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現在英國經濟衰退的問題!
英國的經濟衰退會造成英國內的需求降低,失業率升高,物價上漲.英國是將教育作為一種產業的,對你留學讀書本身產生的影響就是你需要支出的留學費用增加,因為現在歐洲國家大學的學費和房租每年都在漲.對你以後的工作而言,經濟蕭條帶來失業率的升高,增加了找工作的難度.
英鎊會隨著英國經濟的衰退而貶值,不過並不是絕對.貶值對於國內出口企業而言是災難性的,但對於出國留學生而言是好事.舉例:以前1500人民幣可以兌換100英鎊,現在隨著英鎊的貶值1100人民幣就可以兌換100英鎊.貼切點說,如果你的大學費用是1萬6英鎊,那麼以前你需要支付1萬6*15=24萬人民幣,現在你只需要支付1萬6*11=17萬6千人民幣.
PS:高中,大學最好還是國內讀,我們國內的基礎教育很不錯,特別是數學.我現在歐洲讀碩士,數學方面比其他國家學生有較大優勢.只是個人建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⑵ 英國脫歐後英國經濟會一蹶不振嗎
短期內會有影響,長期看發展會更好。因為擺脫了歐盟這個爛攤子,少盡義務,少影響本國經濟福利
⑶ 英國還能強大多久
教育質量高,學歷為世界認可。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學中,英國大學佔20%,前10名中,英國大學佔了4所。
英國不但擁有牛津、劍橋、帝國理工等舉世聞名的頂尖名校,而且其嚴格的教育審核機制和激烈的競爭環境也促使各大學在不同的專業領域內發揮所長。
學制短。
英國留學學士學位只需三年,授課式碩士學位課程只需一年。
其他國家本科一般4年,碩士2-3年。
留學費用總投入相對便宜,加之金融危機,英鎊兌人民幣匯率下降1/3,使留學英國的總費用每年降低10萬人民幣左右,一年制研究生的總費用只需20萬人民幣左右。
簽證通過率高,英國政府多年來一直積極致力於在海外國家推廣其優質的教育,並鼓勵各國學生來英國學習各種課程。
只要留學申請人向使館提供可信的具有充足財力的證明以及合理的學習計劃,大多能夠順利地拿到學生簽證。
可打工,畢業可在英求職。
英國允許海外留學生打工(學習期間每周不超過20小時,假期可以全日打工)。很多大學設有半年到一年的帶薪實習,學生不但可以有一份可觀的收入,還可獲取寶貴的工作經驗,為畢業後找到穩定的工作奠定基礎。
同時,英國目前允許國際學生畢業後續簽2年簽證並在英國找工作。
純正的英語語言環境。
英國是英語發源地,出國留學英國不但可以取得世界認可的高質量的學位,還可以學習到純正的英式英語。
在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升的大環境下,純正的英語基礎為將為您的求職之路提供便利。
能力教育,因材施教。
英國教育以能力教育為主,注重獨立思考和分析;小班授課使每位學生都能得到足夠的關懷,尊重個人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除課堂教學外同時輔以大量的小組討論、案例分析、參觀實習、潛能拓展等豐富的學習形式;注重學生德、智、體、美等的全面綜合發展。
多渠道獎學金。
英國大學提供全獎的專業很少,但很多學校提供部分獎學金,而且可以通過多種渠道申請不同金額的獎學金,例如:政府獎學金,社區獎學金,公司獎學金等。
⑷ 二戰後的英國經濟
二戰後,英國的經濟受到嚴重創傷。主要是英國依賴美國的援助來恢復發展經濟。美國的主要政策就是《馬歇爾計劃》。經濟模式的特徵:由以前的國家過多干預向自由主義轉變,國家資本比重下降,私人資本重新得到加強;經濟計劃程度下降,自由市場作用增大;國家干預減弱,自由競爭加強。「多市場、少政府」的轉變已成為英國經濟發展的趨勢。
戰後世界經濟格局
(1)英國「世界工廠」地位的演變:①確立:英國最早發生工業革命,經濟實力最強大;英國擁有廣闊的殖民地。到19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工廠。②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資本家不願採用新技術和新設備;美、德經濟迅速發展。到19世紀末英國喪失了在世界工業的壟斷地位。(2)美國掌握世界經濟霸權(二戰結束後初期到50年代末):①原因:美國在向帝國主義過渡過程中,工業總產值躍居世界第一位;兩次世界大戰使美國大發橫財;其他帝國主義國家在戰爭中力量削弱。②確立:二戰後初期美國經濟占絕對優勢,它通過1944年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1947年成立的關稅及貿易總協定、1948年開始實施的「馬歇爾計劃」等確立了其世界經濟霸主地位。(3)20世紀70年代世界經濟格局向多極化方向轉變:①原因:歐共體和日本的崛起。②多極化:70年代初,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貨幣體系崩潰,資本主義世界出現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發展中國家要求建立國際新秩序,各種原料輸出國和生產國組織起來,一批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脫穎而出。
英國具有典型的公私混合型經濟體制特徵。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在工黨主政期間大力發展國有經濟,分別在1945年7月至1951年10月和1975年3 月至1979年5月,掀起兩次國有化高潮,國有企業得到迅速發展。據統計,1970年國有企業勞動力佔全國勞動力8.1%,生產總值佔全國生產總值的 11.1%,固定資產投資額占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20%。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國國有企業地位顯著上升。1981年,英國最大10家公司(企業) 按營業額排序,國有化公司佔3家,按職工人數排序,國有企業佔6家。國有企業主要集中在如下部門:英國郵政局、國家煤炭局、英國鐵路局、英國航空和宇航公 司、英國機場管理局、英國港務局、英國貨運公司、國家公共汽車公司、英格蘭運輸局、英國鋼鐵公司、英國國家石油公司、英國製造公司、電力委員會等。英國國 有化企業的發展並沒有代替私營公司在英國經濟中的主導地位。特別是撒切爾夫人主政時期進行的大規模私有化運動,對煤氣、石油、電力供應、煤炭、宇航、汽車 和電信等部門的上百個大型國有企業實行了民營化。到1989年,國有企業的總資產比1979年減少了45%。1990年底國有企業在國內總產值中的比重已 由1979年的10%降至不足5%。目前英國國有企業主要分布在郵政、市政交通、核燃料工業和民用航空事業等領域。雖然國有經濟比重降低,但英國還是公私 混合產權結構。
回答人的補充 2009-09-03 09:27 1945年7月,英國工黨出人意料地在大選中獲勝,工黨在下議院獲得398個席位,而保守黨僅得209席。工黨由此單獨組閣,成立了由工黨領袖克里門特•艾德禮為首相的戰後英國首屆政府。工黨政府剛一成立,就決心實行一系列的改革,以振興戰後的英國經濟和改善社會狀況。工黨政府改革的主要內容就是企業國有化、經濟計劃化和推行福利國家制度。在實行國有化方面,英國政府除了原已收歸國有的電話、電報、地鐵、發電站以外,還將煤礦、鐵路、電力、煤氣、運河、船塢、醫院、英格蘭銀行、航空及鋼鐵業收歸國有。國有化的方式是由國家向原業主支付償金。而國有化的目的一是利用國家的力量維護英國整個經濟機制的正常運作,推動戰後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增長;二是幫助調整英國國內經濟生活中的各種關系,盡可能地爭取社會平等。與國有化相互關聯的是工黨政府實行了一定程度的經濟計劃化。艾德禮政府從一開始就奉行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通過對財政、金融、貿易和部分生產的控制,主動地指導和調節經濟發展。福利國家制度是戰後初期英國工黨政府諸項改革舉措中影響最大的一項。1946年8月,通過工黨政府的努力,英國國會通過了國民保險法。該法在以往有關法令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了「從搖籃到墳墓」的社會保險項目,規定凡已就業而未達退休年齡的職工都須參加保險,以便在失業、退休、懷孕、工傷、疾病、死亡的情況下能夠享受津貼和補助。1946年11月又通過國民醫療保健法,在英國的居民從此享受免費醫療。同年還通過了住房法,該法規定地方當局負責集資修建房屋,解決戰後房荒;同時對房租實行限制,以保護租戶的利益。1948年5月。國民援助法出台,規定由於種種原因而無力繳納社會保險金的貧困者,可得到政府的救濟。上述所有的社會保險和福利補助的基金來源於投保職工交納的保險費、企業主上繳的保險費和國家的預算撥款等三個方面。工黨政府的福利政策使戰後英國普通居民的生活得到相當程度的改善。1948年,艾德禮宣布英國已經建成了福利國家。
英國工黨政府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對戰後初期英國經濟的恢復和復興有極大的促進作用。與西歐其他國家相比,英國較早地在1948年達到戰前的經濟水平。馬歇爾計劃又使英國從美國給歐洲的援款中得到1.2億美元,工黨政府用此款充實英格蘭銀行的外匯儲備,穩定英國的金融市場,彌補政府的巨額財政赤字,使英國的經濟更快地走上復興之路。到1950年,英國經濟達到了4%的年增長率,為此,工黨贏得了1950年的大選而繼續執政。雖然一年後由於工黨政府的內外政策不如人意而使保守黨通過大選重新上台執政,但是工黨政府的改革成果卻沒有被否定。
1951年10月,保守黨組成由丘吉爾為首相的新政府,從此開始了長達13年的保守黨執政時期(在此期間丘吉爾、艾登、麥克米倫和霍姆相繼出任首相)。保守黨政府除了終止實行工黨原先准備實施的鋼鐵工業和國內運輸業的國有化計劃,基本上接受了國有化的現實;同時繼續推行福利政策,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一些國家在國民保健方面的開支。丘吉爾政府還根據戰後英國經濟恢復的實際,結束了產生於戰時的國家對經濟生活的嚴格控制,使英國的經濟能更好地發展。50年代前期,英國的經濟呈現繁榮,其國民生產總值位居資本主義世界第二位。雖然進入50年代下半期和60年代上半期,與聯邦德國、法國以及日本經濟的迅速發展相比,英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但是英國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2%至3%。
英國國有企業的改造過程及其經驗
1.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的浪潮最早源自英國。英國是一個老牌的資本主義國家,二戰以後英國經濟逐漸走下坡路。為提高經濟競爭力,英國戰後歷屆政府先後對國有企業進行了多種形式的改革,其基本措施是對國有企業實行私有化及股份制改造。其做法從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逐漸影響到世界大多數國家,形成所謂私有化浪潮。
2.英國國有企業改革主要是政府通過制定私有化政策加以推行。其發展大體經歷了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979年-1986年):主要對包括石油公司、天然氣海岸設施、宇航公司、電報電話公司、鐵路、旅館、全國卡車公司等在內的虧損不太嚴重、仍可獲利、且大多屬競爭行業的企業實行私有化。具體做法是:(1)企業公開上市;(2)整體出售給私人企業;(3)職工內部持股。總起來看,該階段改造的規模相對較小。
第二階段(1987年-1991年):主要涉及虧損較為嚴重的國有企業,以及公用事業和自然壟斷性行業。包括:天然氣公司、航空公司、機場、鋼鐵、供水、造船、電力、全國公共汽車公司等。與第一階段不同,第二階段主要以將國有企業出售給私人企業,其它則採用股份公開上市及職工持股的辦法。從改造的規模看,該階段比第一階段擴大了近一倍。
為保證整個改造進程的平穩性,英國政府採取了多種相關配套措施。其中最為重要的是:
特別股權安排及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所謂特別股權安排是指:政府保留一部分國有股權暫不出讓。其目的在於防止某些行業或私人企業利用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採取惡意收購或兼並國有企業的不良做法,同時也在於制約企業的個別經理人員利用私有化改造轉公為私,乘機擴大個人利益,使國有資產流失。所謂照顧職工和分散的小額股東的權益,重點在於合理確定職工持股購股方案,一般讓本企業職工持有本企業總股份的10%左右。
總體上看,英國國有企業改革值得肯定及借鑒的經驗主要有:(1)化大為小,區別對待。政府根據具體情況,對虧損的大企業本身進行劃分,根據各部門具體的盈虧情況劃分為若干個小公司,以區別對待。由於一個大型企業的虧損,不等於其各部門一概虧損,因此區別對待的優越性在於:政府能夠把有限的資金用於那些因虧損而急需改造的部門中去,從而降低了國企改造的成本,並增加了企業扭虧為盈的機會。(2)逐步推行,相對平穩。整個改造過程分階段實施、按步驟進行;重視可行性研究及前期准備;實際推行中先易後難,由小到大;改造的形式不拘一格:整體出售、內部收購、股票上市、國有民營等多種形式綜合使用,同時注重各種改革措施之間的相互銜接配套。
由於政策可行、措施有效,通過10多年的私有化改造,英國國有企業的經濟效益得到普遍提高,其中英國最大的40家被改造的國有企業全部取消了虧損,企業盈利增幅較大。同時政府也甩掉了一些財政包袱,使財政收支狀況有明顯好轉,政府通過出售國有企業,直接獲得的總收入超過600億英鎊。國有企業職工的收入也有較大增長,加上股票收益,使職工參與企業管理的意識增強,企業的經營管理機制也相應地得以改善。此外,股份制改造也得到英國社會各階層及廣大人民的支持,表現在社會公眾持股人數大增,由300萬人上升到1000萬人。
英國國有企業私有化改造存在的問題是:(1)由於企業大量裁員,使失業問題空前嚴重。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由此帶來工人抗議等眾多社會問題。(2)如何有效監督管理國有企業私有化進程,尤其是對具有自然壟斷性企業實行私有化後,如何防止因私人壟斷而損害社會公眾利益,是值得重視的一個大問題。
⑸ 英國脫歐之後經濟是否會下滑
英國在歐盟之外的前景更加黯淡,以及英國與歐盟未來關系的持續不確定性,將意味著企業投資進一步疲軟。由於英鎊貶值和關稅上調,通貨膨脹率大幅上升,失業率小幅上升,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可能意味著消費增長轉為負增長。
⑹ 英國經濟陷入最嚴重衰退,為何一直不能復甦
對於英國的經濟衰退其實有些人是不敢相信的,因為英國曾經是多麼強大的一個國家,在二戰之前國力一直很強。但是現在的英國的經濟一直在持續的衰退。甚至英國的首相約翰遜已經向民眾發出了預警,說是接下來要過一段時間的苦日子了。
對於英國來說,地理位置並沒有像是中國和俄羅斯有那麼多的天然資源,很多的東西只好是進口,這就大大的增加了消費量。而且英國人的工作的效率很低,很多都是耽誤在工作的進度上面。
所以說,英國經濟持續下降的原因並不是只有一點,這些都是英國經濟持續下降的原因。解決了這些問題,就可以讓經濟復甦,但是想要解決這些問題,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⑺ 英國進入後脫歐時代,經濟復甦前景怎麼樣
自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以來,脫歐“陰雲”便持續籠罩在歐元區上空。盡管相比之下,英國脫歐事件帶來的風險對英國經濟前景產生了更為直接的影響。然而,鑒於英國與歐盟以及歐元區成員國之間密切的經貿往來以及錯綜復雜的金融關系,英國脫歐局勢的混亂勢必影響到投資者對於歐元區經濟以及歐洲市場的信心。
對於英國來說,延續多年的“脫歐”長跑終於結束,在過渡期內,英歐雙方貨物與人員流動均按現有規則進行,英國人基本感受不到“脫歐”給生活帶來的變化。不過,正式“脫歐”並不意味著英國經濟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消除。進入“後脫歐時代”,英國要繼續處理好對內對外兩層關系,以維護英國統一和經濟繁榮。
⑻ 英國經濟遭遇1979年以來最嚴重季度衰退,何時能恢復
想要知道英國經濟什麼時候能恢復,首先應該知道的就是為什麼英國經濟會衰退。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理由,首先就是英國遇到了非常嚴重的疫情。其次就是英國脫離歐盟的影響。最後就是英國已經沒有能夠依仗的產業了。
最後就是英國已經沒有能夠依仗的產業了。如果說一戰之前英國的支柱性產也是製造業,那麼二戰之前英國就是依靠殖民地活著。但是現在英國的殖民地已經全部喪失,唯一剩下的就是一堆英聯邦國家。雖然是英聯邦,但是和殖民地還是有非常大的區別的。但是現在的英國,基本上沒有那麼多支柱產業了,所以自然不可能重現當年的輝煌了。
⑼ 英國脫歐以後,經濟怎麼樣
英國脫歐之後的經濟狀況的情景將會充滿著很多的變數,而其經濟的增長情況可能是會呈現出「V」型的走勢情況。
根據金融市場的專業分析師的預測得知,由於目前英國國內的經濟需求的狀況處於持續的疲軟的狀態中,在2017年該國的經濟增長的趨勢可能會放緩至0.8%的地步,相比於今年七月份時所預測的數值,竟然是少了一半的程度。但與預測2016年的經濟走勢的增長將會有1.9%的增長而言,更加顯現出來的則是一種處於幾句放緩的增長之勢中。
但是還要考慮到目前的英國是否會實行強硬的脫離歐盟的方案,要知道一旦真的執行了這個方案,那麼很有可能英國會失去對於單一市場的關稅的控制情況,並且還很有可能很那再同歐盟達成一個新的貿易協議,而且目前匯率市場的恐慌情況也會令目前英鎊與美元之間的匯率再次的創下31年以來的一個新的最低價位的歷史記錄。
從目前市場前景的不確定性情況而言,英國的企業也很有可能會縮減投資計劃以及招聘計劃。而且隨著英鎊的大幅度的貶值情況,也在某種程度上會導致國內商品價格的上漲,進而會打擊著國內消費支出的情況。
目前全球市場都在為脫歐之後的英國的經濟狀況擔心。其實在這個月中英鎊指數的漲幅跌情況,也是給了大家很及時的提醒,就是英國未來的國際經濟狀況在未來會面臨著很多的挑戰。
⑽ 英國經濟怎麼樣呢
英國經濟:年底有望走出谷底
自去年經濟危機發生後,英國經濟受到很大沖擊,出現嚴重衰退,英國政府適時採取多種刺激措施防止經濟進一步下滑,目前已出現一些積極跡象。英國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首席經濟學家伊恩·斯圖爾特認為,英國經濟可能會在今年年底走出谷底並從明年開始有所增長,但整體經濟復甦仍需較長一段時間。
60年來最嚴重衰退
英國是歐盟中受經濟危機影響較早且程度較深的國家之一,統計數據顯示,英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在2008年第四季度環比下降了1.6%,2009年的第一季度繼續收縮1.9%,為30年來最大降幅,製造業與商業服務業的衰退均創歷來最高。據英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字,今年4月份新增失業人數57100人,使失業人數升至220萬人,創12年來最高水平。英國經濟與商業研究中心(CEBR)指出,繼去年流失2.8萬個工作機會後,倫敦銀行與保險業者今年可能裁員近2.9萬人。英國房價和頂峰時期相比,也將近下跌28%。英國破產服務局宣布,英國第一季度申請個人破產人數上升到2.98萬人,刷新該統計最高紀錄。英國財政大臣達林早前表示,英國經濟正遭遇自二戰結束以來最為嚴峻的危機。
多項措施刺激經濟
面對嚴重的經濟危機,2008年11月,英國政府宣布一項200億英鎊經濟刺激計劃,買入多家銀行股份,為銀行提供擔保以緩解信貸緊縮。去年10月至今年3月5日期間,英格蘭銀行連續6次降息,將基準利率從5.0%降至0.5%,創英國央行自1694年創立以來新低。隨後,又實行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並在今年4月宣布將通過購買政府債券和企業債券,向市場注資750億英鎊。5月7日,英格蘭銀行宣布再向市場注入500億英鎊資金,使其「定量寬松」貨幣政策規模擴大到1250億英鎊。
在今年4月22日公布的2009至2010年度財政預算案中,英國政府提出通過削減公共開支和提高稅收來恢復財政收支平衡,使得2009年英國政府公共部門借款為1750億英鎊,佔GDP的12.4%,這份財政預算案為今後幾年英國財政政策定下了基調。該預算案還預測2009年英國經濟可能出現3.5%的負增長,而明年將有1.25%的增長。
盡管英國經濟仍處於衰退階段,但也出現一些積極跡象:金融市場利好消息不斷,英國股市FTSE-100指數持續走高,整體市值有所增加;英鎊對美元匯率漲至5個月來新高;消費者信心指數和就業指數都有上升跡象;英國房地產價格指數連續4個月上升,創2003年以來的最高水平;據英國零售業協會的數據,自今年2月開始英國零售業銷售額大幅回升;英國國家經濟社會研究院的預測認為,雖然英國經濟在2009年將萎縮4.3%,但在2010年則增長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