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歷史上盛產暴君的英國是如何走向民主專政的
17世紀之前,全世界只有英國才有議會,議會是英國「特產」,起源於13世紀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朝堂,所以英國有「議會之母」之稱。但那時的英國議會性質是封建政治等級會議。基本被封建貴族把持。貴族與國王,就像中國的相權與皇權一樣,一直處於博弈中,沒中產階級、也沒平民什麼事。17世紀,「海上生意做大」的英國經濟基礎發生變化,商人、中產階層迅速崛起,以他們為主體的新模範軍雖然在斯圖亞特王朝復辟後被解散,但新生力量仍在「光榮革命」中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推翻老國王、出台《權利法案》,使英國的國家統治機構和權力運行方式發生了根本改變,完成了人類歷史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民眾政治革命。從此,英國的一切大政方針都要符合民眾利益而不是為國王個人利益而服務
⑵ 英國君主立憲制是怎樣建立並完善的
13世紀中期是萌芽時期。
1688年「光榮革命」事實上確立君主立憲制。
1689《權利法案》頒布是正式確立的標志。
1832年第一次議會改革是其發展時期。
19世紀中期以來是逐漸保守、定型時期。
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英國君主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和民主制融為一
體的混合物。
國王是國家元首,但由議會掌權,國王實際上處於「統而不治」的地位,而作為國家的象徵地位更突出。
英國資產階級代議制是君主立憲制,以議會內閣為核心。國家的權力中心在議會,議會是國家最高立法機關
(19世紀中期以來,逐漸轉移到內閣和首相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