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英國資訊 > 百年英國怎麼發展緩慢

百年英國怎麼發展緩慢

發布時間:2025-01-20 23:28:42

❶ 大英帝國衰落的原因是什麼

大英帝國因何衰落:

一、經濟危機
從1825年到1900年,英國差不多每過十年就要進行一次經濟危機。作為工業革命母國,雖有龐大的殖民地,但不能緩解經濟危機造成的大量失業問題,自由主義的市場經濟受到質疑。
這產生的三種後果:
1、工業折舊率高,經濟包袱重,再加上自身資源的匱乏,經濟恢復速度慢。
2、資本的逐利性將註定資本家更願意將國內的資本轉向更為廉價的殖民地而不是致力於本國經濟的發展。
3、經濟復甦的主要辦法是對商品傾銷地的爭奪,尤其是亞洲和北美市場。

二、德國強勢崛起
1、一方面經濟的發展已然由自由競爭時代發展到壟斷競爭時代,其兇猛的競爭者是大陸霸者,法蘭西,主要的競爭地由原來的亞洲轉變成北美。另一方面,德意志在鐵血宰相俾斯麥的領導下在1871年完成統一,開啟了第二次工業革命並法蘭西展開大陸霸權的爭奪。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
2、德國工業用了差不過40年的世間就走完了英國百年的道路。19世紀90年代,德國魯爾區已成為歐洲最大的重工業區。此外,德國教育的全面興起。20世紀初柏林已經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的學術中心。1914年,德國已經成為僅次於英國的世界第二強國。
3、需要注意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爆發崛起的不僅僅有德國,還有後來影響世界格局的俄國。

三、第一次世界大戰
經濟發展到帝國主義階段,資本以國家的形式展開競爭,由此爆發第一次世界大戰,戰爭也隱含著德國對英國王權的挑戰。從參戰雙方看,一方為英國、法國、俄國、美國,另一方:德意志、奧匈、奧斯曼、保加利亞。
產生後果:
1、英國自身實力的衰退,尤其是對海外殖民地控制的弱化,失去了市場和原料產地。
2、一方面,俄國十月革命的爆發,牽制德國發展的威脅被解除。另一方面,奧匈帝國的解體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強化了德國在東歐、北非事務上的國際話語權。
3、美國的迅速崛起,無論是經濟還是軍事都對英國的舊王權發起挑戰。

四、第二次世界大戰
如果把美國當做英國世界王權的繼任者,二戰依然是德國對世界第一王者的挑戰。看參戰方:德國、義大利、日本、保加利亞、匈牙利(奧匈),另一方:美國、英國、法國、蘇聯(俄國)。對比一戰參戰國,雙方陣營沒有多大區別。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1939年二戰全面爆發,只過了20年。而1900年至1920年,英國的經濟是停滯的,本以為一戰戰後經濟能夠迅速恢復,可1929年至1933年的經濟大危機讓這一切化為泡影。而這次危機帶來的後果不僅僅於此:
1、國家干預經濟主義的興起。大蕭條給資本主義國家造成前所未有的災難,不得不說和一戰的損耗有極其重要的關聯,尤其是身處戰爭漩渦中心的英國和法國。
2、蘇聯在完成兩個五年計劃,完成了經濟歐洲第一、世界第二的成績。經濟快速發展。
3、德國法西斯的上台也採取了經濟干預政策,經濟迅速恢復。一戰後的國際格局也促發了德意志第三帝國的強勢報復性反彈。

❷ 短短幾百年時間里日不落帝國是怎麼迅速衰敗的

英國衰落的內因是因為其科技水平相對的落後了。外因是兩次世界大戰和殖民地獨立。

❸ 為什麼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時,英國逐漸落後於美國、德國

19世紀,英國的資本家又把他們豐厚的壟斷利潤投向美國,使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形成強大的鋼鐵、化學、汽車工業,而英國卻成為二流工業國,不但落後於美國,甚至落後於德國和日本。

在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期,英國經濟還在繼續發展。它的一些傳統部門,如造船業、金融業在世界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電氣等發展也很快。但就其經濟總體而言,它與美國和德國相比,就相對落後了,被美、德趕上並超過。英國的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喪失了它19世紀中期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

對於英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第一是背著沉重的舊包袱。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工業革命的母國,英國的很多工廠都存在百年之久,企業設備陳舊。當後起的國家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時,英國還在使用舊機器設備。因為,在資本家看來,拆毀舊的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機器設備,換上新的機器設備是不劃算的,這就阻礙了英國工業的進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資本投資的最好場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勞動力便宜,原料價格低廉,工業利潤大。因此,資本家寧願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而不願用於更新國內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資本輸出佔世界的第一位,一戰前的幾年中,英國每年在殖民地和國外的投資額與在本國的投資額是六與五之比。資本輸出給英國帶來驚人利潤,僅1912年就達17600萬英鎊。英國雖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還是很繁榮的,其繁榮是建立在對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對英國的興衰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英國被稱為「殖民帝國主義」。

❹ 「從世界霸主到如今的落魄」,英國為何會如此衰落

英國是近幾年來混得最慘的國家,甚至可以說從二戰之後,英國的國際地位就開始一落千丈,日不落帝國已經徹底變成了一個夕陽西下的帝國。這樣的情況不是沒有原因的,首先第一個原因就是英國沒有抓住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機會,其次就是英國雖然稱霸近百年,但是隨著周邊的德國崛起,英國被迫和德國進行了多次大規模的戰爭,讓英國的國力大規模消耗。最後就是因為二戰之後,世界上興起了一股驚天動地的獨立浪潮,英國的殖民體系徹底崩潰。

最後就是世界獨立運動的興起,英國所屬的各個殖民地開始慢慢興起了獨立的浪潮,所以在這樣的世界大潮下,英國的各個殖民地陸續陷落,而英國的經濟主要依靠的就是殖民地發展起來的。所以喪失了大批的殖民地之後,英國的日子過得更是步履維艱了。

❺ 英國為什麼漸漸衰弱了

英國衰落的經濟因素

英國衰落的具體表現首先是一種經濟現象,主要是隨著「世界工廠」地位的喪失後隨之產生的一系列消極因素,原來的優勢開始轉化為一些沉重的包袱,包括陳舊的生產部門,墨守陳規的技術,落後的經營管理方式等等。陳舊的生產部門是指在英國經濟中長期佔主導地位的主要是傳統的工業部門,新的生產部門發展遲緩。英國企業界的基本態度長時期是保守的,它不願採取國外的先進技術,也不重視技術教育,以至於在技術上缺乏創新,因循守舊。落後的經營管理方式是指英國經濟中長期保持了資本主義初期的那種傳統的經營管理,無論是企業經營規模和組織還是企業的管理工作都大大落後於美國和德國。這一切不僅削弱了英國工業的國際競爭力,而且加速了英國的資本外流。資本過早地湧向國外,又反過來影響英國經濟的增長率,使得英國工業在世界競爭中的地位進一步削弱。
同時在經濟生活中至關重要的精英階層的隊伍在英國也不穩定。由於英國工商界的經濟待遇較差,令人遺憾地造成了大量工程及管理人才外流。

社會結構的因素

英國成為第一個工業化國家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它獨特的社會結構。即它不是像當時歐洲的大部分國家那樣,只有社會上層和社會下層的兩層式的社會結構,而是有一個強大的中間階層。正是這一獨特的社會結構,使得當時的英國具有了其它歐洲國家所不具有的活力,由於中產階級有條件積極地從事工商活動,從而推動了工業革命的進程。而到了維多利亞時代,從形式上看,已是中產階級大獲全勝的時期,土地貴族的政治和經濟優勢都在喪失。但這一趨勢並不意味著貴族統治階級已經消亡,已經被趕出歷史舞台了。19世紀上半葉圍繞著濟貧法的一系列政治斗爭,最終使貴族重塑自己社會主人的形象,而發了財的資產階級不得不對自己的暴發戶的形象進行修飾,並在不知不覺中向貴族階層的價值觀念靠攏。
這方面顯示出的一個最重要的特徵,就是中產階級對購買地產的熱情。購買地產不是為了進行新的農業投資,為了發展農業,而純粹是為了享受擁有土地的樂趣。換句話說,原來富有進取精神的資產階級現在已經在向土地貴族的精神世界靠攏,他們已在逐漸地放棄了他們的前輩得以成功的那些精神因素,而接受了一個與競爭性的工業精神毫不相關的新概念紳士。而這一概念本質上是舊貴族價值觀念在新形勢下的復活。正如羅素所說,「紳士是貴族為了使中產階級遵守秩序而發明的一個概念。」此外,英國貴族的結構相對鬆散,具有某種流動性,這種獨特結構也使得它比歐洲的其他貴族更易於吸收新的精英進入自己的隊伍。據龐弗里的統計,從1837至1911年間,新上升到英國貴族階層的人中,其他非貴族出身的人越來越多,從1837年左右的10%上升到1911年的43%。不僅如此,英國的實業家還開始和貴族「融合」,由此而產生的一些英國壟斷集團的特點是貴族在其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個世紀以前實業家就開始與貴族在經濟上聯系在一起,以後則是在社會文化方面進一步接近與結合,迄今英國還保留了讓有爵位的人點綴大公司董事會的習慣。1978至1979年間,在英國最大的50家工業公司和24家存款與貿易銀行的主席人選中,有31位爵士和11位勛爵。當英國的企業家們開始效仿貴族的生活方式時,公司的活力也就喪失了。

文化與生活方式的因素

英國十分重視紳士文化與生活方式。紳士的一個重要的特徵就是把追求一種田園式的生活放在首位,當中產階級把紳士作為自己的形象來效仿時,他就把自己賴以成功的工業精神喪失了。正如韓德森爵士所說:「英國的生活方式,即專心致志於追求悠閑的生活而非工作。」英國能在一個世紀的時間里保持著自己的優勢不被侵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於英國人的創新精神。這種不斷的進取和創新精神,就是所謂的工業精神。到十九世紀中葉,斯邁爾斯等人曾認為工業和農業革命是英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但在英國近現代的文學作品中,典型的英國式的理想是對一種田園牧歌生活方式的嚮往,而工業化卻是與「黑暗的魔鬼般的工廠」聯系在一起的。很多工業家把工商業活動只看作一種業余的事,常常有一些十分成功的企業家完全離開了工商業界,另外一些企業家盡管還在從事工商業活動,卻只把它看作一種社會責任,而不是把它看成是一種經濟上的機遇。這樣一種心態最突出地反映在英國的家庭公司的發展上,英國在歷史上最早產生了各種以家族為基礎的公司,但卻遲遲不能形成非個人性質的更大的壟斷公司。因為這些成功的企業家,他們已為自己的家庭掙來了一個舒適的環境,自己也具有了一個令人羨慕的社會地位,現在他所需要的是有更多的時間去享受周末的休假,去參加各種紳士的娛樂活動,沒有必要再糾纏於「俗務」之中了。所以,他們更樂意用一種「休閑」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社會角色。

政府的作用

由於歷史的因素,英國長期奉行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這種政策在英國是世界上唯一的工業強國時對英國的發展是有利的,因為它有利於英國向其他國家傾銷自己的產品。它是一個不大的島國,人口在1890年時也不過3740萬,迅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使得它的人口中的78%成為了城市人口,從而超過了它的競爭對手在工業方面的從業人口,所以世界的主要大國如美、德、法和俄羅斯這些主要的對手還未來得及向它挑戰。然而,就在1870年這個英國歷史上公認的頂峰時期,美德等其它工業國開始趕上來了。它們的商品不僅鞏固了本國的市場,而且進入了英國原來的勢力范圍。1870年德國的保護關稅政策,1890年法國和美國的同樣政策,都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英國的出口貿易。由於其他的各種制約因素,英國政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無法放棄自由貿易原則。其中固然有政府決策的責任,也與英國的各個行業有關,如棉紡業在原材料和成品兩方面都依賴國外市場,英國城市人口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的糧食,如實行保護關稅則勢必使英國國內市場的糧食價格上升。這些因素都使得英國政府難以採取斷然的措施。然而,最根本的原因還是英國人古老的觀念,即認為政府的干預是一件只有利於少數人的行為,是一種為既得利益集團服務的事。在這樣的習慣制約下,英國政府長期未能採取一些有效的有利於發展的政策。比如對技術教育的忽視,使得英國在19世紀後期不能如德國和法國那樣提供足夠的技術工人。對一些重要的科研領域,政府也未能採取積極的扶持政策,而是任其自生自滅。甚至在20世紀的90年代,英國的職業培訓在22個發達國家中也是倒數第二。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英國政府內居然沒有一個主管工業的大臣。在經濟上英國政府未能有效地幫助自己的工業發展,但在對外政策上英國政府卻在有意無意地加重自己的經濟負擔。盡管英國的國力已經下降,並且一再發表從世界各地撤軍的聲明,但迄今仍然沒有主動撤出任何一個殖民地。就這方面而言,英國政治家們沒有正確估計自己國家的實力,在國際事務中沒有給自己正確定位,從而加重了英國的經濟壓力,並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英國的衰落。

既得利益集團的種種作用

英國是一個「自由發展」的工業國,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若干利益集團。
然而,這些利益集團往往把自己的小集團的利益放在首位,並且為了謀取自己小集團的利益而不擇手段。特殊的利益集團關注的主要是分配領域,至於如何才能提高整個社會的生產效能,則不是單個利益集團需要考慮的事。這一點,在英國的勞工運動和勞工組織上表現得特別明顯。勞工運動的斗爭目標主要是集中於分配領域。由於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它在歷史進程中形成的工會結構與勞資關系也具有一些特別的地方:無論法國還是德國,都沒有按行業劃分的工會。一個人能否取得會員資格,取決於其工業部門,而非其所乾的行業。這樣,一個工業部門中某一行業,為了謀取本身利益而損害其他行業或整個企業利益的情況,便無發生的可能。法德兩國工會的數目比英國少得多,參加工會的人數占職工總人數的比例,也比英國小得多。換言之,英國獨特的工會結構增加了勞資雙方達成妥協的難度。此外,工會和類似的組織降低了社會吸收新技術來重新分配資源以便對變化了的環境作出反應的能力,從而降低了經濟增長率。
這些類似利益集團發展到最後,往往產生一種本能的排外心理。比如外科醫生,如果人數過多,那麼醫生的工資水平就會下降。所以,世界上的各種醫生協會總是本能地限制其成員的增加。
利益集團的形成在每一個社會都是不可避免的,如何清除這些既得利益集團在發展中的負面影響,是每一個社會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也是迄今為止尚無良策可以有效解決的問題。相對而言,在一個社會發展階段上歷史越久的國家,它要清除這些利益集團就越困難,在社會的進一步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阻力就越大。英國是第一個工業化國家,它在這方面所背的包袱自然也就最沉重。

1、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不徹底(保留了君主立憲制,是資產階級的軟弱妥協性造成的),由日不落帝國到世界工廠到衰落
2、世界的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潮流中,英國的資本大量輸出到殖民地,導致國內的技術和設備得不到更新(是由於資本家在殖民地獲得利益更加容易)
3、第二次科技(工業)革命中英國的資本外流
4、一戰和二戰英國損失慘重

❻ 英國衰落的原因

二戰後,英國衰落的原因:

1、英國喪失了工業科技的優勢。英國雖然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和絕對領導者,但據1851年的英國人口調查,農業依然是英國最大的行業。然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在幾個先進國家同時發生,但技術發明和創造的主要國家已不是英國,而是後起的德國和美國。

3、沒有及時進行經濟結構調整。英國經濟以棉紡、煤炭、鋼鐵和造船為支柱產業,英國在這些產業中的領先地位是保持英國經濟優勢的關鍵因素。但到1870年以後這些產業的設備都已陳舊落後,英國沒有及時對技術設備進行更新換代。

3、英國經濟對外依賴程度高。到一戰前,英國幾乎佔全世界總投資額的一半,位居第二的美國只佔19%。資本的輸出使倫敦成為世界的金融中心,英國在國際貿易中也獲利甚豐。但是,資金不斷地從國內轉向國外,便制約了國內的生產投資和技術革新,造成英國經濟的對外依附性。

4、教育落後給英國經濟帶來致命打擊。同時期的德國在這一方面遠遠走在了英國的前面。到19世紀末,統一的德國已經實現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國民整體科學素質。德國科學教育方面的巨大成就,促進了德國經濟的發展,在其工業化過程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5、企業家精神喪失了。這是因為在英國社會,對貴族及其生活方式的崇拜幾乎根深蒂固,第一代企業家創業後,往往想把子孫培養成貴族,結果幾代人之後,創業的激情就盪然無存了。實際上,無論是一個國家還是一個人,往往在處於優勢地位後,多少都會產生一種惰性。

(6)百年英國怎麼發展緩慢擴展閱讀

英國衰落的歷史:

許多史學家都認為,導致日不落帝國的衰落的第一步是從布爾戰爭開始的。在南非的布爾人與英國人因為黃金和鑽石發生利益沖突時, 戰爭於1899年爆發了。派去迎戰的英軍本以為勝利垂手可得,但布爾人的游擊戰術讓他們頭痛不已。

盡管英國人動用了包括設立了集中營等種種手段,最終花了兩年時間才鎮壓了布爾人的起義。 這場戰爭代價巨大,尤其是日不落帝國戰無不勝的形象受到嚴重損毀。

英國的經濟在上世紀初期,嚴重依賴其在殖民地的經濟運行,無論是非洲大陸,印度,還是位於東南亞的英屬殖民地,這些地區都不僅僅向英國,提供大量廉價原材料及勞力,而且他們還向英國提供了市場。

英國的工業品,在其殖民地市場似乎不受任何外來的競爭壓力。在英國順理成章的向這些地區輸出大量工業產品的同時, 它的工業生產能力以及效率都在下降,尤其與新崛起的美國和德國相比。

1939年,二戰開打了,英國的戰前准備工作很差,顯然不如德國,在歐洲戰場上英軍行動遲緩,指揮不當,很快便陷入重圍。 如果沒有敦刻爾克奇跡,英國在歐洲的遠征軍應該是全軍覆滅的。在抵禦德國空襲的過程中,依仗勞斯萊斯引擎的威力英國颶風戰斗機性能優於德國容克戰斗機。

加上德國空軍的一些戰術失誤,英國取得了不列顛空戰的勝利。雖然得以自保,英國陸軍在其他戰場上,比如在希臘,以及北非在1942年之前,都遠非德軍的對手,在各個戰場受到重創, 狼狽不已,二戰結束後,英國衰敗已成定局。

❼ 為啥第二次工業革命後英國就落後了

19世紀,英國的資本家又把他們豐厚的壟斷利潤投向美國,使美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領導者,形成強大的鋼鐵、化學、汽車工業,而英國卻成為二流工業國,不但落後於美國,甚至落後於德國和日本。

在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時期,英國經濟還在繼續發展。它的一些傳統部門,如造船業、金融業在世界上仍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的新興工業部門如化學、電氣等發展也很快。但就其經濟總體而言,它與美國和德國相比,就相對落後了,被美、德趕上並超過。英國的工業產值在世界工業總產值中的比重,由1870年的32%,降到1913年的14%,喪失了它19世紀中期以來在世界工業中的壟斷地位。

對於英國經濟發展緩慢的原因,生活在今天的學生應該比較容易理解。第一是背著沉重的舊包袱。英國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是工業革命的母國,英國的很多工廠都存在百年之久,企業設備陳舊。當後起的國家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時,英國還在使用舊機器設備。因為,在資本家看來,拆毀舊的還可以繼續使用的機器設備,換上新的機器設備是不劃算的,這就阻礙了英國工業的進步。第二是殖民地的作用。英國擁有廣大的海外殖民地,殖民地是資本投資的最好場所。殖民地人民生活水平低,勞動力便宜,原料價格低廉,工業利潤大。因此,資本家寧願把大量資本輸往國外,而不願用於更新國內企業的生產設備和技術。19世紀末20世紀初,英國的資本輸出佔世界的第一位,一戰前的幾年中,英國每年在殖民地和國外的投資額與在本國的投資額是六與五之比。資本輸出給英國帶來驚人利潤,僅1912年就達17600萬英鎊。英國雖然工業生產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地位下降了,但還是很繁榮的,其繁榮是建立在對殖民地的榨取上的,殖民地對英國的興衰具有極大的意義。因此,英國被稱為「殖民帝國主義」。

❽ 曾經作為世界霸主的英國,為何再也沒有崛起的機會了

英國確實沒有任何機會再次崛起了。因為現在英國非常依賴美國的經濟以及安全保護。比如在核武器上,就非常依賴於美國的技術以及支持。所以英國在國際話語權上非常的依賴於美國,而且需要看美國的態度來做決定。更重要的是由於現在英國實行了脫歐的政策,也使得他在歐盟地區的影響力變得越來越小。再加上英國它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尷尬,使得英國在以後的國際事務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

所以說現在英國已經逐漸的沒落,而且他的以前殖民地全部都紛紛獨立或者是脫離英國的統治。也使得英國在海外的領土越來越少。而且英國國內也是四分五裂的狀態,由於在脫歐這件事上,各個地區政府都態度不一。使得英國不能產生一個民族向心力。而且也沒有一個民族自豪感,這也使得英國不能再次崛起。

❾ 為什麼大英帝國會滅亡

英國,一個領土面積僅有244100平方公里的國家,資源相當貧乏.但其為何能創造出一個領土佔世界陸地總面積1/4,人口佔世界1/4的大帝國.而這個疆域和人口均超過成吉思汗所奠定的大蒙古帝國的帝國又是怎樣在世界競爭中崩潰的呢?
英國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公元前476年,以義大利為中心的羅馬帝國打敗了不列顛島的土著部隊,開始實行對不列顛島南部1200多年的殖民統治.此後,不列顛島得到開發.395年,馳騁歐洲千餘年的羅馬帝國終於由於外國入侵和人民不滿奴隸制度所發動的起義造成了分裂,義大利及其以東的廣大領土為東羅馬帝國(即歷史上著名的拜占廷帝國),以西為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由於人口眾多,領域廣大,很快復甦起來.而西羅馬帝國由於領土少,人口稀疏,資源短缺,在分裂後時常遭外國侵略.所以478年西羅馬帝國率先被外國侵略所率先覆亡,入侵西羅馬帝國的主要外族是日耳曼民族,他們首先侵佔了高盧(法國)北部,後來又強佔了不列顛島南部地區.日耳曼民族有一部分人為盎克遜族人,盎族人於768年開始在不列顛島大肆繁殖,而不列顛人大多為亞克森民族,長此以往,盎族人與亞族人混合成一個民族,即盎可遜--亞克森民族,後來這個民族被成為英吉利民族.
但這時的英國相當落後,他們沒有政府管理,不象當時文明的中國一樣,人們大多都講道德和倫理,他們十分不團結,生活習慣不衛生.
公元942年至1042年,英國先後遭受到挪威和丹麥的侵略,英國人在付出重大代價後才把侵略者擊退.但此時,英國已窮得不象樣了,再加上英國人不文明,沒有太高的智慧,無法挽救殘局,在20多年後,他們又無可避免的遭受到了外國的侵略和洗劫.
公元1066年,也就是因為英國土著人未走向文明的原因,他們又一次地遭受到了侵略,這次的侵略者不是1500多年前的義大利人,也不是丹麥和挪威人,而是離他們最近的外國--法國人.法國的統帥是諾曼人的王的長孫,他迅速消滅了英國,諾曼王封他為英吉利的藩王.諾曼王死後,英吉利藩王及其以後的藩王也不再受法王的約束.這樣一來,英國又成立了,只不過這是個完全法蘭西化的英國.而英國殖民地的擁有也是源自1066年,諾曼王長孫的大軍在攻佔英國後,又吞並了英國和挪威公海之間的設得蘭群島,這便是英國第一個殖民地.
1066年英吉利王被封之後,他開始著手開發遭爛不堪的英國,也帶領英國從奴隸社會進步到封建社會(比世界上最早從努力社會進步到封建社會的國家中國晚了1531年).英國開始一天天強盛了,但是,英王也是法國人,英國強盛後,其綜合國力超過了他的母國法蘭西帝國,終於英國也要搞一次自己的擴張了.1337年,英國國王亨利二世開始入侵法國,並要奪取皇位,目的是建立以法國為中心的包括英國和設得蘭群島的大法蘭西帝國.英軍很快得手,英王把首都從倫敦遷到其本民族法國首都巴黎,因為巴黎是他本民族的首都,也是英法兩國第一大城市,甚至在當時千年多時間里歐洲最大城市,因為法國是歐洲經濟最發達,人口最多的國家.它的首都居民數量高居各歐洲城市之首,而且其繁華程度也高居歐洲之首,外國定居者也多.
盡管亨利二世奪取皇位,統一大法國是成功的.但英軍在作戰中沒少遭受人民抵抗,亨利二世下令英軍士兵屠殺百姓,並焚毀文物,這就使得英法戰爭從皇位爭奪戰變成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巴黎失守後,人民決定發動起義推翻英國殖民統治,這使英國與法國又開始爭斗下去.
這場戰爭前後延綿116年,稱英法百年戰爭.英軍攻陷巴黎後20多年,人民起義又推翻了英國對法殖民統治.後來英軍又卷土重來,再次吞並了法國.此後的20多年,人民起義又將英軍擊退.就這樣多次反反復復,最終以英國戰術上失敗和戰略上雙方兩敗俱傷告終,英國在法國的領土也只剩下了加來港.
這場戰爭消耗了雙方的國力,法國雖取得戰術上的勝利,將英國侵略軍擊退,但人員損失是英國的20倍,經濟損失是英國的7到8倍.這場戰爭的真正勝利者是英國大資本家,他們在100多年的戰爭中製造軍用服裝,建設兵工廠,倒賣軍火,剝削遭受經濟困難的百姓.盡管是這樣,由於英國資本家在戰爭中大量投資英國政府,使得英國終於沒被戰爭的失敗所擊倒,而且還把法國打的癱瘓.
英法百年戰爭於1453年結束,此後,英國開始致力於經濟發展,並發動了一次對小規模的衣索比亞的遠征,這次遠征是成功的,但由於戰線過長,人數太少,戰果十分微薄,只佔領一隅之地.但是,這是英國真正對外殖民戰爭的打響,也是繼葡萄牙軍隊於1428年入侵衣索比亞,到1433年失敗後,歐洲國家第二次發動對外殖民戰爭.
1525年,衣索比亞軍隊將失地收復,擊退英軍,英軍返回祖國.盡管英國的殖民地又丟失,但英軍損失不大,並沒有重大影響.但是這一仗的失敗把英軍打明白了,只有絕對的國力,軍力,財力,資源力和地緣優勢.第二次英埃戰爭失敗後,英國開始虛心發展實力.但當時世界上國力,軍力,財力最強的國家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它們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西葡兩國在百餘年內,攻佔了拉美(除巴西歸屬葡萄牙外,拉美其他地區盡屬西班牙),美國西部(屬西班牙),摩洛哥(屬西班牙),西撒哈拉(屬西班牙),剛果(布)(屬葡萄牙),澳門(屬葡萄牙),莫三比克(屬葡萄牙).
1588年,西班牙政府要求在英國領土駐5000人的軍隊(西也說不白派駐軍,還給英政府2000萬西朗),以向美國東部和加拿大擴張.但遭受英國拒絕,西班牙對英國宣戰,這是西政府預謀好的.但英國為打敗西班牙,自己擁有對世界的支配權,早就在西班牙政府內派出了間諜,所以英國政府得知了這個消息.
1588年6月,西軍開始從比斯開灣遠征.8月西軍在法國領海遭受英軍伏擊,幾乎全軍覆沒,從此,西班牙喪失對世界支配權,但殖民地仍然存在.英國通過此勝利,威脅西班牙政府割讓了直布羅陀給自己,而且英軍對直城的佔領一直到現在.而葡萄牙盡管還擁有其殖民地,但是由於英西戰爭以西班牙失敗告終,得不到西班牙的支持,也失去了往日的威風.
而英國通過這場戰役壯大了自己,軍力,國力,經濟力絲毫不受威脅,得到十分強大的膨脹.
1628年,英國開始了新的遠征,首先英國開始進攻西非領土,取得了勝利,從此大英帝國在世界競爭中建立起來了.
他們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地同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荷蘭,比利時,葡萄牙瓜分了非洲,又將勢力伸進了北美和蓋亞那.
而後,他們又吞並了印度.1840年,英國發動了對我國的大規模侵略戰爭,從此,外國殖民者接踵而至.1854年,英國與法美俄三國共同入侵日本,日本也成了英法美俄的半殖民地.
1856年,英國夥同法國共同入侵中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持續了四年的大戰以中國軍隊失敗告終.1860年,英法聯軍攻克北京,燒平了圓明園.

閱讀全文

與百年英國怎麼發展緩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印尼人吃飯怎麼那麼貴 瀏覽:710
越南語在哪個城市說 瀏覽:185
去伊朗當雇傭兵什麼梗 瀏覽:112
印度農村人用什麼車 瀏覽:436
手機怎麼下載旅遊中國 瀏覽:735
印尼rcep什麼時候簽署 瀏覽:802
義大利鬥牛場在哪裡 瀏覽:642
通過什麼會使中國書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 瀏覽:760
星巴克越南盾值多少錢 瀏覽:994
這次疫情中國用了多少億 瀏覽:120
冰火的時代相當於中國哪個朝代 瀏覽:440
和平精英國際服喪屍模式是哪裡 瀏覽:144
英國皇室用的什麼碗 瀏覽:12
英國機械化首先開始於什麼地方 瀏覽:472
印尼現在屬於什麼季節今天 瀏覽:521
印度河平原在地圖上哪裡 瀏覽:711
中國婦聯招聘臨時聘用多少人 瀏覽:554
印尼聯賽3是什麼意思 瀏覽:446
從許昌去越南鐵路走哪個口岸 瀏覽:526
越南腰鼓一斤多少錢 瀏覽: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