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關於英國的會客禮儀
英國人待人有禮,總是非常客氣,使用「謝謝」和「請」等詞彙。在與英國人交流時,也應保持禮貌,不論對方是服務員還是司機,都應給予尊重。請求幫助時,語氣要溫和,避免命令式的口吻,以免引起誤解。
在英國,「女士優先」的文化非常顯著,對女性的尊重體現在各個方面,如行走時讓女士先行,乘電梯時讓女性先入,公共汽車和電車上也優先讓女性上車。在斟酒時,應先為女性斟滿。在街頭行走時,男性應走在外側,以保護女性免受潛在的危險。
在商務場合,英國人通常穿著傳統的三件套西裝,系著保守式的領帶。避免使用條紋領帶,因為它可能被聯想為軍隊或學校的制服。英國人非常注重時間,拜訪或商務洽談時,必須提前預約,並且准時到達。
在宴請方面,正式的宴會通常在晚上舉行。訪問英國人家時,攜帶一些價值不高的禮物是合適的,如高級巧克力、名酒或鮮花。避免送公司標志的紀念品,以及菊花和白色百合花,因為這些可能被視為不吉利。
英國商人不常邀請客人到家中宴請,聚會通常在酒店或餐廳進行。他們不喜歡浪費,因此在泡茶時,會根據客人人數准備相應的水量。英國人非常重視飲茶文化,各階層的人都喜歡喝茶,尤其是下午茶時間。
在正式宴會上,一般不允許吸煙,進餐時吸煙也被視為不禮貌。邀請對方共進午餐、晚餐或觀看演出,在英國被視為一種禮遇。在酒館,客人應控制在三杯酒以內,如果不想繼續飲酒,可以通過轉動空杯的方式禮貌地表達。
英國商人對於建設性的意見反應積極,他們注重衣著,出席正式場合時,習慣穿黑色禮服,衣褲要整潔。在訪問英國時,應避免談論個人私事、家事、婚喪、年齡、職業、收入和宗教問題,因為這些話題可能被視為不適當。
英國人忌諱「13」這個數字,認為它不吉利,日常生活中會盡量避免這個數字。他們還忌諱手背向外,用手指表示「二」的動作,因為這可能被視為侮辱。在街上行走時,要特別注意交通安全,因為英國的車輛是靠左行駛的。
最佳的商務活動時間是在2月至6月,以及9月中旬至11月。聖誕節和復活節前後兩周不宜訪問英國。英國有銀行春季假期(聖靈降臨節)在6月,銀行夏季假期在8月。英國的飲用水是安全的,而且擁有免費的醫療服務,即便是臨時訪問的外國人也享有這項福利。
❷ 留學英國要學會的俚語
留學英國要學會的俚語
國內的方言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觸過,那英國人有方言嗎?有沒有方言不知道,但他們日常生活中的語言是俚語。俚語的種類非常多,其中最有名也是最受留學生模仿學習的就是倫敦押韻俚語(Cockney Rhyming Slang)。這種俚語因發源於倫敦東區(cockney)而得名, Cockney (or cockney) 這個詞的意思就是「倫敦佬」。傳統的押韻俚語並不容易被模仿和學習的原因是是由於有時候每個俚語的第二個詞會被省略,或者使用與一個單詞韻律相同的片語來代替這個單詞。
一般人很難理解這樣復雜的變化是因為俚語產生之初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保密,用於監獄,軍事等場所。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為了方便大家罵街,說出來更溜,更有氣勢。
經過時代的演變和進化,部分片語和表達被沿用至今,許多新生代的俚語源源不斷的補充,進而有了一個較為系統的俚語收錄。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幾個街頭巷尾常聽到俚語。
Ropey=Not very good 形容詞,表示不太好,既可以形容你的心情,感覺,也可以用於描述物體。
I feel a bit ropey today. 我今天感覺不太舒服。
Your tyres look a bit ropy, don't they? 你的輪胎貌似狀況不太好?
Your spelling's a bit ropey. 你的拼寫有點難看。
Gutted=Extreme disappointment 形容心情很沮喪,很難過
If my cat ran away, I'd be positively gutted. 如果我的貓離開我我一定會很難過。
His girlfriend broke up with him. He』s absolutely gutted.他的女朋友和他分手了,他肯定很難過
Cotch=To hang/chill on your ownor with other people 既是動詞也可以做形容詞某些情況下還是名詞,多用於朋友之間表示一起出去放鬆玩樂一下。
Blud= "Blud" comes from bredrin (brother) or blood brother,but now it doesn't havent to mean a literal brother more like a friend.名詞,相當於朋友,夥伴,常常和上面介紹的'cotch一起出現在朋友的日常對話中
How you doing, blud. 最近過的怎麼樣,兄弟
Come we go cotch.讓我們去放鬆一下
Wanna come and cotch at my house tonight blud.大家今晚來我家玩吧
Scrummy=A combination of "scrumptious" and "yummy", used to convey that deep, satisfied pleasure that comes after you finish something (atelevision show, a good meal, etc). 表示很滿足,很開心,可以用於食物也可以對某件事某個表演。
The guy who just walked in is so scrummy hot.剛才走進來的那個人簡直帥呆了。
After she finished watching the television episode, Anna leaned back contentedly and said, "That was scrummy."安娜看完電視劇後,怡然自得的說:「簡直太享受了」
The apple pie was absolutely scrummy, I had threepieces.這個蘋果派太好吃了,我都吃了三個了。
Knackered= Exhausted, tired or sleepy 形容詞,表示很疲憊
I'm feeling a bit knackered today.我今天好累。
I am absolutely knackered after working all day.工作一天之後我都累壞了。
Skive=To be absent from work or school ring the hours that you should normally be there發現小夥伴想翹課或者不去上班,可以用這個詞
Rebecca isn't here because she has skived off for a lunch time date.麗貝卡不在這因為她趁著午飯時間溜走了。
My best excuse for skiving is I'm sick.我最好的翹課理由就是生病了
Take the piss=To rile, mock, or be a jerk to another person whether or not the person is joking or being serious.表示吐槽別人,或者開玩笑
The guys on TV last night were taking the piss out of the government again.那群傢伙昨晚又在電視上吐槽政府了。
He's taking the piss out of you.他在吐槽你呢
Drop a clanger=To make an obvious mistake,To say something innocent in an unfortunate context 當眾失言,說出令人尷尬的話
I dropped a clanger by asking John how his dog was when it's been dead three months.我失言詢問他家狗的情況,卻不知道他的狗3個月前死了。
英國留學的你會說俚語了嗎?這也是與腐國人拉近關系的套路啊,同學們快快學學吧。
;❸ 英國的禮儀
貼在英國身上的標簽有許多,其中,“紳士”、“淑女”的標簽體現了英國的禮儀周到。那麼你們知道英國的禮儀是怎樣的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英國的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英國的禮儀
1、Have a niceday
英國是一個紳士國度,旅瞎在英國街頭或是電梯里碰到,不管年輕年老,只要大家目光有接觸,都會朝陌生人微笑並說聲“Hi!”,離開時還要說一聲“Have a niceday”,這種自然的招呼使跨出去的步伐也因此而輕松。
在餐廳吃飯,服務生端上菜後一定有人轉向服務生認真地說謝謝。
即使是家裡吃飯,他們也毫不吝嗇地向父母表達謝意;
付完計程車錢,司機和乘客會互相祝“Have a niceday”;在商店購物結賬後,店員會連連道謝並歡迎你再次光臨;
當你和別人擦肩而過時,也能聽見一聲因為“借過”而說的“Excuseme”。
2、尊重女士
在英國,尊重女士是體現紳士風度的一個重要方面。女士優先是一個人人皆知的行為准則。
在宴會或者其他公眾場合,通常是把男士介紹給女士,除非他年長得多或地位高得多。在舞會上,男賓要輪流請女賓純鎮圓,其中有一次必須與女主人跳。
按照習慣,參加舞會的人可以隨來隨走,不算失禮。如果被邀請到別人家做客,晚到十分鍾是最佳的,可以免得主人還沒有準備好。
另外,在去時要付一件小禮品如一盒巧克力或一些鮮花,離開後的第二天要發封便函向主人致謝。
3、室內打傘會被鄙視
下雨是英國最著名的天氣。在下雨時,大家肯定都會打一把傘出行,如果到了室內,必須迅速把傘收起,在英國,在室內打傘被認為是嬌氣、故弄玄虛的行為。
4、四個手勢不要做
英國禁忌的四個手勢:
一個是小拇指沖著別人;
一個是中指沖著別人;
還有一個是用食指示意別人過來;
最後一個是“V”這個手勢,據說這個手勢手心向外表示勝利,手背向外表示很不禮貌的臟話,不過為了 保險 ,最好還是不要做這個手勢啦!
英國的禮儀禁忌
英國人對墨綠色很討厭,認為墨綠色會給人帶來懊喪。
忌諱把食鹽碰撒
忌諱有人打碎玻璃
認為13是一個不祥之數,星期五是不詳日期
多數英國人則認為7這個數字可帶來好運,把星期六看作是黃道吉日。
在吃飯時假如刀叉碰做塌響了水杯而任它發響不去制止,便會帶來不幸。
忌諱用人像、大象、孔雀作服飾圖案和商品裝潢。
忌諱連續點三支煙
忌諱當著他們的面耳語和拍打肩背
忌諱有人用手捂著嘴看著他們笑
忌諱四人交叉式握手
不能插隊:英國人有排隊的習慣,你可以看到他們一個挨一個地排隊上公共汽車、火車或買報紙,插隊是一種令人不齒的行為。
不能問女士的年齡:英國人非常不喜歡談論男人的工資和女人的年齡。
不能砍價,在英國購物,最忌諱的是砍價。英國人不喜歡討價還價,認為這是很丟面子的事情
❹ 美國有一個城市,街頭能聽到普通話,粵語,閩南語,英語,日語,印尼
回答當然是肯定了咯。英式英語應該算是正宗的英語了。美語在此基礎上,對一些單詞音標進行了修改,比如母音。而且美語兒化音相當明顯。這大概要歸功於韋伯斯特對美語的大革命吧。如果把英式英語比作咱們的普通話,那麼美式英語就相當於方言了。我感覺,什麼都在於熟練,現在讓你聽山西人說方言,你肯定沒問題。同樣,經常進行聽力練習,美式英語,英式英語也能統統搞定!而實際上,在聽這兩種語言的時候,你會發現,you can manage it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謝謝。==========================以下是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全部區別。英語真正成為英國人的語言,至今只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我們所知道的英語,大約於公元1400年,由英國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方言(Anglo-Saxon dialects)發展而來。其中也有很多字母,借用自公元1066年征服英國的諾曼人(Normans)所說的法語。威樂斯(Wales)、蘇格蘭(Scotland)和愛爾蘭(Ireland)當時為不同的國家。而人民所說的語言是塞爾特語(Celtic languages)。在那個時候,歐洲人根本不知道有北美洲的存在;因此歐洲學者們所使用的語言是拉丁文,其中約有300年來的歷史,英語才真正成為英國人的母語。 接觸過英語的人皆知,英語是源於英國的語言,它不只是英國本國的語言,也是各個英語系國家的語言。這些包括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等。但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有許多國家都成了英語系國家的殖民地,而英語也因此遍及了全世界,它的使用范圍也不再只限於這些英語系國家。如今,英語可說是已經變成一種世界性的語言。理所當然地,在國際間,它成為了各個不同的國家和民族之間共同通用的語言及溝通的工具。尤其在商業上,英語的積極性更是不容置疑的。 因為英語當作母語、第二語言或外國語言並使用於行政、教育和商業等方面,英語發展成帶有各地區和人民特徵的一種形式。英語擴大了使用范圍,還有二點值得一提的:第一,過去五十年來,科學和技術迅速的發展,導致了大量的知識以英語出版。因此,英語已成為優越的科學語言,許多人為了能夠接近科學方面的專門文獻而學習英語;第二,英語已成為國際會議、組織以及出版的主要語言之一。 根據「國外英語的趨向」一文的作者波文(J.Donald Bowen)估計,全世界使用英語的人口當中,有三億人口是以英語為母語,至今還有另外三億人口以英語為第二語言,或必要時以英語與人交談。為了更加了解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的差異,有二點理由說明了我們為什麼要強調使用英語的人數以及英語的世界性。首先,英語並不是美國人或英國人,或其以英語為母語者的唯一特產。另外,說英語的人俞多,它的地理位置分布愈廣大。 在一般人的觀念里英國是一個很嚴謹的國家。英國人似乎在穿著上,用餐的禮儀上,工作的時候都很嚴謹,也較有規律。也因此,大眾對英國的語言也有相同的觀念,覺得英式英語是一種嚴謹的語言。而美國是由英國移民所組成的一個國家,它的建國時間較短,因此,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和英國有著大大的不同。美國人較熱情,做任何事情隨心所欲,所以美國人在說話時也應是如此。 在美國的英語中,有許多很口語化的方言和俗語,就像我們台灣本土的閩南語一樣有很多很有趣的俗語,也許會人認為在英語的對話中添加一些方言和俗語,會讓人覺得粗俗或沒水準。其實不然。因為若在說話時添加一些方言或俗語,可以使你說出來的話更生動活潑、更豐富、更有內涵,且更容易讓人了解。相對的,如果說話時都一板一眼、毫不越矩,不但自己說話時要很小心謹慎,別人也無法很輕松地與你交談。 英國人和美國人所使用的英語都遵循既定的規則,但隨著社會潮流的進步及改變,無論是在英國或是美國,人們所使用的英語也都一直在改變。只是在大眾的感覺里,美國英語改變的速度似乎比英國英語還要來的快。但事實上,學者們的研究卻認為美式英語在某些層面上比英式英語還要守舊。此外,學者們也認為造成兩者差異最大的原因是因為自然環境的不同。例如:區域、地形、動植物和人口稠密度。另外,還有些原因是因為英國人和美國人生活背景和社會體制的不同。例如:政治體制、教育體制。 美國的語言也叫做「英語」,乍聽之下好像不合常理,因為應該是英國的語言才叫做「英語」,但是由於美國人是來自於英國的移民,所以美國人和英國人所說的語言都是同一種語言,也就是說「英語」。雖然這兩個國家所說的都是一種語言,但是還是有些許的差異,不過這些差異對一般人來說也許明顯,但卻不盡然明了其差異之根源所在。 在1700年以前,英語並沒有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兩種分別,因為當時只有英國,美式英語在當時是不存在的。不過之後,因為部分英國人移民到美洲大陸,在美洲大陸又發展了一個文化又融合了印第安、西班牙、法國及黑人文化等,再加上英語這個語言在口說及書寫方面很少受要標准化和統一化的影響,因此,今日英語才形成英式英語及美式英語兩種形式。隨著社會文化快速的進步及改變,英語的改變也隨之變得塥。而由此我們也可以知道,英式英語及美式英語兩者之間最大的差異是在「發音」和「字母」。 一種語言使用的人越多,范圍越廣,就越容易產生差異,變成了雖然是同一種語言,但卻有不同的體系,不同的形式出現。其實,並不是只有英國和美國這兩個國家所使用的英語有所差異,所有英語系的國家所使用的英語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同,例如:加拿大、紐西蘭、澳大利亞、西印度群島、南非……等,這都是因為各個國家在社會文化,民族性質上的不同而產生出來的差異。不過雖然各個國家所使用的英語都各有其特點,但唯有英國英語和美國英語較為一般人所知道,較具借債性,因此我們就以這兩種較具代表性,也較有系統性的英語來作研究與探討。 本文研究將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兩者之間的差異,大致分為發音、字母、文化等三個章節,以此三種較主要的特點來深入探討兩者之間的差異。此外本研究也將以英國及美國現在的文化、社會現象為背景,來深入去分析兩者之間的差異,以其增加讀者對兩者的認識。 發音方面: 全世界各地的英語腔調都不盡相同,不過這不是嚴重的問題,一般只要花點時間,大概也就能輕易地習慣各地的腔調。想想看,即使是在同一個國家,同一種語言都還是可能會不同的發音與腔調,像是美國東部與南部的人所講的英語聽起來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更何況是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呢?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有其顯注不同之處,以發音方面來看,以捲舌音為例,無論是英式英語還是美式英語,當出現在母音之前時,講話者都會發出sound,但是如果出現在一個母音後面時,英國人一般就不發sound了,但是講美式英語的人就會發很清楚的捲舌音。 拼音方面: 英式英語的拼法和美式英語的拼法略有些差異,例如: 英式英語 美式英語 中文 centre center 中心 colour color 顏色 labour labor 勞工 organise organize 組織 realise realize 發現 theatre theater 劇院 片語/用字方面: 英式英語 美式英語 中文 autumn fall 秋天 bangers and mash sausage and potato 香腸和馬鈴薯 biscuit cooke 餅干 birollie umbrella 雨傘 car automobile 汽車 care-taker anitor 管理員 car park parking lot 停車場 chips French fries 薯條 crisps potato chips 洋芋片 flat apartment 公寓 fullstoo period 句點 jumper sweater 運動衣 lift elevator 電梯 lorry truck 卡車;大貨車 motorway freeway 高速公路 on your todd on you own 你自己的方式 pavement sidewalk 行人道 petrol gasoline 汽油 rubber eraser 橡皮擦 shop store 商店 sweets candy 糖果 tap faucet 水龍頭 trainers sneakers 運動鞋 trousers pants 長褲 tube subway 地鐵 wellingtons rubber boots 長筒靴 zebra crossing pedestrian crossing 行人穿越道 試著去習慣英式英語與美式英語的不同用法與腔調,我們還會了解更多。 在聽力方面,我們一定要注意聽清楚重音在哪,連讀的部分是怎樣連貫的。 現在的考生在中學階段主要學的是標准英式發音,大學階段又更多地接觸了美式發音。美式發音和英式發音的區別雖然很不明確,但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的,例如:英式讀法中r不發音(如 arm、poor等),美式讀法卻要發音。解決這個問題除需要系統了解外,主要靠平時多聽多說,養成耳朵的適應性。需要注意的是,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之間在用詞上也有區別。例如:「秋天」,英式英語常用 autumn,美式英語則多使用fall。 如果我所學的是美式英語 , 聽懂並了解英式英語是不是一件困難的事呢? 如果您可以了解一個美國人並且他也可以了解您,那您和一個英國人之間的互相了解也將會沒有任何問題。 目前在全世界有上百種不同的語言被使用著,但在地球上只有一種語言是廣泛地被了解,那就是75%世界郵政所使用的;在商業、外交、科學及觀光方面所使用的;連接不同人種的連接線;各種文化和不同國籍之間的共同了解;那就是英語。英國便是英語的孕育搖籃,她是英語最初萌芽的國家,它也是使用英語最純正形式的地方。因為美式英語是由英式英語演變而來的,所以美國人並沒有任何困難去了解英式英語,而從一個國家的地方到另一個地方,或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他們所使用的語言和英語之間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那也是為何英語是國際語言其中之一的理由。 有 三 個 英 語 形 態 可 能 改 變 的 地 方 : 腔調:全世界英語腔調都有不同的說法,而且有可能只有很少數幾種語言沒有不同的腔 調,在國境之內或超越國境之外.紐約人不僅和倫敦人腔調不同,甚至和德州他的也不一樣.試著去熟悉一個新的腔調只需很短的時間,而且可能很有趣。 拼 法 : 這個我以上已經舉過例了,在此就不再舉例了。 字匯:在這方面有些字匯是不同的,但一個英國人和美國人之間可以互相快樂的交談上好幾個小時,沒有任何一個字會被不了解。比較常見的匯如下: petrol and gasoline 汽 油 tap and faucet 水 龍 頭 car and automobile 汽 車 lift and elevator 電 梯 care-taker and janitor 管 理 員 car park and parking lot 停 車 場 pavement and sidewalk 行 人 道 trousers and pants 長 褲 stbin/waste paper basket and trash/garbage can 垃 圾 桶 flat and apartment 公 寓 motorway and freeway 高 速 公 路 lorry and truck 大 貨 車 autumn and fall 秋 天 rubber and eraser 橡 皮 擦 sweets and candy 糖 果 shop and store 商 店 biscuit and cookie 餅 干 fullstop and period 句 點 在語法上,兩者也有區別: 英國人有時喜歡在美國人不用冠詞時使用。例如: 英式英語: It was a Tuesday and he wasn't back at work until the Wednesday. 反過來,美國人用冠詞時英國人不用。例如 英式英語: I had been out of hospitable for six weeks. 另外,介詞用法也不同。例如: 英式英語:at the weekend 美式英語:on the weekend 英式英語:Some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keeping their children off school. 美式英語:Some parents are talking about keeping their children out of school. 我們接下來看看世上對這兩種英語分布情況: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哪一種使用得更多? 從目前世界上使用英語的人數來看,使用英式英語的人數約是10億人,使用美式英語的人數約2億5000萬人。 使用英式英語的國家有: 英國,愛爾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印度, 巴基斯坦,香港,新加坡,南亞共和國等。 學習英式英語的國家有: 葡萄牙,法國,德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義大利,澳大利亞,瑞士,挪威,瑞典,芬蘭,希臘等全歐州及全非州地區,日本(60%),中國(香港影響),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大部份亞洲國家,70%南美州國家等。 使用美式英語的國家有: 美國,非律賓。 學習美式英語的國家有: 中國(20%),日本(30%), 韓國, 南美洲 33%等。 其實世界上有很多種類的英文,不只英式和美式兩種而已。光是在美國境內就有好多種不同的美式英文的方言。如果你在美國波士頓、紐約、邁阿密、達拉斯、洛杉磯等地區待過的話,你會發現這些地方的發音、字匯、甚至於文法,都跟其它地方稍有不同。同樣的,在英國你如果待過倫敦、伯明翰、利物浦、愛丁堡、都柏林等地的話,也會發現各城市的差異。 如果你在宴會上同時碰到一位美國人與一位英國人,幾分鍾之內就可以憑著他們的對話辨認出來。最明顯的線索當然就是發音,例如dance、butter、no、bird等等,不僅子音、母音的咬字有差異,就連重音位置也常常不一樣。 英式英語也好,美式英語也吧。對於我們這些外國的學習者來說,都是 要的。我們可以選一種自己愛好的方式來說。比如有的人喜歡英式英語,覺得它文雅;有的人喜歡美式英語,覺得它時尚。現在大多數年輕人都比較喜歡美式英語,這跟當今時代的發展不無關聯。不管怎麼樣,大家只要記住一點,無論我們更偏愛哪種英語,只要把它學好了,便可以和所有會說英語的人交流,這個是不會改變的。都是英語嘛,就算在拼寫,發音等發面有所不同,但一定是萬變不理其中。只要大家努力用心地去學,就能夠熟練掌握,在實際生活中,也可以靈活運用,使我們的生活,學習,事業都走上國際化的道路。標准現代英式英語(簡稱英語)和標准美式英語(簡稱美語)的區別說大不大,說小也不小,但是兩者互相理解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問題。此文的目的是對兩者的區別進行一個大概的比較,給有興趣的朋友一個參考,但並不能作為學習另一種口音的教材。其中也漏洞百出,若有不盡之處,還請高人指正補充。 母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大的區別之一在它們對渾母音(schwa,音標中的倒寫e,)的處理。英語中,渾母音在單母音中常通發生在一些非重讀的短音a(如about)和短音er(如computer)上。美語中的er很少為渾母音,並有時對短音i(如sentimental,actuality)和u(如wuss),甚至短音的oo(如:hooker)採用了渾母音。(這四個例子在英語中的發音分別為[i], [i], [u:], [u])渾母音的讀音是不定的,但是聽起來差不多像一個急促的介於「俄」和「啊」的發音。 英語和美語的發音最具代表性的區別是對er的發音的不同。英語中,短音的er是如上所述的渾母音,但長音的er也不過是個拉長了的渾母音,聽起來是一個很誇張的介於「俄」和「啊」的聲音。而美語中,er聽起來怎麼都是個「兒」音(例外是一些俗語中發成渾母音)。 ar:除了輕讀短音(如singular)和者後連母音(如clarity),英語的ar全部清一色的長音[a:],而美語中,是「阿爾」。事實上,凡是有r在一個音節尾部的時候,美英發音通常都是不一樣的,如tour(英:吐啊,美:吐兒),tear(英:踢啊,美:踢兒),pair(英:pe啊,美:pe兒)。甚至在剛才提到的clarity中,英語['kleriti],美語['kle兒r(er)ti] 母音的發音中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區別。一是[o]音:短音的o(如often),英語中發音僅僅為一個縮短了的長音o(如or),而美式的短音o聽起來和英語的短音[/\]很像,同時長音o後面如果有r都通常像上一段里說的那樣兒化了,沒有的話(如plausible, applause)就自動變成了一個短音的o的發音。 另外對u,i和其他母音組合的渾母音化,前面提到了一些,其他就*大家自己體會了。 輔音: 英語的輔音和美語的輔音是基本一樣的,但在使用習慣上有些差別。比較重要的也只有以下兩個: r:字母r簡直是代表了英美兩國的所有差別,到處都是它。在做輔音時,其實差別也就是當r在第一個詞的詞尾,而第二個詞以母音開頭,英語把r完全當作母音處理,而美語會把r連讀當作後面一個詞的開頭母音的輔音,如片語clear animosity,英語會讀成clear|animosity,而美語會讀成clear-ranimosity。 另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d和t。在一部分非重讀音節中(如paddle,rattle, actuality),英語會清楚地發音這兩個字母,但在美語中d和t常常會被模糊成一個很難解釋的音,跟其它的語言比較,如果你知道西班牙語或者義大利語,它跟短彈音r很接近;如果你懂日語,那麼らりるれろ行的輔音很像。如果你都不知道,那麼最接近的解釋就是邊音l了,但是差了那麼一節,就看你自己體會了。 還有一點,history, factory這些詞,大家可能都發現o的發音(是一個渾母音)在很多音標標注中都是打了括弧的。在英國,英語受文言文的影響喜歡省略這個o,而在美國,這個o常常是發了音的。(如果大家對文言文或者詩歌感興趣,會發現很多渾母音的字母是用一個單引號'表示的,表示省略) 拼寫: 英語和美語的拼寫無非有以下幾種區別: -re和-er:部分以re結尾的詞在美語中以er結尾,如: metre/meter, centimetre/centimeter, theatre/theater, centre/center等等 背景:這些詞全部都是從法語中來的(分別是:mètre, centimètre, théa^tre, centre)。其它大部分的re詞都是,如genre, hors-d'oeuvre等,不過這些的拼寫都沒有變化了。 our和or:英語部分our在美語中的拼寫為or,如: colour/color, favourite/favorite等等。 背景:這些詞大部分也都是從法語中來的,不過沒那麼明顯,很多都因為時間原因變化了。如colour是couleur,favorite是favorit。 -ise和ize:英語中的-ise動詞在美語中拼寫為-ize,如: organise/organize, actualise/actualize, realise/realize 這些詞的衍生也因此而異: organisation/organization 背景:這些詞還是從法語中來的,分別為organiser, actualiser, réaliser(但因為語言的演變,法文里這些詞現在的意思和英文里這些詞現在的意思不完全一樣了,如actualise現在的意思是「實現」,而actualiser是「升級,使不過時」;realise現在的意思是「意識到」,而réaliser就變成了「實現」)。 其他還有些特殊變法。我一時間想不起來所有的常規變法,如果有遺漏,歡迎補充。 用詞: 英語和美語中有些同樣的詞語的常用意思是不同的,或者同樣的東西用不同的詞語來說,而且絕大部分這種詞語是和文化風俗有關的,但並不對交流產生實質性影響。如jumper一詞在英國可指毛衣,而美國人很少用這個詞當衣服講(是個過時的詞),而用sweater來做毛衣。另外有如jersey, slacks, trousers等等。有很多例子,一時想不起來,大家歡迎補充。 俗語和俚語: 這些實在是太多了!就算在美國的不同地方,英國的不同地方,不同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不過可提的一詞是英國人對bloody這個詞的用法。舊時,當f-ck一詞是完全不可用的時候(以前書籍中印刷這個詞需要用星號f***,否則是要治罪的),bloody一詞的猥褻性不亞於現在的f詞。不過現在時過境遷,英國的小孩兒都能用了,而美國人就不用這個詞了。但在其他的一些英語國家(如埃及,印度等),用bloody還是要小心的。
❺ 英國留學:研究發現百萬倫敦人不識字
中學畢業生中1/5的人對自己的讀寫能力沒有把握。
有研究報告稱,英國首都倫敦有約100萬人不識字,人數之眾,已影響了英國經濟的發展。
研究還發現,倫敦公立小學有超過1/3的學生11歲畢業時仍無法流暢閱讀,5%的學生幾乎不識字。
中學畢業生中1/5的人對自己的讀寫能力沒有把握。
原因何在
研究報告作者米莉亞姆·格羅斯(Miriam Gross)認為過去15年裡移民人口劇增是造成英國中小學生讀寫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目前英國許多城市中心區的學校中,英語為非母語的學生比例超過60%。
不過格羅斯強調移民並非問題的根源,她認為還有一個語言問題沒能受到重視,即貧困區域孩子們日常交流的所用的街頭英語,
格羅斯表示,在其他歐洲國家,『教室里不允許說俚語』,而在英國,許多老師推崇學生為主導的教育方式,認為作為老師,不應該干涉孩子們自己的表達方式。
其結果就是,孩子們到了中學才發現他們的街頭語言是不規范的語言,學生們的挫敗感可想而知。
如何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其實近百年來,英國教育界對於英語的讀寫啟蒙教學一直存在合成語音法(synthetic phonics)與整字識別法(whole word recognition)之爭。
所謂合成拼音法即先教學生字母讀音,再拼讀整字,如C-A-T-cat。
而整字識別顧名思義即將單詞作為整體進行理解記憶。
可是孰優孰劣,至今仍無結論。