英國各地口音大不同
威爾士口音
威爾士有自己的文字和語言,自成體系,如果威爾士人說威爾士語,那是完全聽不懂,就連英國其它地區的人也沒辦法,有點類似中國的維語。但威爾士人也是說英語的,只是帶有威爾士口音罷了,
威爾士口音特別是老頭老太太說,感覺很有鄉村氣息,如果說蘇格蘭口音是很有跳躍性的話,威爾士口音就像起伏不平的山峰,緩慢彎曲地發聲來。比如John這個詞的發音上都要繞一繞,發「將啊昂~」威爾士人就像駕馭滑翔機一樣駕馭音調。
愛爾蘭口音
這又是一個奇葩的口音!不知道是不是愛爾蘭和北愛老是打仗,這里的人說英文都是一骨子火葯味,聽不懂還不說,還會被嚇到啊!
1.說話能不長嘴就不張嘴;
2.每個詞都不說清楚,能糊弄就糊弄過去;
3.th全部發成t(thank you 變成 tank you;three 變成 tree)
4.u全部發成o(bus 稱bos;but變成bot)
當然愛爾蘭人認為愛爾蘭英語是世界上最標準的英語,可能我們都生活在原始社會吧。
印度口音
作為英國外來種族生命力最頑強的一支,印度人不僅佔領了英國,就連印度口音也充斥在大街小巷上。不論是英國的電話公司還是電器公司,所有的銷售幾乎全部都是印度人,作為以前英國的殖民地,很多來到英國的印度人都會英文,只不過他們的發音真的是回味無窮,就像電視劇生活大爆炸里的Raj,每次一開口說話總是讓人笑掉大牙,Penny經常聽不懂Raj在說什麼。
印度人可能是天生口腔肌肉缺陷,有幾個音他們是死活都發不對的,比如:
1.所有的/t/都發成/d/;比如「talk to me」發成「dalk to me」)
2.所有的/k/都發成/g/;比如「I love my car」發成「I love my gar.」
3.所有的/p/都發成/b/;(比如「people」發成「beople」)
4.所有的/θ/都發成/d/;比如「thank you」發成「dank you」
有一個段子很經典,問一個印度女的家裡電話號碼是多少,這個印度女人說:「sex sex sex oh free sex tonight」(其實是想說66603629)。
印度人永遠都沒辦法把一句話說清楚,雖然英語說的還蠻溜,但有時候耳朵真的能聽出血啊!
2. 英式鄉村風格特點有哪些
1、粉嫩色彩:強調質朴的英式鄉村風格不會有誇耀財富的表現,拿掉烤漆、鑲邊、水晶等宮廷式的華麗裝飾,取而代之的是色彩更為柔和的自然界色調,充滿春天風情的粉嫩花朵色彩都可以輕柔現身。
2、印花窗簾與壁紙:印花設計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小至抱枕、毛巾、地墊,若是真的對某樣花愛不釋手,又想要大規模達到關注度的話,就選擇以窗簾和壁紙來裝點空間吧!
3、發揮巧思的天然植栽:主打回歸自然的鄉村風少不了貼近自然的花草鳥類等圖騰,要能更立即見效地將大自然帶入空間,花花草草的小盆栽是一大撇步,除了一般的瓷花器,以鐵盒、罐頭等回收物當作盆栽更具新意。
4、碎花、印花:不管是大印花還是小碎花,花卉圖案常常被當作英式鄉村風的主要標識,又以偏小的精緻碎花最能代表英式鄉村風。除了各式布料、織品,你也會在瓷器上看到這些精美的花朵圖騰。
5、直遞鄉村氣息的陶磚與壁爐:客廳里的壁爐是英國人家的必備裝潢,住在鄉村裡的人們也是真的透過這些壁爐燒柴取暖。而鄉村房屋的主要建材紅磚也常被用作裝飾牆面,局部的紅磚牆就能傳遞質朴的鄉間氣息。
6、暖化空間的小燭台:無論是像古典電影中常出現的仿油燈手提式燭座,或是以大地色系為布景打造的燭台天地,都能輕易營造出朴實並貼近自然的田野風情。
在一些人看來也許英式鄉村風格有點小女人風格,的確從英式鄉村風格特點上就可以看出,攜帶著小女生的浪漫與天真活潑,而以上就是小編給大家介紹的英式鄉村風格的特點。
3. 英國有多少個城市和農村
1、現在英國共有66個被承認的自治市(包括30個設大市長的城市):英格蘭50個(23個有大市長的城市),威爾士5個(2個有大市長的城市),蘇格蘭6個(4個有大市長的城市) ,北愛爾蘭5個(1個有大市長的城市)。
2、農村?k,怎麼回答你,目前沒有看到具體的官方統計數據。但是比較有名的:大城市周邊的小農村,比如:倫敦、愛丁堡、加的夫、布賴頓、格林威治、斯特拉福、牛津、劍橋的笑農村等。
--非專家
4. 可以推薦幾個英國的鄉村小鎮嗎
您好!世界邦旅行網為您服務~
我為您推薦幾個著名小鎮吧:
1.英國最具古典鄉鎮風情的地區——賽倫塞斯特(Cirencester)
2.英國「山頂的女王」美稱——馬姆斯伯里鎮(Malmesbury)
3.最美鄉村田園風——科茨沃爾德(Cotswolds)
4.英國的威尼斯——水上博爾頓鎮(Bourton-on-the-Water)
5.英格蘭最美小鎮——拜伯里(Bibury)
6.民間公認的科茨沃爾德地區的教堂建築之代表——北利奇鎮(Northleach)
7.英國的「極品村鎮」之一——百老匯BROADWAY
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旅途愉快!
5. 英國的著名地區有哪些
1、倫敦
倫敦是英國種族和文化最多元倫敦是英國種族和文化最多元化的城市,世界各地美食遍地是。
倫敦把古老的建築和新穎的設計理念融合得很巧妙,不受過去的約束又矜持地迎接未來,你可以享用著安靜的下午茶,看著倫敦眼、大本鍾及各種色彩鮮明的建築緩緩而過,到達格林威治一睹標准時間的測量。
2、劍橋
英國劍橋郡下轄市,劍橋大學所在地,早在兩千年前,羅馬人就曾在這個距倫敦約90公里的地方安營紮寨,直到劍橋大學成立後,這個城鎮的名字才漸為人所知。
3、都柏林
橫跨利費伊河的都柏林是一座文化之都,這里的大學、科學院、美術館為數眾多,有上百年歷史的老房子隨處可見,各種美麗的門窗種滿花草,城市裡洋溢著一種濃濃的田園氣息。
都柏林(Dublin)是愛爾蘭共和國的首都及最大城市,也是愛爾蘭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和交通中心。其地理位置極其靠近愛爾蘭島東岸的中心點,地處都柏林郡的利菲河河口、都柏林地區中心。
橫跨利菲河的都柏林是一座文化之都。這里的大學、科學院、美術館為數眾多,這里出生並成就了許多著名的文學家,如葉芝、王爾德、蕭伯納等。都柏林有歐洲最古老的圖書館,市西南的健力士黑啤酒廠以釀造黑啤聞名。
4、牛津
這里是學霸的發祥地,也是名勝古跡的聚焦點。遠離學術,看向藍天襯托著的哥特式塔尖,一簇簇進入你的瞳孔,你好像看到哈利波特騎著掃把向你飛來。
牛津因它是世界一流學府的地位和遍布各地的古跡而聞名,使它成為人們極度夢想的城市。牛津從7世紀起便有人居住。9世紀建立的,距今有1100多年歷史的牛津城是英國皇族和學者的搖籃。
今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商業企業,特別是高科技企業,又使牛津這座古老的城市煥發了青春的活力。
5、愛丁堡
愛丁堡被王子街分成新舊兩城,一側是瑰麗的卡爾頓山,象徵蘇格蘭精神的城堡及城堡下據說是世界香水之都的格拉斯廣場,一側是摩登的購物與休閑之聖地,還有緬懷歐洲「歷史小說之父」司各特的紀念碑。
古樸還是繁華,安然還是奔波,愛丁堡的暗流隨你心情而動。愛丁堡有著悠久的歷史,許多歷史建築亦完好保存下來。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聖吉爾斯大教堂等名勝都位於此地。
愛丁堡的舊城和新城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加上愛丁堡國際藝術節等文化活動,愛丁堡成為了僅次於倫敦的第二大旅遊城市。
6、約克
英王喬治六世曾經驕傲地說過,「約克的歷史,就是英格蘭的歷史」。坐落於烏斯河畔,傑出的建築與兩千年的悠久歷史以及繁榮的商業街融為一體。
建於羅馬時期的中世紀城牆,世界著名的約克大教堂,全英最大的火車博物館,著名的茶餐廳,哈利波特電影中的對角巷,這座古老的城鎮以其古樸優雅的英倫氣質,吸引了眾多遊人到此觀光。
7、愛丁堡
蘇格蘭首府,愛丁堡有著悠久的歷史,愛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宮、聖吉爾斯大教堂等名勝,愛丁堡的舊城和新城一起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
6. 講真,生活在英國的鄉村是怎樣一種體驗
英國除了倫敦、曼城、伯明翰等這樣的大城市,其他的地方相對於國內的很多人來說都像是大農村。生活在這樣的大農村裡有利也有弊,利的方面,當然,首先是空氣環境的優良,而且一般農村都有很多的綠地,也比較安靜,生活很愜意,但是不利的就是可能你出門都需要有車,因為公共交通不一定到達,另外就是購物什麼的不是特別方便,當然英國的各大grocery的網上訂貨送貨上門服務也是很發達的。
7. 英國最美的鄉村是哪個城市的鄉村
英國最美的鄉村之一Castle Combe,
中文應該譯成科姆堡吧,
Castle 自然是堡的意思。
Castle Combe位於英格蘭名城Bath(巴斯)的東北面。
8. 牛津大學在英國的哪個城市
在英國牛津。
古雅、寧謐和純朴,是牛津留給訪古者最初印象。牛津大學城(The University City of Oxford) 是在倫敦西北方,路程約六十英里。
從倫敦到牛津開車需要二小時,這一段公路兩旁的風光,充分顯示出英國鄉村的殷實與整潔。除了一望無際的草原和農作物外。尖頂、紅瓦、白牆、黑色的木樑柱的農舍,錯落點綴在遠近。
庄舍旁,牛馬放牧,綿羊成群,悠然草。草地一整片一整片的,間雜點綴著稀落的高大老樹,儼然成為園藝中「自然學派」的獨樹景觀。
這樣風光如畫的景色,其本身便成為觀光的對象,一年四季,各國來的遊客,穿梭在古舊的巷 之間,熱鬧的音樂及戲劇活動,更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靜靜地站在教堂墓園邊的街角,整個城鎮呈現是一幅歷史和現代文明,相互交融的寧靜景色。
牛津是中古世紀時期,泰晤士河上的重要渡囗。所謂津者,渡囗之意也,小城因此而得名。牛津地理位置,又居於南英格蘭的中心,所以也成為當時陸路要沖。南船北馬交會,一個繁榮而熱鬧的市集,逐漸在這里形成,雖然渡囗已不復存在,但當時的老渡囗遺址,仍然經常徘徊著熱鬧的訪古者。河上盪泛的游舫,雙雙對對男女的撐船,加上堤岸上擁擠的遊客,更能勾勒出一幅當年渡囗的繁榮景象。
牛津與劍橋二校享譽全球,其地位之特殊除淵源於英國上層社會,另外歷史悠久與獨特的學制,在英國社會里牛劍(Oxbridge)一詞即代表二校的簡稱。在牛津大學八個世紀的歷史中,確實造就了無數優秀人才。在政界更有十三位英國歷代首相,來自牛津,甚至當代的柴契爾夫人,也是。牛、劍雖然齊名,但二校互不稱臣,這也反映了大不列顛王國(Great Britain) 英國子民一般「高傲」心態的評語。牛、劍兩校每年一度的劃舟比賽,更是證明強弱高低的寫照。
牛津大學的組織,相當復雜而難懂。這主要「大學」一詞,對牛津人而言,有異於我們一般所了解的涵意。英國人稱之「牛津大學城」(The University of Oxford),才符合事實。在牛津的地圖上,我們找不到一個大學校園的固定地界,倒是散見各區不同學院。在牛津,若要問:「牛津大學在那 ?」,必定沒有人答得出來。英國人,一提起牛津時,要把頭抬高,仰起臉,莊重地念著「Ox-Ford」,那個O字要圓而重,才能表示尊重,才是對學術的敬意。
牛津大學的創始故事頗為傳神,根據當地人的說法,牛津大學創始於一一六七年,當時亨利二世,下令召回正在巴黎留學的英國學生。因為他希望:「英格蘭不致缺乏服務上帝及國家的優秀人員」。為了安置召回的學生,乃有牛津大學的創立。換言之,牛津大學的成立似乎是因早期「人才外流」的問題。
英國人英語發音與用字與美國人囗音各異。就是不列顛聯合王國的四個主要地區囗音也差別很大。聽愛爾蘭人講話之後,就不難想像美國人囗音是從何處演變而來;蘇格蘭和威爾斯兩地人的囗音在外國人聽來都很特別,威爾斯人的英語尤不易懂。英格蘭人的英語比較容易聽懂,但是英格蘭的各個城市間,發音仍有些微的區別;不過初來英國的外國人不易發現。大體說來英格蘭的發音分為南部音與北部音。現在南部音被認為是標准音,BBC播音員講的都是南部音。
此外,還有所謂國王英語(King's English),也就是王室和貴族所講的英語,發音與用字與普通一般人講話稍有不同,就像聽北平人講國語一樣,一般人學不來,就是有這份天份學那種腔調,也會令人嘲笑。學術界還有所謂牛橋囗音(Oxbridge Accent),即指牛津劍橋兩大學的固然不宜講,就是連用詞也差異很大。
目前牛津大學是由三十五所學院及由教會設立的五所永久私人學院(Permanent private halls)合組而成。除七所學院以招收研究生為限外,其餘二十八所學院及五所永久私人學院均招收大學部學生(或兼收研究生)。這些學院,有些是僅收男生 (如Oriel)或女生 (如St. Hilda's、St. Hugh's 及 Somerville三校),而多數是兩者兼收的。就學院本身而言,都各自擁有相當自主的管理權力。學院訂定自己的院規,籌募所需的財務來源,並招收自己所選擇的學生。不過任何人慾至牛津大學就讀,均須同時獲得大學系所及學院入學的同意,方視為正式被許可入學之規定,亦為牛津、劍橋兩校特殊之處。
學院最大功能除要照料學生食宿外,並安排各類體育、團體社交活動,負責指派導師(tutor) 照顧學生。由於各學院財務狀況不一,有的學院很有錢,有廣大的場地及良好的設備或福利,像客房(guest house)、圖書館及研究室等。
而大學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向外代表各學院,統一安排全校課堂講授(lecture)及討論會(Seminar),以及統一頒發畢業文憑等工作。因此就實質情況來看,學生和所屬學院的關系,遠超過了大學。
學院的主要功能在提供膳宿及導師,所以各學院有專精領域,限制申請者所就讀之科系。由於各學院師資設備叄差不齊,招收學生人員互異,住宿年限規定也不盡相同。像Nuffield College以社會科學為主,每年僅招收二十五名研究生,但每位研究生一旦獲准入學,即配有研究室,其圖書設備亦相當齊全,該學院號稱全校最有錢的學院。
申請牛津大學入學許可時,申請表上即有一欄,要申請者選列四所學院,按喜好順序排列。此一順序關系能否獲准入學。如將較有名氣之學院列於其他學院之後,則獲准入學機會就大打折扣。因此,填寫申請表之前,必須詳細閱讀牛津大學簡介,就所學專長之學院先予申請,最好是能事先與學院專家教授取得聯系,就你的研究計畫與所發表之文章一並送上,如果能獲得學院教授的青睞,那就等於獲准入學,教授自然會主動向學院入學許可辦公室(Oxford Colleges Office)要求接納你成為研究生。同時,這種事前建立好的師生關系,將更有助於未來研究工作的順利進行。
牛津學生課業進行,主要經由兩種方式進行:一是課堂講授的安排,而各學院則提供導師人選。當然若干學院的師資,也同時受聘為大學教授,針對某個專題開課,供各個學院的學生來選讀。學生申請入學時,一般是由各學院相關學科的教授,審查申請文件。而其中的一位教授,則成為日後學生專修科目的導師。此為英國教育上最著稱的導師制度(tutorial)。
導師在學期中,每周和學生見面一次,每次上課,學生必須針對導師所開書目,或指定問題,准備一篇研究心得或短文。在師生研討過程中,首先由學生,先宣讀一次,而後由導師,或另一名叄與討論的導生,就文章論點,進行辨論及討論。據一位教授說,導師制的精神,在訓練學生邏輯思考及臨場反應能力。同時對於八星期一期,密集學期制的牛津學生而言,導師可以隨時清晰的了解學生研習的情況,此更有其必要。
基本上,英國學士以上的學位可依進修的方式加以區分:一種是經由課程的修習而得(by courses),此可包括證書(certificate)、文憑(diploma) 及碩士學位;另一種則系以論文研究為主(by research),此包括碩士及博士學位兩種。
碩士學位課程安排是一年或二年為期,其較通用的學位名稱是以 MA 及 MSc為主。牛津及劍橋的MA,並不需要特別再入學攻讀課程,對其大學畢業生經過某段期間(三年)繳付少許證書費用者亦頒與MA學位。
以研究為主的碩士學位其研習期間至少需時二年,博士學位為期至少三年。換言之,至少需要在學校注冊三年,始能提交論文。若系原以碩士為目標,而後攻讀博士學位者,其碩士學位研習期間往往亦可合並計算。另外,凡攻讀碩士學位者,如指導教授認為滿意,可在修習碩士一年後,申請轉入博士學位之研究,其第一年之修業期間可合計於博士修業年資中。至於其以研究為主的學位名稱,較常見的為M. Phil及 Ph. D.(或稱 D. Phil) ,牛津大學的研究碩士稱為M. Litt. (Master of Letters)。至於 Doctor of Letters (D. Litt.)以及 Doctor of Science(DSc)兩種博士學位,通常是頒授給在各科領域中有極傑出貢獻者,屬於高級博士學位(Senior Doctorates)的一種,亦有時帶有榮譽學位的性質。
牛津大學各學院學生總數有一萬二千人左右,其中九千名左右是大學部學生,而教職員共有五千四百人。大學中的主要行政人員,均選自牛津本身的教授及研究員。校長(Chanceller)是一項名譽職,而實際行政工作,由校長主持。
校長由各學院輪流產生,任期四年。由所有的牛津畢業生組成的大學評議會(Convocation),負責選出每任校長。而實際的行政監督、建議工作,則由教職員大會(Congregation)所負責。大會選出十八名執行委員(Hebdomadal Council),每周開會乙次,會同校中行政人員,決定學校發展方向。
大學中的訓導長也由各學院輪流選出。擔任訓導長的額外報酬,是可以在任期內,獲贈牛津大學出版部的所有出版書籍,而在他們的學位袍上,亦可終身加配一條黑色的肩帶,以表學校對其工作的感謝。另外大學中的校警,被學生昵稱為「牛頭犬」(Bulldog) 。他們執行工作時,仍頭戴傳統的大禮帽,頗有古風,校警向大學的訓導長負責。
目前牛津大學有四分之三的經費,來自英國政府。而其餘財務所需,則得自於各學院及募捐。經常各學院依其財務實際負擔及赤字狀況,要求學生分攤,其金額往往高達一、二千英鎊。學校的財務部門,稱之為大學之匣(University Chest),因為早期的大學帳房,都把金錢存放在一隻小鐵匣內。直到現在,大學的行政中心威靈頓廣場(Williamton Square),仍保留有一隻象徵意義的小鐵匣。而學生繳費只要依學院所開列數額,開一張支票放於杜鵑窩(Pigeon hole)內,而不必到財務會計部門繳納,相當方便。
如果想對這四十所大學,一所一所去叄觀,那幾乎是不可能的。每所學院均有其輝煌的歷史、神話般的建築遺跡,可以描畫出各種有趣的史實。初到牛津的共同印象,均會覺得每個學院都像是中國各地那些破舊的古廟,一進門就給人一種寂寞與荒涼的感覺。而每個學院其實是一座宿舍、研究室與辦公廳,學生在這共同生活,切磋學業,完全是中世紀修道院的模樣,這也反應牛津人強烈的思古情懷。
牛津大學目前仍然有不少學院維持修道院當時的作風。譬如在餐廳分有一般座位及高桌(high table),除非是教授、資深研究員(Senior Associate Member)或訪問研究員(visiting fellow)外,均不得登堂上座。另外交誼廳也有分Senior Common Room、Middle Common Room或Junion Common Room,一般研究生或研究員不能與教授或資深研究員同席,除非經過同意,否則會遭到驅逐出境。有些學院上課時還規定必須穿黑袍,正式考試、開學典禮或畢業典禮更是維系早期中世紀的舊規矩,相當繁文瑣節,這也襯托出英國社會階層的劃分與保留傳統作風。
雷德克利夫廣場(Radicliffe Square)是大學舉行慶典及各項文藝活動的中心,這是整個古城的中心,它遠隔了主要街道的喧鬧。附近紅磚地的銅鼻小巷(Brasenose Lane),巷中三兩行人,綠樹遮天,讓人覺得心闊神逸。聖瑪利教堂(St. Mary's Church)座落於廣場南邊,十七世紀前,學校的主要慶典、音樂會都在這舉行。廣場西側是建於一五0九年的 Brasenose College ,學院因創校時,大門上有一隻銅制的「獅鼻扣門環」而得名。學院正門的天庭中,有一座寶藍色的日晷鍾,但因為英格蘭特有陰霾天氣,一個夏天,也沒能見到幾次鍾上的日影。有人說:「英國只有氣候,沒有天氣。」並不誇張,往往一日之間可以見到下雪、下雨、甚至出太陽,是很平常的情況。
廣場的西角是建於十五世紀的神學院(Divinity School) 早期作為大學的研討教室之用,現在改為大學圖書館�Bodlien Library的閱覽室。大學圖書館的藏書達四百多萬冊,現為全英國第二位,僅次於大英圖書館。最可貴的是圖書館中,藏有許多名家文章、樂曲的手稿。這些手稿置於精緻的玻璃櫃中供人叄觀。但當每位叄觀者看完後,管理人員立刻用黑色的絨布覆蓋起來,其對古物的珍惜保藏之情,可見一斑。大學目前慶典活動的主要場地�薛多年劇院(Sheldonian Theatre),座落於廣場的正北方。在十七世紀左右,由於聖瑪利教堂神職人員,抗議過多的活動在教堂舉行,影響了教堂清修。於是在一六六九年,由當時的大學校長Sheldonian大主教,籌資興建這座劇院。劇院的對面就是世界第二大書店Blackwell 書店,在這里可以買到或郵購到世界各地的書籍。
9. 英國鄉村
英國鄉村也有不同風格的,比較田園一點的是西南部鄉村.蘇格蘭及英格蘭北部的土地略貧瘠,鄉村風格比較像北歐.可以按以上思路再找找..具體的我也不是很清楚,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